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阿里股票市值
㈠ 減持阿里股票,套現1500億暴賺3千倍,孫正義為了救軟銀怎麼這么拼
因為軟銀是他的核心事業,如果說軟銀出現了重大問題,那麼孫正義自己也就自身難保了,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業中心,所以為了挽救自己的人家事業,做出任何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㈡ 淘寶是孫正義持股多還是馬雲
首先明確的是,孫正義並非是以個人股東身份持股的。他在軟銀集團持股比例為21%,而軟銀集團目前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
馬雲個人持股比例為7%,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個人股東。
同時,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三大股東,而,孫正義所代表的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佔比34.4%,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
(2)孫正義阿里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集團周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招股書中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以機構持股來看,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持股比例為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持股比例為22.6%。
以個人的持股來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206,100,673股,持股比例為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持股比例為3.6%;此外,阿里巴巴CEO陸兆禧、COO張勇等高管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
㈢ 阿里的最大股東是誰
問題一:騰訊,阿里巴巴,網路這三個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誰 30分 中國目前最成功的兩大互聯網公司,騰訊與阿里巴巴,都不是中國企業。騰訊是由國際傳媒大鱷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南非的傳媒集團Naspers全資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團公司占騰訊50%股權。馬化騰僅擁有10%股份。
阿里巴巴: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佔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佔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206,100,673股,佔比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佔比3.6%。
網路:作為網路最大的股東,持有上市公司25.8%股權的美國風險投資商- 德豐傑「e星」投資公司 - 無疑是此次網路在美上市的最大贏家。該公司作為網路最大的投資者,雖然在網路初創階段(2000年9月)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和現在的市值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我們以網路公司提供的2004年合並財務報告來說吧,截至2004年底,該公司的總資產僅約3100萬美元,股東權益當然只能更少。而以上市當天的市值計,DFJePlanet擁有的股權價值則超過了10億美元,真可謂是點石成金。並且,其作為第一大股東,還成功的完成了對網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 C 董事會 C 的控制。除去五名董事中的兩位獨立董事丁健(亞信)和Greg Penner(格雷格.潘納,Peninsula Capital[半島資本],網路第三大機構股東)外,剩下的三名董事中,有兩名都來自DFJ ePlanet: Asad Jamal(阿沙德.賈馬爾,德豐傑e星創始人、主席兼常務董事。其親自出馬,可見對網路的重視程度。)、Jixun Foo(德豐傑e星董事)。
2。 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和徐勇
在分別套現約25萬股(以開盤價計,達1650萬美元)和約16萬股(以開盤價計,也有近千萬美元)後,二者依然將各持有網路公司22.9%和7%的股權。也就是說,他倆都將成為新的億萬富翁,步入華人科技新貴行列。
3。 承銷商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和高盛(Goldman Sachs)
這兩家公司不但要收取高額的服務費(7位數以上),而且有可能獲得部分股票的優先認購權(這幾乎是上市服務商公認的特權)。兩項收入相加,必然使二者收獲頗豐。
4。 其它機構股東
伴隨著股票的瘋漲,包括Integrity Partners(誠實合夥投資公司,持股9.7%),Peninsula Capital(半島資本,持股8.5%)、IDG Technology Venture Investment(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持股4.2%)、Google(上市前持股2.6%)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將有機會獲得很好的回報。
5。 網路公司高管其部分員工
公司高層管理團隊成員大都有約1%的股權,其中:CTO劉建國0.9%、CFO王湛生1%、COO朱洪波1%、副總裁梁冬0.4%。而其它員工的持股量估計在幾千至幾萬股之間,總的來說,都有不錯的回報。
問題二:阿里巴巴的股東是誰 馬雲只是CEO,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份,但沒有完全投票權!
最大的是楊致遠,其次是孫正義,馬雲的股份只有10%左右。但是阿里員工的集體股份很大。馬雲是靠他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來運作資本的。
馬雲認為,影響一個企業的不是資本的多少,川是膽略,勇氣,智慧,和實力。 即:資本聽命於人
問題三: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誰 阿里巴巴集團當前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總裁孫正義,總計持有阿里巴巴集團7.977億股股票,市值約749億美元 阿里巴巴不是日企,是賺中國人的錢給日本人和美國人的中國企業!
