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聚美股票市值

聚美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2-11-22 10:08:18

『壹』 縮水300億,現在的聚美優品如何了

「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幾年前陳歐體廣告詞大火,另一方面也將當時發展相當快的聚美優品又向上推了一把。其前身團美網正式全面啟用聚美優品新品牌,並且啟用全新頂級域名。聚美優品的宗旨為「聚集美麗,成人之美」,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優質專業的服務,讓變美更簡單。聚美優品在紐交所上市,31歲的陳歐打破了紐交所歷史上最年輕CEO的記錄。聚美優品上市後,當天開盤價是27.25美元,市值達到56.5億美元,陳歐的身價跨越13億元,躋身亞洲十大年輕富豪之列。

然而應驗了「站得高,摔得慘」這句話,從今年開始,聚美在網路上不間斷地遭受著冷嘲熱諷,而相對於昔日風光,今天的聚美優品股價屢創新低!陳歐概略做夢也想不到,僅僅三年往後,聚美優品遭遇重重的堅苦和危機,股價跌至2.32美元。

這是一家首創「化妝品團購」模式的垂直電商,截止目前,聚美優品股價為當年的十分之一左右,換句話說就是與上市之時相比,聚美縮水得只剩一成。發展到如今聚美幾乎刷新了證券交易的各項記錄,下落速度堪稱可以與陳歐的「網紅事業」上升速度持平,無論其微博粉絲數量還是單條微博轉發評論,數字都巨大,曾有業內人士稱,聚美此前的成績一大半靠的是陳歐的「網紅經濟」。

逆境掙扎,陳歐能否再度登頂?

面對這些所謂正常的「人才流動」和股價的頹勢,聚美不斷調進行業務調整,在過去三年內已有五次,除兩次在電商領域資外,其餘均為跨界行為,如影視文化業、空氣凈化器、共享充電寶等。對於聚美優品的投資行為,業內人士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迎合市場發展趨勢的投資,會有新的突破;而另一種聲音則認為聚美優品的頻繁調整正是在向外界傳達一種示警信號,影響股民信心。

『貳』 聚美優品快被陳歐玩沒了是怎麼回事

2017年7月7日,聚美優品股價2.10美元,總市值3.05億美元。
對普通人如你我,這資產已足夠龐大,但對聚美和陳歐而言,如今塵埃落定的,是苦澀的敗局。

要知道聚美優品剛上市的時候,開盤價是27.25美元,總市值38.695億美元,十成資產如今已然是去了九成。
多元發展的策略,並不是錯誤的。但良葯不對症,再熬百劑也是徒勞。
陳歐他們失敗的華點,主要還是那一場「聚美售假」事件,對聚美自身品牌信譽的重大打擊。京東遇到同樣的慘劇,它挺過來了,但根基不厚實的聚美沒有。


曾經只把吸引眼球和營銷當成工具的聚美,因為出乎意料的奇跡般效果,如今已沉迷營銷,走上了強灌雞湯、四處搞事的網紅歪路。

卻忘了任你宣傳得再好,沒有干貨也是枉然。

『叄』 聚美優品退市後何去何從

坊間有觀點認為,聚美退市後可能會沖擊A股或港股。

企業在國內上市需要突出主業,目前聚美能拿出手的業務除了電商就是共享充電寶。一方面,聚美的電商業務體量偏小,且隨著近兩年電商新模式、新平台的不斷崛起,外部競爭變得尤為激烈,聚美的電商業務已不足以支撐其闖關IPO;

另一方面,當前資本市場對於共享充電寶業務的熱度和盈利預期都有更理性和冷靜的判斷,這一業務能不能經得起資本市場的推敲依然存疑,短時間內不太可能作為上市公司主業。

不過,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由於聚美優品上市後市值縮水非常厲害,目前市值僅約2.21億美元,屬於較低市值的企業,私有化所需要募集的資金難度並不算大。要判斷聚美私有化以後的公司走向,重點在於其私有化資金的構成來源。

若其私有化資金主要來自於公司創始團隊,那麼其退市後繼續保持私有化的可能性較高。若私有化資金來源於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那麼其退市後回國上市的目標就基本可以坐實。

(3)聚美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截至2020年9月根據聚美優品最新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已接受以公司創始人陳歐為首的買方團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根據協議,買家將立即開始要約收購聚美優品所有非買方擁有的已發行A類普通股,價格為每股2美元或每股ADS 20美元的現金。

