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業中美股票市值對比
A. 一個行業裡面投資龍頭公司還是相對低估公司
今天我說說幾個我比較看好的公司或者行業吧,這種看好是整體的評判結果,不是某個單一維度上的看好。
1,保險
保險這個行業呢,不知別人怎麼看,我覺得保險帶點消費屬性的,而且這個行業,眼光往遠看一望無際,往近看滿是泥濘。
很簡單的一個數據,美國人均保單7張/人,中國1張都不到,至少我身邊自己的感受是,最近這幾年保險的需求漸漸上來了,我家裡人也在非常積極的配置,畢竟這個東西是對人也是一種保障嘛!
這是往遠看,如果往近看,大家一定能看出很多點來解釋現在保險行業滯漲,比如利率下行,比如金融開放,比如壽險改革......
但其實大家如果稍微翻一翻國外一些國家的保險行業發展史,比如美德日,你就會發現,它們也是在利差受到重創的時候,在利率下行的時候做出了產品結構的調整以提高死差和費差的佔比,也是在那個時候,這些國家才從儲蓄型理財型的產品轉向純保障型的產品。
當你把這些國家的保險發展史一遍一遍看過來,你就會發現,我們國家現在的保險行業完全跟隨著它們的腳步,現在正處於一個轉折的時期,蹲下來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為什麼是平安?
從大的格局來看,保險行業是幾家公司搓麻將,市場空間大,但競爭對手少,就算金融開放了,新進入的競爭者很難對本土的公司造成致命的影響。
從小的方面看,平安是國內上市公司重唯一一家可以靠死差和費差還能活下來的公司,而改革說白了就是為了朝著這方面發展,平安可以說是先比其他公司往前先往前走了一步。
至於什麼管理層變動這些,都不是主要矛盾,一家發展了幾十年的上市公司,它們的內部早已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系統架構,單個管理層的去留影響不了公司的根基。
當然,對於保險行業或者平安這家公司更詳細的分析大家可以去我公眾號翻翻歷史文章,這里篇幅肯定不夠。
那好,很多人說我買平安很難受,因為它就是不漲,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也很無語。
平安15年牛市過後,橫盤了整整2年,接著18年整整又是橫盤1年,再然後,就是今年,總共才橫盤了4個月,要不是因為疫情,怎麼可能給你更便宜的籌碼。
平安股價走勢
但你回顧過去你就會發現,平安的股價一直是台階式的緩步上升的。只用了5年時間,從30元漲到了最高的90元,這幾年裡,哪怕你沒有買在最高點,但其實獲得可觀的收益還是有很大概率的。
那麼請問,從3月到現在這4個月的時間長嗎?
最近這幾個月,大家把平安罵的夠嗆,但如果你深入了解這家公司之後,不漲對你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認為是壞事,至少你難受還是因為你不了解。
無獨有偶,大家總說上海機場6年翻了8倍,但成功的背後也是沉澱了很多心酸,上海機場16年的時候也被人詬病,因為上海機場整整橫盤了2年,而同期的稍微差不多的公司都漲的比它好,你站在當時不一定有現在舒服。
上海機場股價走勢
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說,平安這種公司,最適合你犯點事,然後判了10年,進去之前買入的公司,出來的時候保准給你一個驚喜。
這公司,短期沒法看,越看越氣人,馬明哲都說了平安只適合長持不適合短線。
所以這個就看大家的偏好吧。如果你的視角沒那麼長,就想賺個快錢,我提醒了不止一次,千萬別買,跌了別叫喚,平安這家公司,我是作為底倉去配置的,我還是比較看好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的,長期來看獲得可觀的收益還是不難的。
2,中概股
中概股我們也說了很多次了,最近一次說它是在今年的5月份。到今天收盤為止,目前上漲幅度有50%~60%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騰訊剛剛發布了一季報,業績大好,它背後反應的是一系列中概股的情況。
今年疫情讓更多人待在家裡,使得這些互聯網公司業績大增的同時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每個人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
別的咱不說,就單單線上辦公這一塊疫情期間反而是公司業務爆發增長的時期,阿里的釘釘,騰訊的騰訊會議.....因為疫情反而使得用戶量暴增,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拓展進一步擴大。
同時也讓更多之前沒有接觸過互聯網技術的人群了解到互聯網,比如之前只會用單一軟體的用戶,現在在家沒事干會用的更多了,還有家裡年紀大的人,現在也開始漸漸會點外賣,購物,以及在視頻網站看新聞。
而這些公司又都是我國頂尖的優秀互聯網企業。所以這一塊一直是我比較喜歡且看重的。
關於投資的話,個股我只買過騰訊,原因和理由也很簡單,我沒有美股賬戶買不了其他的,哈哈。
當然,我關注的是中概互聯,因為它可以解決我們普通人買不到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的難題。
目前,這個標的的估值呢,肯定是比我們當初說它的時候貴,但現在還處於一個合理偏下一點的估值。
也許,隨著中美的摩擦還可以給沒上車的各位砸一個坑,總之呢,這個方向是我長期看好的一個方向。
