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特點
1. 我國股票市場有哪些特點
你好,我國股票市場特點;
1.有股票市場這個二級市場,那麼相對的就有一級市場這個存在,在復雜程度、作用、影響力方面前者都是比後者大的。
2.股票市場不變的原理就是,其是時刻變化著的,不是表面看著的風平浪靜。
3.二級市場相比於一級市場,最大的不同就是流動性,主要是因為市場上的成交量是相當客觀的,不過這是在市場行情較好的時候出現的情形。
4.因為其市場上的成本、傭金不是太高,也就是說會適合一般的投資人。
5.其和一級市場(發行市場)有一定的區別,但也是有聯系的。主要是股市公司的股票流通、轉讓等行為提供了基本場所,在刺激人們購買股票慾望的同時,也為一級市場的發行提供了穩定的保證。在者,因為股市交易的價格是最能比較客觀反映出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所以其也為一級市場公司的發行提供價格、數量等方面參考的依據。
6.證券交易所市場一般是在證券交易所登記並獲准上市的股票,而場外交易市場主要是為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進行服務。
這基本上就是股票市場的部分特點了,其實也包括了其功能了,其還有的功能還有:積聚資本、轉讓資本、轉化資本、股票價格等等都是其功能簡縮。投資者們還要謹記,其公司周期一般經歷以下四個階段:牛市階段、高位盤整市階段、熊市階段、低位牛皮市階段。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2. 中國A股股市有哪些特點
1、中國股市不是西方國家成熟市場上經典意義上的實體經濟、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實體經濟、宏觀經濟上升股市可以漲也可以不漲;實體經濟、宏觀經濟下降,股市一定跌。
2、中國股市是全世界唯一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國有公司為主的證券市場,盡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為數不少,但從股數的權重比例來講,79%是公有制公司的股票,因此它與西方股市就有很大差異。
3、中國股市多數公司效益不高,不想分紅,分不出紅,也不願分紅。機構與股民投資者如久旱盼雨屢屢不下,也對此已不抱過多奢望,而寄希望於股市上漲,做差價,獲得資本利得,故國家也不征資本利得稅。
4、中國股市與央行的貨幣政策關系十分密切,與財政政策關系稍遠一些。例如2005年,人民幣匯率開始改革、升值,外匯占款日益增加,一輪牛市從998點蓬勃而起,直達6124點。2007年10月,中國決定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實行額度制管理,股市立即從6124點向1660點的深淵跌去。
股市與財政政策也有關系,如2008年的4萬億投資等,但不像前者那麼密切。
5、中國股市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但在相當長時間里,莊家橫行,10個股票9個庄,現在少多了。
6、中國股市沒有真正的經典意義的做空機制,股指期貨門檻很高,參與者寥寥,因此也沒有西方國家成熟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阻礙了大資金入市安全運作。而沒有實質性的做空機制則有利於新股發高價、多融資。
7、中國股市沒有真正的經典意義上的退市機制,進得很多很快、出得極少,如一潭死水。
8、中國股市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總體上是個封閉的小股市。與外國股市的聯系與影響主要是心理上的和間接的,其影響有個時滯期,沒有實質上的直接的敏感聯系,所以往往是「外邊下雨下雪,里邊下金下銀」,而外邊大漲、中漲,中國股市也往往熟視無睹,愛理不理。
9、中國股市在相當長時間里股權分置,上市公司從上市那天起就由少數大股東無償地佔有了中小散戶、公眾股的大量利益。現在大約還有25%的國有股、法人股仍未完全流通,仍在源源不斷套現之中。這一點成為股市熊長牛短的重要原因。
10、中國股市的五大功能(融資功能;投資功能;長期風險短期化;集中風險分散化;轉化企業經營機制;鼓勵新興產業發展等)中,特別重視融資功能,亞努什·科爾耐講的 「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下的投資飢渴症」,在股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故新股發行、增發新股等是世界上最多、最快的之一。
