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新鴻基公司的股票市值

新鴻基公司的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3-01-28 16:36:44

㈠ 新鴻基地產公司經歷了哪些重要事件

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並於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僱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進入20世紀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經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五虎將之一。

1987年10月,新鴻基地產與信和集團合作,以33.5億港元的巨資投得灣仔一塊地皮,興建了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中環廣場。

1990年10月,郭得勝因心臟病復發去世。參加葬禮的有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兆基等工商業巨子,當時報刊評論:「這幾位扶靈者就已掌握了半個香港的經濟命脈。」那時,新鴻基地產的市值已達254億港元,與上市時相比,增長了63.5倍。

㈡ 中國首富是誰

標准答案:中國內地的首富
2002年中國首富是上海的榮智健(中信集團主席)
2003年中國首富是浙江的丁磊(網易網路公司董事長)
2004年中國首富是廣東的黃光裕(國美電器董事長)
2005年中國首富是廣東的黃光裕(國美電器董事長)
2006年中國首富是廣東的張茵(東莞玖龍紙業公司董事長)
2007年中國首富是佛山的楊惠妍(碧桂園地產董事長)
2008年中國首富是廣東的黃光裕(國美電器董事長)
2009年中國首富是安徽的王傳福(比亞迪集團董事長)
2010年中國首富是江蘇的宗慶後(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2011年中國首富是湖南的梁穩根(三一重工董事長)
2012年中國首富是江蘇的宗慶後(哇哈哈集團董事長)

㈢ 新鴻基金融投資是不是合法的黃金投資平台啊

如果真的是香港新鴻基是合法的,香港十大券商,最大非銀行金融機構,www.shkfg.com數一數二的上市公司,代碼0086.市值110億港元,託管資產600多億港元.是香港的正規持牌券商,持有證券,期貨,外匯,黃金四大牌照.看一間公司是否合法可以到香港證監會網站查詢。另外入金帳號是公司帳號或者是新鴻基用你的名字開的信託銀行戶口

㈣ 李兆基的人物經歷

我最喜歡的富豪

㈤ 中國股市盤子最大的前十名

去證券軟體系統中,選定所有A股股票,分別選擇按股票總市值、流通市值排名,前十名就是中國股市盤子最大的前十支股票,還有流通市值最大的前十支股票,主要是四大銀行股、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股票。

㈥ 香港股票市場價格指數是什麼

恆生指數簡介

恆生指數,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場中的43家上市股票為成份股樣本,以其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價幅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於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開發布,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
編輯本段
成分股的意義

恆生指數的成份股具有廣泛的市場代表性,其總市值佔香港聯合交易所市場資本額總和的90%左右。為了進一步反映市場中各類股票的價格走勢,恆生指數於1985年開始公布四個分類指數,把33種成份股分別納入工商業、金融、地產和公共事業四個分類指數中。
編輯本段
成分股的選取原則

恆生指數成份股的選取原則如下。
(1)按股票市值大小選擇,必須屬於占聯交所所有上市普通股份總市值90%的排榜股票之列(市值指過去12個月的平均值)。
(2)按成交額大小選擇,必須屬於占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成交額90%的排榜股票之列(成交額乃指過去24個月的成交總額)。
(3)必須在聯交所上市滿24個月以上。
根據以上標准初選出合格股票後、再按以下准則最終選定樣本股:
(1)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2)四個分類指數在恆生指數內各占的比重需大體反映市場情況。
(3)公司在香港有龐大業務。
(4)公司的財政狀況。
編輯本段
恆生指數歷史

