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並購餓了後的股票市場
⑴ 阿里巴巴互聯網,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案例
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案例分析:
一、並購雙方基本情況
1、並購方阿里巴巴集團概述
阿里巴巴集團創建於1998年年底,總部設在中國杭州,並在海外設立美國矽谷、倫敦等分支機構。阿里巴巴集團是B2B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國最大且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企業。
阿里巴巴於2014年9月1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在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並對外宣告此計劃。
2、被並購方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餓了么)概述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餓了么擁有高效體系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和數字化餐飲系統,致力於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務O2O平台。餓了么在外賣配送方面,推動了中國餐飲的數字化進程,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就餐方式,大大推進了餐飲業和物流業的發展。
在全國范圍內,餓了么已覆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和超過300萬名的騎手。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合並網路外賣。
二、並購動機
1、新零售計劃開展的需要
「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而阿里巴巴作為一個B2B的電子商務企業,具有豐富的線上經驗,卻缺乏線下的經驗。在線下這一區域,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也,是空白的領域。如果自己白手起家,從頭搭建整個線下體系,其缺乏相關經驗、技術以及人脈,是不理智的商業決策。
而餓了么剛好有著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是一個發展成熟的O2O企業,剛好滿足了阿里巴巴發展線下業務的需要。餓了么有幾百萬的專職和兼職騎手團隊,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能夠使自己的業務不再局限於外賣行業,而能夠與阿里巴巴共享資源和途徑。通過餓了么線下配送平台和阿里巴巴線上購物平台,如淘寶、支付寶等相結合,打通了線上和線下之間的屏障。
2、帶來協同效應的需要
阿里巴巴並購餓了么,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可以幫助形成 「1+1>2」的效應。通過內外部協同相結合的方式,兩家企業可以減少運營成本費用,增加利潤,並購方可以給被並購方提供資金促其開拓發展。
從兩者共同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副總裁王磊、原阿里巴巴健康CEO出任餓了么CEO能夠實現兩者技術、管理、資源的融合,能夠優勢互補,彌補缺陷。同時也在品牌效應、技術、企業文化等方面也實現協同,為兩者帶來規模經濟效益,為新零售計劃的開展提供了經濟力量支持。在此並購基礎之上,餓了么也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資金支持,使餓了么月初巨大的補貼損失由阿里巴巴來彌補。
3、制衡競爭對手的需要
目前線下O2O龍頭企業僅餓了么以及美團兩家獨大。騰訊優先選擇了美團,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拓展線下業務,那麼阿里巴巴選擇權僅剩下餓了么。從阿里巴巴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需要制衡的競爭對手是網路、騰訊等。
餓了么的業務正好符合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業務發展戰略需要,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也許未來支付寶以及淘寶里的口碑就可以直接和餓了么相接,使得阿里巴巴能夠利用螞蟻金服重新沖刺本地生活服務這一塊領域。
三、並購風險
1、企業整合風險
總的來說,企業並購後整合的效果對於企業並購最終是否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阿里巴巴和餓了么雖然同屬於網路行業,但是兩者的業務卻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線上B2B電子商務企業,後者是線下O2O訂餐平台,如果兩者合並的話,必然存在企業整合風險。
這里的整合,不僅僅只是資源整理這樣一個單方面的過程,同時也包括一個文化整合的過程。阿里巴巴想要對本地生活市場進一步整合,根據相關新聞訊息,知道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由餓了么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並組成。
而在未來,阿里巴巴有著想要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與阿里巴巴生態內原有各個板塊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的願景。但兩個企業之間整合方面就存在兩個方面的難題:第一是餓了么和口碑的整合;第二是餓了么和阿里巴巴的整合。
2、支付風險
阿里巴巴成功以95億美元的現金對價形式實現對餓了么的並購行為,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這次收購被稱為互聯網史上最大的現金收購案例。
而此前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萬達電影的金額分別為45億美元和46.8億美元。華聯股份披露了相關的細節,其對餓了么進行估值,企業價值約為90.53億美元,低於阿里巴巴投入的總現金金額。阿里巴巴此次採用巨額全現金的對價形式收購餓了么,此次支付的對價是之前的兩倍多。
阿里巴巴這樣做雖然可以迅速達到並購的目的,且現金對價形式不同於負債類融資和股權類融資,其具有防止股權過度分散的優勢,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舉債的金融杠桿風險。但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因為需要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支付大數量金額,那麼企業的資金鏈也有斷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企業可能會產生過度交易的不良後果。
3、獨立性風險
