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
1.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2. 1929華爾街股市為什麼崩潰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21日,為了穩住股市政府要求徵收「保證金」,股民們開始認識到,若真收「保證金」,他們的儲蓄、房產等一切將要失去。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929年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3. 美國大蕭條原因
問題一:美國大蕭條時期是怎麼解決的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危機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私人佔有性的矛盾的惡性發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部門必須密切協作、步調一致,進而形成社會化大生產。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少數壟斷資本家佔有大部分生產資料,他們為了無限制地追求利潤,尤其是在經濟繁榮時期,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就勢必打破平衡,引發惡性競爭,激化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危機爆發。
②直接原因:
根據上面的分析,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我們已經明確了,但是這里有個問題: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夠分析出的問題是什麼呢?或者說,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是市場供需出現矛盾。人們所能認識到的只是它所表現出來的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之間的矛盾。表面上來看,生產出的產品太多,市場需求有限,產品過剩,出現滯銷。但產品是真的過剩嗎?當然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經濟大危機的首發地美國為例,首先,美國20年代的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少數壟斷組織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造成國民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20年代,國民收入的1/3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佔有;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1929年,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他們的收入在全國總收入中尚不足24%。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 *** 了市場的虛假繁榮。20年代後半期,美國市場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來 *** 消費,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而是一種提前消費的形式,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而資本家為眼前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三,無限制的股票投機活動。當時美國的股票投機活動非常猖獗,不但職業投機者,一些普通的美國人也參與股票的投機,把它作為致富的捷徑。人們不但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結果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度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帳面價值的3倍到20倍的價格賣出,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埋下了隱患。1929年10月,以紐約股市的崩潰為開端,引發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可見,股市投機活動掩蓋了生產和銷售之間本已尖銳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發經濟危機。
2.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標志是1929年10月下旬,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但事實上,1929年美國經濟發展已經出現嚴重困難。由於傳統工業部門在20年代一直發展遲緩,開工嚴重不足,並制約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進而使整個經濟形勢開始出現大衰退的跡象。但紐約股市卻不斷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股價一直上揚。這個美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已經無法正確反映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支撐股市的是投資者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希望。但這種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於經濟持續低迷而徹底破滅。廣大投資者開始瘋狂拋售股票,股價下跌之快,連自動報價機都來不及報價。股市崩潰了。股市崩潰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廣大投資者的財富幾乎是在一夜之......>>
問題二: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原因是什麼 1929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造成的?
(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里以大量的史實及其貨幣理論的扎實功底解釋了大蕭條的成因,本人以為邏輯非常嚴謹。)
不少人認為是1929年的那場股市崩盤造成了經濟大危機,這顯然站不住腳,比那次股災更嚴重的股災在經濟大危機的之前與之後都發生過,卻沒有引起1929年那樣的影響如此深遠的經濟大危機,可見,股災不是經濟大危機的原因,只是經濟大危機的一個揭幕曲。
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里詳盡的揭示了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美聯儲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向經濟體注入了大量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增長,由於在短期內造成的「貨幣幻覺」,生產者被通脹扭曲的價格所誤導,以為產品很受歡迎,於是擴大再生產,所有人都感覺自己的收入上升了,於是擴大消費,這種預期卻真的導致了產品供不應求,在短期內造成的「繁榮的假象」,被歷史學家稱為「怒吼的二十年代」。人們對企業利潤增加的信心十分足,股票市場也是牛市沖天。但是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產者發現自己的生產成本也在上升,於是便不再擴大生產,消費者也發現雖然收入在上升,但是物價也在上升,於是削減開支。風向一變之後,股市這種對風向異常敏感的地方首先暴跌,是大量先前不能承受高風險的資金化為烏有,進而引發了銀行的擠兌風潮。在實體經濟領域,通脹引起的假象導致過多生產的產品積壓,出現了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既是馬克思定義的經濟危機。
