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股票市場論文
① 疫情下,股市中的「逆行者」,寧德時代的黑馬故事
說在最後的話:
寧德時代官網上關於市場地位的這一頁還停留在2018年所取得的成績,然而我們相信這條線的未來還會繼續的上揚。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有錢嗎?股價雖高,但不妨考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2020疫情暴發對股市的影響
無數投資者都在擔心,此次新冠狀病毒對2020年的A股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目前需要保持理性,客觀的來看待這個問題。實事求是地說,此次疫情確實會對股市有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心理預期上的影響。此次疫情事發較為突然,在春節前大家其實對疫情的重視程度是較低的,但隨著事件的進展,大眾又從節前的重視不夠變為過度緊張,對於股市中的投資者來說,也存在這個情況。心理預期的變化,會使得很多投資者對市場較為悲觀,甚至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從而帶來拋壓。
第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疫情對實體經濟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說,以前春節是消費的旺季,而這個春節,大家都宅家裡了,經濟活動肯定會有所下降。再比如說有些工廠暫時停工,對生產會有一定的影響,在產品出品方面,短期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確實會對宏觀經濟帶來短期的壓力,對股市影響不利。
第三,對部分行業的沖擊,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整體來說是有限的,但對部分行業短期帶來的沖擊可能會更加明顯,那麼這些行業,業績會出現受到較大的影響,其股價反應就會更加敏感,受疫情影響的相關行業和公司面臨更大的壓力。
③ 高三關於股票的議論文
下面是一篇切切實實的新概念作文
我家的「炒股」風波
自從我的媽媽聽了別的阿姨說炒股很賺錢,她便好想迷上了炒股。搞得我們全家不得安寧。她一回來就想:如果賺到了很多錢,我就可以買一輛汽車。(話外音:又在做白日夢)好象自己真的跟炒股專家一樣的。我聽說媽媽晚上睡覺時還在想股票的事呢,太入迷了!下面請大家聽我講講我的媽媽是怎麼從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變成了一個股民。
第一天,媽媽一回來就急急忙忙地打開電腦。媽媽平常一回來不是煮飯嗎,今天怎麼會開電腦啦?我帶著疑惑的心情去問媽媽,媽媽對我說:乖兒子,幫媽媽把這個網站輸進去好嗎?媽媽要炒股。炒股?這個玩意真新鮮,我天天在電視上看什麼股票,我搞都搞不懂。媽媽怎麼會呢?媽媽難道要趕時髦嗎?到了下午,我在外面看了幾個小時的電視,媽媽自然沒有說我,她「炒」得太入神了吧。真是有耐心,佩服佩服。到了三點,我的媽媽從我的房間里走了出來。我便邊笑邊說:老股民,不炒啦。媽媽也對我笑了笑說:現在停盤了,明天再炒。我也沒有太當回事,我想:炒就炒,反正沒有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就行!
第二天,我象往常一樣會到家。我感覺家裡好象少了點什麼,我想起來了,桌子上沒有飯菜。我跑去跟媽媽說:媽媽,你怎麼沒有煮飯啊?媽媽不耐煩地說:我在炒股,等等再煮。我便到外面看電視.一下子就看了半個小時。媽媽怎麼還沒出來啊!我大叫起來:媽媽!我的肚子餓了,已經前胸貼後背啦,快去煮飯啊!媽媽只好離開了電腦,去煮飯。我認識了事情的嚴重性,我想:媽媽不能連飯都不弄就去炒股吧,這樣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是絕對不能允許的!我想了幾天都沒有想出辦法,我也跟著媽媽看了看。沒有想到的是,我也一起被「拉」了進去。我現在也會跟媽媽一起去看看股票,可是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能讓我的成績下降,媽媽他們玩一玩股票沒關系,而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不能天天和父母一起看股票,我要停息這場股票風波。
我的辦法是:我先拿自己的學習來說,你們在我的房間炒股票影響了我的學習,所以請你們不要再炒股票了。媽媽好象明白了點什麼,說:乖兒子,媽媽不炒股票了。當我正在得意揚揚的時候,媽媽買的股票賺錢了。她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媽媽說:我一定要繼續炒下去。再這樣下去媽媽會成股民的。
我家的炒股風波越來越嚴重了,為了看股票連午睡都不睡了,媽媽真的成了一個股民了,怎麼辦啊?這場炒股風波給我帶來了好事也帶來了壞事。但我還是不希望我家的炒股風波繼續下去。如果大家有什麼能讓我家的炒股風波停止的辦法,請快快告訴我吧!