餓了么可能喪失獨立性。阿里巴巴通過全資收購餓了么,其實也是全資控股了餓了么,成為絕對的大股東。並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擔任了餓了么CEO。這跟並購之時,阿里巴巴說的堅持餓了么獨立運營的原則不變,餓了么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相矛盾。
餓了么雖然被阿里巴巴並購之後能夠獲得大力的資金支持,但其獨立性的削弱,意味著其要成為阿里巴巴手下的一顆棋子,一顆布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棋子。餓了么喪失獨立性之後,公司的業務和戰略將會被顛覆,以原本的外賣配送業務為主或許會成為阿里巴巴布局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一個輔助工具。
四、結論
互聯網企業的並購行為對自身企業的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並購方來說,應該考慮並購後對企業流動性的影響,對企業財務狀況是否會帶來不利影響。公司應該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和預測,提前防範此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應提前考慮並購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要記住並購要服務於公司的總體發展目標,並購是為了形成協同效應及達成規模經濟效益,而不是單純為了抗衡競爭對手而進行盲目並購。
並購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對價金額及對價形式是否最優,制定合理的資本結構,降低融資風險,保障企業流動性償債能力。在並購以後不可忽視資源整合和文化整合風險,加強協同效應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⑵ 阿里巴巴收購餓了嗎的概念股
三全食品(002216,股吧):廣發證券(000776,股吧)認為,公司全資子公司三全鮮食(北京)與「餓了么」簽訂《業務合作協議》,合作主要分為業務合作和品牌戰略合作: 兩家公司在鮮食冷鏈覆蓋的300公里范圍內的城市進行銷售業務合作,一方面三全提供鮮食的配送服務,另一方面餓了么需提前提供采購需求,而三全應優先滿足其需求。銷售達到一定規模時,雙方可推出聯合品牌產品。 公司授權餓了么在其平台上使用「三全鮮食」品牌形象,推廣鮮食品牌,餓了么提前得到三全同意後,店鋪方可運營。餓了么與三全鮮食在線上和線下的宣傳資源可深度合作和等價互換。
京天利(300399,股吧):安信證券認為,京天利旗下上海譽好合作,推出外賣行業首款食品安全保險—「外賣保」,外賣過程中涉及食安問題,消費者可獲得200-1000元不等財務補償。 上海譽好此次攜手餓了么,推出餐飲O2O場景下的食品安全保險,是其在互聯網垂直領域的又一次重大創新,一方面,該產品將直接貢獻業績,另一方面,充分展現其強大的產品設計能力、場景渠道能力和品牌效應。
華聯股份(000882,股吧)(000882)全資子公司新加坡商業公司以增資形式成為Rajax Holding的股東,增資額為9000萬美元。在此次增資後,新加坡商業公司將擁有Rajax的優先認購權。而Rajax是「餓了么」品牌的主要運營方。
圓通速遞(600233)與餓了么合作物流運輸。
⑶ 餓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購,股票是否會出現一波牛市
小老百姓啥也不要去折騰
最後被坑的絕對是小老百姓
所謂的投資啥的憑啥賺錢你懂的
⑷ 可以買阿里巴巴的股票嗎
可以,開通港股交易就行了
⑸ 阿里入股餓了么會有什麼影響
4月2日上午11點整,餓了么聯合阿里正式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這也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全現金收購事件。
餓了么:從「餓了別叫媽」到「Make Everything 30」
到今年,餓了么已經發展了整整10年,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知道餓了么可能都是從那句神洗腦的「餓了別叫媽」的廣告詞和瘋狂的補貼開始的,餓了么也僅僅是一家外賣公司。 確實,在前十年,餓了么可以說是開創了網路訂餐行業,在與美團、網路外賣等強勁對手的廝殺中,逐步完善了外賣行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餓了么只是一家外賣公司時,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卻說:「餓了么本質上就是一個交易和物流的網路。」在2017年的年會上,張旭豪提到「除了外賣以外,還有萬物。這個萬物,是比外賣體量更為巨大的、年交易額30萬億的消費品市場。我們今天已經有了一個非常成熟的交易平台,一個龐大的即時配送網路,我們可以把餐品30分鍾就能送到手中,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鮮花、水果、超市日常消費品30分鍾送到我們消費者手中呢?」據此,餓了么將企業願景由「美好生活觸手可得」改變為「Make Everything 30」,意在形成一個30分鍾速配網路,將世間萬物接入所有人的30分鍾生活圈。
「Make Everything 30」不是說說而已,早在2015年8月,餓了么就成立了全國性即時配送體系蜂鳥配送,專注於即時配送本地生活的最後一公里。目前,蜂鳥日均配送訂單超過450萬單,服務覆蓋了全國1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合作商戶數逾100 萬家,騎手人數超過300萬人。在如此強大的騎手隊伍的支撐下,外賣已經不僅僅是餐飲的外送,更是眾多消費品甚至新零售整個體系的外送。淘寶讓全國人民在幾天內能獲得遠在千里之外的貨物,京東、蘇寧等將這一周期縮減至1天甚至半天。而餓了么和蜂鳥配送,則將收貨時間進一步縮減至30分鍾以內。
阿里巴巴:急需本地即時配送網路實現新零售「三公里理想生活圈」
2016年10月,馬雲正式提出「新零售」戰略,提出「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的新零售」。在那之前,阿里就已經將銀泰、盒馬鮮生等納入麾下。2017年,阿里又耗資數百億美元入股新華都、三江購物、聯華超市、高鑫零售等大型百貨商。按照阿里現任CEO張勇的說法,新零售就是從線上走向線下,從衣食住行走向吃喝玩樂,實際上就是打造用戶的「三公里理想生活圈」。
為了保障在「三公里理想生活圈」內的快速響應,今年1月,天貓和菜鳥宣布將聯合線下門店推出 「定時送」服務,最快在2小時送達3公里內的用戶,目前屈臣氏、周黑鴨已經加盟。同時,主打到店服務的新口碑也被納入到阿里的新零售體系,業務情況直接向阿里巴巴CEO張勇匯報,意味著新零售戰略在阿里內部進一步升級。
然而,對阿里來說,而且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菜鳥聯盟,阿里的物流體系與老對手京東相比,仍處於弱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再耗費大量資源組建便於在3公里內配送的騎手團隊並不是明智的決定。 而早已入股並逐步占據控股地位的「干兒子」餓了么的蜂鳥配送可以做到三十分鍾即時配送,與「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的理念不謀而合,通過收購餓了么的方式來加強及時配送能力,對阿里來說毫無疑問非常劃算。
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餓了么:能否雙贏?
