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股票的市值
❶ 寧德時代跌超5%創5個月新低,總市值一度跌破9千億元,是什麼造成的
寧德時代市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因為新產品一直沒有量產,還有就是其他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宣布獨立研發電池技術等原因。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一起談一談寧德時代市值為什麼會一直下降。
所以綜合以上所有因素造成了寧德時代的市值不斷下降,小夥伴還有什麼不同看法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❷ 寧德時代:創業板首個7000億股票
11月21日,寧德時代股價首次突破300元,市值達到7000億元,成為創業板首支市值突破7000億的股票。今年以來,寧德時代的市值漲幅已經超過180%。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上市只有兩年半的時間。2018年6月,寧德時代於深交所上市,當時每股發行價為25.14元;不過在開盤首日,寧德時代的股價漲幅就達到了44%,最終每股報收36.2元,總市值達786.42億元。
如今超7000億的市值意味著,寧德時代的市值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市值漲了8倍多。
成立於2011年的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從2017年開始,寧德時代成為全球裝機量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並在2018年和2019年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今年3-8月,寧德時代的裝機量一度被LG化學超越。不過從9月開始,寧德時代又重回全球第一的位置。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佔到了全球市場的23.1%,達到19.2Gwh。
寧德時代10月末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寧德時代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15.22億元,同比下降4.06%;凈利潤為33.57億元,同比下降3.10%;其中今年三季度營業收入達127億元,同比增長0.8%,凈利潤達14.2億元,同比增長4.24%。這意味著寧德時代已經平穩度過上半年疫情的影響,恢復正增長。
寧德時代的股價上漲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表示,鋰電行業到2025年將從GWh邁入TWh時代,並表示在Twh時代,材料的創新十分重要,寧德時代在未來進行材料的根本創新,盡可能避開貴金屬,走出性價比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得益於自身的技術優勢,寧德時代有望在當前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的趨勢下保持市佔率的領先,而市佔率的領先將進一步保證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從而驅動公司股價的增長。
技術之外,寧德時代也在加速全球市場布局。今年4月份,寧德時代在回復深交所的一封問詢函中表示,公司根據業務發展的需求,已啟動海外生產基地建設,同時也在擴大全球銷售網路;就在本月15日,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計劃在印尼投資50億美元建一家鋰電池工廠,預計2024年投產。
領先的技術優勢,有序的海外市場布局,寧德時代的市值或有望創下新的記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股價創歷史新高 寧德時代市值突破1萬億大關
5月31日,寧德時代股價延續強勢,盤中創下435.57元/股的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萬億。截至收盤,寧德時代上漲5.98%,報434.10元/股,總市值為1.0萬億元。
此前,寧德時代在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將於今年7月前後發布鈉電池。寧德時代表示,該項目通過成立的21C實驗室進行前瞻性技術攻關,目前正推進包括全固態、鋰空、無重金屬電池、鈉離子等在內的新型技術布局。
從基本面來看,寧德時代所從事的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屬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發展的重點行業,隨著技術的進步、產業資金的大規模投入、產業鏈的成熟等,推動動力電池的成本快速下降。據了解,寧德時代過去連續4年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市佔率全球第一,寧德時代會上表示,未來將保持生產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大,增強規模優勢,繼續保持行業龍頭地位。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2016-2020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是43.7%、36.3%、32.8%、29.1%、27.8%,綜合毛利率雖逐步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經趨緩。寧德時代表示,隨著新能源車及儲能大規模的推廣運用,公司的毛利率變化趨勢與行業發展保持一致;隨著公司產能釋放、工藝製造水平的提升、產業鏈的深度合作等,公司的毛利率會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❹ 1年凈利不到60億,寧德時代憑什麼撐起萬億市值
文/荀詩林
不同的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領軍企業。
7月13日,寧德時代股價盤中最高達到579.6元,總市值最高突破1.3萬億元,一舉超過招商銀行,市值占據A股第四,僅次於茅台、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隨之而來的是,寧德時代的實際掌舵人曾毓群身價也水漲船高,超越了馬雲,僅次於馬化騰。
盡管不久之後,A股鋰電池板塊有所回落,但是寧德時代近一年的漲幅已經超過190%,創業板甚至被戲稱為寧德板。
與之對比的卻是,2020年寧德時代的凈利潤不足60億元,寧德時代到底憑什麼撐起萬億元市值呢?
