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川電機股票市值
❶ 日本安川機電是全球500強企業嗎
不是,只是一個比較好的電機製造企業
❷ 美的斬獲庫卡85%股權,但是據約定不能獲得技術這個收購有何意義
美的斬獲庫卡85%股權
2016年7月20日晚間,美的集團如約披露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集團結果。按照安排,本次要約收購期在德國時間7月15日24時截止,在此期間內,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集團股份數量合計為2871萬股,占庫卡集團總股本的72.18%。本次要約收購前,美的集團已持有庫卡集團13.51%股權,據此計算,公司持有庫卡股份比例已達到85.69%。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為115歐元/股,庫卡100%股權估值約為45.74億歐元,約合338億元人民幣。現在騙子很多的,要小心謹慎,投資還是要到一些正規的平台,像騰訊眾創空間。
收購還有幾道關
按照這一結果,美的集團要約收購庫卡最少30%股份的計劃已經超額完成。但按照收購交割要求,公司仍需滿足三項條件:第一,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第二,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第三,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上述條件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完成。
針對反壟斷調查對收購進程的影響,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反壟斷調查將不會對此次收購造成較大阻礙,德國方面雖然有考慮到美的收購庫卡後企業機密技術外流,甚至對國家產生安全利益的影響,但是政界無法阻止這個交易的進行。自由經濟國家都是由企業股東來決定的,所以企業的抉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此次反壟斷調查將不會形成較大阻礙。」
與此同時,為了盡可能減少並購庫卡可能對德國政府帶來的擔憂,美的也在要約收購的同時作出了多項「妥協」,例如,美的承諾不會主動尋求庫卡申請退市,盡力維持庫卡上市地位,同時承諾全力保持庫卡的獨立性。
針對德國政府對於企業機密技術外流的擔心,美的和庫卡6月28日簽訂的《投資協議》,內容共5條,都沒有涉及技術轉讓,反而強調尊重庫卡品牌和知識產權,例如「准備訂立隔離防範協議,對庫卡集團的商業機密和客戶數據保密,以維持庫卡與其客戶、供應商的穩定關系。
然而,作為兩家在產品種類、客戶群體、市場區域、品牌形象、銷售渠道等方面差異巨大的企業,即便收購圓滿完成,後續的整合也將極大考驗著美的的管理能力。從過往歷史來看,中國企業大量的海外並購案例中,最多的問題都出在並購後的整合上。
不過,郭凡禮對此次並購卻充滿信心,他認為,美的除了強調將致力保持庫卡的獨立性外,還明確表示不會促使現有全球員工人數改變、關閉基地或任何搬遷行為的發生,庫卡的獨立性緩解了兩大企業整合的難度。
「最純粹」機器人企業
從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的情況來看,庫卡並不算是其中最優秀的企業。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機器人市場佔有率中,發那科佔17%,ABB佔11%,安川電機與庫卡均佔9%。在凈利潤上,庫卡在四大家族中排名最後,尚不及排名第一的發那科的1/15(2015年數據)。
不過,以美的本次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計算,收購PE高達48倍。而ABB、發那科、安川電機目前的PE均在20倍以下。
從市值看,目前機器人四大家族的市值如下:ABB超過440億美元、發那科超過320億美元、庫卡超過37億美元、安川電機約為34億美元。站在市值角度,選擇收購市值偏小的庫卡的難度和成本顯然較低。
除了市值小以外,在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庫卡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純粹」。公司目前的主要業務包含機器人本體製造、系統集成以及物流運輸三大板塊,全部與機器人高度相關。相比之下,ABB還有龐大的電力系統相關業務,發那科亦有相當比例的收入來自於數控裝置、機床等領域,而安川電機在機器人業務之外,也還涉及了變頻器、傳動產品等。
作為一家純粹的機器人企業,庫卡在技術與專利方面的價值不可小覷。超凡網專家凌趙華指出,庫卡擁有全球領先的工藝技能和前沿的機器人技術,截至2016年6月8日,庫卡在全球共公開了3907件專利和專利申請,申請的技術內容幾乎均與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庫卡擁有141件五局專利數(五局專利數指的是一個專利權人在中、美、歐、日、韓五個專利局同時擁有專利權的專利數量)。一般而言,一個專利權人的五局專利數越多,說明其核心技術和重要專利越多,其在全球主要市場上的產業地位也越高。相比之下,美的的五局專利數僅有8件,和庫卡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
「中國製造2025其實就是德國工業4.0的翻版。而恰好,庫卡是德國工業4.0的代表。」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美的收購庫卡之所以被稱之為「逆襲」,源於庫卡本身是一家卓越的科技型企業,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國際並購正在從「撿漏」心態轉向對優質企業的強攻。
劍指中國機器人市場
