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葯業股票市值多少
⑴ 市值最低的十個A股股票(除ST、PT)
截止目前,
1.粵宏達A3.12
2.海南高速3.15
3.華聯控股2.18
4.銀河科技3.20
5.工大高新3.20
6.美達股份3.32.
7.波導股份3.25
8吉林化纖3.28
9青山紙業3.28
10江蘇吳中 3.31
下午收盤前。以上具體價格會有變化。
⑵ 康美葯業股票怎麼樣
康美葯業已被實行ST風險警示,截至2020年6月17日收盤,其股價為2.68元/股。
⑶ 全國首例!康美葯業3年造假約300億元,會給該集團造成多大影響
康美葯業這種做法肯定會給集團帶來股市上的波動,同時也會面臨各部門之間的調查以及相應的處罰。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我們看重的不僅僅是他對社會做出的一些貢獻,更重要的還是在於本身要具備良好的經營模式,不應該以犧牲大眾的目的來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樣的話不僅給自身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造成很惡劣的社會影響,從而觸碰法律的紅線。
所以此公告一出,上交所也發出了相應的詢函,要求康美集團針對此次的減值跡象說出具體的時間,同時也要求相應的部門作出合理性的審查。
所以在此次的康美事件當中,對於那些投資者來講,損害也是非常大的,大部分的投資者也都紛紛撤資。
結語。
對於這樣的一起事件,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沒錯,個人覺得在康韋葯業的案例當中。
無論是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是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都具有很深遠的意義,這也是國家資本市場的一個良好性監督,對那些違反相應規定的集團實施零容忍的態度。
不管曾經做出了哪些優秀的事件,只要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切實的保護好投資者的權益,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⑷ 康美葯業299.2億元巨虧之迷蹤魅影,會不會賠得傾家盪產
一天虧近一個億,康美葯業再爆驚天大雷!預虧再增一百多億,預計去年全年虧損約為244.8億元到299.2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也就在4月16日晚間,證監會做出回應,康美葯業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乃我國首單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
事涉300億造假,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
康美葯業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再爆驚天大雷!康美葯業預虧244.8億元-299.2億元,其「迷蹤魅影」之科幻靈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月16日晚間,ST康美披露業績預告更正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約為虧損244.8億元至299.2億元。此前,康美葯業預計凈虧損為148.5億元至178.2億元,也就短短2個多月,虧損額就急劇擴大了一百多億元,公司將虧損放大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病毒疫情、資產減值。
其中,ST康美的資產減值計提金額共計超過260億元,僅「存貨」一項,計提金額高達203億元。讓人驚掉下巴的是,此次計提的存貨減值,與該公司2019年追溯調整的存貨金額竟然有高度相似。 此前突然「消失」的300億貨幣資金,被轉入「存貨」2年之後,借資產減值「一筆勾銷」,康美葯業放的大雷,令人驚詫不已!
馬興田(右2)、許冬瑾(中)在康美(亳州)華佗國際中葯城
這次,監管層還發函要求康美葯業的年審會計師發布專項說明,並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凈資產預計為負,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止於4月19日早盤,昔日A股「中葯第一股」的ST康美,總市值僅97.49億元,股價暫時為1.96元/股。
說實在話,假如以ST康美預虧金額最低段的244.8億元計算,也就意味該公司每天燒掉6706萬元;假如還是照此數據計算,扣除康美葯業183億元凈資產(假如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就意味著ST康美之凈資產為-61億元。 一年內就將凈資產都虧光了,還是個負數,那麼有個疑問產生了:2021年ST康美用什麼資產來度過危機,如何重獲新生呢?
4月15日,ST康美發布《康美葯業關於部分中期票據未能按期兌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葯業共有8 期中期票據,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個月兌付外,其餘5期兌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虧損額大於總市值,且大約凈資產,中票兌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葯業無償劃出股權,虧空及債務巨洞也很難填平呀!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中)、許冬瑾(右)夫婦
日前,廣州中院發布公告,康美葯業由普通代表人訴訟轉換為特別代表人訴訟。
有人認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A股首單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來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破冰在廣東,長期困擾證券投資者的維權難問題的解決迎來重大轉機。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並施行《關於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事訴訟法及證券法中的代表人訴訟制度予以細化。法律界認為,這一司法解釋的出台,標志著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在我國真正落地。
與之同時,證監會也發布《關於做好投資者保護機構參加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相關工作的通知》。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布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特別代表人訴訟業務規則(試行)》。
此前,普通代表人訴訟的制度雖是存在,但具體實踐中少有,有了特別代表人訴訟,也就意味集體訴訟進入了實操階段,也將提高違規成本。
無論如何,中國版的集體訴訟制度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時,ST康美「首當其沖」,對於其創辦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而言,他倆又創造了一個 歷史 !集體訴訟,解決了小額多數的受害投資者維權難,對於那些嚴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法者,會不會罰得傾家盪產,讓他們賠得傾家盪產,倒逼上市公司強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ST康美獲國資託管,馬興田家族命運如何?
