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票市場發展現狀
Ⅰ 歐洲股市為何落後於美、日市場
肝膽相照Oht這位網友回答得很具體詳細,圖文並茂。
我在這里給一個簡短一些的回答:
股市是虛擬經濟,而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我們常說,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也就是說,股價變動一方面,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股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
因為歐洲近年來的政治動盪,經濟低迷,總體不如美、日。所以導致歐洲股市也落後於美、日市場。
你可以對比三個市場的代表性指數走勢:
歐洲斯托克(Eurostoxx)50指數
日經225指數
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
可見,近5年走勢,最好的是美股指數,日經指數次之,歐洲指數遠遠落後。
Ⅱ 歐洲股票市場的起源是什麼,簡單說下就行
股票市場的起源----郎咸平
1720年,英國、法國等國針對當時所發生的三次歐洲金融危機擬定了一個《泡沫法案》。所謂三次金融危機,是連續發生了三次股票市場大崩盤。各位可以上網查一下,包括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國的「南海泡沫」。我們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16世紀到18世紀的一兩百年間,是所謂的「重商主義」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為了掠奪大量的黃金白銀,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國營企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給我們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噩夢)。東印度公司是國有企業,是以炮艦為前導、以盈利為目的一家公司。歐洲各國,為了掠奪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窮財盡。不得已只有發行戰爭債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債券。但問題出來了,戰爭債券到期得還錢啊。如果還不起怎麼辦呢?那隻有「打白條」了。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一個英文單字-----把這些還不了款的「白條」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麼講?對,就是同學們所說的「stock」。也就是說,利用國有企業掠奪財富,而還不起的債務就叫做「存量」。控制著一大堆還不起錢的債券,或者叫「白條」,到最後還是要還嘛,那怎麼還呢?當時就有幾個聰明的人說,要還掉「白條」就得搞個「市場」來騙。市場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個stock market——「白條市場」(我們翻譯成「股票市場」)。如果你要搞個市場來騙,就不能搞個臟臟亂亂的菜市場,不好看嘛。那你要怎麼騙呢,就要搞的富麗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偉之極,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樣。(笑聲、掌聲)。當時國王就說,好啊,這我可以做到,沒問題。但我怎麼騙人去買白條呢?聰明人說,「白條」現在千萬不能賣,因為它沒價值。那麼國王說我怎麼創造出白條的價值呢?聰明人就說白條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你就告訴他們這個「白條」的價值是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國王說,這個未來的現金流用什麼做擔保呢?聰明人就說用「東印度公司」未來掠奪的金銀財寶來做擔保。所以你們今天讀財務管理,你發現股票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這個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後,就勸告老百姓買「白條」,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財富,就是東印度公司從亞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而這就是「白條」未來現金流的保證。將白條賣給第一批傻瓜。(笑聲)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樣理由賣給第二批傻瓜,然後賣給第三批傻瓜。到最後把「白條」的價格炒得無比之高。可是這么細小而不成熟的市場所寄託的只是未來不可預測的現金流。終於發生了三次金融危機。
到這個時候,歐洲各國才理解了股票市場官商勾結、內幕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借錢炒股的本質。我們今天在中國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當時都發生過,只是我們不了解這段歷史。歐洲三次金融危機之後,歐洲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個《泡沫法案》。英國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達一百年之久。而法國禁止了銀行這個名詞達到了150年之久。
Ⅲ 英國股票市場的英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英國最早完成產業革命,股份公司發行股票也歷史悠久。16世紀中葉,英國商人組織起專營海外貿易的公司,這些公司就是利用發行股票的辦法籌集資金。後經政府許可,這些股票可以自由買賣。這些被允許自由買賣的股票和債券就成了英國早期證券市場的基本元素。
英國的證券交易所起源於17世紀末期。當時因英格蘭銀行成立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和銀行股票。當時英國政府設立了皇家交易所,專門買賣政府債券,而民間的股票交易活動大都在咖啡館內進行。此時,歐洲一些國家為了開發美洲,擴大對亞洲的貿易,進行了海上爭霸的戰爭。英國為了戰爭的需要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和股票,使股票交易十分活躍,交易形式逐漸完善。在此基礎上,倫敦證券交易所於1773年在新喬納森咖啡館正式宣告成立。1802年倫敦證券交易所獲得英國政府的正式批准。交易所成立後,分散的證券交易集中於交易所經營。為了加強對交易所的管理,1812年英國頒布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條例。當時,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價證券主要是國債、外國公債、礦山、運河股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為了醫治戰爭的創傷,推進產業的現代化,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股票的發行與買賣又開始活躍了起來。一些機構投資者踴躍購買股票,股票的成交額與日俱增。
20世紀70年代,歐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英國金融界看準了這一點,大力推行新的金融政策,想藉此來活躍證券市場。