對阿里來說,餓了么最大的價值就是全國300多萬蜂鳥配送員和覆蓋全國的即時物流體系。收購餓了么以後,蜂鳥專送近幾年在本地及時配送網路上積累的穩定技術和豐富經驗使得河馬「半小時達」、24小時家庭救急服務、天貓超市一小時達、眾多一線品牌「線上下單門店發貨二小時達」 等新零售眾多小目標的達成有了保障。
而對於餓了么,很多人認為這次收購意味著創始人張旭豪的出局。 但張旭豪則表示,在過去的半年裡,有多家投資人願意繼續對餓了么做財務投資幫助其獨立發展並上市。之所以選擇阿里巴巴的收購,是因為意識到接下來的比拼不僅僅是資本,更重要的是資源,更深度的資源整合和生態支持,讓競爭進入另外一個維度。對於阿里的全資收購,他更多是感到激動,因為正式被納入到阿里這一平台意味著餓了么能享受到真正充足的資源,更容易實現「Make Everything 30」的目標。
對於自己出任餓了么董事長和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擔任餓了么CEO的情況,張旭豪更是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餓了么創始團隊從學校做起,在一些方面缺乏經驗和體系。希望阿里巴巴派一個經驗豐富的CEO加入進來,幫助餓了么運營體系的搭建和組織能力的提升,為餓了么下一個十年做好准備。」
曾經叫囂著「老子就想著獨立發展,最終有一天能去敲鍾、能去上市,能把這個事情做到中國第一」的張旭豪最終選擇將餓了么賣出,他是否會和UC、高德、優酷的創始人一樣在企業被阿里收購後逐步淡出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餓了么的「Make Everything 30』」和阿里的「三公里理想生活圈」相當契合,未來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謙啟有豐富的股權激勵項目經驗,也定期組織相關研討會,希望與更多企業進行深入交流。關於各類企業的股權激勵、事業合夥制,我們會推出系列文章,敬請期待!
⑹ 餓了么融資歷程有哪幾輪 市場份額已接近四成
在點外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使用餓了么,在外賣行業來看餓了么發展還是非常快的,那麼餓了么融資歷程有哪幾輪,現在的市場份額能夠占據幾成呢?下面就趕緊來了解下吧。
餓了么簡介:
「餓了么」是2008年創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隸屬於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餓了么在線外賣平台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200萬家,用戶量達2.6億。
2018年5月29日,餓了么宣布獲准開辟首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2018年8月8日,餓了么獲金運獎年度最佳效果運營獎。
餓了么融資歷程有哪幾輪
2011年03月,A輪融資,數百萬美元,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
2013年01月, B輪融資 數百萬美元, 投資方為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
2013年11月, C輪融資 2500萬美元,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 。
2014年05月,D輪融資 8000萬美元,投資方為大眾點評網
2015年01月, E輪融資 3.5億美元, 投資方為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網、紅杉資本中國。
2015年08月, F輪融資 6.3億美元, 投資方為華聯股份、中信產業基金、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騰訊 、京東、紅杉資本中國。
2015年11月, 戰略投資,未透露, 滴滴出行。
2016年04月, F輪融資, 12.5億美元, 投資方為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
2017年06月, 戰略投資,10億美元,阿里巴巴領投。
2018年04月 並購,95億美元, 投資方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
餓了么的市場份額: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外賣份額已經出現新的格局,其中美團外賣、餓了么、網路外賣的市場份額分別是59%、36%、3%,可見國內外賣市場已經被頭部企業瓜分,也逐漸形成了新的格局:「631」格局。
美團外賣接近60%的市場份額足以證明它在外賣領域的強勢地位,餓了么想要在短時間內追平甚至趕超美團外賣的難度很大。
即便是背靠阿里爸爸這個大金主,餓了么雖然不用再擔心資金問題,但如今的外賣市場早已過了靠燒錢補貼就能扭轉乾坤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