原康美葯業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右)
康美葯業300億造假一案,仍在發酵之中,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指向ST康美,將會產生什麼判決結果,且拭目以待。
去年7月,康美葯業實控人馬興田在深圳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除了馬興田之外,被同時帶走的可能接近10人。
2020年9月2日晚,ST康美(600518.SZ)公告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易林投資。在國資託管方「揭陽易林葯業投資有限公司」託管下,如何將ST康美回歸到正常生產經營軌道上,也是不小的挑戰。
康美葯業,是一家紮根揭陽、紮根普寧,聚焦中醫葯主業的上市公司,曾是A股市場中醫葯龍頭股,也曾是廣東揭陽及普寧市一張燙金「名片」、「樑柱企業」。公司「不能散」,最好能在跌倒後再次爬起來,畢竟康美葯業對於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導向,也包括利稅收入都曾做出過積極貢獻。
康美葯業創始人馬興田
康美葯業創始人、前董事長兼總裁馬興田,生於1969年,廣東普寧下架山鎮碗仔村人。他的妻子、前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許冬瑾,生於1970年,也是普寧人,是普寧流沙鎮人。
被稱為「飛起來的葯王傳奇」,馬興田、許冬瑾家族曾為普寧首富,1997年馬興田和妻子創辦康美葯業時,年僅28歲。創業僅4年,2001年,康美葯業就在上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如此「親近」資本市場的能力,堪稱傳奇!曾有人驚嘆,康美葯業就是為公司上市而生的。
康美葯業財務造假一案,震驚了A股市場,事發後,馬興田、許冬瑾夫婦聲稱「洗心革面」,今後要聚焦主業,瘦身健體。不過,現在來看,馬興田家族管治下的ST康美,已不是「痛改前非」問題了,公司曝出來這么多問題,作為公司實控人、掌舵人難辭其咎。
馬興田、許冬瑾夫婦
ST康美創始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年歲還不太大,其家族二代尚未實質走向舞台。
女兒馬嘉霖,生於1993年,此前其名字雖出現在創業板盛迅達的股東名單里,但沒有擔任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高監。兒子馬佳騰,生於1997年3月,與康美葯業同歲。「趣炫網路」沖刺IPO時,他曾因持股12.45%而被列入第三大股東,不過他也沒有被推上前台。
康美葯業造假案,對馬興田家族代際傳承自然會造成深刻影響,影響有多大,尚待觀察。
2020年5月,證監會對康美葯業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包括馬興田在內公司相關人員也因涉嫌犯罪行為被移送公安機關。
康美葯業公司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有預謀、有組織、系統性實施財務造假約300億,涉案金額巨大,持續時間長,性質特別嚴重, 社會 影響惡劣,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中國版集體訴訟第一案鎖定康美葯業,對於構造資本市場 健康 生態,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指標性意義!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⑸ 又一個「康美葯業」3年間虛增收入230億,7萬人要被「套牢」
還記得,前年的康美葯業嗎?
