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凱利服務a股票市值

凱利服務a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3-07 06:35:06

Ⅰ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及具體操作方法介紹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及具體操作方法介紹

引導語:第一點是幫助上市公司樹立產融互動和創造EVA的經營理念。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老闆,他們更多的思維是在供研產銷上面,但如何把產融進行有效的互動。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案例及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市值管理方法論

我們認為市值管理核心理念有三點:

第一點是幫助上市公司樹立產融互動和創造EVA的經營理念。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老闆,他們更多的思維是在供研產銷上面,但如何把產融進行有效的互動,如何把EVA創造而不是利潤作為公司的經營理念,很多公司實際上是缺乏這個思維的。

第二個是幫助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的經營體系,它是一套很完整的經營體系;

第三是在市值波動中進行價值實現,增加股東財富和公司競爭力,促進可持續增長。

這三個理念是我們認為是市值管理最核心的三個理念。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兩個市場進行經營,第一個市場是資本市場,這個市場的經營目標是市值。第二個市場是產品市場,這個市場經營目標的核心是利潤。實際上我們了解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右邊,就是產品市場。每天供研產銷思考的是利潤問題,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夠有左邊這套思維,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夠把這兩種思維有效地融合。

一家公司必須具備產業和資本兩種思維,而且必須進行產融互動;必須認識到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股東財富來說,市值是終極指標,利潤只是過渡性指標;利潤做的好不好會影響你的市值,這是經典的價值決定價格理論。

但很少有人思考,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就是市值的高低同樣也會影響你的利潤和企業發展。比如有一家上市公司,一直是行業第一,他之前一直認為自己踏踏實實做好實業,市值自然會上去。後來發現他的競爭對手通過市值管理方法市盈率比他高很多,反過來以很便宜的成本融了很多錢,再拿這些錢去做產業並購,未來可能還會超過他。這下這家上市公司也看清楚了市值高低也會影響企業發展,找到我們希望我們為他服務。

第二個理念是建立市值管理的經營體系

市值管理經營體系分成兩個定義。

第一個是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司的一切”。簡單地來理解,一個公司的市值是由凈利潤乘以市盈率,就是E乘以PE。

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

如果是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它應該就是把和市值相關的所有影響E的重要因素和所有影響PE的重要因素都有效地進行管理。

最近我們做的一些案例,也涉足到了E的管理。一是通過並購基金的方式,去幫助企業通過並購的方式成長。二是通過股權激勵、精益生產、產品營銷等服務,幫助上市公司降本增效。

影響E的主要因素有這么幾個:

1、這家公司的產業布局和性質是怎樣的,是多元產業還是單一產業,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是周期性產業還是非周期性產業,是政策支持性產業還是政策退出型產業等;

2、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每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B2B的,有的是B2C的,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很多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的商業模式又不一樣。所以要搞清楚一家公司到底怎麼掙錢;

3、核心能力是什麼,每個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樣的,可能是規模、營銷、品牌、團隊等,每個公司掙錢的那個核心的東西它是不一樣的;

4、企業家團隊,在中國的經濟轉型背景下,對民營企業來說,企業家團隊往往是影響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續掙錢的核心要素,所以一個企業家團隊是非常重要的.;

5、是盈餘管理,盈餘管理和財務報表作假的差別在什麼地方?財務報表作假顯然大家都很理解是什麼概念,盈餘管理是在符合會計准則的條件下對財務報表進行合法合規的調節,這叫盈餘管理。

這些因素我們認為是影響E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要進行市值管理的話,就要把影響E的這些因素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優化調整。這個是企業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但是,很少有企業家做右邊PE(市盈率)的這些事情。

1、股市周期

第一個是資本市場的周期,就是股市周期。股市周期有牛市有熊市,在牛市裡面還有結構性的熊市,在熊市裡也有結構性的牛市。在整個股市發展過程當中,它有大周期和小周期存在,每個周期裡面又有不同的主題。這是影響市盈率最大的因素。

