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玩轉股票市場
❶ 拿數學公式成為全球對沖基金之王的西蒙斯是如何成功的
針對不同市場設計數量化的投資管理模型,並以電腦運算為主導,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訣。不過西蒙斯對交易細節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員工之外,沒有人能夠得到他們操作的任何線索。
對於數量分析型對沖基金而言,交易行為更多是基於電腦對價格走勢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觀判斷。文藝復興公司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電腦和系統專家,研究人員以及交易人員。西蒙斯親自設計了最初的數學模型,他同時僱用了超過70位擁有數學、物理學或統計學博士頭銜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團隊見一次面,和他們共同探討交易細節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為一位數學家,西蒙斯知道靠幸運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戰勝市場必須以周密而准確的計算為基礎。大獎章基金的數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學關系,發現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並通過杠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模的交易獲利。目前市場上也有一些基金採取了相同的策略,不過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們往往顯得黯然失色。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成立於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規模達到2.7億美元時開始停止接受新資金。現在大獎章基金的投資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種股市以及其他市場的投資標的,模型對國債、期貨、貨幣、股票等主要投資標的的價格進行不間斷的監控,並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指令。
當指令下達後,20名交易員會通過數千次快速的日內短線交易來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時能佔到整個納斯達克市場交易量的10%。不過,當市場處於極端波動等特殊時刻,交易會切換到手工狀態。
和流行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的投資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認為市場的異常狀態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暫的,「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賣出和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西蒙斯說。
西蒙斯透露,公司對交易品種的選擇有三個標准:即公開交易品種、流動性高,同時符合模型設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進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優勢之一是可以降低風險。而依靠個人判斷選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輸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是隨機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續從市場中獲利。而西蒙斯則強調,「有些交易模式並非隨機,而是有跡可循、具有預測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經指出「市場在多數情況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絕對的」一樣,西蒙斯也認為,雖然整體而言,市場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暫的或局部的市場無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機會。
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經觀察過的一個核子加速器試驗,「當兩個高速運行的原子劇烈碰撞後,會迸射出數量巨大的粒子。」他說,「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帶來的變化。」
「我注視著電腦屏幕上粒子碰撞後形成的軌跡圖,它們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卻存在著內在的規律,」西蒙斯說,「這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了證券市場,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交易發生。」西蒙斯認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當交易這只蝴蝶的翅膀輕顫之後,市場會作出怎樣復雜的反應。
