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airbnb股票市值

airbnb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2-19 23:28:54

❶ 報告:美獨角獸公司總市值達5820億美元 Uber以720億美元估值居榜首

作者|劉荻青 編輯|羅麗娟

4月10日消息,近日,普華永道和行業觀察機構CB Insights聯合發布MoneyTree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Q1,美國共有147家公司的估值超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公司」,其中,有十家為新晉公司,與此同時,美國獨角獸公司的總市值達到5820億美元,創 歷史 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估值最高的5家獨角獸公司分別是:打車服務公司Uber(720億美元)、共享辦公空間WeWork(470億美元)、電子煙公司Juul Labs(380億美元)、房屋租賃平台Airbnb(290億美元)和金融 科技 公司Stripe(230億美元)。

報告還顯示,2019年Q1期間美國IPO估值最高的公司就是於4月初上市的Lyft,估值達243億美元。

2019年Q1美國IPO數量環比出現下滑。報告期內,共有15家公司進行了IPO,而2018年Q4,IPO數量為16家。但該數據同比有所增加,2018年Q1共有13家公司進行了IPO。

其中,美國私營企業的上市時間普遍提前,2019年Q1進行IPO的企業平均存續期約為5年,2018年Q4則約為8年。

相比較之下,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金額在2019年Q1較最新一季度相比出現了較大的跌幅,2019年Q1總投資額為246億美元,2018年Q4為387億美元。但2019年Q1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呈現了增長態勢,2018年Q1總投資額228億美元。

整體來看,2019年Q1全球融資額較2018年Q1出現了增長,從494億美元增至522億美元。但與2018年Q4相比,2019年Q1的全球融資額還是呈現下跌趨勢,從670億美元減少至522億美元,跌幅為22%。

2019年Q1,全球范圍內,融資額最多的是瓜子二手車、毛豆新車網的母公司車好多,其於今年2月份宣布完成了由軟銀投資的15億美元的D輪融資。融資額排名第二的則是東南亞打車軟體Grab,今年3月份,Grab的H輪融資獲得了軟銀的投資,軟銀單筆投資了14.6億美元。

報告提到,美國的獨角獸公司數量在不斷增長,近期預計還將有一些備受關注的 科技 公司上市。預計將包括房屋租賃平台Airbnb、打車服務公司Uber以及團隊溝通平台軟體Slack。

(更多精彩 財經 資訊,請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❷ 愛彼迎創今年美股最大IPO,它是如何從窮光蛋變成億萬富翁的

國際短租巨頭愛彼迎登錄納斯達克的消息公布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愛彼迎的IPO發行價為68美元,此次上市融資約35億美元,成為今年美股最大IPO。根據開盤價計算,愛彼迎市值超過87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Booking的市值(862億美元),也超越了連鎖酒店巨頭萬豪國際(427億美元)。 愛彼迎此次成功上市,是有依據可循的,愛彼迎有完善的商業模式,作為一個顛覆傳統標准化酒店住宿業的創新企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

1、愛彼迎的成功歸功於其獨特的經營理念。

愛彼迎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切斯基曾經說過:“愛彼迎提供的不僅是住所,還有各類活動。 ”愛彼迎在為賓客提供房屋租賃的同時還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他們通過當地房主,為旅行者提供獨特的活動,這些活動避開了酒店以及套餐旅遊品牌中老掉牙的短途旅行。這種體驗活動使它在住宿行業中脫穎而出。

❸ 愛彼迎市值超萬豪和希爾頓的總和,如此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愛彼迎是一家聯系旅遊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房主的服務型網站,該公司成立於2008年8月,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用戶可通過網路或手機應用程序發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賃信息並完成在線預定程序。該網站為旅行者們提供數以百萬計獨特入住房屋選擇。萬豪和希爾頓都是全球著名酒店,在全世界擁有多家門店,而且兩家酒店成立時間都是比較早,兩家公司總市值還沒有愛彼迎市值高,值得我們深思。