2、主題管理

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若干個主題。從業務來看,有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穿戴、環保、安全等主題;從風格來看,由龍頭股、跟隨股、邊緣股等主題;從板塊看,有大市值、小市值、高價股、低價股主題等等。

3、4R管理能力

4R我們是指投資者、分析員、監管機構和媒體關系。這是上市公司面對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四個對象,他們都是需要有效地進行管理的,而不僅僅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或媒體關系管理;

4、送轉能力

每一家公司有兩個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叫未分配利潤,一個叫資本公積金。這兩個指標在財務領域大家可能認為不是很重要,但是在A股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指標。一個公司的送轉能力我們可以通過這兩個指標進行有效的評估;

5、股東結構

即使是同一個產業做同樣的業務的兩家公司,如果它的股東結構不一樣的話,那它市盈率是完全有可能不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巴菲特效應;

6、市值股價區間

兩家同樣業務的公司,它是十個億市值和一百億市值它的市盈率是絕對不一樣的。一般來講,市值越小、股價越低,市盈率越高。

以上是廣義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所謂的市值管理是管理公司的一切。

第三個理念是在市值波動中進行價值實現

增加公司競爭力,促進公司可持續增長。從長期來講的話價格一定是回歸價值的,但是短期由於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它永遠是偏離這條直線的,或高或低。那麼在這個偏離過程中做什麼動作就體現了市值管理水平的高低。

我們要幫助上市公司在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做一些相應的資本經營動作,比如說增持、回購、股權激勵,因為這個時候買股票是便宜的,因為它低於內在價值;在價格高於內在價值時做一些相應的資本經營動作,比如說增發、換股並購、減持,這樣的話就可以在市值的波動過程當中去提升公司競爭力。

因為如果這么做的話,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獲得了更低的融資成本或者利用資本市場對你股權的溢價定價去換取了別的非上市公司的資產或者股權,所以就會增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這套機制促進公司的可持續增長。

第二部分:企業10億到100億的案例分析

下面我們結合實操的項目案例來展開分析市值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論。

A公司是深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十幾年來形成了雜亂的業務結構。它是一家做IT的公司,目前在A、B、C三個不同領域都有B2B的IT業務,A領域是醫葯行業,B領域是政府領域,C領域是城市領域。如果從凈利潤上來看,一半以上的凈利潤是由A領域的IT業務提供的,因此這個公司的核心業務其實就是A領域IT的B2B業務。

進一步分析A領域市場,發現B公司在這個市場佔有率接近50%。這說明未來他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很有限,因為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很難繼續快速增長。我們看他近10年的凈利潤增長曲線,你發現這個公司從2002年到2011年近10年來利潤基本沒增長,主要原因是由於IT領域機會多變化快,過去A公司為了突破A領域的行業天花板,做了很多產業突破的嘗試(B、C兩個領域都是他的嘗試),但基本失敗(不貢獻利潤)。A公司當前核心業務仍集中在A領域的B2BIT業務,但目前該領域業務發展遭遇瓶頸。

那麼它在A領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第一是客戶基礎。其市場佔有率已有50%;第二因為其做IT業務,積累了一定技術平台;第三,積累了一批人,做IT業務核心就是人才。這些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從4R管理情況來看,有這么幾個分析結論:

1、這家公司沒有研究員關注。從2006年到2011年底,累積5年時間只有10篇研究報告。

2、機構股東數量少:2011年,前二十大股東中只有一家機構,2010年和2011年的股東名冊顯示,曾有幾家機構持有A公司,但多數持股比例小、持股時間也很短。

3、上市10年市值僅增長1.13倍,沒有做過任何融資,大股東也沒有做過減持。

4、至今為止與競爭對手市值及市盈率差異大。它的競爭對手跟它差不多一個時間上市,目前有100億的市值,而它只有10億的市值。從市盈率看,競爭對手也比它高。

我們在這個企業兩個月時間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A公司所處的IT行業是一個機會多、變化快有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凱文凱利(《失控》作者)最近有一個理論:未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如果有新的技術一出現,就立馬把之前做的最好的企業顛覆掉了。IT行業是最典型體現這個理論的行業,馬化騰說微信不推出的話,可能騰訊已經死掉了。