④ 在疫情期間,股市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大家也都知道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或者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實也給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帶來了一些影響,在疫情期間股票市場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三、發展的持續性不夠強
雖然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比較好的趨勢,可是這種上漲的趨勢只不過是暫時性的,沒有辦法持續性的發展,因為市場是需要穩健發展的。如果股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在進行上漲,那麼長此以往,就不利於打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而且這種上漲其實大多數只是一種資產的泡沫。
⑤ 新冠疫情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我國民眾的正常生活、企業生產以及投資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金融市場歷來被視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影響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反映到金融市場中。
⑥ 股市是讓有能力者生產經營,如何控制投資者得利,如何讓資本按國計民生需要使
答案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幾乎每個地區的經濟不平等程度都有所加劇。這種不平等的加劇源於富豪階層和中下階層之間資本所有權的不平衡,以及相應帶來的財富增長率的嚴重差異。其中,資產價格變化,特別是股市上漲已成為不平等程度加劇的關鍵驅動因素。我國正處於從全面小康邁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股市能否成為居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資產配置途徑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需要更好地理解股票市場與不平等性的關系,以便找到股市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的應對之策。
一、股市繁榮與財富增長:貧富之憂
過去兩年全球有超過54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而全球億萬富翁的財富卻在暴增。
為應對新冠疫情所造成的經濟影響,全球各國央行都採取了降息和資產購買等廣泛的貨幣寬松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實降低了新冠疫情的經濟沖擊,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股市超出我們想像的大幅上漲。根據國際交易所聯合會(WFE)的統計數據,全球股市市值從2019年底的93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底的105萬億美元,到2021年底進一步增長到123萬億美元。全球股市總市值除以全球GDP值而得出的「巴菲特指標」達到131%,高於一般顯示過熱的100%,徘徊在超過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股市繁榮和財富增長極大地惠及了全球的富人階層,市場的狂歡成為少數人的「盛宴」。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截至2021年底,世界上前500位億萬富豪的凈資產總額超過了8.4萬億美元,甚至超過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疫情暴發後,股市和金融資產的上漲幫助世界上最富有的500人的財富連續第二年增加超過1萬億美元,而全球最富有的十個人的總財富激增了逾一倍,從7000億美元增至1.5萬億美元。
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全球億萬富豪不成比例地佔有了經濟增長的成果:前1%的人拿走了從1990 年代以來所有財富增長的38%,而底層50%的人只獲得了2%。這種不平等源於上層和下層之間財富增長率的嚴重不平等。財富增長不平等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更加嚴重,事實上,過去兩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億萬富豪的財富份額增長最快的兩年,在一些國家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美國股市表現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騎絕塵」,其市值在過去兩年增長了15萬億美元,但也進一步加劇了財富不平等狀況。根據美聯儲的最新統計數據,美國財富前百分之一的家庭擁有54%的股票市值,前百分之十的家庭擁有89%的股票市值,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家庭僅擁有11%的股票市值(多數還是通過養老金和保險賬戶間接持有)。顯然,那些在危機爆發時擁有大部分股票資產的富人階層受益最大。疫情爆發以來,收入最高的1%家庭的財富增加了28%,而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的凈資產只增加了2.9%。目前,美國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總凈資產為36.2萬億美元,超過了中產家庭持有的35.7萬億美元。這是自1989年美聯儲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1%的富人擁有的財富首次超越60%的中產。
二、股票市場與貧富差距:學術之論
股市的財富分配不均引發了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即:股市發展是否加劇了不平等現象?