「這個課題對於世界而言也許並不重要,不過研究市場運轉的動力非常有趣。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西蒙斯笑起來的時候簡直就像一個頑童,而他的故事,聽起來更像是一位精通數學的書生,通過復雜的賠率和概率計算,最終打敗了賭場的神話。這位前美國國防部代碼破譯員和數學家似乎相信,對於如何走在曲線前面,應該存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發現這個公式則無異於拿到了通往財富之門的入場券。
❷ 資本配置大師——亨利.辛格爾頓
亨利.辛格爾頓是一位世界級的數學家,喜歡蒙上眼睛玩國際象棋,在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期間,他還為麻省理工學院第一台電腦編寫了程序。二戰期間,他研究出一種消磁技術,使盟軍的戰艦得以躲避雷達搜索。20世紀50年代在利頓工業公司,他開發了一套慣性導航系統,至今仍被民用和軍用飛機上。
1960年,因為無法接任利頓工業公司CEO,他選擇了離開創辦了特利丹公司。而在其執掌特利丹公司將近30年的時間里,為股東帶來了年復合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20.4%。也許這一成績並不能讓人更直觀的感受其偉大之處。讓我們可以看下傳奇CEO傑克.韋爾奇在通用電氣任職期間給公司股東帶來的回報。
由圖可知,如果在1963年投資1美元給辛格爾頓,到1990年當他在一波嚴重熊市卸任董事長時,這1美元將增值到180美元,而標普500指數僅收獲15美元,而通用電氣的CEO傑克.韋爾奇(1981—2000)20年收獲48美元,而其中1991—2000年是美國的超級大牛市。
1960年辛格爾頓創立特利丹公司時,混合聯合企業(由多家彼此之間沒有聯系的業務部門構成)是那個時代資本追逐的對象,猶如現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因為是市場熱點,所以有著極高的市盈率,這使它們的股票成為硬通貨,這將有利於它們投身持續的收購狂潮中。通過股票置換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市盈率高的一方將獲益匪淺,因為預期到手的新股票會上漲,被並購的企業也願意交易。
在次輪熱潮中,普通的混合聯合企業得益於其猛漲的股價,它們開始在廣泛的行業中幾近貪婪地、飢不擇食的兼並,從而使得其規模不斷增長。它們積極地討好華爾街和媒體,從而將其股價不斷抬高。
辛格爾頓早期也充分利用這一肥厚的套利機會,設計出一種多元化業務組合。不同於其他混合聯合企業,他專注於那些可盈利、不斷成長的企業,它們通常在小眾市場中居於領先地位,並且從來沒有支付過12倍市盈率以上的價格,這與特利丹公司股票的高市盈率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時期,特利丹股票的市盈率始終在20—50倍之間波動。這樣它們就可以低價買入優質公司,買入後即可實現成倍的市值增長。
1961—1969年,他買入了130家不同行業的公司,從航空電子、特種鋼材到保險,除兩家之外,買入這些公司靠的都是特利丹公司價格高企的股票。
隨著20世紀60年代後期熊市的到來,盈利無法達到預期,混合聯合企業的繁榮期戛然而止,股價急劇下跌。但特利丹依然給其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1969年年中,隨著特利丹股票市盈率下跌和目標企業收購價格上漲,辛格爾頓斷然解散了他的收購團隊,成為第一位停止收購的混合聯合企業家。此後,也再未進行收購,也再未增發股票。在其創立企業的前十年中,每股收益增長了令人震驚的64倍,而市凈率增長了16倍,為股東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增長。
隨著企業的規模的擴大,普通的混合聯合企業都採用了總部集中管理的模式運作公司,龐大的企業員工規模、繁多的副總裁和各種計劃部門使得總部逐漸臃腫且效率低下。
而辛格爾頓卻為他的公司規規劃了一套迥然的模式。他強調去中心化,將公司分拆成更小的組成單位,盡可能地把經營職責和管理責任沿著組織下放。結局就是,這家員工總數超過4萬人的公司,其總部人員不足50人,沒有人力資源、投資者關系或業務發展部門。這一最成功的混合聯合企業,其模式卻最不像混合聯合企業。
去中心化給特利丹公司帶來了一種客觀的、不用勾心鬥角的文化,辛格爾頓和其CEO喬治.羅伯茨也將注意力從收購轉向了公司現有的經營。但在對於分拆的組成單位的業績考核上,他們迴避了傳統的對於公司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考量,而是關注運作中如何做到優化現金流,並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度量指標 「特利丹回報」:計算每個業務單位的人均現金流和人均收入,突出現金增值,並將其作為所有業務單位總經理的獎金基礎 。
這些極富創造性的做法帶來的最終結果是,從1970年開始,公司在各種市場環境中,都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在整個20世紀七八十年代,資產收益率均值超過了20%。大批流入的現金被調往總部,由辛格爾頓來進行資源配置。
1972年初,隨著現金余額的增長和缺乏便宜的收購對象,而特利丹的股票隨著市場的下跌市盈率逐漸下移至歷史最低點。辛格爾頓再次背離傳統理念,大舉回購股票。
雖然現在的市場回購股票很是常見,但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回購股票並不多見,且充滿爭議,傳統觀念認為,回購表示公司缺乏投資機會。但辛格爾頓卻不以為然,他在1972年—1984年的8次荷蘭式拍賣回購中,令人震驚的買回了特利丹公司90%的流通股。
市場中企業回購股票一般有兩種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 :公司撥出一筆資金(一般在資產負債表中相對比例較小的過剩資金),在幾個季度內逐步在公開市場上購進股票。這種方法相對謹慎和保守。
辛格爾頓式回購 :頻率較低,在股票價格低的時候把握時機進行大規模回購——通常在短時間里完成,往往要通過要約回購,甚至會通過借債籌集資金。
回購案例
1980年5月,特利丹公司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歷史最低點,辛格爾頓發起了截至當時公司最大規模的要約,得到市場三倍的超額拋售。辛格爾頓決定買進所有被拋出的股份。考慮到公司現金流充足且利率正在下降,他以固定利率債券籌集資金,完成了整個回購。
