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股價低於定增價的股票
① 定增股票價格下跌,低於定增價,公司需要賠償嗎
需要。
與現金收購相比,定向增發作為並購手段能大大減輕並購後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定向增發更有利於發揮龍頭公司的估值優勢,能夠真正起到扶優扶強的效果,因而,這種方式對龍頭公司是頗具吸引力的。以大商股份為例,2000年開始,通過承擔債務,職工安置等條件,低價收購當地老百貨企業,同時獲得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然後輸出其管理改善被並購企業的經營面貌,從而獲得了超額利潤和長期快速成長。
定向增發既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融資,又可以降低風險和費用。定向增發不需要經過繁瑣的審批程序,也不用漫長地等待,並且可以減少發行費用,採用定向增發方式,券商承銷的傭金大概是傳統方式的一半左右。目前管理層對於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並沒有關於公司盈利等相關方面的硬性規定,對於一些過往盈利記錄未能滿足公開融資條件,但又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的公司而言,定向增發也會是一個關鍵性的融資渠道。
② 定增股價一般是多少錢一股
1、定增公告發布之前,如果是大股東或者大機構積極參與,一般股價會有一個階段的下跌,因為定增的價格不能低於發行期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90%,而為了利益最大化,大股東肯定希望買入價格越低越好,所以對於定增前買入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是不利的。如果大股東對定增的積極性不高,那肯定希望用更少的股份募集到更多的錢,此時股價一般會上升,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就是有利的。
2、定增之後,如果公司用募集到的錢投入到更好的項目或者用於擴大產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此後股價一路上漲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如果公司將錢胡亂揮霍,不能為公司帶來利益,那股價的走勢就堪憂了。例如京新葯業從2011年至2017年間進行了5次定增,募得的資金全部用於並購擴張,最近1次是2016年5月24日,此後股價似乎就沒再超越過前高。
二,
1,定增發布預案前一段時間,可能股價會進行回調。 1.1能更好的吸引大股東參與增發,雖然定增股價可以打9折,但是大股東對公司知根知底,就算是好的公司也要買在好的價位。 1.2另外就是參與定增的除了股東,一般就是機構了,有機會9折參與定增,自然會讓機構對當前價格的熱情減少,減少資金流入,讓股價回調。
2,大股東參與定增,復牌後,股價很大概率會上漲。 2.1這個上漲的概率就像大股東增持,通過增持的金額和比例,就能看出大股東的誠意。大股東誠意足,自然能堅定普通投資者,促進股價短期上漲。 2.1同時大股東誠意足,很大程度也是看好公司,或看好定增投入的項目,有可能讓公司未來業績的提升,這個就需要後期關注了,如果業績提升,也是不錯的買點。
3,大股東不參與定增,復牌後,股價就很大概率會持續下跌了。 3.1就如課件中所說:寧願股權被稀釋也不認購,大致是對這次募資投向的項目不太感興趣,或者是,認為目前股價處於高位,這個時點購買不劃算。
4,大股東參與定增,股價短期上漲後,又逐漸跌到比定增價還低,如果在3年的鎖定期內,而公司的基本面又沒變壞,那麼大股東被套牢的這個股價區間,很可能讓投資者追逐,導致股價反彈。
點評:這位學員分析的很好,在定增不同的時間點,股價的表現有所不同,所以找准節奏才有可能獲利
三,
定增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種手段,2017年新規之後,企業定增每次最多增發總股份的20%,定價機制,只能用發行期首日作為定價基準日。定增對股價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定增的目的,融資的錢用去哪裡了比如要做新項目,去還貸,還是要去收購,引入戰略投資者還是大股東想增持(認購增發股份),變相減持(不認購,等於原有股份比例被稀釋);
2.通過目的看導向一個是真缺錢(要看錢的去向及未來的業績可持續性),二是不缺錢(可以通過參與的人來從博弈的角度看有沒有機會);
3.如果有大股東參與來提高自己的持股比例這時的股價往上高的機率會很高
4.如果是引入戰略投資者要從商譽的角度來分析是否值得投資;
5.如果沒有大股東參與,增發後原股權被稀釋,那麼這時股價往低走的機率會大大提高,這 時應避開。
點評:在定增之後要關注募集到的錢用於什麼地方,對於不同的目的股價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四,
定向增對上市公司有明顯優勢:有可能通過注入優質資產、整合上下游企業等方式給上市公司帶來立竿見影的業績增長效果;也有可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且,由於「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定向增發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但定向增發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 如果公司為一些情景看好的項目定向增發,就能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這勢必會帶來股價的上漲。反之,如果項目前景不明朗或項目時間過長,則會受到投資者質疑,股價有可能下跌。