在經濟危機發生的前期,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美聯儲等銀行卻又犯了一個大錯,在感覺自己之前發了過多的貨幣之後,現在卻決定縮減貨幣供應量, 這種悲劇性的舉措直接使經濟陷入了嚴重的通縮。表現為物價水平的持續暴跌。生產者獲得的價格甚至不能彌補成本。於是出現了「窮人沒有牛奶喝,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的鬧劇。
問題三:1920年美國大蕭條是什麼?那時人們怎麼了?為什麼美國大蕭條會發生? 20年代美國沒有大蕭條吧?應該是1930年,美國那時候是柯立芝繁榮時期,經濟非常好的。
到了1930年,確切說是1929年,由於商品大量豐富,市場已經飽和了。比如說你買了一個鉛筆盒,然後文具廠有錢賺,但是你得等到你的鉛筆盒壞了才會去買新的,而你鉛筆盒壞掉的時候沒人去買鉛筆盒,文具廠如果東西賣不出去就會有危機。更嚴重的是他的錢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借的(通過金融手段,美國當時候股票非常流行,通過股票投機,可以讓很多人一夜之間發橫財。)如果借的錢還不起,那麼借錢的人也會跟著破產,因為借錢給別人的人,他的錢也是從別人那裡借來的。這樣下去就會有很多人破產了(當然就是給你舉個例子,你不買鉛筆盒別人也會去買,這個需求還是有的,但是當大家啥都不買的時候,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下是會發生巨大危機的)
問題四:美國大蕭條的原因 大蕭條,也就是大危機,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矛盾(社會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化,這點不懂網路)引起的,,加之當時的胡佛 *** 都看到危機徵兆時都沒有採取行動,堅持「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導致當時原本惡化的情況更加惡化,那效果。。。。簡直和我國60年代飢荒有得一拼,總的來說是 *** 不作為,因為之前的繁榮沖昏了他們的頭腦。
本人自己見解,本人高二學生,正是文科
問題五:美國「大蕭條」的原因是什麼?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國]吉爾伯著《美國經濟史》699-702頁
經濟學界有各種各樣的商業循環理論,在分析大蕭條的原因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對於蕭條原因最好的說明,也許就是一個或幾個社會集團支出減少的幅度超過了其它社會集團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費者購買了國民生產總值的72%,工商業者投資消費了18%,聯邦、州和地方 *** 使用了略少於10%,其餘的用於出口。
在1929―1930年,由於投資者和消費者減少了大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的支出,國民生產總值的支出約減少了一百四十億美元。 *** 支出雖稍有增加,但其影響微不足道。反映投資和消費支出有所減少的是:勞動力市場上解僱和失業增多了,工商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降低了。根據上述分析,可見只要查明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所以減少的來由,既能確定這次大蕭條的產生原因了。
今天,通過歷史剖釋,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經存在著當時被人忽視或漠視的若干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趨向。上面已經指出,農業一直沒有從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在這個時期始終貧困。而且,所謂工業部門工資水平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這十年內,新機器的應用把大批工人排擠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業總產值幾乎增加了50%,而工業工人人數卻沒有增多,交通運輸業職工實際上還有所減少。在工資水平很低的服務行業,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無疑問也包括了許多因技術進步而失業的技術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資略有提高的統計數字,看來沒有把真實情況反映出來。由於工農群眾是基本消費者,這兩類人遇到經濟困難對消費品市場一定會有影響。
在這些情況下,二十年代廣告的擴大和分期付款賒銷的增加就會產生不良後果。分期付款賒銷竭力膨脹消費品市場。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售額約從二十億美元增為三十五億美元,由此可見其增長率大得驚人了。無庸置疑,採用分期付款的賒銷辦法,增加了小汽車、收音機、傢具、家庭電氣用具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額。然而分期付款銷售辦法的推廣使用,也表明這樣一個事實:不增加貸款,消費品市場就不可能容納工業部門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而且,從經濟觀點來看,這種銷貸方式本身孕育著某種危險性;只要削減消費信貸即分期付款賒銷,消費者的購置就很可能減少。看來,1929年就發生了這種情況。
二十年代工業生產之所以能擴大,是由於對新工廠、新設備的巨額投資。這項投資使建築業、機床製造業以及鋼鐵工業等有關部門僱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資本支出或投資一減少,各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工人就會大批失業。到1929年,消費品市場容納不了增產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擴充廠房和設備了。例如,據估計1929年美國整個工業的開工率只達到80%。在這些條件下,無怪乎投資額(用1958年美元計算)從1929年的四百零四億美元降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億美元,進而減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億美元了。投資的縮減則導致了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的破產和工人的失業。這個問題因住房建築的減少而更加嚴重起來。住房營造在1925年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後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動工興建的住房只有五十萬幢(1925年約有一百萬幢)。1927年以後,汽車工業也急劇衰落。
我們不想回答究競生產資料的生產先下降還是消費品的生產先減少達樣一個問題;顯然,兩者互有影響。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工人失業,會使消費品的銷售額減少,從而導致消費品生產部門工人的失業。而消費品銷售額的減少又反過來使投資進一步縮減,這兩大部類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驅使生產日益下降,失業率不斷上升。
甚至諸如低稅率和高利潤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長了危機自爆發。現在......>>