3,消費,醫葯
我長期看好的三個進攻性的方向,一個是醫葯,一個是消費,還有就是中概股,其中前兩個現在太貴,最後一個中概股,至少從整體估值來看,還不至於到了有泡沐的階段。
老朋友應該知道,目前這倆個行業我們只研究過洋河,泰格,恩華,華東。
其中華東因為集采比較傷,所以中間股價一頓暴跌,不過目前來看現在基本收復了失地了,現在還不至於賠錢。這公司不建議大倉位,集采這個事懸著總不是個辦法。
雖然今年它不及茅五那樣的迅猛,但目前來說,洋河給我的收益我反正自己是知足了,它和茅五的區別就在於,洋河我知道它最壞能跌到哪,但是茅五我不敢說,至少站在當時我不敢說,投資投的不就是確定性嘛,現在都是後視鏡。
總的來說,上面這四家公司雖然個別公司中間不太好看,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漲幅都還是比較不錯的。
當然,醫葯和消費是一個比較廣泛的一個面,未來我自己肯定是會繼續持續關注的,對於這些賽道好的優質公司,我們也願意在合理的價格甚至合理偏上一點的價格去買入,就看市場會不會給機會了。
4,機場股
我們上面說平安的時候提了一嘴上海機場,大家都知道,疫情以來機場股一直被壓制,直到現在也是萎靡不振。
其實這裡面最關鍵的原因是,現在大多數機場的股的看點都在非航業務上,以上海機場為例吧,上海機場的主要盈利收入來源都是非航業務上面,而非航業務中主要的收入增量是免稅這一塊,但免稅這一塊的說到底還是人流,而且必須是國際航班的人流。
沒人流,機場就是個空殼子,免稅的業績肯定起不來,尤其外圍疫情控制的遠沒有國內好,所以大家可以發現,外圍如果不好的話,國內的機場股其實一直是會被壓制的。
機場股現在大部分早已變成了消費屬性,沒人,尤其對於免稅業務,沒有國際航班的人流,消費個pi啊。
我之所以看好,是因為它們的確定性就在於,只要有人,業績就立馬反轉,這是很多行業很難有的確定性,長期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機場的免稅業務依然有很廣闊的空間。
所以,我在社群里也一直和大家說,後半年機場股是重點伏擊的目標之一,當你已經明顯看到外圍好轉的時候,那時候股價早已反應出來了,所以我們就是趁著這段壓制期,放下心來慢慢的布局。
我個人是喜歡這種慢慢播種的過程的。
5,豬肉後周期
我們都知道今年豬肉股漲了不少了,你看看牧原股份都漲成什麼樣了,但豬肉說到底依然是周期性的品種。
雖然今年豬瘟;疫情或者南方的大水延長了豬周期,但本質上這個周期並不會改變,可能延後,但不會打破周期。
現在去買豬肉股,不是說不能賺錢,只是說你現在進去完全是吃魚尾,豬肉還能牛多久,說實在的真不好估量,但至少一點可以肯定地是,豬肉現在已經在周期景氣高點了。
我個人的風格是,從來不喜歡吃別人剩下的魚尾行情,我喜歡從魚頭啃,這點大家從我昨天說上海機場地例子你應該也能感覺到。
所以,我一直關注豬肉後周期的品種,也就是說當豬變多的時候利好的品種,比如我們今年上半年專門伏擊了生物股份這家公司,它是豬疫苗的龍頭企業,一直以來我只在社群里說這家公司,現在已經從低點漲了40%了,這還是今天大跌之後的收益。
所以今天我公開說出來,也不怕他們說我,同時呢,最近我們也重點關注了,豬肉下游飼料的後周期品種
總之呢,目前我認為豬肉後周期的品種遠沒有結束。理由很簡單,現在豬肉周期還沒完,啥時候不炒豬肉了,豬肉後周期的品種才可能大有起色。
說出來,也是希望給大家未來投資有個方向。
6,地產
說到這,我知道一定有人會說,你咋說地產股啊,啥爛行業了。
先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一點,我承認地產現在已經從過去的黃金十年慢慢褪下來,也就是說從高速發展期進入了成熟期。
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成熟期的行業是不值得投資的,但其實成熟期和成長期的投資模式是不同的。
你去回顧一下過去幾十年來,或者國外行業的發展情況,一般在高速成長時期的時候,你投資哪個公司都差不了,因為風在豬都會起。
但當一個行業開始進入成熟期的時候,它們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向龍頭集中,道理很簡單,當一個行業進去成熟期,它們的紅利漸漸退去,這時候沒有資本和能力競爭力較差的小公司會漸漸的被淘汰,最後這個市場里剩下的都是強者更強的公司。
就比如家電行業,美的和格力都是這個行業進入成熟期才開始起來的,最初的家電行業雖然處於高速成長期,但競爭特別激烈,格力當時還是個小弟弟,但是就是因為公司自身的競爭力使得行業進入成熟期之後,市場份額一步步向其集中最終成為了家電行業的龍頭。
當然,地產和家電嚴格意義並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個行業如果進入成熟期,那麼未來一定會向頭部公司聚積,因為成熟期的行業拼得是資源和規模。
包括現在的地產行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整個行業處於成熟期,但市場的集中度是越來越向頭部集中了。
所以,我們投資地產的邏輯也很簡單,只聚焦頭部,只有大企業,才能拼的起資源和規模,資源規模的背後拼的是拿地成本和融資成本。
包括今年這么嚴峻的情況下,地產的頭部企業依然可以在上半年保持穩健的增長,保利地產6月單月同比增長65%。
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
