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溫氏股票市值
❶ 養豬龍頭股票有哪些
養豬上市公司龍頭有:
1.牧原股份(002714):養豬龍頭。
2月11日,牧原股份(002714)5日內股價上漲9.01%,今年來漲幅上漲4.78%,跌1.49%,最新報60.7元/股。
2.溫氏股份(300498):養豬龍頭。
2月11日盤後消息,溫氏股份開盤報價21.88元,收盤於21.6元。7日內股價上漲11.2%,總市值為1371.99億元。
養豬概念股其他的還有:京基智農、羅牛山、新希望、天康生物、正邦科技等。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一種有價證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資份額為限對公司負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股票具有如下四條性質:
第一、股票是有價證券,反映著股票的持有人對公司的權利;
第二、股票是證權證券。股票表現的是股東的權利,公司股票發生轉移時,公司股東的權益也即隨之轉移;
第三、股票是要式證券,記載的內容和事項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
第四、股票是流通證券。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市場依法進行交易。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❷ 創業板2018年市值老大是誰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年鑒2018》顯示,2018年創業板的總市值第一名就是寧德時代,以1620億元奪得了創業板的總市值魁首。
❸ 創業板股票市值紙於5億有什麼股票號
數據顯示,在創業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等28隻股票在創業板上市,距今已經整整10年。如今,創業板股票代碼已經從「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股票數量有776隻。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於廣東省、104家位於北京、102家位於江蘇省、88家位於浙江省。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上述776隻股票IPO時的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000億元。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後,有362隻股票有過增發股票行為,累計增發募集資金合計5499億元。增發募集資金中,芒果超媒、數知科技、東方財富、金科文化上市後募集資金均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重組新規、注冊制預期等全面改革,有助於推動創業板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增強市場投資信心。
總市值超5萬億:市值王為「豬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5.68萬億元。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盤,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總市值為1399.67億元,當日樂普醫療、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居前,分別達到了257.4億元、130億元、118.9億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有776隻股票,總市值為5.68萬億元。按照最新收盤價,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為溫氏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東方財富,5隻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204.5億元、2178億元、1535億元、1241.9億元、1006.67億元。
作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王」,溫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為一家畜禽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盤,溫氏股份對應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407.9億元。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76隻股票中,總市值最低的為當時首批上市的金亞科技。數據顯示,金亞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總市值超過51億元。但在2015年,金亞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亞科技欺詐發行一事,並對金亞科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金亞科技對應總市值2.64億元。
首批28隻股票「冰火兩重天」
十年前,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等28家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十年後,這28家公司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總市值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其中愛爾眼科總市值漲幅最大,最新總市值為1241.9億元,較上市首日的69.28億元增長1692.4%。此外,億緯鋰能、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機器人總市值增幅分別為850%、507%、475%、370%。