問題四:農村淘寶的最大股東是誰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編輯 馬雲[1] ,(1964年9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2] 人,祖籍浙江 嵊州(原嵊縣)谷來鎮。 中國著名企業家,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支付寶創始人。 2013年5月10日,馬雲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但兼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菜鳥網路董事長等職務,[3] 是中國IT企業的代表性人物。[4] 2014年10月27日,在福布斯中文網發布的2014中國富豪榜中,阿里巴巴馬雲以195億美元身家名列第一。[5] 胡潤研究院2014年10月28日發布的《2014胡潤慈善榜》顯示,中國首富――阿里巴巴的馬雲以145億元捐贈額刷新中國慈善記錄,成為新一屆「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6] 」,同時成為「2014大中華區最慷慨的慈善家」,也超越最近一年的美國首善Facebook的馬克 扎克伯格(70億元捐贈額
問題五:為什麼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日本人? 看問題要看透徹一點,當年馬雲找融資的時候,沒有一個願意投資,只有這個孫正義願意!在這馬雲發明的合夥人制度,現階段,並不是誰是大股東誰就可以控制公司!控制權還在馬雲和高管手裡!在者,如果發生戰爭 損失怕是跟淘寶網民沒有什麼關系吧,日本人投資最多錢,只能說他損失最大!
問題六: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誰 阿里提交的招股文件顯示,日本軟銀持股佔比34.4%,為最大股東,馬雲持股佔比達8.9%,為最大個人股東。
招股書詳細批露: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佔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佔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206,100,673股,佔比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佔比3.6%。
問題七:阿里巴巴誰是最大股東 當然是軟銀!融資時找了他,我們金融都學習歐美,起步很晚,還是玩兒不過日本(在金融方面),所以諸多中國知名的品牌都大股東是日本或者每美國人,比如南孚電池、頂津康師傅,所以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要算軟銀的總裁孫正義。孫正義是1957年出生於日本,國際知名投資人。軟體銀行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問題八:阿里最大股東? 不是的,馬雲只佔7%左右,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第二大是美國雅虎
問題九: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誰 馬雲
問題十:馬雲不是阿里巴巴最大股東 背後的大老闆究竟是誰 聽說股份最多的還是日本人吧
㈣ 孫正義現在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
截止2019年6月,孫正義(軟銀)占阿里巴巴26%的股份。
日本軟銀集團2019年6月4日發布消息稱,因出售所持阿里巴巴集團2.8%的股份,其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9年4月至6月)合並將計入約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68億元)利潤。此番交易後,軟銀仍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
(4)孫正義阿里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2016年軟銀通過衍生品交易出售部分阿里巴巴股份,為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籌集資金。同年10月,軟銀宣布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設立資產規模達到1000億美元的科技基金「願景基金」。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軟銀集團日前發布的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財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36%,達到1.41萬億日元。軟銀尚未公布2019財年的盈利預期。軟銀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宣布,將於近期成立「願景基金」的第2號基金。願景基金在成立約2年的時間里已對全球82家獨角獸企業進行出資。
㈤ 阿里巴巴公司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阿里巴巴讓一部分資本投機者暴富,然而坑害的是中國底層老百姓。
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已經有20年的時間,從1999年到2019年,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從一個不知名的企業成為了中國最耀眼的明星企業之一,在這一個過程當中,阿里巴巴成全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從中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如果從財富的角度去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孫正義的軟銀
阿里巴巴一路高歌猛進,目前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從2014年成功在美國上市之後就塑造了一大批千萬富豪億萬富豪,而在這些投資人和機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當屬軟銀。
軟銀的孫正義在2000年的時候跟馬雲談了幾分鍾,就決定給馬雲投資4000萬美元,最後馬雲只要了其中的2000美元,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筆投資,讓阿里巴巴順利度過了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而到了2004年,軟銀又向阿里巴巴追加了6000萬美元的投資,累計投資金額達到8000萬美元,總共獲得阿里巴巴34%的股權。