一個市值1300多億的白馬股,2年累計虛增收入300億元,虛增利潤40億元,被證監會處罰,如今市值僅剩400多億。曾經的「白馬股」突變「黑天鵝」,幾十萬投資者被套牢。
就在前天,證監會開出了虎年首張罰單。曾經的白馬股,山東肥料大王金正大,橫跨5年的財報造假水落石出。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金正大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這3年半的時間里,累計虛增收入230.73億元,虛增成本210.84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9.90億元。
證監會對金正大及其實際控制人等8位相關責任人合計罰款755萬元,同時採取市場禁入措施,時任董事長萬連步被罰10年市場禁入。
金正大的問題,要從2019年的審計報告說起。
2019年4月29日,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對金正大2018年的財務報表出具了非標審計報告。該審計報告指出,金正大向關聯方諾貝豐預付貨款的余額為37.14億元,截止審計報告日尚未收到貨物。
時隔一年,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再次對金正大2019年的財務報表出具了非標審計報告。此後深交所對金正大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自2020年7月1日起,變更為「*ST金正」。
在這則審計報告中,再次指出了預付款的問題。報告指出,金正大將28.45億元的款項記賬為關聯方諾貝豐的預付貨款,但金正大卻一直沒有提供相關合理性資料。
此後,金正大發布了關聯方諾貝豐以資抵債的公告。諾貝豐同意將部分資產轉讓給金正大,以抵償預付款。涉及房產、生產流水線,專利轉讓等,經評估價值10.8億元。
但諾貝豐的經營情況不佳,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還有14.07億元,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已大幅下滑至3.6億元,凈利潤虧損9846.63 萬元。經營不善,還有幾十億的預付款未還,但金正大卻對諾貝豐「情有獨鍾」,此後與諾貝豐發生多次關聯交易。
截止2022年1月18日,金正大財務造假終於水落石出,累計虛增收入230.73億元,虛增成本210.84億元,虛增利潤總額19.90億元。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萬連步以及7位相關責任人處以罰款合計605萬元。
此外,根據市場禁入決定書,董事長萬連步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李計國採取5年市場禁入措施,財務部經理、財務中心總監唐勇採取3年市場禁入措施。
目前,金正大的市值僅剩91億,從2019年的高點,到現在業績跌去了60%+,7萬多股東欲哭無淚。
有專業人士稱,在2016年3月29日至2020年6月29日期間買入ST金正或2020年6月30日至2020年9月14日期間買入ST金正,且在對應區間截止日收盤仍有持股的受損投資者, 可維權索賠 。
金正大曾在國內復合肥市場佔有重要地位,復合肥產銷量一度位居國內第一。
目前,金正大的財務狀況 正在好轉。根據1月26日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公司大幅減虧,今年業績有望好轉 。
⑹ 康美葯業或面臨股民數十億索賠,康美葯業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
近日,康美葯業發布公告,收到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關於發布接受康美葯業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 投資者委託說明的通知》。這也就是說,A股首例集體訴訟來了。考慮到康美的虛假陳述行為橫跨三年年度報告,以及其超百億的市值,索賠規模可能高達數十億,索賠對象主要是康美葯業以及馬興田、許冬瑾等相關股東及責任人。對於股民們關心的訴訟費用問題,根據最高院司法解釋,相關費用予以最大程度的減免,投服中心不收取其他費用,大家盡可放心。
根據《證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處罰,受損投資者可以依法起訴索賠,索賠范圍包括投資差額、傭金、印花稅和利息損失等。
⑺ 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是誰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
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是貪婪。
1.財務造假是康美葯業倒下的最主要原因;
2.管理層的貪婪是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的黑手;
3.股民可以集體維權索賠挽回部分損失。
康美葯業作為曾經的千億市值的白馬股受到了很多人喜歡,康美葯業曾經也讓很多投資者獲得了甜頭,但是因為疫苗造假結果康美葯業的人設突然倒下,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企業管理層自己的問題。康美葯業從千億白馬股淪落到退市的邊緣,把康美葯業推入深淵的是管理層的貪婪,管理層的不負責任,他們是幕後真正的推手;財務造假只是他們貪婪之後的結果而已,真正痛苦的還是股民;面對這樣造假的企業,股民一定要維權,爭取能夠獲得賠償。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面對企業造假國家一直強調零容忍,這對很多企業都是非常大的打擊,凈化資本市場,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環境,這是接下來監管層要重點做的事情。