進入80年代,英國經濟有所回升,民間企業設備投資增大,國內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增加,尤其金融、商業、不動產以及耐用消費品部門的新證券增加更為迅速。另一方面,證券構成也發生了變化。80年代以前。普通股票占相當大的比重,盡管如此,80年代後,從股票成交額和人均股市值來看,倫敦證券交易所都遠遠落後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之後,其人均股市值未進入世界前5名。這日趨落後的局勢,使英國政府痛感改革股票市場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扭轉被動的局面保持其在世界股票市場的重要地位,於是80年代開展了大規模的股票市場管理改革工作。進入90年代後,英國股市開始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股市之中。
Ⅳ 股票投資的發展現狀
牽涉到方方面面,但其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有: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這幾個方面。基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系統存在著一些問題,基於此,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本文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建議,希望能讓大家對股票市場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Ⅳ 美國股市開盤時間改時了
1、當美國採用冬令時的時候,美股交易時間段是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30-下午4:00,相當於北京時間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2、當美國採用夏令時的時候,美股交易時間段是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30-下午3:00,對應的交易時間段相當於北京時間晚上9:30至次日凌晨4:00。
3、美國股市的一天交易時間是不間斷的,也就是說「中午不休息」另外美國周五收市之時是在中國周六清晨,在中國周一的晚上美國股市才開始新的一周的交易。
(5)歐洲股票市場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美股和A股一樣都是有休市和開盤時間。只是在時間上有所不同而已。美股開盤時間相當於中國的晚上。
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國東部時間9:30到16:00,也就是北京時間22:30到次日5:00,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21:30到次日4:00。
美股交易時間和開盤時間是相同的,開盤之後就可以進行股票買賣和交易。
投資者在傍晚時分留意一下歐洲股市的表現情況,歐洲股市如果大跌,那麼對稍後開盤的美國股市將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Ⅵ 俄羅斯股市突然崩了,全球又一片風聲鶴唳,市場在害怕什麼
市場害怕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也變成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使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更加嚴厲,從而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
Ⅶ 在西方國家股票市值一般和gdp是什麼比例關系
沒有固定的比例關系。算這個比例也沒什麼大意義。
Ⅷ 證券市場的產生和發展
證券市場的產生和發展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因此,廣義上的證券市場指的是所有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證券市場的產生和發展!
一、證券市場的產生
(一)證券市場得形成得益於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證券市場的形成得益於股份制的發展
(三)證券市場的形成得益於信用制度的發展
二、證券市場的發展階段
(一)萌芽階段
1、15 世紀的義大利商業城市中的`證券交易主要是商業票據的買賣
2、1602, 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第 1 個股票交易所
3、倫敦柴思胡同喬納森咖啡館,倫敦證券交易所前身
4、美國證券市場是從買賣政府債券開始的
5、1790, 美國第 1 個證券交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二)初步發展階段:20 世紀初
(三)停滯階段:1929-1933 世界經濟危機
(四)恢復階段:二戰後至 60 年代
(五)加速發展階段:70 年代至今
三、國際證券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證券市場一體化
(二)投資者法人化
機構投資者主要有開放式共同基金、封閉式投資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信託基金、對沖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
(三)金融創新深化
(四)金融機構混業化
1999.11.4 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 1933 格拉斯法案,標志金融業分業制度的終結
(五)交易所重組與公司化
(六)證券市場網路化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率先使用 BLOBEX 電子交易系統
(七)金融風險復雜化
(八)金融監管合作化
1、金融機構去杠桿化
2、金融監管的改革
80 年代,西方國家以放鬆金融管制為目標的金融自由化運動
3、國際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G20 協調機制
四、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簡述
(一)舊中國證券市場
1、最早出現的股票是外商股票
2、最早出現的證券交易機構:外商開辦的上海股份公所、上海眾業公所
3、1872, 輪船招商局是我國第 1 家股份制企業
4、1914 北洋政府《證券交易法》
5、1917, 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設證券經營業務
6、1918 夏成立的北平證券交易所是中國人創辦的第 1 家證交所
7、1920. 7,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證交所
8、之後相繼出現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天津市企業交易所
(二)新中國證券市場
1、新中國資本市場的萌生(1978-1992)
①80 年代初股份制試點,股票出現
②1981 重啟國債發行,82、84, 企業債和金融債出現
③1987.9, 中國第 1 家專業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④1990.12.19, 上交所成立; 1991.7.3 深交所成立
⑤1991.10,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並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新中國期貨交易的實質性發端
