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股票市值
1. 傳滴滴出行啟動IPO,目標估值800億美元
7月20日晚間消息,據知情投資人消息,滴滴出行正與投行洽談,計劃最快年內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目標估值超過6000億港幣,約800億美元,有望成為近年來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7月21日,滴滴高層人士表示,滴滴正在籌備港股上市,但具體的方案尚在推進當中。
對於這個消息,滴滴官方並未回應置評要求。當然,此時此刻滴滴推進上市IPO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股市熱情洶涌,科技股的市值呈火箭般的速度飛升,令人咋舌。此時募資相對容易,可以比較方便地在資本市場圈到一大筆錢,為後續的激烈競爭儲備彈葯。望眼欲穿的投資人們,亟需一次強有力的退出振奮一下士氣;當然了,高管們握在手中的期權,也需要通過IPO來兌現,這也是為何螞蟻金服IPO上市消息傳出之後,整個螞蟻金服的大廈歡聲雷動的原因。
截止目前,滴滴出行依然是國內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網約車運營商,市佔率預計在90%左右。然而,滴滴出行的友商Uber,上市之後在股票市場表現不佳,將會拖累滴滴的估值。
2019年5月10日,Uber以每股45美元的價格IPO,整體估值約為824億美元。在整個2019年財年,Uber的營收為141.47億美元,凈虧損為85.06億美元(二季度39億美元股票支出)。
運營中的持續失血,刺傷了Uber的股價。截止2020年7月20日,Uber的股價僅為33.66美元,市值583.7億美元。
同樣,在中國市場,盡管滴滴的每一單提成已經達到了25%,這家企業依然沒有實現盈利。
滴滴CEO程維在2019年2月的一封內部信中透露,2012年-2018年,滴滴累計虧損390億元,2018年虧損為110億元。對於滴滴出行而言,還要一個不利的因素是,出行是一個高頻品類,但看起來並不是一個高毛利的盈利品類。
如果不能在運載工具環節提升運營效率,滴滴這門生意的「前途」依然充滿不確定性。鑒於此,2019年8月5日,滴滴分拆了自動駕駛業務,並准備加大在該業務上的投入。
2020年6月27日,滴滴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在上海啟動了RoboTaxi的試運營業務,進行市場造勢。然而,在這個領域,滴滴面臨著Waymo、網路Apollo等巨頭的夾擊。此外,像特斯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漸進式的自動駕駛發展路徑,將會給滴滴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美團、阿里等巨頭,也將會持續進攻出行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攘外必先安內,Uber盛世危機註定難以善終
高管離職、內部騷擾事件、隨意的漲價,Uber面臨著盛世危機,情勢依然很不容忽視,Uber創始人查爾韋斯·卡蘭尼克的無限期休假則成為導火索,揭開了Uber的傷疤。
只有服務更好,才會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用戶、司機才能更好地為平台服務。
筆者認為,Uber想要快速解決危機,很難,除非放下身段去向競爭對手學習。整合公司內部,同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用戶是指平台的使用者,包括司機和乘客,而不能以平台為要挾榨取司機的利益,否則Uber在危機之下將難以善終。
3. 滴滴擬港股上市市值多少億美元
消息稱,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啟動上市,已初步決定落戶香港,並考慮不同上市架構,不排除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滴滴正積極尋覓主要投資者,估值約550億美元,預計滴滴最終上市時市值或能達700億至800億美元,隨時超越全球另一網約車龍頭Uber的約700億美元估值。
滴滴出行的股東背景可謂是非常雄厚。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競爭對手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並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資料顯示,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17.7%的股份,5.89%的投票權。
來源:鳳凰網
4. 報告:美獨角獸公司總市值達5820億美元 Uber以720億美元估值居榜首
作者|劉荻青 編輯|羅麗娟