寧德時代到底啥做得好?
前不久有這樣一條消息傳出,小鵬 汽車 董事長何小鵬親自蹲在寧德時代大門口,就為了拿到電池。
當然,這件事如今已經被何小鵬本人澄清,這並不是真的,但從這里也能看出寧德時代手上的電池到底有多緊俏。
實際上,寧德時代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但要知道的是,這家公司最早只是從一家做手機電池ATL中分拆出來的。然而僅僅過了10年,就做到了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第一。
根據寧德時代之前發布的2020年年報以及2021年一季報顯示,2020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3.19億元,同比增長9.9%;實現歸母凈利潤55.83億元,同比增長22.43%;扣非後凈利潤為42.65億元,同比增長8.93%。
「這個業績剛看的時候,確實會讓人覺得只是中規中矩,但是真正讓市場投資人看中了寧德時代的發展速度。」二級市場行業分析師孫遙(化名)這樣表示,「還需要考慮到的一點就是,去年上半年正趕上疫情暴發,能有這樣的業績已經算是表現很好了。」
2021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營業總收入191.67億元,同比增長112.24%;歸母凈利潤19.54億元,同比增長163.38%;扣非後凈利潤16.72億元,同比增長290.5%。
從今年一季度業績情況來看,對比去年全年,寧德時代的營收和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具體到各項業務上看,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業務收入394.26億元,占總營收的78.35%,同比增長2.18%,毛利率為26.56%,同比下降1.89%。對比2019年的數據來看,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84.27%。
根據孫遙的分析,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上游原材料及部分輔材價格大幅上漲,其中碳酸鋰、六氟等原材料價格更是翻倍,電池環節盈利承壓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這對寧德時代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原材料價格上漲,短期內電池業務確實會承受一定壓力,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公司本身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從而會有利於提高公司本身的營收。」孫遙進一步解釋。
鋰電池材料業務方面,2020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34.29億元,占總營收的6.89%,毛利率達20.45%。對比2019年來看,寧德時代鋰電池材料業務方面的收入佔比以及毛利率都有明顯的下降。
實際上,從增長上來看,寧德時代表現最好的還是儲能業務。
2020年,寧德時代儲能業務收入為19.43億元,同比增長218.56%,業務毛利率36.03%,同比下滑了1.84個百分點。從數據上來看,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明顯可以拉高整體毛利率。
「所謂的儲能,就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再釋放出來。今年『碳中和』的概念這么火,儲能業務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寧德時代的又一增長點。」孫遙這樣解釋。
這樣的業績就能撐得起萬億元市值了嗎?
