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股票市值
Ⅰ 摩根大通和高盛誰更厲害
你好,兩大巨頭,不分上下。給你一些基本信息供您參考:
摩根大通集團( 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頓公司合並而成,是美國主要的商業銀行。業界稱西摩或小摩,中國人習慣稱之為「摩根銀行(MogenBank)」,總部在美國紐約,總資產2.5萬億美元,總存款高達1.5萬億美元,佔美國存款總額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國最大金融服務機構之一。
摩根大通於2000年由大通曼哈頓銀行及J.P.摩根公司合並而成,並分別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和貝爾斯登銀行和華盛頓互惠銀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60多個國家,包括投資銀行、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商業金融服務、個人銀行業務等。摩根大通的總部設於曼哈頓區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分銀行業務則轉移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摩根大通大廈(JPMorgan Chase Tower)。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摩根大通排名第46位。
2020年7月,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發布,摩根大通排名第45位。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紐約。2017年6月7日,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78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高盛位列259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高盛集團排名第154。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204位。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榜排名53。2019年11月1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高盛排名第6位。2020年1月22日,名列2020年《財富》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第27位。2020年5月13日,高盛集團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47位。2020年7月,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發布,高盛集團排名第85位。
Ⅱ 高盛集團持有哪些中國a股
股票名稱
市值(億)
比例(%)
增減倉
數量(萬股)
新宏泰
0.28
1.08
未變
0
京威股份
0.28
0.62
新進
0
易明醫葯
0.17
1.04
新進
0
百亞股份
0.12
0.63
未變
0
兆威機電
0.30
0.96
新進
0
常山葯業
0.33
0.64
新進
0
宜安科技
0.36
0.71
新進
0
誠邁科技
0.21
0.37
新進
0
宣亞國際
0.16
0.63
新進
0
森霸感測
0.21
1.05
新進
0
瑞豐新材
2.22
2.92
未變
0
聯盛化學
1.78
4.63
未變
0
科新發展
1.98
13.42
未變
0
上海滬工
0.23
0.63
新進
0
金海高科
0.10
0.42
新進
0
風語築
0.16
0.38
新進
0
中源家居
0.82
6.75
未變
0
丸美股份
0.33
1.65
新進
0
股票名稱
原價
現價
區間漲幅
更新日期
新宏泰
18.92
17.21
-9.04%
2022/9/9
京威股份
3.63
3.05
-15.98%
2022/6/30
易明醫葯
9.76
9.58
-1.84%
2022/6/30
百亞股份
11.73
8.71
-25.75%
2022/6/30
兆威機電
47.77
51.31
7.41%
2022/6/30
常山葯業
6.23
5.45
-12.52%
2022/6/30
宜安科技
8.5
7.32
-13.88%
2022/6/30
誠邁科技
41.29
35.03
-15.16%
2022/6/30
宣亞國際
19.6
16.17
-17.50%
2022/6/30
森霸感測
9.76
8.07
-17.32%
2022/6/30
瑞豐新材
63.22
110.78
75.23%
2022/6/30
聯盛化學
37.84
35.53
-6.10%
2022/6/30
科新發展
9.02
7.29
-19.18%
2022/6/30
上海滬工
13.74
11.7
-14.85%
2022/6/30
金海高科
13.16
11.56
-12.16%
2022/6/30
風語築
19.24
9.94
-48.34%
2022/6/30
中源家居
15.94
15.1
-5.27%
2022/6/30
丸美股份
26.8
26.01
-2.95%
2022/6/30
Ⅲ 國際投行高盛A股收割機再啟動,上一次在口子窖身上凈賺超過44億
國際聞名的投行高盛近年在A股市場也有不少的布局,當然大多數都是創投性質,即在企業成功IPO前的入股,其中高盛集團全資擁有的子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旗下的北京寬街博華投資中心(有 限合夥)(簡稱「寬街博華」)和 Goldman Sachs Shandong Retail Investment S.à r.l. (下簡稱「GS Shandong」)兩大投資實體就在分別持有了A股上市公司利群股份2750萬股,分別占利群股份總股本3.2%的股權,均為IPO前取得。
不過,在1月23日盤後,利群股份發布了《關於持股 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宣布合計持股6.4%的高盛集團私募基金旗下兩大投資實體寬街博華和 GS Shandong 計劃在本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減持不超過4.47%。按照當前利群股份的股價計算,4.47%的股權目前市值2.54億元。
