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驅動並購

股票市場驅動並購

發布時間: 2023-02-13 18:19:36

⑴ 企業並購的動因有哪幾類

企業並購的動因有:
1、並購可以讓企業迅速實現規模擴張。
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處於動態的環境之中,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謀求發展,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時機,盡可能搶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業採取內部投資的方式,將會受到項目的建設周期、資源的獲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速度。通過並購的方式,企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規模擴張,提高競爭能力,將競爭對手擊敗。
2、並購可以突破進入壁壘和規模的限制,迅速實現發展。
企業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壁壘,包括:資金、技術、渠道、顧客、經驗等,這些壁壘不僅增加了企業進入某一行業的難度,而且提高了進入的成本和風險。如果企業採用並購的方式,先控制該行業的原有企業,則可以繞開這一系列的壁壘,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迅速進入某一行業。
3、並購可以主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更多企業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為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企業往往也要考慮並購這一特殊途徑。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股票並購重組是好是壞

股票重組一般是好事。重組一般來說就是一個公司發展得較差甚至虧損,更有實力的公司通過向該公司置入優質資產,而置換出不良資產,或者通過資產注入改善公司的資產結構,使公司的競爭力加強。重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將脫胎換骨,完全從以前的微利甚至虧損中擺脫出來成為優質的公司,當然也有特例。
如果原股票資產重組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變成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那麼資產重組後該股票就會不斷地出現漲停的現象。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資產的擁有者、控制者與企業外部的經濟主體進行的,對企業資產的分布狀態進行重新組合、調整、配置的過程,或對設在企業資產上的權利進行重新配置的過程。
拓展資料:
收購(Acquisition)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濟目標的經濟行為。收購是企業資本經營的一種形式,既有經濟意義,又有法律意義。收購的經濟意義是指一家企業的經營控制權易手,原來的投資者喪失了對該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實質上是取得控制權。行業蕭條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可以在對方公司的二級市場進行低價股票收購。
1,橫向收購。橫向收購是指同屬於一個產業或行業,生產或銷售同類產品的企業之間發生的收購行為。實際上,橫向收購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產或銷售相同、相似產品的公司間的收購,其目的在於消除競爭,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收購公司的壟斷實力或形成規模效應。
2,縱向收購。縱向收購是指生產過程或經營環節緊密相關的公司之間的收購行為。實質上,縱向收購是處於生產同一產品、不同生產階段的公司間的收購,收購雙方往往是原材料供應者或產成品購買者,所以,對彼此的生產狀況比較熟悉,有利於收購後的相互融合。
3,混合收購。混合收購又稱復合收購,是指生產和經營彼此無關聯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之間的收購行為。

⑶ 如何說明並購對上市公司市值的影響

值對並購活動的影響
(一)市值與並購動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為經濟學假說認為並購交易的主要驅動力是並購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該假說假定市場是非有效的,即市場對企業市場價值的評價存在偏差。理性的管理者會以被市場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購買被低估了的相關公司的資產。並購的實質是並購企業價值被錯誤估價後,管理者為了獲得錯誤估價的利益而採取的一種積極的保值策略。按照其解釋,在並購浪潮中一定會發生大量的換股並購(Stock Swap Merger)。Harford(2004)對該假說進行了實證檢驗,檢驗結果支持上述假說。
另外,為獲取市值差額收益的投機心理,也是一些並購活動的重要動機。在不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市場的短期投機性較強,投資者熱衷於炒作投資概念和題材。並購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財富效應,會引起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漲。一些投機資本家利用並購事件進行概念炒作,低買高賣,從中賺取超額收益。
(二)市值與換股並購
換股並購是指並購企業通過本公司股票換取目標公司股票的並購。良好的市值表現可以提高並購企業股票的支付能力。目標企業也更加容易接受換股並購的方案。同時,換股並購也會對並購企業的市值產生影響。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只有當管理層利用所擁有的私人信息意識到企業股價被高估時,並購企業才會選擇換股並購。因此,換股並購會讓投資者產生並購企業市值被高估的預期,當並購消息公布時,並購企業的股價會因投資者的預期回歸而趨於下降。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換股並購的並購企業在事件宣告期前後會有顯著的負面效應(-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與現金並購
現金並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我國企業大多成長歷史短暫,自有資金積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進行融資。市值規模直接反映並購企業對社會資本的吸收能力。首先,在公司股本不變的情況下,市值越大意味著股價越高,從而股權融資的能力就越強;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資信評級,融資成本也就越低。現金並購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低成本融資,而市值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的高低。
對於市場而言,現金並購通常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表明並購企業的現金流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並購所形成的投資機會。選擇現金並購的企業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使其股價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與反收購
敵意收購指收購方在目標公司不情願的情況下,通過大量購買目標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權的收購行為。這種做法會影響到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活動,不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發展。在全流通條件下,由於所有股票都能夠在二級市場上流動,敵意收購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市值已經成為衡量企業反收購能力的新標桿。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為敵意收購者的目標。市值體現的並不僅僅是股價,而是公司綜合實力的象徵。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並購其他企業的能力越強,反收購能力也相對越強。

