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科股票市值排行
⑴ 現在中國股票市值排名
公司名稱 市值(億)
中國石油 23170
工商銀行 16133
建設銀行 12946
中國銀行 10458
中國石化 9658
中國人壽 7758
中國神華 5596
交通銀行 3944
中國平安 3350
招商銀行 2846
其市值計算皆以2010年3月15日收盤為准。
⑵ 股票板塊總市值排行
1:601398工商銀行,總市值19098.23億
2:600028中國石化,總市值17340.64億
3:601628中國人壽,總市值14091.28億
4:601008中國神華,總市值13789.81億
5:601988中國銀行,總市值11984.99億
6:601318中國平安,總市值6456.87億
7:600036招商銀行,總市值4875.98億
8:601600中國鋁業,總市值4486.52億
9:601919中國遠洋,總市值3825.43億
10:601328交通銀行,總市值3765.02億
⑶ 一直在漲的愛爾眼科,到底哪裡值錢
湖南人沒人不知道愛爾眼科。
在近視手術還未成為變美剛需的10年前,湖南的學子們從3年苦讀中解放出來,為了摘掉厚重的鏡片,總有時髦的家長帶著孩子去長沙做手術。那家必然會去的醫院就是愛爾眼科。
10年前,愛爾眼科剛剛上市,股價在2元上下波動,9家醫院集中在中部省份,湖南獨佔3家。而現在,愛爾眼科的業務版圖跨越了湖南,遍及亞歐美洲,擁有超500家境內醫院,股價翻了45倍,目前市值2500億人民幣,穩居湘股之冠,被稱為「眼科茅台」。
愛爾眼科的養成是一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故事。
愛爾之前沒有,之後也難有。
撰文 | 熊乙
去年,國內的眼科市場十分熱鬧。7月底,華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連鎖眼科企業3天內集中遞交IPO申請。
這場資本盛宴尚未撼動愛爾的地位絲毫,後者常年穩居行業首位——擁有全國最多的醫院,最多的眼科醫生,最高的手術利潤率,最高的市場份額......每年到愛爾就診的患者超過1000萬人,相當於41個北京協和醫院;過去10年,愛爾新增的醫院和診所,是另外九大眼科連鎖公司總和的兩倍。
起家於「承包科室」,愛爾抓住了眼科的黃金賽道,不斷擴張,積累財富。直到去年底武漢抗疫醫生艾芬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曝光,愛爾背後隱匿的風險才受到關注。但這並不妨礙資本市場對愛爾模式的偏愛,股價在短暫陰跌後再創新高。
伴隨愛爾股價的不斷攀升,創始人陳邦的身價水漲船高。根據福布斯月初公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陳邦身價179億美元,超越依靠快手IPO身價暴漲的宿華、比亞迪王傳福、鏈家左暉、網路李彥宏等人。
艾芬還在繼續維權,愛爾的故事需要更多面的解讀,本文試圖解答以下問題:
1、 愛爾眼科為什麼賺錢?
2、 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最賺錢?
3、 愛爾到底有哪些風險?