對於定向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這一問題,如果在定向增發過程中,有股價操縱行為,則會形成短期「利好」或「利空」。比如相關公司很可能通過打壓股價的方式,以便大幅度降低增發對象的持股成本,達到以低價格向關聯股東定向發行股份的目的,由此構成利空。反之,如果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跌破增發底價,則可能出現大股東存在拉升股價的操縱,使定向增發成為短線利好
點評:這位學員分析的不錯,但要注意的事定價基準日現在只能是發行期的首日
③ 定增價低於現價是利好還是利空
低於市價利好。
如果定增募資只是用來補充資本金或者流動資金,定增價格低於股價會稀釋股權,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是中性偏空的。但銀行股確實是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的。如果定增募資是用於收購的,就要看收購的標的質地如何了。如果收購標的估值合理,而且是熱門題材,定增後一般都會大漲。
【拓展資料】
高於市價好定增的對象一般是合作公司、企業、個人、員工等,如果價格高於市價的話,這部分定增資金想要盈利必須拉高股價,不然他們肯定會虧錢,所以高於市價好。但是這種情況並不是立即體現的,因為這種一般都是長期持股的,所以可能會在很久才會拉高,但是短時間內算是一個大利好。
「定向增發對股價的影響」: 定向增發是上市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定向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公司在實施定向增發融資時重點考慮的一個內容。定向增發和其他融資方式相比,具有「一簡三低」的特徵,即審核程序簡單、發行成本低、信息披露要求低、發行人資格要求低。雖然定向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但是由於其「一簡三低」的特徵,上市公司對定向增發融資非常歡迎。定向增發對股價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具體是利好還是利空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定向增發分兩方面來看:
1.增發方式,如果是公開增發那麼對二級市場的股價是有壓力的,對資金的壓力就更大,如果在市場不好時增發,就是利空。如果是定向增發,那麼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影響就小一些,而且如果參與增發的機構很有實力,表明市場對其相當認可,可以看做利多。
2.增發價格,如果是公開增發,價格如果折讓較多,就會引起市場追逐,對二級市場的股價反而有提升作用。如果價格折讓較少,可能會被市場拋棄。如果是定向增發,折讓就不能太高,否則就會打壓二級市場的股價。
一般情況下來說,定增價格低於現價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適當的折價會促使上市公司的定增更為順利的進行。但在定增預案公布後的一段時間內,股價開始大幅上漲,遠遠高於定增價格,則有可能導致定增預案在過會審批時,被證監會要求重新調整定增價格,因而導致定增審批時間延長
個人建議:如果大股東通過定增注入了優質資產,其折股後的每股盈利能力明顯優於公司的現有資產,增發能夠帶來公司每股價值大幅增值。反之,若通過定向增發,上市公司注入或置換進入了劣質資產,其成為個別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主要形式,則為重大利空。
④ 定向增發低於現價代表什麼
定向增發盈利的手段就是低買高賣,壓低股價的做法不提,提升股價的市場動作包括不限於釋放各種利好消息、迎合概念、裝入優質資產等等。下面就給大家說說定向增發低於現價代表什麼?
定向增發券商費用標准
一、定向增發低於現價代表什麼?
股票定向增發價格低於現價是一種普遍現象,通常都會有一個折價,這也是定增獲利的一個重要來源。上市公司為了擴大發展需要通過融資渠道來籌集資金,用於整合資源、並購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定增以其低成本、低要求等優勢成為了上市公司的一種常見選擇。
定增價格低於現價很多這種情況,往往是股價見頂的概率較高。但也不乏是階段性回調的可能,其原因很簡單:投資者都有一種「錨定心理」,他們會以定增價格作為參照物來衡量當前股價是否被高估。一旦定增實施完畢,他們心理就會想:定增參與者成本那麼低,套利空間太大了,還是趕緊落袋為安吧。因此會觸發大量獲利拋盤。此外,在定增正式實施完畢後,上市公司已經如願拿到錢,護盤動力就明顯下降,因此股價上漲就會停頓。
二、如何判斷定增價格低於現價很多的現象
1、大股東是否積極參與認購。
如果大股東只是想配合主力出貨,那麼他不會非常積極參與認購,因為他知道這只是階段性的回調,之後股價的上漲就會停頓甚至下跌。
2、是否引進了戰略投資人。
通過定增引進戰略投資人的目的無外乎幫助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這對公司往往是一個利好消息,當然也要看戰略投資人的實力。公司股價也很可能會因此而備受市場關注,很可能因此而在短期內漲停。
此外,還有兩點投資人尤其需要注意的:一是由於定增價格的確定是依照定價基準二十天的交易均價來計算的,因此就不可能會與現價同步,所以定增價格比現價高一點兒或低一點兒都是正常現象;二是確實卻在一些不良定增發行對象會聯手在定價前操縱股價,把定價基準二十天的股價打壓的很低,以謀取高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因此,當投資人遇到定增價格低於現價很多的情況時,切勿盲目地跟風投資。
⑤ 哪家上市公司定增補貼股價虧損
浮虧最大的是安圖生物,
當時的定增價是151.16元,截至3月17日,安圖生物的股價已經跌至105.71元,跌幅超30%。參與的機構如高盛一家就浮虧近4億.