利群股份是一家總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主營百貨、超市和電器的零售連鎖經營的企業,該公司在2017年的4月12日才IPO登陸A股上交所主板,上市以來業績倒是實現了持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去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2.96億元同比增長6.88%,凈利潤2.97億元同比增長8.38%。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利群股份出手接盤了因為薩德事件而在我國備受爭議、陷入停滯的樂天購物部分資產,作價16.65億元收購樂天購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12家公司,以獲取樂天購物在我國從事商業零售、倉儲和地產業務的15處房產和華東地區的72家門店等經營性商業資產,以實現公司經營范圍的大擴張,不過此舉市場評判好壞參半。
實際上,近年來高盛在A股割韭菜也是比較厲害的存在,在2016-2017年高盛就通過旗下GSCP Bouquet Holdings SRL先後兩次披露減持計劃,實現清倉減持變現其所持A股上市公司口子窖的IPO原始股,凈賺超過44億元。本次針對利群股份的減持計劃,恐怕只是高盛的第一步,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爐第二份減持計劃,實現清倉退出,畢竟在本次利群股份的減持公告中理由明言是「財務投資者的退出決策」。
Ⅳ 歷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多少聽說中國石油曾經達到1.1萬億美元,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1\單個市場來講的話:中石油曾經在中國A股市場超過10000億美元市值,微軟在2000年的時候超過5700億美元;
2\如果按多個市場來講的話,很多公司超過蘋果的市值:例如今天的中石油市值:中國石油A股3042.0695億美元(1918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納斯達克2749.50億美元= 5 791.5695 億美元.;
3\還有很多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上市了,所以很難計算到底是誰的市值最高。
Ⅳ 為什麼高盛的資產和它的市值相差這么大
這就是市盈率的問題了。
很多上市公司虧損,甚至資不抵債,但股票還是正價,市值還是很高。
其行業被看好,看好公司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發展,給予一定的高估值。
上市公司的殼資源,上證券交易市場不容易,花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金錢和精力,好不容易上市,這也是一筆不可低估的價值。
品牌估值,高盛的百年樹立的金融品牌,估值也是一塊。
隱性價值:資源,人脈,資質,管理,規模,等等。
Ⅵ 全球十大投行 高盛和摩根誰厲害(收入見分曉)
投資熱潮讓全球投資市場的整體收入不斷增長,而投資銀行的收入大多一年比一年好,在全球知名的十大投資銀行中,摩根、高盛等投資銀行更是收入可觀,不過高盛和摩根誰厲害,這一直是爭論的話題,那麼整理的投資銀行榜單來看看他們的實力吧。
全球十大投行
1、摩根大通
全球最大投資銀行之一,根據報告顯示,摩根大通銀行凈收入990億美元,其中投資貢獻了345億美元收入。該公司在全球業務遍布60多個國家,提供投資、資金和證券服務,以及私人銀行、資產管理等其他服務,總體業務佔全球市場份額超過8%。
2、高盛
全球領先的投資銀行,專門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高收入人群提供產品和服務,該銀行的投資部門凈利潤達到了73.7億美元。截止3月20日,該公司市值超過1030億美元。
3、美國美林銀行
美國專業投資銀行,主要經營財富管理、證券交易以及銷售,是全球企業金融和投資銀行領先的服務提供商之一,在美國排名投資銀行總費用第三名,並且曾被評委世界最佳債務銀行。
4、摩根士丹利
該銀行成立於1935年,在全球擁有五萬多名員工,據該銀行財報顯示,其投資部門在為公司獲得了14億美元的收入。該銀行也在被評為美國最佳 股票 銀行。
5、花旗集團
在全球十大投行中,花旗是最古老的銀行之一,起源於1812年,截止已經有206的歷史,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全球擁有二十多萬員工。其投資部門在貢獻了51.7億美元的收入。
6、瑞士信貸銀行
該銀行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萬名會員,根據數據顯示,截止9月30日,該銀行管理的總資產為1.345萬億瑞士法郎,截止3月20日,該公司市值460億美元。
7、巴克萊銀行
該銀行全球擁有近14萬名員工,在公司的投資部門為整個銀行貢獻了105億英鎊的收入。
8、德意志銀行
歐洲最大的銀行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業務遍布全球71個國家。不過在報告顯示,其收入下降了12%。但這並不影響它們享譽全球的名聲。
9、瑞銀(UBS)
瑞士金融巨頭之一,在全球50多個國家都設有辦事處,通過六大部門盈利,分別是財富管理、北美財富管理、零售企業、全球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和企業中心。為超級 富豪 服務是他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10、富國銀行
早在,富國銀行就曾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直到後來被中國工商銀行打敗,目前仍然是美國頂級四大投資銀行之一。在美國財富500強中位居美國最大企業第26名。
除了以上全球十大投行以外,還有如RBC資本市場、匯豐銀行、傑富瑞集團、法國巴黎銀行、瑞穗、拉扎德公司、野村證券、美國獨立投資銀行公司、BMO資本市場、三菱UFJ金融集團都是全球頂級投行之一。
Ⅶ 高盛集團有多可怕
可以通過經濟控制一個國家。
香港前金管局總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匯豐銀行遭到操控。高盛自己寫了一個研究報告,報告說匯豐銀行的壞賬准備已經高達301億美元,虧損高達15億美元。報告出來,匯豐銀行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
之後,高盛又寫了另外一份研究報告,希望做空中國石油,雖然包括申銀萬國、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大力推薦中石油,但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