雖然後來軟銀減持了阿里巴巴的部分股份,但截止目前軟銀仍然持有阿里巴巴25.9%的股份,如果按照當前阿里巴巴4600億美元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市值達到1177億美元,如果把軟銀之前套現的價值計算在內,投資阿里巴巴累計給軟銀創造的價值至少達到1500億美元以上。
也正因為如此,投資阿里巴巴也成為了軟銀 歷史 上最成功的一個投資案例,光一個阿里巴巴給軟銀創造的價值,就超過軟銀所有其他投資項目創造的價值。 所以從財富投資的角度來看,阿里巴巴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軟銀和孫正義。
如果從價值的角度去看,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和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阿里巴巴從一個小企業成長為今天一個大型國際企業,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很多人也成就了阿里巴巴,所以從價值的角度去看,我認為圍繞阿里巴巴這個生態而存在的個人企業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幾類人:
第一、阿里巴巴的創始團隊。
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有十八羅漢,這十八羅漢目前已經退居幕後,但是他們通過阿里巴巴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財富自由。
目前他們每個人的身價基本上都達到數億元以上,尤其是馬雲和蔡崇信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阿里巴巴的員工。
大家都知道,目前阿里巴巴的員工福利待遇是非常高的,普普通通一個員工月薪都可能達到幾萬塊錢,如果沒有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我覺得這部分人在其他地方或許會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未必會見得有阿里巴巴現在這樣的高福利和高工資。
所以在阿里巴巴的發展過程當中,阿里巴巴的員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第三、阿里巴巴平台的商戶。
阿里巴巴的誕生改變了我國做生意的邏輯,以前很多人都是通過線下來賣東西,但是阿里巴巴出來之後,尤其是淘寶天貓等平台的誕生,讓大家做生意變得更加簡單,很多人也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多個平台實現了業務的增長,依賴於阿里巴巴這個平台,有都不少店鋪都做到了上市企業。
第四、普通大眾
阿里巴巴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企業這么簡單,而是成為了一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企業。
目前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戶非常多,他們直接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超過3000萬個,每年產生的稅收達到上千億元。
阿里巴巴平台的作用除了創造就業機會以及稅收之外,更關鍵的是我覺得阿里巴巴在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電商的發展,移動支付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購物的方式以及支付的方式,讓 社會 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快捷,所以我個人認為,普通大眾也是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謝謝您問題。阿里巴巴最大收益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我按照自己理解從以下角度說。
股權體現經濟受益。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25.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到第四名分別是雅虎基金持股9.4%、馬雲持股6.2%,蔡崇信持股2.2%。從利潤分配權、股份處置角度來說, 日本軟銀是最受益的 ,但是,阿里巴巴不是誰持股多、誰說了算的,軟銀與雅虎對於董事會、管理者的安排,完全任何話語權,張勇上位不是軟銀定的。誰對阿里巴巴管理說了算呢?是合夥人。
合夥人名單體現權力受益 。根據最新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總共有38人,裡面體現三層權力受益。 第一,阿里系統治阿里巴巴。 合夥人均有權提名阿里的多數董事席位。阿里巴巴目前11個董事,有5個獨立董事、不參與經營決策;有5個獨立董事,分別是馬雲、蔡崇信、張勇、J. Michael Evans和井賢棟,都是合夥人提出的;有1個非執行董事孫正義,由軟銀提名。所以,阿里合夥人選擇阿里人為主的董事,掌管阿里巴巴,阿里系是權力最大受益者。 第二,蔣凡是新的最大受益者。 蔣凡是阿里巴巴合夥人的新面孔,對於其個人在阿里的地位和影響力來說,他是合夥人團隊中最大受益者。 第三,80後是最大受益團體。 阿里巴巴合夥人有5個80後,蔣凡(1985年)、蔣江偉(1982年)、胡喜(1981年)、王磊(1980年)、 吳澤明(1980年),阿里巴巴權力層實現了年輕化,80後「五虎上將」從發展前景看,是最大的權力受益群體。
合夥人體現長久受益。第一,馬雲是最持久的受益者。 阿里合夥人制度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分析過,這里不展開了,總之,馬雲是按照阿里巴巴合夥人委員會中的連續性委員(永久合夥人)、合夥人委員會、合夥人、董事會、職業經理人等高層管理者的順序,實現對阿里巴巴持久控制與影響,所以馬雲退休只是控制鏈末端的退位,不是與阿里「斷舍離」,沒那麼煽情。 第二,馬雲的退位是為了張勇的上位。 馬雲不僅自己退位,還在股權上對張勇松綁,比如馬雲就和蔡崇信拋售股票做慈善, 軟銀與雅虎減持股份,很深層的原因就是減少股東對張勇的影響,為張勇大手筆對阿里巴巴改革創造條件。 第三,馬雲和阿里是最長久的受益者。 馬雲已經為阿里提出的「五新戰略」,張勇將其具體化為阿里新經濟體,驅動阿里巴巴巨輪遠行。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㈥ 欠軟銀47億美元,孫正義跑了,連阿里巴巴都不管了嗎
現在他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董事會,也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也拋售了阿里的股票,387億美元又和人民幣2,700億人民幣。所以他並不是說不管了,而是現在的他已經和這個公司沒有了任何的關系。為了能夠彌補他在投資方面的失敗,所以只能夠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填補自己虧欠的資金。
