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現股票市值是多少
1.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海底撈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將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凈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1
2月21日,海底撈發表公告稱,預期將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凈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
海底撈表示,對比2020年收入約為人民幣286億元,本集團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超過40%。
預期虧損主要歸因於:①2021年300餘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人民幣33億元至人民幣39億元。
②全球持續變化和反復的疫情,2020年、2021年門店網路快速擴張以及本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等對海底撈餐廳經營狀況帶來的沖擊。
2018年9月26日,餐飲「航母」海底撈在港交所掛牌,發行價為17.8港元/股,盤中一度飆升至19.64港元/股,市值摸高1000億港元。
至2021年2月,海底撈股價達到歷史新高的85.75港元/股,總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億港元,不過之後海底撈股價開始大幅下滑,目前股價只有20.2港元,市值1126億港幣,一年之中市值蒸發3600億港幣。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2
海底撈發布虧損預警。
2月21日,海底撈(06862.HK)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將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凈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對比2020年收入約為人民幣286億元,集團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超過40%。
海底撈表示,預期虧損主要歸因於兩方面。
一是2021年300餘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人民幣33億元至人民幣39億元。二是全球持續變化和反覆的疫情,2020年、2021年門店網路快速擴張以及本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等對海底撈餐廳經營狀況帶來的沖擊。
「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我們的餐廳運營受到全球區域性的疫情暴發和公共衛生管控措施的顯著影響,導致海底撈餐廳2021年下半年的經營業績較2020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海外門店2021年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海底撈稱。
海底撈進一步稱,該集團一直密切關注市場狀況並調整商業策略及運作以減少負面影響。為提升本集團營運表現,海底撈於2021年11月推行「啄木鳥計劃」,由公司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女士領導。
「本集團亦實施積極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嚴謹管理運營資金並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良好。」海底撈在公告中指出。
海底撈2021年市值蒸發3600億3
在最近的一個月當中,餐飲巨頭海底撈可謂是風頭無兩,先是因為標價和分量不對稱的火鍋食材沖上熱搜後,而後又因為食品的安全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而讓人更沒有想到的是,在2021年還沒有正式進入尾聲的時候,海底撈卻正式宣布關店300家,成功讓自己第三次沖上熱搜榜。
不過相對於食材問題而言,明顯關店的決定對於海底撈的影響更大,更何況這一關就是300家門店,減少的營收更是一個天文數字。這讓人不禁好奇,昔日餐飲具以服務態度破圈的海底撈,此時為何不香了呢?或者說,海底撈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才導致企業宣布要直接閉店300家呢?
從海底撈自身發布的公告來看,此次關店的原因是源於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策略,導致門店經營未達預期,因此只能選擇忍痛割愛,並且在後續的經營理念中,海底撈也將深化執行「啄木鳥計劃」,期望能夠扭轉現在的局面。
客觀一些講,海底撈能承認自身策略的失誤,這份勇氣還是挺值得稱贊的,畢竟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這樣的表態一定會在資本市場造成不小的股價波動。但轉念一想,眼下的海底撈除了這條路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資本市場的數字反饋是不會騙人的。
就拿市值來比較,在2018年的Ə月,海底撈正式上市,用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全球開店近1300家的宏偉戰績,甚至在今年年初時,企業的總體市值還一度逼近4700億港幣。可是商場如戰場,體量越來越大的海底撈,在疫情面前也沒有太多應對的辦法,再加上最近頻出的負面消息,讓海底撈的市值一降再降。
截至目前,跟巔峰時期相比,海底撈的總體市值足足蒸發超過70%,換算成數字則超過3500億港幣,自然關店止損成為海底撈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那麼這是不是說海底撈只要關閉了自己營收未達預期的門店後,企業就能順利度過危機走入正軌呢?從理論上講是可能的,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海底撈想邁過這道坎卻不容易,這里不如聽聽網友是怎麼說的。
我們都知道,海底撈最引以為豪的便是它的「服務」,比如不能讓顧客自己倒水,遇到顧客過生日,大家要一起慶祝等等。在細節方面的體貼入微確實讓海底撈顯得與眾不同,但與此同時,質疑海底撈「過度服務」的聲音也不絕於耳,此前網路中有項投票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企業的服務有些過度,很多時候大家只是想單純的吃個飯而已。換言之,海底撈過度熱情的服務,讓部分人開始感覺到有些不自在。
另外還有網友表示,海底撈過高的價格也是一個吐槽點。實話實說,編者也曾去過海底撈,在服務上確實能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在味道上其實並沒有特別讓人可以銘記的點,甚至顯得比較平庸,更多時候是沖著服務好的名氣而特意去體驗服務的。反過來再看價格,也確實不低,很多網友都曾說過,海底撈想要吃飽人均快突破150元了。
當然了,以上這些並不能完全涵蓋海底撈關店的原因,但從網友們的表態中不難發現,如果後續海底撈還想回到巔峰期,就不能只在服務上下功夫了,或許也該在味道方面和價格方面做出合適的改變。
2. 海底撈預計2021年凈虧損45億,海底撈的市值如何
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去吃火鍋或者一些熱氣騰騰的東西,在這里想和大家說一說,海底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都不會經常去吃海底撈,大家可能看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海底撈預計2021年凈虧損45億,海底撈的市值如何?雖然說海底撈虧了很多錢,但是海底撈的市值非常高,一千多億港元,市值等於每股股價乘總股本,雖然服務態度很好,但是價格十分昂貴,很多人都不會經常去吃海底撈。以上只是小編個人的看法,那麼你覺得海底撈的市值如何呢?
