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美國航母股票市值

美國航母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3-20 06:54:34

❶ 將Gucci成為43億美金市值的時尚航母,湯姆·福特有什麼秘訣

如果誰有資格說,「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個地方,還會有人不知道我的名字」。那這個人只能是:湯姆福特。


TF化妝只有一個詞,而且很「昂貴」。由於定位是一種奢華之美,所以價格越貴,它越受歡迎,它就越昂貴。通常,在家中使用的物體會深入該坑中。他認為設計師應懂得怎樣面對人,響應每人的需要。過去的經歷告訴他,沒有商業基礎支持,創意只會一文不值。他最終目的,就是為女性創出她們夢寐以求的美麗事物,為女性塑造出漂亮動人的形象。

他不鼓勵女性樹立流行元素。相反,最受贊賞的是具有自己獨特口味的女性。身邊的真人真事、一出電影、一本書、一幅畫都可是靈感所在。

❷ 股票流通市值大好還是小好

只能說各有好處。
1,流通市值大的股票一旦啟動,就能長時間保持一種趨勢,畢竟船大難調頭。而小盤股拉起來也快,跌起來也相對快
2,流通盤的大小並不影響相應個股的漲跌停,就像這次放93長假之前,9月2號工商銀行這只大航母也能拉到漲停板。像去年11月份券商那波行情,中信證券,華泰幾乎也是一周一到二個漲停板是不?
3,市值的大小要維持需要各方的認可,機構,散戶,國家隊等等,市值大的股票並不是說他真的就值那麼多錢,只是大家都認可這家公司的實力,長期持股者多,然後大家也願意在相應的價位上進行交易。
(2)美國航母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1、股票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2、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結構中分國有股、法人股、個人股等。目前公眾股可以上市流通交易。這部分流通的股份總數乘以股票市場價格,就是流通市值。如某股份,流通股為6496萬股,當日收市價為7.11元,它的流通市值即為:6496X7.11=46186.56(萬元)。
3、股票流通市值大概多少的好?
這跟機構的資金規模有關,比如社保,保險基金等,就喜歡大盤的,盤子小了進出不容易。流通盤3000萬,股價10元,意味著我有1—2億就可以控盤了。這樣的股票散戶最好不要碰。不過技術好的是能夠賺到幾倍於大盤漲幅的收益的。當然風險也大。
對於比較活躍的私募及敢死隊之類的游資,其青睞的品種大多是流通市值4億左右的,太大了炒不動,太小了,流動性又不過,進出都難,收益也不理想。當然,不同的時期和階段,對於小散則要分別跟不同的庄才好,也就是要看清股評常說的二八還是八二才行。
4、大盤股:市值總額達某個標准以上的大公司所發行的股票。資本總額的計算為公司現有股數乘以股票的市值。大盤股公司通常為造船、鋼鐵、石化類公司。大盤股沒有統一的標准,一般約定俗成指股本比較大的股票。
5、大盤股和小盤股怎麼劃分? 小盤股是相對大盤股而言的,同樣,處於大盤股和小盤股中間的,是中盤股。 大盤股,通常指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反之,小盤股就是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小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區別有根據總股本來講的,也有根據流通股本來講的。不過一般是以流通股本來定。一般流通股本超過10億股,我們就把它歸於大盤股。流通股本小於5億股,我們稱之為小盤股。流通股本處於5億-10億的,屬於中盤股。
6、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區別如果是以市值來看的話,總市值大於1000億的屬於超大盤股,總市值大於500億以上的屬於大盤股,總市值小於200億的屬於小盤股。而處於200億-500億總市值的股票,屬於中盤股。 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區別並不是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市公司的增多,以及我國A股市場總市值的不斷增大,大盤股與大盤股的分界線會逐漸提高。

❸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毫無疑問,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仍然占據絕對的領導地位。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1990到2020這30年間發生的變化,會更加有意思。

1990年的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有8家日本公司,前7位都是日本公司,幾乎就是日本市值10大公司排名,美國只有兩個公司排進前10,IBM(全球著名的IT企業-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排在第8,埃克森美孚排在第10.

10年後的200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公司佔了7個,日本只是剩下兩個。

又過了10年,2010年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中,美國4個,中國有3家公司進入前10,由於石油和金屬礦產價格大幅上漲,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必和必拓、巴西國家石油分別居第1、第2、第7和第9。

2019年最新的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美國有8個,中國兩個。

最後,這個排名的變遷也充分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在30年來的變遷,不得不說,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年內迅速的崛起了,小夥伴們,特別是80後們,這是真實發生在自己生活的時代中的事情,生活變好了,國家強大了,感謝這個時代。

2019年美國GDP將達到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各種企業榜單無不體現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以市值為標准,先看看美國十大上市公司vs中國十大上市公司!

全球十大上市公司,嚴格意義上講,現在美國佔7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摩根大通——4000億的VISA無法入選!因為除了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之外,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的沙特阿美公司市值也是超過VISA!實際上,沙特阿美是世界第一市值!

十大上市公司得出幾點看法:

1. 美國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革命的先驅! 蘋果、微軟是計算機時代即產生的革命先驅,同時,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機遇。

2.Google和Facebook是PC互聯網時代霸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是先驅。

3.阿里巴巴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先驅,但是,他們除了行業模式先進,市場空間大之外,他們還抓住了移動互聯網,使自己成為除美國公司之外世界互聯網公司之中的霸主。相反,新浪和搜狐雖然也是中國互聯網的先驅,但他們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尤其是搜狐!