2、A公司主業為A領域ITB2B業務,但該業務已近飽和,其它機會它也沒有抓住。看整個世界IT行業的變遷史,IBM、微軟、google、facebook等不斷被替代。因為不斷有新的物種和商業模式出現替代老的物種和老的商業模式,這是IT行業最典型的一個特點。這家公司也很想去抓,但結論證明公司到今天為止一個機會也沒抓住。

3、這個公司人才流失比較嚴重,沒有發育出一個吸引、孵化優秀人才的平台機制。IT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有沒有一套機制吸引、孵化人才從而不斷推出和迭代產品,這是行業里的核心競爭力。只要有人在,哪怕你現在暫時落後都沒有關系。平台式公司要整出左手打右手的這種生態,實際上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競爭,通過競爭可以激發出每個人最大的活力,而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技術路線出現問題而導致這塊業務全軍覆沒。

4、過去沒有產融互動思維,沒有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

面對未來發展,A公司需要回答一系列問題:

1、公司所處IT領域未來有哪些發展機會?

2、是否能抓住這些發展機會?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3、如何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加快公司發展?

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上面講的市值管理方法論。首先我們為這個企業做了基於市值的發展戰略,重新將企業推入了二次創業的軌道;然後通過市值管理價值模型,推動公司市值增長;最後是市值增長後通過增發、並購的形式推動公司的新一輪的業績增長,最終形成產融互動的經營局面。

我們有一個假設,在產業經營和產品經營方面,我們不會比目前我們服務的客戶做得更好。我們提提建議可以,但是實際操作方面客戶一定比我更能夠做好。所以我們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更多的是把能力發育在怎麼去幫助企業管理市盈率方面,就是右邊的那些要素。

基於右邊的這些要素,我們創造了市值管理的價值模型,就是價值塑造、價值描述、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這四個模塊。我們服務客戶更多的是從這四個模塊來進行服務的。

;

Ⅱ 凱利優選模式

凱利優選的來歷給你
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以一句話加以總結,那就是集中投資戰略。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方略是多方面的,其中當數「集中投資」的方法最有效。巴菲特認為要選出最傑出的公司,精力應用於分析它們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上,然後買入長期都表現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資在它們身上。對於分散投資,股神說:「分散投資是無知者的自我保護法,對於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麼的人來說,分散投資是沒什麼意義的。」
巴菲特認為,一個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也就四五隻,一旦發現了,就要集中資金,大量買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幾家公司上,如果投資者的組合太過分散,這樣反而會分身不暇,弄巧成拙。

在投資行業的選擇上,巴菲特往往也是選擇一些資源壟斷性行業進行投資。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性企業佔了相當大的份額。如巴菲特2001年上半年大量吃進中石油股票就是這種投資戰略的充分體現。

很多投資者片面地認為: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才算保險。因此,他們沒有集中資金,反而將有限的資金四處出擊。今天看這只股好,就買進,明天又聽說那隻股票是黑馬,就趕快追。結果區區幾萬、幾十萬或者上百萬資金被七零八亂的股票所肢解,導致手中股票少則三五隻,多則10餘只,常常一段時間不是這只股漲,就是那隻股跌,一年忙到頭,好的可以賺點錢,中的打平手,不好的情況下則是負增長……有的人年復一年,也不善於總結,總認為運氣不好,其實這是犯了一個投資的大忌。分散投資不等於使風險得到分散,同樣,集中投資雖然有風險集中的弊端,但只要把握得當,堅守一定的操作紀律,風險還是可以控制的。

從表面上看,集中投資的策略似乎違背了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的規則。不過,巴菲特對投資者提出了這樣的忠告:「成功的投資者有時需要有所不為。」他認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論是錯誤的,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它」。

縱觀中外股市操作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善於精心選股、集中投資,很少有分散投資能帶來輝煌收益。這一點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極為重要。