溫馨小提示
現在他和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所以他也沒有任何的權利去管這個公司的事情。已經退出了這個公司的董事會也退出了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他跟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關系,所以雙方之間已經不再有任何的責任了。
因為他已經把公司的股票全部都賣出去了,獲得了2,700億人民幣,但是這並不能夠填補他的巨額債務。所以他並不是說不管這個公司了,而是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資格。
㈦ 市值超5000億電商巨頭崛起!阿里之後,孫正義又押寶成功
電商市場已經不局限在國內的,放眼全球有非常多的電商巨頭,包括美國的亞馬遜,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韓國的樂天集團等等。
這些巨頭的成功都證明在電商行業是有巨大市場前景的,這也使得很多初創公司趨之若鶩。只不過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夠崛起並上市的更是少之又少。
像國內的拼多多已經是行業內少有的例子,拼多多走出了自己的獨特路線,其成功的經驗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復制的。但是國外又一電商巨頭崛起,市值超5000億人民幣。這家電商巨頭公司就是來自韓國的Coupang。
據公開資料顯示,Coupang是韓國的電商集團,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創建於2010年,雖然成立的時間較早,但Coupang上市崛起的時間其實是在今年3月份。
在上市之前,Coupang的IPO融資就達到了30億美元,市場估值為490億美元。然而在3月11日紐交所上市之後市值一度大漲,成功突破千億美元。股價暴漲四倍,讓Coupang躋身電商界千億美元俱樂部。
不過當資本市場趨於緩和之後,Coupang的市值停留在了800億美元左右,約等於5000億人民幣。一個剛上市不久的公司能取得這般市值,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但最成功的或許並不是Coupang,而是其背後的投資人——孫正義。
孫正義與馬雲交談了幾分鍾,就決定投資給他2000萬美元,此後又繼續追加6000萬美元的投資。一共8000萬美元的投資讓孫正義換來了阿里近30%的股份。
當阿里上市時,這些股份價值翻了2900倍。從而奠定了孫正義日本首富的地位,所以阿里被號稱是孫正義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而如今押寶Coupang同樣再次證明了孫正義的眼光。據悉,軟銀是在2015年投資的Coupang,拿下其20%的股份。如今上市這些股份大約價值300億美元,翻了10倍。
而且作為Coupang的大股東,未來隨著公司市值進一步上漲,其持股的價值還會更高。
軟銀是全球知名的投資企業,在房地產、金融、電商等行業都有軟銀投資的身影。超600家企業獲得了軟銀的投資,當然也有失敗的。但如果能壓中像阿里,Coupang這樣的企業,也能抵上不少失敗的投資。
回到Coupang本身,對國人來說這家公司可能是比較陌生的。從成立至今也有十年以上 歷史 了,但早期的反響一直很平淡。為什麼後來能崛起呢?
實際上Coupang的崛起有不少模仿的成分,從哈佛畢業的金範碩在2010年創建了Coupang公司。並參考了美國的Groupon的一些購物模式,試圖打造韓國版的亞馬遜。後來似乎又模仿了各大企業的次日達服務,自建倉庫,自營物流等等。
而去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為Coupang的電商業務帶來不小的增長。並隨著不斷融資,順利啟動IPO實現上市崛起。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上崛起,說明Coupang也是有一定實力的。除中國之外,全球各大電商巨頭都有龐大體量。所以在對方實現崛起的同時,中國電商行業也應該有更全面的 探索 ,擴大市場優勢,讓中國電商走向世界。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㈧ 孫正義套完千億後,郭台銘接著套,阿里究竟成了誰的提款機
在最近一段時間,阿里的市值已經突破了8000億美元,這是張勇在接手阿里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成果。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馬雲的退出會對阿里巴巴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這個創造出「雙十一」的男人從馬雲手中接過阿里的指揮棒,將阿里巴巴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隨著阿里巴巴市值的不斷上漲,套現的股東卻越來越多了,孫正義便是其中之一。
孫正義可謂是馬雲的伯樂,在馬雲創業之初,孫正義便慧眼識金以2000萬美元成功入股阿里,這筆錢對於當時的馬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當然在馬雲的帶領下,阿里巴巴也沒有孫正義失望,這些年孫正義從阿里的股票中獲得了巨額的回報。
不過今年孫正義的軟銀集團境況似乎不是那麼地好。
本來孫正義正在籌備著自己的退休計劃,為此不惜重金從谷歌挖來高管,但是這位高管在執掌軟銀之後,因為自己的錯誤投資使得軟銀集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這時候孫正義只好選擇拋售阿里巴巴的100億美元股票,在之後的幾年,孫正義又陸續出售了一些阿里巴巴的股票,力求彌補軟銀集團的虧損。
不過最近又有一位商業大佬急著出售自己手中的阿里股票,那便是富士康的郭台銘。
據 財經 數據10月9日的消息顯示,鴻海精密的子公司Foxconn Ventures曾在10月8日賣出63萬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套現達到12.5億元。
而鴻海精密的老闆正是郭台銘,也就是說一天的時間里從阿里套現了12.5億元,而這郭台銘持有阿里股票的一半。
郭台銘與阿里巴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的阿里巴巴在香港才成功上市,郭台銘憑借著自己商人的敏銳嗅覺以2.716億港元認購了阿里巴巴2.9%的股份。
甚至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郭台銘依然選擇相信阿里,不過他認購的這些阿里股票也為他帶來了超過60億的收益。
不過這次郭台銘的套現阿里股票也可以理解,畢竟阿里股票如今處於一個高價的位置,商人具有趨利避害的本性,高價拋出不過是一個正常現象。
當然大家也不用對阿里的前景太過擔心,因為此前孫正義套現百億美元都沒有對阿里產生沖擊,何況是郭台銘的十幾億元呢?