恆生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100點,並選出30間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僅供恆生
恆生指數
銀行內部參閱,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報,開始點數是150點。
1985年1月2日,恆生指數增加4隻分類指數,把33隻成份股以行業分為4個分類:
恆生金融分類指數
恆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
恆生地產分類指數
恆生工商分類指數
恆生綜合指數於2001年10月3日設立,提供更具廣泛代表性的股市指標,綜合指數包括在香港股市市值頭200位的上市公司,共代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的97%市值,取代1998年4月20日設立的恆生100指數。
恆生指數的歷史最高點是19161.38點,於2006年11月7日創下,當日的升幅主要受到匯豐銀行突然宣布減息,升勢主要由中國移動、匯豐銀行及地產股上升帶動。然而在收市前半小時,市場傳出中國移動會進行配股籌集資金,中國移動隨即下跌3元,使恆生指數在15分鍾內急跌超過250點,一度倒跌超過80點,然後大市再度倒升超過30點,最終恆指收市升2.76點,香港交易所總成交急增至超過517億。上一次所創的新高是18397.57點,於2000年3月28日創下,當時主要受到泡沫化的科網股熱潮所帶動。
歷史最高收市點數則是18952.86點,於2006年11月9日創下,升幅主要由匯豐控股、中國移動上升帶動。
歷史最低收市點數則是1967年8月31日的58.61點,原因是六七暴動引發的股災。
2006年11月7日由於恆生指數於收市前牛氣沖天,導致僅餘一隻的恆生指數熊證亦被收回,加上發行
恆生指數
商增發需時,故11月8日是自牛熊證推出以來,沒有恆生指數熊證掛牌交易。
編輯本段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

恆生指數 Hang Seng Index;Hang Seng。名。用單數。縮寫為:HSI。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公司編制的指數。入選樣板股為香港股票市場33家上市公司,是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為香港股票市場最有影響的指數。
國企指數,又稱H股指數,全稱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也是由香港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和發布的。該指數以所有在聯交所上市的中國H股公司股票為成份股計算得出加權平均股價指數。國企指數下1994年8月8日首次公布,以上市H股公司數目達到10家的日期,即1994年7月8日為基數日.當日收市指數定為1000點。
編輯本段
恆生指數現況

自 2003年年中開始,恆生指數逐漸由2003年4月25日低位 8,331 點反彈,進入長達四年半的牛市。於2003年6月17日

重上 10,000點後,更先後於2006年12月28日及2007年10月18日分別突破 20,000點及 30,000點,並於 2007年10月30日創下歷史新高 31,958.41點。
但受「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港股直通車)落實遙遙無期、內地股市由高位大幅調整及美國次按風暴惡化等利淡因素拖累,恆生指數由高位反復下跌,於2008年1月22日跌穿被視為牛熊分界線的 250天移動平均線,跌至 2008年3月14日的低位 21,041.25點,及後雖曾一度反彈至 26,000點水平,但隨著美國次貸風暴新一波危機爆發,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國際集團陷入財政困難等消息拖累,恆生指數每況愈下,更於 2008年10月27日報出最低位10,676.29點,為04年5月以來的新低。
編輯本段
恆生指數的計算公式

今日恆生指數的計算公式:
恆生指數
Current Index:現時指數Yesterday's Closing Index:上日收市指數P(t):現時股價P(t-1):上日收市股價IS:已發行股票數量FAF:流通系數CF:比重上限系數恆生指數計算公式說明是:
現時指數 = (現時成份股的總市值)/(上日收市時成份股的總市值)*上日收市指數指數易交易全球大盤恆生指數,T+0快速交易,漲跌雙向盈利.
(例如比重上限系數為40%,即指在指數編算上,只計算該成份股40%之流通量股權。)
基準日是1964年7月31日,基準日指數是100點。
四個分類指數的計算方法及公式與恆生指數相同。
2006年6月30日恆指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更改恆生指數加入H股後的計算方法及對現有成份股的數目及影響。(詳情於#外部連結|外部連結)
編輯本段
恆生指數成份股

選股范疇
恆生指數成份股必需是以主版及於香港作第一上市地點。如是國企股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點亦可。
恆生指數
•該H股公司股本以全國企股於香港交易所上市。
•該H股公司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並沒有非流通股本。
•新上市的H股公司沒有非上市股本。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總市值在首90%之列(市值指按過去一年內的平均值);
•必須位列在聯交所上市所有普通股份(H股除外)成交額在首90%之列(成交額指按將過去兩年內的成交總額分成八個季度各自作出評估);或須在聯交所上市滿兩年或符合相關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恆生指數的指引。
編輯本段
上市少於兩年的大型股獲納入恆生指數指引