⑷ 股票形式的並購有什麼特點

1.買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因而不會影響兼並公司的現金狀況2.收購完成後,目標公司的股東不會因此失去他們的所有者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⑸ 資本運營的致富原理方法

資本運營的致富原理方法

現代生活中實業界有大量企業紛紛跨入金融行業,因為做金融“賺錢來得快”。當金融有這般魔力讓人們放棄為之奮鬥了幾十年的專業技術和產品時,金融的現實與本質背道而馳了,這難道不是金融的悲哀?

資本市場的誘惑

金融的本源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放棄實業的真實財富創造而追求金融產業本身所代表的虛擬財富時,當我們越來越被自己所營造起來的虛擬世界所迷惑時,經濟的根基正在變得越來越脆弱,企業也將在潮水退卻時裸露一個原本赤貧的軀殼。

資本運營所帶來的價值增值,是以未來盈利能力的提升為預期的。資本運營通常在交易時就對這種預期進行了定價,所以會在收購兼並、資產重組交易發生時出現財富的增值,但這種增值只是一種預期而已。

說到底,資本運營玩的就是預期。預期給人希望也給人激勵。如果企業能夠進行實質性的資產整合並獲得所期望的協同效應,更多地在產業整合和企業經營中兌現這種預期,那麼預期將會使虛擬財富的實體內核不斷成長,企業的真實財富就會在這種預期中快速增長,資本運營產生的增值由真實財富創造所兌現。相反,如果資本運營是在不斷進行股權交易、收購兼並、資產重組中進行令人眼花繚亂的運作,熱衷於在預期中不斷構建虛擬財富帝國,而沒有在更現實的層次上進行產業整合和生產經營,沒有在實體領域實現足夠的真實財富創造,那麼,資本運營所營造的龐大財富增值就是由越來越多的預期所堆砌起來的財富泡沫,企業所構建的將是一個缺少足夠的實業支撐的虛擬財富帝國。

資本運營的市盈率游戲

資本市場對公司 估值的偏離是誘使公司熱衷資本運營的一個重要的動因。

上市是資本運營的第一步,上市公司因其融資便利和股權流動性使人們對其預期大幅提高。股票價格中的一部分代表公司的單位凈資產,更大一部分是公司未來盈利的預期。“市盈率”的實質是用每年的利潤收回股票投資所需的時間,如30倍的市盈率就是30年的預期,即以當前價格買入股票的投資用目前的年利潤水平需要30年才能收回。從市盈率角度看,上市運作既因為融資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又因為股權的流動性和對信息的敏感性使人們對公司的未來產生良好的預期,同時還為企業打通了資本市場的通道,通過變化無窮的資本運營創造了公司未來盈利的巨大想像空間。

其次,資本運營還受到資本市場的非理性的驅動,相對價值的扭曲是驅動企業進行並購的重要力量,這就是所謂的“市場驅動型”購並。由於不同企業的市場估值存在差異,企業趨向於使用股票作為支付手段收購企業,價值被高估的公司可以進行防禦式並購,即以高估的股票價格收購被市場低估的目標公司。股票市場驅動下的公司收購能夠在短期內獲得價值的提升,從而誘使很多企業在自身價值被高估的時候尋求價值被低估的公司。例如,假設一個總股本和年凈利潤均為10億元的a公司(每股收益1元),欲收購總股本和年凈利潤都為1億元的b公司(每股收益也為1元)。假設a公司的市盈率為20倍,股價為20元,而b公司的市盈率為10倍,股價為10元。我們來看一下市盈率是怎樣推動並購的。假設a公司以25%的溢價收購b公司,需要的收購成本為1億股×10元/股×(1+25%)=12.5億元。如果a公司採用增發新股的方式進行換股收購,那麼a公司需要增發的新股數:12.5/20=0.625億股。收購以後a公司的總股本增加到10.625億股,凈利潤增加到11億元,則每股收益增加到1.035元。如果購並後a公司市盈率維持在20倍不變,則a公司股票價格變為:20×1.035=20.7元,收購行為使a公司股價從20元上升到20.7元。而市場往往對並購行為非常樂觀,產生對並購後協同效應的樂觀估計,對並購後的a公司賦予高成長的預期,如果市盈率被賦予25倍乃至30倍,則a公司的價格會從20元上升到25.88(25×1.035)元乃至31.05元(30×1.035),升值的比例高達29.4%和55.25%。事實上,市場的表現常常遠比這更瘋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因為收購行為而使股價翻番。

