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預測中國股票市場到底部沒有為什麼

預測中國股票市場到底部沒有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21 11:44:26

Ⅰ 為什麼中國股市就像死屍一樣走勢

A股市場今年4月初啟動了一輪牛市,上證指數從2646.8點上行至8月18日3456點,形成了雙頂形態,而後股指一路下行,連破30日、60日均線。進入9月後,A股更是頹勢難改,目前上證指數已來到3283點,無論從技術面還是從基本面,以及今年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狀況看,基本上可以確定一輪牛市基本就此結束。
若真是如此,那麼中國股市的又一記錄——「最短牛市」就此誕生了,短短4個月的牛市,也的確配得上A股「奇葩」的稱號。
今年,為了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增加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渠道,解決中小微企業人的問題,證券會和管理層推出了注冊制、調整上證指數的編制和成分股等改革措施,對推動股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A股市場也由此迎來了久違的一場牛市。
然而,A股市場的痼疾難以改變,牛市一來,大家一擁而上,轉眼股市呈現出瘋牛走勢,最後管理層出手,一篇《堅決遏制炒小炒差》的文章發表後,當日380多家公司跌停,牛市也就此戛然而止,一擁而上的結果必然是一鬨而散。
許多人將牛市終結的原因歸咎於管理層,這也是片面不理智的想法,試想在當時市場處於極度瘋狂的狀態下,如果不採取措施給市場降溫,那麼A股很可能會重現2015年股災時的場景。

事實證明,中國股市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找到市場的命脈和根基,在整個國家經濟中,處於邊緣化地位,毫無任何規律,在全球股市中,跟跌不跟漲,走不出屬於自己獨立的行情,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大起大落,牛短熊長,既不具備「晴雨表」的功能,又起不到「發動機」的作用。
那麼為什麼中國股市始終擺脫不了「牛短熊長」的宿命呢?筆者認為中國股市問題較多,已處於積重難返的狀態,可以說是,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定位不準確,重融資,輕投資
A股市場從建立的一開始就將重心放在融資上,重融資而輕投資、重投資而輕回報。只考慮並關注企業的上市融資情況,而忽略投資者的利益。這么做的直接後果就導致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股票市場的資產增值功能和保值功能無法得以體現,眾多股民成為「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一個市場過度地重視融資而輕視投資,那麼這個市場的基本制度一定是出現了重大偏差,這樣的市場肯定不會成為有效市場。希望管理層從股市的市場定位和頂層設計入手,糾正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將如何更好發揮股市的投資功能和切實保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作為工作重點並列入議事日程。
二、目前的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中,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太少

即便是有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一上市時股價就被炒得很高,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N年的收益。如中石油一上市股價就被炒高到48.62元,目前中石油的股價為4.39元。那些當年在此價格買入中石油的股民恐怕此生是沒有解套的機會了,正如網上流傳段子的形象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美國股市依靠科技公司引領股市發展,形成長期牛市,而中國股市發展則仍依靠傳統上市公司。
橫向比較一下美國股市,幾十年前美國股市市值前幾位的上市公司是沃爾瑪、可口可樂,通用汽車等公司,但現在已變為前5位為蘋果、谷歌、微軟、臉書、亞馬遜為首的5大科技公司,排名第一的蘋果公司市值約10.4億人民幣,相當於A股市值的1/6,美國前5大上市公司相當於A股市值的65%。
美國股市已發生了一次脫胎換骨式的變革,而這5大巨頭引領的科技革命浪潮,帶來了美股長達十年的牛市。反觀中國股市市值排名前5位的上市公司沒有任何變化,仍是銀行、石油、電力等大型國企。我想,待我國股市中科技公司市值占據A股市場前5位之時,中國股市也將迎來真正屬於自己大牛市。
三、交易機制中缺乏做空機制

做空機制簡單的說,就是你認為股票會下跌,你就先在高價賣出,然後在低價買回,從中賺取差價的過程。目前我國股市沒有建立完整健全的做空機制,現階段股民只能通過融券和股指期貨參與做空。
做空機制對於股票市場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它有利於投資者主動規避風險和市場流動性的增加,維持股票市場的平穩運行,降低市場風險。在只能做多的單邊市場上,不可能形成做多與做空之間的良性循環關系,股市難以達到自身平衡,致使股票市場的風險不斷聚集。
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一般都有比較完善的做空機制。中國股市之所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做空機制,是因為中國股市本來就是參照歐美股市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因為起步晚,效仿總有些顧慮,由於市場對於做空機構資金和水平的要求都很高,要達到比做多水平高N倍的水平才行。國內目前還沒有能夠達到如此水平的機構。
四、控股股東一股獨大、上市後大量減持並從中獲利的問題
中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其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圈錢,其對股東的義務幾乎沒有,根本不去考慮對股東的投資回報,而中小股東對上市公司元沒有任何約束能力,市場監管也處於缺失狀態。正是在此情況下,許多人將中國股市形容為賭場的比喻,卻也並不為過。
A股市場長期以來存在著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過大、通過上市從股市獲利過高的問題。這是目前中國股市迫切亟需解決的問題。上市公司大股東與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雙方在利益分配上極度不公平。

