上證股票股價
⑴ 上證指數是什麼意思上指漲跌又是什麼意思 謝了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017年11月23日,A股低開低走,全線深幅調整。上證綜指失守3400點整數位,創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上一交易日率先回調的深市三大股指同步出現3%以上的跌幅。
適應上海喊緩證券市場的發展格局,以上證綜指、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指數,以及上證國債、企業債和上證基金指數為核心的上證指數體系,科學表徵上海證券市場層次豐富、行業廣泛、品種拓展的市場結構和變化特徵。
上證指數以每天的收盤價與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來決定股票價格是漲還是跌。一般在交易台上方的公告牌上用"+""-"號表示段螞。當日股票最新價與前一日收盤價格(或前一日收盤指數)相比的百分比幅度,正值為漲,負值為跌,否則為持平。
(1)上證股票股價擴展閱讀:
企業債和上證基金指數為核心的上證指數體系,科學表徵上海證券市場層次豐富、行業廣泛、品種拓展的市場結構和變化特徵,便於市場參與者的多維度分析,增強樣本企業知名度,引導市場資金的合理配置。
上證指數體系衍生出的大量行業、主題、風格、策略指數,為市場提供更多、更專業的交易品種和投資方式,提高市場流動性和有效性。
新上證綜指是中國證券市場由權威機構發布的反映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公司概況的指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將不斷有新的樣本股加入新上證綜指;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握滲埋改,新上證綜指將逐漸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指數。
⑵ 上證指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上證指數一般指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③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3、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①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②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③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④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溫馨提示:①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台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01-2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⑶ 今日上證指數股價是多少
3,068.41元。
上證指數的全稱叫做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該指數的樣本股的組成來自於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不僅包括A股,還包括B股,反映的是上交所內所有股票整體價格的漲跌變化情況。
需要補充的是,平日里投資者們聽到的「大盤指數」,在沒有明確指明指數的情況下,一般指的就是「上證指數」,比如「今日大盤漲了多少點」、「大盤指數即將沖擊1萬點」等,這些都默認在描述上證指數的指數變化,所以大家看資訊時看到「大盤指數」的字樣時,應第一時間反應去看「上證指數」的情況。
⑷ 怎麼看上證指數
股盤指數
1、綜合指數
是指將指數所反映出的價格走勢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納入指數計算范圍,如深交所發布的深證綜合指數,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變化都納入計算范圍,深交所行業分類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指數、採掘業指數、製造業指數、信息技術指數等則分別把全部的所屬行業類上市股票納入各自的指數計算范圍。
2、成弊斗份股指數
指從指數所涵蓋的全部股票中選取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稱為指數的成份股,計算時只把所選取的成份股納入指數計算范圍。
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指數,就是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全
部上市股票中選取40種,計算得出的一個綜合性成份股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近似地反映出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走勢。上海的上證30指數是上交所的上證成份股指數。
3、上證綜合指數
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4、深證成份股指數
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的時候,常常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也就是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指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一般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時期的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
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喚卜悶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
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5、深圳成指
指數發布背景
1995年1月9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公告:
「自1995年1月23日(星期一)起,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試行並即時發布成份股指數及其分類指數共九項。」「成份股指數的基日是:1994年7月20日,基日指數為1000點。」
「深交所這次編制並實時發布成份股指數的原因,是鑒於長期以來,不斷有投資者反映原綜合指數有一些不足之處:
1、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中國股市當前是個人股市場,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用總股本作為權數編制指數,難以如實反映市場狀況。
2、新股上市影響指數走低。當前用全部股票計算指數,新股上市第二天即納入指數計算,由於新股上市後價格不太穩定,獲利套現較多,如果開高走低,往往拖累指數下跌。
3、結構和彎變動頻繁。每次新股上市即納入計算,從最初的5隻增加到當前的142隻,每隻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在不斷降低,內部結構在不斷變動,指數前後的可比性不強。
4、除權時的調整計算有偏差。由於採用總股本計算除權價,如果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分紅方案不同,則這種除權價對於個人股來說往往不是一個有效的指標。用來計算指數會產生偏差。有時填權股票會使指數下跌,貼權股票卻使指數上升。
5、缺少分類指數。
深交所經過研究,決定另外編制一個成份股指數系列,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反映深股走勢的參考指標。成份股指數將與原綜合指數共存,從不同的側面反映深股大市走勢。」
深證成份指數作為新中國證券市場第一條成份股指數,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對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深成指的發布改變了當時證券市場上存在的問題,包括:用總股本作為權數不盡合理;新股上市後短期內走勢不穩定;結構變動頻繁等等。由於其編制方法的主要原則十年一貫,使之成為研究中國股市歷史的重要參考系。
(4)上證股票股價擴展閱讀
所謂分析股票的走勢,主要還是結合K線圖來看。
為了滿足不同的需要,K線圖又可以細分為: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30分鍾K線圖,60分鍾K線圖,日K線圖,周K線圖,月K線圖,甚至45天K線圖。
大盤的點數有以上K線圖,每一隻股票也有以上K線圖,錢龍軟體是在日K線圖的界面,按F8來切換,大智慧軟體有「周期切換」的目錄。
初學者喜歡看分時圖,股價上下比較明顯,但是,一旦入門,就無一例外地運用K線圖,喜歡做短線的隨時觀察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長線要看周K線圖,月K線圖。看K線圖無非是為了判斷股價的走勢。如果你在一年或更長的時間里發現自己越來越重視周期圖形,那麼就可以進入中級班了。
判斷大勢看長期圖,如周K線圖和月K線圖,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於高位,股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大些,注意倉位要輕。當周K線圖和月K線圖處於低位,股市整體的價格風險小些,
在買時,可以結合短線圖(5分鍾K線圖,15分鍾K線圖,30分鍾K線圖,60分鍾K線圖,日K線圖)尋找低位介入,賣出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股市看似每天都有機會,其實大的機會是每段時間來臨一回。
值得注意的「均線系統」:
在「蠟燭圖」上,還覆蓋著幾條不同顏色的曲線,就是均線,有5日均線(就是每天以以往5日的收盤價的平均值畫一個點,這些點的連線)、有10日均線,20、30、60、120、250日均線,還可以自己定日期,比如14日、25日。
長期均線的拐彎,常常被認為是轉勢。因為,在幾天里股價可以「做出來」,可以騙過人們的眼睛,但是長期的均線是不容易做的,因此,長期均線的趨勢經常是大盤的趨勢。如30日以上的均線某一天停止了原來的方向,專家就會提醒大家注意。
股價上穿或下穿重要的均線,專家就會提醒大家注意。
幾個要點:
1、長期圖和短期圖結合著看;
2、K線圖和成交量結合著看;
3、K線圖和均線結合著看。
K線圖就是一張價格表,沒有人有什麼絕招,通過看K線圖,就百發百中。學習各種「技術理論」時,一定結合自己的看盤經驗,總結出自己的方法才有用,從某種意義上看,每個有經驗的股民都是一個「艾略特」(波浪理論發明者)。
K線將買賣雙方力量的增減與轉變過程及實戰結果用圖形表示出來。經過近百年來的使用與改進,K線理論被投資人廣泛接受。
當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紅色或空白,稱為「陽線」;
當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實體部分一般繪成綠色或黑色,稱為「陰線」。
⑸ 上證指數股價多少
今開價: 3451.63 成交量: 2.95億 最高價: 3490.76 昨收價: 3468.04 成交額: 3272.20億元 最低價: 3447.03 今開: 3451.63 最高: 3490.76 昨收: 3468.04 最低: 3447.03。
【拓展資料】
上證綜合指數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又稱「上證綜指」或「滬指」,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總體價格走勢的統計指標。上證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施發布,是我國發布最早的股票指數。
上證指數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上證A股指數、上證B股指數以及包括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在內的上證分類指數。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⑹ 上證指數是什麼意思
上證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滾簡猜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於1990年12月19日正式發布。股指的樣本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上市第二日納入股指的計算范圍。
股票指數的權重是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股票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流通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指的影響較大,上證綜指往往成為大機構做市的工具,使得股指的走勢偏離了大部分股票的漲跌。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與股票市場的變化同步,是中國投資者和證券從業人員判斷股票價格變化趨勢不可或缺的參考。
上證指數的計算公式為:今日股價指數=今日總股票市值基期總股票市值100。
具體計算方法是將股票在基期和計算日的收盤價(如當日無交易,則順延前一日收盤價)乘以發行股數,然後相加得到基期和計算日的總市值,再除以得到股價指數。如發生增資擴股或增(刪)上市股票的情況,應進行相應修改,其計算公式調整為:今日股票指數=今日股票總市值新基準股票總市值100公式:新基準股票總市值=修正前基準股票總市值(修正前股票總市值)修正前股票總市值。
相關問答:上證指數是什麼意思?