由此看到,當市場對購並存在普遍的樂觀預期時,人們對購並企業的升值想像使購並看上去非常有利可圖,這就增加了購並的內在動機,因而屬於市場驅動型並購。

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到,所有這些增值都是建立在預期、而且常常是過度樂觀的預期之上的,具有很大的虛擬性。如果公司購並未能產生期望的協同效應和預期的盈利,購並增值就會消失,股價就會跌回到它應有的位置。特別是當市場整體的樂觀情緒消失時,不僅被高估部分的價值將化為泡影,而且接踵而來的非理性恐慌甚至將吞蝕公司的內在價值,剩下的就只是購並後不得不面對的復雜的整合困境和更大的不確定性。股票市場驅動下的並購僅僅是由市盈率導演的一場游戲而已。

潮水退卻時

當潮水退卻時,一切復歸平靜,誰還能繼續弄潮?

實際上,財富泡沫誘惑下的市場時機是一種短視的市場時機,這種收購行為雖能直接帶來財務收益,從而立刻提升公司的價值,但僅是一種不穩定的“財務性”市場時機。自身價值的高估通常出現在人們被樂觀情緒籠罩,整個市場處於非理性繁榮的時期,其所造成的財富假象往往給收購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因為購並以後的公司成長預期受到太多整合過程中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市盈率估算則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經濟的循環往復往往會從非理性繁榮走向非理性恐慌,恐慌之下各種資產的價值都會被低估,由市場高估以及市盈率游戲推動的公司價值提升也就煙消雲散了。

潮水退卻時,企業的價值才能夠得到真實的衡量。與市場 驅動型並購相反,在市場低迷、價值被低估時進行的並購更具有“戰略性”。這種時機下的收購在短期內看不出明顯的財務收益,但隨著經濟周期的回復,企業回歸穩定的成長和收益,在其未來的經營中會不斷提升公司 的價值。因此,理性的市場時機應該是在經濟周期中等待市場價值普遍被低估的時機,以低廉的價格進行產業擴張和結構調整。巴菲特、李嘉誠等都是根據經濟周期規律,在市場低迷,投資者普遍信心不足、紛紛退出市場時進行項目選擇和價值投資的典型代表。縱觀長江實業的發展史,正是一部利用經濟周期的低迷市場時機進行資本運營 的擴張歷史。

如果在經濟周期的繁榮時期過度地進行資本運營,將市盈率和預期運作到極致,而沒有進行必要的現金儲備,那麼當低迷來臨時,企業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進行“戰略性”資本運營了,當潮水退卻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財富消退而無能為力。

我們的人性總是需要不斷經受挑戰和刺激,人們總是不甘於平平淡淡地經營,資本市場 的虛擬性和前瞻性為人們提供了激動人心的挑戰。人們將不斷地期待或營造下一個泡沫,這是人性使然。但是,在未來的經濟周期中,不管企業自身營造怎樣的虛擬財富帝國,不管是哪個產業來擔當起新一輪經濟泡沫的引擎,當我們與泡沫共舞時,需要的是對金融及資本市場本質的理解,需要的是保持一份冷靜和理性,需要更多地關註:這個虛擬世界的實體內核是否能在樂觀預期的推動下與泡沫共同成長?

;

⑹ 股票並購重組是什麼解釋

在股市最常見的事情就包括了公司重組,很多人就是喜歡買重組的股票,那麼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重組的含義和對股價的影響。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重組是什麼
重組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可以使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發生顯著改變。企業重組是針對企業產權關系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展開的企業的改組、整頓與整合的過程,進而從整體上和戰略上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二、重組的分類
企業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而言,企業重組有下列幾種:
1、合並: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全新的公司。
2、兼並:也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相,但是仍然保留住其中一個企業的名稱。
3、收購:指一個企業以購買股票或資產的方式獲取另一企業的所有權。
4、接管:說的是公司原控股股東股權持有量被超過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這樣的情況。
5、破產:指的是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的一種狀態,並且不能扭虧為盈,結果沒有能力償還欠下的債務,從而導致企業失敗。無論重組形式到底是什麼樣的,都會對股價產生一定的反映,所以必須及時獲取重組消息,推薦給你這個股市播報系統,及時獲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公司重組大多情況下都是好事,重組通常來說是一個公司發展得不好甚至賠本,經過實力更強的公司的優質資產置入,而置換出不良資產,或者採用資本注入的方式來改善公司的資產結構,不斷強化公司的競爭力度。重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將脫胎換骨,能夠拯救出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公司,成為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
中國的股票市場,對於重組題材股的炒作其實也就是炒預期,賭它會不會成功,一旦有重組公司的消息傳出來,在市場上普遍會爆炒。如果原股票資產重組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又增加了,該股票的漲停現象從重組之後就會很常見了。反之,倘若沒有新的大量資金在重組後注入,再者就是沒有將公司經營改善,那麼就是利空,股價的價格將會衰弱。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⑺ 股票並購重組是好是壞