愛彼迎市值拉高對其他酒店行業也是一個警醒,一是要做好精細服務,酒店只有把顧客服務好,顧客認可酒店才會繼續消費。二是完善相關設施,軟體跟上硬體也要到位。

❹ Airbnb:最坎坷的獨角獸在掌聲中上市

一個月前,Airbnb正式提交招股書。在當天的遠程全員大會上,三個創始人回憶起創業經歷,CEO Brian Chesky幾近落淚。

「Brian,你還記得13年前的夜晚么,當我飛到舊金山來到你的出租屋,聽你在沙發上激動的說,也許我應該搬過來住並一起搞點什麼。當時我們誰會想到會走到現在。」創始人之一的Joe Gebbia說。他回憶起11年前,三人到處融資,到處碰壁,多次啟動項目卻多次失敗時,曾經在拉斯維加斯看到一座漂亮的辦公樓。「我們當時簡直太羨慕了,當時只希望以後我們也能有這么好的辦公地點。」

而美國時間本周四,Airbnb擁有的早已不只是漂亮的辦公樓,還有公開交易首日就暴漲的股價,以及在全球獨角獸公司群體中更難能可貴的從危機中存活下來並完成盈利救贖的經歷。

12月10日,Airbnb股價開盤直接飆升到146美金/股,比IPO發行價68美金翻倍還多。公司目前稀釋後市值超千億美金。其上市後代號為ABNB。

發行日當日,股價最高飆升到164美金。交易首日收盤價略有下跌,收於144美金/股。

而半年前,意外經歷新冠疫情、被迫裁員時,Airbnb的股價估測僅為30美金/股,甚至不得不借貸10億美金維持生計。

「這個數字我也是第一次聽到。」Airbnb CEO Brian Chesky在今天公開交易前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股價可能翻倍到139美金對他來說也非常意外。

「嗯,那是,那是,我,當我們,在今年4月融資的時候,你知道的,那是一筆金融借貸。當時他們給我的價格是30美金一股。所以,我,我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 在接受采訪時,Brian罕見地開始結巴。

回憶起過去一年艱難上市的過程,Brian不禁發出感嘆。

如果說前兩天Doordash的上市顯得「生而逢時」,那Airbnb的狀況正相反。

去年在Uber、Lyft、Pinterest和Zoom那一撥獨角獸上市後,Airbnb首次對外表示已經有上市計劃。不過,由於各種原因,Airbnb最終延後了上市計劃。糟糕的是,今年趕上新冠疫情,Airbnb的租房業務受到巨大打擊,不得不再次延後上市計劃。

在疫情最嚴重的今年二季度中,Airbnb允許用戶大量取消訂單獲得用戶好感。但這對於Airbnb來說是巨大的收入損失。當季度收入僅為3.378億美金,相對比去年同期下降72%。 同樣是這個糟糕的季度,Airbnb的虧損高達5.75億美金,去年同期僅為2.97億美金。

之後,Airbnb不得不宣布通過裁員截流的方式「過冬」。整個大裁員過程中,有2000名員工在疫情期間離職,占總員工數量的1/4。

不過,這次裁員並沒有影響Airbnb的品牌形象。相反的,其補償4個月薪水且股票照發的優渥遣散福利以及相對人性化的裁員流程讓人們對這家公司的評價頗高。

根據當時的福利,被裁員員工都可以拿到5月25日前的股票, 入職不到一年的,將按照一年來兌現。

在裁員當日,Brian 對外表示,他們不得已,在資本市場籌集了20億美金的資金「過冬」。

除了10億美金融資外,這筆「過冬」錢還包含Airbnb在疫情期間獲得的一筆10億美金借貸。但這筆包含「優先留置權」條款的高利率借貸卻對Airbnb並不友好。根據路透社的報道,參與借貸的Silver Lake和Sixth Street獲得的認股權證將可以以180億美金的估值行權,遠遠低於3月Airbnb內部估值的260億美金,更比今天上市後的市值低了800多億美金。