華誼兄弟、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雖然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分別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盤價,華誼兄弟對應總市值124億元,而公司上市首日總市值118.9億元;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23.2億元,而上市首日總市值為21.6億元。
首批上創業板企業中,有7家公司總市值下滑明顯。探路者、鼎漢技術、中元股份、南風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亞科技最新總市值較上市首日分別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❹ 「土豪」輩出的溫氏究盡刺痛了誰的神經
,1983年,溫北英的二兒子溫鵬程高中畢業後,承包了簕竹一個農場,動員父親回來一起養雞。溫北英早就希望能有這么一塊地方讓他一展抱負,於是他停薪留職,並聯合七戶八人(溫北英、溫鵬程、溫木桓、溫金長、溫湛、梁洪初、嚴百草、溫澤星,簡稱「七戶八股」),每股1000元,共集資8000元,創辦起簕竹雞場(溫氏集團前身)。既是員工又是股東,既能拿工資又可分股紅。隨著企業翻番式的壯大,對後來滾雪球般加入的員工,也照章復制著這個「家規」,後來溫氏將它定名為「全員持股」。現在,溫氏內部的持股員工已經達到8000人之眾。
30年後的2015年11月2日,溫氏股份正式登陸創業板,總市值超過2000億,迅速成為創業板市值「巨無霸」。第二天溫氏股票又是一個漲停,市值又是增加了200億,按照這個速度,就是3天增長兩個大北農的市值。溫鵬程、嚴居然等45名自然人擁有該集團約49.677%權益。他們持股比例在0.048%-3.287%間,其中 43位股東預計將擁有1.7億-17.1億元的個人財富。
溫氏今天的成功,應了一句話:格局決定結局、定位決定地位。在一個企業內部而言「分配」就是第一生產力;在一個企業外部而言「競爭」就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企業的「分配力」體現一個老闆的經營格局乾和大事的胸懷,一個企業的「定位力」決定了企業的強勢發展持續潛力。
關於企業分配力:
今天我們很多老闆依然崇尚金字塔式的模板,對權力、地位、金錢的停留在過去的商業思維慣性中,基於人性的層面,這樣的價值取向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千百年來,大自然萬物的生存法則就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
但是,社會在經歷農耕文化蒙昧落後、工業文明的效率財富,一切正在加速著財富、思想的重組和演變。
80年代靠膽量,90年代靠知識,00年代靠政策、創新10年代靠信息、金融、互聯網,越來越多的元素正在被成為競爭發展的必須要素。
今天,我們正處後工業化時代由產能過剩、粗放低端的體量向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的體質升級大轉型時期,信息傳遞交換手段、工具的也在不斷豐富,每個層面的人思想認知都在以更快的頻率演變重組。
結構決定功能,思維結構的改變必然帶來內心訴求的改變,內心訴求的改變必然催生所在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進行匹配,否則,組織內部將會產生不協調的矛盾對立。
我因為工作原因,時常有和農牧企業董事長、總裁交流的機會,明顯感覺到他們力不從心,糾結困惑。也許是過去市場競爭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層面上的發展性競爭,今天蛋糕不再增大了,而且參與競爭的深度、廣度、力度正在向全面縱深挺近。
老闆都變得焦慮無策,職業經理人又從何找到著力點?在企業和個人訴求之間找到不平衡點,而且,面臨行業體量瘦身縮水帶來的擠壓,行業出現一些貌似不和諧的事情,比如:不斷上演挖牆腳游戲,今天這家做高管,明天那家做股東,互搏模式處處上演,為什麼?因為在價值觀、歸屬感上找不到切合點了,離開也許是最好的解脫。對於中層而言,更是面臨未老先衰,前途迷茫,停止思想就是快樂,因為裝傻可以自我安慰;一旦清新就是恐懼,因為未來不可預期的痛苦,不少農牧企業已經進入病態模式。過去那種激情和期盼在今天的職業經理人身上完全找不到影子,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揪心場景。
溫氏股份創始人在30年前就冥冥之中選擇了一條更加適合當下的良方解葯:是眾籌模式、是合夥人、是「公司+農戶(家庭農場)」,在當下竟然成了時代發展的主流訴求!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格局、大智慧、大氣魄!
今天我要再次問問我們一部分企業家們:你懂自私嗎?你懂自私你就學習廣東溫氏股份、你就學習深圳華為、你就學習許昌胖東來、你就學習廣西漓源。因為在這個人心浮躁,信仰游離、靈魂孤獨的變革時代,你想成就大事你就要敢於放下,去讓更多的人與某件事發生關聯,發生緊密的、長遠的、持續的關聯,學會分享成果、學會凝聚人心,讓你從一人操心轉換變成人人操心,讓你從一人累倒轉換成變成人人承擔。解放別人就是解放自己,所以,解決企業的分配力就是解決企業的戰鬥力,就是激活企業內部的第一生產力。
關於企業定位力: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30年來農牧業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飼料作為工業化的層面范疇,發生著巨大變化,然而,過去的養禽業、今天的養豬業作為第一產業的范疇,因為技術、人才、理念、管理等等因素的制約,導致行業飼料產業發展較快、養殖業發展緩慢,時至今日還在巨大的黑洞中踉蹌前行。
經常聽到業內很多有識之士嘆息道:學畜牧的、有專業知識的人都去賣飼料、賣獸葯去了,養殖業又辛苦、工作環境又差、又不掙錢。學養豬的不養豬、學獸醫的不在現場,這表面看是一個行業的尷尬,深層次的原因何嘗不是一個行業價值鏈分配出了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缺乏匠人精神、專業精神的表現,給行業帶來的損失也許不可估量。
30年來,溫氏股份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家飼料企業成為競爭對手,沒有成為任何一家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的對手,在市場化高度白熱化的今天,各家企業在內外互耗,他卻如此獨善其身,心無旁騖,去成為中國第一、甚至很快世界第一的農牧企業?