在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報告書中,一句並不起眼的話透露出並購後的發展重點:「美的可憑借庫卡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推動公司製造升級。」
事實上,在要約收購庫卡前,美的早已顯露出對機器人的「偏愛」。2010年,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就已在各個車間廣泛應用各類三軸、四軸機器人。當2011年美的空調達到500億元營收規模時,工人數量在5萬人以上。到了2014年,公司空調業務總營收接近700億元,工人數量已縮減至2.6萬人。
自2012年以來,美的累計投入使用近千台機器人,自動化改造預計投入約50億元,大幅提高了生產的自動化率。不難看出,機器人已經在卓有成效地改變著這家電器巨頭,美的非常清楚機器人對自身未來的重要性。2015年,美的新成立了機器人業務部門,在機器人產業拓展上全面布局。
反觀庫卡,要約收購報告書透露,2015年庫卡在中國境內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4億元,這一水平在機器人四大家族中排名墊底。
ABB中國高級副總裁蔣海波此前曾透露,ABB公司2015年在華銷售額超過330億元。發那科與安川電機雖然沒有公布在華業績,但一位從事機器人代理銷售企業高層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兩者在國內的銷售額「都遠遠超過十億元的規模」。此外有媒體曾報道稱,安川電機中國的銷售額在2014年已經達到1000億日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
中國市場是庫卡的短板,同時也是美的的長處。且不論中國機器人市場整體市場空間,僅僅只看美的自身的機器人采購需求,對庫卡而言都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OFweek高級分析師潘偉指出,按照美的的設想,如果成功入主庫卡,共同開發中國機器人市場將被列為第一要務,美的家電工廠有提高機器人密度及自動化生產效率的需求。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則認為,庫卡將使美的快速取得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技術優勢,同時有助於在中國迅速擴展業務。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韓國和日本一般工業機器人滲透率分別為365台/萬人和211台/萬人,相比之下,中國的機器人滲透率卻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台機器人。
同時,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機器人變得越來越重要。在美的總部所在的廣東省,這種現象更為突出。2015年,美的在產品和勞動力方面的現金支出占據銷售額的59%,2008年的這一比率僅為47%。
根據美的確定的戰略計劃,庫卡有可能將在2020年之前超額完成其設定的40億至45億歐元收入目標,其中10億歐元預計將來自中國市場。業內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一旦美的收購庫卡成行,庫卡在中國地區的收入有望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
48倍PE是否劃算?
自從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方案出爐以來,其48倍PE的高估值在市場引發不小的爭論。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若以全球市場的平均估值來看,本次收購確有高估,但從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來看,則又是另一番景象。
以A股機器人行業龍頭機器人(300024)為例,目前其總市值約為400億元。而以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115歐元/股計算,對庫卡100%股權估值約為45.74億歐元,約合338億元人民幣,收購庫卡的總估值尚不足A股公司機器人的市值。
然而,無論是規模、技術還是品牌,機器人與庫卡的差距卻非常明顯。庫卡在汽車製造領域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和歐洲都是第一;在一般工業領域機器人的市場份額歐洲前三名;在系統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美國排名第一,歐洲排名第二,其產品定位為最高端的應用領域。
「本次收購相當於美的以約300億元的價格置入遠遠優於機器人的資產,一旦收購成行,不僅會明顯提升美的的估值,同時美的有望接替機器人成為A股機器人行業新龍頭。」一位券商研究員向記者分析。
❸ 日本安川、台灣台安、台灣東元,究竟有什麼樣的關系
日本安川台灣東元合資後成立的台灣安台公司
台灣幾家電器電機公司都是50-60年代和日本合作技術生產,然後有自己的技術
開始回銷到日本或是大陸及東南亞地區
東元電機成立於1956年,初名「東元電機廠」,起初在台北縣三重市設立工廠製造馬達,後來遷至台北縣新莊市設廠。1966年,東元電機設立東洋培林公司,與日本東洋株式會社合作製造各種精密軸承。1966年,東元電機設立台安電機,生產各種開關、配電盤、VS控制盤等。
1972年,東元電機在台北縣淡水鎮設廠開始生產電子計算機、電視機、冷氣機,淡水廠後遷至桃園縣觀音鄉,而馬達生產也遷至桃園縣中壢市。1973年11月5日,東元電機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1975年,東元電機開始生產高噸位箱型冷氣機與分離式雙胞胎冷氣機,另成立東捷商業機器。1980年,東元電機成立東訊公司,跨入通訊設備市場。1982年,東元電機成立聯昌電子。1991年1月中旬,東元電機、台灣日光燈與日本東芝合資成立台灣東芝精密,生產壓縮機[1]。
