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市值
Ⅰ 李河君漢能集團賣給誰了
我不知道。我想只有他知道。據媒體報道,2019年10月9日上午9點,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0多名員工聚集在位於北京朝陽區安立路的公司總部討薪。據了解,漢能5月份開始欠薪,7月份開始大面積欠薪。漢能將每月5號的發薪日調整為28號後,6、7月份的工資至今未發,至少涉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
據Sky Survey數據顯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清潔能源跨國公司,注冊資本700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董事長雪梨。公司有兩個股東,其中東源漢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9.75%。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4月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變更,董事長由創始人李變更為。此外,漢能水電集團有限公司也於2018年12月進行了工商變更。李卸任董事長並退出股東行列,李接任董事長。
據媒體報道,自2009年以來,漢能已在薄膜太陽能行業投資超過100億美元。2015年5月20日之前,漢能薄膜在資本市場頗受歡迎,港股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港元。48歲的漢能創始人李以1600億元的財富成為當時中國首富,排在王健林和馬雲之前。
2015年5月20日,因大量關聯交易,涉嫌操縱股價被香港證監會調查。當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47%。隨後停牌四年,直到今年6月,漢能薄膜以私有化和回歸a股為由從HKEx退市。
綜上,值得注意的是,退市方案開始以現金或股票替代,但2019年2月26日放棄現金方案,以換股方式進行漢能薄膜私有化,也從側面反映了漢能的流動性緊張。
//www.newgenesiscap.com/img_738b4710b912c8fc7985c3c3f3039245d688214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Ⅱ 李河君的介紹
李河君,1967年8月出生,廣東河源客家人,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今北京交通大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據剛出爐的「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顯示,漢能控股集團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首富。22014年,李河君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32015年2月3日中新社北京電 胡潤研究院3日發布的《2015星河灣胡潤全球富豪榜》富豪榜單顯示,從事新能源開發的漢能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以1600億元人民幣財富超過馬雲,成為16年來第12位中國首富。42015年8月1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5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李河君以1600億財富位列第四。此前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一路上漲達到3000億港幣,但隨著5月20日股價的驟降,李河君個人財富大幅縮水,但即使縮水近50%,他仍擁有1650億財富。52015年12月28日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的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主席李河君,在12月21日(上周一)場外減持25億股漢能,涉及資金4.5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從80.75%下降到74.75%。李河君這次出售每股均價僅0.18元人民幣,僅相當於漢能停牌前股價3.91港元的約5.6%。
Ⅲ 漢能薄膜發電股票還可以購買嗎
該股前期漲幅過大,做頭的概率比較高,風險也很大,再加上大勢環境不好,也意味著行情即將終結,建議不要介入為上。
Ⅳ 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為什麼停牌
漢能薄膜發電於今早10時15分左右突然跳崖式直線下跌,跌46.95%,報3.91港元,成交1.75億股,成交額10.5億港元,目前臨時停牌,暫為跌幅最大「港股通」股份。
根據港交所披露易資料,李河君持有漢能薄膜發電80.89%股份,據此計算李河君身家為2486.84億港元。今天開市僅一個半小時,漢能大跌近47%,李河君身家瞬間縮水至1319.34億港元,蒸發了1167億港元。
之前曾有媒體質疑漢能薄膜(0566)的資金去向。報道稱漢能旗下的九大太陽能製造基地目前處於暫倒或延遲狀態,漢能方面則指除南京基地由於調整建設計劃外,其他基地全部已投入及滿負荷生產。今年春節期間全部基地更沒有停工,員工均加班增大生產。
對於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暴跌,有業界人士表示有傳香港證監會早就開調查,但一直找不到確切證據,因為這種操控股價外面很難找證據,除非有人舉報並提供有力證據。現在估計有利益糾紛,有人提供證據了,或幫忙做莊的人突然有資金壓力,所以拋售。
Ⅳ 漢能深陷「欠薪門」:昔日資本寵兒,如今走向何方
據悉,漢能從5月份開始欠薪,大面積欠薪則從7月開始,漢能將每月5號的發薪日調整為28號後,6月、7月的工資截至目前仍沒有發放。無奈之下,不得不採取這種方法要回「血汗錢」。