3. 我國股票市場的特點是什麼
我們從比較的角度來看一看股市和匯市
一、封閉的股市和開放的匯市
每天早上9:30,千萬雙眼睛注視著屏幕,等待股票的開盤價,千萬個腦子開始飛速地運轉,計算著自己的浮動盈虧,下午3:30,一天的戰斗結束了,千萬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開始盤點或休息,這就是股票市場的寫照。
股票市場是個封閉的市場,有固定的開盤時間和收盤時間,有固定的交易場所,有固定的清算中心,同一時刻同一隻股票的成交是同一個價格。
而外匯市場則截然不同,它是一個開放的市場。雖然大家從電視上也看到過外匯交易所中繁忙的交易景象,很容易把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等同起來,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有形的外匯交易所中的交易僅僅是整個外匯市場中很微不足道的部分。多數交易是在場外,交易者藉助於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彼此進行交易。這種交易完全是兩個交易對手之間的事情,大家僅僅是遵循一個慣例而已,並不受任何條例、制度的約束。外匯市場沒有一個同一的規則,沒有專門的清算機構,沒有固定的開盤收盤時間。所謂的開盤價和收盤價也僅僅是大家約定俗成地以紐約市場為准,並沒有誰規定收盤後大家就不能交易。只要你能找到交易對手,你就可以交易,只不過這個交易價格將不會反映到資訊系統里。
外匯市場從北京時間周一凌晨4:00開始連續運轉到周六的凌晨4:00。經常會有朋友問我:「現在的價格是哪個市場的價格?」我也經常被這個問題難倒。因為,外匯市場的價格只有活躍程度之分,沒有市場之分。在我們聽專業人士分析市場時,經常會提到「亞洲交易時段……,歐洲交易時段……」,這指的就是在某個時段價格的情況。它決不是說這個價格就是來自於某個交易所的價格。亞洲交易時段,很可能有許多來自於歐洲和美洲的交易者也在進行交易,他們的成交價格也會反映到報價系統中。換句話說,大家平時所看到的價格不是什麼交易所的報價,而是有某個交易商的報價。這個報價者會經常發生變化。現在是花旗銀行的,下一個也許就是中國銀行的,或是某個外匯交易商的。這個報價僅僅代表了報價方的意願,反映了當前市場的匯率水平,而不是一個標准。大家實際以什麼價格成交,要看你所選擇的交易對手願意給你出什麼價格。如果你不滿意,你可以選擇別的對手,正如你可以在四大國有銀行和其它商業銀行之間做出選擇一樣。
在股票市場,交易所對參與交易者有嚴格的身份限定,要求入場交易者必須在交易所擁有席位。一般投資者只能透過代理機構進行交易,並向這些機構支付一定的傭金。在外匯市場,對於交易者沒有任何限定。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進行交易。你不必向任何人或機構支付傭金,你就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只不過由於資金量的關系,你的交易價格不會反映到資訊系統里。由於你不是主要的市場參與者,你沒有和交易對手討價還價的餘地。在外匯市場中,主要的交易者是各國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外匯經紀商、大型基金、大型的跨國公司。他們的成交價格對市場具有影響力。一般的投資者都是和銀行或外匯經紀商進行交易,對國際市場的價格不產生什麼影響力。這一點和股市有較大區別。
股票市場中,大家以集合競價的方式,通過統一的撮合系統進行交易。所以,你的價格完全可以對瞬間的市場價格產生影響。如果你願意,你可以讓一隻股票出現跌停板中。在外匯市場則不然,它沒有撮合成交系統。一般的投資者沒有主動報價的資格,只能被動地接受或拒絕成交。
在股票市場,內幕消息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掌握了內幕消息,就獲得了比別人優先賺錢的良機。在外匯市場,內幕交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一個完全公開化的市場,央行的動態、貨幣政策、經濟數據完全是透明的。無論你資金量的大小,你都可以平等獲得這些消息。