上證指數的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一個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股票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大型,上證指數也稱為上證綜指、上證綜合、滬綜指或滬指。要想在投資市場上分一杯羹,那就得好好學習股市的知識,我建議你學習股票知識的話可以到持股幫看看,持股幫是股市的「問答社群」,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股票的疑慮在持股幫會有無數的熱心股民會為您解答,股民生活的問題這里有海量的股民與您探討,在持股幫人人都能發現志氣相投的股友,找到志同道合的散戶組織,和股友們一起挖料、解套、追龍頭;沒有高低沒有嘲笑,人人咐廳平等。一人有問題多人來支援,持股幫幫助每個人都能收獲自己的成長尋找到股市的歸屬感。⑺ 上證指數股票有哪些
上證指數的成份股有很多,比如中國平安 (601318)、武鋼股份 (600005)、浦發銀行 (600000)等股票。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拓展資料:
1、上證指數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指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盤。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上證指數可以反映整個滬市的股票行情,即多數股票漲,上證指數就漲,多數股票跌,上證指數就跌。股市指數說白了,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對於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通過指數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是比較復雜的,
3、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會由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分類,股票指數有這五種形式的分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其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是規模指數,比如我們熟知的「滬深300」指數,它體現了滬深市場中有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好、交易也很活躍的整體情況。
4、當然還有,「上證50 」指數也是一個規模指數,說的是上證市場規模較大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行業指數代表就是它某個行業的一個整體狀況。好比「滬深300醫葯」就是一個行業指數,代表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多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反映。
5、主題指數反映了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類似人工智慧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相關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⑻ 上證指數的3000點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指數的3000點是怎麼算出來的
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基金指數
基金指數以基金發行份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基金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日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份額)
B股價格單位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埋衫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頃喊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上證指數的點是怎麼出來的, 上證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謝謝
上證系列指數的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以「點」為單位。
基日、基期與基期指數
基期亦稱為除數
上證180指數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釋出的上證30指數的延續,基點為2002年6月28日上證30指數的收盤指數3299.05點,2002年7月1日正式釋出。
上證50指數以2003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50隻成份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釋出。
上證紅利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釋出。
上證綜合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釋出。
新上證綜指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票的總市值為基期,基點1000點,自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正式釋出。
上證A股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A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釋出。
上證B股指數,以1992年2月2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B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釋出。
分類指數以1993年4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相應行業類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統一定為1358.78點(1993年4月30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釋出。
上證基金指數以2000年5月8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證券投資基金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日指數為1000點,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釋出。
2. 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上證180指數
上證成份指數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采雀液野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 )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證50指數
上證50指數採用派許加權方法,按照樣本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上證50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證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股價指數
上證股價指數最初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根
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外股價指標的生成方法編制而成.
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1991年7月15日開始公布.
上證股價指數以上海股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物件,計算公式如下:
股票指數=(當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由於採取全部股票進行計算,因此,上證指數可以較為貼切地反映上海股價
的變化情況.
深圳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它以1991年4月3日為基期,以在深圳
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股票為計算物件,用每日各種股票的收盤價分別乘以
其發行量後求和得到的市價總值,除以基期市價總值後乘以100求得.是反映深
圳股價變動的有效統計數字.