3. 海底撈近期爭議不斷,該公司的市值情況如何了
2020年可謂是個多事之秋,先是疫情襲來,隨後因為疫情嚴重造成影響了很多行業的正常運行,餐飲行業作為線下消費貢獻巨大的行業,其所受到的影響也極大。海底撈作為中國火鍋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2020年可謂是一波三折。先是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4月海底撈宣布部分食材漲價。在受到廣大客戶抵制後,被迫宣布恢復原價。而後到7月中下旬,又因為在海底撈烏雞卷中吃出塑料片一事而引發熱議,一度沖上微博熱搜。再到現在的海底撈經營業報告指出,今年海底撈中期營業虧損10億元,與去年同比下降205.7%。但是即使如此,海底撈目前的市值估值仍為3,000萬港幣。針對其市值較為主要的看點有以下幾點:
一、目前的估值是針對過去海底撈低租金和高效率的盈利能力目前對各大投資方以及基金經理來說,海底撈最大的優勢是其能夠以相當低的地租進行最高效的門店運營,也就是超乎想像的盈利能力。但是由於今年疫情原因,海底凈利潤虧損達到了9億,這意味著如果海底撈想要保住市值,就需要在虧損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過去低租金高利潤的盈利模式,並且繼續擴大門店規模,這無疑是很困難的。
4. 海底撈股價接近腰斬,市值暴跌2000億!暴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五一過後,海底撈的股價一路下跌。自今年2月16日達到峰值以來,海底撈的股價已從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水平。截至5月7日收盤,海底撈的股價為每股43.15港元。短短56天,2000億的「火鍋毛」股價已近腰斬,累計下跌47.47%。最新市值為2287億港元,比2月份最高市值低逾2000億港元。
勞動節過後,海底撈股價接連走低,5月5日跌幅超過6%,5月6日暴跌近10%,5月7日再次暴跌,創下全年每股42.55港元的新低。自今年2月16日高點以來,海底撈股價從85.80港元跌至42.55港元的最低點,股價一度暴跌50.41%。
近年來,海底撈一直熱衷於跨境。經過擴張和漲價,海底撈還想出了其他「招數」——開辟新品牌,打造第n個品牌。
目前,海底撈通過內源延伸等策略打造了不少新品牌:對外,2019年先後收購「優定優」進入毛菜領域,收購「好面條」、「漢社中華料理」進入麵食和各種中式餐飲領域;對內,2019年,孫公司先後推出「釣魚派配面」和「新秦派面館」;2020年推出「樊凡林」「秦小仙」等新品牌,推出9.9元的奶茶自選,增加奶茶品類。
雞毛菜、面條、土豆粉等中餐品類之後,「炸雞」最近在海底撈有賣。據悉,海底撈新品牌「苗世雄鮮炸雞」已登陸鄭州,開了兩家店。根據「苗哥鮮炸雞」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信息,該品牌屬於鄭州苗哥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據公開信息,該公司由海底撈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優定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100%投資。
5. 海底撈現在是上市公司嗎
海底撈是上市公司;它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大型跨省直營餐飲品牌火鍋店,全稱是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勇;
海底撈在我國簡陽、北京、上海、沈陽、天津、武漢、石家莊、西安、鄭州、南京、廣州、杭州、深圳、成都、重慶地區及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有百餘家直營連鎖餐廳。
(5)海底撈現股票市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海底撈堅持「無公害,一次性」的選料和底料原則,嚴把原料關,配料關。二十多年來歷經市場和顧客的檢驗,成功的打造出信譽度高,頗具四川火鍋特色的火鍋品牌。經過二十年艱苦創業,不斷進取,團結拼搏,海底撈逐步從一個不知名的小火鍋店起步,擁有近2萬名員工。
海底撈擁有一批食品、飲食,營養,工程,倉儲、管理方面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現有117家直營店,四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底料生產基地(獲得HACCP認證、QS認證和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公司曾先後在四川、陝西、河南等省榮獲「先進企業」、「消費者滿意單位」、「名優火鍋」等十幾項稱號和榮譽,創新的特色服務贏得了「五星級」火鍋店的美名。