01 黃金賽道
醫學界有一句老話,「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不疼不愛是兒科,」意指眼科工作輕松多金。在資本市場,也有「金口銀眼銅耳朵」的說法,說的是口、眼、耳作為人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器官,市場空間確定且巨大,相關概念股的上漲潛力較好。
就PE倍數而論,愛爾眼科超過100,這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A股之王」茅台的市盈率也才55。但在醫療賽道,愛爾不是獨一份,堪稱「牙科愛爾」的通策醫療PE倍數接近200。
眼科賺錢,這個現在已被公認的事實,在更早以前是不被認可的。
愛爾眼科成立的2002年,中國還是公立醫院的天下,「以葯養醫」模式風行,醫生收入與葯物銷售業績綁定。眼科對葯物的需求不大,以手術收費為主,而彼時做近視手術、白內障手術的人群有限,不如心內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創收,因而屬於邊緣科室。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直到2012年,中國醫療市場規模19986億元中,眼科只佔406.5億元。
在綜合醫院中的邊緣地位讓眼科開始了被承包的命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立醫院就開始流行「承包責任制」,有的承包給醫院內部員工,有的開放給外部人士。「莆田系」就是起家於承包公立醫院的男科、皮膚科。
這個過程里,一批紮根於邊緣科室的民營醫療服務機構誕生,比如愛爾眼科。1996年陳邦付了3萬首付款,從德國買回一架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儀,放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承包了它的眼科,後來又買了一台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儀。
這奠定了愛爾眼科的雛形。直到2002年末,原國家衛生部開啟動清理「院中院」,愛爾眼科「科室承包」的生意受限於政策無法繼續,陳邦才開始謀劃轉型,2001年在長沙建了第一家眼科醫院,後來陸續把醫院開到了武漢、沈陽、成都等地。
決定愛爾騰飛的,還是它賭中了眼科這條黃金賽道。互聯網和老齡化讓近視、白內障、老花眼人群大幅增加,直接惠及了愛爾的三大營收支柱——屈光手術、白內障手術、驗光服務。
根據《國民 健康 視覺報告》,2012年全國13.5億人中近視人數4.5億,每3個人就有1個近視。到了2020年,每2個人中就有1個近視。
龐大的近視人群推動了驗光服務和屈光手術市場的發展。根據愛爾眼科財報,2019年公司屈光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6%,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53%增長到了57%。
這很大程度源於屈光項目的量價齊升。一方面,年均6%的近視人數增長率,以及僅0.3%的屈光手術滲透率(美國高達1.8%),還有極大的屈光市場等待愛爾去挖掘;另一方面,屈光手術主要分為Lasik、SMILE和ICL,愛爾向高端醫療服務轉型過程中,全飛秒(SMILE)、ICL等高價位手術的佔比不斷提高,平均價格由此拉高。
所有類型手術用時不超過30分鍾,快則5分鍾,且有標准化儀器操作,對比其他科室可復制性強,臨床經驗充足的醫生1天可以操作50-60台手術。即便以單價最低的Lasik手術來算,一台手術10000-18000元,一位醫生1天即可創造50-108萬營收。對比動輒幾小時的內外科手術,眼科的賺錢效率的確很高。
更不用說只需耗材,技術依賴度極低的驗光服務。它主要指OK鏡、框架鏡的配鏡服務,這兩者各占愛爾眼科視光收入的40%。近年來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不斷攀升,2000年小學畢業生發病率只有20%,2018年高達47%。這一趨勢或許要延續到2030年,是愛爾驗光服務收入的穩定保證。
白內障業務更是迎合了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醫學界有一個指標叫做CSR,指一百萬人中進行白內障手術的人數。2012年至2018年,中國CSR從1072增長為2662,增速可觀。但根據《CataractSurgical Rate and Socioeconmics:A Global Study》報告,2011年法國、美國CSR已達10000,澳大利亞已達9500,即使印度也超過了5000,中國仍處於落後水平。
原有項目的紅利尚待充分挖掘,愛爾眼科又開辟了一些新業務,比如乾眼症、老花眼。2019年正式推出的老花眼手術服務(晴新lens),目前在財報中被記入屈光手術項下。野村證券判斷,老花眼手術將成為愛爾2025年以後的主要增長動力。
梳理愛爾眼科的所有項目,幾乎都踩在消費剛需、天花板高、盈利性高的黃金區域。搭上眼科的東風,愛爾的營收增速常年保持20%以上,毛利率保持在50%上下。剩下的問題是:同樣是眼科賽道,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做成了龍頭,這裡面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因素,作為其競爭者,華夏、普瑞、何氏為何難以匹敵?