一、股票並購重組是好是壞
股票的並購重組是指對股份分拆、合並、資本縮減以及名稱改變的行為,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進行股票重組會對其股價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個股重組成功,則是一種利好消息,特別是上市公司經過重組操作,引進一些優質機構投資,使企業的基本面有所提升,則會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推動股價上漲。

如果上市公司在重組期間,因某種原因導致其重組失敗,則是一種利空消息,會引起市場上的投資者恐慌,拋出手中的籌碼,增加市場上的空方力量,從而導致股價持續走低。

總之,上市公司進行重組操作,其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需要投資者重點關注市場信息。

二、股票並購重組形式
根據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一般實踐,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可以歸納為四種主要形式:並購、股權轉讓,資產剝離和資產置換。

1、並購。俗稱企業並購,既能整合企業內外資源,產生規模效應,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又能採取多元化經營戰略,降低經營風險。

2、股權轉讓。股權轉讓指的是並購公司根據《股權轉讓協議》接受上市公司部分股權股權,從而成為上市公司股東甚至控股股東的行為。

3、資產剝離。資產剝離是將上市公司主體中的非生產性和非經營性資產與上市公司實體分離,一般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承擔。這是提高上市公司利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將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剝離,轉移到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

4、資產置換。資產置換是指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之間進行資產交換,以提高資產質量。在中國證券市場,這種交易主要發生在關聯方之間,這是上市公司的一種常見手段,尤其是一些主營業務虧損或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

⑻ 股票並購重組是好是壞事

對於股市而言,公司重組很正常,也有不少投資者喜歡買重組的股票,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下重組的含義和對股價的影響。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重組是什麼
重組意思是說企業制定和控制的,能夠將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顯著改變。企業重組是針對企業產權關系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展開的企業的改組、整頓與整合的過程,這樣的方式可以在整體上和戰略上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二、重組的分類
企業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而言,企業重組有下列幾種:
1、合並:意思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然後建立起一個新的公司。
2、兼並: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不過將其中一個企業的名稱保留。
3、收購:指通過購買股票或資產,一個企業得到了另一企業的所有權。
4、接管:所謂的接管就是公司原控股股東股權持有量被超過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況。
5、破產:指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能扭虧為盈,結果沒有能力償還欠下的債務,從而導致企業失敗。不管是怎樣的重組形式,都會對股價產生不小的影響,因而要及時的接收各種重組消息,推薦給你這個股市播報系統,及時獲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公司重組大多意味著是好事,一個公司發展得較差甚至虧損進行重組,實力更強的公司通過向這家公司置入優質資產,並置換不良資產,或者採用資本注入的方式來改善公司的資產結構,使公司的競爭力不斷的加強。重組成功的話,就意味著公司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拯救出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公司,成為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
來看中國股市,給重組題材股的炒作也就是炒預期,賭它會不會成功,一旦傳出了公司要重組的消息,市場上一般都會炒的特別猛。如果有新的生命活力注入原股票重組資產,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又有新內容了,重組之後,股票漲停的情況會不斷發生。反之,倘若沒有新的大量資金在重組後注入,再者就是沒有使得公司經營措施更加完善,簡單來說就是股票利空,股價的價格將會消減。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02,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⑼ 關於股票並購重組問題