這次回購之後,利率猛然上升,新發債券的價格則下跌了。辛格爾頓不相信利率還會繼續上升,於是他又發起了一次債券回購。他用來自公司養老基金的現金贖回了債券,這樣可以避免繳納資本利得稅。
這一系列復雜交易的結果是,特利丹公司用不高昂的債務成功籌集資金,完成了一次大型股票回購,當利率下降時,養老基金則在購買債券中獲得了大量的免稅收益。而股票收益在之後的10年間復合收益超過了40%。
1971—1984年,特利丹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2.2倍和7.1倍的增長,但其每股收益卻實現了40.3倍的增長。
從1960年創辦特利丹公司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辛格爾頓從一個活躍的的股票發行者到痴迷於股票回購,他實現了一個偉大投資者必須做到的 高賣低買 。特利丹早期發行股票的的平均市盈率超過了25倍,而他回購的平均市盈率則低於8倍。通過歷次的回購,辛格爾頓為特利丹公司股東帶來的年復合收益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42%。
1987年,正值收購和股票價格處於歷史高位時,辛格爾頓得出結論:在配置現金流方面,不會有更好的回報更高的選擇了。於是,他宣布了特利丹公司上市26年以來的首次分紅。
從特利丹創辦初期利用混合聯合企業的市場追捧時機,高市盈率發行股票低市盈率收購優質公司,到20時機60年後期停止收購,熊市時大舉回購(甚至不惜發債)公司的股票,再到1987年因為無法再有效配置現金流,從而將多餘的現金分給股東。辛格爾頓在其執掌特利丹的近30年的時間里,通過不同的資本配置方式,為股東實現了年復利20.4%的最大化收益。
沃倫.巴菲特和芒格這樣描述這一非常的成就:「絕對是任何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絕對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
❸ 明道演的數學家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夢幻天堂。
《夢幻天堂》是北京天寰新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及香港向日葵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民國電視劇,李大為執導,明道、李曼、寇世勛及徐熙顏共同主演。改編自小說家張恨水的代表作《現代青年》。
該劇講述了漁家子弟周計春在上海這個十里洋場中命運的浮沉及他與孔、陳兩家的情感糾葛。
(3)數學家玩轉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夢幻天堂劇情簡介:
素有神童之稱的漁家子弟周計春與富家女孔令儀邂逅於海邊,又各自到上海求學深造。初次見面,計春便遭到令儀的百般刁難。大學入學考試中,計春設計讓令儀名落孫山,使令儀對他懷恨在心,決計報復。
令儀的男友陳子布與她的死黨袁佩珠結成新歡,孔、袁二人反目成仇。令儀示圖把純朴的計春培養成翩翩公子,以報復陳子布移情別戀,遂與袁佩珠打賭。
在令儀的指領下,計春真正步入上海這個十里洋場的花花世界。計春憑借其數學天賦,開始在賭場嶄露頭角。上海灘股票大亨陳建廷慧眼識珠,將計春引進風起雲涌的證券股票市場,意欲將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計春和令儀的關系此時也由恨變愛,進而出雙入對。計春的未婚妻菊芬與計春的父親到上海一探究竟。
孔、袁二人「包裝」計春的計劃敗露。計春得知自己只是他人的賭注後,憤然離開令儀。菊芬留下照顧計春,卻與計春的好友馮建生日漸熟識起來。佩珠操縱黃色小報中傷令儀。令儀為挽回面子,費盡心機,要將計春追到手,甚至設局逼計春就範。
計春只好提前回家與菊芬完婚。孰料令儀突然趕來,大鬧婚禮。菊芬當晚尋短輕生未遂,其母痛說往事,道出菊芬與令儀原是同胞姊妹的秘密。菊芬悲憤至極,隻身來到上海當護士,發誓要爭到該得的幸福。
計春回到上海,退學進了陳建廷的證券事務所上班,業績斐然,從此飛黃騰達,日進斗金。孔家被內賊陷害,令儀落魄潦倒,處處碰壁,不得不一邊照顧病父,一邊接管瀕臨破產的孔氏企業。陳建廷趁機意欲將孔氏企業吞並。
令儀找計春幫忙,計春念記舊情,利用股市幫助令儀成功抵制了吞並案,陳建廷卻因此與計春反目,成為對手。幾個回合下來,每次都是計春勝出。遭遇頻頻打擊,陳建廷心力交瘁,患肝癌住進醫院。菊芬是唯一願意照顧他的護士。
陳建廷被菊芬的愛心感化,突然向菊芬求婚。菊芬與陳建廷結為伉儷,過上了上等人的生活,但卻依然記掛著計春。計春遵照令儀父親臨終前的囑托,答應照顧令儀。
陳建廷不甘拱手讓出股壇老大的寶座,暗中操盤運作,一天之內使計春滿盤皆輸,損失慘重。計春無力回天,准備跳樓自殺。菊芬意外救下計春,並倒戈幫助計春,使他穩住陣腳,起死回生。
陳建廷逝世,菊芬獲得全部遺產。分文未得的陳子布大鬧父親的葬禮,又狀告菊芬騙婚謀財。菊芬出資讓計春繼續在股市弄潮。為了成全菊芬和計春,令儀謊稱已與他人訂婚,將移居北平。計春為了報恩,決定與菊芬結婚。菊芬不顧先夫遺囑中「她不得再嫁」的限制,決定毅然放棄遺產繼承權,與計春結婚。
❹ 西蒙斯(數學家經濟學家)是否有什麼關於股票的著作
擊敗索羅斯的數量分析家西蒙斯
誰是2005年收入最高的「打工者」?是華爾街薪酬最高的金融家?高盛前行政總裁鮑爾森(HenryM.PaulsonJr.)去年的薪金收入是3830萬美元,加上股票期權共不到1億美元。還是世界500強的行政總裁?去年《福布斯》排行榜中最賺錢的行政總裁是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OneFinancialCorp.)的掌門人費爾班克(RichardFairbank),一年進帳2.5億美元。
答案是以上皆非。根據投資雜志《機構投資者的阿爾法》(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lpha)報道,2005年年度收入最高的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的主席西蒙斯(James H.Simons),年收入高達15億美元,聞名全球的投機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則只排第三,年收入達8.4億美元。