聚美優品表示,預計該交易在今年二季度完成,之後該公司將成為陳歐直接全資擁有的私有公司,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退市。不過據媒體報道,與聚美優品四年前首次提出私有化時的境遇類似的是,部分中小股東依然認為該公司私有化價格過低,對方案持有異議。

『肆』 聚美優品市值多少,陳歐持股多少

聚美優品目前市值7.51億美元,陳歐持有公司約5090萬股股票,所佔比例為40.7%。

『伍』 曾經「為自己代言」的陳歐,短短3年敗光120億,如今過得怎樣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這句話似乎從古至今都在應驗。互聯網的發展促成了無數新興產業,也捧出了一大批「電商玩家」,甚至你拿起手機刷個朋友圈,朋友圈裡每天都不會缺賣貨的人。但在激烈的競爭下,真能在電商行業笑傲群雄的人,少之又少。

陳歐已經丟掉在美妝電商領域的優勢,把注押到共享充電寶這一領域,有人稱贊他不拋棄不放棄,失敗之後繼續努力,也有人不看好他的選擇,認為他對新方向的預估太樂觀,對自己太自信。總之陳歐雖然沒有了以前的風光,但目前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刻,接下來他的發展只能拭目以待了。

『陸』 陳歐聚美優品的發展怎麼樣了

陳歐的聚美優品已經退市。

2020年4月27日,聚美優品正式宣布從紐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母公司和買家將收購聚美優品所有已發行A類普通股和美國存托股份。從上市首日的34.33億美元市值,到現如今僅剩的2.28億美元,六年時間公司市值蒸發超過90%。

其實這並不是聚美優品第一次提出私有化,早在2016年,陳歐就曾提出要以7美元/ADS的價格進行私有化,但是卻被否決。作為最早一批的垂直美妝電商,曾經風光無限的聚美優品,最終還是走下了神壇。

(6)聚美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超優質青年的人設,使得陳歐最初的創業之路順風順水。成立聚美優品後,很快便獲得資本青睞,徐小平、沈南鵬等人相繼向陳歐拋出了橄欖枝。這位網紅CEO一路帶領著聚美優品敲響了紐交所的鍾聲。

曾經一度被視為垂直電商標桿的聚美優品,卻上演了一場「上市即巔峰」的戲碼。

駛入發展快車道沒多久,聚美優品就身陷丑聞危機。首先是第三方供應商被曝售賣假貨,隨後供應體系不完善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引得聚美優品的投資者發起集體訴訟。這一些列事件導致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在消費者當中的口碑下滑。

無奈之下,陳歐只能開始「為自己代言」,不僅頻繁涉足娛樂圈,還帶領微博上4000多萬粉絲與各路明星高調互動,成為企業的公關發言人。陳歐憑借一己之力挽救公司聲譽的同時,也因為個人身份定位帶著公司偏離了發展軌道。

2015年,聚美優品出資3.72億元投資寶寶樹;2016年,陳歐宣布進軍影視文化業,成立聚美影視。同年6月,又進軍空氣凈化器行業;2017年,花3億人民幣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82.07%的股份,以及投資9600萬元拍攝電視劇《溫暖的弦》。

頻繁的跨領域投資,使得聚美優品整個電商模塊的營收逐年走低,到了2019年,市場份額只剩下0.1%。當淘寶、京東等各類綜合型電商平台逐漸佔領市場之後,陳歐的網紅效應再也掩蓋不住公司供應鏈、物流體系、產品類目等短板,最終錯失發展風口,再也不能與行業巨頭們相抗衡。