在股市中公司重組是很常見的事情,很多人投資者喜歡買重組的股票,那麼今天我就讓大家對於重組的含義和對股價的影響有個基本的認識。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重組是什麼
重組是指企業制定和控制的,將顯著改變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企業重組是針對企業產權關系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展開的企業的改組、整頓與整合的過程,那麼再從整體上和戰略上改善一下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二、重組的分類
企業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而言,企業重組有下列幾種:
1、合並:也就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從而將一個新的公司建立起來。
2、兼並:意思就是將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但其中一個企業仍然將它的原有名稱保留。
3、收購:指通過購買股票或資產,一個企業得到了另一企業的所有權。
4、接管:所謂的接管就是公司原控股股東股權持有量被超過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情況。
5、破產:指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能扭虧為盈,最終沒有償還債務的實力,故而企業失敗。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重組,都會對股價產生一定的反映,所以必須及時獲取重組消息,推薦給你這個股市播報系統,及時獲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一般情況下,公司重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個公司發展得較差甚至虧損進行重組,經過實力更強的公司的優質資產置入,並將不良資產都置換掉,或者讓資本注入從而讓公司的資產結構得以改善,不斷強化公司的競爭力度。重組成功一般意味著公司將脫胎換骨,能夠拯救出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公司,成為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
從中國股市可以看出,對於重組題材股的炒作其實也就是炒預期,賭它能不能夠成功,一旦公司要重組的消息傳了出來,一般情況下市場會爆炒。一旦在原股票重組資產中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新增了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如果重組之後,這個股票就會不斷出現漲停的情況。相反,如若重組之後又沒有全新的資金大量投入,又或許沒有讓公司經營改善,那麼就是利空,股票的價格將有所下跌。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⑽ 企業並購的動因

問題一:企業並購的動因 企業作為一個資本組織,必然謀求資本的最大增值,企業並購作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活動,產生的動力主要來源於追求資本最大增值的動機,以及源於競爭壓力等因素,但是就單個企業的並購行為而言,又會有不同的動機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的企業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確定並購的動因。效應在並購動因的一般理論基礎上,提出許多具體的並購效應動因。主要有:⑴韋斯頓協同效應該理論認為並購會帶來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高,最明顯的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效益的取得,常稱為1+1〉2的效應。⑵市場份額效應通過並購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通過橫向並購,達到由行業特定的最低限度的規模,改善了行業結構、提高了行業的集中程度,使行業內的企業保持較高的利潤率水平;而縱向並購是通過對原料和銷售渠道的控制,有利的控制競爭對手的活動;混合並購對市場勢力的影響是以間接的方式實現,並購後企業的絕對規模和充足的財力對其相關領域中的企業形成較大的競爭威脅。⑶經驗成本曲線效應其中的經驗包括企業在技術、市場、專利、產品、管理和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特長,由於經驗無法復制,通過並購可以分享目標企業的經驗,減少企業為積累經驗所付出的學習成本,節約企業發展費用,在一些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較高的企業,經驗往往是一種有效的進入壁壘。⑷財務協同效應並購會給企業在財務方面帶來效益,這種效益的取得是由於稅法、會計處理慣例及證券交易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貨幣效益,主要有稅收效應,即通過並購可以實現合理避稅,股價預期效應,即並購使股票市場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股票價格,並購方企業可以選擇市盈率和價格收益比較低,但是有較高每股收益的企業作為並購目標。一般企業並購的直接動因有兩個:一是最大化現有股東持有股權的市場價值;二是最大化現有管理者的財富。而增加企業價值是實現這兩個目的的根本,企業並購的一般動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⑴獲取戰略機會並購者的動因之一是要購買未來的發展機會,當一個企業決定擴大其在某一特定行業的經營時,一個重要戰略是並購那個行業中的現有企業,而不是依靠自身內部發展。原因在於:第一,直接獲得正在經營的發展研究部門,獲得時間優勢,避免了工廠建設延誤的時間;減少一個競爭者,並直接獲得其在行業中的位置。企業並購的另一戰略動因是市場力的運用,兩個企業採用統一價格政策,可以使他們得到的收益高於競爭時的收益,大量信息資源可能用於披露戰略機會,財會信息可能起到關鍵作用,如會計收益數據可能用於評價行業內各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被用於評價行業盈利能力的變化等,這對企業並購十分有意義。⑵發揮協同效應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領域:在生產領域,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可接受新技術,可減少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產能力;在市場及分配領域,同樣可產生規模經濟性,是進入新市場的途徑,擴展現存分布網,增加產品市場控制力;在財務領域,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稅收利益,開發未使用的債務能力;在人事領域,吸收關鍵的管理技能,使多種研究與開發部門融合。⑶提高管理效率其一是企業的管理者以非標准方式經營,當其被更有效率的企業收購後,更替管理者而提高管理效率,當管理者自身利益與現有股東的利益更好地協調時,則可提高管理效率,如採用杠桿購買,現有的管理者的財富構成取決於企業的財務成功,這時管理者集中精力於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此外,如果一個企業兼並另一企業,然後出售部分資產收回全部購買價值,結果以零成本取得剩餘資產,使企業從資本市場獲益。⑷獲得規模效益企業的規模經濟是由生產規模經濟和管理規模經濟兩個層次組成的,生產規模經濟主要包括:企業通過並購對生產資本進行補充和調整,達到規模經濟的......>>