4. 時代在前進,產業在變化! 10年前,世界10強包括埃克森美孚、GE、IBM、沃爾瑪,現在,全部退出名單了—— 科技 才是這個時代的主導——而且蘋果、微軟、Google、Facebook、阿里、騰訊還在跑馬圈地,規模還在不斷膨脹。

美國實力當然很強,但是,《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企業的實力,也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產業的實力。

以《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名單》為例,這裡面的公司主要都集中在 石化能源 、 汽車 、 電信 、 銀行 、 保險 、 食品 、 商業連鎖 ,但是,中國和美國是兩個例外!

除了韓國三星之外,中國和美國包攬了全部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 科技 公司:

美國: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

中國:華為(獨一個)——阿里巴巴營收將近800億美元了,再過2年方可達到1000億美元

中國還有一個行業世界第一——基建——基建狂魔哇(๑ŐдŐ)b

因此,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的公司還包括中國的幾個基建公司——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2019年美國GDP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GDP14萬億美元——世界超大規模的兩個經濟體,世界最具實力的兩個經濟體——《財富世界500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世界上市公司市值1000億美元以上榜單》、《全球企業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榜單》都反應這兩個國家的超強實力。

這反映出美國的特點:國家大、人口和人才多,經濟發達。

國家大,代表這個國家地理條件多樣化,可以有各種各樣高 科技 公司發揮的空間。比如,研究寒帶、溫帶、熱帶農作物種子的高 科技 公司,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環境。比如,廣袤的國土,本身就存在對大飛機、互聯網的需求。

人口人才多,代表這個國家擁有高素質的 科技 人才隊伍。人口是基礎,人才是關鍵。任何一個國家,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高 科技 人才,更多的人是餐館服務生和計程車司機、建築工人。這樣,就必須有足夠的人口基數,才能支持一定數量的 科技 人才隊伍。

經濟發達,意味著這個國家可以提供 科技 公司成長的優越的環境。比如投融資發達,就醫給高 科技 公司提供啟動資金。

所以,未來世界上如果有能在 科技 領域出現比美國更多大公司的國家,也必須在這些方面有雄厚基礎。

俄羅斯,人口太少,地理環境有所欠缺。印度,地理上有所欠缺,經濟稍差一些。巴西,經濟增長的勢頭比較差,偏愛享樂的民族性格的也是生產大量高 科技 人才的障礙。

唯有中國,才可能在高 科技 領域出現一大批堪比美國同行的偉大公司。

縱觀 歷史 ,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一直都在變化。90年代日本占據8個,之後日本經歷資產泡沫破裂;2000年美國占據7席,經歷了互聯網公司泡沫破裂;2010年比較分化,美國德國中國都有上榜;2019年,美國再次占據8個,這裡面是不是暗含泡沫危險呢?

二戰後,美國有意扶持日本來平衡亞洲的戰略布局。其表現主要為,政治上沒有報復美日戰爭恩怨,相反還釋放了大量戰犯,並迅速組建了日本新政權;經濟上美國大力扶持日本,朝、越戰爭大量訂單促使日本經濟迅速恢復並起飛。

日本戰後的經濟發展脈絡主要是承接美國落後產能,這個過程中幫助日本製造業完成了由模仿到創新的飛躍(這里不得不吐槽那些看不起山寨文化的國人)。日本其強大的民族韌性,硬是把日本製造從勞動密集型向高 科技 型轉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不是很熟悉?)。高性價比的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上迅速發跡,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猶如添了一雙翅膀一樣超速前行。1970年日本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6%,到了1978年日本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五成,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一成!

日本經濟的崛起,讓扶持他的老大開始不安,對於美國來說日本應該是一個溫順而謙恭的盟友,而不應該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對手。美國對日本挖坑其實在1971年就開始了,那一年美日簽署了一個協議(史密斯協議),促成日元升值16%也就是1美元兌換308日元。兩方協定,日後次匯率為基準匯率,上下浮動范圍在2.25%徘徊。協議簽訂當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由10%猛將到了4%,因為日本資源匱乏,這個升值並沒有給日本帶來更深影響(本幣升值利於進口)。

高 科技 的深加工使日本經濟並沒有因為本幣升值而陷入衰退,經過短暫一年的調整後,日本經濟在1972年後繼續回到快速車道。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盈餘國和外債持有國。

日本製造80年代開始滲透到美國本土,日本 汽車 、日本半導體開始蠶食美國製造市場份額。而美國經濟則陷入了滯脹的局面,對外貿易赤字連年擴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了1800億美元,佔到其當年生產總值的3.6%,美國經濟出現了惡性循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也在擴大!

這個背景下,簽訂了廣場協議,日本經歷短暫輝煌後跌落神壇。到了2000年,日本的企業估值前十名僅有2家上榜。而美國收割日本經濟後,迅速走出低迷。

1995年後,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當時最流行的一個理念,互聯網將改變世界,這是當時最流行的一個口號。

隨著資本的驅動,以及人們的認知,投資互聯網企業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思想。主要源自傳統企業的投資失去吸引力,那些高成長公司的市盈率達到了高位。如果投資他們,按照價值投資體系,要幾年才能收回成本。(當時普遍市盈率比80年代高了很多倍)

當時的新秀,互聯網則不然。

互聯網企業根本不用考慮市盈率過高的問題,因為這些互聯網企業根本不存在任何盈利。

市盈率的概念是,每股的市場價格除以美股收益。

當時互聯網企業,除了幾個頭部企業,根本不存在盈利的問題。

但是互聯網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概念性強,未來預期強,還有靚麗的故事。

沒有市盈率,如何吸引投資者介入呢?

這並不能難道華爾街精英,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發明了一個指導標准,市銷率。

所謂市銷率,就是每股市場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之比。

但是,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本還在概念之中,沒有銷售收入怎麼辦?

