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市值加權計算股票波動率
㈠ 什麼是市值加權指數
市值加權是A股指數最常見的一種加權方式,即以樣本股市值占指數總市值的比重作為權重。樣本股市值越大,在指數中的權重就越大。常見的有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
補充兩個概念:等權指數和風格因子加權
等權指數
等權指數每個樣本股所佔的權重相同,購買等權指數相當於平均買入了指數中的每個樣本股。實操中,指數並不會每天保持樣本股權重相同,只會定期調整權重。這樣相當於定期的做了「高拋低吸」,同時避免了部分指數權重過於集中的問題。如中證養老、中證環保等。
風格因子加權
股票研究中將一些超額收益歸結為風格因子的作用,如價值因子、成長因子、趨勢因子等。為了讓指數也能享受超額收益,一些指數在編制方案中加入了風格因子。如中證紅利用股息率作為權重分配依據,希望能獲取高股息率股票的超額收益;中證500低波動以波動率倒數加權,希望能獲取低波動率股票的超額收益。
㈡ 樣本股票的股權市值年波動率怎麼算 做模型遇到這個數據表示不會啊、。。。。
股權市值=股價
股票歷史波動率的計算方法
1、從市場上獲得標的股票在固定時間間隔(如每天、每周或每月等)上的價格。
2、對於每個時間段,求出該時間段末的股價與該時段初的股價之比的自然對數。
3、求出這些對數值的標准差,再乘以一年中包含的時段數量的平方根(如,選取時間間隔為每天,則若扣除閉市,每年中有250個交易日,應乘以根號250),得到的即為歷史波動率。
㈢ 是以總市值加權平均還是以流通市值加權平均的
加權不加權:要是按照不同的計算方法。簡單平均和加權平均。具體的說就是不加權的指數只是把指數股的股價求和在除以總個數。而加權的要計算出每個個股的股價誠意流通股數,就是每個個股的流通市值。求和。在除以指數股的流通總市值。舉個例子: 第一次進貨產品價格10元,數量10件;第二次進貨15元,數量20件;第三次進貨20元,數量30件。用加權平均發法計算產品的平均價格 那麼加權數就是(10+20+30)件=60件 第一次進貨的權數就是10/60,第二次進貨權數是20/60,第三次進貨權數是30/60 加權平均價格就是=10×10/60+15*20/60+20*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