上市前,大股東持有股票的成本非常低,與廣大中小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入的成本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公司上市後,這些大股東可以在任何時間,大盤的任何點位,甚至可以說完全不去考慮大盤走勢,隨時隨地任意減持。
這個問題不解決,A股市場就猶如這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提款機,而眾多上市公司都將被掏空。
五、必須盡快推出嚴格的退市制度,將退市落實到實處,清除A股市場大量的「垃圾」股票
目前,A股已在創業板先行推出了注冊制,但與注冊制相匹配嚴格的退市制度並未出台,只有形成一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良好的市場環境,最終將好的上市公司留在股市中,將垃圾股票淘汰出局。
試想一下,為什麼國內那些不好的股票、有問題的上市公司不敢去美國上市?就是因為美國股市已經形成了一個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即便這些股票能夠上市,也馬上就會被強制退市。
一直以來中國股市已經形成了:好公司不願在國內上市,不好的公司不敢去國外上市的局面。
在過去幾十年A股市場大躍進式的上市過程中,大潮之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許多質地很差的問題公司,根本不具備上市條件。但為了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不惜花重金包裝上市。結果導致目前A股市場存在大量的「垃圾」股票。

A股市場為何頻頻暴雷,黑天鵝事件不斷曝光,就是由於這些數量眾多的「垃圾」股票的存在所導致的。他們猶如一顆顆定時炸彈,埋藏在市場中,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如不將其全部清除,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將得不到保障,並將會對A股市場失去投資信心。目前A股市場長期持續低迷乏力的走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所導致的。
目前,迅速清理這些垃圾股票,使股市形成一個優勝劣汰,有進有出的良性循環模式,已成為A股市場的當務之急。然而退市工作進展緩慢,不盡人意,2019年A股共有201家公司上市,而退市的僅有18家公司,完全不成比例。
綜上所述,回顧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我們會發現,中國股市始終走不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即一放鬆監管股市就暴漲,一暴漲就政策打壓,實施監管,一監管就暴跌進入熊市的怪圈。管理層對股市的監管一直沒有走出這個誤區。
而整個中國股市也就隨著股市暴漲-牛市(很短暫)-監管(政策調控)-熊市(時間漫長)而循環往復,起起伏伏,度過一個又一個周期,顯著特點是「熊長牛短」。而到最終投資者會發現,即使不做任何操作,不買賣股票,到頭來股市中的資產並沒有因此而增值。
只有認真總結中國股市幾十年發展過程的經驗教訓,深刻認識證券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對症下葯,有的放矢的解決目前股市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中國股市才能迎來一個長久的牛市。

Ⅱ 中國股市的長期大熊市是什麼原因

特徵之一,政策市。市場唯政策是瞻。十多年來,每次市場重大的拐點及行情產生的背後,都打下了深刻的政策烙印,不管我們承認與否,影響中國股市最突出的因素仍然是政策的走向。我們注意到,無論新股發行速度、紅籌股回歸、股指期貨的推出、貨幣政策出台以及國有股的減持比例、包括新基金發行節奏等都有可能成為政策調控股市的籌碼。當此輪牛市股指不斷攀上新高峰時,估值過高還不是市場最擔心的,恐懼政策的打壓才是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劍」,政策走向成了股市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改變了市場固有的運行規律,而大盤的變幻無常也都能從政策調控中找到最終解釋,構成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政策不僅可以產生行情,而且能夠製造拐點,同樣也可以改變股市的運行節奏,加快或放慢行情的演變過程,由此引得不少市場人士熱衷研究「政策底」,「政策底」逐步構成了市場股指運行的「脊樑」。我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股市依然難以擺脫政策的調控陰影。中國股市常常處於一種既害怕政策調控,又離不開政策托底的矛盾心理,成為市場依賴自身調節功能逐步走向成熟的主要障礙。