6. 海底撈十大股東名單
沒有十大股東,只有六個。
SP NP LTD;
張勇;
UBS Trustees (B.) LimitedSP NP LTD;
舒萍;
UBS Trustees (B.1.) Limited;
LHY NP LTD。
【拓展資料】
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的連鎖品牌,創始人為張勇。
海底撈在簡陽、北京、上海、沈陽、天津、武漢、石家莊、西安、鄭州、南京、廣州、杭州、深圳、成都、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城市和國家有百餘家直營連鎖餐廳。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9月11日,海底撈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其股份將於9月12日起在香港公開發售。9月19日,海底撈確定了最終發行價,每股17.8港元。9月26日,海底撈(新上市編號:06862)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海底撈,截至2019年10月海底撈市值2千億港元。2019智慧零售潛力TOP100排行榜,海底撈排名第35名。
2020年1月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海底撈以市值1570億元位列第34位。
經過二十年艱苦創業,不斷進取,團結拼搏,海底撈逐步從一個不知名的小火鍋店起步,發展成為今天擁有近2萬名員工。同時也擁有一批食品、飲食,營養,工程,倉儲、管理方面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現有117家直營店,四個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個底料生產基地(獲得HACCP認證、QS認證和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截至2019年9月27日,股價報33.35港元,下跌1.33%。相比年初的每股17.11港元,海底撈今年以來漲幅超過90%。
2019年8月20日晚間,海底撈發布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集團收入116.94億元,同比增長59.3%;營業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40.89%;公司股東應占利潤9.11億元,同比增長40.92%,新開餐廳130家,門店總數增至593家。
7. 海底撈2020年少賺21億,市值卻暴漲1600億!這是為何
海底撈又上熱搜了。
昨日(3月1日)晚間,海底撈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2020年度凈利潤相較2019年的下降約90%。財報顯示,海底撈2019年的凈利潤為23.47億元,這意味著2020年其凈利潤僅有2.35億元,一年少賺了21億。
此前,海底撈還因為“花錢免排隊”遭到了廣泛的批評;這兩天,它又因為“包間安裝攝像頭”的事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作為“火鍋一哥”和中國餐飲的龍頭企業,海底撈很早就被放在了聚光燈下。如果把它所處的環境比作一個包間,那麼這個包間里的攝像頭之多,就遠遠不是海底撈自家包間所能比的。
與聚光燈下的萬眾矚目相伴而生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看你的笑話。對於海底撈,它的一舉一動隨時都可能成為槽點,說不定哪天就又上熱搜了。
△圖自餐寶典
今年春晚喜提多個熱搜的岳雲鵬,曾經因為演戲被罵,向師父郭德綱求安慰,郭德綱卻說:你掙的錢有一半是挨罵的錢。同樣的道理放在海底撈身上,似乎也能成立。
當然,對於海底撈來說,有些時候可能根本就不用理會這些,所謂“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倒是一些圍觀的同學,可千萬別有錯覺,以為這次連學霸都沒考好,那麼自己成績差也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忽視了努力和奮斗。
8. 海底撈市值四個月蒸發超2400億港元,大家為什麼不怎麼喜歡海底撈了
海底撈市值四個月蒸發超2400億港元,大家之所以不怎麼喜歡海底撈了,在我看來就是“審美疲勞”了。其實,海底撈的裝修並算不上什麼高大上,相比其他的火鍋店,海底撈的優勢也僅僅是在服務上。但是,其他的火鍋品牌,現在的服務相比海底撈來講,有過而無不及,因此,海底撈的優勢沒有了,自然大家對其的喜歡也就隨風而去了。