現在不行,以後也許可以
「當然不夠。」
孫遙表示:「僅僅看寧德時代現在年報的數據,說要撐起萬億元市值,我個人覺得還是有點難的,但是對於如今的資本方來說,看重的更多是未來。」
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拿新能源車的股價暴漲來說,截止到今年初的時候,所有電動車公司的交付量基本還只是燃油車的一個零頭,但是這個領域頭部公司的市值很多都已經超過傳統的燃油車公司巨頭了。
一級市場投資人辛奇(化名)對筆者表示,不僅僅是在二級市場,很多一級市場優秀公司的估值也在狂漲。「這種增速對於我們來說,在以往都是難以想像的。」
在辛奇看來,如今很難再用傳統的指標來對公司的估值進行定位。「比如市盈率、市凈率,這些傳統的方法都不能真實反映這些新時代公司的估值。」
辛奇說:「判斷一個公司的市值是否合理,需要從公司的現金流、增長和風險來考慮,而這些東西很多都要從未來入手,換句話說,現在的投資人更多是在看前景。」
據SNE Research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使用量佔比為92.5%,市場集中度提高,馬太效應明顯,其中排名前三分別為寧德時代、LG化學和松下電器,寧德時代在全球市佔率已經超過30%。從這個數據來看,頭部廠商供應全市場大部分產品,對市場價格具備著較強的支配能力。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裝機15.1GMh,其中國內裝機12.22GWh,國內市場份額達52.6%。
而在政策層面上,國家力推2025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占 汽車 新車銷量的比重提升至20%,目前我國新能源 汽車 僅占 汽車 銷量比重的5.4%,還有接近15%的提升空間。今年7月1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Fit for 55」提案,呼籲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水平減少55%,在2035年1月1日完全禁止內燃機銷售,並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數據和前瞻研究院的預測,2016 2020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逐年上升。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為80GWh,同比增長13%,2020年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約為650億元,到2026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但是,辛奇也提醒到,即使前景再好、預期再高,投資人也需要謹慎,「爆冷門從來都不會缺席」。
7月22日晚間,同屬鋰電池賽道的久吾高科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上半年凈利潤下滑約50%。與之對比的卻是,自7月2日以來,15個交易日內,股價漲幅超過140%,其間收獲4個20%的漲停板。
❺ 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國石油:一個時代落幕的開始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SH:601857)在A股風光上市,首日開盤價被瘋狂的投資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達到80456.02億元。彼時的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表示:
2015年,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後的2020年尾,中國石油總市值跌落至7597億元,只剩下2007年那個瘋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在看到這個數字時,會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個來自福建的民營企業。2020年的最後一天,寧德時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582億元。
在此之前十幾天,董事長曾毓群在一次行業活動中告訴同行,
作為對比,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不過100GWh左右。
也就是說,在曾毓群的預測下, 中國未來5年的時間內,鋰電池將會面對一場十倍級的產能擴張,寧德時代在其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40%。 而支撐這些擴張產能的,正是快速增長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
曾經貴為A股 歷史 上市值最高企業的中國石油,仍然是每個人開車出行的必然選擇,2.2萬座加油站遍布全國。但已經遠遠地離開了資本市場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個人人追捧的「亞洲最賺錢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麼的寧德時代,卻和新能源 汽車 一起,成為了這個時代資本眼中最美的大紅花。
也許大多數人還沒有適應「寧德時代=中國石油」這個等式。但兩者的命運,真實地在2020出現了令人瞠目的匯合。我們也是時候討論下,未來這個等式是否會變成: 「寧德時代>中國石油」。
討論寧德時代與中國石油的關系,就繞不開資本市場里成長與價值的區別。
注重成長的投資者認為,企業市值的提升,投資者利潤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在上市後不斷成長,企業規模擴大,搶占市場空間,營業收入與利潤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投資者獲得的是更大市場空間帶來的利潤,是尋求更大市場的 「增量思維」 ;
而價值型的投資者則認為,企業市值是價格,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價值。價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投資者需要在企業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這時市場往往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然後在市場恢復景氣、企業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賣出,獲得利潤。
這種投資類型的投資更看重存量價值, 偏向於「存量思維」。價值型投資者在觀察上市公司時,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夠低——也就是說,股票的售價是否夠便宜。
從價值的角度看,寧德時代的價格確實相比價值出現了非常大的偏離:一年的時間,股價從100元左右上漲到350元以上。但從財務數據方面去觀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甚至都是負增長。
觀察製造業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經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數字落差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幅度的股價上漲,怎麼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團取暖的結果。