那麼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宣傳中國國有銀行的股價不值錢。最後在這種宣傳下,其他投資者都沒有購買,而高盛卻以低價收購了很多股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佔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
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於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捲一空,相當於每個中國人出了100元。
在2007年的時候越南出現危機,但是高盛卻大量收購越南的股票,大量投資越南的企業。高盛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甚至高盛把越南納入了新鑽石11國。在高盛的力捧下,越南的股市和房地產飆升。
但是到了2008年4月,高盛開始做空越南,他們將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一個隨意控制其他國家的跨國公司。
高盛的可怕,不在於它的強勢,而是它能夠短暫的容忍與寬容,但它的宗旨是長遠的貪婪。永遠要記住,高盛不是慈善家,更不是雷鋒。
(7)高盛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作為具有149年歷史的全球頂級投行,美國高盛集團一向高坐在金融神壇,在金融危機後依舊保持光鮮靚麗的金融麗人姿態,再加上巴菲特的垂青,一直被稱為「華爾街屹立不倒的燈塔」。
在中國市場,高盛一直不太受A股券商分析師界的待見,畢竟壞名聲在外,以至於不少人戲稱「高盛出來唱多了,是該拋的時候了!」。
高盛憑借它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早早盯上了中國。為了便於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1984年高盛在香港就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此後,它便迫不及待地大搖大擺進入中國,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括股票、銀行、投資與借貸。它在中國各大經濟中心都有其公司與辦事處,可謂是過得風生水起。
Ⅷ 歷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個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較一些大企業的市值:
1、蘋果6200億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億美元。
3、微軟2600億美元。
4、沃爾瑪2400億美元。
5、Google 2200億美元。
6、制葯商輝瑞1800億美元。
7、英特爾1300億美元。
8、高通1060億美元。
9、卡夫食品720億美元。
10、美國運通640億美元。
11、高盛520億美元。
12、Facebook 420億美元。
13、惠普400億美元。
14、博通200億美元。
15、達樂公司170億美元。
16、Sandisk 100億美元。
17、Netflix 40億美元。
企業價值與市值並不同,因為市值只關注企業的股票價值。看看蘋果,要考慮它有1000億美元現金,換句話說,它的市值中20%來自現金,如果要衡量企業的價值,包括債務,最好要將這些現金剔除。
另外,隨著股票的變化市值變化極大。2005年時,蘋果的市值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微軟則與今天的蘋果相當。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英特爾的一半,現在卻是它的五倍。
Ⅸ 高盛事件怎麼回事
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復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在起訴書中作出上述表示,稱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託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與此同時,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SEC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位高管設計了上述交易,負責營銷材料的准備工作,而且負責與投資者進行直接溝通。SEC相信,托爾雷清楚保爾森公司對外隱瞞的賣空部位,也知道該公司在資產選擇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SEC起訴書中未指控保爾森公司負責人約翰·保爾森違規違法,後者被認為是金融危機中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由於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堅持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使其在2008年個人獲益37億美元,一時名聲大噪,但是SEC的起訴卻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位「空軍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隱情。
反響 華爾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針對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隨即做出了反擊。該行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SEC的指控「毫無根據」。聲明同時還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雖然高盛方面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但是該股股價當天依然受到強烈沖擊,至收盤時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20億美元。同時,華爾街銀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曾與保爾森公司有過業務往來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銀行股跌幅也均超過5%。