02 非典型擴張
踩中紅利的不止愛爾,與愛爾同期成立的華夏眼科、普瑞眼科、新視界眼科、較晚成立的何氏眼科,都有著相似的成長路徑。
華夏起於廈門,普瑞起於成都,何氏起於沈陽,它們各自依託東南、西南、東北的腹地,不斷向全國擴張。不同的是,愛爾的擴張更早、也更快。增速加碼的節點是2014年。這一年,愛爾設立了第一支並購基金——湖南中裕並購基金,出資近1億,占股9.8%。
這支規模達10億的基金孵化了63家醫院,多數醫院都以2000萬以下金額持有其90%股份。通過並購基金,愛爾以1億資金、逾10倍杠桿,撬動了63家醫院的優先收購權。2016年,其中9家經營狀態良好,實現盈虧平衡,愛爾以5.8億元將其收購,平均每家花費6500萬元。
一位重倉愛爾眼科的二級市場機構投資人告訴搜狐商業評論,愛爾特有的並購基金模式,幫助其以較低風險在全國快速布局醫院,將競爭對手成功甩開。一方面,在盈虧平衡前,孵化醫院即便虧損,按照不足20%的投資比例,對財務數據影響並不大,愛爾藉此將風險轉移至體外,另一方面,一旦培育成功,將孵化醫院吸納並表,將直接帶來盈利的大幅增長。
短短5年,愛爾眼科通過並購基金開了300多家醫院,每年至少新增30家地級市醫院,搭建了遍布全國的醫院體系。
這個資本邏輯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讓「三級連鎖」模式的效果更大化。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醫院,省會城市是二級醫院,地市級城市是三級醫院,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持,下級醫院向上級醫院輸送疑難雜症。這一模式在醫院地域分布密集且均衡時才真正具有意義。
在眾多擴疆域的連鎖眼科醫院中,愛爾是少數成立之初就布局全國、擺脫了對單體醫院的營收依賴的玩家。
愛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華夏眼科雖然與愛爾成立的時間相近,但直到2013年,除了上海一家分院,華夏的版圖沒跨出過福建,比愛爾晚了整整10年。後者2004年前就把分院開到了四川、湖北,2009年上市時,業務橫跨華中、東北、華東、西南等地。地域營收分布也相對均勻,除了慣有優勢的華中地區,西南、華東、華南都撐起了愛爾超過10%營收。
華夏的營收地域分布則明顯不均。根據招股書,直到2020年第一季度,華夏的營收高度依賴華東(福建、上海等地),其他大區的收入佔比無一超過10%。
最掙錢的廈門眼科中心2019年凈利潤2.35億元,當年華夏整個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82億,這意味著廈門眼科中心賺的錢被用來填補其他醫院的缺口。
過於依賴單一醫院,對連鎖醫院而言並非好事,意味著盈利不可復制,抗風險能力更低。此外,華夏採用了更保守的「自建+收購」模式,許多醫院是內部自建,營收增速後繼乏力。進入2018年,華夏的營收增速僅14%,比上年低20個百分點,同期愛爾同比大漲25%。
實際上,就在愛爾第一支並購基金設立的那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民營醫院收購潮。上市公司、煤炭老闆、地產商都加入進來,PE、VC紛紛成立醫療組。它們直接按互聯網的方法來給醫院估值,搶項目的不在少數,但熱潮很快消退,2019年大批醫院都在打折出售。
愛爾之所以擴張成功,並且成功盈利,是因為:一方面,眼科連鎖對比綜合醫院可復制性強、盈利和管理難度較低;一方面,愛爾通過並購基金,降低了擴張的風險;另一方面,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前,愛爾就享受了很久的醫保福利,政策擠壓對公司大盤業務影響不大。
許多時候,時間窗口和方向選擇就能造就一頭巨獸,而這往往是最關鍵的要素。
03 野蠻生長
除卻頗具財技的並購基金,愛爾的成長路徑頗為「野生」,這不僅體現在其早期通過「院中院」打下眼科連鎖的雛形,後來創建愛爾品牌後,它的營銷方式也頗為「野生」。
2007年左右,愛爾眼科部分分院的市場部改名「防盲辦」,主要工作就是去社區做義診,給老年人測視力、驗光,然後勸需要治療的老人去愛爾做手術。這筆由國家醫保覆蓋的醫療支出幫助愛爾獲得了穩定的營收來源。
打青少年市場時,愛爾採取了類似的方式,去學校做免費體檢,勸視力不好的孩子去愛爾配鏡。