問題六: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經濟危機的原因 先是經濟危機,再是因為經濟危機引起大蕭條的。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危機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私人佔有性的矛盾的惡性發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部門必須密切協作、步調一致,進而形成社會化大生產。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少數壟斷資本家佔有大部分生產資料,他們為了無限制地追求利潤,尤其是在經濟繁榮時期,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就勢必打破平衡,引發惡性競爭,激化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危機爆發。
②直接原因:
根據上面的分析,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我們已經明確了,但是這里有個問題: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夠分析出的問題是什麼呢?或者說,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是市場供需出現矛盾。人們所能認識到的只是它所表現出來的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之間的矛盾。表面上來看,生產出的產品太多,市場需求有限,產品過剩,出現滯銷。但產品是真的過剩嗎?當然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經濟大危機的首發地美國為例,首先,美國20年代的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少數壟斷組織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造成國民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20年代,國民收入的1/3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佔有;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1929年,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他們的收入在全國總收入中尚不足24%。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 *** 了市場的虛假繁榮。20年代後半期,美國市場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來 *** 消費,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而是一種提前消費的形式,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而資本家為眼前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三,無限制的股票投機活動。當時美國的股票投機活動非常猖獗,不但職業投機者,一些普通的美國人也參與股票的投機,把它作為致富的捷徑。人們不但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結果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度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帳面價值的3倍到20倍的價格賣出,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埋下了隱患。1929年10月,以紐約股市的崩潰為開端,引發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可見,股市投機活動掩蓋了生產和銷售之間本已尖銳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發經濟危機。
大約在01年的時候,美聯儲實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貸利率都比較低,
而當時美國的房市看好,房價一路上漲
這個時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資本充足率低的房地產金融機構,就貸款給一些欠缺還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沒有穩定工作的或收入較低的人
因為貸款利率低,還款的風險相對較小,而且房價上漲快,即使貸款人還不起錢了,這些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收回房產作為抵押,將房產賣出去,甚至對於當初借錢買房的人,賣出去的錢還了款,都還有剩餘,所以美國人信心大增,大力發揚了這種讓人人買得起房的方式
這些金融機構把帶出去的款,作為債權,通過一些包裝,賣到了二級市場,
在二級市場,這些債權又被劃分成四個等級,優......>>
問題七: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好與壞 你可以去看光榮與夢想這本書全書寫了胡弗在位時的事
問題八:美國大蕭條的美國大蕭條 作者: (美)羅斯巴德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9-4-1字數: 282000頁數: 337開本: 16開I S B N : 9787208083158包裝: 平裝定價:39.00
問題九:美國大蕭條時期是怎麼解決的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危機爆發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私人佔有性的矛盾的惡性發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部門必須密切協作、步調一致,進而形成社會化大生產。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少數壟斷資本家佔有大部分生產資料,他們為了無限制地追求利潤,尤其是在經濟繁榮時期,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就勢必打破平衡,引發惡性競爭,激化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危機爆發。
②直接原因:
根據上面的分析,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我們已經明確了,但是這里有個問題: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夠分析出的問題是什麼呢?或者說,經濟危機發生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呢?是市場供需出現矛盾。人們所能認識到的只是它所表現出來的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之間的矛盾。表面上來看,生產出的產品太多,市場需求有限,產品過剩,出現滯銷。但產品是真的過剩嗎?當然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經濟大危機的首發地美國為例,首先,美國20年代的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少數壟斷組織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造成國民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20年代,國民收入的1/3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佔有;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1929年,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他們的收入在全國總收入中尚不足24%。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 *** 了市場的虛假繁榮。