而受銀行股集體大幅走低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一度跌破11000點,最後收於11018點,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詐的消息還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紐約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貨合約當天大跌2.4%,創兩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紐約主力黃金(1132.90,-4.00,-0.35%)期貨合約也下挫2%,收於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詐門」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場強烈反應,在於此前該行一直沒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調查一事。據美國媒體報道,高盛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關人士有關將對其起訴的警告,但是該投行沒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資者公布該信息。此外,高盛「欺詐門」事件還引發了華爾街地震,因為市場開始相信,SEC正在對金融危機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因為有跡象表明它們在房市顯出下滑跡象時仍設計並銷售與房市有關的金融產品。「本委員會將繼續調查投行及其他機構在房地產市場開始顯露疲軟跡象時與房地產市場結構化復雜金融產品有關的運作方式。」SEC結構化新產品部門的主管肯尼斯·倫奇在起訴書中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美國當地分析師認為,高盛「欺詐門」事件對高盛乃至華爾街的影響很大。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高盛與SEC達成和解,並支付數億美元了事,但是這樣的事例或許會不止一起——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早有聲音指責高盛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但這些指責沒有過硬的依據,也從來沒有導致調查或起訴。而這就意味著,美國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更加嚴格,而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隨著對金融危機「秋後算賬」的繼續進行,將來或將有更多銀行面臨類似起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六的表態也與這一市場預期吻合。奧巴馬在講話中督促美國國會通過更為嚴格的金融業監管措施,以免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
「現在我們不採取行動,導致金融危機的系統就會帶著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繼續運行。」奧巴馬的語氣頗為強硬,「如果我們不試圖改變招致危機的原因,我們註定將重蹈覆轍。」
連累 巴菲特一夜間損失10億美元
高盛涉嫌欺詐還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型金融機構的信用產生懷疑,因為就在本月初高盛發表的年報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經撰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他反復強調了高盛「客戶利益高於一切」的行事准則。很明顯,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標榜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將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促使他們懷疑高盛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隱瞞事實。
除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詐還讓很多該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感到難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實際上,就在高盛欺詐門事件爆發不久前,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羅納德·奧爾森還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對高盛青睞有加,稱當年對高盛50億美元的投資非常有力地表明他們不僅相信高盛的實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和美國銀行緊急接管美林以後,高盛集團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同意後者在未來四年內任何時候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高盛股票,並為這些認股權證支付10%的年息。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高盛股價在觸底反彈後節節走高,巴菲特當年的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這讓許多人開始對巴菲特當年的投資投以贊賞的目光。不過,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高盛卻因為涉嫌證券欺詐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價也瞬間大幅縮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巴菲特手中的認股權證價值大約為20.6億美元,一夜之間損失達到了9.5億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惱火的是,高盛「欺詐門」事件對其聲譽也構成了挑戰——是股神看走了眼還是高盛偽裝得實在太好?對於這一切,巴菲特將會在下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