常年打著「防盲治盲」的旗號,愛爾收獲了名聲,也收獲了用戶,初衷是什麼,只有愛爾自己知道。確定的是,一些獲客行為被頻繁詬病。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愛爾去學校給孩子免費體檢後,不論視力嚴重程度,都會告訴他們需要配鏡;在浙江寧波,愛爾直接到村裡拉老人,免費接送和體檢,然後通知子女說老人要動手術,而子女咨詢過公立醫院後得知,並無手術必要。
如果說這是為獲客打的擦邊球,那麼此次與抗疫醫生艾芬的糾紛中暴露出的問題,就是一顆潛伏更深、威脅更大的雷。
去年5月,艾芬感覺視力下降明顯去武漢愛爾就診,副院長王勇為其實施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7月,艾芬視力快速下降,10月,艾芬視網膜脫落,12月底,她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對愛爾的質疑和控訴。
根據艾芬的表述,愛爾在流程化手術中忽視了她的個性化病況,致使其右眼視網膜脫落;主刀醫生王勇,在明知其有禁忌症的情況下,依然為了留住客戶,勸其換多焦晶體。
盡管愛爾強調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5個月前的手術並無關聯,但此次事件手術前後依然有諸多環節有不合規的爭議。而在此之前,愛爾就有過類似的法律糾紛。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2014-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75起,這些案件多數以私下調解和愛爾賠償結束。以愛爾每年逾60萬台手術的基數衡量,這幾筆數萬到數十萬的賠償費是九牛一毛,案件也沒有激起水花,直到此次在武漢抗疫中頗具影響力的艾芬醫生成為當事人。
與艾芬的糾紛,恐怕是愛爾自2012年蔡瑞芳「封刀門」事件後遇到的最大公關危機。更多時候,愛爾為人所知的是它在全國招攬的眼科知名專家,還有聯合各大科研院所(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辦的眼科醫院,專家、院校的背書讓愛爾有了天然可信度。
但愛爾向來引以為傲的資本化運作,與醫療結構的民生屬性之間存在著某些天然矛盾。眼科手術風險較低,可復制性強,因而愛爾得以快速擴張,群雄逐鹿的階段,把攤子鋪開更為重要,但個體的真實需求難免在規模化中被忽略。
愛爾上市後,陳邦定下了「三年連鎖全國」的目標,為此找到了並購基金的模式。就在艾芬做完手術的那個月,陳邦參出席了愛爾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年度股東大會,他在會上信心滿滿,說疫情為愛爾帶來了「低成本並購擴張的難得機遇」。
激進的擴張仍在繼續,至少目前來看,艾芬事件更像是一個小插曲,資本市場依然願意為愛爾買單。
04 後並購基金時代
也是在那場股東大會上,愛爾宣布並購基金模式即將「功成身退」。管理層表示,產業並購基金內的醫院度過培育期、規范期後,將逐步結束它的使命,未來的並購將以上市公司為主。
這個轉變的緣由大概是:曾經市值才過百億,收購重資產醫院的資本和能力有限,愛爾需要藉助第三方資本,如今愛爾已是20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且500多家眼科醫院遍布一二三線城市,下一步就是下沉到縣級市、縣城,收購成本要遠低於一線城市大醫院。
一言以蔽之,現在的愛爾已經有足夠的資本、並購經驗、抗風險能力面對下面的擴張計劃。
除了境內,愛爾在海外也有布局。與國內的收購策略一致,愛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是直接購買運營成熟、穩定盈利的眼科醫院。目前已在香港、歐美、東南亞等地設有眼科機構——2015年1.75億元在香港收購亞洲醫療100%股權;2017年收購AW Healthcare75%股權,將美國知名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收入囊中;同年,耗資11.53億元收購歐洲最大連鎖眼科醫療機構Clinica Baviera90%股權;此後,又成功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眼科集團。
曾有投資者提問:未來5-10年,愛爾的規劃是海外還是國內的渠道下沉?
