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國際化參考文獻
Ⅰ 金融類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金融類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就是寫論文的時候參考過的書籍或網站,直接關繫到論文的分數和質量高低。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金融類畢業論文參考文獻,希望能提供幫助。
篇一 :參考文獻
[1] 母宇.中國股票市場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學:2011.
[2] 於會鵬.中國股票市場板塊及其與國外主要市場間的聯動性實證研究,[C].理工大學:2009
[3] 陳志寧.中外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C].農業大學:2009.
[4] 汪波.股票市場波動性網路及其應用[C]華南理工,2012
[5] 徐曉萍. 金融危機下證券網路的復雜性特徵研究[C]華東師范大學,2013
[6] 陳俊華.中國股票市場網路模型動態研究[C]浙江工業大學,2012
[7] 蘭旺森,趙國浩. 應用復雜網路研究板塊內股票的強相關性,[J].中山大學學報:2010(6).20-23
[8] 李耀華,姚洪興.股票市場網路的穩定性研究,[M].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會:2012.
[9] 陳花.基於復雜網路的股票之間有向相關性研究,[C].北京郵電大學:2012.
[10] 陳輝煌,高岩,基於復雜網路理論的證券市場網抗毀性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2008(6)154-156
[11] 萬陽松,陳忠基. 加權股票網路模型[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5,1(5) :21-27
[12] 李平,汪秉宏.證券指數的網路動力學模型[J].系統工程,2006,24(3):73-77
[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
[14]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
[15]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
[16] Xiao fan Liu, Chi k. Tse.A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
[17]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8]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
[19]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
[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
[21] 楊治輝,賈寒梅.股票收益率相關性的網路結構分析,[M].中國控制學會:2011.
[22] 周艷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場的無標度特徵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9(8).19-22
[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
[24] 李輝,趙海,徐久強,李博,李鵬,王家亮. 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核心框架結構抽取與度量,[J].東北大學學報:2010(11).345-347
[25] 李輝,趙海.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宏觀拓撲結構層次性研究,[J].電子學報:2010(6).134-136
[26] 李備友,劉思峰. 網路化市場結構下證券市場傳聞的擴散規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2).90-92
篇二:參考文獻:
[1]袁申國,陳平,劉蘭鳳,. 匯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經濟波動[J]. 經濟研究,2011,(1).
[2]黃志剛,. 貨幣政策與貿易不平衡的調整[J]. 經濟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鍾寧樺,. 度量中國經濟:購買力平價的適當應用[J]. 經濟研究,2010,(1).
[4]萬曉莉,霍德明,陳斌開,. 中國貨幣需求長期是否穩定?[J]. 經濟研究,2010,(1).
[5]裘駿峰,. 投機資本流入、升值預期和最優升值路徑[J]. 經濟研究,2010,(2).
[6]張屹山,孔靈柱,. 基於權力範式的匯率決定研究[J]. 經濟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馬文濤,. 資產價格、匯率波動與最優利率規則[J]. 經濟研究,2010,(3).
[8]劉堯成,周繼忠,徐曉萍,.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差額的動態影響[J]. 經濟研究,2010,(5).
[9]黃志剛,陳曉傑,. 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空間評估[J]. 經濟研究,2010,(5).
[10]路繼業,杜兩省,. 貨幣政策可信性與匯率制度選擇:基於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10,(8).
[11]卞世博,賈德奎,. 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運行風險管理——第四屆中國立信風險管理論壇綜述[J]. 經濟研究,2010,(12).
[12]趙志君,陳增敬,. 大國模型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評估[J]. 經濟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國的貨幣需求與資產替代:1994—2008[J]. 經濟研究,2009,(3).
[14]王晉斌,李南,. 中國匯率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2009,(4).
[15]張瀛,. 匯率制度、經濟開放度與中國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經濟研究,2008,(3).
[16]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汪紅駒,. 外部沖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J]. 經濟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區效應”還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一個基於外生收入的實際匯率理論[J]. 經濟研究,2008,(5).
[18]龔剛,高堅,何學中,. 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發展中國家和小國經濟的思考[J]. 經濟研究,2008,(6).
[19]管漢暉,. 浮動本位兌換、雙重匯率與中國經濟:1870—1900[J]. 經濟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廣,許偉,.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J]. 經濟研究,2008,(7).