⑥ 股價低於定增價會怎樣
一般定增的價格都會低於現價的,所以才會說定增就相當於買打折的股票,定增都是限售的,一般是1年,如果價格不低於現價,誰願意去買了放一年呢。定增價太低,股價會怎樣走?首先看定增來干什麼,如果收購優質資產肯定上漲,如果是定增只是為了維持企業運行,肯定是下跌。其次,定增價格一般都會低於現價,否則沒人來定增,因為別人要鎖倉一年才能流通,這一年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誰能料到,這就是時間成本。
拓展資料: 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發債等~~都屬於再融資概念的范疇。 增發:是指上市公司為了再融資而再次發行股票的行為。 定向增發:是增發的一種形式.是指上市公司在增發股票時,其發行的對象是特定的投資者(不是有錢就能買)。 在一個成熟的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總是在股票價值與市場價格相當或被市場價格高估時,實施增發計劃; 而在股票價值被市場價格低估時實施回購計劃.這才是遵循價值規律、符合市場經濟邏輯的合理增發行為。 因為在市場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實施增發,對公司原有股東無異於是一次盤剝,當然對二級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和投資信心都是一種傷害。 所謂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購、合並及資產重組中,上市公司以新發行一定數量的股份為對價,取得特定人資產的行為。定增對股價的影響:定向增對上市公司有明顯優勢:有可能通過注入優質資產、整合上下游企業等方式給上市公司帶來立竿見影的業績增長效果;也有可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由於「股票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定向增發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 但定向增發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如果上市公司為一些情景看好的項目定向增發,就能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這勢必會帶來股價的上漲。 反之,如果項目前景不明朗或項目時間過長,則會受到投資者質疑,股價有可能下跌。對於定向增發是利好還是利空這一問題,如果在定向增發過程中,有股價操縱行為,則會形成短期「利好」或「利空」。 比如相關公司很可能通過莊家打壓股價的方式,以便大幅度降低增發對象的持股成本,達到以低價格向關聯股東定向發行股份的目的,由此構成利空。 反之,如果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跌破增發底價,則可能出現大股東存在拉升股價的操縱,使定向增發成為短線利好。
⑦ 股價低於增發價會怎樣
在目前的全流通的情況下,定下增發總體上來說是利好。雖然低於現在的股價,上市公司為了使自己解禁的股票在2級市場上能夠賣個好價錢,往往是伴隨著資產重組,資產注入等關聯交易。現實情況就是,上市公司應經成為最大的莊家,會接著利好拉升股價。
拓展資料:
股票增發對股價的影響,是利好還是利空?