我認為地產最吸引我的地方遠不止上面這些,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知道它的「底」大概在哪?比如萬科我知道它大概跌到25左右的時候,就跌不動了。(只為舉例,不構成投資建議)
尤其是像今天這種大跌,當你知道它底在哪的時候,你反而會很安心,試問如果你手裡拿著幾百pe的公司你會怎麼想?
因此,這種公司的確定性就是告訴你,它的底在哪。
有人說今年地產很垃圾,事實真的如此嗎?
截至今天大跌之後,萬科和保利這倆公司的股息都有4%~5%左右。
而且,這還是大跌一直跌下來的收益,更何況地產這一波又跌回到了低估的區域。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定義差公司,如果這也算差的話,難道買幾百pe的公司就一定好嗎?
當然有一點需要說明,長期來看,地產類的龍頭公司獲得可觀的收益,比如20%左右的收益並不難,但你要想賺到超額收益,那麼不要從這個行業裡面找。
賺一倍都嫌少的人,在這個行業里可能會讓你失望。
7,科技,新能車
像新能源,科技,5G這些,最重要的其實就是行業趨勢,政策導向,資金偏好,甚至未來前景,都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市場的聚焦點。
如果大家拿裡面的大多數公司的財報來看,肯定不如某些核心資產的財報好看,甚至估值更是不便宜。
但科技股代表著未來,想像空間很大,這樣的公司,其實說白了,投資就是投個預期,投的那個勢。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利潤增長30%~40%正常我們的估值是30~40pe是合理的。
但是因為科技股有這個勢在,本身這個勢也是有價值的,也是有溢價的,所以如果同樣的質地的公司增長都是相同的,那麼科技股可能會有更多的溢價。
但這個溢價多高,持續多久,取決於這個勢的持久度。
正因為勢這個東西很難把握,你說給它估值多少,溢價多少,這東西沒胡數的。
雖然市面上流傳出很多對於這些公司的方法,但我認為這些估值無非不過就是解釋現在為什麼這樣的估值。
現在的情況就是,稍微能看的公司,太貴,一般的公司又看不起。
這方面可以關注一下科技ETF、新能車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就像我們前面說地產行業的時候,這些行業本來就是新型行業,風來了,豬都會起來。
所以投資相關產業的ETF也是一種不錯的參與手段。
反正定投是成本最小的一種做法了,也沒多少錢,也算跟著國家的腳步走了,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個人覺得騰訊才是最大的科技股,買了騰訊也相當於參與科技股了。
這里需要提醒一點的是,這兩個行業理解產業邏輯和行業趨勢更重要,不能看估值,看了估值沒法參與。
8,零售銀行
傳統的銀行是最適合作為門票股打新的,我到現在為止還沒聽說誰買銀行虧錢的,虧錢的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沒拿住的。
大家看問題喜歡一刀切,看見銀行不漲就罵銀行爛,但其實銀行也有香餑餑的時候:
當然,我今天說的並不是傳統銀行,畢竟傳統銀行基本算是穩定了,沒啥大花頭。
我更喜歡以招行為首的零售類的銀行。對於銀行業零售類的優質公司一直享有超於同行業的估值溢價,包括今年疫情這么嚴重,其實這些公司的估值一直處於行業均值以上,至少從來沒有小於過1pb。
歸根到底,是因為它們:1,盈利增速高於同行業。2,roe優於同行業。3,銀行的專項指標優於同行業。
因此,對於優質的零售銀行,我認為他們是銀行業里的進攻性品種,彈性更好,而且成長性還是比較可觀的。
今年疫情又疊加金融讓利實體背景,所以使得高杠桿的行業一直被壓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地是,這些都是短期因素,要不是因為這些因素,這些優質的常年高溢價的零售銀行很難跌下來。
同時,銀行屬於那種給點陽光就燦爛的行業,很多原來我們高攀不起的公司,比如招行,寧波,平安銀行,這時候說不準還可以給咱們砸出一個坑。
銀行說到底也是有周期性的,越是經濟差的時候,銀行公司越低迷,相反,經濟復甦也會帶動銀行業的上漲。所以,今天不好,不代表明天也不好。
今年以來,雖然銀行業整體比較疲軟,但像寧波,招商,平安這種零售類的銀行相對整個行業板塊來說依然是比較堅挺的,這些公司平時的話,很難有太低估值,也許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播種的時候。
9,檢測行業
這個行業是我第一次說,是我最近剛剛關注的,目前還沒有研究出具體的公司。
但這個也是我未來可能長期深耕的方向。
這個行業整體的行業規模增速還是比較快的。
而且集中度正在逐步提升,並且是我認為的朝陽行業,道理很簡單,檢測這個東西它是多頻次多品類的去做,比如大家開的汽車,每年都得年檢吧,包括現在工程項目的檢測,以及環境檢測,食品檢測,等等等等,這些可都不是一錘子買賣,而且未來還可以拓展更多的品類。
你可以發現它是一個賽道很長很寬的一個行業,所以未來我可能會稍微的研究研究,就目前來看,該行業內的公司現在並不便宜,我也在觀察。
總的來說,我當下看好的行業和公司大體就是這么多吧,當然還有很多沒有提,留著以後合適的時機去說。
我可能更喜歡從魚頭開始吃,而不是別人吃了之後我上來湊個熱鬧。
關於市場的東西,短期真的沒啥可說的,你要是聚焦的是半年,一年,甚至3年後,現在的波動都是撓癢癢。
疫情以後不過才過去4個月,現在說勝負一切都為時尚早。