20年代後半期,美國市場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來 *** 消費,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而是一種提前消費的形式,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而資本家為眼前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三,無限制的股票投機活動。當時美國的股票投機活動非常猖獗,不但職業投機者,一些普通的美國人也參與股票的投機,把它作為致富的捷徑。人們不但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結果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度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帳面價值的3倍到20倍的價格賣出,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埋下了隱患。1929年10月,以紐約股市的崩潰為開端,引發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可見,股市投機活動掩蓋了生產和銷售之間本已尖銳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發經濟危機。
2.經濟大危機的爆發
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標志是1929年10月下旬,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但事實上,1929年美國經濟發展已經出現嚴重困難。由於傳統工業部門在20年代一直發展遲緩,開工嚴重不足,並制約了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進而使整個經濟形勢開始出現大衰退的跡象。但紐約股市卻不斷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股價一直上揚。這個美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已經無法正確反映美國經濟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支撐股市的是投資者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希望。但這種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於經濟持續低迷而徹底破滅。廣大投資者開始瘋狂拋售股票,股價下跌之快,連自動報價機都來不及報價。股市崩潰了。股市崩潰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廣大投資者的財富幾乎是在一夜之......>>
問題十: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原因是什麼 1929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造成的?
(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里以大量的史實及其貨幣理論的扎實功底解釋了大蕭條的成因,本人以為邏輯非常嚴謹。)
不少人認為是1929年的那場股市崩盤造成了經濟大危機,這顯然站不住腳,比那次股災更嚴重的股災在經濟大危機的之前與之後都發生過,卻沒有引起1929年那樣的影響如此深遠的經濟大危機,可見,股災不是經濟大危機的原因,只是經濟大危機的一個揭幕曲。
弗里德曼在《美國貨幣史》里詳盡的揭示了經濟危機的原因是:美聯儲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向經濟體注入了大量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完全脫離了實體經濟的增長,由於在短期內造成的「貨幣幻覺」,生產者被通脹扭曲的價格所誤導,以為產品很受歡迎,於是擴大再生產,所有人都感覺自己的收入上升了,於是擴大消費,這種預期卻真的導致了產品供不應求,在短期內造成的「繁榮的假象」,被歷史學家稱為「怒吼的二十年代」。人們對企業利潤增加的信心十分足,股票市場也是牛市沖天。但是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生產者發現自己的生產成本也在上升,於是便不再擴大生產,消費者也發現雖然收入在上升,但是物價也在上升,於是削減開支。風向一變之後,股市這種對風向異常敏感的地方首先暴跌,是大量先前不能承受高風險的資金化為烏有,進而引發了銀行的擠兌風潮。在實體經濟領域,通脹引起的假象導致過多生產的產品積壓,出現了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既是馬克思定義的經濟危機。
在經濟危機發生的前期,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美聯儲等銀行卻又犯了一個大錯,在感覺自己之前發了過多的貨幣之後,現在卻決定縮減貨幣供應量, 這種悲劇性的舉措直接使經濟陷入了嚴重的通縮。表現為物價水平的持續暴跌。生產者獲得的價格甚至不能彌補成本。於是出現了「窮人沒有牛奶喝,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牛奶被倒入河中『的鬧劇。
4. 為什麼周四是黑色星期四
因為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是指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
1929年10月29日這天是星期二,而且這天的紐約股市暴跌達到極點,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來指這次事件。這一天,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黑色星期四事件背景:
1929~1933年發生在美國的那場經濟危機,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因造成美國經濟嚴重衰退,百業蕭條,史稱「大蕭條」。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這天的紐約股市暴跌至極點,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來指這次事件。此後短短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
隨著股票_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成千上萬的家庭因交不上按揭房的月供,被趕出家門,他們只好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簡陋的棲身之所,有些甚至露宿街頭,四處流浪。
(4)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擴展閱讀:
黑色星期四其他來源:黑色星期四(社會現象)
2013年4月,360安全中心發布的《2012年瀏覽器安全及發展形勢報告》中提到,星期四是釣魚攻擊數量最多的一天,且每天凌晨一點釣魚最為猖獗。據報告顯示,2012年360共攔截釣魚網站攻擊高達81億次,相比2011年攔截次數增加273%。社會學家研究分析,周四漸成「小周末」。
在四天工作後,身體的疲憊與迎接周末的喜悅相互碰撞,網民急需放鬆和消遣,購物無疑也是消遣的有效方式,此時,網民容易精力不集中,容易誤入「頁面模仿類」釣魚網站以及釣魚郵件的圈套。
5. 1987年的股市崩潰的原因是什麼
1987年10月17日(星期日)晨,美國貝克財長在全國電視節目中一語驚人:如果聯邦德國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擴展,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華爾街立刻掀起了一場震驚西方世界的風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瀉508點,6個半小時之內,5000億美元煙消雲散!