㈨ 2022年孫正義占阿里巴巴多少股份
54% 。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或許正在用一種非常少見的方式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根據 8 月 8 日軟銀新發布的財報,孫正義已經抵押手裡 54% 的阿里巴巴持股。截至 2022 年 6 月底,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票市值約 9.84 萬億日元(約合 4921 億元人民幣)。軟銀抵押了價值 5.36 萬億日元的阿里巴巴股票(約合 2680 億元人民幣)。軟銀曾在阿里股價超過 300 美元的時候抵押了部分股票。
㈩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孫正義「禿燃」翻盤
「3個月,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劉曉月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一度上演大敗局的孫正義,再度上演了大反轉。
軟銀巨虧1.4萬多億日元、創下日本企業有史以來最大單季虧損的消息刷遍全網,然而僅僅三個月,軟銀集團的財報就已經從巨虧946億到盈利826億,讓質疑者目瞪口呆。
2020年8月11日,軟銀集團發布4月~6月(2020財年第一季度)合並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為1.255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而上一季度則虧損了1萬多億日元。
與此同時,孫正義本人身家也迅速暴增。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三個月內身價激增了近120億美元,緩解了2020年一連串投資損失給他的個人財政造成的壓力。這也是自2013年1月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開始跟蹤孫正義以來,孫正義的個人財富首次突破200億美元。
巧合的是,軟銀公布財報這天恰是孫正義的63歲生日。這對於「感覺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的孫正義,絕對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一
孫正義,19、20年最慘的大佬
孫正義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潰敗。 2019年整個財年,軟銀集團經營虧損1.365萬億日元(約127億美元),略多於4月份業績預告的1.35萬億日元,創成立以來虧損最高紀錄。其中大部分虧損都來自於願景基金,2019財年願景基金的投資虧損為1.8萬億日元。
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願景基金更是變得一團糟。 5月軟銀發布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軟銀集團凈虧損1.438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56億元),這一水平刷新了日本企業的季度業績紀錄,超越了東京電力集團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創下的季度(2011年1月~3月)虧損1.3872萬億日元紀錄。
軟銀股價也是接連暴跌。 以2月21日—3月18日為例,20幾天內軟銀股價暴跌42.69%,幾乎腰斬,一舉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
在經歷了Wework、Wirecard等公司的大坑之後,更多公司的悲劇還在路上。 就連孫正義本人也承認,隨著該公司收緊財務支出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撼動,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一個個「情比金堅」的盟友,都背他而去。
曾經對他青眼有加、45分鍾就能給他450億美元的投資人,如今對他也是冷眼相待。 據媒體報道,願景基金一期的大部分金主早已表示不再為二期注資。今年孫正義在利雅得參加最新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也被稱為「沙漠中的達沃斯」)時,在他的小組討論中,孫正義所在的房間幾乎空無一人。
曾經並肩戰斗20年的盟友,也終於棄他而去。 2001年,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應邀任軟銀的外部董事,選擇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卸任軟銀的外部董事,和孫正義分道揚鑣,理由是「想專注於本業」。顯然,實業出身的柳井正,自然看不慣孫正義這種賺估值膨脹、靠鼓吹泡沫的錢。
曾經被眾人追捧為投資風向標,如今卻是遭遇各界的冷嘲熱諷。 一位對沖基金投資者表示,願景基金的支持可以看作「立即出售的先兆」。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cott Galloway乾脆預言,願景基金將在12個月內關閉。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孫正義,不得不低頭認錯。 4月,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訪中,孫正義表示:「投資戰術上,我已經開始後悔」。
二
孫正義如何實現「逆風翻盤」?