『柒』 陳歐2019身價多少

陳歐以11億美元亞洲獲得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六名。2017年5月,陳歐出任街電科技董事長,聚美優品向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街電)投入3億元現金。2016年,經過綜合考慮,陳歐認為分享充電寶是一條值得投資的大賽道,為了驗證這一想法,2017年3月,陳歐獨自從北京前往深圳,花了一個月時間視察了充電寶的所有工廠和供應鏈。
拓展資料:
陳歐是在2010年創立的聚美優品,在3年時間內以22.1%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美妝電商平台的第一名。 並且在2014年,聚美優品上市,市值一度超過35億美元(約人民幣225億人民幣),陳歐的身價也達到了77億。 正是如此,在1983年出生的陳歐成為紐交所220餘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這一圈圈光環榮耀加身,陳歐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風險的來臨。
線上美妝行業也算是聚美優品的優勢所在,正如唯品會在服裝特賣,當當網在圖書,京東在3C電子的優勢一樣,但是聚美優品卻在後來遇到了假貨風波! 在電商平台還在激烈競爭當中的時候,本身消費者的好評以及信任度就是極為重要的,聚美的假貨風波讓其口碑逐漸下滑,無論是後來的公開道歉還是澄清假貨傳言的公告,都已經為時已晚。
聚美優品的股價開始一路下跌,在2017年,聚美優品私有化終止之後,在2020年,聚美優品終於在美股退市。
收購街電後,陳歐將共享充電寶的產能提高到100萬台/月,帶領街電進攻,將長期推送團隊從50人增加到500人,憑借1億元收購共享充電寶的核心專利,街電通過推動和擴大產能迅速搶佔了市場份額。
事實證明,陳歐的想法是明智的。隨著2019年「三電一獸」陸續公布盈利,該行業對分享充電寶的疑慮尚未消散,艾媒咨詢發布《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街電以40.5%的市場份額占據共享充電寶行業首位,成為本輪共享經濟浪潮中的一顆明珠。
2019年12月,陳歐充電寶在街電的業務已經覆蓋了全國95%的城市,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累計超過2億,日均訂單高峰超過200萬,以40.5%的用戶份額領先整個行業。
2020年5月,美團第三次進入充電寶,這個一度被質疑的行業始於陳歐收購街電,以整個行業的盈利打消了它的疑慮,並以美團重返正名,歷時三年,驗證了陳歐2017年初分享充電寶的初步設想是正確的。

『捌』 美貌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不得不講,人人都是看臉的lsp(嗶)。

寧波小張被浴室玻璃門割傷手就能霸榜熱搜,評論全是:希望玻璃門沒有割到小張的臉。


想想要是上這個新聞的是我,彈幕估計就是:希望玻璃門割到館長的大動脈。

小張的快樂,我想像不到。

還有央視主持人王冰冰,就因為長得太可愛了,不僅上了熱搜,隨便被搬了幾個采訪來B站,播放量輕輕鬆鬆幾十上百萬。


比我辛辛苦苦熬夜肝稿強多了,氣得我用顫抖的手打開王冰冰的視頻又看了七八遍,反復體會其中的新聞動向。

還有局座,年輕時那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俊後生,不僅因為模樣周正,被選去北大學阿語,還傳言當時家境貧寒,全靠全班女生眾籌糧票接濟直到畢業。


真·靠臉吃飯。怪不得他能說「顏值就是戰鬥力」。

無論是 社會 經驗,還是科學調查,確實都證明,好看的人往往可以擁有更多的便利,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顏值獲得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圍繞顏值,也誕生了很多消費產業。


01

比起小張、王冰冰,聚美優品的陳歐,才是真正把顏值用到極致,並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男人。

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陳歐,在31歲前都是春天。

16歲留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2歲打造在線 游戲 平台GG-Game,26歲獲得斯坦福MBA學位,27歲創立聚美優品,31歲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紐交所上市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身價超過11億美元,榮登亞洲年輕富豪榜。


再加上不錯的顏值,霸道總裁的模板也就這樣了。


一般來講,帥哥分兩種。一種是帥但不在意的,比如平平無奇古天樂,嫌自己太小白臉,去把自己曬黑了,哪知道曬黑了還是帥,也是難為他了。


再比如統一了全世界審美標準的小李子,顏值給他帶來的快樂,顯然不如一把水槍。


另一種就是知道自己帥,並且隨時要展現這種帥的。著名案例就是曉明哥,動不動就要露出一個「你看我帥嗎」的迷之微笑。


這抹詭異的微笑就是此類人群的標志,它曾經還浮現過在陳思誠、張翰和龍王贅婿臉上。


陳歐就屬於後面一種,他不僅知道自己帥,還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帥。

在一家企業運營初期,並沒有過多的資金用於PR和宣傳,這時候把所有資源集中在創始人或者CEO上,通過本人的人氣,來為公司創造價值,是互聯網時代常用的炒作方式。

陳歐顯然深諳這一法則,從2010年創立聚美優品以後,陳歐就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上節目上。


尤其是2011年開始加入的天津衛視《非你莫屬》,讓一部分人認識了這個年輕帥氣的CEO。

《非你莫屬》這個節目很神奇,說起來是一檔求職節目,好像是給了求職者們一個機會。事實上,這個節目更像是讓企業高管們展示自己的舞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的企業做PR。



不然有哪個腦子正常的管理者,會認為可以在節目上找到合適的員工。

從那時起,陳歐就有意識地開始運營自己的人設了,頻頻拋頭露面,參與各種節目、活動。



同樣是賣化妝品,比起馬雲,年輕帥氣的陳歐明顯更有魅力,聚美優品成立一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5個億。