或許你對西蒙斯這個名字很陌生;即使是在華爾街專業從事投資基金的人,也很少聽說過西蒙斯和他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雖然行事低調且不為外人所知,但無論是從毛回報率還是凈回報率計算,西蒙斯都是這個地球上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
經歷了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和2001年高科技股泡沫危機,許多曾經聞名遐邇的對沖基金經理都走向衰落。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關閉了老虎基金,梅利韋瑟的(JohnMeriwether)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乎破產,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也大幅縮水。與之相比,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的平均年凈回報率則高達34%。從1988成立到1999年12月,大獎章基金總共獲得了2,478.6%的凈回報率,是同時期中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有1,710.1%的回報;而同期的標准普爾指數僅是9.6%。不過,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所收取的費用,更高得令人咋舌。一般對沖基金的管理費及利潤分成的比率分別為2%和20%。但文藝復興所收取的費用分別為5%和44%,幾乎與客戶對分利潤,怪不得西蒙斯的年薪能高達15億美元。
《美國海外投資基金目錄》(U.S.Offshore Funds Directory)的作者本海姆(AntoineBernheim)指出,西蒙斯創造的回報率比布魯斯·科夫勒(BruceKovner)、喬治·索羅斯、保羅·都鐸·瓊斯(PaulTudorJones)、路易斯·培根(LouisBacon)、馬克·金頓(MarkKingdon)等傳奇投資大師都要高出10個百分點,在對沖基金業內幾乎無出其右。作為一個交易者,西蒙斯正在超越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波動是隨機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續從市場中獲利。
西蒙斯生於波士頓郊區牛頓鎮,是一個製鞋廠老闆的兒子,3歲就立志成為數學家。從牛頓高中畢業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從師於著名的數學家安布羅斯(Warren.Ambrose)和辛格(I.M.Singer)。1958年,他獲得了學士學位,僅僅三年後,他就拿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學位,一年後他成為哈佛大學的數學系教授。西蒙斯很早就與投資結下緣份,在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同學投資於哥倫比亞地磚和管線公司;在伯克利,他嘗試做股票交易,但是交易結果並不太好。
1964年,他離開了大學校園,進入美國國防部下屬的一個非盈利組織——國防邏輯分析協會,並進行代碼破解工作。沒過多久,《時代周刊》上關於越南戰爭的殘酷報道讓他意識到他的工作實際上正在幫助美軍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反戰的他於是向《新聞周刊》寫信說應該結束戰爭。當他把他的反戰想法告訴老闆,很自然的被解僱了。
他又回到了學術界,成為紐約州立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數學系主任,在那裡做了8年的純數學研究。1974年,他與陳省身聯合發表了著名的論文《典型群和幾何不變式》,創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論,該幾何理論對理論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廣泛應用於從超引力到黑洞。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每5年一次的全美數學科學維布倫(Veblen)獎金,這是數學世界裡的最高榮耀。
在理論研究之餘,他開始醉心於股票和期貨交易。1978年,他離開石溪大學創立私人投資基金Limroy,該基金投資領域廣泛,涉及從風險投資到外匯交易;最初主要採用基本面分析方法,例如通過分析美聯儲貨幣政策和利率走向來判斷市場價格走勢。
十年後,西蒙斯決定成立一個純粹交易的對沖基金。他關閉了Limroy,並在1988年3月成立了大獎章基金,最初主要涉及期貨交易。1988年該基金盈利8.8%,1989年則開始虧損,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來的6個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勒費爾(HenryLarufer)重新開發了交易策略,並從基本面分析轉向數量分析。
大獎章基金主要通過研究市場歷史數據來發現統計相關性,以預測期貨、貨幣、股票市場的短期運動,並通過數千次快速的日內短線交易來捕捉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時能佔到整個NASDAQ交易量的10%。當交易開始,交易模型決定買賣品種和時機,20名交易員則遵守指令在短時間內大量的交易各種美國和海外的期貨,包括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股票和債券。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比如市場處在極端波動的時候,交易會切換到手工狀態。