⑻ 康美葯業股票代碼多少
康美葯業股票經營面分析
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13.267.28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35%,實現利潤總額14.838.43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4.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50.01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2.50%。
康美葯業股票技術面診股
近期的平均成本為2.49元,股價在成本上方運行。空頭行情中,目前反彈趨勢有所減緩,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市場表現:短期走勢-短期的強勢行情可能結束,投資者及時短線賣出、離場觀望為宜。中期走勢-下跌有所減緩,仍應保持謹慎。長期走勢-迄今為止,共8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22.12億股,占流通a股50.16%
康美葯業股票資金面診股
資金面診股近期該股利空消息較多,投資時需謹慎。資金流向:近5日內該股資金總體無進出,低於行業平均水平,5日共流出1343.18萬元。。個股資金:近5日內該股資金總體呈流出狀態,低於行業平均水平,5日共流出-1514.8萬元。更新時間:06月01日20:30行業資金:上市0日來,主力建倉行為不明顯,尚未控盤。機構持倉:中葯行業,近5日資金總體呈流出狀態,請投資者謹慎關注該行業的個股。
康美葯業股票行業走勢
2020-03-31與2019-09-30相比,主力機構持倉量不變,其中基金數沒有增加,主力數沒有增加,暫未發現中長期投資價值。
⑼ 康美葯業:重整後價值值多少
重整前49.7億股,2021年3季報總資產315億、總負債429億、所有者權益-114億。每股凈資產-2.3元。2021年12月14日重整停牌前股價4.58元,市值228億;2月最低價1.66元,市值83億。
重整後總股本增加到138.6億股,經評估的總資產225億、重整注入5億,共230億。申報債權57854家共497億,經確認(或初步確認)債務共1395家共338億(其中42億擔保債權以4億擔保財產清償其餘38億轉為普通債權),另有24.6億賠償債權,共計363億。
按照重整計劃,50萬以下小額債權全部現金清償,此項可能需要支付現金7億(1395家每家50萬);50萬以上普通債權100元清償現金7.29元,此項需要支付現金約25.7億(363億減擔保4億減小額7億共352億);成立信託計劃剝離18.2億用於償債。以上總共約50億可能要在現有230億總資產中支付。其餘債務全部債轉股,已確認的債務清零(另有2.5億破產費用)。由此重整後的凈資產約180億,每股凈資產約1.3元。
重整後不同類股東的成本:
債轉股股本36.3億股,轉股價10元/股(100元債權獲得現金及信託份額共11.71元、股票8.829股),債務利息計算到2021年5月底。如果股價超過4.5元,本息受償率將超過50%。
原大股東及關聯人19.5億股,基本被質押,如果其債權人申請,有可能隨時被拍賣。
重整前大股東以外股本30.2億股,獲得轉增股份11.3億股。重整計劃有一個規則,這11.3億股,將向在重整計劃生效後的執行過程中,以選定的股權登記日收盤後公司登記在冊的前五十名股東之外的全體股東(不包括原實際控制人)進行分配。意味著原大股東外持股較多的股東(如幾個信託計劃,前10大股東中有約8億股)不能獲得轉增,有資格獲得轉增的中小股東能獲得的轉增更多。(如果實際是20億股本獲得轉增11.3億股,他們的成本從停牌前的4.58元降低到2.93元,正好是12月27日在2.72到2.98的區間打開跌停板成交4.36億股12億元)。
廣葯牽頭的重整方獲得41.5億股,對價65億,成本1.57元/股。
重整後現有業務的盈利增長潛力:
重整前2021年半年報營業收入20.7億(3個季度30.9億、2020年全年54億)、營業成本16.9億(3個季度25億、2020年全年52億)、虧損9.3億(3個季度10.3億、2020年全年277億)。
對比2021年半年報,重整後可以減少的成本:5個月財務費用8.8億,全年約21億;半年報折舊2.3億,全年4.6億,重組後爭取減少2億。此2項爭取減少20-23億。
重整後全年營業收入爭取從40億增加到60-80億,毛利率從2021年3個季度的19%提高到25%,毛利爭取達到15-20億。3個季度銷售費用3.4億、管理費用5.5億、稅金0.5億、研發費用0.1億,合計9.5億;重整後全年爭取控制在12億。同時考慮財務費用為0、折舊再少提2億, 重整後可能的凈利潤為5-10億。如果毛利率提高到30%,凈利潤最多可以到8-14億。 (半年報及3季報均有投資收益1.8億,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此為一次性收益)。 以30倍市盈率計算,市值150-420億。
更大的業績增長還要靠後續的整合和新的增長點。
按照最新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對比三季報:
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為7到18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新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後凈利潤為0到-28億。
三季報總資產315億,計提減值48億,有效資產應該是267億,比評估的225億多。
凈資產75.7億到 113.6億,實現相關重整收益凈額175億,應該是還有部分沒有債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