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專注具體公司,具體的標的,別管其他的,雷劈下來你必須在場。
要我說還是那句話,管他下周漲跌呢,周末出啥幺蛾子,你放假了就帶上老婆孩子旅旅遊,逛逛街,不也挺美的嘛,投資總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全文完。
B.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什麼不同嗎
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主要在以下這幾方面: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C. 美股和中國的股票有什麼區別
美股和中國的股票差異:
1、設立背景差異:
中國股市:為解決國企的融資問題,是由頂層向下設計的,受政策影響較大。
美國股市:起初並沒有過多的監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場的力量占據主導。
2、市場主體差異:
中國股市:以散戶為主體,投資跟風、追漲殺跌,市場不夠有效。
美國股市:以機構為主體,主體傾向於價值與長期投資。
3、公司上市要求差異:
中國公司:上市為核准制,企業要上市得經過發審委的批准。
美國公司:股市沒有監管的歷史,企業上市為核准制,保證紕漏信息真實完整即可。
4、交易時間差異
美國股市:交易時段為美國東部時間的上午9:30至下午4:00,沒有午間休市。在美國夏令時期間,也就是4月到11月初,對應北京時間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國冬令時期間,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對應北京時間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中國股市:交易日為每周一至周五。採用競價交易方式的,每個交易日的上午9點15分至9點25分為開盤集合競價時間,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下午13點00分至15點00分為連續競價時間。
5、投資門檻差異
美國股市:每筆交易不限股數,只買一股也可以操作。
中國股市:一手起步,一手即100股,也就是說至少需要交易100股。
6、買賣時效性差異:
美國股市:可以做日內交易,即當天買入的股票可以當天賣出,而且沒有漲跌停限制。
中國股市:實行的T+1制度,當天買入的股票要等第二天才能賣出。
注:此處中國股市一般指A股。
補充資料:
美股,即美國股市。廣義:代表全球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總體上美股和中國期貨市場的區別有很多,主要包括:保證金的不同、交割時間的不同、波動幅度的差異等,是不同的兩個市場,交易規則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談不上類似,雖然看上去也是開盤收盤,也是K線,也有相同的指標,但兩個市場的區別很大。
參考資料:網路 美股網路 中國股市網路 A股
D. 目前美國和其它主要證券市場的各行業市盈率是多少不同的行業中一般多少為合理
各國的國情和基金利率不同導致各國股票的PE(市盈率)也不同,下面以美國為例:
在美國,消費類的股票(就是吃喝拉撒,如可口可樂,寶潔),因為他們沒有經濟周期,一般的PE是15倍到20倍,市凈率一般2-3倍。
而鋼鐵、有色金屬這些明顯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公司的股票,一般是10倍的PE和1倍的市凈率。
而像金融保險業,由於高速的發展的預期,一般是30倍的PE。
當然是沒有周期性行業的公司PE要高一些了,一般是30倍,周期性的一般是10倍。
E. 為什麼股票的價格與市值大多成反比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F. 2022市值最高的公司排行榜(世界公司市值排名前十最新)
截至2021年12月,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同比增長 48%,達到創紀錄的31.7 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中美兩國GDP總和(35.7 萬億美元)。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前十名:
蘋果 排名1 市值21000億美元
除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還在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占據第一,2021年蘋果品牌價值2633.75 億美元。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16.5活躍的蘋果設備(如果一台設備在過去 90 天內使用過 Apple 服務,則該設備將被視為活躍設備),其中包括10億部活躍的iPhone。
沙特阿美 排名2 市值19000億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前身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現有員工7.9萬人。