篇三:參考文獻:
[1] 方毅,桂鵬. 亞太地區股票市場的聯動程度—基於次級貸沖擊的`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陳關榮.復雜網路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劉建國,邵鳳,胡兆龍,郭強. 復雜網路中最小K-核節點的傳播能力分析,[J].物理學報:2011(7).90-93
[8] 韓定定,復雜網路的拓撲、動力學行為及其實證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無線電物理博士論文[C],2007
[9]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華,姚洪興.金融危機下股票市場網路的結構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2010,4(17).659-667
[15] 閔志鋒.上海證券市場的復雜網路特性分析 [J].東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7 (7).1053-1056
[16] 黃瑋強,姚爽,中國股票關聯網路拓撲性質與聚類結構分析[J],管理科學:2008(3).92-95
[17] 高雅純,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陳守東,韓廣哲,荊偉.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與我國股票市場指數間的協整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動性,[J].商務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國大陸股票市場與周邊主要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J]企業經濟,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篇四:參考文獻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瑩,靳莉莉.滬深300指數與世界主要股票指數的關聯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趙勇.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美歐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5).76-79
[7] 洪天國. 歐洲股票市場與中國股票市場之間的波動溢出效應研究[C]江西財經大學,2013(1).29-34
[8] 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判別與度量[C]山西大學,2012(2).192-196
[9] 陳守東,陳雷,劉艷武.中國滬深股票市場收益率及波動性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劉存緒.論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J].資本市場:2000(4).30-32
Ⅱ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Ⅲ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Ⅳ 資本市場相關論文2000字
由於資本市場體現出不同資本供給與需求多層次的特徵,不同層次的市場服務於不同的企業,滿足不同的資金供給與需求。所以各個層次的市場之間,應該功能分工明確,具有明顯的遞進性,形成一個體系健全的「梯級市場」。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資本市場相關論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歡!
資本市場相關論文2000字篇一
《資本市場有效性分析》
摘要:資本市場是長期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的場所,是聯系投資者和籌資者的紐帶。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有助於發揮資源的優化配置,給予投資者合理回報,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當下中國資本市場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文章 從分析中國有效性不足出發,為資本市場改革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資本市場 有效性
市場有效性是指市場中信息的有效性,即資產價格充分反映了相關信息,在考慮了風險和交易成本後,投資者根據任何信息都不會獲得超額利潤,也就是說在一個充分有效的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應該能夠全面反映該商品的信息,並且在出現新的信息時,商品的價格能夠立即作出反映。
Fama(1970)在《有效的資本市場:理論回顧與實證研究》一文中指出有效市場的定義:「若資本市場在證券價格的形成中充分而准確地反映全部相關信息,則稱其為有效率」,即所謂有效市場假說(EMH)。他將與價格有關的信息分為三類:歷史信息、公開信息、內部信息,並定義了三種不同程度的市場效率:弱式有效、半強勢有效、強式有效。
弱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額等;半強式有效市場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 其它 披露的財務信息;強式有效市場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
國內學者對於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的研究表明: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不高,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著明顯差距。造成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資本市場信息的充分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以及信息在投資者中的分布,與成熟的國際市場存在差距。(2)資本市場配置低效,以政府主導的資本配置制度導致資本市場存在明顯的結構缺陷。(3)投資者以眾多散戶為主,投資缺乏理性。(4)公司治理還不夠完善,獨立董事、監事會的功能有待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如何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一、強制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上市公司發布及時准確的相關信息
有效市場的本質在於信息的充分披露和均勻分布,但我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存在諸多問題。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偽造文件、會計記錄、過分包裝等問題導致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及時,審批上報環節較多,延時過長,導致時效性降低,極易造成信息泄露,為少數人內幕交易提供機會,尤其是上市公司本身和一些利益相關的中介結構。因此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違反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的出發力度。