只不過由於設備和與核心交易的距離問題,大家獲得這些消息的時間會有先後,但這種差距還不足以對投資決策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在股票市場,基金和機構或者是什麼「黑庄」可以製造消息,可以運用手中的資金來做出完美的技術圖表,操縱價格,但外匯市場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對全球每天4萬億美元的交易量,任何一個機構包括一個國家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它們的交易行為不可能對匯價產生方向性的影響。很多人對金融大鱷「索羅斯」十分佩服,認為他可以左右一個貨幣的走勢。實際上,他並不是以資金量來左右匯率,而是他善於發現支撐匯率的眾多因素中存在的缺陷,並加以放大,從支撐匯率的最薄弱環節入手,給予痛擊,在市場中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匯率朝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即便是如此,索羅斯的所作所為也稱不上操縱匯率。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市場所發現並廣為傳播。任何投資者都可以根據這個消息來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這一點與股票黑幕在事後很長時間才被曝光有本質區別。因此,匯市與股市相比,它是一個更開放的市場、更透明的市場、更公平的市場。投資者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在賺錢,而不是碰運氣。
二、貨幣換證券和貨幣換貨幣
在股票市場中,大家買賣的是股票這種權利的契約,是以貨幣換證券的交易,這種證券可能一紙千金,也可能是一堆廢紙。這正是股市吸引大家的關鍵所在。它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陷阱。如果你運氣比較差,手中的股票就有可能變成ST、PT,甚至被摘牌。
在外匯市場中,大家買賣的是貨幣,是一種「以貨易貨」的過程。目前國際外匯市場能夠自由買賣的貨幣,絕大多數都是經濟政治比較穩定的國家的貨幣。絕對不會出現「ST日元」、「PT英鎊」之類的現象。就是對於一般的投資者,只要是買賣時機不是十分的差,買了一種貨幣後即使被長期深度套牢,一般都有解套獲利的機會。最低限度也有減少損失的機會。很多朋友在歐元推出後,在1:1的位置買入歐元,套牢3年後的今天,不是也能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嗎?在外匯市場, 「三年等個閏臘月」的情況比較常見。在股票市場,就比較難了,100元左右買入的億安科技股票不知道100年之內還有沒有解套的機會。因為股票市場是以貨幣換證券,所以,不存在標價的問題,一定是一股X股票值Y元的標價方法。但是,在外匯市場就不同了,大家都是貨幣,就存在一個誰來對誰進行標價的問題。傳統上,經濟強國都喜歡以本國貨幣來表示其它國家的貨幣。
標價法經常會把初學者搞得暈頭轉向。畢竟專業學術用語講起來比較拗口。通俗點說,直接標價法就是直接用美元表示其它貨幣得標價方法。這種標價法下,數值越大,表示與美元相對應得貨幣越不值錢,和股市中的價格是反向的。間接標價法就是用其它貨幣來表示美元的標價方法。這種標價法下,數值越大,表示這種貨幣越值錢,和股市中的價格是一致的。
三、股市的分析法寶在匯市毫無用武之地
「量價配合」是證券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的法寶。在這些市場中,任何價格的方向性變化如果沒有成交量的配合都不可能成立。因此,在進行技術分析時,成交量成為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在分析日元的走勢時,給你大講特講量價配合如何完美,指標配合多麼天衣無縫,然後鼓動你去進行交易時,請你一定要對他的建議打個大大的折扣。無論他對技術分析多麼精通,他也僅僅是一個半隻腳剛剛踏進外匯市場的新手,對外匯市場還不熟悉。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外匯市場不看量」是外匯分析的最基本常識。
那麼,為什麼「外匯市場不看量」呢?
答案是:外匯市場的量沒法看。
從上面談到的外匯市場的特點可以看到,外匯市場是無形的市場、開放的市場。它不像其它市場那樣有集中的撮合系統,在一個封閉的市場中運行。它的交易是自由的、鬆散的,沒有一個全球通用的交易撮合系統。因此,在某一價格的交易量是無法及時准確地統計出來的。再者,依賴現代的科技手段,就算是有辦法准確統計交易量,某個價格的交易量相對於每天4萬億美元的交易量都微不足道,研究和分析這個數據毫無意義。但是,在某些分析軟體中,我也看到過有成交量的數據,這一點許多朋友也注意到了,那麼這個成交量是那裡來的呢?