目前來看,海外並不是愛爾發力的重點。至少從營收來看,2019年香港、美國、歐洲地區的營收占愛爾總營收的比例為11.69%,其中歐洲獨佔9.62%。除了歐洲市場,美國、香港市場更像是愛爾保持國際視野、反哺國內技術的觸角。
進入後並購基金時代,對一二三線城市精耕細作,以小成本搶占更多下沉市場,大概率是愛爾的新課題和下一步戰略重心。由量到質的切換是必然,這個過程里,也包括對各個運營環節規范化、細致化。
但是下沉區域市場,愛爾大概率會碰到各個區域的強勢玩家,華夏、普瑞、新視界等。尤其華夏,目前已經在38個醫療資源欠缺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對非一線的重視程度不亞於當下的愛爾,兩者未來極大概率會在單一城市貼身肉博。
除了醫療業務,熟練運用資本的愛爾在投資理財方面的風格也頗為大膽。除了投資眼科相關的初創項目,比如眼科制葯公司兆科眼科、智能護眼夾扣「雲夾」等,愛爾還有許多與醫療並無直接關聯的大筆投資,比如3000萬美元投資奇虎360、用動輒上億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等。
眼科賽道本就利潤率極高,而根據野村證券,愛爾又擁有全行業最高的手術利潤率,華夏大約在10%上下,愛爾在20%以上。賽道成熟,新玩家的進入門檻又高,龍頭愛爾得以躺賺,有足夠的閑錢來理財也可以理解。
但換個角度來看,多餘的錢並沒有被愛爾拿來投入研發。除了醫院管理費用,愛爾花在銷售方面的精力明顯多於研發。根據財報,2018、2019年,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佔比均在10%以上,而研發費用佔比僅為1.2%、1.5%。
盡管大肆收購帶來了巨大的商譽風險,但愛爾還是如陳邦2019年預測那樣,成功邁入了2000億俱樂部。愛爾的增速或許還可以維持下一個10年,這條賽道天然的門檻和同質化阻擋了更多新入者,愛爾需要解答的問題是,如何讓這種優勢維持下去。
可以確定的是,沒有後來者能用愛爾的方式打敗愛爾,剩下的市場還是已經入場的巨頭來爭奪。
05 陳邦其人
陳邦是長沙人,這座中部城市最聲名在外的除了茶顏悅色、文和友,就是1萬出頭的房價。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著從北上廣回來的年輕人,也反哺著長沙的文化。
許是閑散寬松的文化滋養,湘人多叛逆。戊戌變法的譚嗣同,黃花崗起義的黃興、宋教仁,往近了看,不隨波逐流的微信張小龍、出走華為的李一男、想做「古惑仔」的陌陌唐岩都是湖南人。
陳邦身上有著類似的叛逆氣質,如果再多一點成分,那就是他對商業的敏銳嗅覺。家住鬧市,長期浸染在交易勾兌的氛圍中,陳邦很早熟知商業世界的運行規律。
出生於軍人家庭,陳邦對軍隊有著天生嚮往,17歲參軍,19歲考入軍校,卻因為紅綠色盲症只得退學退伍。他來了一家國企上班,但每日重復的工作讓他不甘,於是跟隨下海潮辭職經商。
他找到一起在成都軍區服過兵役的湖南老鄉李力,兩人做過器材代理、文化傳播。後來,他發現人們喜歡喝椰汁,於是找到海南「椰樹牌」椰汁,拿下代理權,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身居海南,陳邦和李力也沒有錯過海南的房地產熱潮,房價暴漲後,陳邦的身價已達上億,但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他的海南項目命垂一線,1995年他又建了文化主題公園試圖力挽狂瀾,但又損失了千萬元,身家悉數清空,陳邦身無分文,來到了上海,租住在弄堂里。
在這里,他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六院的眼科賺了大錢,於是效仿他,也買了一台白內障治療儀,和老家長沙三院談妥,就此開始了「科室承包」的生意。
好景不長,2000年,國家開始整治「院中院」,陳邦才決定和李力另起爐灶,設立品牌,開設自己的醫院。這就是愛爾眼科的由來。
截至今日,除卻2019年引入的高瓴、淡馬錫等機構投資人,陳邦通過直接、間接持有愛爾的44.38%股權,李力持有10.57%,兩位創始人合計持有54.95%股份,對公司享有絕對控制權。
穩定的股權結構保證了公司業務方向的穩定持久,而高瓴等優質PE的加持又為愛爾注入了新鮮的資本血液。以高瓴曾經操盤百麗、藍月亮的經驗來看,其對被投企業的效率、資源方面幫助較大。
對陳邦而言,距離建立一個「眼科帝國」的夢想還有些距離,但愛爾仍是最可能實現它的那個人。只是在回答要做一家怎樣的企業時,除了擴張和盈利,還需要更多思考醫療的本質。
誠如其所言:「我的理想,就是讓所有的人,無論貧富貴賤,在愛爾眼科的體系內都能享受到眼 健康 的權利。」希望如此。(全文完)
⑷ 滬市股票市值排名
2006-03-14最近一次交易收盤價計算.