二、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
市場上許多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的造假行為都與中介機構存在直接的聯系,甚至存在與中介相互勾結現象。證監會及下設機構與其他自律性組織,應該保證中介機構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職業道德,保證及時准確客觀中立的發布看法,並對製造虛假、混亂信息的機構或個人進行處罰。
三、股票發行市場化
上市公司的好壞需要由投資者來選擇,而不是由政府來選擇。中國證監會只負責證券發行的注冊及對市場的監管,證券的具體發行要交給交易所,證券的選擇權交給投資者,由市場來決定企業的上市資格。同時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不少上市公司業績多年虧損,給投資者造成損失還依舊在資本市場上存在。為了加大我國證券監督機構的監管、處罰力度和使優質公司上市,應盡快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機制。
四、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的治理結構由於缺乏對經營者有效的激勵機制,對經營者的監督和制約功能沒有形成有效的力量;內部人控制現象由於所有者代表缺位比較突出;董事會和經理層的決策與運作由於股權相對集中受到舊體制的影響等現象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帶有的經濟轉軌時期的顯著特點。為此,需要從以下內外兩方面來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1)強化公司的內部結構治理。首先需要建立並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堅決杜絕獨立董事成為擺設或與大股東合謀的現象發生;其次需要加強對董事行為和活動能力的制約,同時必須提高董事會的監控能力;盡快完善管理層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上市公司的經理層運作機制。(2)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規范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中國證券市場應跟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大市場化建設,盡快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加快健康發展的速度。
五、引進做市商機制,促進證券市場的良性運行
競價市場機制目前是我國實行的證券交易制度。它是一個平面網狀結構,由許多相同質量的交易主體連接而成的,發展不成熟的市場由於缺乏對沖機制,將會使市場風險迅速擴大。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隨著做市商不斷買賣證券而得到了提高,滿足了投資的需求。證券市場提供服務的成本費用和所獲得的利潤則通過設置買賣報價的適當差額來補償,,這樣做利於提高市場流動性,同時維護了市場的穩定發展。競價市場機制具有投資者和做市商兩個層次,我們可以通過將市場風險分散到投資者和做市商這兩個不同質的市場中來降低市場風險。做市商可以很好地降低非系統風險,做市商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交流不需支付傭金,他們是純粹的買賣關系,這樣以來投資者的信息成本將會大大降低。作為專業證券分析者,做市商掌握了大量的優先的信息,他們根據這些信息對證券提出報價,這種報價使得股票價格向公平價格靠攏。
參考文獻
[1]劉贛州.資本市場與資本配置效率:基於中國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研究,2003(11).
[2]趙雲立.中國股票市場效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資本市場相關論文2000字篇二
《關於打造和諧資本市場的若干思考》
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經濟的和諧發展,經濟和諧發展要求打造一個和諧的資本市場。當前,資本市場功能不健全、運行不規范且內部結構嚴重失衡,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對此,必須要協調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發展、協調資本市場各主體的利益和行為、協調資本市場內部結構等多手段並舉,以打造一個和諧的資本市場,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和諧社會 資本市場
2005年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證券業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04年證券業虧損206.32億元,這已是證券業連續第三年虧損,2005年,南方證券、華夏證券等數十家券商集中退出市場,股價走勢依然與經濟走勢背道而馳……種種跡象表明,當今資本市場發展已經失去和諧。
一、資本市場功能不健全且有弱化傾向
資本市場功能有三:融資(直接融資)、資本定價和資本配置。從融資來看,與信貸市場(間接融資)一起實現社會儲蓄,向投資轉化是這一功能的具體體現,發達國家直接融資一般佔到社會總融資的50%左右,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20%左右。以2004年為例,國內非金融部門總融資29023億元,其中間接融資24066億元,佔82.9%,直接融資5047億元,僅佔17.1%。圖1表明,國內股市融資(A、B股)額自2000年達到1541億元的頂點以來便處於下降狀態,與其相反,國內企業境外股市融資額自2001始穩步上升,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弱化傾向明顯。
此外,我國資本市場定價和資本配置功能發揮也相當糟糕。股價指數連續數年與宏觀經濟走勢背道而馳,很多投資價值不高的股票,其價格由於莊家操縱或上市公司惡意造假而猛漲,如億安科技曾被爆炒到126.31元,演繹出一幕幕「博傻」鬧劇。許多「資本大鱷」,如顧雛軍、張海、唐萬新等人,通過所謂的「資本運作」,非法侵吞或套取大量資本,嚴重地踐踏了資本市場的定價與資本配置功能。
二、資本市場的運行不夠規范有序,市場主體問題嚴重
資本市場主要由上市公司(資金需求者)、投資者(資金供應者)和中介機構(主要是券商)三類主體構成。首先,上市公司股權分置且誠信缺失。股權分置問題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在諸多方面制約著上市 公司法 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我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2005年5月,證監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並將在2006年基本完成股改,但這並不意味著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短期內會得到改善,根據《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規定,股改公司非流通股全部可以流通至小需要二到四年的時間。我國上市公司誠信缺失問題也相當嚴重,大股東惡意挪用擠占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提供虛假財務信息成風,還有很多上市公司融資成功後隨意改變資金的使用方向,或者只融資不分紅,投資者無計可施。