盡管市值排名第二,但是在2021年以前,沙特阿美一直是最能賺錢的公司,凈利潤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但從2020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能源需求降低,凈利潤持續下滑, 2021 年 3 月,沙特阿美宣布 2020 年的收益與 2019 年相比下降了近 45%。
微軟 排名3 市值18000億美元
2019年4月,微軟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第三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微軟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品牌估值,1629億美元。
微軟佔有全球操作系統73%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名macOS的五倍,全球有超過13億台設備在運行Windows10, 6月24日微軟將發布其下一代 Windows。
亞馬遜 排名4 市值16000億美元
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行業的五巨頭之一,亞馬遜以其技術創新和打破成熟行業規則而聞名。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市場、人工智慧助手提供商、直播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私營僱主。
Alphabet 排名5 市值14000億美元
Alphabet是谷歌重組後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名字,Alphabet採取控股公司結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路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Alphabet將取代GOOGLE INC成為上市實體公司,所有谷歌的股票都會自動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lphabet股票,並享有同等權利。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在雲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lphabet 涉足技術、生命科學、投資資本和研究領域。
臉書 排名6 市值8390億美元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網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約有 28.5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造成的結果就是2020年Facebook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收入的四分之一。
騰訊 排名7 市值7530億美元
騰訊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特斯拉 排名8 市值6410億美元
特斯拉於2003年7月創立,公司的名字是對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伊隆·馬斯克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特斯拉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99,550輛,比上年增長35.8%。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
阿里巴巴 排名9 市值615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 排名10 市值588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多元控股公司,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並擁有上市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的重要少數股權。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台積電 排名11 市值 5340億美元
貴州茅台排名16 市值3850億美元
美團排名39 市值2260億美元
五糧液排名73 市值1590億美元
在名單中,公司之間的價值差異也在不斷加大,排名首位的蘋果市值2萬億美元,是第100名百威英博 (AB InBev) 的16倍多。
百強中有59家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佔百強總市值的65%。中國有 14 家公司上榜。
漲幅最大的公司?