滬深A股流通市值排行榜
排名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流通股數 流通市值
(元) (萬股) (萬元)
1 600036 G招行 6.18 470543.38 2907958.09
2 600019 G寶鋼 4.27 472994.00 2019684.38
3 600050 中國聯通 2.75 650000.00 1787500.00
4 600900 G長電 6.45 271480.26 1751047.68
5 000002 G萬科A 5.35 267751.76 1432471.92
6 600016 G民生 4.86 291310.81 1415770.54
7 600028 中國石化 4.94 280000.00 1383200.00
8 600009 G滬機場 12.17 90078.06 1096249.99
9 000063 G中興 28.02 37756.80 1057945.54
10 600000 浦發銀行 10.64 90000.00 957600.00
11 000001 深發展A 6.2 140936.20 873804.44
12 600519 貴州茅台 62.27 13496.34 840417.09
13 600015 華夏銀行 6.05 120000.00 726000.00
14 600005 G武鋼 2.74 237000.00 649380.00
15 000858 五糧液 8.36 76377.60 638516.74
16 600018 G上港 11.36 51240.00 582086.40
17 000039 中集集團 9.16 60586.64 554973.62
18 600320 振華港機 12.65 43542.00 550806.30
19 000069 G華僑城 10.58 50365.50 532866.99
20 000866 揚子石化 13.85 35000.00 484750.00
21 000898 G鞍鋼 5.12 94248.21 482550.84
22 600104 G上汽 3.63 131695.16 478053.43
23 600887 伊利股份 17.85 25771.07 460013.60
24 600010 包鋼股份 2.83 158869.99 449602.07
25 000402 金融街 11.6 38485.50 446431.80
26 600832 G明珠 13.92 30749.81 428037.36
27 600688 上海石化 5.91 72000.00 425520.00
28 000792 鹽湖鉀肥 13.81 30000.00 414300.00
29 600664 哈葯集團 5.1 81029.96 413252.80
30 600642 G申能 5.07 81376.42 412578.45
31 600309 煙台萬華 14.53 28288.00 411024.64
32 600037 G歌華 11.89 34533.24 410600.22
33 600839 四川長虹 4.31 95140.23 410054.39
34 600583 G海工 25.9 15713.28 406973.95
35 600694 大商股份 21.73 17178.85 373296.41
36 000895 雙匯發展 18.48 20175.00 372834.00
37 000027 深能源A 7.64 48631.62 371545.58
38 600008 首創股份 6.01 60000.00 360600.00
39 600002 齊魯石化 10.1 35000.00 353500.00
40 000629 G新鋼釩 4.01 87501.77 350882.10
41 000983 G西煤 6.33 55296.00 350023.68
42 600001 邯鄲鋼鐵 3.72 92881.67 345519.81
43 600717 G天津港 5.19 66309.72 344147.45
44 600649 原水股份 5.95 56085.15 333706.64
45 600030 G中信 6.15 54000.00 332100.00
46 600177 雅戈爾 3.99 82590.35 329535.50
47 000932 G華菱 3.72 88038.84 327504.48
48 600795 國電電力 5.55 58888.56 326831.51
49 000088 鹽田港A 9.98 32500.00 324350.00
50 600690 青島海爾 4.67 67484.56 315152.90
滬市B股流通市值排行榜
排名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流通股數 流通市值
(美元) (萬股) (萬美元)
1 900947 振華B股 1.41 33000.00 46530.00
2 900932 陸家B股 0.627 50960.00 31951.92
3 900949 東電B股 0.388 69000.00 26772.00
4 900948 伊泰B股 1.57 16600.00 26062.00
5 900911 金橋B股 0.589 24743.29 14573.80
6 900936 鄂絨B股 0.318 42000.00 13356.00
7 900934 錦江B股 0.772 15600.00 12043.20
8 900903 大眾B股 0.571 20280.00 11579.88
9 900923 友誼B股 0.676 16338.02 11044.50
10 900937 華電B股 0.249 43200.00 10756.80
11 900933 華新B股 0.616 16400.00 10102.40
12 900908 氯鹼B股 0.245 40656.00 9960.72
13 900914 錦投B股 0.606 16105.00 9759.63
14 900910 海立B股 0.433 21528.00 9321.62
15 900950 新城B股 0.65 13391.40 8704.41
16 900909 輪胎B股 0.345 24310.00 8386.95
17 900912 外高B股 0.356 20055.75 7139.85
18 900920 上柴B股 0.329 21700.00 7139.30
19 900917 海欣B股 0.174 40265.71 7006.23
20 900918 耀皮B股 0.362 18750.00 6787.50
21 900942 黃山B股 0.635 10400.00 6604.00
22 900925 機電B股 0.352 18019.58 6342.89
23 900901 上電B股 0.252 23191.34 5844.22
24 900952 錦港B股 0.336 16650.00 5594.40
25 900945 海航B股 0.297 18472.32 5486.28
26 900930 郵通B股 0.39 12480.00 4867.20
27 900926 寶信B 0.494 8800.00 4347.20
28 900940 華源B股 0.209 20700.00 4326.30
29 900902 二紡B股 0.183 23292.50 4262.53
30 900924 上工B股 0.171 24394.38 4171.44
31 900905 中鉛B股 0.343 12005.14 4117.76
32 900953 凱馬B股 0.171 24000.00 4104.00
33 900919 ST大江B 0.105 34673.28 3640.69
34 900955 茉織華B 0.33 11000.00 3630.00
35 900916 鳳凰B股 0.207 17160.00 3552.12
36 900941 東信B股 0.215 15000.00 3225.00
37 900929 錦旅B股 0.451 6600.00 2976.60
38 900946 ST輕騎B 0.122 23000.00 2806.00
39 900957 凌雲B股 0.152 18400.00 2796.80