經過幾年眩目的增長,大獎章基金在1993年達到2.7億美元,並開始停止接受新資金。1994年,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從12個雇員增加到36個,並交易40種的金融產品。現在,公司有150個雇員,交易60種金融產品,基金規模則有50億美元。在150名雇員中有三分之一是擁有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的頂尖科學家,涵蓋數學、理論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和統計學等領域。所有雇員中只有兩位是華爾街老手,而且該公司既不從商學院中僱用職員.也不從華爾街僱用職員,這在美國投資公司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當我提出「數字化定量分析」的時候,有很多人質疑方法的實盤可行性,大資金的運作能力,以及是否有人在此領域取得成功。現今的全世界基金收益最快的早已經不是巴菲特和索羅斯,而是數量分析大師西蒙斯。這已經證明了數字化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❺ 數學教授做對沖基金,詹姆斯.西蒙斯破譯通往財富的密碼
他有兩個響徹全球的名號: 世界級的數學家、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
他與巴菲特和索羅斯並稱投資界「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全網都在追捧著股神巴菲特年化率20%以上的驕人戰績的時候,他名下的「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所管理的「大獎章基金」年均收益率已經高達35%,這是至今投資界都令人羨慕的一座高峰。
23歲獲得博士學位;
26歲成為破譯密碼的特工;
30歲成為高校數學系帶頭人;
37歲贏得幾何學最高獎項;
44歲成立掀起業界變革的傳奇對沖基金公司;
56歲創辦了一系列慈善基金;
72歲入選福布斯財富榜全球百大富豪同年書面承諾,將畢生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事業。
這不是電影主角,這是世界級的數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對沖基金經理及慷慨的慈善家——詹姆斯·西蒙斯。
在揚名華爾街之前,西蒙斯的另一個身份早已獲得全世界的肯定,那就是數學家。年僅23歲的西蒙斯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一年後出任哈佛大學數學系講師。
在完成個人數學事業成就期間,創立了對數學和物理學影響深遠的「陳一西蒙斯規范理論」。用數學理論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的扭曲空間確實存在。
西蒙斯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童年故事,就是他思考 汽車 油箱里的油既然是用完一半還剩一半,那麼為什麼有一天油量會耗盡。這個故事在西方叫做芝諾悖論,在東方就是「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當然這一點西蒙斯不值得驕傲。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能看出西蒙斯的數學天賦爆表,他也不負眾望,考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去讀數學系,他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本科和碩士學位,接下來跑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念數學博士,主攻拓撲學方向。
這樣的人生經歷就是我們父母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1967年西蒙斯決定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出任數學系主任,之所以一下子就拿到這么高的職位,是因為這個學校是新建起來的,以前這所學校沒有數學系。不過西蒙斯自己倒是也不負眾望,現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數學系已經是全美的數學聖地。
1976年西蒙斯達到了他在學術界的巔峰,拿到了維布倫獎,這個獎每五年評出一次,是幾何學界的諾貝爾獎,這一年他38歲。當然這個時候西蒙斯完全可以頤養天年,每年參加一下學術界的年會,到各個論壇發表一些高談闊論就好了,但是他沒有,反過來他覺得學術界的節奏太慢,一篇成果很久都出不來,所以他決定改行,而方向就是那個曾經讓他小賺一筆的期貨界。
1982年,西蒙斯在紐約成立了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1988年3月,其創立了第一支基金產品——大獎章基金,在1989年——2009年間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
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2007年的次貸危機中,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
西蒙斯的公司在華爾街算是很特別的公司,在300餘名員工中,沒有一位是金融相關的背景。就連西蒙斯本人,也只是以「數學家」自居,很少參與金融界活動。
20年來,西蒙斯的復興 科技 對沖基金在全球市場進行交易,並且使用了復雜的數學模型去分析並執行交易,其中很多過程已經完全自動化了。復興 科技 公司使用了程序模型來預測那些易於交易的金融工具價格。這些程序模型的建立是在大量數據收集之後,通過尋找那些非隨機行為來進行預測。
到1999年12月底的11年來,大獎章基金累計的回報是2478.6%,是原資產的25倍。依據對沖基金觀察家Antonie Bernheim的數據,在同時期的離岸基金中,僅次於此的是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而他的回報率在1710.1%。在2009年,大獎章基金名列獲利最高的對沖基金之首,獲利超過10億美金。