華爾街經營再次鬧洞大開,發明了代表未來銷售的名次,那就是每股市價點擊之比。

也就是說,現在沒有銷售不重要,每一個點擊都代表了未來的預期銷售。消費者點擊的越高,互聯網企業未來收入的可能越大。

在一系列的打包中,投資者開始注意財富機會,你們看互聯網企業股價漲幅,買入的都賺錢了。

在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噱頭下,美股互聯網概念旱地拔蔥,股價飆升!

股價是因為買盤多而上漲,越漲跟風的越多,泡沫就在這種不合理邏輯下吹大。

2000年後,美股互聯網泡沫破裂。這里體現了價值投資的優勢,互聯網企業大多數退市,參與者最多的虧損100%,而成長股享受了下跌,但是公司還在。

當年活躍在互聯網風口的企業,目前已經消失殆盡!

互聯網改變了世界,至今我們還在享受 科技 帶來的變化。

只是當年參與互聯網紅利的企業,賺足人類貪婪的現金後,進入一個荒草的墳墓。

現在墳頭上的草,估計已經很長了,可憐的甚至連個墓碑都沒有。

過節的時候,也沒有人去上個墳,去敘述下今天的場面。

2010年美國經歷次貸危機後,出現了前十大市值公司分化的場面。新的格局正在形成,而日本已經在那場泡沫破裂中損失慘重,形成了中國、美國、歐洲三足鼎立的局面。2019年的市值排名中,美國再次奪魁!主要是 科技 類公司占據要塞。

按照 歷史 規律,一旦一個國家集中出現市值8名以上,經濟泡沫將會到來。這是美國經濟危機的前兆嗎?我們拭目以待!

2019年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還有兩個是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我國十占其二,也不錯的!而在2007年中國股市6124點的時候,工行還問鼎過寶座的,那時候也是宇宙行之稱,後來中石油上市,市值寶座位置才又移交。

歷史 上前三大市值公司,第一為荷蘭的東印度公司,那時候確實是巨無霸的公司,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位居第二的是法國的密西西比公司、位居第三的是英國的南海公司,可是這兩家公司卻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公司。泡沫去掉後,剩下一地雞毛。是不是讓你想起中石油!對中石油也曾經進過 歷史 上前五大市值公司,當時換算超過萬億美元,按如今估計在2萬億美金市值左右了。可是現在呢?二級市場還不是讓投資者虧損累累!

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等等都是巨無霸,他們的研發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電商的崛起改變了傳統的市場交易行為,成就了阿里巴巴、亞馬遜等。

2008年低谷6469點後如今將近3萬點高空,自然市值也是大幅飆升。而A股十年來還是原地踏步3000點不動,市值的增長主要依靠新股的上市,也就是股民笑談的只是橫長而沒豎向增長。

總之,市值前十的位置也是不斷更替的。公司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產力是不斷朝前發展的。期待中國出現更多的大市值公司,出現更多的好公司!

美國企業引領世界 科技 革命大步向前。

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中,美國獨佔了8個。美國依然在計算機技術,軟體設計,生物制葯乃至金融和能源行業引領世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另外兩家來自我國的阿里和騰訊,主要是因為依靠的是國內較為封閉而龐大的市場,才勉強擠進了前十。

我們再來看看未來的人工智慧和探空 探索 等領域,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和space x公司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技術突破。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美國企業仍將引領人類的 科技 進步。

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美國佔了8個,大家怎麼看?

最近我看到了全球市值排行榜,確實在前十大公司裡面,美國佔了8個。我覺得這是過去20年裡長牛,以及 科技 大發展的結果,今天發生的事情,其實是上世紀美國推行 科技 主導的國策有關系。 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美國在過去20年裡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成就了跨國性的 科技 企業 。我們常說美國過去20年裡主導了軍事大發展,主導了 科技 大發展,在這場大改變中,自然成就了 科技 大企業的發展,FANNG成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

其次、美國過去20年 科技 發展, 科技 類公司推動美股走出長牛市,吸引全球資金投資 。 科技 類公司的贏家通吃的特性,讓美國 科技 企業逐漸成長為全球知名的獨角獸企業。隨著國家資金的推動,也造就了美股20年長牛市。

最後、中國占據了其他2席,也說明了中國慢慢進入了國家視野,未來美股的席位有所減少會是大勢所趨 。 當下隨著中國 科技 企業的發展,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航母級企業,慢慢有了進行全球競爭的能力。必須帶領中國 科技 企業的跨國發展之旅。

總之、全球資金是非常敏感 的,逐利的,隨著中國的GDP穩定中速發展,以及5G賽道的大發展,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美股的 科技 公司會在這場角逐中,慢慢會敗下陣來。畢竟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的。而當下中國的基礎設施的發展,給了 科技 類公司更大的空間,可以預見的是十年之後,中國的 科技 企業將會有更多的入榜機會。

《日經亞洲評論》編制了一份截至2019年12月20日的全球公司的市值榜單。與樓主的觀點略有差別、美國占據了7家,中國兩家,沙烏地阿拉伯一家,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屬於石油行業。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於電子、互聯網、 科技 行業,像智能手機的蘋果, 科技 公司的微軟,互聯網的臉書和谷歌、亞馬遜,谷歌的安卓系統是手機使用最普遍的系統之一,金融業的摩根大通,哈撒韋公司屬於投資公司,