特徵之二,博弈市。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公司經過IPO後,一級市場的募資流入到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來,而二級市場如果不考慮分紅派息,那麼市場利益的重新瓜分僅能看成資本利得帶來的一場「零和游戲」。統計顯示,2006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賺取了3892億元的凈利潤,但以0.3%的印花稅計算的話,如果按2000億元平均日交易量考慮,每年將有2880億元收歸國庫,如券商平均傭金按0.2%計算,全年產生1920億元傭金收入,兩項之和共計4800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全部凈利潤達1000億元之多,使得二級市場淪為了不折不扣的「零和游戲」。這場游戲的背後隱藏著管理層與市場、禁售股與流通股、機構與散戶之間的多重博弈關系,這里邊既包含政策與市場的較量,也有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博弈。在這種博弈關系下,散戶戰勝市場的前提是先要戰勝機構,機構戰勝市場先要規避政策風險。「5·30」印花稅的意外出台是此輪股市調整的導火索,從防範市場急劇上漲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來看,是管理層與市場的一次成功博弈。

特徵之三,全民市。投資渠道狹窄使得股票投資成為居民投資的主要渠道。在社會保障沒有健全的情況下,財富積累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標,而多年來居民儲蓄的大幅增長反襯了人們對住房、子女教育、養老等費用不斷增長以及未來通脹的擔憂,資產增值成了人們擺脫貧困、追求資產安全的必然選擇。而股市由於流動性強、投資門檻低、在人們意識中賺錢快成為國內居民致富的首選,上半年市場呈現了儲蓄搬家、股市結構散戶化的特徵,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炒股運動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了。但由於投資者缺乏對股市本質的認知和風險防範意識的建立,上半年市場出現了低價股和垃圾股雞犬升天狀況,隨後在5·30中引發了題材股、績差股的一場暴跌,為投資者追逐短期財富敲響了警鍾。

特徵之四,過渡市。由於上市公司處於非流通股禁售期,市場步入了一個特殊階段,這階段上市公司成為自身市值增長的擁戴者。首先反映在因股權激勵必須做出未來公司盈利或市值增長承諾。其次,大股東由過去的「掏空」轉為「注入」,但由於「優質」資產的「注入」往往是一次性的,盈利持續增長缺乏相應的保障。第三,反映在上市公司既是投資對象又是市場參與者,上市公司熱衷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製造盈利轟動效應,從而有可能偏離原來主業,放大了公司經營風險。第四,大非尋找有利的套現機會進一步透支公司盈利。上市公司有可能製造短期盈利增長、拉高股價,透支未來,製造最佳出逃機會。過渡市加大了研究機構對市場趨勢與公司盈利的預測難度。

特徵之五,震盪市。其一,研究機構推介品種與觀點高度趨同。由於研究的影響力日益擴大,直接影響到市場主流資金流向,也容易成為市場助漲助跌的影響因素。其二,全民參與,散戶機構一哄而上,行情發展與散戶開戶數高度相關。容易誘發市場的盲目跟風。其三,海外資金流入股市暗潮湧動,加劇了市場的動盪。其四,基金交叉持股增加了股市風險。盡管扎營績優股與大盤藍籌股,客觀上可能起到了穩定市場作用,但由於交叉持股現象嚴重,一旦市場出現暴跌,持有人大量贖回,基金仍難以擺脫「囚徒困境」,有可能成為市場崩盤、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五,上市公司盈利波動加大。由於上市公司盈利不僅受經濟本身影響,也受資產注入的影響,盈利出現大起大落可能性加大,加之在兩稅合並、新會計准則以及股權激勵的背景下,迎來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虛假繁榮,相應地,基於盈利分析的基本面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本質上看,「新興加轉軌」的國內證券市場造就了「中國式牛市」的主要特徵,也不斷引發價值估值爭論的升級,加大了基本面研究的難度,放大了市場風險。「中國式牛市」特徵提醒投資者股市是利益重新瓜分的場所,如果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難以為繼,市場會淪為「零和游戲」,此外,基本面研究要特別注重政策走向研讀,要充分認識全民參與帶來的市場風險,理性對待過渡階段上市公司盈利的非正常波動,從而防範股市高位震盪運行的風險。

Ⅲ 中國股市這么多年漲不起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股市過去13年時間不漲反跌,而且大盤指數還倒跌了近一半,13年前大盤最高點在6124點,13年之後大盤指數還在3200多點奄奄一息;

中國股市這么多年不漲,必然是已經出現很多自身重大問題,當然這些重大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問題1:新股發行太多