問題二:企業並購的動因主要有哪些 1.企業發展動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不斷發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況下,企業既可以通過內部投資、資本的自身積累獲得發展,也可以通過並購獲得發展,兩者相比,並購方式的效率更高。
(1)並購可以讓企業迅速實現規模擴張。企業的經營與發展處於動態的環境之中,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謀求發展,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時機,盡可能搶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業採取內部投資的方式,將會受到項目的建設周期、資源的獲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速度。通過並購的方式,企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規模擴張,提高競爭能力,將競爭對手擊敗。尤其是在進入新行業的情況下,通過並購可以取得原材料、銷售渠道、聲譽等方面的優勢,在行業內迅速處於領先地位。
(2)並購可以突破進入壁壘和規模的限制,迅速實現發展。企業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壁壘,包括:資金、技術、渠道、顧客、經驗等,這些壁壘不僅增加了企業進入某一行業的難度,而且提高了進入的成本和風險。如果企業採用並購的方式,先控制該行業的原有企業,則可以繞開這一系列的壁壘,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迅速進入某一行業。另外,有些行業具有規模限制,企業進入這一行業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必將導致新的企業進入後產生生產能力過剩,加劇行業競爭,產品價格也可能會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應提高,企業的進入將會破壞這一行業原有的盈利能力,而通過並購的方式進入某一行業,不會導致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擴張,從而使企業進入後有利可圖。
(3)並購可以主動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更多企業有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為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企業往往也要考慮並購這一特殊途徑。企業通過國外直接投資和非股權投資進一步發展全球化經營,開發新市場或者利用生產要素優勢建立國際生產網,在市場需求下降、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下,可以搶占市場份額,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2.發揮協同效應
並購後兩個企業的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經營協同、管理協同、財務協同。
(1)經營協同。企業購並後,原來企業的營銷網路、營銷活動可以進行合並,節約營銷費用;研究與開發費用可以由更多的產品分擔,從而可以迅速採用新技術,推出新產品。並購後,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還可以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2)管理協同。在並購活動中,如果收購方具有高效而充足的管理資源,通過收購那些資產狀況良好但僅僅因為管理不善造成低績效的企業,收購方高效的管理資源得以有效利用,被並購企業的績效得以改善,雙方效率均得到提高。
(3)財務協同。並購後的企業可以對資金統一調度,增強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管理機構和人員可以精簡,使管理費用由更多的產品分擔,從而節省管理費用。由於規模和實力的擴大,企業籌資能力可以大大增強,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此外,企業通過並購可以實現合理避稅。如果被並購企業存在未抵補虧損,而收購企業每年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利潤,收購企業可以低價獲取虧損公司的控制權,利用其虧損抵減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取得一定的稅收利益。
3.加強市場控制能力
在橫向購並中,通過購並可以獲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另外,由於減少了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市場競爭者不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增加議價能力,以更低的價格獲取原材料,以更高的價格向市場出售產品,從而擴大盈利水平。
4.獲取價值被低估的公司
證券市場中公司股票的市價總額應當等同於公司的實際價值,但是由於環境的影響、信息對不對稱和未來......>>

問題三:企業並購的動因有哪些 錢,利益,大股東,根據企業發展生命周期的階段,企業有著不同的瓶徑,企業間並購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問題四:並購動因理論的介紹 Brouther(1998)認為,並購動因可以分為經濟動因、個人動機和戰略動機三類。 Weston等(1998)將現有文獻中的並購動機分為戰略驅動的並購、管理層無效驅動的並購、管理層利益驅動的並購以及股市無效驅動的並購四類。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將企業並購動因歸為:實現管理協同、追求市場控制能力、追求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分散風險、應對市場失效、增加管理特權等。

問題五:並購動因理論的並購動因理論概述 現有理論從不同角度對企業並購動因進行了分析,為正確認識企業並購動因提供了重要依據。但是這些理論適用於理想狀況下的並購,不能完全解釋現實中越演越烈的並購浪潮。