1990年代起,東元電機多角化經營,跨入電控、資訊、建設、餐飲等領域。1991年,東元電機成立樂雅樂食品,跨入餐飲業。1993年,東元電機成立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1994年,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設立「東元科技獎」。1996年8月,東元電機、東訊、中國鋼鐵公司與德國電信合資成立東信電訊(已於2004年6月11日被台灣大哥大購並,2008年9月2日消滅),跨入電信業。1997年,東元電機成為台灣高鐵公司五大創始股東之一,另成立東友科技。1998年,東元電機成立東慧國際諮詢顧問公司。1998年6月,東元電機成立菱光科技。1999年,東元電機成立東捷資訊服務公司,跨入資訊服務業。
2000年,東元電機總部從台北市松江路「東元大樓」遷入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另成立台灣宅配通。2001年,東元電機成立東元激光科技,生產電致發光顯示器(ELD)。2002年,東元電機發表新版企業識別系統(CIS),啟用第二代商標;東元集團整合為六大事業群。2003年,東元電機正式合並台安電機,「無錫東元電機」正式啟用投產。2004年,東元電機成立「江西東元電機有限公司」。
##2005年,東元電機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於北九州市成立東元安川馬達。2005年5月17日,菱光科技股票上市。2006年,東元電機取得伊萊克斯滾筒洗衣機台灣總代理權,東元電機成立「安台創新科技(廈門)有限公司」,江西東元廠區落成啟用。2007年,東元電機成功研發2MW風力發電機,另成立「福建東元精工有限公司」與「青島東元精密機電有限公司」。
東元電機目前是台灣最大的重電廠商,目前營收為重電與家電各半,同時為台灣高鐵公司、遠通電收的發起股東之一。東元電機前任董事長黃茂雄在林長城治喪禮拜儀式說:「林長城過去在東元擔任廠長時,雖然被東元員工稱為『閻羅王』;不過林長城過去以來,對員工所樹立『品質第一、交期第二、價格與獲利第三』的要求,才會造就東元今日『馬達王國』的地位。」
❹ 全球協作機器人前十名是哪些
協作機器人作為朝陽行業,被廣泛看好,幾年內在全球范圍內涌現出不少的協作機器人品牌,從目前和長遠來看,從技術性、實用性、安全性和市場覆蓋率等綜合來看,根據權威數據,全球協作機器人前十名有:
1、大族機器人。大族機器人是大族激光旗下品牌,率先突破了更多更先進的關鍵技術,是國內唯一一家在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發的品牌,不僅是國貨之光,更是目前協作機器人領域全球的領導者,產品通過全球多國認證,遠銷海內外,不少技術處於全球領先水平,比如防護性、響應速度、抗干擾能力等,產品覆蓋全球100多個國 家。
2、優傲機器人。是跨國企業投資的品牌,Universal Robots公司(優傲機器人)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具有廣泛可用性的機器人技術的公司,可以在很多工業生產領域實現自動化和合理化。
3、KUKA機器人。KUKA是一家創建於德國的自動化集團公司,公司總部位於德國奧格斯堡。
4、FANUC(發那科機器人)。FANUC 是日本一家專門研究數控系統的公司,成立於1956年。1974年,FANUC首台機器人問世,FANUC機器人產品系列多達240種,負重從0.5公斤到1.35噸。
5、安川機器人。安川機器人來自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於2015年12月的推出了第一款協作機器人MOTOMAN-HC10。安川的協作機器人產品除了HC10,還包括小型6軸機器人MotoMINI。
6、博世機器人。博世(Bosch)是德國的工業企業之一,在2014年10月,博世推出了其首個協作機器人解決方案APAS。
7、Rethink。Robotics。Rethink Robotics公司成立於2008年,原名為Heartland Robotics,於2012年更名並推出了第一款協作機器人Baxter
8、Bionic。Robotics Bionic Robotics是一家德國公司,其推出了輕量級單臂機器人BioRob。BioRob自重6kg,可搬運重量為500g。
9、遨博機器人。創立於 2015 年,是一家專注於協作機器人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 家企業。作為協作機器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遨博開發了許多款式的協作機器人產品,產品有一定的競爭力。
10、節卡機器人。2014年由一群工程師與機器人學者聯合創立,他們希望所從事的機器人事業能夠「節節勝利」,也深知前進的征途中需要「上下求索」,所以取名「節卡」。
❺ 機器人公司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公司,機器人公司簡介一覽
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越來越成熟,已成為標准設備並廣泛應用於工業,從而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著名工業機器人公司。那麼,機器人公司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公司,機器人公司簡介一覽?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機器人公司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公司,機器人公司簡介一覽?