巴菲特之所以得出少便是多的投資方略,很大部分是從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那裡獲得的思想源泉。1934年,凱恩斯在給商業同行的一封信中寫道:「通過撒大網捕捉更多公司的方法來降低投資風險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對這些公司知之甚少更無特別信心……人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有限的,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段里,我本有信心投資的企業也不過兩三家。」另一位更具深遠意義的影響者是菲利浦?費舍爾。費舍爾是一位傑出的投資咨詢家,他從業近50年並著有兩本重要著作——《普通股與菲普利潤》和《普通股通往財富之路》,這兩本書都深受巴菲特的喜愛。費舍爾在1958年《普通股》一書中寫道:「許多投資者,當然還有那些為他們提供咨詢的人,從未意識到,購買自己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沒有充分多元化還要危險得多。」費舍爾至今不改初衷,他常說:「最優秀的股票是極為難尋的,如果容易,那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們了?我知道我想購最好的股,不然我寧願不買。」像所有偉大的投資家一樣,費舍爾絕不輕舉妄動,在他盡全力了解一家公司的過程中,他會親自走一趟拜訪此公司,如果他對所見所聞感興趣,他會毫不猶豫地大量投資於此。

關於集中投資,巴菲特認為:當遇到比較好的市場機會時,唯一理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或集中投資。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建議投資者將股票適當集中,手中的股票控制在5隻以內,便於跟蹤。有些股民20多萬資金買了二三十隻股票,這么多股票,盤面很難跟蹤,對有把握的市場機會重倉參與。

巴菲特將「集中投資」的精髓簡要地概括為:「選擇少數幾種可以在長期拉鋸戰中產生高於平均收益的股票,將你的大部分資本集中在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堅持持股,穩中取勝。」為此,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分析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評估它的管理狀況而不是用於跟蹤股價。巴菲特告誡投資「門外漢」們:注意力要集中。他個人堅持投資的4項原則是:

企業原則——這家企業是否簡單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恆的運作歷史?是否有良好的長遠前景?

管理原則——管理層是否理智,對它的股民是否坦誠?管理層能否拒絕機構跟風做法?

財務原則——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計算「股東權益」,尋求高利潤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確保創立1美元市值。

市場原則——企業的估值是多少,企業是否會被大打折扣以更低值買進?

巴菲特的基本原則將會帶領投資者走進那些好的公司,從而合情合理地進行集中投資。選擇長期業績超群且管理層穩定的公司,他們在過去的穩定中求勝,在將來也定會產生高額業績。這就是集中投資的核心:將投資集中在產生高於平均業績的概率最高的幾家公司。

集中投資建立在邏輯學、數學和心理學原理的精華之上。

(1)將大頭押在概率最高的股上

「對你所做的每一筆投資,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凈資產的10%以上投入此股」,故巴菲特說理想的投資組合應不超過10隻股,因為每個個股的投資都在10%。集中投資並不是找出10家好股然後將股本平攤在上面這么簡單。盡管在集中投資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總有些股不可避免地高於其他股,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資股本。玩撲克賭博的人對這一技巧了如指掌:當牌局形勢對我們絕對有利時,就下大賭注。

與概率論並行的另一個數學理論——凱利優選模式(KellyOptimizationModel)也為集中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凱利模式是一個公式,它使用概率原理計算出最優的選擇。

當巴菲特在1963年購買美國運通股時,他或許已經在選股中運用了優選理論,50年代到60年代,巴菲特作為合夥人服務於一家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瑪哈的有限投資合夥公司。這個合夥企業使他可以在獲利機會上升時,將股資的大部分投入進去。到1963年這個機會來了。由於提諾?德?安吉利牌色拉油丑聞,美國運通的股價從65美元直落到35美元。當時人們認為運通公司對成百萬的偽造倉儲發票負有責任。巴菲特將公司資產的40%共計1300萬美元投在了這個優秀股票上,占當時運通股的5%。在其後的2年裡,運通股票則翻了3番,巴菲特所在的合夥公司賺走了2000萬美元的利潤。