經濟學文獻對股票市場與經濟不平等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其中一些觀點指出,股市發展可以促進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增加窮人和中產階層的投資、工資和就業機會,通過所謂的「涓滴效應」來減少經濟不平等。許多基於跨國數據的比較研究發現,股市發展和社會收入不平等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處於發展初期的股市可以在短期內增加收入不平等,但從長期來看,當更大比例的人口不斷湧入股市時,他們可以從股市發展和經濟增長過程中獲利,從而減少了收入不平等。
股市發展過程中一種值得警惕的現象是,在英美等部分發達國家,過於發達的股市和「過多」的金融往往導致金融部門相對於其它產業部門的過高收入和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過高薪酬,從而加大了社會收入的不平等。斯蒂格利茨等經濟學家就認為,發達經濟體過去十餘年表現出來的收入差距加大的趨勢,很大程度上與金融部門和上市公司高管通過金融手段攫取過多的金融租金有關。
另有一些觀點認為,股價上漲具有直接的財富效應和資本分配機制,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對不平等的影響取決於人們所持有資產的類型。資本收益對最富有家庭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們持有更多的金融資產。在美國,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其中,頭部10%的最富有家庭中三分之二的資產是股票和債券。可見,由股市推動的經濟增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但也可能讓富有階層獲得了更多的財富和資本,這正是過去兩年疫情期間全球貧富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盡管從金融市場的歷史來看,股票市場提供了較高的平均回報,但受限於金融專業知識和投資組合分散化不足,股市中窮人和富人(特別是超級富人)的回報差異甚大。正如皮凱蒂在他的暢銷書《21實際資本論》中所強調的,「越富有的人群很可能投資收益率越高」。 此前經濟學家們針對北歐和印度市場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許多國家的決策者,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決策者,一直在推動民眾更大程度地參與股市,但直接參與二級市場投資的結果往往是富人變得更富,窮人變得更窮。
面對工資、收入、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嚴重化趨勢,一些研究也在試圖比較股市和房市對貧富不均的影響差異。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一份研究表明,如果樓市表現好於股市,那麼經濟中的財富不平等程度就會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中產階級(其投資組合中住房佔比較大)的財務表現和財富增長比前10%,甚至前5%的人更好更快。而億萬富豪的財富則主要集中在公司股權上,如果股票市場的表現比樓市好,那麼財富不平等程度幾乎是直線上升。這就是我們在過去10年中所看到的美國不平等程度飆升的根源。與之不同,由於中產階級房產升值以及相對較小的股市規模,歐洲的貧富分化要遠低於美國。
⑦ 2020年疫情之下證券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導讀】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我國自2003年後的又一次重大疫情,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數量不斷增長,不過目前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借鑒2003年非典疫情對證券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投資、券商業績以及政策導向等方面影響,除此之外對從業考試也產生一定影響,作為普通投資者或准備進入證券行業的你,對於2020年疫情之下證券行業發展前景一定要及時進行了解。
1、4月證券從業考試延後,預備5月考試
由於疫情的影響,3月份的證券從業考試報名延後,但4月份的報名工作與5月份的考試還是需要准備進入證券行業的同學們注意。疫情總是會過去的,養的肉總是要減減的,工作總是要面對的!
對於准備5月份考試的同學們,需要注意最新改革的證券法,同時制定好學習計劃:考試科目教書學習、歷次考情攻略、洗地刷題不能少。需要注意,原本4月的考生會和5月集中一起,包括應屆畢業生到達戰場,本次考情預期會略難,做好准備哦!
2、貨幣政策逆調節力度加大,市場融資成本下降,流動性增強
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價量齊松,股票市場開市前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較上次下降10BP。同時,證監會和人民銀行積極支持證券公司以發行特種金融債券、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券等多種方式補充流動性,提高相關融資額度,支持證券公司通過增發股份等方式補充資本金。在政策支持下,2020年1月以來,證券公司債券發行77單,發行規模1997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5%和190%,發行規模明顯上升;其中短融發行數量及規模同比分別增長411%和465%。
3、券商業績下滑
券商作為證券市場最活躍的金融機構,受疫情影響較大,源於券商業績很大
一部分來源於從業人員線下拓客與現場辦公。從業績來看券商1月業績環比下滑,36家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4.84億元,環比減少45.44%;凈利潤76.00億元,環比減少48.07%。但券商線上辦公的開展,從環比數據看,各家券商節後首周線上開戶數量、交易規模均大幅增長,多家券商線上業務辦理量佔比超過90%。目前各家券商都在力推線上服務業務,包括疫情實時查詢、豐富移動交易服務、指導非現場業務辦理、加強人工專家投顧和智能投顧服務等,這也助推了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應用。
4、股票市場投資熱度下降
受疫情影響,我國各省市啟動一級響應,實行交通管制、人員流動管理等措施,因此企業延遲開工和線上辦公,消費者購物慾望下降,進而導致資本市場對我國經濟產生擔憂,我國股票市場產生下行壓力。
從市場反應來看,春節開盤第一天,我國股市跳空低開,上證綜指下跌7.72%,深圳成指下跌8.45%,創業板指下跌6.85%,最低下探至2685.27,整體隨後我國經過一系列調控和刺激政策,股市開始大幅拉升。但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下股市走勢,疫情的後續影響持續,導致第一第二產業三個月恢復,第三產業六個月恢復,股市整體依舊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按行業來看,醫葯股投資仍較為活躍。
整個疫情對我國證券行業影響相對是有限的,我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與逐漸開放的資本市場,短期行業處於下滑狀態,但隨著消費市場復甦與政策力度加碼,證券行業長期看好,證券行業依舊處於蓬勃發展期,大家依舊可以選擇其他月份參加考試,但是有一點不能忘,學習是必須的,趕緊去環球網校找對應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課程進行學習吧。
⑧ 跪求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至少1000字,題目如下,急急急!!!!