中國石油的情況看起來更糟。雖然按照2020年收盤價格計算,市凈率已經跌至0.63,但雄厚的資產規模卻並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利潤。
幾年的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中國石油的業績隨波逐流。
東方財富Choice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之間,中國石油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凈利數額從1379億元直線下滑,一度只剩26.34億元。
到2017、2018兩年其利潤表現經過了暫時的反彈,但從2019年開始卻再次陷入了利潤下滑的漩渦里。這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只是沒跌而已。
成長股的投資者,以成長的思維投資寧德時代,並不在乎它收入、利潤的負增長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國石油的財務數據,包括價值型投資者在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提不起興趣,做不出來「價值低於價格」這樣的判斷。
機構投資者往往更看重價值,大宗交易是觀察機構投資者動作的路徑之一。從公開的大宗交易的數據看,中國石油並未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抄底買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資料中,只有兩次機構專用席位買入中國石油,分別是2020年12月17日機構席位以3.73元的高折價買入8.23億元,2017年6月14日,某機構專用席位以7.66元的價格,買入了315.67萬元。
對於一個萬億級市值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交易數字異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國石油股價從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現在的4元出頭,腰斬有餘。 而同一時期,大盤的漲幅接近30%。
重倉中國石油,意味著基本和這幾年的結構性牛市無緣了。
難看的財務數據,是投資者放棄中國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寧德時代的財務數據也遠談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個財報季,很多數據看起來甚至是讓人望而卻步。
對於成長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便是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長,這會直接展示企業業務的拓展情況。
2015-2019年,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557.93%、160.90%、34.40%、48.08%、54.63%,對於依賴投資拉動、邊際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看的增長數據。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速則變成了-9.53%、-7.08%、-4.06%,下滑明顯。有投資者依此判斷寧德時代的成長性被高估了。
整個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寧德時代出現了部分產能閑置甚至是停產的情況,甚至有些工廠都出現了停工。
實際上不僅是寧德時代,整個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都面對著同樣的困難: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上半年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況好很多。
整體來看,2020年1-11月份,中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累計50.7GWh,同比累計下降3.5%。但 受益於新能源 汽車 的快速發展,幾乎所有的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都沒有因此看淡後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市場恢復快速增長,寧德時代很快全面恢復生產,進入滿產滿銷的狀態。
數據顯示,目前寧德時代還有多個在建項目尚未達產,產能基本維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收入的更快增長,就必須打開產能天花板。
2月底,寧德時代斥資100億元部署、規劃產能45Gwh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里灣基地項目開工,計劃在2021年底達產;
7月,寧德時代宣布定增197億元,高瓴、本田、瑞信、國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機構參與認購,這些資本將全部投入到總計52Gwh的產能擴張中。
未來兩年,隨著車里灣、江蘇時代等這些新項目的竣工達產,寧德時代的總產能將提升至大約160Gwh。
也就是說,2020-2022年間,隨著寧德時代在建產能的陸續完工與投產,其營業收入將隨之出現翻倍增長,而 這種增長在新項目開工之前,完全無法在財務數據中體現出來。
目前寧德時代超過200倍的動態市盈率,是以2019年產能作為基礎計算出來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產能達產後的總利潤規模。
未來具有確定性的需求,與產能隨之擴張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產能計算利潤,也具有足夠的合理性。這最終導致目前寧德時代看起來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續下降,也是寧德時代為人所詬病的一個「黑點」。
寧德時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實已經持續很久。自2016年開始,從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報的27.41%,只看趨勢的話無疑很難看。
有分析人士認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的體現。 國產廠商擴產之外,日韓廠商也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這將進一步拉低寧德時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石油同樣作為一家高市場佔有率、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來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業,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麼 同樣作為能源型的製造業企業,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如果長期維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顯然並不合理。