也就是這時,Brian被告知上市單股估價為30美金/股。

在最糟糕的月份中,Airbnb一度考慮過放棄一般意義上的公開交易上市,改走門檻更低的直接上市流程(Direct Listing),甚至是SPAC(特別並購上市)。

但到今年第三季度,經過一系列自救後,這家公司重新看到了「曙光」。大幅降低成本後,其再次盈利,利潤為2.193億美金。

Airbnb 就勢在8月遞交了上市招股書。

Airbnb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這個季度中,得益於相應居家令的在家辦公,美國本土的短途 旅遊 訂單量大幅回彈,占總訂單量大約一半,而且租客的停留時間也有明顯增長。

漫長的黑夜看似終於過去,Airbnb終於迎來讓早期員工苦熬12年的上市敲鍾,並且獲得了翻倍的超高開盤股價。

相對比大多數矽谷共享經濟創業公司來說,Airbnb的良心企業名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對待員工這點上。

而這一點也在這次上市過程中得到了體現。

相對比大多數上市公司為維持股價對員工實行180天禁售期,Airbnb獨樹一幟地對員工推出了非常利好的拋售制度:員工可以在上市後前7天內,最多拋售15%的個人股票。

這樣算下來,哪怕之後股價下跌,每一位Airbnb員工也可以至少享受一部分財富自由的快樂。

至於在Airbnb工作的華人工程師到底能夠在上市過程中獲益多少,矽谷著名的華人工程師論壇一畝三分地給出了範例。

一位2019年加入Airbnb的L6級別前端工程師,股票收益大概在200萬美金左右。

一位2016年7月加入Airbnb的L5級工程師,股票收益大約在250萬美金左右。

兩者年份相差較遠,收益卻相差不大,除了因為工程師級別有別,也很大程度上由於Airbnb在2015年的E輪融資估值255億美金之後,整體估值並沒有一路走高。

除了對員工良心外,Airbnb在這次上市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房東」也有著諸多優先入市購買的優惠政策。 如果按照IPO價格68美金購入,單日股票收益可以說相當可觀。 相對比Uber、Doordash等上市公司上市,讓司機、送餐員毫無參與感,Airbnb又贏得了一大波好感。

2016年開始就在Airbnb上做短租房東的Travis Schurr在Airbnb上市前獲得提前購買資格,以68美金的IPO價格「無腦」購入最大額度200股。今天上市後,他的單日獲益高達15000美金。

不過,大部分盯著大盤准備入市「撈一把」的股民卻在今日上市過程中難以獲得收益。公開交易開始時,股價就已經攀升到146美金,最終以144美金收盤。

相對比Uber、Lyft等共享經濟獨角獸上市一年後仍然無法盈利,Airbnb則在疫情前有著不錯的收入甚至是偶爾盈利的記錄。

2017年,Airbnb收入26億美金,實現了其首次年度盈利,盈利額為9300萬美金。

2018年,Airbnb收入38億美金,實現了連續第二年盈利。具體盈利數字並未對外公開。

但由於高漲的開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Airbnb在前三個季度虧損3.2億美金。

2020年遭遇疫情,前兩個季度大幅度虧損。但到了第三季度,經過縮減開支和裁員,公司再次實現季度盈利, 盈利額超過2億美金。

當一些分析師分外看好Airbnb,另外一批人卻對它的未來有著擔憂,其中最大的擔憂來自於新冠疫情。

相對於今年年初,大部分人預判疫情可能影響一兩個月,到目前看起來無休無止的蔓延。只要疫情無法結束,Airbnb很可能就很難從困難中得到喘息。

不過,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一旦疫情結束,它未來的發展還是非常被看好的。

在疫情的極端環境下完成自救,以及過程中體現出的「良心」,都讓Airbnb的上市不像其他幾個共享經濟明星那樣被批評質疑包圍,但這些掌聲最終會逐漸退去,到時候能否在資本市場繼續受到熱捧,還是要看Airbnb真正的經營能力,它的路才剛剛開始。