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投資者和媒體,這事不是孫正義低個頭認個錯就能了結的,他太需要干出點成績,來挽救願景基金的未來,來挽回自己的「投資教父」人設了。
那麼孫正義要如何實現「逆風翻盤」呢?
首先,是迅速地把投資項目推上市。
近日,軟銀投資的在線家庭保險提供商Lemonade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暴漲了139%。雖然這家公司的IPO規模並不大,但受益於在疫情催化作用下,人們的 健康 保險意識大大提升,它的成績還不錯,開盤兩天便順利的讓市值翻了1.5倍,還成為了美股今年本土表現最好的IPO,不得不說孫正義在連續的投資失利後,總算是有所收獲了。
除此之外,孫正義還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打算將出售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或者在2023年或更早之前讓Arm上市。Arm是一家軟銀在2016年收購的公司,這是該公司最大,最具戰略意義的投資之一。
彼時,軟銀斥資320億美元,成就了軟銀 歷史 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對孫正義的意義堪比阿里。 Arm的表現也不負眾望,ARM在1990年創立時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到了發展2015年ARM處理器的出貨量達到了150億個, 歷史 出貨總量超過了1000億個,如今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的ARM架構。
此外,孫正義還在加速變賣家產。 3月23日,軟銀披露了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的籌資計劃。其中2萬億日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完成。
在這個計劃中,首先就是瘋狂拋售占據了孫正義整個投資生涯盈利80%的阿里股票。 十多年來,靠著投資阿里1000多倍的回報,軟銀至少獲利超1000億美元。但此前,孫正義仍然多次強調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不過終於是形勢比人強,今年以來,孫正義接連出售阿里巴巴股票期權,套現約1.6萬億日元。
除了阿里之外,孫正義還通過出售部分T-Mobile股份獲得2.4萬億日元資金,出售旗下電信子公司獲得3千億日元。
但根據孫正義以往的投資風格,如此高頻率的賣出顯然不是其本意。 此前,孫正義的玩法是通過巨額投資,讓這些公司能用資本的錢跑馬圈地,然後熬到壟斷那一刻,願景基金再大賺特賺。
但面對投資者的質疑,與軟銀股價下挫的事實,一點點剝離可以換取的短期回報,不得不成為軟銀的權宜之計。
所以,看似漂亮的業績反轉,卻未必真的意味著真正的翻盤。 孫正義也在發布會上承認,「鑒於疫情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證未來能夠持續盈利。」
三
孫正義能否再造阿里神話?
孫正義折戟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將孫正義稱為「10倍先生」 :「每次我解釋任何商業計劃或模型時,孫正義的第一反應就是說,『大衛(衛哲英文名),可以擴大十倍嗎?』……在我設法回答的情況下,他會接著問,『再十倍呢?』」
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是大開大合、極為激進。 他最擅長的玩法是不惜重金,對目標公司大手筆砸錢,迅速推高創業公司估值、擴大市場規模。每一個被投的企業都是巨大的估值,每一個都是概念炫酷的「獨角獸」,但每一個都需要大筆燒錢,但能否賺錢卻仍然是未知之數。
但這種打法帶來的業績雖然亮眼,其實卻只是「紙面財富」而已。這些漂亮的業績數字都是都是浮盈撐起來的,所投企業估值上升帶動軟銀業績增長。但一級市場的估值一向是個玄學,只要股權沒有變現,這些業績就都只是賬面利潤,不能轉換為企業的現金流。
尤其是當時代轉變,這種打法的弊端就會開始空前凸顯。
一是由於大環境的遇冷,市場信心嚴重不足,投資人越發珍惜自己錢袋子里的錢,比起賺估值膨脹的錢,他們更重視「真金白銀」的收入;二是因為互聯網紅利的式微,那種「燒錢」換「流量」的傳統套路正在失效;三是uber這樣的明星獨角獸,運營數年仍然深陷虧損泥潭,越發地讓投資人覺得,孫正義給他們帶來的只是一個「大餅」。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正在反思自己投資模式的孫正義,能否再締造新的阿里神話?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