不同的軟體供應商的數據源不同,因此,成交量的數據含義也不同,有的代表了原始數據提供者的成交量之和(成交金額),有的代表了某一價格的成交頻率(成交筆數),無論它代表了什麼,都不是所有交易數據的匯總,因此,無法代表整個市場的真實成交情況,最終都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量價配合」這一點外,股市其它的技術分析方法都可以用來分析外匯市場。股市的技術分析高手註定會成為匯市的技術分析高手。因為,匯市相對與股市客觀規律性更強,是技術分析者施展自己才華的天堂。
4. 目前中國股市特點的論述
樓主覺得沒說錯就給我分啊~~~~~~~~~
中國股市的特點:
首先我們要確定中國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投機市場。
1 。在09年國家保經濟發展速度的大背景下,救市政策和天量信貸資金的刺激下,股市來了一波強勢的上漲。到09年12月,一年的時間內指數翻番。在以前已經可以算是走了一個牛市行情了。無論從漲幅還是上漲時間來看,現在的股市確實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了。(中國的牛市一般持續時間都在一年左右,這主要就是由於中國股市是個投機市場,一年的持續上漲製造出了足夠打壓股市的獲利盤。)
2 。政府調控房價,壓縮了地產商的利潤空間,而且國家政策很講求連續性,在房價沒有走到國家希望的價位時是不可能出現針對地產利好的。所以地產股下跌的厲害,銀行板塊和地產板塊聯動性大,加上大家對銀行死貸的預期,所以他們哥兩就一起下來了。他們的權重大家都知道有多大。
3 .股指期貨對故事下跌也有主推作用(做空機制,股市跌也能賺錢。)
4 外部環境來說:希臘危機影響世界大經濟體歐盟的經濟復甦,對全球經濟復甦信心打擊更是巨大,外國股市現在怎麼樣大家都看的到。
5 我個人認為,政府也可能樂見股市的下跌,國家隊正等著抄底呢。抄了底再隨便出點利好,甚至不需要國家隊自己拉,自然有游資會把大盤拉上去。
綜上來說:大盤短時間內估計是看不到底的,畢竟不確定和不利股市的因素很多。
現在的操作方式:
一般來說,大家操作都應該遵循趨勢的原則,上漲不看空,下跌不言底。
頂部套牢固然是高出不勝寒,但是在下跌的時候,抄底抄到山腰上,那裡氣溫也很低的。大家都不應該有買底部賣頂部的想法。都那樣,錢你全賺了,別人怎麼活啊?
在確定了底部,趨勢開始向上的時候介入才是安全的做法,少賺個20%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啊。
如果樓主一定要現在進去的話,我估計星期一到星期三內會有個小規模的反彈,周五大盤還有個缺口。並且跌了這么多點,也該出個反彈了。不過搶反彈小心為上。
5. 我國股票市場的特點是什麼
一是政策主導性較強。二是上市公司分紅少,所以投性較強。三是人雲亦雲,大家都喜歡跟風。
6. 我國股票市場的整體發展情況
在我國股票市場,從具有代表性的上證綜指來看,其走勢並不是都是平穩的,市場也會出現劇烈波動。比如2007年上證綜指一度達到歷史最高的6124點,從前期1000多點漲至最高點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而在指數達到最高點後,也僅僅經過一年的下跌又重回 1664 點,跌幅高達 72.8%;2015 年出現了相似的一幕,在指數出現快速上漲達到 5178 點後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在短短 8 個月後,指數回落到 2638 點,跌幅也達到 49.1%,接近腰斬。
3.1.2 市場參與主體專業素質較低。
在我國股票的二級市場交易中,仍然是以散戶為主導。而散戶的相關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絕大多數都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他們在參與股票交易時大多數抱有投機的心態,基本都是短線操作,並且主要投資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這使得有估值優勢的藍籌股在個人投資中需求較少,直接導致了低估藍籌股股價在市場的波動中持續處於低估區間,這種極具僥幸的投機行為往往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其次,由於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他們也很少會分析公司的實際價值,他們的操作依據主要還是根據一些市場的信息,比如成交量,換手率或是一些公司公布的消息等。對於這種市場行為所形成的數據,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全憑這些數據做出決策往往會導致投資者的盲從,其個人主觀意願比較強烈。這種主觀臆斷往往會過分高估或者低估消息對於相關股票未來價值的影響,從而形成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或是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投資者會依據一些分析師做的調研報告而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而分析師的調研報告往往是基於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所作出的對未來的一種預測,其預測的前提條件都是基於分析師的假設,依次方式預測的結果往往也包含著過多的主觀因素。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可能與預測結果背道而馳。以上這些因素產生的最終市場表現就是市場的劇烈波動,股票價格的暴漲暴跌。
3.1.3 市場工具過少。
在我國股票市場中,由於市場發展相對還不夠成熟,對於當前世界比較前沿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國股票市場還未全部被使用,有類似期權性質的融資融券業務也只對部分優質股票開展,這種被相關機構定性的優質股票而不是市場自身形成的股票也恰恰反映出市場的不成熟。由於只有健全的看漲機制,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投資者對沖分險的行為。一般,這種做多做空機制能夠有效的給市場提供一種預期,有助於市場緩解一些股票因一些市場消息而產生的股價劇烈波動。因此,在市場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逐漸增加具備融資融券功能的股票,同時也可以降低融資融券業務准入門檻,擴大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者基數。通過這種參與基數的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之前過少參與者形成的非理性行為產生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市場平穩發展。