於檢討指數時大型股平均市值排名 最少上市時間
第五或以上 3個月
第六至十五 6個月
第十六至二十 12個月
第二十一至二十五 18個月
第二十五以下 24個月
經甄選符合資格後,再按以下三項准則接受最終評選:
•公司市值及成交額之排名;
•不同行業在恆生指數內所佔的比重能否反映股市分布;
•公司的財政狀況。
恆生指數任何一隻指數成份股如連續停牌一個月,該成份股將會從指數中剔除。在非常特殊情況下,
恆生指數
例如該成份股被認為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牌,才有可能獲保留在指數內。
公司 行業 股票代碼(按公司股票代碼順序排序) 比重(%)
長江實業 地產 0001 2.60
中電控股 電力 0002 1.89
中華煤氣 燃氣 0003 1.32
九龍倉 地產 0004 1.08
匯豐控股 銀行 0005 15.00
香港電燈 電力 0006 1.18
恆生銀行 銀行 0011 1.66
恆基地產 地產 0012 1.09
和記黃埔 多領域 0013 2.32
新鴻基地產 地產 0016 3.17
新世界發展 地產 0017 0.68
太古股份公司A 多領域 0019 1.34
東亞銀行 銀行 0023 0.94
港鐵公司 鐵路 0066 0.72
信和置業 地產 0083 0.65
恆隆地產 地產 0101 1.09
招商局國際 海港服務 0144 0.61
中信泰富 多領域 0267 0.44
華潤創業 經銷商 0291 0.65
國泰航空 航空 0293 0.31
思捷環球 服裝零售 0330 1.32
中國石油化工 石化 0386 2.06
香港交易所 金融服務 0388 2.74
利豐 經銷商 0494 1.85
中國海外發展 地產 0688 1.19
騰訊控股 網路軟體服務 0700 2.98
恆生指數
中國聯通 電信 0762 0.83
華潤電力 電力 0836 0.57
中國石油 石油 0857 3.80
中國海洋石油 石油 0883 4.35
建設銀行 銀行 0939 6.77
中國移動 電信 0941 9.09
中國神華 煤炭 1088 2.26
華潤置地 地產 1109 0.61
中遠太平洋 海港服務 1199 0.27
工商銀行 銀行 1398 6.22
富士康國際 電子製造服務 2038 0.37
中國平安 保險 2318 1.75
中銀香港 銀行 2388 1.24
中國鋁業 鋁 2600 0.64
中國人壽 保險 2628 5.11
交通銀行 銀行 3328 0.92
中國銀行 銀行 3988 4.32
恆生指數開盤時間
恆生指數是港交所股票指數,隨港交所開盤而開盤,港交所每天交易的開盤時間是固定的所以它也是固定的。

㈦ 誰詳細知道 李元生

姓名 劉元生 (不是姓"李")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43
學歷 大學
國籍 中國
簡歷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股東之一,有多年從事貿易業務及房地產投資之豐富經驗。現任仁達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持股情況 公司名稱 持股數量 持股變動原因 截止日期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7695403股 送轉,職工股調整 1995-12-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674264股 1994-12-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6674264股 1994-06-30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043900股 1993-12-31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043900股 1993-06-30

400萬變6.32億 劉元生再續股市神話

2006年11月30日09:16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萬科最大個人股東持股18年,400萬元變為6.32億元股票增幅超過股神巴菲特設想一下,從萬科創業起即買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現在,獲利該有多少倍?答案是160倍!

18年了,"劉元生"這個名字每年都出現在萬科公司年報上,像一根不倒的桅桿,伴隨萬科這艘航船闖過了難以計數的波峰浪谷。12月5日是滬深兩市的"明星股"萬科的"有限售條件股份可上市交易日"。當這天到來時,劉元生的股票也將隨著萬科公司迎來嶄新黎明,走向全流通時代。

往事綿綿,令人產生無限的感慨。

18年的等待終於有了巨額回報:現在劉元生持有的5827.63萬股非流通股,市值為6.32億元。

而當年,劉元生買這些股票僅僅花了400萬元。這一投資的增幅,超過了全球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最驕人的業績是持有《華盛頓郵報》股票30年,股票價值增長也不過128倍。

據《提問萬科》一書,劉元生是香港商人,比王石稍長。早在王石創建萬科前,他們就已經是商業合作夥伴。王石做錄像機生意時,就是由劉元生的香港仁達國際有限公司供應日本貨源。劉元生回憶:"那幾年,王石經常來香港,但和其他內地人不一樣,他從來不要求去觀光,而是要我帶他去逛書店,買了很多企業管理和財務方面的書。我感覺他是個有抱負的人。"自此兩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得知萬科要進行股份化改造,劉元生便經常向王石介紹香港公司的運作方式,幫助收集香港上市公司章程、年報。