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了565%,一時讓埃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外賣平台美團和PayPal受益於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其市值分別增長了 221% 和 151%。
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和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和阿斯麥控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也躋身漲幅前十。
G. 在西方國家股票市值一般和gdp是什麼比例關系
沒有固定的比例關系。算這個比例也沒什麼大意義。
H. 進行同行業間的指標對比有什麼用
進行通話,接通行業的指著對比有什麼都有,真的可以說分析出的綠人之間。
I.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有不同的地方嗎在哪方面!
區別如下:
(一)投融資平台架構。美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結構最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從現貨到遠期、期貨、期權,從場內市場到場外市場,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它不但為企業提 供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投資平台。然而,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卻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我們有現貨市場,但衍生市場十分欠缺;我們有相對發展較快的場內市場,但場外市場規模狹小;此外,與擁有150萬億總資產的銀行業相比,中國股市、債市、基市規模仍很狹小。因此,中國企業融資偏好集中於銀行貸款,老百姓財富保管偏好銀行存款。單一而狹窄的投融資渠道,無法形成組合投資、分散投資,在理財無門、保值無路的情況下,投資者除了炒還是炒!
(二)國民投資心態。美國擁有全國統籌、全民覆蓋、全國統一、以稅代費的社保體系,以及僱主設立的補充養老、補充醫保福利,使得國民從搖籃到墳墓全程均有足夠保障,再加上美國民眾在家庭理財上十分看重養老需求,並將養老作為家庭理財的終極目標,因此,其投資目標更長遠,投資行為更理性、更從容、更快樂!相反,中國現代社保制度建立的時間較短,除了城鎮職工社保外,農民社保及城鎮居民社保只是象徵性地覆蓋、保障程度很低,而且大多數僱主均不提供補充養老和補充醫保,因此,除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城鎮職工以外,大多數中國人仍然依靠養子防老或是個人儲蓄養老。在國民保障不足的前提下,投資者缺乏安全感,投資心態更加浮躁、急功近利,他們希望通過短炒賺快錢、發大財,甚至一夜暴富,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投機心態。這種心態也造成了中國股市「投資不足、投機有餘」的格局。
(三)上市公司質與量。上市公司是股市的生命線。美國股市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美國不僅擁有世界大批一流的跨國公司,例如,可口可樂、麥當勞、IBM、微軟、蘋果等,而且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企業為其提供保質足量的上市資源。相反,我國A股市場只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國內缺乏世界一流的知名企業,而且也不允許外國企業來上市,市場甚至非常害怕聽到「國際板」的聲音。
(四)投資者結構。美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機構市」,作為機構市的兩大支撐,美國共同基金凈資產高達14萬億美元,美國私人養老金總資產高達21萬億美元,後者超過美國股市總市值。更何況,美國股市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它還擁有大量來自國外的投行及機構投資者。相反,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凈資產僅有3萬億人民幣,中國企業年金總資產僅有0.5萬億人民幣,與20多萬億的A股總市值相比,相差甚遠。我們雖有QFII,但總規模小得可憐。機構市多空雙邊博弈主要在機構之間展開,比較容易達成一種「均衡市」,相反,散戶市的機構則大多將散戶作為博弈對象,更容易形成機構優勢,獵殺散戶,而且市場更容易劇烈振盪。
(五)IPO體制。美國的注冊制充分發揮市場決定作用,IPO成敗主要在發行人與投資者之間進行博弈,政府絕對不會干預IPO定價和IPO節奏,而且高效率、低成本的IPO注冊制,極大地降低了IPO身價,並充分滿足了企業的IPO需求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相反,中國A股的核准制過份強調行政審批與行政干預,並代替投資者判斷IPO公司的投資價值,而且直接干預IPO節奏,政府大包大攬不僅使得權力尋租與道德風險增大,IPO身價暴漲,而且使得市場投機更加猖獗,投資者似乎從不懂得何為用腳投票。美國公司對待IPO的態度十分謹慎,一個公司從私人公司變成公眾公司,是否值得,能否經得住投資者考驗?因此,美國公司將IPO看成是開學典禮,相反
,中國企業則將IPO看成是畢業典禮。
(六)退市機制。眾所周知,美國退市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極高,退市效率更高,尤其是1美元退市法則,它將誰該退市的「裁決權」完全交由市場及投資者。1995年至2002年之間,美國三大股市總計退市7000多家,其中,主動退市(比方私有化)約佔一半,另一半退市則屬於不能滿足持續掛牌標准而退市的,在這一類退市中,有超過一半是被1美元退市法則「判決」退市的。在中國,A股退市制度只有凈利潤退市標准一項,由於退市標准單一,而且凈利潤可操縱,因此,現行A股退市制度形同虛設,不僅導致垃圾股死不退市,而且垃圾股炒作成風,嚴重扭曲股價信號。如果說,美國股市是「大進大出」的,那麼,中國股市則處在「上市難、退市更難」的尷尬境地。