(2)要有耐心

集中投資是廣泛多元化、高周轉率戰略的反論。在所有活躍的炒股戰略中,只有集中投資最有機會在長期時間里獲得超出一般指數的業績。但它需要投資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戰略似乎已經超前也要如此。從短期角度看,利率的變化、通貨膨脹、對公司收益的預期都會影響股價。但隨著時間跨度的加長,持股企業的經濟效益趨勢才是最終控制股價的因素。多長時間為理想持股期?這里並無定律,將資金周轉率定在10%~20%之間。10%的周轉率意味著將持股10年;20%的周轉率意味著將持股5年。

(3)價格波動不必驚慌

價格波動是集中投資的必然副產品。不管從學術研究還是從實際案例史料分析上,大量證據表明,集中投資的追求是成功的。從長期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經濟效益定會補償任何短期的價格波動。

Ⅲ 凱盛科技股歷史最高市值凱盛科技股票今年的行情凱盛科技連續大跌原因

新材料產業,屬於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並且涵蓋其它六大新興產業的大部分內容,是屬於新興產業發展的本源。所以說我們國家現在也對新材料的產業發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那麼主營新材料業務,且其新材料業務在多個產品中有著絕對優勢的凱盛科技,投資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分析。


趁著還沒進入分析凱盛科技的正文,先把這份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為大家奉上,千萬不要錯過:寶藏資料!新材料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凱盛科技的主營業務是新型顯示和應用材料。新型顯示中主要產品為ITO導電膜玻璃、玻璃蓋板、觸摸屏模組、顯示觸控一體化模組等;新材料主要產品為鋯系材料、球形石英粉、納米鈦酸鋇和稀土拋光粉等,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慧物聯,醫療儀器設備等電子產品上應用較廣泛。


看完了公司的基礎概況,具體評價一下此公司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顯示觸控產業鏈一體化布局,不斷突破國內國際大客戶


凱盛科技依託集團在顯示和電子玻璃基板方面占據極大競爭力,呈現出了上下游產業鏈協同關系的緻密,延伸出ITO導電膜玻璃、柔性觸控、面板減薄、保護蓋板、顯示觸控一體化模組的較完整顯示產業鏈,且其ITO導電膜玻璃產品業務,已成為全球ITO導電膜玻璃的主要提供商之一。


與此同時,凱盛科技靠自身優勢,深耕大客戶,突破重要新客戶,目前為亞馬遜、谷歌、三星、宏碁、華碩、聯想、騰訊、阿里、網路、京東方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提供直接或間接服務。


亮點二:鋯基材料行業引領者,積極拓展新產品及應用領域


新材料領域中,凱盛科技的電熔氧化鋯產品已連連續多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並與澳大利亞最大鋯英砂供應商ILUKA形成長期合作關系。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柔性超薄玻璃(簡稱UTG)獲得了重大進展。通過這項技術結束了信息顯示關鍵材料的困境,讓國外壟斷成為歷史,一方面顯示終端產品柔性讀關鍵材料得到了滿足,另一方面可折疊發展趨勢對關鍵材料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從源頭上對中國信息顯示產業鏈的安全進行保障,能批量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產化超薄柔性玻璃產品的企業在國內只有凱盛科技。


由於篇幅要求不能太長,還有關於凱盛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詳細內容,我都匯總到這篇研報當中,點進去就可以看到:【深度研報】凱盛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新型顯示:能夠成為數字和信息之間傳遞的媒介,為我國加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為萬物互聯到萬物顯示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為新型顯示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能,未來的市場有無限的可能,發展潛力巨大。


新材料:國家產業升級更加的迅速,應用材料近年來在集成電路、高端光學、生物醫療等高端技術行業領域應用加速、迭代加速,行業也會得到新的發展機會。


目前來看,公司腳踏關鍵賽道,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創新,無論是新型顯示產業的爆發,還是新材料產業的爆發,在未來都將給我們帶來巨大機會,公司未來股價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但文章不是實時更新的,假如對精準的凱盛科技的行情趨勢感興趣的,通過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看針對凱盛科技的估值有沒有偏差:【免費】測一測凱盛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0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凱盛科技市值多少凱盛科技股票最高價位是多少凱盛科技股今天價格是多少