❺ 浪潮之巔-世界上只有一個矽谷

舊金山灣區從領導世界半導體工業開始,擴大到領導整個 科技 工業。從此,這里有了一個新的名稱一—矽谷。

從狹義上講,矽谷是以舊金山灣區聖塔克拉拉縣為中心,從舊金山市以南一直到包括聖荷西市在內的地區。從廣義上講,矽谷包括舊金山市本身和舊金山灣東岸奧克蘭市在內更廣闊的地區,也稱為大矽谷地區。2017年,包括舊金山市和奧克蘭市在內的大矽谷地區,易然人口只佔美國的2%左右,GDP卻佔了整個美國的5%。

舊金山灣區全年的氣溫基本維持在15一28 ,可以說是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全球只有五個面積不大的地區具有這種氣候,它們總共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2%而已。

矽谷舒適宜人的氣候,確實容易吸引人才留在那裡。

來自斯坦福的人,會將矽谷的奇跡歸功於這里有斯坦福大學,因為它源源不斷地向矽谷輸送新技術和優秀人才,甚至直接孕育出引領後一代技術浪潮的新公司。

矽谷的成功帶來了斯坦福的成功,因為在矽谷誕生前的60多年裡,斯坦福只能算是美國的一所二流大學,在矽谷繁榮之後,世界一流的學者和有志的年輕人才來到斯坦福大學。

從過去到今天,人們羨慕矽谷,想到矽谷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矽谷有風險投資。簡單地講它是創業的催化劑。

矽谷並不是一個可以照顧創業者的大孵化器,而是一個成王敗寇的地方。

創業正是風險投資資本家們和華爾街所希望看到的。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業的 游戲 ,投資者才能有好的項目投資。

每年能有多少公司上市呢?一般不超過30家。也就是說,即便成功地融到錢,最後能夠上市的也不到1%左右,何況更多的公司還融不到錢。

一個創業者要想成功,必須同時具備很多因素。

首先,創始團隊很重要。任何夢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實幹家。

創業者還必須精力過人,熬得住連續幾年每天在簡陋窄小的辦公環境里工作16一20小時的苦日子。他們又必須是多面手,在創業初期親自干所有的臟活累活。

成功的創業者還必須有一個小而精的好團隊,團隊成員之間不計較個人得失,能同甘共苦,否則成則爭功,敗則互相推諉,肯定成不了氣候。在技術上,他們必須有自己的金剛鑽,他們的技術必須是不容易被別人學會和模仿的。

光有好的團隊和技術還遠遠不夠,創業者還要有商業頭腦,而且必須找到一個能盈利的商業模式

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有時比發明一項技術更難,即使最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專家在這上面也經常栽跟頭。

為了保證一個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夠成功,一般風險投資家在投資的同時,還要為公司尋找一位專業的CEO,就是這個目的。

真正具備這些條件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一個初創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外部環境好不好,配套條件是否具備。起步太早,條件不具備,事情自然做不成;而行動得太晚,市場已經太擁擠了,機會也就喪失了。

創業者必須有好運氣,創業成功的關鍵是要有運氣。

對於那些失敗的公司和個人,大家並不關心,甚至沒人知道它們和他們存在過。即使很多曾經輝煌過的公司,像網景公司、SGI公司、太陽公司,也會很快被人遺忘。

嗜血的地方

在矽谷,首先是工作時間超長。在小公司里,尤其是還沒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時甚至100小時是很平常的事。

許多人是沒事做耗著不回家,而矽谷大家是有干不完的活。雖然矽谷工程師的薪水比美國同行要多20%左右,其實每小時實際收人要低得多。

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激烈。所有人,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員工,在這樣的緊張環境下都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工作。