最近一份針對中國內地A股投資者的調查發現,7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投資一個泡沫,這與多數外國觀察人士的看法相符。
據稱,按照一種標准計算,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市盈率高達70倍。更糟糕的是,據說30%的收益來自於投資收益(即股票交易),實際上成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金字塔)騙局」(Ponzi scheme)。
上述問題加上中國內地「有問題」會計操作的名聲,以及未來兩年1.3萬億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帶來的威脅,難怪內地A股市場目前從高點下跌了約36%。
那麼,當前A股市場的調整是否只是大規模拋售的第一階段呢?這種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根本就難以找到有關泡沫的證據。以估值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預期衡量,基準的滬深300指數(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為23倍。這不算便宜,但遠不到我們所認為的泡沫估值,並且低於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價回調25%,70倍市盈率是怎樣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評人士關注的是規模較小、但價格更高的深圳股市,並回顧其過去12個月的表現。其次,2007年的業績增幅為48%,而市場人士普遍預計今年業績將增長32%。
盡管考慮到全球經濟放緩,32%似乎是個雄心勃勃的數字,但其中7個百分點來自於一次性退稅,而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5%左右,25%的稅前利潤增幅是可能實現的——當銀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為主要驅動力時更是如此。
對那些投資收益又該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資收益想必已成虧損)?事實上,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30%的數字帶有誤導性,因為「投資收益」包含所有來自合資公司和關聯企業的營運收益。剔除這些收入,我們發現,僅有9%的非金融收入來自於某種形式的資產重新估值。
我們對於這些數據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滬深300指數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使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進行審計:中國內地的會計過失風險,目前並不高於其它新興市場。
可能令A股市場面臨厄運的最終問題,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當前非流通股股東大舉湧向市場所構成的威脅。
不過,迅速檢視一下自2006年以來已經解禁的A股,結果表明僅10%的非流通股確實流入了市場。事實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屬於政府。他們同時拋售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種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將控制股票發行供應量,以繼續培育一個健康發展的市場。
的確,增加股票供應量對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至關重要。A股歷來估值水平頗高,因為中國內地流通股市值與GDP和儲蓄的比率,仍遠低於其它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水平。
換言之,相對於來自儲戶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應量」並不充足(特別是考慮到目前實際利率為負的現狀)。未來數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較高的波動性。
這些情況對於國際投資者有影響嗎?鑒於占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指數(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兩地上市(該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資者密切關注A股上市公司的價格走勢,近來A股市場回調,是MSCI中國指數相對於其它新興市場表現欠佳的重要原因。
⑨ 在疫情期間,股市會如何變化
我個人覺得股市會出現大幅上漲,很可能會出現結構性的牛市。
因為我本人參與投資也有多年,對市場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我所能講的內容都是以我的個人經歷為主的主觀認知,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關於你問的這個問題,我想從市場流動性的角度來講股市的變化。
我們可以大致講一下股市在什麼時候會啟動。
如果我們從宏觀的經濟角度來考慮的話,股市的啟動需要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這個針對就是資金的流動性在逐漸放寬。只有當市場上的錢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才會有逐漸多的資金進場,這個時候才會抬高股市內各類資產的價格。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我覺得疫情會促進股市的上漲,因為疫情時期的資金流動性會變得越來越寬。
以上就是我關於疫情期間股市如何變化的個人看法,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我留言,也歡迎大家積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