從美國排名居前的 科技 公司來看,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世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後,通過徹底的出清,國家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那就是以蘋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以臉書為代表的社交平台,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都成為了世界的翹楚,特別是蘋果帶動了一大波的產業鏈發展,微軟的雲計算引領了世界大數據和雲計算熱潮,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就目前美國 科技 實力而言,還是最先進的,像晶元半導體技術就是世界最先進的產業之一,一個制裁就讓某通信公司陷入困境,只能接受美國苛刻的條件,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 科技 公司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與美國三大股指不斷創 歷史 新高不無關系,股指漲不停,股價漲不停,形成巨大財富效應,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投資收益,轉化為消費新動力,而美國又是一個消費型 社會 ,股市與經濟發展就得到相互促進,股市上漲消費增加,進一步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刺激美國股市不斷上漲,投資者得到更多投資收入,用於更多的消費,

A股如果也能像美國股市一樣創新高,也帶來幾十萬億元的市值增加,讓投資者獲得巨大收益,可用於消費,對經濟增長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股指在牛市聲音中再度跌破3000點,留給投資者更多的傷心和失望。

一個企業的市值在世界范圍內排名靠前,也說明該企業在世界范圍內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國家這種企業多了以後,在一定程度上面也表明該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畢竟一個相對實力較弱的國家,想要誕生巨無霸企業難度不是一般地大。

據數據顯示,在1990年的時候,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日本電信電話、東京三菱銀行、日本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豐田 汽車 、日本富士銀行、日本第一勸業銀行、IBM、日本聯合銀行與埃克森美孚(排名分先後)。

從上述名單可以看出來,大多都是日本的企業,來到了八家,剩下的兩家是美國的IBM與埃克森美孚。30年前,市值排名前列的絕大多數都是銀行,其他產業與金融銀行業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差距。

到了2019年,榜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值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伯克希爾哈撒韋、阿里巴巴、騰訊、強生與JP摩根(單一股票市場市值)。前段時間上市的沙特阿美因為上市時間較短,暫時沒有將它收錄進去。30年後,日企無一上榜,我國倒是有兩家企業上榜了。

30年前,日企可以說是風光無兩,前十獨佔八席,如今前十日企無一上榜,除了可以看到競爭激烈以外,從這份榜單變遷史中還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新興產業的崛起。1990年,上榜的十家企業當中有6家銀行,金融業或許是當時最穩定,賺錢效應最強的行業。到了2019年,市值前十名當中(單一股票市場的市值),僅有JP摩根這一家銀行。互聯網與高 科技 企業開始霸榜。

當然並不是說金融業現在不行了,事實上銀行業仍是目前最賺錢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金融市場已經相對穩定,盈利點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高端 科技 與人工智慧是當前世界不少國家大力發展的行業,這些企業生命力強,可能目前帶來的效益不是很多,但卻是未來發展必須要攻下來的陣地,是當前這個時代主要的風口企業。

美國在 科技 這一塊毫無疑問優勢是比較大的,這也是美國在30年後的今天巨無霸企業完全壓制其它國家的主要原因。我國雖然目前還比不上美國,但是從 歷史 變化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潛力不容小覷,正在大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美國佔8個這個很正常呀,你想想美國Gdp佔全球多少,他是排名第一,那他的公司排名前10裡面佔8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說明他經濟非常發達。

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非常發達,如果他公司排名不靠前,他能經濟發達嗎?

要想國家強大,你首先經濟要發達,經濟強大了,你才有更多的錢去發展更好的經濟去做研發,不然你連錢都沒有,你如何去支撐去研發?…

而如果你一個國家連經濟都不發達,那你如何保障自己國家強大呢,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在經濟上根本沒有話語權,所以美國前十大的公司裡面佔8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某一天如果我們中國是世界經濟第一,那麼前十大裡面佔8個,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❹ 股市都漲到3200點了,是因為什麼原因才上漲

是要到漲的時候了,自2019年末至今,國內外經濟形勢一片衰敗,國內火熱的資金無處安放,樓市進去不容易出來,在國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也玩不起多少花樣了。股、樓、債,總要有個來承接資金,股市就這么漲起來了。


其實說到底, 推動股市能上漲的就只有一個原因,大量、天量的資金 ,沒有資金股市就是在有政策和利好,只會是曇花一現而已。上市公司的業績、政策利好都是輔助股市上漲的號手,一旦業績、利好演變成投資者購買的意願,我們喜聞樂見的上漲行情就來了。


那目前這一波資金來與哪裡呢?有幾個方向,一是居民手中的儲蓄,疫情期間,居民擔憂疫情不能控制,導致不敢投資,現在疫情控制住了,也敢放心大膽投資了。二是國家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持續放貸,疫情過後,國家為快速提振經濟,復工復產,投入大量資金在中小微企業,個別企業並沒有把錢投入到實體中,反而把錢投入到了股市當中,被動造成股市的資金膨脹。


炒股炒股,大家的想法都是炒一波就走,所以短期內跟風效應明顯,股市就水漲船高,至於誰接最後一棒,尚不得而知。國人是最容易健忘的,幾年前股市崩塌產生的後果轉眼就忘,如果股是用來炒的,我相信,總有炒糊的幾個人。

指數很快就到了3200,什麼原因?只能說是貨幣寬松背景下,市場的信心修復,增量資金入市積極,疊加特市場的賺錢效應,帶動了牛市預期。

從指數角度去看,券商,銀行,保險地產,都是指數權重巨大的行業板塊,而這些金融權重連續暴漲,比如光大證券兩周翻倍,中信證券連續三個漲停,平安出現暴漲,必然會帶來指數加速上漲——因為金融在指數里的權重,合計超過30%(金融地產周期)。而之所以金融板塊會出現暴漲,主要是:

第一, 科技 牛市,已經強化了市場的賺錢效應;