新材料產業,是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的一種,並且它已經涵蓋了其它六大新興產業的大多數內容 是屬於新興產業發展的本源。因而國家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予以最豐厚的政策支持。那麼主營新材料業務,同時它的新材料業務在多個產品中在國內都屬於佼佼者的凱盛科技,投資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接下來的環節就是分析。


趁著還沒開始測評凱盛科技,不如來看看我整理的這份新材料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新材料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凱盛科技的主營業務是新型顯示和應用材料。新型顯示中主要產品為ITO導電膜玻璃、玻璃蓋板、觸摸屏模組、顯示觸控一體化模組等;新材料主要產品為鋯系材料、球形石英粉、納米鈦酸鋇和稀土拋光粉等,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慧物聯,醫療儀器設備等電子產品上。


在對公司的基礎概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公司所具備的投資價值也分析一下。


亮點一:顯示觸控產業鏈一體化布局,不斷突破國內國際大客戶


凱盛科技依託集團在顯示和電子玻璃基板上的優勢,緻密的協同關系存在於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出ITO導電膜玻璃、柔性觸控、面板減薄、保護蓋板、顯示觸控一體化模組的較完整顯示產業鏈,且其ITO導電膜玻璃產品業務,已成為全球ITO導電膜玻璃的主要提供商之一。


與此同時,凱盛科技靠自身優勢,深耕大客戶,同時也發展重要的新客戶,目前為亞馬遜、谷歌、三星、宏碁、華碩、聯想、騰訊、阿里、網路、京東方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提供直接或間接服務。


亮點二:鋯基材料行業引領者,積極拓展新產品及應用領域


凱盛科技的電熔氧化鋯產品在新材料的領域當中已經連續領先多年,ILUKA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鋯英沙供應商已經和公司達成長期合作。


值得關注的還有,公司柔性超薄玻璃(簡稱UTG)取得重大進展。這項技術,打破了信息顯示關鍵材料「卡脖子」的局面,讓國外壟斷成為歷史,不光滿足了顯示終端產品柔性對關鍵材料的需求,而且也使得折疊發展趨勢對關鍵材料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做到了從源頭開始就對中國信息顯示產業鏈的安全進行保障,能批量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產化超薄柔性玻璃產品的企業現在就只有凱盛科技一家。


由於文章不能太長,一些分析凱盛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在這篇研報當中有介紹,點擊即可領取:【深度研報】凱盛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新型顯示:能夠成為數字和信息之間傳遞的媒介,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國加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伴隨著萬物互聯到萬物顯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為新型顯示技術的創新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未來的市場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新材料:隨著國家產業升級加快,應用材料近年來在集成電路、高端光學、生物醫療等高端技術行業領域應用加速、迭代加速,為行業帶來的新的機會。


總的來講,公司身跨黃金賽道,順應時代潮流,努力創新,新型顯示和新材料產業的爆發,必定在未來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機會,看好公司股價發展前景。但是文章具有一定滯後性,如果想進一步確切的了解凱盛科技的最新行業動態和未來發展,下面鏈接點擊既可獲取,你將會得到來自專業投顧的診斷幫助,看看針對凱盛科技的估值有沒有偏差:【免費】測一測凱盛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Ⅳ 美股具體分類

按股票性質分類:

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我們一般說的買賣股票就是指交易普通股。普通股的收益是根據上市公司盈利情況而定的,相對風險較大。而優先股有固定的紅利,在公司盈利和剩餘資產上也享有優先分配權。但優先股不具有投票權。

美股的上市公司還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需要設計不同級別的股票。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公司希望把投票權保留在特定的群體中,不同級別的股票也具有不同的投票權。當一個公司有不同級別的股票時,一般都有特別的標示。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就有兩個不同級別的普通股股票「BRK.A」和「BRK.B」,且兩者股票價格的差額巨大:BRK.A目前股價在21萬美元/股左右,而BRK.B每股則僅為140美元左右。

股票市值來劃分

股票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價值規模的一個標准(市值的計算方法:股價*發行股數)。