40 900935 陽晨B股 0.287 9600.00 2755.20
41 900938 *ST天海B 0.146 18000.00 2628.00
42 900956 東貝B股 0.228 11500.00 2622.00
43 900915 永久B股 0.357 6900.00 2463.30
44 900951 大化B股 0.239 10000.00 2390.00
45 900927 物貿B股 0.354 6655.00 2355.87
46 900906 中紡B股 0.17 12012.00 2042.04
47 900928 ST自儀B 0.18 10714.55 1928.62
48 900943 開開B股 0.229 8000.00 1832.00
49 900904 永生B股 0.354 4562.64 1615.17
50 900939 匯麗B股 0.172 8800.00 1513.60
51 900921 *ST大盈B 0.145 9689.67 1405.00
52 900913 *ST聯華B 0.203 6455.84 1310.54
53 900922 三毛B股 0.24 4878.72 1170.89
54 900907 發展B股 0.26 4174.50 1085.37
⑸ 愛爾眼科股票屬於什麼板塊可以長期持有嗎
愛爾眼科股票是屬於醫療板塊的股票,是可以進行長期持有的。其實像醫療板塊的話,在最近來說也是屬於一個比較熱門的板塊,從整個行情的情況來判斷的話,愛爾眼科他的這種排名都是比較高的,在行業排名中來說,總市值和凈資產都是排名前列的,從凈凈利潤中來看同樣也是有著比較高的排名。這個時候愛爾眼科實際上是比較值得去購買的,並且從愛爾眼科現在的股價來看的話,它並不是特別高,單股的股價只有57元,那麼最低的買入價格就是5700元,相對於貴州茅台1600元的股價來說的話,愛爾眼科顯然是非常低。並且現在愛爾眼科的這種市盈率並不是特別高,也就是說它擁有長期的這種發展價值。
⑹ 創業板股票市值紙於5億有什麼股票號
數據顯示,在創業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等28隻股票在創業板上市,距今已經整整10年。如今,創業板股票代碼已經從「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股票數量有776隻。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於廣東省、104家位於北京、102家位於江蘇省、88家位於浙江省。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上述776隻股票IPO時的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000億元。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後,有362隻股票有過增發股票行為,累計增發募集資金合計5499億元。增發募集資金中,芒果超媒、數知科技、東方財富、金科文化上市後募集資金均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重組新規、注冊制預期等全面改革,有助於推動創業板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增強市場投資信心。
總市值超5萬億:市值王為「豬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5.68萬億元。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盤,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總市值為1399.67億元,當日樂普醫療、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居前,分別達到了257.4億元、130億元、118.9億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有776隻股票,總市值為5.68萬億元。按照最新收盤價,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為溫氏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東方財富,5隻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204.5億元、2178億元、1535億元、1241.9億元、1006.67億元。
作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王」,溫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為一家畜禽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盤,溫氏股份對應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407.9億元。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76隻股票中,總市值最低的為當時首批上市的金亞科技。數據顯示,金亞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總市值超過51億元。但在2015年,金亞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亞科技欺詐發行一事,並對金亞科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金亞科技對應總市值2.64億元。
首批28隻股票「冰火兩重天」
十年前,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等28家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十年後,這28家公司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總市值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其中愛爾眼科總市值漲幅最大,最新總市值為1241.9億元,較上市首日的69.28億元增長1692.4%。此外,億緯鋰能、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機器人總市值增幅分別為850%、507%、475%、370%。
華誼兄弟、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雖然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分別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盤價,華誼兄弟對應總市值124億元,而公司上市首日總市值118.9億元;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23.2億元,而上市首日總市值為21.6億元。
首批上創業板企業中,有7家公司總市值下滑明顯。探路者、鼎漢技術、中元股份、南風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亞科技最新總市值較上市首日分別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⑺ 股票如何看市值排行
在APP中查看。在股市app中找到行情點擊滬深全市場,找到市值降序排列即可查看排行。
⑻ 全球公司市值排行
第1名,蘋果(APPL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0510億美元;