答案也許就在企業的定位上。在企業戰略層面,定位就像汽車的方向盤,一但定位失誤,你的油門踩的再大也無濟於事,甚至會錯的更加離譜。企業一個好的定位足以讓一個企業四兩撥千斤,事半功倍。
大家常常講:做正確的事是「道」的層面,正確的做事是「術」的層面。溫氏股份,與其說是一開始就做產業鏈,還不如說是他們一開始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盡管可能是風險很大的事,但他們選擇了、堅持了、做成功了。溫氏這個「道」難道不就是他們的定位嘛!也更算是一家畜牧業最經得住誘惑、最具工匠精神的企業之一。
最後用溫氏創始人溫背英先生的一段朴實的思想和今天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先生的經營思路結束我的文章,希望給各位同行、給行業下一步發展走勢帶來一點思考。
溫氏集團創始人溫北英先生胸懷廣闊:「認為財富不要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而是大家一起勞動,一起分享勞動的果實。」隨著企業翻番式的壯大,對後來滾雪球般加入的員工,也照章復制著這個「家規」,後來溫氏將它定名為「全員持股」,這個「家規」一直持續到今天。
❺ 溫氏股份什麼時候解禁成為創業板第一大權重股
溫氏股份,創業板第一權重股,總市值超過1400億,是第二名樂視網的將近兩倍,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溫氏股份也是創業板惟一一家凈利潤超過百億元的公司,前3季度利潤佔了創業板總體的六分之一,但溫氏股份的市盈率僅10倍左右。和一般創業板上市公司不同,溫氏股份是通過吸收合並旗下原上市公司大華農,實現整體上市的。
❻ 泰森和溫氏哪個好
泰森較好。
泰森食品名列第二,屠宰量超過溫氏食品和新希望六和的總和。目前,溫氏股份的總市值為人民幣1353億元(212億美元),而新希望總市值為人民幣807億元(126億美元),與泰森食品還有較大的差距。
泰森食品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肯色州斯普林代爾的跨國食品公司,始創於1935年。該公司是僅次於巴西JBSS.A.的世界第二大雞肉,牛肉和豬肉加工和供應商。2021年,泰森食品以432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財富》美國500強榜單第73位,同時也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的第312位。
❼ 養殖企業溫氏集團吸收大華農實現整體上市,對畜牧業未來有何影響
養殖企業溫氏集團吸收大華農實現整體上市,對中國的畜牧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4月28日,養殖企業溫氏集團發布了整體上市方案,根據該方案,溫氏集團將會以換股的方式吸收合並大華農,進而實現整體上市。本次吸收完成後,溫氏集團將全盤接收大華農的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等一切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大華農也將終止上市。溫氏集團和大華農重組完成後,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都是掌握在溫氏家族的手中,控制權並未發生改變,只能算是大華農的資產重組。
溫氏集團是一家非常重視技術實力和創新的企業,它的各項養殖指標都比行業的平均水平要高,也是國家畜禽新品種的標桿企業之一,一旦溫氏集團吸收合並大華農,溫氏集團的產業鏈也將更加的完備,可以通過完整的產業鏈取得成本優勢,進而實現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集群效益,對於我國畜牧行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❽ 溫氏市值
溫氏股份代碼300498,截止2020-6-15日溫氏股份市值是13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