1988年12月末萬科正式向社會發行股票,一家本來承諾投資的外商打了退堂鼓,劉元生聞訊慷慨解囊認購360萬股。1992年後,萬科熱衷於股權投資,劉元生也積極策應,還參與萬科在天津、東北等地的項目投資。當年與王石共同打江山的創業者,如今多數已身影模糊,而劉元生依然堅守著萬科。

歷史資料顯示,1992年劉元生持有萬科股票370.76萬股,以後隨著萬科送股配股,加上劉元生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他擁有的萬科股票逐年增加。1993年是503.29萬股,1995年為767萬股,2004年為3767.94萬股,2006年為5827.63萬股。不過,他持股所佔萬科總股本的比例也從原先的2.7%降到1.47%。

即使這樣,現在他持有的股票數量,不僅遠遠超過萬科董事長王石的41.8677萬股,總經理郁亮的11.6742萬股,而且超過了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萬科企業工會委員會、中國平安保險各自的持有量,依然是名符其實的大股東。

12月5日是萬科的"有限售條件股份可上市交易日"。以11月28日收盤價10.85元計算,劉元生持有的這些股票流通市值為6.32億元。劉元生認購原始股加上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的費用,共約400萬元。經過18年的堅守,他獲得了160倍的回報率。

我們曾經聽說過有人捂住深發展發了大財,有人購入陸家嘴得到暴富,但沒有聽說哪個人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幾千萬股票這樣多年頭。

萬科董事會秘書肖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最初萬科股票發行不暢,劉元生當年得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特許,用外資身份開設的A股賬戶購買了萬科原始股,投資360萬元。"他堅持持有萬科股票,可以說是他對王石董事長和萬科這個團隊投出的信任票。"她認為,可能劉元生這樣做也有"被迫"的成分。"1991年後深交所成立,他的股票因為沒有更換成標准股票而被凍結,也是客觀上不能出售的原因。"當記者表示希望聯繫到劉元生先生時,肖莉婉轉地拒絕了記者的要求。她說,"劉先生是一個低調的香港人,不會願意接受相關采訪。"她希望記者理解劉先生的心意。

據記者從其他方面了解到,劉先生現住在加拿大,跟王石還有密切聯系,萬科經營管理的很多重大決策都要徵求他的意見。

在萬科上市後的18年中,很多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經不起股價顛簸撤離了。某家大公司在90年代初萬科股票跌破發行價時,把手裡的幾百萬股票硬生生賣回給了萬科,還以為扔掉了燙手的山芋。回頭來看,對優質的公司長線投資才是金。

某私募基金經理李先生專門投資萬科股票。他說,萬科仍然有長期投資價值,劉元生這樣的股民確實少見,他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的財富故事,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縮影。

全流通後,劉元生手裡的這些股票會繼續捂著還是會賣出?如果要賣將賣出多少?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懸念。

㈧ 李兆基的資料

李兆基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於廣東順德大良。香港地產發展商,恆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身家為230億美元,摺合1795億港元。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稱號。李兆基與同為新鴻基創辦人的郭得勝及馮景禧,連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及郭錦濤,在1958年組成永業,合資經營地產。所獲榮譽:佛山市榮譽市民、順德市榮譽市民、亞洲企業家成就獎、廣州市榮譽市民、亞洲股神、亞洲首富等。另有同名香港藝人。

㈨ 新鴻基~郭氏三兄弟簡歷如何

2006年《蒙代爾》中國500富豪榜上,前三名都來自香港,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兄弟三人以1010.4億人民幣位居李嘉誠之下,領先於馮國綸、馮國經兄弟和劉鑾雄、劉鑾鴻兄弟。郭氏三兄弟,是香港標志性建築國際金融中心的擁有者,他們的企業被稱作中國最大房地產企業,他們家族資產近千億,曾進入世界富豪排名前50名,在最新的「全球華商500強」榜單中,他們仍位居李嘉誠之下,名列第二。

子承父業創輝煌

郭炳湘三兄弟,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新鴻基地產創立於1972年,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目前物業銷售和租金收入的來源分別佔去盈利來源的63.3%和26.6%,其他業務包括酒店經營、建築、財務、保險、戲院、貨倉、制衣、公共運輸和電訊等。