1、從股票增發的用途來看
整體上,那些被用來企業並購的增發,對企業增強整體實力,增長業績是有一定幫助的,極少能低於增發價格;但是那些用於企業轉型的增發募集,存在很多不確定的風險;也存在有上市公司將增發獲取的資金,但投資項目不是它的主營業務,而是投於高風險的行業,會引發市場上的投資者緊張,賣出手中的股票,股價會下跌,是一種利空。
2、從股票增發的方式來看
上市公司對於股票的增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用定向增發的形式,主要針對於大股東和投資機構,如果把戰略投資者、優質資產都引進了,這種做法可以吸引一部分投資者購買,使股價上漲。一些企業想做的項目沒有特色,無法做定向增發,在市場撈金會採用配股的方式。這種往往方案剛拋出來,就開始下跌,因為這是一種公開向市場抽血的行為。
三、股票增發定價的影響
人盡皆知,股票要增發,一定會有股份數量和增發定價。增發融資的股票價格便是這個增發定價。需要提防的是,為了抬高股票增發的定價,在股票增發實施以前,可能存在公司與機構串通抬高股價。
在發行價格穩定不變之後,其股價就沒機會上漲了:如果是定增的話,主力買入很有可能是為了它較低的價格,會在定增之前對股價進行打壓,即在定增之前,把一些籌碼賣出,使股價下跌,再用較少的價錢在定增期間買進,提升股價,與此同時,股票定增的時候,市場態勢不好,也或許會招致股價下跌。
要是增發的價格比現在的股價還要高,那麼股價有很大的幾率會漲。(情況極少,很可能增發失敗)如果低於目前的股價,那想要帶動股價就很不容易了。增發的價格其實就可以看作是投資者入場的成本價。短時間之內,往往股價的最低保底線是增發價,開始新一輪的持續上漲。也有某些個股,不會隨之上漲,但是大部分情況來講,股票下跌是不會低於增發價格的
⑧ 寶馨科技定增股票上市,股價是漲是跌
股市沒有100%的事情,但從概率上來講,下跌的概率更大,如果手裡持股且有比較大的利潤,可以高拋低吸降低成本,如果手裡沒有持股,那麼在這個位置買入,風險和收益比已經非常不劃算了,屬於刀口舔血的操作,原因如下:
1,寶馨科技股價從底部上來,4個月時間已經漲了6倍,脫離基本面,嚴重高估,回調風險很高
2,定增價格僅為2.96元/股,遠低於現在13塊錢的市場價格,控股股東江蘇捷登認購定增股份1.66億股,浮盈金額已經接近18億元,場外參與者會以增發價格作為錨定,現在買入明顯不劃算
⑨ 怡亞通:餅那麼大,股價為什麼還是這么低
周董:每一個餅都是含著淚畫出來的
周董的員工及股民:周董畫的餅,含著淚也要假裝吃下去。
這里的周董,指的是周國輝,怡亞通的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和頂級推銷員。
先來扒一扒怡亞通:1996年成立的公司,2007登錄A股中小企業板,作為供應鏈服務業的帶頭大哥,簡單概括就是年事已高,曾經輝煌,跌入神壇,一蹶不振。
說起它的股價,李宗盛《山丘》有句歌詞到是很應景:越過山丘,雖然已白頭,跌跌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從2015年37元的高位到現在7元,怡亞通足足跌了2年,跌幅達到超80%。
2017年11月中旬生生地被移出滬深300指數樣本股。
悲者,周董也,痛者,怡亞通。
強心針不強
2017年12月7日,怡亞通發布公告:董事長周國輝號召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
董事長一聲吼,股價抖三抖。
2017年12月7日,午後,怡亞通股價一度上漲超8%,最後以7.47元/股收盤,上漲5.81%。
兜底增持曾被視為是拯救股價的「特效葯」,而周董對公司發展前景的這一信念發聲,頂多算是一劑強心針,果然沒多久,怡亞通又焉了(目前橫盤中)。
這一針強心針之所以不強,當然是有蹤跡可尋的——一、周董號召員工增持,但自2016年中期至今,周董本人卻沒有增持過公司股票。而在此這號召員工增持前不久,公司監事張家兄弟,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常曉艷先後兩次減持公司股票共計7.5萬股;
二是此次號召增持不兜底,要知道,目前股價遠遠低於員工持股的11元和定增價格的12元,員工持股也被深套,心疼員工10秒。現在又來搞這一波空頭喊話,不知道怡亞通員工作何感想;
三是戲路太重復,觀眾視覺疲勞。今年宣布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已成振奮市場的固定戲碼,其感動大眾的效果自然要減分。說白了,投資者不吃這一套,畢竟騙子都是戲精;
四是個人英雄主義已不被追捧。在前有賈某人不讓高管減持自己狂套現100億的神操作之後,大眾已被深深刺痛。
最後,當然最核心的問題,那就是此次公告暗戳戳地指明,本次倡議僅代表周國輝先生的個人建議,並非董事會決議,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看到這里,悲傷的眼淚掉下來,拿什麼來拯救小怡的股價?