第二,白酒醫葯行業超級牛市和超額收益,讓基金的浮盈豐厚無比,必然帶來基金的新發和凈申購規模增長;

第三,銀行獲得券商牌照,以及上證綜指改進指數計算基準,帶來市場對「存量改革」的高度期待;

第四,中信和建投屢屢傳出合並報道,導致了市場預期做大券商的預期;

第五,疫情條件下,信貸融資加快轉向股權融資必然需要一個穩定活躍的市場,這個政策預期趨於一致。

因此,從主觀客觀上講,市場逐步在賺錢效應下形成了一個「牛市預期」。而 歷史 上的牛市,從來都不會缺席金融行業,而金融行業指數權重很大,一旦金融行業——券商,銀行,保險暴漲指數漲幅就非常大。

從支取突破3000點開始,僅僅過去兩個交易日,指數就突破了3250點。而多數前期的 科技 股,醫葯白酒股近期都開始落後指數和市場,說明了資金既從上述板塊分流,也說明了增量資金獲得了市場主導權。

而事實上, 歷史 上的牛市總有一個階段是由「增量資金主導」的,因此,指數恰好處在這個「階段」當中。

因此說,指數因為賺錢效應,吸收了很多的增量資金——兩市成交已經累積三條上萬億。而增量資金不會去選擇高高在上的 科技 白酒和醫葯,只會選擇「價值窪地」——恰巧的是券商有合並重組預期。因此券商被率先點燃後資金開始擴散到大金融的其他行業。

未來市場會如何演變,這個只能看:

第一,賺錢效應是否能夠保持,比如,每天100家以上漲停個股,沒有閃崩個股出現;

第二,業績浪是否能夠順利接過市場情緒上漲,從而讓市場走的更加堅實和穩健;

第三,兩市成交能否維持在萬億規模附近不會大幅回落——現實增量資金耗盡。

因此,目前看,有牛市的信號和預期並且在逐步擴大,而金融的連續暴漲,帶來了指數過快上漲的風險是否能夠適當修復。

這兩天的股市漲的有點出人意料,特別是今天,180點,漲幅5.71,證券幾乎漲停,太猛了,讓我們這些被割了幾年的韭菜感到不敢相信,前期那麼多利好,外圍普漲,也沒見這么牛過呀!這次漲的這么凶到底是什麼原因?叫我也分析不出啥子丑寅卯來,我只知道,漲了的,盡量減點倉位,落袋為安!虧了的,漲幅小的先拿著。至於什麼原因漲,那都不重要,跟著趨勢走就得了。

如果沒有疫情的話本該在去年年底開始漲的,熊市持續了五六年了,這波上漲屬於正常現象。牛熊輪換有一個周期和規律、牛市持續時間每次在半年左右,一輪五到七年。

1.資本市場新政。

資本市場要全面開放,但券商太弱小,一時又長不大,就給銀行發放牌照,培養幾個高盛,摩根史丹利之類超大型金融公司,可以與狼共舞,不至於被鯨吞。所以以後就是銀行並券商,券商大吃小的金融市場,對銀行券商都是利好。

2.拉動內需。

全球疫情之下,外需萎靡不振,經濟只能靠拉動內需,內需就要人人手裡有錢,並且關鍵要能花出去。現在是疫情之下,手裡錢不敢花不敢投資,都沉澱在銀行里。牛市起來,財富效應之下,刺激消費。

3.產業升級。

我們的經濟要產業升級,企業要轉型,需要大把的資金,除了借債,發行股票直接融資,成本較低。另外,一些企業被疫情折磨得苦不堪言,需要資金,也可以從股市融資救急。

4.外資湧入。

美國疫情和內亂讓資金尋找新的投資方向,印度經濟已經面臨崩潰,又四處挑事來轉移內部矛盾,中國疫情防控在大國中一枝獨秀,又是新興市場,必是國際投資的摯愛。

那是不是真牛呢?

有待驗證,要看中期業績報告,要看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要看疫情防控,,,總之且行且珍惜,即使牛市,目前來看也是水牛,瘋牛。上次沒逃頂的,這次也很難,因為性格所致,人性使然。

那就眼看牛跑了嗎?畢竟已經等了五年了。

麻雀戰法,不貪心,進的少,飛的快,永遠不被套住,也賺不了大錢,但可以積少成多。

氣勢如虹!今日股市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形容。

拋開各種深層原因不談, 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息了。

這一波行情來得如此迅速,在今日股市一舉拿下3330點後,有機構喊出「年內看3800點,甚至4000點」的預言。不少散戶們在今天也紛紛上車,多個券商APP一時發生宕機現象,但還在猶豫的投資者面對年內高點不禁要問:牛市真的來了嗎?現在上車還晚了嗎?

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要梳理一下這輪股市上漲的脈絡,透過現象發現上漲的邏輯。

今日股市上漲的驅動力是什麼?