(七)公司分紅。在美國,無論是普通股或是優先股,上市公司主要以現金分紅為主,而且分紅的主流模式都是「按季分紅」,即一年分紅四次,每次分紅的時間間隔及分紅水平基本相等。只有少數公司一年分紅一次或兩次,當然也有公司不分紅的。不過,在中國,上市公司從來不會按季分紅,甚至一年分紅兩次也只是個案,大多數上市公司一年分紅一次,而且分紅水平不高,帶有很強的「象徵性」,當然,不少公司甚至多年不分紅。相比之下,美國公司重回報,中國公司重圈錢,這就是上市公司對待股東的態度差異。
(八)監管模式。美國證券監管模式是三位一體(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監管。美國證監會(SEC)的監管重心在二級市場,主要強調事後監管,其監管之嚴厲、監管之高效,世界知名,令上市公司、證券中介及其高管們不得不小心謹慎、嚴格自律。此外,美國還有集體(集團)訴訟機制及強大的市場做空機制,這讓上市公司及證券中介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中國,證券監管模式是單一的行政監管,而證監會的監管重心主要放在IPO前端,主要精力是IPO審查和審批,因此,相應淡化了IPO之後的監管,或者出現IPO之後的監管乏力、低效的現象。在美國,IPO容易,但上市後難受;在中國,則是IPO艱難,上市後就萬事大吉。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模式更能震懾證券犯罪,並能有效打擊犯罪;中國的監管模式則無法有效威懾並打擊欺詐上市、信息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犯罪行為。此外,美國有薩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它可以讓證券犯罪分子「牢底坐穿」、「傾家盪產」,而中國卻沒有如此嚴峻立法,犯罪成本較低,缺乏法律威懾力。
(九)牛熊交替周期。正是由於中美兩國股市存在的上述重大差異,才直接導致了中美兩國股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差異之巨大:美國股市的運行周期一般表現為「慢牛短熊」;而中國股市的運行格局則一般表現為「快牛慢熊」。美國的慢牛一般可以維持5至7年以上,其熊市一般為1至3年。相反,中國股市的牛市短則不足1年,長則不超過3年,而熊市則長達5至7年。不過,從本質上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增長質量好壞,是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基本面」,它對股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特徵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J. 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票市值的關系
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票市值有什麼關系?
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票市值的關系:
1. 短期看要關聯性小,主要與資金推動有關
2. 長期看關聯大,和持繼看好與資金推動有關。
3. 國內漲跌與看好該股的場外資金與場內資金的博弈有關。
影響股票的因素有哪些?
股票運作的本質是供求關系。股票價格的漲跌,長期來說是由上市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利潤決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影響供求關系的因素則包括人們對該公司的盈利預期、大戶的人為炒作、市場資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價值投資取決於投資者認為一隻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個市場是被低估或高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一家公司的P/E比率、分紅和收益率指標與同行業競爭者以及整個市場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如果買的人大於賣的人,也就是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股票上漲,反之下跌股票漲跌。
原理: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籌碼,可參與買賣的籌碼減少,那麼物以稀為貴,買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價買。主力建倉完畢就會洗盤,擠出一些意志不堅定者。到合適機會邊拉升邊出貨,如果主力出貨完畢往往還能縮量上漲一段空間。這時候風險極大,獲利機會也極大。主力出貨完畢,散戶的熱情也告一段落,那麼股價就會自然降下來或者被主力砸下來。再走一波下跌建倉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分為兩種,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宏觀的主要包括國家政策、戰爭霍亂、宏觀經濟等;微觀的主要是市場因素,公司內部、行業結構、投資者的心理等。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盤環境的好壞、主力資金的進出、個股基本面的重大變化、個股的歷史走勢的漲跌情況、個股所屬板塊整體的漲跌情況等,都是一般原因(間接原因),都要通過價值和供求關系這兩個根本的法則來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