漢能集團,全名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個主要的公司平台,分別為漢能水力發電集團、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鈦媒體了解到,此次欠薪風波涉及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
據《藍鯨 財經 》報道,當天下午2時左右,漢能集團董事局辦公室高級助理楊靖,曾代表漢能集團與討薪職工溝通,楊靖提出先對在場職工的人員名單和欠費總額進行統計,此後將上報公司商討解決方案,爭取部分發放。不過由於雙方就補償一事未能達成一致,此次溝通以失敗告終。
漢能集團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港股市值最高達到3000億,如今連員工薪資都發不出來,它到底經歷了什麼?這恐怕還要從10年前說起。
自2009年起,漢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2011年,漢能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並在2014年8月26日正式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
起初,新興薄膜發電產業讓漢能一飛沖天。2014年5月,漢能股價尚不及2元港幣,到2015年3月5日,股價迅速飆升至最高點9.07港元,整體漲幅接近5倍,市值一度達到3000億港元。漢能創始人李河君也憑借1600億的身價力壓王健林、馬雲等人,一度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
2011~2014年,漢能薄膜發電的凈利潤分別達到7.2億港元、13.2億港元、20.2億港元、33.1億港元,其強勁業績令市場為之側目。
風雲變幻,僅在一瞬間。
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突然遭到惡意做空,短短20分鍾,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超過1400億港元市值瞬間蒸發,當日緊急停牌,更引發香港證監會勒令其停止上市公司的股份買賣,並且不得復牌,接受調查。而調查的主因之一,則是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的關聯交易,存在「自買自賣」的嫌疑。
自此之後,漢能一蹶不振,停盤、虧損、裁員,市場悲觀情緒蔓延,利空盡出。
在停牌三年零三個月之後,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移動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對持有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其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據《 財經 》報道,退市方案開始以現金或股票置換,但是2019年2月26日,現金方案被放棄,漢能薄膜以私有化換股方式進行,側面反映出漢能的流動性緊張問題。
直到今年6月份,漢能薄膜才正式從港交所退市,而A股上市時間尚未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漢能薄膜停牌後,有關漢能集團旗下水電業務補貼薄膜光伏產業的消息就在業內開始流傳。
其中,漢能集團最為優質的資產,即金安橋水電站,其部分股權也出質給銀行用以「補血」,可見漢能融資的迫切心情。
據公開報道,今年8月中旬,金安橋水電站被法院強制拍賣了51%的股份,這也意味著每年為漢能提供幾十億元現金收入的超級「印鈔機」,也不復存在。
漢能這座商業巨艦,為了平穩駛離暴風疾雨的海面,花費了頗多心力「開源節流」。
2018年7月,有媒體爆料稱漢能控股集團強制員工購買6億元的金融產品。據《中國電力網》報道,如果員工認購完成率低於50%,可能面臨辭退;高於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最低認購起步20萬元;崗位級別越高,需要認購的額度越多,年化回報率預期10%。
同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修改合同,對大客戶事業部業務人員執行「358條款」,按照級別根據個人完成業績情況只發放工資3000、5000、8000元不等,工資急劇下降導致不少員工被迫離職。
上述「開源節流」的舉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漢能的現金流壓力,然而行業趨勢的變化,卻讓漢能始料不及,形勢變得更加不利。
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
此外,新政還進一步明確要規范分布式光伏發展,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即10GW)規模用於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
光伏補貼的叫停,意味著漢能最為核心的光伏產業受到重創。此前,漢能已在四川綿陽、瀘州、山西太原、遼寧營口、雲南昆明等多地布局「移動能源產業園」。據公開資料顯示,營口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投資就達到68億元,這讓以往靠政府補貼的漢能叫苦不迭。
而漢能薄膜自身羸弱的盈利能力,也不足以「輸血自救」。根據2018年年報,漢能薄膜實現營收212.5億港元,同比增長2.46倍;凈利潤為51.93億港元,同比增長18.9倍,業績看似比較好看,但經營現金流卻為凈流出7億元。
據了解,漢能集團創始人李河君,此前曾定下幾個「小目標」,到2019年底,漢能要實現400億人民幣的盈利,2000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10000億人民幣的市值;到2022年底,實現400億美元的盈利,2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10000億美元的市值。
如今看來,這一宏偉願景,恐怕就此折戟,漢能的未來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