4月10日消息,近日,普華永道和行業觀察機構CB Insights聯合發布MoneyTree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Q1,美國共有147家公司的估值超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公司」,其中,有十家為新晉公司,與此同時,美國獨角獸公司的總市值達到5820億美元,創 歷史 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估值最高的5家獨角獸公司分別是:打車服務公司Uber(720億美元)、共享辦公空間WeWork(470億美元)、電子煙公司Juul Labs(380億美元)、房屋租賃平台Airbnb(290億美元)和金融 科技 公司Stripe(230億美元)。
報告還顯示,2019年Q1期間美國IPO估值最高的公司就是於4月初上市的Lyft,估值達243億美元。
2019年Q1美國IPO數量環比出現下滑。報告期內,共有15家公司進行了IPO,而2018年Q4,IPO數量為16家。但該數據同比有所增加,2018年Q1共有13家公司進行了IPO。
其中,美國私營企業的上市時間普遍提前,2019年Q1進行IPO的企業平均存續期約為5年,2018年Q4則約為8年。
相比較之下,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金額在2019年Q1較最新一季度相比出現了較大的跌幅,2019年Q1總投資額為246億美元,2018年Q4為387億美元。但2019年Q1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呈現了增長態勢,2018年Q1總投資額228億美元。
整體來看,2019年Q1全球融資額較2018年Q1出現了增長,從494億美元增至522億美元。但與2018年Q4相比,2019年Q1的全球融資額還是呈現下跌趨勢,從670億美元減少至522億美元,跌幅為22%。
2019年Q1,全球范圍內,融資額最多的是瓜子二手車、毛豆新車網的母公司車好多,其於今年2月份宣布完成了由軟銀投資的15億美元的D輪融資。融資額排名第二的則是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今年3月份,Grab的H輪融資獲得了軟銀的投資,軟銀單筆投資了14.6億美元。
報告提到,美國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在不斷增長,近期預計還將有一些備受關注的 科技 公司上市。預計將包括房屋租賃平台Airbnb、打車服務公司Uber以及團隊溝通平台軟體Slack。
(更多精彩 財經 資訊,請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5. Uber市值僅為255億美元,滴滴還值200億美元嗎
北京時間3月19日,Uber大跌21.63%,創下上市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的,其最新的收盤價僅為12.82美元,對應的市值為255.5億美元,創下了上市10個月以來的新低。軟銀在Uber的投資虧損,或已超過50億美元。
作為全球網約車平台鼻祖的Uber,同樣是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平台上市公司,其市值更是成為同類型公司的參考標的,中國網約車平台滴滴,正是這樣的同類公司。在一級市場,滴滴估值曾經對標Uber。
滴滴啥時候、以什麼樣的估值上市,是中國一級市場的兩大未解之謎,在2020年預計也無法解開了。如果滴滴要上市,按照Uber的市值表現,中國網約車平台(或者稱之為出行平台)滴滴,其估值或已不足200億美元。
下面,從Uber和滴滴的業務規模,雙方所在的市場,以及雙方的商業模式出發,深度剖析滴滴的估值,到底還能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是中國一級市場的未解之謎之一,本文僅為分析,因為並不構成實際參考,請關注分析的邏輯。
滴滴面臨的情況更為惡劣:在網約車業務,遭受主機廠為首的區域化競爭,並且遭遇區域化的監管難題;外賣市場並沒有也無法切入,因為面對美團和螞蟻金服的競爭;貨運市場,沒有開拓;後市場,倒是可以讓滴滴有一定的想像空間。
更重要的是,Uber還持有17.7%的滴滴收益權,以及自動駕駛公司UberATG高達62.5億美元的股權,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的估值肯定比不上UberATG,並且可能是數量級的差別。
還有一點,Uber在美國還是C2C的模式,滴滴已經不是純粹的C2C模式,C2C模式的規模效應和平台輕資產優勢,也是可以在估值上體現的。更重要的是,無論是Uber,還是滴滴,都無法實現規模盈利,在現在的市場環境,顯然是不受歡迎的商業模式。
滴滴,你們認為還能值多少?在車智君看來,高於Uber的估值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太大了,高於Uber,還不如去買Uber的股票,流動性還特別強,低於Uber的話,也要看低多少,作為投資人,肯定是往上看盈利空間,所以,必然是低於200億美元了,按照Uber市值,盈利空間25%,套現時間至少3年,年化收益8%,風險還很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本以為滴滴的市值會是2000億美金,為啥被嚴重低估
剛好滴滴上市,買了幾百股賺了點小錢。滴滴按照上市14的估值大概是到680億美元,按照一年前的估值大概翻倍了。未來對照uber,lyft,大概可能到1000億
廢話少說,估值是按照盈利以及發展潛力來計算,當然不乏那些被嚴重高估的企業。。。
問題是,你認為2000億就是2000億?那些專家都不如你?