再者,海底撈的價格相對於其他的火鍋店也是非常高的,但是,海底撈的菜品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硬氣,只能算是毫無特色的菜品吧!還有海底撈經歷了所謂的排隊風波以及植物肉牛肉粒風波之後,其實已經失去了消費者的好感,口碑直線下降!換句話講,是海底撈玩“心機”,徹底把自己的名氣給作沒了。
海底撈市值四個月蒸發超2400億港元,大家之所以不怎麼喜歡海底撈了,主要是現在大家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了。
9. 股價再度跌超5%、總市值跌破2000億港元,海底撈到底怎麼了
在火鍋領域一直是處於行業巔峰的海底撈,最近卻是股價接連下跌。
一跌再跌的股價可以反映出海底撈目前的困境。海底撈的門店擴張很快,但是門店的快速擴張並沒有增加銷售額,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海底撈最招牌的“服務”已經不能再為公司提供更大的商機,海底撈品牌的問題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暴露了出來,海底撈的盈利模式太過於單一,不夠新鮮,而且主打的服務模式不再成為競爭力,才是海底撈目前的困境,使得海底撈的股價一路下跌。再因為疫情的影響,餐飲行業整體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市場情況慘淡,出現問題在所難免。
10. 海底撈市值
截止2021年10月29日開盤:海底撈開盤價22.55港元/股,市值1200.98億,市盈率69.94。
海底撈市值蒸發300億
疫情期間海底撈股價從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連翻幾番,待到2021年的2月16日,其股價達到了85.80港元/股的歷史最高點,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
但在這之後海底撈股價「跌跌不休」,最低觸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月,海底撈收盤價為28.35港元/股,市值蒸發已近3000億港元,目前總市值為1547.63億港元。那麼海底撈的股價怎麼就受到如此重創?
(一)判斷失誤,疫情期間「抄底」。
回顧2016~2019年海底撈的財務數據,海底撈營業收入從78.25億元增長至266.1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0.4%;業績呈現高速增長狀態,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門店的持續擴張和同店數據的持續提升(包括翻台率水平、客單價等)驅動。
2020年海底撈新增門店數達544家。截至2020年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到1298家。
然而海底撈的逆勢擴張,卻讓其門店翻台率變得沒那麼好看了。
一直以來,海底撈都保持著行業內較高翻台率,高翻台率不僅能給海底撈帶來更多收入,也意味著海底撈受市場歡迎的程度。2019年,海底撈的翻台率為4.8,屬於行業內較高水平。然而在盲目擴店後,2021上半年持續下跌至3,其中2021年新開餐廳翻台率僅為2.3。
(二)變貴了
翻台率上不去,還有一種辦法同樣可以提高海底撈的餐廳收入,那就是漲價。
據公司財報,海底撈2020年的人均消費金額提高到了110元,同比增長幅度4.8%,相比之下,2019年增長幅度為4%,2018年3.1%。也就是說,海底撈的確存在逐年漲價,而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其漲價幅度較高。
海底撈「提價」,一方面會降低部分消費者的復購率,另一方面海底撈處於不斷拓店狀態,下沉市場用戶對高價位的接受度也可能不及預期。
同時,對於海底撈來說,優質的服務體系也一度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但隨著國內餐飲全行業服務水平普遍提升,海底撈的優勢會弱化。
(三)副業實際營收有限
海底撈近年來也開始不斷嘗試做副業,通過多品牌、多業態策略以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但嘗試做新品牌,同樣是一個費時費力,不確定性高的選擇。
目前海底撈的餐廳副業已經涉及到麵食、蓋飯、米線、土豆粉、水餃等諸多快餐品類。但這些副業帶來的實際營收卻相當有限,根據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21H1季度,海底撈其他餐廳營收僅占總營收的0.5%。
海底撈做副業,可以依託自身較為完善的供應鏈,但同時又導致海底撈副業食材普通、工藝簡單、新品研發緩慢等弊病。因此,面對行業內一大波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海底撈副業很難擁有能打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