在某公司工作滿一年,拿到股票期權立刻走人,再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如果說風險投資是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成本,那麼很多矽谷雇員則是分散他們的生命來期望有朝一日在一家公司能中上矽谷彩券。

機會均等

矽谷能成為 科技 之都,而目長盛不衰,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保證機會均等。

和大部分的矽谷公司一樣,Google更相信自己通過面試得到的判斷,而不是簡歷和推薦信,因此招人時總喜歡考一考。

矽谷常常有一個怪現象一一你的下屬可能會在一兩年後成為你的老闆。

帕羅阿圖,人口只有6萬人,從業的律師卻有3000人左右,美國很多著名的律師事務所在那裡都有分支機構。

在矽谷「淘金」,總會不斷產生 科技 新貴,於是就出現了替他們打理財務的生意,今天矽谷地區就成為投資銀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矽谷不僅機會多,而目相對來講最均等的。盡管這里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對失敗者很殘酷,但還是不斷有人願意來。近年來(2014一2018年),矽谷地區每年大約有5000人凈流出到美國各州,但是卻又從世界各國各地區凈流人1.7萬——1.8萬人,而目大部分是年輕的專業人士。

矽谷硅含量降低

今天,矽谷最知名的產業是互聯網和通信,離半導體更遠了,在不知不覺中又完成了一次產業的升級轉型。

真正的奧秘

叛逆是矽谷最明顯的特徵,它成為一種文化植根於矽谷的基因。矽谷通過對傳統的不斷顛覆,維持著它的活力。但是,矽谷的叛逆者們所做的是有節制的顛覆行為,他們更多地顯示出建設而不是破壞的特點。

斯坦福是在產品上支持著矽谷的迭代,而伯克利是在精神上維持著矽谷不斷創新。

在任何國家,產生叛逆者不是難事,能夠寬容他們,並且引導他們成為建設者,才是關鍵。

要維持一個地區的發展,當地政府不僅可以扶持一些公司,也可以限制大公司。這種逆向思維是矽谷之外的地區很少有的。

世界各地移民的到來,首先給矽谷地區帶來了多元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不僅讓矽谷公司可以吸取各種文化的精華,設計出技術精品,而目讓矽谷公司的產品能夠成為全球化的產品。

在Google,任何產品和服務在推出英語版本的6個月內,必須開發出支持主要亞洲語言和歐洲語言的國際版。

亘古而常青

創新必須依靠技術實力。和Google一樣,基因泰克也是世界上單位辦公面積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身處矽谷的基因泰克則不同,它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經營,一方面通過股權激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對矽谷地區生活壓力,倒逼公司創造出更高的業績。

矽谷的成功,其實是信息時代對工業時代的顛覆,這種顛覆是全方位的,從企業制度、資金來源、利潤分配,到人與人的關系,當然,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圍繞創新這個亘古不變的主題展開的,這也正是保障矽谷的創造力長盛不衰的原因。

矽谷大事記

1951 斯坦福大學把閑置土地租給惠普、柯達等公司,矽谷的前身斯坦福工業園開始建立。

1957 「八叛徒」在矽谷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矽谷從此得名,半導體產業在矽谷興起。

1969 矽谷的SRI研究中心成為早期互聯網雛形的四個節點之一。

1972 風險投資公司KPCB在沙丘路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從此在矽谷快速發展。

1995 互聯網泡沫在矽谷興起。

2001 互聯網泡沫破碎,成千上萬的矽谷公司破產,矽谷進入發展低谷。

2003 特斯拉公司在矽谷成立,次年馬斯克投資這家公司並擔任CEO,2010年該公司上市。

2004 隨著Google的上市,矽谷再度繁榮,直到今天。

2008 矽谷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幾乎未受影響,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帶動矽谷進一步往互聯網和軟體轉型。