大致的市值分類標准如下:

一般來講,市值大的公司股價比較穩定,風險較小,而且這些公司一般都有很多分析師跟蹤分析,因此大多數基金和機構投資者都主要投資在較大市值的公司股票上。而小市值的公司往往風險大,股票波動大。但個人投資者,如果投資得當,小市值的公司也可能回報更高。

價值行股票和成長型股票

價值型股票一般是指價格相對於其基本面比較便宜的股票。很多價值型股票也都是比較穩定的大公司的股票。一般來講,價值型股票都有一些相似的特點,比如高股息收益率,市凈率或者市盈率比較低。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當時人們熱衷於尋找並投資於一些股價被低估了的股票。

而成長型股票通常指那些收益增長速度快,未來發展潛力大的股票,其特點是:市盈率和市凈率較高。一般來講,成長型股票不支付利息,因為這樣的公司通常有更多投資機會,可以將他們的盈利更好地用於公司業務增長。事實上那些高預期的成長型股票通常收益較差。但是投資者常常因對前景過於樂觀而過分追求增長,其結果往往是支付過高的代價。這一問題在2000年科技泡沫時體現最為明顯。 

周期型股票和防禦型股票

股票的投資收益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經濟發展前景好(差)的時候,股市往往上漲(下跌)。但是經濟周期對不同股票的影響並不一致。一般把股價受到經濟影響較大的股票稱為周期性股票(Cyclical Stock)與之相對應的是,為居民提供生活日常用品和服務的行業受經濟影響較小,例如公用事業,生活必需品,煙草醫療保健。一般把這種受經濟影響較小的股票稱為非周期性股票,由於這類股票在經濟衰退時抗跌性較強。所以又稱為防禦型股票(Defensive Stock)。

按行業分類

根據標准普爾的全球行業分類標准,美股上市公司大致歸為以下分類

Ⅵ 美國波動大的股票

現在波動大的金融股最大。。。。。。。而且MS,JPM都屬於上下頻率快~幅度大的,你自己有這樣的股票拉。
如果還要有銀行股BK~~~~很變態的哦
最近CVS很好做,還有CNX。。。。還有我非常喜歡的POT。。。不過已經超過你的30美圓了,500,800股那個進去high啊。
股票每個階段的特性都不一樣的,所以你要是想要長久的這樣股票~我么有~~~~

Ⅶ 中證500的股票都有哪些

近些日子,一則“中證500的股票都有哪些? ”的問題,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我來說下我的看法。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中證500是什麼東西。中證500是除去滬深300之後,市值排名前500的股票,就會被納入中證500指數。它裡面的股票都有哪些呢?裡面一共有500隻股票,按照市值來排名的話,他們是排在301到800的位置,就是中證500所包含的股票。中證500值得購買嗎?我認為是不值得去購買的,因為中證500指數的走勢並不理想,幾年的時間跌去了35%的幅度。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一.中證500是什麼

中證500是除去滬深300之後,市值排名前500的股票,就會被納入中證500指數。中證500主要就是代表著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而滬深300則是代表著一些大市值的股票。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Ⅷ 中國當前A股市場所有流通股的總市值是多少

來自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8月17日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流通市值新報166748億元,較上周末(8月10日)「縮水」2.54%。
同期,滬深股市總市值報216627億元,一周減少2.66%。兩市股票平均價格為6.88元,一周下跌2.82%。
截至17日,滬市流通市值報121596億元,一周減少2.38%;深市流通市值報45152億元,一周減少2.99%。同期,滬市總市值報146269億元,一周減少2.43%;深市總市值報70358億元,一周減少3.13%。
近期亮相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令投資者擔憂情緒加劇。受此影響,本周滬深股市總體上呈現震盪下行格局,兩市成交則持續在「地量」徘徊。金融服務行業領跌,交通運輸、醫葯生物、餐飲旅遊、紡織服務和房地產等行業也出現了較大的整體跌幅。
全周上證綜指收報2114.09點,周跌幅為2.52%;深證成指收報8883.60點,周跌幅為3.84%。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