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始瘋狂了,道·瓊斯指數直線下降,早市開盤半小時下跌93.18點,不到一個半小時,暴跌320.1點,降至2045.33點。中午,道指突然又急速反彈100點,但到了下午,美國國防部長宣布美國周日擊毀了一座伊朗石油鑽井平台,出於對海灣戰爭突然升級的擔心,使證交所出現更大的拋售狂潮。從2點45分開始到收盤,道·瓊斯指數平均每17秒下跌一點。道指像著魔似地下跌。到收盤時,5000億美元——一筆相當於法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股票面值化為烏有。
在10月19日的一個交易日里,道指狂跌508.32點,降至1738.81點,跌幅達22.62%,大大超過1929年10月28日華爾街狂跌的12.8%的跌幅。
頓時,恐慌瘟疫開始在股民中蔓延開來,華爾街在顫抖。倫敦、東京、蘇黎世等金融市場也都在顫抖……
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指數一天暴跌249.6點,跌幅為10.8%,降至2032.6點,轉眼損失高達500億英鎊,相當於倫敦股市總值的10%。
東京:225種日經股票下跌3836點,跌幅達14.9%創下跌市的歷史記錄。
巴黎:股票交易所指數下跌10%。
香港:聯合交易所內的股票暴跌420.81點,交易額達4萬億港元。
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60種股票指數出現大幅度的下跌,跌了132.5點,降至1744.1點,跌幅達7.6%
星期二清晨,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搶在華爾街開盤之前,發表聲明,宣布了美聯儲將執行其中央銀行的職責,保證向全國各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的決定。這步棋同1929年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收緊信貸的步驟剛好相反。
貝克財長的助手爭分奪秒地給企業界巨擘們挨個撥電話,唯恐他們中的某位漏掉了這條消息。「定心丸」立刻奏效。兩家主要商業銀行隨即宣布降低優惠利率。中央銀行的承諾,使那些在華爾街股市掛牌的許多企業重樹信心……
白宮決策性的會議正在緊鑼密鼓之中。格林斯潘和兩位貝克都奉勸總統盡快同意增加稅收。危機到底迫在眉睫。總統終於作出讓步,答應就增加稅收和削減財政赤字問題盡快同國會兩院領袖會晤。
此後,華爾街的道指出現明顯反彈,與此同時,倫敦、東京的股市也都有所起色。
美國財政部官員稱10月19日的股市大暴跌是歷史上罕見的財富大毀滅毫不為過,因為西方股市僅僅在10月19日這一天,就使15000億的美元財富化為烏有,而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毀於戰爭的財富價值才不過為360億美元。
在這場財富大毀滅的災難中,無論是腰纏萬貫的富商還是手持血汗股的普通人,都在劫難逃,很多人甚至陷入絕境。
華爾街股市崩潰使消費者痛苦地重估自己的地位,股市崩潰後近6個月,恐慌情緒才稍有減輕。
6. 黑色星期四,是啥 意思
黑色星期四是指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1929年10月29日這天是星期二,而且這天的紐約股市暴跌達到極點,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來指這次事件。這一天,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7. 美國金融危機是星期幾
是1869年9月24日星期五。美國金融市場發生的一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FinancialCrisis)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