2012 著名的互聯網2.0公司Facebook上市。

2015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打車公司優步(不包含其中國業務)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625億美元,不僅成為全球最值錢的(有估值的)未上市 科技 公司,而目成為美國所有和交通相關的行業中價值最高的公司。

2019 5月,優步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破發,市值為700億美元左右。

附錄 矽谷著名公司

Adobe 博通(Broadcom) 英特爾 Salesforce AMD 思科

Intuit 閃迪 安捷倫 eBay Juniper Networks 賽門鐵克

Airbnb Facebook 國家半導體 特斯拉 AMD 基因泰克

英偉達 推特 蘋果 Google 奈飛 雅虎 應用材料

惠普 甲骨文 優步

#頭號周刊# #真實力 任我型#

❻ 愛彼迎怎麼沒有中國

愛彼迎退出中國市場了。
5月末,愛彼迎正式宣布暫停中國境內服務,隨即市值一夜蒸發3億,引來嘩聲一片。
也不知道愛彼迎是不是有意為之,走之前還打了一手「感情牌」。曾經在國內外旅遊的房客成為愛彼迎的忠實客戶,把閑置房做成民宿收獲豐富經歷的民宿主??社交平台上涌現了一大波回憶殺。
大家都在感慨愛彼迎的離去,懷念在愛彼迎上收獲不同地域的相遇和文化碰撞,甚至還有不少網友給出極高的評價——國內最好用的民宿app。

❼ WeWork上市失敗,470億縮水不到37億,孫正義這次栽了

1999年,經過6分鍾的短暫交談,孫正義投資給馬雲的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14年後,這筆投資給他帶來了2900倍的投資回報!

孫正義投資的Uber以754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但是上市之後便跌破了發行價,之後更是一路下跌,目前市值只有504億美元了。

一度十分看好共享經濟的孫正義,被共享經濟當頭給了一悶棍,這才只是剛剛開始,WeWork緊接著給了第二棍!

WeWork上市夢碎!

8月14日,WeWork信心滿滿地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希望以47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一時間全世界的聚光燈都打在了這家明星公司上。

但是在此之後的所有事情都不像想像中的那樣順利,迎接WeWork的不是各種贊譽和搶購,而是數千名手拿顯微鏡的分析師,這些分析師對WeWork的財務、商業模式,甚至是管理層情況進行了嚴苛的審視。

一時間,各種問題被擺在聚光燈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WeWork至今沒有盈利,從據招股書來看,WeWork近年來其實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2016年到2018年,WeWork營收分別為:

4.36億美元、8.86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

但是凈虧損分別是:

4.30億美元、9.33億美元和19.27億美元。

也就是說WeWork一直在巨額虧損,沒有盈利,今年上半年,WeWork營收是15.35億美元,但依然凈虧損9.04億美元,而且這種虧損還有放大的趨勢,2018年同期,其營收為7.64億美元,凈虧損7.23億美元。

連年的虧損讓分析師和投資者都不再買賬!

美國股市一直在為沒有實現盈利的IPO支付令人瞠目的估值,到了WeWork這里,神話戛然而止,投資者不再願意為過度投資買單。

WeWork首次公開募股的失敗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美國投資者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分析師對WeWork的盈利情況和商業模式提出了質疑,而WeWork並沒有拿出足夠的理由讓人信服,因此,WeWork的估值被一減再減。

從最開始的470億美元,到250億美元,再到後來的150億美元,甚至是100億美元,步步退讓之下,WeWork依然沒有得到投資者和分析師的認可。

如果再降,不僅孫正義投資WeWork的本金收不回來,只說這臉面上也掛不住啊!

在軟銀等外部投資方的不斷施壓之下,WeWork方面正式宣布,撤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招股說明書,終止上市!