新股發行是A股最大問題,要知道每發行一隻新股發行一隻新股就會從股市抽一定的資金,這么多年股民投資進入股市的資金都被新股抽完了。

股市都是靠資金堆起來的,股市缺乏了資金絕對漲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A股市場其中漲不起來的最主要因素。

問題6:圈錢套現太嚴重

A股市場很多上市公司從頭到尾都是為了圈錢而上市,首先是IPO融資,再次增發融資,最後大股東口袋沒錢了,再次減持套現。

所以A股市場完全成了圈錢的市場,等上市公司圈錢完畢之後,股票一落千丈,最終股票走向退市了。

總之A股市場這么多年始終漲不起來,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上6個問題是主要因素,除了這6大問題外還包括交易制度、分紅制度、披露制度、定價機制等等,這些也是為什麼這么多年漲不起來的次要問題

生活中有句話這樣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A股非常適合,A股漲不起來必然是有A股的問題,必然是有A股的可恨之處。

Ⅳ 為什麼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好,A股卻始終漲不起來,陰跌不止

據我所知: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好,A股卻始終漲不起來,陰跌不止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新股高價發行,已經透支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股票市場上漲,一股漲幅有限,但股票市場下跌,這些高估值股票價值回升。

二是股票市場牛逼,新股發行、再融資、定向增發節奏加快,對a股市場大采血,遇到牛市一定會妨礙股票市場上升,熊市會加快股票市場采血進程,加速a股市場下跌。 現在,管理層決定即使股票市場再次下跌,a股的融資功能也不會中斷。

第三,a股市場成立了20多年,至今“沒能進入”,因為沒有退市制度,a股沒能獲勝。 這種情況下,壞股無法清除,整個a股市場的股票質量不高,股票市場的壞股也上升了,但股票市場一離開熊市,壞股就下跌了。

開盤時比雖然比指標值大很多,但之後有連續下跌的傾向,正如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看到的那樣,分時線呈狼牙的形狀,表示資金已經發貨。

比選股五步曲

第一步,9 :

25競價結束後,對量比進行排名,看前30名,漲幅在4%以下的情況。

第二步,選擇流通股票數量少的,3億以下,中小板特別好。

第三步,選擇前交換率連續多天在3%以下或連續幾天平均交換率在3%以下的股票。

第四步,選擇前多天成交量平衡良好,或者有上升停止未釋放量現象的股票【除了迄今為止無限制上升停止的股票】;

第五步最好是選擇個人操作的比較熟悉的股票進行干預操作。

量比選擇股的使用原則:

1 .每次處於振盪時期的大盤大幅下跌,一定會連續暴漲1股。 此時,請注意觀察量比是否擴大。

如果是底部位置階段性一齊漲價的現象,可以看作入場的信號。

2 .股價上漲停止後的量應該迅速向下方彎曲,如果股價上漲停止量依然有趨勢,就說明主力的上漲停止發貨。

3、收縮量上升:

即使價格上漲,比指標下降也意味著價格下降,可以看一會兒。

4、放量下跌:

如果量比指標持續上升,價格會下跌,市場現在的資金流失很明顯,建議避免短線召回風險。

5、縮量橫盤:

如果市場價格顯示橫盤整理,則量比指標持續下降,關注時分平均線,關注不破裂或小幅度裂紋平均線,可以暫時持有,等待量比指標再次擴大,如果放量持續上升,則放量下降,短線松鼠。

量比選擇法的圖解例子

1 .如果量比為2.5-5倍,則是明顯的放量,如果股價相應地突破重要的支持和阻力位置,則突破有效的概率較高,可以相應地行動。

2、量比達到5-10倍時,釋放量很大。 如果一股處於長期低位時劇烈的釋放量被突破,漲水的後續空間巨大,是“金錢”難以置信的象徵,但如果一股已經有巨大的漲幅,出現這樣劇烈的釋放量,就值得高度警惕。

Ⅳ 中國股市為什麼天天下跌,難道沒有投資價值

導致熊市根本原因首先是,漲得高,跌得慘。如2015年6月股市快速漲至5176點,主要是監管部門默許居民加杠桿,允許場外配資等資金進入股市,於是股市才會站上5000多點,而既然股市漲得這么瘋狂,其下跌也是必然瘋狂的。