真正讓陳歐進入公眾視野的,還是2012年底,他為聚美拍攝的廣告。一句「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引爆全網,網友爭相模仿陳歐體。



順便一提,當時還有另一個很火的凡客體,挖個坑,有空講講凡客這類文案。


我至今也認為這是企業創始人營銷的經典戰役。創始人親自上陣拍廣告,不是沒人想過,做過。


但是像陳歐這樣,直白、生猛、毫不掩飾的方式,在當年依然讓人震驚。相比老一輩創業者,陳歐這種操作,顯然更容易抓取80、90後年輕人的心。

創始人營銷的邏輯是,創始人與公司是兩位一體的,公司是創始人意志的延伸。雙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陳歐的帥氣,履歷中表現出的才華,以及廣告中的真誠,折服了年輕的消費者們。


這給了他們一種錯覺,既然老闆如此,聚美優品這家公司,必然也是很有情懷的。


02

就在這樣的錯覺中,消費者一路把聚美送上中國第一美妝電商的寶座,又送上紐交所。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陳歐可以為聚美帶來好的聲望,反過來,聚美出事,也會映射到陳歐身上。

2014年,僅僅上市幾個月後,聚美就陷入假貨風波。一家供應商被曝光偽造品牌授權書在各大平台售假,其中聚美優品赫然在列。

誠實地講,賣假貨這事兒,其實是國內所有電商的原罪。在電商野蠻發展的初期,幾乎都經歷過這個階段。當時這批名單中並不止有聚美優品,但無疑這件事對聚美的沖擊是最大的。


原因很簡單。剛剛上市的聚美如日中天,陳歐儼然是80後領軍人物,而這樣一個偶像,是不該有污點的。

聚美開始逐漸反噬陳歐了。

知道自己帥,且隨時要展現這種帥,其實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自戀」。 自戀並沒什麼不好,但自戀並不是企業家的優良品質。自戀的人難以接受他人的責難,畢竟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出了問題,更習慣狡辯,或者做出一些過激行為,避免弄臟自己的羽毛。

縱觀中國電商史,面對假貨風波,都不會在一朝一夕間,通過單純言語去做解釋。 是持續服務,逐漸改變。

但陳歐不一樣,陳歐不允許自己的形象受到絲毫損傷,於是一揮手就砍掉了占公司超一半成交額的第三方平台業務,開始轉型做自營。


家道殷實,一路順風順水,長得又帥。一路走來,陳歐從來收獲的,都是鮮花和掌聲。


本來,消費者對平台進行質疑,更像是對所有電商的大考。而陳歐的解決方案,是把卷子給撕了。

不久後陳歐就寫了一篇名為 《你永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麼》 的文章,一再強調無法容忍自己的名字和「假貨」放在一起,把這件事解釋為是聚美的邊緣業務,其他平台也有這種狀況為什麼只指責我,以及這是競爭對手們對聚美的抹黑。


陳歐的自戀在這篇文章的標題上,就特別明顯。普通人會說你永遠不知道我這半年在做什麼,但陳歐會說你不知道陳歐這半年在做什麼。

前者雖然也是甩鍋辯解,好歹只有解釋。 後者這個題目,就透著一股濃濃的,自我憐惜的的味道。

你好歹是一名企業家,是聚美優品的負責人。當你的公司備受質疑時,你的文章難道不該從公司層面出發,應該向公眾解釋「聚美優品」這半年來在干什麼嗎?

相比聚美優品這家公司,陳歐更愛他自己。他可以容忍聚美賣假貨,不能容忍的是假貨和陳歐的名字有聯系。

靠著這篇文章,陳歐的網紅人設算是再次發揮了一絲余熱,短暫地止住了聚美股票的跌勢。

但是治標不治本。陳歐的這種逃避行為,讓聚美的薄弱之處暴露在公眾視野中。


帥氣的臉龐和光輝的履歷拯救不了聚美 ,之後,聚美的股價依然一路暴跌,再也沒回到過巔峰。

31歲前,陳歐是男孩子,是年輕人,是開拓者。他走的每一步,外界都願意給予無限的寬容和追捧。



但是31歲後,進入成熟的年紀,陳歐並沒有展現出男人的擔當。每當碰到指責,陳歐的應對方式永遠是兩個: 1.對手抹黑。2.換個方向。


在砍掉第三方業務平台,轉型自營後,陳歐把寶壓在了跨境電商上。2016 年伊始,身著機車皮衣的陳歐,在年會中發表了「新聚美,夢無界」的主題演講。


在這篇演講中,陳歐將聚美的定義進行了擴展,不再局限於將其看做電商。在陳歐看來,聚美就是聚集美麗,聚美要做的是生態,要在三年內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顏值經濟公司。