WeWork的商業模式 探索 之路

2010年,WeWork在紐約建立,到目前為止,全球35個國家的120餘城市裡超過50萬人在WeWork里辦公。

WeWork的模式,個人租房領域里有丁丁、蛋殼、自如,而WeWork是寫字樓里干這營生的,從本質上講,就是辦公樓里的二房東,乾的還是從業主手裡整租長租寫字樓,然後進行裝修改造,隨後以加價攤銷的方式分租給個人或者小微企業的業務。

本身就這么一個二房東的生意,如何包裝商業模式呢?

WeWork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1.按常規,是房產租賃公司

究其根本,Wework是分時租賃,WeWork首先需要簽到低價房子,然後再加價出租,賺取差價,這種租賃模式決定了Wework是一家重資產的房產租賃公司。

如果按照房產租賃公司來估值,那Wework價值幾何呢?

我們先來看下靈活辦公鼻祖,IWG集團

IWG不論是在覆蓋的國家城市數量、辦公地點數量、總租賃面積,還是從會員數量上來看,都遠遠超過了Wework,但是IWG目前估值也才37億。

如果是將Wework的商業模式認定為地產租賃公司,那麼Wework的估值將遠不到37億美元。

2.WeWork號稱自己是 科技 公司

Wework當然不會甘於如此低的估值,就算他們認,孫正義這些投資人也不會認的,所以Wework便想法設法地堆積估值。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對標美股里估值風生水起的 科技 股,比如Google、Facebook等公司,除去本身主業,只要和 科技 、大數據等概念沾上邊,拿估值就能咔咔翻番漲!比如亞馬遜電商平台,加上大數據之後,就能說自己通過大數據分析來給客戶個性化推薦,提高GMV,提高公司的收益,進而堆高估值。

所以Wework就動了心思了,啊,我們不是房產租賃公司了,我們是 科技 公司,大數據公司了!

但是也不能和賈會計一樣只搞個PPT就說自己是 科技 公司了,如何包裝呢?

Wework不是有大量的業主和會員嗎,這些不都是數據嗎,咱們把這些數據歸攏下,以後就大數據了!

說干就干,自身數據只是原材料,那誰來做菜呢?自己不做,就收購吧,轉手就收購了建築建模公司Case、空間分析優化公司Teem、空間移動分析公司Euclid,進而便像模像樣地推出了包括WeLive、RiseByWe、WeGrow、WeLabs、PoweredbyWe等服務,為企業提供空間利用咨詢服務,並包裝了一個新鮮詞:空間及服務(Space-as-a-Service)。

為了化解創始人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一度重組,還花了59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We」的商標。

改頭換面之後,WeWork便認為自己真的是一家 科技 公司了,是大數據公司了。

但是決定一家公司是什麼商業模式,還是要看公司所說的這種模式是否能為公司創收,目前WeWork依然是收租子過日子,所謂的大數據為WeWork帶來了什麼呢?

原來,公司運營的時候,WeWork燒錢推廣,花出去2元錢,收回1元錢。

現在,公司號稱自己大數據了,引入了這個服務那個服務的,依然是花出去2元錢,收回的還是1元錢,所以,WeWork這大數據所引導的這個那個的工具,似乎沒有任何卵用,連自己家的收入能不能提升,還想推出去為其他人服務呢?

沒睡醒吧。

3.學新詞,貼住共享經濟

後來,隨著Airbnb的共享民宿、Uber的共享出行等共享經濟的崛起,WeWork又開始琢磨自己是共享辦公空間啊,咱們也共享經濟啊!

從此之後,WeWork就傍著兩位共享經濟的老大哥,喊出了美國共享經濟三巨頭的頭號,整的和三劍客似的,很唬人。

不過,細究起來,WeWork和共享經濟關系不大。

Airbnb和Uber都屬於是平台,一頭鏈接資源,另一頭鏈接用戶,平台在中間賺取傭金,都是輕資產的平台模式。

但是WeWork不一樣,前面我們說過,它需要首先大價錢去租賃資產,然後再投錢裝修,最後才是加價出租,是標準的重資產的租賃模式,和共享的關系太牽強。

WeWork上市失敗,蝴蝶扇起了翅膀!