先來看看近期股市的表現,從7月6日說起。

今天股市一開盤,券商股一馬當先、迅速拉升,輕易攻下3200點,市場情緒高漲,A股迎來大漲。午後一開盤,銀行股接力,房地產、煤炭、有色金屬等紛紛大漲,此前一度破新高的貴州茅台也再創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收報3332.88點,漲幅5.71%;深成指報12941.72點,漲幅4.09%;中小板指報8632.06點,漲幅4.15%;創業板指報2529.49點,漲幅2.72%。

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收盤,上交所股票總市值報41.37萬億元,深交所總市值為29.58萬億元,二者合計70.95萬億,約10.06萬億美元,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

「今日股市上漲的邏輯有幾個方面,一般來講有基本面方面,還有一些觸發因素。」一位頭部券商資深分析師在接受CF40研究部訪談時說。

從基本面分析,「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前價值股估值較低。」 該分析師說,像美國股市,其實在經濟修復的大背景下,估值已經逐步修復了,但是中國價值股的估值還是很低,一直沒有得到明顯修復,這是此次股市大幅上漲的一個基礎。他認為,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基本面和股市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落差,畢竟中國經濟正在快速修復,而且修復程度目前已是全球最好。從券商本身來看,近期改革方面的一些傳聞,已經使市場對於定價形成了一些預期。以上兩點形成了基本面方面的支撐。

從觸發因素來看,上述分析師認為,今日大漲其一與上漲動量有關,此前券商股連漲五天,形成了一定的「賺錢效應」,今日券商股再次掀起漲停潮可能是上漲動量下的沖高。其二是輿論作用,近期媒體也不斷有對「牛市」的報道,這對整個市場特別是散戶群體會有很強的宣傳效果。

今日,大量散戶紛紛開戶交易,不少投資者反映招商證券、新時代證券、東吳證券、同花順等券商交易系統出現宕機現象。

如果往回看,這波快速上漲行情始於今年下半年的頭一天。

7月1日,上證指數重返3000點大關,報收3025點,相當於回到了年初點位;2日繼續接力,在前一日大漲1.38%的基礎上,滬指再次大漲2.13%;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則創出近4年半新高。3日,券商、銀行板塊再度發力,引領股市再度走強,當日收盤時,滬指漲2.01%,報收3152點;深成指漲1.33%,報收12433點;創業板指漲1.57%,報收2462點。

如果從板塊層面來看,大致可以看出近期股市上漲的脈絡:先是6月中旬創業板在注冊制改革的利好下創了4年來新高,接著6月最後一天券商率先發起上攻態勢,隨後,券商持續發力的同時,銀行、保險、地產股等藍籌板塊也紛紛扛起領漲大旗,各個板塊紛紛跟進,煤炭、有色以及低位低估值股紛紛也發力上漲。

7月2日、3日、6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都突破了萬億規模,6日更是創下五年來新高,達到1.57萬億,與上一交易日相比放量33%;三個交易日,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規模達到了450億。

一般而言,一波大行情來臨前,券商股會率先而動。這波行情在券商領漲下,A股成交額連續突破萬億,北向資金多日凈流入……有市場機構喊出「年內3500、年內3800」的預言,一股「全面牛市」的味道撲面而來。

近期股市上漲的邏輯是什麼?

行情火爆,更需要冷靜分析到底是什麼因素推動了近期股市大漲。

在接受CF40研究部訪談時,CF40青年論壇會員、中銀國際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分析,此輪股市上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全球經濟的復甦態勢比較良好, 全球製造業PMI都已經回到50以上或者接近50的水平。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增速,將會持續上升,一直到明年上半年創出高點。在這樣的經濟預期下,市場對於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的預期是比較強的。

第二是在疫情爆發之後,全球各國的貨幣政策都相當寬松,向市場注入了較多的流動性, 這些流動性對股市估值有明顯地推升作用。

「推動近期資本市場上漲的原因既得益於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大盤估值處於 歷史 低位,又有來自國際資本湧入等資金面推動的因素。」 李迅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認為,近期股市的上漲屬於2017年以來的結構性牛市。

由此可以看出,本輪股市上漲有兩大因素,一是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二是資金面的寬裕,不僅包括國內機構主力資金,還有北向資金,以及散戶資金。

「牛市」真的來了嗎?

那麼,在經濟復甦的基本面支撐下,機構主力資金、北向資金再加上不斷進場的散戶資金,股市上漲的行情會持續嗎?「牛市」真的會來嗎?我們訪談的多位專家對此都給出了相對謹慎的態度。

CF40成員、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認為,從橫向、縱向對比來看,最近四年多,A股處於長周期之後估值的修復一個過程中。耐心的投資者將發現, 今明兩年中國股市將以溫和回升為主要特徵。 更多內容可點擊: 專訪鍾偉:「3000點牛市論」無依據 今明兩年股市以溫和上升為主)

「現在談全面牛市還為 時尚 早。」 徐高說,經濟雖然已經明顯從疫情沖擊帶來的低位回升,但復甦的過程仍然面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他認為,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美國在復工之後疫情數據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復;經濟復甦過程中,貨幣政策的寬松態勢也會有所調整,這些都會對市場帶來影響。

他繼續分析,2014年到2015年的A股大牛市更多是在經濟疲弱背景下,流動性推動所形成的泡沫牛和杠桿牛。因此在泡沫破滅之後才會形成股災,對金融體系形成比較明顯的沖擊。有了之前的經驗,相信監管者會對股市的泡沫有更高警惕,尤其會注意避免銀行資金大舉進入股市而推高股指的情況發生。

徐高認為, 今年下半年的股市應該不會重現2015年「瘋牛」的狀況,股市上漲應該會更為 健康 。

對於「下半年牛市」之說,上述資深分析師說, 「目前來看,我的態度相對比較謹慎。」 之所以這樣說,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和資金面的分析上。

他認為,基本面,雖然很多行業已經大致恢復常態,但是整體來看肯定還比疫情前更弱一些,民航、餐飲、工業企業等多個方面都是如此,其實很難完全回到以前水平。資金面,目前短端利率、長端利率差不多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所以資金面寬松這個因素對股市的支撐其實也差不多了。另外,社融的量該放的也放的差不多了。綜合以上分析,整個基本面的支撐其實差不多了。

該分析師認為,一般牛市可能會短暫性地脫離基本面,這都是有可能的,現在看起來可能也有這么一個趨勢,但對於這輪上漲的持續性,還需要進一步再觀望。中央高層領導在陸家嘴論壇上的發言也表示出,他們對美國股市反彈速度之快其實還是有不同意見。那麼之後會不會出現一些會對「急牛」情況產生影響的相關政策,需要觀望。

後續股市如何演繹?