第2名,沙特阿美(SAUDIARAMCO),公司總部所在地沙特,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19200億美元;
第3名,微軟(MICROSOF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7780億美元;
第4名,亞馬遜(AMAZON.COM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15580億美元;
第5名,ALPHABETINC(谷歌母公司),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3930億美元;
第6名,臉書(FACEBOOK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8390億美元;
第7名,騰訊(TENCENT),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7530億美元;
第8名,特斯拉(TESL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410億美元;
第9名,阿里巴巴(ALIBABAGRP),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150億美元;
第10名,伯克希爾(BERKSHIREHATHAWAY),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5880億美元;
第11名,台積電(TSMC),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台灣,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5340億美元;
第12名,維薩(VIS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4680億美元;
第13名,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4650億美元;
第14名,強生(JOHNSON&JOHNSON),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4330億美元;
第15名,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公司總部所在地韓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4310億美元;
第16名,貴州茅台(KWEICHOWMOUTA),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50億美元;
第17名,沃爾瑪(WALMAR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30億美元;
第18名,萬事達卡(MASTERCARD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3540億美元;
第19名,聯合健康(UNITEDHEALTHG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3520億美元;
第20名,路威酩軒(LVMHMOETHENNE),公司總部所在地法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70億美元;
第21名,華特迪士尼(WALTDISNEY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50億美元;
第22名,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3340億美元;
第23名,寶潔(PROCTER&GAMBL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30億美元;
第24名,英偉達(NVIDIA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3310億美元;
第25名,家得寶(HOMEDEPO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90億美元;
第26名,雀巢(NESTLESA-REG),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20億美元;
第27名,中國工商銀行(IND&COMMBK),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900億美元;
第28名,貝寶(PAYPALHOLDING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2840億美元;
第29名,羅氏(ROCHEHLDGGENUS),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2830億美元;
第30名,英特爾(INTE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610億美元;
第31名,阿斯麥(ASMLHOLDINGNV),公司總部所在地荷蘭,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550億美元;
第32名,豐田汽車(TOYOTAMOTOR),公司總部所在地日本,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540億美元;
第33名,康卡斯特(COMCAS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80億美元;
第34名,威瑞森通訊(VERIZONCOMMUNICATION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10億美元;
第35名,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2360億美元;
第36名,奈飛(NETFLIX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310億美元;
第37名,ADOB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80億美元;
第38名,可口可樂(COCA-COLA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270億美元;
第39名,美團(MEITU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60億美元;
第40名,中國平安(PING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190億美元。
⑼ 中國市值最大的前30支股票
截止2009年5月26日,滬深總股本在前30名的股票:
1/中國石油
2/工商銀行
3/建設銀行
4/中國銀行
5/中國石化
6/中國人壽
7/中國神化
8/交通銀行
9/中國平安
10/招商銀行
11/中信銀行
12/中信證券
13/中煤能源
14/浦發銀行
15/興業銀行
16/上海電氣
17/長江電力
18/紫金礦業
19/中國遠洋
20/中國中鐵
21/XD民生銀(民生銀行:當天除權,以後總股本會
有變動.)
22/上港集團
23/海通證券
24/中國鐵建
25/貴州茅台
26/寶鋼股份
27/上海汽車
28/華能國際
29/大唐發電
30/江西銅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