⑥1992.10, 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推注中國第 1 個標准化期貨合約-特級鋁期貨標准合同
⑦1993, 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
2、全國性資本市場的形成和初步發展(1993-1998)
①1992.10, 國務院證券委、證監會成立
②1997.11, 中國金融體系進一步確定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原則
③1998.4, 國務院證券委撤銷,證監會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
④1991,出現投資於證券、期貨、房地產市場的基金,「老基金」
3、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和發展(1999-2007)
①1998.12 《證券法》頒布,1999.7 實施,新中國第 1 部規范證券發行與交易的法律,確認了資本市場的法律地位
②1998 建立集中統一監管體制後,實施了「屬地監管、職責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轄區監管責任制
③2002 證監會增設專司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查處的機構,2007 建立了集中統一指揮的稽查體制
④2001 起,資本市場進入持續 4 年的調整階段
⑤2004.1.31 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未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資本市場新一輪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⑥2006 後,中小板市場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出現,是中國在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⑦2009.10.23, 創業板啟動,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⑧2009 末,滬深 300 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制度啟動
五、《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1.31 國務院發布,「國九條」,提出了 9 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
1、充分認識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
2、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任務
3、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4、健全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證券投資品種
5、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
6、促進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提高執業水平
7、加強法制和誠信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8、加強協調配合,防範化解市場風險
9、總結經驗,積極穩妥推進對外開放
六、中國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一)在國際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1、1992, 滬深交易所發行境內上市外資股
2、1993, 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
3、1982. 1,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在日本發行私募債券, 我國國內機構首次在境外發行外幣債券
4、1984.11, 中國銀行在東京發行日元債券,標志中國正式進入國際債券市場
5、1993.9 ,財政部首次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標志我國主權外債發行起步
(二)開放國內資本市場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投資 B 股 (向證交所申請)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交所的特別會員(向證交所申請)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 33%,入世後 3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 49%(向證監會申請)
4、入世後 3 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 1/3。合營公司可以從事 A股的承銷,從事 B 股和 H 股、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發起設立基金 (向證監會申請)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他輔助性金融服務,給予國民待遇
6、2011.1, 證監會允許 QFII 參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交易
7、1995, 證監會加入了國際證監會組織,1998 當選執委會委員
(三)有條件開放境內企業和個人投資境外資本市場
1、2006.6, 銀監會開放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QDII 業務)
2、2007.5, 銀監會將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范圍從固定收益類產品擴大到股票和基金等非固定收益類產品
3、2003.6, 保監會許可保險外匯資金投資境外成熟資本市場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但僅限於中國企業境外發行的股票
4、2005 初, 中國平安保險獲批運用自有外匯資金進行境外投資
2005. 9, 保監會允許保險公司將國家外匯局核准投資付匯額度 10%以內的外匯資金投資在海外股票市場,投資對象咸魚中國企業股票
5、2006. 8, 國家外匯管理局啟動基金管理公司 QDII 試點, 2007.6.20 證監會發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
6、2007.8, 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試點
(四)對我國香港和澳門的開放
1、2004.1.1 起,港澳地區已獲得當地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員在內地申請證券從業資格,只需通過內地法律法規培訓和考試,無需專業知識考試
2、2006.1.1 起,允許內地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
3、2008.1.1 起,允許符合條件的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