對於後續股市將會如何演繹,上述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在當前的氣氛下,大漲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除非政策層面出現一些較為明朗的變化,會使得股市整體產生方向性轉變,否則賺錢效應可能使得上漲趨勢自我加強。

但是,該分析師也同時認為,「 目前股市估值修復已經差不多到位了, 因為很多股票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價值水平。相比國外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其次,從政策角度來看,相關改革措施何時落地還需觀望。」

如何看待下半年股市走勢?徐高認為, 可以樂觀,但也不宜過度樂觀。 一方面,疫情的發展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經濟也在持續復甦,在這樣的環境中,對於股市可以抱以樂觀的態度。

但另一方面,近期股市上漲比較多地受到了銀行資金進股市預期的推動,金融監管者應該會著力避免2015年股市暴跌類似情況的發生,銀行資金進股市預期的落空勢必會對市場情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投資者也不宜對股市過於樂觀。

事實上,今年五月中下旬以來,貨幣政策已經邊際收緊。不少專家也預測,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度可能會有所收緊。在股市暴漲的情況下,央行更要防備虛擬資金入市的風險。這一輪股市暴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收緊貨幣政策的寬松力度。

徐高也認為,下半年,隨著經濟復甦的持續推進,貨幣政策的寬松度會降低,而且金融監管者也會避免過量流動性推動股價泡沫的情況發生。「因此今年下半年應該不會重演2015年『瘋牛』的情況。」他再次強調說

最近兩年新聞聯播提及A股的內容和滬指第二天收盤漲跌情況

下午市場繼續大漲,已經突破3300了,正在向3400前進,有點瘋牛的味道,踏空的應該是最難受的,這種行情也別說啥了,持股即可!

開局趨勢延續,上證加速上漲,創板斜率偏低,延續上周大強小弱風格,5分鍾量能在周五的高基數上繼續放大,增量資金跑步進場,振幅會很大,換來換去容易心態爆炸,有量有信心。

今天上證綜指跳空高開高走,分時成交量陽量多於陰量,漲放量,跌縮量。上證每分鍾成交90億(上周五75億),總成交量巨幅放大,主動買盤力量大大強於主動賣盤力量。創業板指數每分鍾成交30億(上周五25億),總成交量放大,主動買盤力量強於主動賣盤力量,預計創業板繼續走高,

行情來了就先別想著什麼調整,順勢而為,持股待漲,等出現信號了再說調整的事情。

板塊方面 :增量資金市場,短線沒跟上核心板塊的節奏就持股等輪動,泛濫的流動性能把大部分的水位都給買起來。

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兩市成交破萬億,不管目前是不是牛市,有量能行情就能走的更遠,積極參與即可。

當前的行情來說,有支持的 科技 板塊和證券板塊都是主力一直在支持的地方,相關的 科技 板塊概念股已經開始謀劃策略了,有望成為市場最強的風口 我觀察了一周 科技 板塊,每天78%個股處於低調爬升狀態,當板塊內多隻股票都越走越好時,意味著妖股隱藏在內!龍頭已經選出來了, 科技 的74隻個股,僅有一隻非常特別,很可能成為今年大妖!

這只票前期被錯殺太多,技術上有強烈的反彈需求,目前還在低位試探,在近兩個交易日中,大資金悄然介入,短期還有消息刺激,明顯的啟動狀態,擇機干進去,接下來就坐等起飛

今天沖到了3400了。


股市上漲,原因很簡單,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金融改革。 我們現在放開了外資,這是一件大事。大家回想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一個財團掀起的腥風血雨,如果我們自己的金融不足夠強大,那麼開放金融後,我們就比較危險,所以我們必須有與之相抗衡的企業,所以坊間有很多傳言,比如券商要合並,要打造航母證券;比如銀行要拿證券牌照等等;所以,大家看到,金融股是這波的主力,這個大家沒有疑問吧?


2.港股走強。 為什麼時間節點掐死在7月1,因為6月底,港版的國安法出台,那麼香港恢復了繁榮與穩定,這一天開始,港股上漲,那麼這是一個信號,港股基本上都是大金融居多,價值股居多,他們漲,帶動了A股的價值股往上,這個可以解釋時間問題;


3.注冊制。 注冊制來了,也就是指數的牛市來了,這兩者是一致 的,所以,大家看到創業板先漲,主板後漲,且創業板都是權重漲,垃圾股不漲,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是創業板先漲,主板後漲;可以預判,主板的注冊制,快了;這就解釋了,賺錢效應帶來了資金。


很多人說,是因為我們國家疫情控制的好,我呸,難道我們5月控制的不好?6月底北京還爆發了呢?你怎麼不說?


還有人說,錢多,水多;我呸,我們今年有降息嗎?降準的次數有去年多嗎?看看國外,那才叫放水呢,我們放了多少?這些觀點都是人雲亦雲,無法解釋時間和空間的問題;


最後說句:金融還有戲,行業龍頭還有戲,垃圾股就不要買了!

為了應對疫情,全球都在量化寬松。貨幣供應的集中增加與實體經濟巨大的不確定性疊加,資本的天然避險特性促進資金向股市和優質房市流動。至於「專家們」所說的業績和預期,你什麼時候看到過股市是真正因為這個原因漲起來的?