大獎章基金的投資范圍有著嚴格的限制,投資的產品必須符合3個條件:「必須在公眾市場上交易、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必須適合用數學模型來交易。」
正因為如此,大獎章基金不包括創投基金,不涉足未上市公司股份,而一些小公司的股票、創業板股票也不包括在內,而適合用數學模型交易的品種一般來說要求有比較多,有比較准確的 歷史 價格、交易量等。
從2002年底至2005年底,規模為50億美元的大獎章基金已經為投資者支付了60多億美元的回報。1990年大獎章的凈回報為55.9%;翌年39.4%;之後的兩年分別是34%和39.1%。1994年,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而大獎章基金凈賺了71%;2000年, 科技 股股災,標普指數下跌了10%,大獎章基金更是大獲豐收,凈回報98.5%;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各類資產價格下滑,大部分對沖基金都虧損,而大獎章賺了80%。
2009年10月10日,西蒙斯宣布他將於2010年1月1日退休,但保留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榮譽主席職位。
所謂「壁虎式投資法」,是指在投資時進行短線方向性預測,同時交易很多品種,依靠在短期內完成的大量交易來獲利。用西蒙斯的話說,「交易要像壁虎一樣,平時趴在牆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後恢復平靜,等待下一個機會。」
無論是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還是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大獎章基金歷經數次金融危機,始終屹立不倒,令有效市場假說都黯然失色。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西蒙斯的不敗神話主要得益於其「壁虎式投資法」。
轉戰投資界「第二戰場」二十年後,西蒙斯用一系列數據證明了自己的成功:1989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都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
西蒙斯的十條交易法則:
1、盡管我們的策略會對投資標的長期持有,但我們每天平均會進行超過10000次的交易。事實上,我們投資組合中的每支股票平均每隔一天就倉位就會有增減的變化,我們使用的分散投資的方法是,盡可能多的配置各類型資產,平均來講,我們會持有2500到3000種不同股票。
2、文藝復興擁有非常好的工作環境和一流的員工,包括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天文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們。我不知道怎麼僱傭做基本面交易的交易員,因為他們有時候賺錢,有時候虧錢,但我確實知道如何僱傭科學家,因為我對這個領域有些自己的感覺。
3、如果你做基本面交易,那麼某一天當你醒來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個天才,你的頭寸總是朝利於你的方向發展,你覺得自己很聰明,你也會看見自己一夜之間賺很多錢。然而第二天,所有的頭寸都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走,你覺得自己像個傻瓜。
4、既然我們會做模型,那就不妨跟著模型走。所以,在1988年的時候,我決定百分之百的依靠模型交易。而且從那時起,我們一直都這么做。
5、一些公司也運用模型,然而它們的宗旨是,他們有一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得出的結論給交易員提供參考意見,如果他們贊成這個結論那就照著執行,如果他們不贊成那就不執行。
6、這不是科學,你不可能模擬出13年前當你看見市場行情數據時的那種感覺,回溯測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百分之百依靠電腦模型做交易的公司,做的業務從我前面提到過的外匯,金融工具,逐漸發展到股票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交易的,流動性強的東西。
7、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賣出和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我是模型先生,不想進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優勢之一是可以降低風險,而依靠個人判斷選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輸得精光。
8、有些交易模式並非隨機,而是有跡可循、具有預測效果的。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交易發生。其實所有人都有一個黑箱,我們把他稱為大腦。
9、交易就要像壁虎一樣,平時趴在牆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後恢復平靜,等待下一個機會。
10、我不是世上最機敏的人,要是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我的表現也不會特別好。可我喜歡琢磨,在心裡琢磨事,也就是反反復復地思考某些事。事實證明,那是種很棒的方法
❻ 三山昂 賭後
本篇介紹一個冷門作者,三山昂。《賭後》是一篇以賭博為題材的復仇故事。該作者畫風細膩,尤其女性人物畫的耐看。
故事講述了天才數學家同時也是賭神的澤口在發現了可以預測世界股票市場的數學方程式不久後就離奇死亡,而他的女兒也就是傳聞中的女賭神「美荻亞」為了尋找父親死因真相為父報仇的故事...