3.1.4 市場對於政策的認識不足。
對於市場出現的一些不合理情況和經濟的不健康發展,政府都會出台一些列政策予以修正和扶持。伴隨著這種慣性思維,一旦市場出現不合理或巨大波動等情況,投資者總是會慣性認為政府政策會修正市場的不合理價格。結果是這種粗糙的預計常常會過高或過低的估計了政策對於市場的影響。一旦政策落地不達預期,前期市場中的投資者預期必然會反轉,這勢必導致證券價格的反轉,接著也會影響投資者收益。
3.1.5 市場對於大資金流的依賴。
資金面反向則表現為中國股市從表面上屬於政策市,但從其真正的演繹過程來看,中國股市則是徹頭徹尾的資金推動型市場。短短十多年間,中國股市市值從幾十億元到現在的萬億元,在 GDP 中所佔的比重從忽略不計到現在的 30%左右。相反,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業績則處於持續的下滑中,「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績差」成為整個上市公司的寫照。在這種情形下,證券市場還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傳遞出的只有一個信息:資金的推動和支持。大量資金尤其是國有銀行的違規資金進入股市會造就短期的「牛市」,違規資金從股市的大量撤離會導致市場崩盤,繼而「牛轉熊」。中國股市和貨幣供應量之間存在這種關聯,我們謂之為「資金推動市」現象3.2 基於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策略選擇。
目前,在我股票市場中,參與者仍然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這就意味著市場參與者素質整體不是很高,他們做出的投資決策大多是依靠自己曾經的經驗,缺少系統、科學的決策基礎。市場參與者這一市場基礎層構成部分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整個市場的表現特徵勢必波動頻繁且波動劇烈。而我國股票市場出現的較為明顯的羊群效應和短時間市場的劇烈波動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這些都源於參與者因為專業性的缺乏導致的對於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
從我國股票市場整體表現來看,仍然出於弱式有效階段。因此,可以通過積極的投資策略在這種市場環境中獲得較為可觀的收益。而如果採用動量投資,動量投資存在一定的時效性,一般在觀測期過後就會出現價格反轉,但是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觀測期觀測,對於投資選擇是非理性的選擇。所以,在有充分的觀測期的情況下,反向操作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在我國股票市場中,散戶存量資金大多集中於相對高估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上。而且,有估值優勢的藍籌股在個人投資者中需求較少,這些都導致了這種低估藍籌股股價在市場的波動中持續處於低谷區間。這使得一直以來被大家推崇的價值投資中的買入持有策略在我國股票市場中也不能獲得較好收益一方面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存在這種非理性現象;另一方面,在我國股票市場中投資者的這種投資特點形成的獨特市場都使得反向操作在我國股票市場成為一種不錯的投資策略選擇。
7. 中國股市牛市熊市有幾次都有什麼特點
中國股市20年間有八次牛市,七次熊市。
牛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內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而當時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寫委託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託單,能買到股票等於中了頭彩,因為沒人願意拋出。這使得滬指從90年12月開始計點,一路上揚,造就了第一次牛市。92年5月21日,上證所取消漲停板,將牛市推至頂峰,當日指數狂飆到1266.49點,單日漲幅105%,這一記錄至今未破。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一個坎上,資本市場既有5 21的暴漲又有8 10暴動,但中國經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鄧小平南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未來怎麼發展的問題成為一大熱點,而他講話里最重要的是「堅決地試」這四個字。11月17日,天宸股份人民幣股票上市,滬指完成最後一跌,第二輪牛市啟動。三個月內快速上漲,301%的漲幅至今為股民津津樂道。
第三次
行情特點:1993年至1994年間,我國宏觀經濟偏熱並引發緊縮性宏觀調控,同時A股實現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容,使得大盤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證券市場一片蕭條,94年7月29日大盤創下325.89的最低點。7月30日(周六)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滬指跳空高開,第三次牛市啟動。井噴行情隨即展開,市場在不到30個交易日的時間上漲至1052.94點。
第四次
行情特點:1993-1995年,我國為了推進與大力發展國債市場,開設了國債期貨市場,立即吸引了幾乎90%的資金,股市則持續下跌。1995年2月,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5月17日,中國證監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資金短線大規模殺入股票市場,掀起了一次短線暴漲。第四次牛市僅3個交易日,是A股史上最短的一次牛市,股指卻從582.89漲到926.41。