主要分為日本和歐美日本公司主要包括FANUC、安川,松下,不二越,川崎,愛普生等公司;
1.發那科
FANUC公司,又名發那科公司,成立於1956年。是全球數控系統科研、設計、製造和銷售實力雄厚的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專業生產數控設備、機器人和智能設備的著名製造商。是日本,一家專門從事數控系統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系統專業製造商。
1974年,FANUC的第一部機器人問世;2008年,法努克機器人裝機容量超過20萬台,居世界第一;2011年,FANUC的全球機器人超過25萬台,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庫卡(KUKA)
庫卡(KUKA),位於奧格斯堡, 巴伐利亞州, 德國,是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而庫卡的客戶主要分布在 汽車 行業。作為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之一,位於機器人, 庫卡機器人的先鋒 科技 公司被譽為業內「創新發電機」。
3.川崎
日本著名企業川崎重工在世界范圍內銷售了5萬多台工業機器人。機器人川崎在物流生產線上,並提供各種機器人產品,這些產品在飲料、食品、肥料、太陽能和瓷磚製造等各個領域都有可觀的銷售額。
4.安川電機
目前,安川 汽車 主要包括驅動控制、運動控制、系統控制和機器人安川電機四個事業部,在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名列前茅,已成為日本先進製造業名副其實的代表。
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是日本安川電機有限公司投資的外資獨資企業,已有近百年的 歷史 。它於1999年4月在上海注冊成立。
隨著業務范圍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除在上海,設立總部外,還在廣州,北京,成都等地設立了分公司,並在中國各地區設立了代理商和經銷商
5.柯馬
柯馬成立於1976年,總部設在義大利都靈,早在1978年,柯馬就率先在研發製造了第一個機器人,命名為極地液壓機器人。
柯馬是菲亞特集團旗下的全球性企業。
柯馬業務范圍主要包括:車身焊接、動力總成、工程設計、機器人及維修服務。柯馬在全球17個國家擁有29家分公司,員工超過11,000人。
6.那智不二越
納奇不二越公司成立於1928年,其主要工廠位於日本,是機器人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初是日本豐田 汽車 、生產線機器人獨家生產廠家,專業大規模搬運機器人, 點焊、機器人, 弧焊,塗膠機器人,潔凈室運輸帶LCD玻璃板的機器人,運輸半導體晶圓的機器人,高溫、機器人等惡劣環境使用的專用機器人,精密機械配套的機械臂等。
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機械技術和機械製造的發展。
總廠位於日本富山,生產基地在北美、歐美和亞洲,在世界各地設有常駐代表機構和銷售網點。
7.愛普生
機器人愛普生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的各個方面,愛普生機器人可見於3C電子(計算機、通信、醫療、食品、太陽能,工業製造等行業。如裝配、加工、檢驗、包裝、陣列、配送、螺絲鎖緊、焊接、貼標、層壓等工藝。
史陶比爾
瑞士史陶比爾集團成立於1892年,總部設在菲肯是一家世界知名企業,在紡織機械、工業快速接頭和工業機器人製造三大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生產精密機械和電子產品:紡織機械、工業接頭和工業機器人,擁有4000多名員工,年營業額超過10億瑞士法郎。
新松機器人成立於2000年,其機器人產品線涵蓋五大系列:工業機器人,清潔(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殊機器人和智能服務機器人