上一個如此強調生態的人,叫賈躍亭。

陳歐迷戀於顏值經濟也並不難理解,畢竟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因為他長相帥氣,那句「我為自己代言」就不會那麼成功。

但是自戀的人太喜歡從個人感受出發了。

所謂顏值經濟,指的是圍繞顏值而發展起來的消費產業,譬如美妝就是典型。至於如何把這些東西,做成一種生態,就沒人摸得清了。

在陳歐的邏輯中,只要顏值足夠,就能吸引眼球。有眼球就會有影響力,有影響力就有流量,就有錢。但他似乎從沒提過顏值以外的東西。

一個16歲就去新加坡留學的學霸,一個紐交所史上最年輕的CEO,一個被各種成功光環打造的80後領袖,在公司經歷磨難後,唯一得出的結論,居然是顏值造就成功。

不可謂不詭異。

隨後,因為408 跨境稅改新政頒布,陳歐雄心勃勃的跨境電商計劃胎死腹中,這對聚美無疑是雪上加霜。


之後又提出退市私有化,遭來「沒有擔當,沒有責任」的惡評,直到退市失敗,聚美高層紛紛出走,只留下陳歐一人獨木難支。

2014年聚美優品上市時,最高市值曾達到56.5億美元。而到了今年1月,已經跌到2.2億美元。短短幾年時間,聚美縮水了三百多億人民幣,陳歐堪稱把好牌打爛的能手。



聚美曾經嘗試過兩次私有化,第一次的價格是每股7美元。

這一私有化方案受到了強烈反對,因為聚美上市發行價格是22美元。陳歐這種開著聯合收割機割韭菜的行為,自然無法通過。投資人朱嘯虎還送他一個外號:陳七塊。

今年一月,聚美優品偷偷地完成了並股,將ADS與A類普通股之間的比率,由原來的1:1調整為1:10,用來抬高股價。4月,聚美宣布收購所有公開發行股票,每ADS為20美元。

看起來比第一次高了不少,但算每一股,就只值2美元了,縮水近九成。

紐交所也沒有挽留的意思,聚美優品的退市私有化宣告完成。

我願稱他為美股韭神陳兩塊。


03

這幾年,陳歐也不是沒做過正確的決策。

2018年聚美影視投拍的電視劇《溫暖的弦》開播,騰訊視頻和湖南衛視雙雙購入版權,評分雖然不高,成為當時的話題熱劇。只不過豆瓣4.9的分數實在略慘淡,順便還給聚美贏得了「不務正業」的罵名。


在投資方面,聚美投資的母嬰品牌寶寶樹,也在2018年成功上市。這幾年圈內吐槽,現在的聚美,就是靠賣寶寶樹的股份養活自己。

陳歐這幾年在商業上最成功的項目,可能是共享充電寶。


2017年5月,聚美斥資3億元人民幣,一次性收購了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60%股份。為了街電,陳歐還和王思聰在微博上打起了嘴仗。


王思聰放話「能成我吃翔」。



陳歐回懟「做不成可以做公益」,借王思聰的流量,高調宣傳街電。


如今,街電已經實現了盈利,王思聰確確實實被打臉了。但在陳歐的帶領下,原本在共享充電寶市場先發制人的街電,現在只能和怪獸、小電、來電四分天下,最近美團又高調宣布入局。陳歐的充電寶生意,如今看來也是危機四伏。


現在聚美的爛攤子,恐怕已經不是陳歐刷刷臉就能解決的了。

有時,我覺得聚美優品很像羅永浩老師的錘子 科技 。

1、創始人比公司更出名

2、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創始人的名氣

3、創始人都很自信

對於這類創業者,比起(假裝)認認真真經營企業,不如直接拿自己的顏值、流量和話題性來變現。

你看羅老師,以為自己有成為中國喬布斯的潛質,於是做手機欠債6個億。發掘一下自己的 娛樂 性和話題度,做了幾個月帶貨網紅,上上綜藝,你看這不已經還了4個億嗎?


陳歐說不定也是如此,明明是靠臉起家,卻總以為自己是商業天才。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要靠實力敗掉全部路人緣。

畢竟經營公司不是當明星做網紅,踏入商業世界,沒有什麼是必須圍著你轉的。對資本來說,一張漂亮的臉蛋可太好找了。

人,最難的果然是認清自己啊。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