講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講到他們的父親——郭得勝。郭得勝原籍廣東中山,早年隨父經營雜貨批發,戰後移居香港,1952年設立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後來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當時正值香港製衣業興隆,生意源源不斷,一舉奪得洋雜大王的稱號。1958年,郭得勝與好友李兆基(李兆基,祖籍廣東順德,1928年出生,早年曾在其父開設於廣州的一家銀號當學徒。1948年,年僅20歲的李兆基身帶1000港元,從廣州南來香港,在金鋪做外匯黃金買賣,1958年起與郭得勝、馮景禧合夥從事地產發展)進軍地產業。1963年,三人各投資100萬港元創辦了新鴻基公司。郭得勝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馮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並於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僱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進入20世紀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經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五虎將之一。1987年10月,新鴻基地產與信和集團合作,以33.5億港元的巨資投得灣仔一塊地皮,興建了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中環廣場。

1990年10月,郭得勝因心臟病復發去世。參加葬禮的有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兆基等工商業巨子,當時報刊評論:這幾位扶靈者就已掌握了半個香港的經濟命脈。那時,新鴻基地產的市值已達254億港元,與上市時相比,增長了63.5倍。

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是市場公認的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

郭得勝去世後,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分別出任副主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並使公司更上一層樓。

新鴻基地產的業務主要集中於香港,土地儲備量在香港地產商中保持數一數二的地位。除了物業銷售和租金收入外,其他業務包括酒店經營、建築、財務、保險、戲院、貨倉、制衣、公共運輸和電訊等,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對地產收益的依賴,二來為旗下物業增值,有利於銷售。

將旗下本地流動電話業務數碼通分拆上市後,郭炳湘在1999年8月投資1000萬美元,與北京控股合作,成立一個專門投資國際定位系統的風險基金。同年9月推出Cyberlncubator,以免租形式換取中小型科技公司股權;另外還注資Quamnet進軍金融互聯網。此外,新鴻基地產與一些國際知名電腦商如SunMicrosystem及微軟(Microsoft)成立策略聯盟。除與SunMicrosystem合作發展AsiajavaVentureCapitalFund外,亦合作推出SuperHome.net網站,介紹旗下住宅及商業樓盤。另與微軟合作發展數碼儀錶板(DigitalDashboard),向旗下租戶提供。新鴻基地產旗下物業做資訊增值,被視為未來物業發展的趨勢。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的地產巨無霸,新鴻基的投資方向在相當程度被業內外看作一個地產投資的風向標。新鴻基在大陸的業務主要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發展房地產。他們與北京東安集團公司攜手重建和經營的新東安市場,項目成本約35億人民幣。在上海建設的中環廣場,是淮海中路設備最先進的國際甲級商廈之一。此外,新鴻基在上海徐匯區發展的上海名仕苑,也受到駐上海外資企業的歡迎。僅此兩項在上海的物業就投資30億元。

2006年以來,新鴻基又開始大量增加在內地的投入。目前,企業在北京、上海、杭州的項目已經開始具體運作,2007年他們在內地投資將達到100億元,這個數字是過去幾十年新鴻基在內地投資的總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作為香港新鴻基集團董事局主席和副主席的郭氏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他們在香港房地產業界取得的不敗戰績被稱作是中國地產界的神話。

熱點內容
長期股權投資凈利潤為什麼要調整 發布:2025-02-06 12:36:06 瀏覽:877
阿里金融指的是什麼 發布:2025-02-06 12:35:16 瀏覽:285
基金手續費扣多少錢 發布:2025-02-06 12:15:18 瀏覽:794
國際形勢影響股票嗎 發布:2025-02-06 12:14:39 瀏覽:840
負利率的國家是怎麼理財的 發布:2025-02-06 12:09:46 瀏覽:648
退市股票在三板交易 發布:2025-02-06 12:05:50 瀏覽:137
股票連續下跌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6 12:01:01 瀏覽:796
免費100檔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6 11:55:52 瀏覽:583
數字貨幣會是下一個風口會是什麼 發布:2025-02-06 11:50:36 瀏覽:120
如何在手機股市上設置條件預警 發布:2025-02-06 11:50:26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