故事開始某地下賭場來了位女豪客,逢賭必贏,這也引起了賭場老闆的注意,因為這位女豪客並沒有被記錄在「賭神雜志」上,而自己賭場的發牌人都是從拉斯維斯州、日本聘請的,掌握發牌技巧,基本上輸贏完全控制在發牌人手裡,但是發牌人就是一直拿她沒轍,最終女豪客贏下翻倍獎金。
但是女豪客沒有兌換錢,就走了。這時賭場老闆才發現原來女豪客就是傳聞中的女賭神「美荻亞」,我們的主人公可以說是真正風光登場。
美荻亞,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皇女,她喜愛使用魔術來迷惑男人,被稱為歷代的惡女。
於是美荻亞開始穿梭在各個賭場尋找派牌人。
在游輪的賭場里終於找到了她要找的人—大維,父親曾經和大維進行賭牌較量時輸了,並在之後死亡。在以自己為賭注勢必要尋找父親死亡真相的美荻亞在和大維較量時,一直頻頻猜錯
沒有懸念也沒有意外,美荻亞通過大維紋身的動作發現了大維發牌的秘密,而獲得勝利,大維也信守承諾告訴了她父親的死因。
美荻亞原本以為能夠為父報仇,一下子又回到原點,這時她遇到了一夥黑幫分子,他們以澤口臨終前的日記本為代價要求美荻亞幫自己完成偷取可以實現遺傳因子武器資料的任務。
美荻亞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力和美貌完成任務拿到了日記本,也將黑幫耍的團團轉。日記本顯示父親去世當天,會見了一位稀客,玄龍永。
靠著情報信息,玄龍永喜歡物色女性派牌高手,於是自己立馬高調起來引蛇出洞。
果不其然,玄龍永的手下帶美荻亞去見老闆,但是路上要帶眼罩,路上的細節都被美荻亞記在心裡。
初見玄龍永,emmm和我感覺的樣子不一樣。
原來玄龍永想靠此掌握世界股票市場,讓美荻亞回去好好考慮一下。
誰知美荻亞發現了警局的人早已盯上玄龍永,為了能親自為父親報仇,不惜將其放走。
為了對付玄龍永,美荻亞顯示找到了對其了如指掌的李青龍。
原來李青龍也有一段不幸的遭遇,於是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對付玄龍永。
二人一路逃亡黑幫勢力,很有搭檔的感覺。
最終的決戰日終於到來。
美荻亞故意誘導玄龍永選擇在「死之賭場」進行較量。
「死之賭場」地形特殊,每個小時都會發生猛烈的上升氣流。
某個龍套以身試法。
二人到達賭場中央地帶,玩大和小
為了增加讀者的懸念,美荻亞一直在輸甚至葯效發作,可惜我不吃這一套。
這時候賭場內起霧了,這次的較量是在雨季,按照美荻亞的口頭禪就是:賭徒的樂趣是計算和預測。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美荻亞憑借自己的記憶力順利回到了岸邊。
而玄龍永已經慌了…
這時候賭場開始出現上升氣流,玄龍永直接掛了。
最終李青龍以為美荻亞失憶了按照約定將方程式丟掉了,而實際上都是美荻亞不得已裝的。
結尾用美荻亞為本篇書報畫上句號,感謝大家觀看,這個短篇故事還算有趣,歡迎點贊支持鼓勵,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