而監管部門一直在出利好救市,所以股市調整的進程出現波折,熊市周期也被人為的拉長。股市走熊是「果」,而2015年上半年瘋狂是「因」。

再者,中國股市整體估值偏高,需要擠泡沫。其實新股發行主要並不在於節奏,而是在於價格高與不高。

如果新股發行價格都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成長性,除非有大量資金推動股價上漲,否則A股長期走熊是必然的。比如,2008年中石油發行價16元,開盤當天漲到48元,之後就一直向下跌,現在只有7.45元。

(5)預測中國股票市場到底部沒有為什麼擴展閱讀

國內經濟目前處於下行趨勢,由之前的兩位數的高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特別是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4%,而PMI(采購經理人指數)首次跌破了枯榮線以下。

如果經濟上行,可以有牛市,也可以有熊市(因為估值偏高)。但經濟下行時,肯定不會有牛市,因為股市估值已經偏高,再加上經濟下行,上市公司都是周期性的企業,業績也不會特別靚麗,股市總體估值難以上行。

導致A股市場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經濟下行、整體估值偏高、前期牛市漲得太凶這幾大因素,而大小非套現、新股帶病發行、過度發行新股都是股市下跌的催化劑。

這些因素在牛市行情中可以完全忽略,而在熊市下跌行情中卻被人為擴大。所以,真正導致股市下跌不是這三樣,而是有更大的趨勢和規律。

Ⅵ 中國股票市場跌多漲少的根源是什麼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Ⅶ 你對未來1-2年內中國股市如何預測,基本走向分析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

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

Ⅷ 中國股市未來20年真的不會有牛市嗎

中國股市20年不會有牛市這種觀點太悲觀了,也是一種危言聳聽的說法。我敢肯定的說,不用20年,未來1~2年A股市場一定有牛市。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感覺中國股市20年沒有牛市,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其一:已經對A股絕望了,在A股看不到希望,炒股虧怕了,傷心欲絕。

其二:這類股民根本沒經歷過牛市,根本不知道股市牛市行情是怎麼樣的,完全就是股市小白,對股市沒有概念。

未來中國股市也是一樣的,不可能在未來20年都會處於熊市的,這一點是絕對保證。最起碼未來20年時間有2~3輪的牛市行情,絕對不會實現中國股市在20年不會有牛市的觀點,拭目以待。

股票市場有牛市,也有熊市,類似股票有上漲,也有下跌,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也是任何一個國家股票市場的規律。所以從這里可以斷定,未來20年中國股市不會來牛市這是危言聳聽,這觀點不可信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盲目聽信各種觀點只會傷害自己。

Ⅸ 中國股票為什麼總是漲不動,真正的病根在哪裡

中國股市漲不動的原因非常多,並非只有某個原因就會導致中國股市漲不起來;當然眾多原因當中最主要一點就是“增量資金供不上擴容資金”,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股市想不漲都難。

首先撇開其他原因之外,重點分析一下A股為什麼會有由於“增量資金趕不上擴容資金”導致中國股市漲不起來呢?下面分步進行解答:

1、什麼是增量資金?

股市增量資金就是指往股票市場進入的資金,比如有1億資金從房地產進入股市炒股,這1億就是增量資金。

第一,股市制度不完善,退市制度、交易制度、披露制度等等;

第二,投機性太強,中國股市喜歡追求短期利益,不會追求長期利益,怎麼漲上去又怎麼跌回來的,甚至倒跌;

第三,牛短熊長,中國股市大部分時間都是熊市,牛市時間非常短;一年牛市要換來5年熊市。

總之中國股市漲不起來的原因太多太多了,真正想要中國股市強勢起來,必須要把這些各種原因一一排查,都處理好之後,中國股市必然會雄起來,必然會引領全球股市。

熱點內容
期貨保證金2萬輸贏多少 發布:2025-02-06 23:05:44 瀏覽:459
韓國貨幣的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2-06 23:03:58 瀏覽:918
越秀國際金融匯怎麼樣 發布:2025-02-06 22:56:17 瀏覽:54
期貨負數虧損多少 發布:2025-02-06 22:13:26 瀏覽:750
股東的股權怎麼確認 發布:2025-02-06 21:43:40 瀏覽:64
603557股票歷史交易 發布:2025-02-06 21:43:38 瀏覽:54
股權變更的轉讓金額怎麼填 發布:2025-02-06 21:35:34 瀏覽:300
報名學理財要多少錢 發布:2025-02-06 21:30:23 瀏覽:296
開盤就漲停的股票怎麼樣買入 發布:2025-02-06 21:30:16 瀏覽:362
股票軟體均線和boll同時 發布:2025-02-06 21:09:49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