❺ 當年買航母送祖國,隨後卻宣布公司破產的徐增平,如今怎樣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徐增平這個名字,他因遼寧艦而被眾人知曉。其實在這之前,徐增平是香港創律集團的董事長,也是一位優秀的愛國企業家,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商人。199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徐增平得知烏克蘭正在對外出售瓦良格號航母。作為退伍軍人的徐增平,本身就是一身正氣。看到這則消息後他更是激動萬分,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國家做點什麼。他知道,如果中國以國家的名義去購買這艘航母,必然會招人耳目,會引來西方更多的封鎖。

徐增平

當航母成功運回國後,自己的公司也破產了,名下的房子也沒有了。就是這個變成「窮光蛋」的徐增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只為買下航母送給中國。徐增平雖是一介商人,但是他骨子裡卻十分愛國,一個人只要愛國,不管身處何地,身居何職,總能找到報效祖國的機會。破產後的徐增平不再是一名商人,他過上了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他的傳奇經歷和不朽貢獻卻會載入史冊,成為人們傳唱的一段佳話。

❻ 東方明珠停牌後手裡的股票怎麼辦合並後股票價格如何

停牌後,一般都是被動持有,只有當開盤後再決定買賣。
合並後,由於前期漲幅過大,利好出盡就是利空,保住盈利。
4月29日,即將被百視通吸收合並的東方明珠迎來最後一個交易日,30日起東方明珠將連續停牌直至完成終止上市手續。截至29日收盤,東方明珠市值達739億元,百視通市值為788億元,目前兩者合並市值高達1527億元,吸收合並公布之初的「千億航母」市值再增五成。
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造就的「財富效應」或引發廣電系乃至整個傳媒類企業效仿。一家廣電企業負責人稱,百視通和東方明珠合並產生的震動讓這個體系裡面的企業有了更多的期望,「有了一條可供資產證券化、資產合並同類項的路徑」。但「百視通模式」能否以及多大程度上可以復制仍存疑。

1500億航母
4月29日,東方明珠上漲4.04%,收盤價為23.18元/股;百視通上漲7.56%,收盤價為70.73元/股。根據此前公告,東方明珠與百視通的換股比例為3.05:1,29日市場已經將兩者的股價調整到接近這一比例。4月30日開始,東方明珠與百視通將雙雙停牌,正式進入異議股東收購請求權實施階段。東方明珠將連續停牌,直至完成終止上市手續。
至此,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已經進行至最後的現金選擇權派發、行權申報、行權清算交收階段,2014年以來文化傳媒領域最大一宗資本運作將最終落地。對外宣布合並之初,兩者的控股股東上海文廣集團提出打造千億級文化傳媒上市「航母」,按照29日收盤價計算,兩公司合並市值已經超過1500億元,合並的「財富效應」已經強勢體現。
光大證券傳媒和互聯網+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在最具發展前景和管控嚴格的家庭娛樂中心領域,上海文廣無論在牌照、平台、產品等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公司市值跨向千億乃至兩千億都是合情合理,但兩者的吸收合並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環節。
廣電系「蠢蠢欲動」
百視通和東方明珠吸收合並在廣電以及傳媒系統上市公司中引起震動。「之前我們也在想,也在小規模地做,但這么大的動作出來之後,我們覺得自己的視野要放得更大,現在不是幾個小企業之間整合了,一個省的廣電企業可以整合,廣電企業和其他傳媒企業可以整合。」前述企業負責人稱。
事實上,繼上海文廣力推傳媒資產重組融合之後,湖南也開始大規模整合文化傳媒類資產。2014年,湖南省委宣傳部召集了省內主要媒體、文化企業負責人宣布了《深化省管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基本思路與上海類似。湖北廣電系統上市平台湖北廣電3月12日則公告公司吸收合並全資子公司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武漢有限公司、十堰市廣播電視信息網路有限公司、荊州市視信網路有限公司,湖北廣電體系的調整也已啟動。此外,歌華有線、華數傳媒、廣電網路等都有進一步整合預期。
另外,尚未進入資本市場的廣電資產也在尋求完成證券化的第一步。黑龍江廣播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工作會議消息,黑龍江廣電正謀劃整體布局,爭取2015年底前申請上市。據悉,近期黑龍江廣電系統高層還接觸了上海文廣,欲借鑒後者的相關資本運作路徑,相關上市公司輔助機構也已開始入駐。
「百視通吸收合並東方明珠的事情很難復制,這么大的動作也不會頻繁出現」,上海交通大學資深媒體研究學者魏武揮認為。資料顯示,目前其它省市的廣電系統企業並沒有百視通和東方明珠這樣的特殊情況,即資產規模夠大又相互之間同業競爭,整合的條件和必要性差異很大。

❼ 航母概念股票有哪些 航母概念股龍頭是哪個

航母概念一共有33家上市公司,其中21家航母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12家航母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❽ 航母概念股的簡介

2011年8月10日,中國首艘航母平台離開大連新港,開始首次試航, 讓A股市場上的相關概念股票,得到了一股強勁的向上推動力,出現集體大漲。 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著中國航母計劃的持續深入發展,滬深股市有不少相關的受益細分子行業和公司持續大熱,值得投資者關注。
發展航母是中國未來的趨勢,對其投入也將不斷加大,這將對相關的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持續性的利好。實際上,在今年以來的季度策略報告中,幾乎所有的基金都對高端裝備製造行業顯示出了極大的興趣,而航母概念正是這一行業的集中體現。

❾ 蘋果7000億美元市值多大

7000億美元=7000*6.2541=43778.7億人民幣
七千億美元等於四萬三千七百七十八點七億人民幣
qī qiān yì měi yuán děng yú sì wàn sān qiān qī bǎi qī shí bā diǎn qī yì rén mín bì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