如果寧德時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續下去,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將會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拉低產品價格與毛利率。
讓毛利率回歸能源企業、製造業企業的常態,對於寧德時代來說,不僅符合產業規律,同樣也可以「勸退」一部分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是製造業很重要的一種壁壘,我們可以稱之為「低價壁壘」。
對於中國石油來說,雖然能夠依靠政策與市場寡佔地位,獲得相對較高的毛利率,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就此「坐著數錢」了。
作為央企,中國石油必須履行更嚴格的 社會 責任,在周期波動的情況下不裁員、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廠區,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會 責任,投入社區管理等等。
這些都是中國石油身上的「出血點」,讓其在毛利率與凈利率之間產生巨大的差額,這對於關懷企業職工與履行 社會 責任來說都是有益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卻並非如此。
作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顯然不會像中國石油一樣承擔各類 社會 成本,因此對於投資者(也就是股東)來說更加「友好」。
寧德時代股價表現(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產品,代表著 汽車 行業的未來。 在碳中和的預期之下,新能源 汽車 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取代,已經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確定性事件。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幾十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取代傳統的燃油車。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於政策推動,但出行場景的智能化,則更多是來源於消費者需求的引發。 傳統燃油車由於電路系統、智能設計的局限,無法適配大量智能設備,而新能源車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電池作為所有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佔到了整車的40%。 站在機構投資者的視角,像新能源車這樣確定性極強的賽道,是沒有理由不去參與的, 這必然會引發「超配」,從而進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車,由中國石油提供動力;發展中的新能源 汽車 ,由寧德時代提供能源動力的載體。兩者之間的對比,在未來仍然將會被不斷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們將會看到市值越來越高的寧德時代,萬億也不會是終點。而留給中國石油的,更多是對那8萬億市值的回憶與感慨。
註:文中K線圖均來源於東方財富。
❻ 寧德時代市值等於一個中國石油十交通銀行市值,你覺得合理嗎
合理,寧德時代最高1.6萬億的市值,因為它站在了風口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國內率先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製造商之一,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核心技術包括在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產業鏈研發及製造能力。2017年該公司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全球遙遙領先,達到11.84GWh。已與國內多家主流車企建立合作關系,並成功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也成為國內率先進入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鋰離子動力電池製造廠商。[1]
2018年6月11日,深交所公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普通股股票創業板上市。[2]
2019年,寧德時代上榜《財富》中國500強,位列290位。[1]2019年6月11日,寧德時代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3][4]2019年10月23日, 2019《財富》未來50強榜單公布,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5]2019年12月,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6]
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181位,營業收入4578802萬元。 [7]
2021年7月,寧德時代正式推出鈉離子電池。[42]
2022年1月,寧德時代入局換電。[69]
2022年2月8日訊,全球動力電池企業最新排名出爐,寧德時代連續五年登頂世界第一。
❼ 寧德時代市值
寧德時代總市值為1.477萬億元。寧德時代A股代碼為300750,寧德時代股票的發行方為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2018年6月11日上市,從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鋰電池回收利用業務。致力於為全球新能源應用提供一流解決方案。
該公司主要經營的產品包括動力電池系統,鋰電池材料,儲能系統和其它相關產品。2020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全年的收入為394.26億元,毛利潤為26.56%。鋰電池材料,全年收入為34.29億元,毛利潤為20.45%。儲能系統的全年收入為19.43億元,毛利潤為36.03%。其它相關產品的全年收入55.21億元,毛利潤為38.01%。境內的收入為424.12億元,境外收入為79.08億元。
2021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上半年的收入為304.51億元,毛利潤為23.00%。鋰電池材料,上半年收入為49.86億元,毛利潤為21.15%。儲能系統的上半年的收入為46.93億元,毛利潤為36.60%。其它相關產品的全年收入39.45億元,毛利潤為56.72%。境內的收入為338.74元,毛利潤為25.11%,境外收入為102億元,毛利潤為34.39%。
目前該股票的股東人數為13.42萬人,每股的價格為525.73元,總股本23.29億股,流通股為20.37億,限售股為2.92億。十大股東合計持股占總股本的63.21%。
寧德時代屬於電氣設備行業,在該行業中總市值的排名第一。該公司的市盈率在行業中排名靠後,但是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排名行業第一。
寧德時代的分紅率相對靠後,只有0.04%的分紅率。該公司的市盈率估值148.01,市凈率為20.32%,市銷率為16.02,市現率為40.12。寧德時代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1.36%,資產負債率為67.82%。
寧德時代是一家成長能力非常出色的企業,在未來的大環境下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