新股從上市山東第二天開始列入計算物件.當某一股票暫停買賣時,便將其
剔除於計算之外.當某股票的數量與結構發生變化時,則以變動之日為新基期數
計算,並用「連鎖」方法將計算得到的指數追溯到原有基期,以保持指數的連續
性.「連鎖」追溯計算公式如下:
當日即時指數=上日收市指數×(當日即時總市值÷上日收市總市值)
式中,當日即時總市值為各成分股市值與該股發行股數乘積的總和;上日收市總
市值是根據上日成分股的股本或成分股的變動作調整後計算的總市值.
上證指數這個點是怎麼算出來的?
1、大盤有上海大盤和深圳大盤,你說的2000多點指的就是上海大盤。
2、上證指數的漲跌是由上海股票市場裡面所有股票的漲跌共同作用的。各個股票按照自己的漲跌幅度和權重計算對上海大盤漲跌幅度的貢獻大小,超級大盤股對指數的影響就大一些,小盤股對指數的影響就小。比如上海股市一共有10隻股票,一共有1億股,股票甲有2千萬股,那麼,它對指數的影響就有20%,它的一個10%漲停板,大盤就會上漲2%,它的一個跌停板大盤就會跌2%。
3、那2000多點指的是現在的指數相對於基期的基點來說漲跌了多少。基期就是規定指數從哪一天算起,基點就是從多少點算起。上海指數的基期哪天忘記了,你要自己查查了。基點應該就是1000點了。比如說基期是2000年1月1日(我亂說的,具體哪天你要自己查),基點為1000點,那麼,就是說,2000年1月1日的上海指數為1000點,之後是多少點就看各個股票漲跌的綜合了。現在2000多點,就是說,現在各個股票的漲跌總和比基期的1000點漲了1000多點,就是說漲了一倍,如果是700點,那麼就是各個股票綜合比基期跌了300點。但是,指數漲跌只是各個股票漲跌的綜合,各個股票的具體情況有所區別的,比如現在2000多點,相對於基期,有些股票就漲了2、3倍,比指數強,有些股票不漲不跌,或者有些還下跌了,那就是比指數弱了。
上證指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上證指數是綜合指數。它是把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的總股本乘以最新股價之和除以基期市值調整數之後得出的。
請問上證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深證成指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sse../sseportal/ps/zhs/sczn/zstx02.s
上證指數上升和下降多少點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指數
shàng zhèng zhǐ shù
廣義上說上證指數有4類16種,分別為
一、樣本指數類 4種
1.滬深300
2.上證180
3.上證50
4.紅利指數
二、綜合指數類 2種
1.上證指數
2.新 綜 指
三、分類指數類 7種
1.A股指數
2.B股指數
3.工業指數
4.商業指數
5.地產指數
6.公用指數
7.綜合指數
四、其他指數類 3種
1.基金指數
2.國債指數
3.企債指數
狹義說就是專指上證綜合指數,其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釋出。
1、「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又稱「滬指」,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2、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3、修正方法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取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後的連續性,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
(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
(5) 匯率變動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於當日收盤後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
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
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4、指數的釋出
上證指數目前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其中取樣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X=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X=最新成交價
上證指數每天以各種傳播方式向國內、國際廣泛釋出。
上證指數和深圳指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取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取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深證成指」即「深證成份股指數」,他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物件,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 計算方法是: 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
某隻股票對上證指數的貢獻度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貢獻程度={(該股發行股數*價格波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發行股數}/上證指數波動
⑼ 股票中的上證指數是什麼意思
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10天之後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
該股票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較大,上證指數有時就成為機構大戶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市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該指數的前身為上海靜安指數,是由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於1987年11月2日開始編制的。而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1年7月15日開始編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基期值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進行編制。其計算公式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基期和計算日的股票收盤價(如當日無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盤價)分別乘以發行股數,相加後求得基期和計算日市價總值,再相除後即得股價指數。遇上市股票增資擴股或新增(刪除)時,則須相應進行修正,其計算公式調整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100
式中: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
⑽ 今天股票上證指數是多少點
截止2021年12月19日,股票上證指數(000001)為3632.36,漲跌幅-1.16%,漲跌額-42.66,成交量為729.05萬。
拓展資料:
1、 上證指數(SH000001)的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又稱「滬指」,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市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中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2、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3、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4、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