問題六:並購動因理論的並購動因理論的類型 企業並購動因理論一般涉及到四種經濟學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理論、協同效應假說、委託―代理理論以及新制度經濟學中關於並購的理論,下面將分別加以綜述。一、新古典綜合派有關並購動因的理論新古典綜合派有關並購動因的理論主要有規模效益理論、市場力假說及稅賦效應理論。規模效益理論是指在一特定時期內,企業產品絕對量增加時,其單位成本下降,即擴大經營規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從而提高利潤水平。並購可以在兩個層次上實現企業的現模效益,即產量的提高和單位成本的降低。並購給企業帶來的內在規模經濟在於:通過並購可以對資產進行補充和周整:橫向並購可實現產品單一化生產,降低多種經營帶來的不適應;縱向並購,將各生產流程納入同一企業,節省交易成本。並購的外在規模經濟在於:並購增強了企業整體實力,鞏固了市場佔有率,能提供全面的專業化生產服務,更好的滿足不同市場的需要。市場力假說將企業並購的動因歸結於並購能夠提高市場佔有率。由於市場競爭對手的減少,優勢企業可以增加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但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並不意味著規模效益的達成,只有在橫向或縱向並購中,優勢企業既增加了市場佔有率,又達成了規模經濟,這一假說才能夠成立。稅賦效應理論認為並購是由於一個企業有過多的賬面盈餘,因而必須承擔高額稅收,為減輕稅收負擔而採取的行為。被兼並企業往往由於稅收負擔過重無法持續經營而出售。由於虧損可以在若干年內稅前彌補,一個有高額盈餘的企業並購一個虧損企業,無疑會帶來稅收的好處。二、協同效應假說由Weston提出的協同效應理論認為公司並購對整個社會而言是有益的,這主要通過協同效應體現在效率的改進上。所謂協同效應,是指兩個公司實施並購後的產出比並購前兩個公司產出之和要大,即2+2>4。對於並購公司而言,2+2>4的效應主要體現在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等方面,該假說主要為企業間的橫向並購提供了理論基礎。(一)經營協同效應主要來源於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通過並購方式可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達到規模經濟的生產范圍,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該理論的假設前提是,在行業中存在著規模經濟,並且在企業並購活動之前,公司的經營水平和經營規模都達不到實現規模經濟的潛在要求。范圍經濟指企業能夠利用現有產品的生產銷售經驗以較低的成本生產相關的附加產品。(二)財務協同效應的來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較低成本的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例如,合並公司的舉債能力可能大於合並前各個公司之和,從而可帶來稅收上的節約,或者舉債成本更低,從而可帶來財務費用上的節約。該理論隱含的假設前提是,企業並購活動產生的稅收減免大於並購成本,但是這種情況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三)管理協同效應主要來源於管理能力層次不同的企業合並所帶來效率的改善假設兩個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並購另一個公司之後,通過資產重組、業務整合,可以改善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創造價值。三、委託―代理理論代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公司管理層與股東兩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管理者(決策或控制代理人)和所有者(風險承擔者)之間的合約不可能無代價地簽訂和執行,由此而產生了代理成本。該理論對企業並購動因的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點:(一)並購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公司的代理問題可經由適當的組織設計解決,即當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時,決策的擬定和執行與決策的評估和控制應加以分離,前者是代理人的職權,後者歸所有者管理,這是通過內部機制設計來控制代理問題。而Manne(1965)認為收購事實上可以提供一種控制代理問題的外部機制,當目標公司代理人有代理問題產生時,收購或代理權的競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另......>>

問題七:並購動因和並購效應之間是什麼關系 呵呵 外面來一篇這方面的論文,看看對你有用沒~~~~~ 「 1 跨國公司並購我國企業的模式及動因 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對我國的投資規模和速度均呈上升趨勢,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1世界投資報告》稱,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中,已有400家來我國進行直接投資,平均投資規模達1 000萬美元。入世後掀起了一股更強烈的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浪潮,已經出現跨國公司在中國由合資轉向獨資的趨勢。據統計,僅2002年上半年我國外資並購交易數量就有306件,涉及交易金額134億美元,同比增長89%和150%。另外上海產權市場2005年外資並購金額135.02億元,佔全部交易額的17%。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跨國公司將更多地採用並購方式進入中國市場,進而實現在中國市場的快速擴張。 1.1 跨國公司在我國的並購模式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外商直接並購上市公司。由於跨國公司現在尚不能從事A股交易,在主板市場難以佔到一席之地;而在能夠交易的B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發起人持有多數股份,而這一部分又多以國有股、法人股形式存在,因此從目前政策上看還存在難題。二是外商並購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如阿爾卡特並購上海貝爾50%+1的股權,通過這種方式,阿爾卡特公司不僅打破了電信領域外資不能控股的禁令,而且實現了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這種方式稱為跨國公司並購我國企業的主要模式。三是外商並購上市子公司,這種情況目前較多,例如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企業)、上汽集團和美國通用三家聯手收購山東大宇整車部分(煙台車身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重組後成立的新合資公司中,上海通用成為最大的股東,佔有50%的股份。 從產業重組角度看,主要是橫向並購,縱向並購和混合並購較少。所謂橫向並購,即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或是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領域相同的銷售商或服務商之間的並購。如可口可樂公司並購中國飲料行業「七軍」,柯達公司對感光材料的全行業收購,達能公司成功收購我國本土最優秀的飲料企業(品牌)娃哈哈和樂百氏,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出資4.3億美元購買中石化的股票,並與中石化合作,聯手收購國內的500個加油站等。 1.2 跨國公司在我國並購的動因 (1)搶佔中國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接軌,中國的人均收入不斷提高,2003年我國人均收入已突破1 200美元,2005年達到1 500美元,今後將會進一步提高。根據經濟學家林德的分析,一國的需求結構由其平均收入水平決定,我國人均收入的提高,將使我國在高檔次商品的需求和消費增加,加上中國13億人口,今後中國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政治經濟環境穩定、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這些都是吸引外商不斷加強在中國並購行為的動機。跨國公司在我國進行大規模的並購,迅速佔領市場,擴大規模,形成壟斷,攫取高額利潤。 (2)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目前中國成為了很多跨國公司的加工基地。據統計,中國的加工貿易已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了。通過並購將生產基地建立在中國,對於跨國公司本身來講就等於獲取了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 (3)獲取現成的營銷網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營銷網路和渠道是否合理、暢通直接關繫到企業利潤的大小。收購一傢具有現成分銷體系的企業要比在當地新建分銷渠道與銷售組織更為有利,跨國公司大手筆並購中國企業就可以獲得中國本土企業經過多年鋪就的網路和渠道資源,節省大量的銷售成本。 (4)利用我國的人......>>