怡亞通模式
關於怡亞通的主營業務收入,怡亞通周董曾曰過:「不靠某一塊業務掙錢,而是靠很多『+』掙錢。」
於是,20年裡,一個自帶狼性文化的供應鏈服務企業,至少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略轉型,時間點分別在2004年、2009年和2015年。
2004年2月20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具深府股20044號文批准,深圳市怡亞通商貿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隨後,怡亞通專注於為各類企業、客戶、增值服務商、商店以及它們的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生態產品和服務。
不過,在2008年的時候,因為「廣度供應鏈服務」的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的特點,大批模仿者進入,代理費點數不斷下降,怡亞通的業務量在突破200億後增長放緩,同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怡亞通不得不再次轉型,將目光投向國內快消領域,開始啟動了380平台建設(即「深度供應鏈服務」)。
所謂的380平台指的是計劃3-5年內,入駐380個城市(覆蓋1~6級城鎮),設立深度供應鏈分銷平台,推動集團業務量達1000億元。380平台的目標,是期望提供一站式分銷服務,將品牌商產品直供終端,淘汰落後的多級分銷渠道,減少品牌商和終端門店之間的分銷層級和渠道成本,最終實現渠道的扁平化。
看起來非常牛逼,當然, 當時的資本市場也是爭相吹捧。
當時的一些研報、股吧、博文,清一色對怡亞通殺入快消,布局380,對萬億市值充滿了想像空間。當時和怡亞通對標企業都是亞馬遜、沃爾瑪等世界巨頭。
2015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線上線下資源出現整合趨勢,怡亞通順勢升級「380計劃」,提出了「O2O商業生態」的構想,華麗轉身成一家「貿易+物流+地產+金融」的四不像企業。
如果對O2O有印象的話,2015年可以說是其頂峰,於是,一眾散戶被這一副奔放洋氣有深度的供應鏈生態「帝國」圖景所迷惑,高位接盤。
事實上,自2009年推出深度380平台戰略之後,怡亞通前期經營並不是很順利,2012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僅同比增長1.66%,不過從2013年開始,該項業務收入加速增長,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深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8.47%、107.99%、55.43%。
但是,故事的背後是有原因的——怡亞通收入連年高增長是以犧牲現金流為代價的。380平台的基本業務是分銷,分銷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墊資,且怡亞通本身無任何的造血能力,這意味著未來新增的運營資金需求,要全部來自外部融資,這已為後面慘淡慢下伏筆。
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怡亞通在全國布局了280個平台,持股比例均在60%以上,業績量為753億元。2017年預計會達到千億營收。但是,這過程中出資60%形成合資公司,網點鋪貨,倉儲網路建設,存貨周轉,全部需要大量資金墊付。這也是為什麼怡亞通凈利潤高的同時,負債也更是驚人。
周董戰略宣傳的「三通、三合、三維、三縱」開始逐步走向現實:2009年怡亞通開始380平台建設,2013年380平台開始爆發,2017年開始了星鏈新流通征程,按周董的話怡亞通就是b2b的沃爾瑪,然而,這也是一種風險極高的重資產模式,扼住了整個企業命運的咽喉,卻沒有人提示風險。
但是,我們還是要敬畏風險,高達80%負債率,且定增計劃實在是進程緩慢,這讓怡亞通每天都在走鋼絲當中,因為怡亞通的擴張方案當中,目前只有融資這一條道路,在2018年預測融資不能繼續支撐的情況下,怡亞通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可能進一步減慢,加上央行加息,又削減了怡亞通微薄的利潤,預測2018年將更加難熬。
一直以來,怡亞通都是如下模式:它的行情、業績與它的融資速度息息相關,當融資順利的時候,業績增長的速度會遠遠高於股權稀釋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帶動股價飛速上漲,而股價飛速上漲又使融資更加容易,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定增方案遲遲不通過,商業模式的泡沫破裂,資金吃緊,股價跌倒谷底,分分鍾爆倉的威脅,讓從來不在乎市值管理的周董事長也開始焦頭爛額起來,似乎大量發行發債和可轉債,集團沒有任何辦法可想。
除了現金流這個狼之外,怡亞通的業務也迎來了更強烈的競爭對手——騰訊和阿里,從2016年開始,阿里、京東、騰訊等線上大頭開始布局線下新零售,這給怡亞通這種老牌的帶頭大哥帶來了前後夾擊,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榨,且其燒錢也燒不過這些個互聯網公司。
行業利潤太薄,重資產的運作模式導致怡亞通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了懸崖邊。
或許,怡亞通的未來還是有光的,只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走出黑暗。
摘自雪球: 我覺得現在布局怡亞通還真是不錯的一個長線選擇,假設一:加緊定增實施,客服現金流問題,公司度過難關,加快發展,自然股價有所回升,如預期實現,進入快車道,那股價也會表現出來。假設二:定增推遲,靠發債維持現金流,期間股價會在次處橫盤(7.6—8.5之間),跌多了危及質押股權,公司會自救,漲多了,拉高定增價格,股東成本上升,唯有待定增通過,股價可緩慢回升。假設三:定增不通過,借債無法周轉,資金鏈徹底斷裂,那周董請交出股權,阿里、騰訊隨便嫁一個,那股價……真不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