公司擁有近150億市值,已成為沈陽最大的企業,世界上最完整的機器人生產線製造商之一,也是中國產業機器人的龍頭企業。
以上就是關於機器人公司有哪些比較出名的公司,機器人公司簡介一覽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感謝您的鼓勵和支持。
❻ 安川的歷史
1915~創業期
1915 年 合資公司安川電機製作所成立
1917 年 股份公司安川電機製作所成立
1930~電動機和控制器
1949年 公司股票在東京、大阪、福岡證券市場上市
1950~電動機及應用
1954年 與德國BBC公司 (Brown.Boueri & Co., Ltd)進行直流機器的相關技術的合作
1957年 行橋工廠成立
1958年 發明DC伺服電機和Minertia電機
公司股票在名古屋證券市場上市
1960~工業用電氣
1961年 與法國SEA公司進行印刷電機的相關技術
小倉工廠成立
1964年 東京工廠成立
1968年 開發硬線NC
1969年 開發了SF6氣體開關裝置的旋轉弧方式
申請登記[機電一體化]商標
中間工廠成立
東京工廠
1974年 軟盤驅動器國產化
開發了內藏微機的微型NCYASNAC
1977年 製造垂直多關節工業機器人MOTOMAN-L10
參加通產省大型工程計劃[超高性能激光應用復合生產系統]
1978年 矢量控制變頻器產品化
1979年 制定公司規章
1980~FA機電一體化
1983年 參加通產省大型工程計劃[極限作業機器人的開發]
「AC伺服驅動」的產品化
1988年 開發真空機器人
東京機電一體化中心成立
1988年 變頻器工廠改造竣工
1989年 配電設備工廠成立
1990~FA機電一體化
1990年 開發帶電作業機器人
MOTOMAN(機器人)中心成立
1991年 公司名稱改為[株式會社安川電機]
築波研究所成立
開發AC伺服[Σ系列]
1992年 參加通產省大型工程計劃[微型機械的研究開發]
1993年 在英國開始生產變頻器
聚四氟乙烯/三氯乙烷完全廢除
1994年 設立上海事務所·北京服務中心
1995年 設立北京事務所
開始在美國和瑞士生產MOTOMAN
開發了並列處理計算機PIM
開始銷售矢量控制通用變頻器[VS-616G5]
1996年 成立工業用機器人合資公司(北京)
成立通用變頻器合資公司(上海·馬來西亞)
成立教育用機器人合資公司(以色列)
1997年 超節能可變速驅動VS-686SS5產品化
VS-686SS5作為[優秀節能裝置]榮獲通產省大臣獎
機器人標准部件的系列化[電弧焊接用,食品搬運用]
高清潔度場所用機器人
MOTOMAN-CR系列]產品化
英國安川電機增設通用變頻器工廠
制定與環境相關的[環境中期規劃]
1998年 MOTOMAN 生產達到5萬台
開發超節能型電機ISM系列
東京工廠取得ISO14001認證
成立[節能支持中心]
1999年 AC伺服生產200萬台
行橋工廠取得ISO14001認證
承接TOKIKO公司塗裝機器人的業務
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工業用驅動系統合資開始
2000~運動控制和機器人自動化
2000年日本電氣株式會社和通用中、小形電機事業的合作
從安川商事株式會社處轉讓國內機器人銷售事業
收購Hand-air公司(美國)半導體系統事業部門
與西門子公司(德國)合並,從事工作機械繫統事業
2001年 收購公司(美國)的驅動部門
與安川設備安裝使用工程有限公司合並
2002年 開設問題解決中心
AC伺服累計生產了300萬台
2003年 MOTONMAN累計生產了10萬台
八幡東事務所成立
2004年 AC伺服累計生產了400萬台
2005年 新一代工業用機器人(雙臂機器人·單臂機器人)產品化
2006年 開設機器人工作站
AC伺服累計生產達500萬台
MOTOMAN累計出廠達15萬台
開始銷售小型通用變頻器「V1000」
2007年 開始銷售AC伺服驅動「Σ-V系列」
變頻器累計出廠達1000萬台
開設驅動中心
2008年 MOTOMAN累計出廠達20萬台
2009年 開發混合動力汽車用馬達驅動系統
2010年 大型風力發電用系統電機[Enewin]產品化
在中國沈陽開始生產伺服馬達
安川電機(印度)有限公司成立
2011年 車載電池用極速充電器[Enewell-ECV]產品化
利用SiC開發出電動汽車用高效率伺服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