第五次
行情特點:經過連續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終於開始走穩,最低點已經探明512點,新股再次發行困難,管理層被迫停發了新股,而政策也開始偏暖,券商資金面開始寬裕,各路資金也開始對優質股票進行井井有條的建倉。第五次牛市啟動,崇尚績優開始成為主流投資理念。火爆行情非同尋常,管理層連發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揚,直到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稅由3‰上調至5‰。
第六次
行情特點:第六次牛市俗稱5 19行情。由於管理層容許三類企業入市,到99年5月,主力的籌碼已經相當多了,市場對今後將推出的一系列利好報有很高的期望,5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中國股市會有很大發展,投資者踴躍入市。2000年2月13日,證監會決定試行向二級市場配售新股,資金空前增加,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推動滬指創下2245的歷史最高點。
第七次
行情特點:第七次牛市起點來自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展開,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境內資金流動性過剩,資金全面殺入市場。而之後伴隨著基金的瘋狂發行和市場樂觀情緒,在5 30調高印花稅都沒能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一路沖高至6124點。此輪牛市曾被媒體稱為全民炒股的時代。
第八次
行情特點:伴隨著四萬億投資政策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A股市場掀起了新一輪大牛市,股價從1664點漲至3478點,在不到十個月的時間里股價大漲109%。3月3日後的逼空上漲性質能與06年和07年的超級瘋牛相媲美。即使IPO重啟這樣特大利空也未能改變牛市的前進。直到09年7月29日第一隻大盤股上市和緊縮的宏觀政策才階段性結束了第八輪牛市。
熊市:
第一次
行情特點:滬指在第一輪牛市沖上1429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認購抽簽表發行了,但發生了當時震驚全國的8 10風波,刺激滬深兩市大幅下挫。為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管理,92年10月中國證監會成立。這次熊市僅僅半年時間,股指跌幅卻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
行情特點:1992年深滬兩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股籌資額1992年為50億,1993年為276億元,1994年為99.78億元,擴容的勢頭十分兇猛。隨著發行額度的明確,市場進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來臨。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發行額度55億元,明顯要比1993年的195億元低得多,但滬指在3月10日擊破700點,4個月後跌到全年最低325點。
第三次
行情特點:第三次熊市時,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滬指1個半月漲幅達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暫的,隨後A股進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
第四次
行情特點:短暫的第三次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來臨。為抑制投機,1995年6月15日,管理層下達55億的95年額度,同時20家歷史遺留問題股票也被開始安排上市,滬指再下一城。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地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
行情特點: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
行情特點:2001年上半年,滬指突破2000點,這讓當時的中國股民為之歡呼雀躍。1個千點似乎預示著一個千年,點數的攀升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然而在國有股市價減持的消息沖擊下,2000點很快成為中國股票市場的險峰,從此之後,我們經歷了長達4年多的調整,指數攔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點。第六次熊市是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
第七次
行情特點:隨著市場的亢奮,監管部門不斷提示風險,07年10月16日見到6124的歷史高點後,在中國的通脹持續升溫、基金暫停發行、美國次貸危機、中國石油上市後大幅下和大小非的減持等利空影響下,引發了第七輪熊市,在下跌過程中一個個整數關口被輕易攻破,直到1664點止跌,後迎來四萬億投資政策,才結束了第七次跌幅驚人的超級大熊市。
8. 股票對資本市場有什麼特點
我國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3868家,總市值59.61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場地位。上市公司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的「龍頭企業」。2019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數量約為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1%,但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總額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利潤的比重達到42.61%,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