問題八:產業並購動因有哪些 產業並購動因有:
1、產業鏈的構建
如前所述,產業並購不僅包括行業內企業的整合性並購,還包括行業外企業的進入性並購。但無論選擇哪些企業作為並購目標,都必須以價值最大化為前提構建產業鏈,即首先以生產相同或相近產品的企業 *** 所在產業為單位形成價值鏈,然後由承擔著不同的價值創造職能的相互聯系的產業圍繞核心產業展開活動。構建產業鏈包括接通產業鏈和延伸產業鏈兩個層面。接通產業鏈是將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的產業鏈的斷環和孤環藉助某種產業合作形式串聯起來;延伸產業鏈則是將一條已經存在的產業鏈盡可能地向上游延伸或下游拓展。產業鏈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或技術研發環節, 向下游拓展則進入到市場銷售環節。
當前,我國的重點產業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規模不經濟、市場分割和地區封鎖、上下游產業脫節、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則表現為上市公司的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強,整體質量也不高。構建產業鏈就是通過資本市場的並購重組,使產業鏈得以拓展和延伸,一方面接通產業斷環和孤環,使得整條產業鏈產生原來斷環或者孤環所不具備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方面的整體功能;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興的產業鏈環, 通過形成產業鏈,進一步增加產業鏈的附加價值。
近年來,我國絕大多數行業由於自身的特點和發展的需要,都已經開始進行一些大規模的並購重組。以當前並購的熱點在鋼鐵、電信和資源行業為例,這些行業並購一般在上下游產業之間,由於並購解決了產業鏈條上的供給和銷售問題,使供應更加及時,成本得到控制,進而創造出更多現金流量,也使風險得到有效下降。
2、融資工具的創新
企業並購中,融資活動具有核心作用,如果沒有便利的融資渠道和工具,並購很難正常進行。從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看,我國融資渠道相對狹窄,並購融資主要有銀行貸款、增發、配股等幾種常用工具。而產業並購通常具有資金額度大和用資期限長的特點,同時,在整個並購流程中對資金需求的密度也隨時間和進度而變化,相對單一的融資工具難以滿足產業並購的資金需求。

熱點內容
股市地量是什麼預兆 發布:2025-02-05 05:01:01 瀏覽:140
文華財經螺紋期貨保證金是多少 發布:2025-02-05 04:51:19 瀏覽:222
股市中的心態是什麼 發布:2025-02-05 04:32:48 瀏覽:386
數字政通股票歷史價 發布:2025-02-05 04:30:55 瀏覽:34
同花順股票交易正版 發布:2025-02-05 04:27:06 瀏覽:618
股市怎麼看量比跟k線圖 發布:2025-02-05 04:09:10 瀏覽:460
如何下載股票歷史成交數據下載 發布:2025-02-05 04:06:12 瀏覽:95
股票能在漲停板買進嗎 發布:2025-02-05 03:54:52 瀏覽:154
怎麼分析股市情緒面 發布:2025-02-05 03:39:06 瀏覽:962
青島李村的長盛基金在哪裡 發布:2025-02-05 03:35:24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