對於滴滴本次IPO,資本市場聲音兩極分化。
一名機構投資者認為,滴滴網約車業務自2017年以來訂單量幾無增長,主營業務增長慢,700億的估值太貴了。
而也有認為,滴滴是國內網約車市場龍頭,對市場已形成「自然壟斷」,未來想盈利並不困難,從這個角度而言700億美元估值並不貴。
我們可以把滴滴跟它的美國同行Uber 進行一下對比。
第一、 Uber的總營收、活躍用戶數低於滴滴,虧損也超過滴滴,且滴滴在網約車,營收等多方面業務上一直領先Uber。
2020年Uber營收111.39億美元,調整後凈虧損25.28億美元。2021年一季度,Uber月活躍用戶數為9800萬人。
2020年滴滴營收220億美元,調整後凈虧損16.42億美元。2021年一季度,滴滴國內月活躍用戶數有1.56億人。
Uber的總營收、活躍用戶數低於滴滴,虧損也超過滴滴,且滴滴在網約車,營收等多方面業務上一直領先Uber。
滴滴上市市值為670億美元,以Uber當前市值925億美元來看,滴滴上市市值為670億美元並不算高。
二 、與Uber相比,滴滴的收入構成過於單一,中國出行業務業務營收占總其營收超過90%。
Uber營收結構更為多元,在去年疫情中,已試水幾年的外賣業務崛起。2021年一季度外賣收入超過打車業務,佔比60%,成為新的增長引擎,貨運業務也增長顯著。
在資本市場上,新增長能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
三、 在多元化和海外業務方面,滴滴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2020年一季度Uber在美國市場的收入占其總營收為58%,其中包括網約車、貨運和外賣三大業務。而滴滴在中國的移動出行業務就貢獻了總營收的90%。
未來如果滴滴也試水貨運和外賣市場,藉助公司掌握的海量數據,很可能成為滴滴新的業務增長點。
滴滴海外業務增長較快。 2021年一季度滴滴海外日均單量為460萬單,從2019年起年增長率達到58.9%,但因未實現規模效應等問題,還沒有實現盈利。
所以,總得來看,滴滴相對於Uber 是便宜了一些,但也不是題主說的嚴重低估。
題主所認為的2000億美金的市值,就太誇張了。
從各大資本的表現來看,他們認為這個估值還是有買入價值的。
1.本次滴滴IPO並未向散戶開放打新,主要由機構投資者認購。 (明顯吃肉的機會,怎麼能給散戶)
2.自遞交招股書以來,滴滴已獲得10倍超額認購,即獲得超過400億美元訂單,提前超額完成原定40億美元的募資目標。
其中,在開始招股前摩根士丹利就意向認購7.5億美元,老股東淡馬錫有意認購5億美元。( 機構都要搶的,可見這肉有多香 )
7. 估值或高達1200億美元!Uber可能在紐交所上市
在Lyft路演如火如荼的進行之時,其競爭對手Uber也不甘落後。
知情人士向彭博社表示,Uber已選擇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預計最早將在4月提交上市申請。
此前也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Uber將於4月發布公開S-1披露文件,並啟動投資者路演。這家網約車公司目前增聘了美國銀行、巴克萊、花旗集團、艾倫公司(Allen & Company)、德意志銀行和JMP證券六家投資銀行參與IPO承銷。而去年晚些時候,Uber已聘請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為其IPO主承銷商。
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兩家投行對Uber的估值預期為1200億美元,這將使Uber上市成為 科技 行業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Uber上市一直是其新CEO Dara Khosrowshahi上任以來非常明確的規劃。但此前Uber管理層動盪、企業間諜活動指控和性騷擾丑聞等事故發生,讓公司長期處於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Uber的估值也經歷了過山車般變化。
2017年,軟銀集團提出的報價對Uber的估值僅為480億美元,較該公司上一輪融資時690億美元的估值大幅折價30%。不過在去年8月獲得豐田 汽車 投資後,Uber估值回升到720億美元。而如今,Uber估值上升到1200億美元,在全球獨角獸企業中估值僅次於螞蟻金服的1500億美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Uber自我報告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雖然在2018年縮小了虧損並繼續增加收入,但其第四季度的收入為30億美元,低於第三季度增速的38%。收入增長的放緩可能讓投資者對其估值產生疑慮。
一直以來,Uber和Lyft在美國網約車市場中處於競爭狀態,尤其是在IPO這項重大資本動作上,雙方也少不了暗中較勁。
去年12月初,Lyft與Uber在同一日先後提交保密信息,都尋求在今年上市。但隨後規模較小的Lyft總是能搶先Uber一步。
3月1日,Lyft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IPO申請,希望搶在最大競爭對手Uber之前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網約車服務商。3月18日,Lyft更新了招股書,預計發售3077萬股A類普通股,股價區間為62-68美元。
本周一,Lyft已開始路演,過去兩天在紐約與投資者見面。從路演情況來看,Lyft已獲得超額認購,IPO市值很可能超過Lyft自己所尋求的230億美元。
Lyft的最終IPO價格將在當地時間3月28日確定,3月29日將在納斯達克開始交易,代碼為LYFT。彭博報道稱,如果接下來投資者保持對Lyft上市的熱捧,那麼Lyft最終有可能會決定發行更多股票,或者將IPO價格定在最初設定的62-68美元區間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