經濟下行,浪潮退卻,共享經濟慢慢被扒下了底褲,Uber等一眾共享經濟的股票跌的媽都不認識了,這種經濟境況下,華爾街也綳不住了,這種睜眼講故事不臉紅的吹泡泡行為,華爾街也不陪著完了。

像WeWork這種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行為,越來越沖擊現有的VC市場定價模型,創業型公司在融資時盲目追求高估值將帶來不可預測的後續融資風險,現在投資人和分析師都不再為這樣的故事站台。

退潮後,誰在裸泳,一目瞭然。

上市失敗後,由於前期為堆高估值,WeWork燒錢嚴重,賬目空虛,本想著二級市場上市就能減輕資金壓力,但是現在上市失敗,WeWork就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了。

上市失敗之後,頹象立顯。

先是首席執行官Adam Neumann、公司副董事長Michael Gross、房地產投資部門聯合負責人Wendy Silverstein、聯合創始人以及首席品牌和影響力官Rebekah等高管相繼宣布離職。

然後又被爆出本月將會大面積裁員,初步計劃的裁員人數大約為 2000 人左右,裁員人數大約占 WeWork 總人數的 16 %。

最後,為了應對資金壓力,WeWork還在考慮出售剛收購的大數據業務公司,為了省錢,原計劃下半年將要舉行的峰會也被取消了。

不過這還在其次,WeWork上市失敗,更像是蝴蝶扇了一下翅膀。

作為所謂的共享辦公空間的鼻祖,WeWork之下還有很多徒子徒孫,比如中國的SOHO、氪空間、優客工場等,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有些甚至可能致命。

去年潘石屹還信心滿滿地宣稱拆分旗下共享辦公板塊SOHO3Q獨立上市,今年共享經濟遇冷,WeWork上市失敗,潘石屹在公開場合就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

被「以高於市場價30%的價格向開發商拿項目」、「部分物業無法按時交租」等傳聞包圍的氪空間,今年元旦之初就已經開始裁員,不僅取消了年終獎和年會,而且創始人也不再爭搶所謂的「共享辦公第一股」了。

而毛大慶所創辦的優客工場成立三年來,質疑聲就沒停過,面對困境,毛大慶也坦言,2019,屬於聯合辦公的闖關已然開始,屬於優客工場的闖關勢必會持續到來。

經濟下行,資本遇冷,這場由資本吹起來的所謂共享辦公空間的泡沫還能膨脹多久,這是一個大命題,需要交給時間。

但是Uber股價大跌,WeWork又折戟IPO,孫正義1000億成立的願景基金所吹捧的共享經濟的故事,還能繼續吹多久?

這個故事,還能繼續講下去嗎?

美國華爾街那幫聰明人都聽不下去的故事,就算孫正義換個概念還能繼續講,我也不打算聽了,當我們是傻子嗎?

本來我是有兩顆心的,一個善心,一顆惡心,看完WeWork上市過程之後,我只剩一顆善心了,因為,我惡心死了……

熱點內容
開發炒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4 19:01:06 瀏覽:779
支付寶里存多少理財 發布:2025-02-04 18:59:34 瀏覽:324
長信科技股票一直跌的原因 發布:2025-02-04 18:49:35 瀏覽:395
廣西水利建設基金如何計算 發布:2025-02-04 18:41:34 瀏覽:873
股票軟體手機版EPS在那看 發布:2025-02-04 18:10:09 瀏覽:28
商業股權拍賣怎麼樣 發布:2025-02-04 18:02:19 瀏覽:84
金融行業如何推廣客戶 發布:2025-02-04 17:51:46 瀏覽:198
南陽市金融街停車場如何收費 發布:2025-02-04 17:49:26 瀏覽:136
辛巴的理財產品有多少 發布:2025-02-04 17:42:37 瀏覽:669
杜康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2-04 17:29:38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