其次,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機構投資者違規(法)操作現象嚴重。2001年以來,股市最大跌幅超過56%,市值蒸發超過萬億,(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中小投資者虧損有其身操作不當原因,但主要原因在於系統性風險。此外,機構投資者違規(法)操作問題嚴重,並往往殃及中小投資者,「基金黑幕」「莊家呂梁(操縱中科創業)」「德隆系」等事件均給中小投資者造成了巨額損失。
最後,券商危機集中爆發,危及金融體系。如前所述,國內券商連續三年全行業虧損,隨著證券業全面、持續虧損,券商違規(法)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券商危機開始集中爆發,自2002年以來,近30家券商以不同方式退出,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最主要中介機構,其危機的集中爆發引發了一系列的金融風險,已經危及到金融體系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三、資本市場內部結構嚴重失衡,資本市場「跛足」前行
第一,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嚴重滯後。在發達國家,債券市場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主 渠道 之一,美國企業債券年末余額佔GDP的比重常年穩定在30%左右,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1%左右,2003年和2004年,企業通過債券融資分別為336億元和327億元,而通過股票融資達1357億元和1504億元,企業債券與股票融資比僅為0.25:1和0.21:1;第二,基金市場相對規模偏小。就當今全球金融市場來看,基金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我國為券商)和 保險 機構並駕齊驅,四分金融市場而居其一,以美國為例,2000年,共同基金總資產超過8萬億美元,同年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為7萬億美元。而到2005年6月底,我國基金凈值規模才首次突破4000億元,還不到同期商業銀行總資產的3%;第三,發行市場與流通市場發展失衡。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存在的前提與基礎,為流通市場提供可流通證券;流通市場是發行市場的擴大與延伸,其流動性好壞與定價准確與否反過來制約著發行市場的規模,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但我國資本市場由於歷史的、體制的原因,股票發行價格與流通價格被人為地拉開較大差距,吸引大量資金雲集於發行市場「打新股」,流通市場則相對資金短缺,長久已往,必將導致資本市場畸形發展。
四、和諧社會呼喚和諧資本市場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經濟的和諧發展,經濟和諧發展要求打造一個和諧的資本市場。一方面,和諧資本市場是經濟體系內部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從動態看,經濟和諧發展要求社會總供求相對平衡,社會總供求相對平衡的前提條件是成功實現社會儲蓄向社會投資轉化,資本市場通過直接融資來實現社會儲蓄向社會投資的轉化,其發展和諧與否,直接關繫到經濟體系能否實現總供求均衡;從靜態看,經濟和諧發展需要一個和諧的市場體系,要求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和要素市場要全面、協調發展。我國目前產品市場相對健全,金融市場和要素市場發展相對滯後。就金融市場內部來看,資本市場發展遠遠滯後於信貸市場,券商實力和影響力遠遠低於商業銀行。顯然,這與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和諧資本市場是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要求。前文分析表明,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效率相當低下,並且資本市場種種低效率和非理性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從一定程度上危及和破壞了我國社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和社會誠信。可見,經濟和社會能否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資本市場的和諧與否至關重要。
五、打造和諧資本市場,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打造和諧資本市場是其中重要環節,就我國資本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打造和諧資本市場有以下幾方面著力點:
第一,協調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發展,構建和諧的金融市場格局。到2005年末,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4.1萬億元,但存貸差也近10萬億元之巨。從宏觀來看,金融市場(主要是資本市場)沒有很好完成社會儲蓄向投資轉換的任務,長期以往,必然導致社會總供求失衡;從微觀來看,巨額存貸差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沉重的經營壓力。新華網的調查表明,導致居民儲蓄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二是金融投資渠道缺乏。因此,加快資本市場發展速度、協調和平衡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發展勢在必行。
第二,協調資本市場各主體利益和行為,構建和諧的資本市場運行格局。就我國資本市場而言,管理層過分強調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為國企脫困服務)、大股東把上市公司作為「提款機」、機構投資者惡意違規(法)等行為,損害廣大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結果很多中小投資者「用腳投票」,離開證券市場。因此,必須要妥善處理好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等各方利益,規范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行為,同時要加強對監管者行為的監管,為資本市場營造一個和諧的運行格局。
第三,協調資本市場內部發展,構建和諧的資本市場內部格局。首先,要加快(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速度,提高企業債券的流動性,打通企業債券融資(尤其是中小企業債券融資)通道,使企業融資可以兩條腿走路;其次,要大力發展基金市場,一方面可以為資市場培養更多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流商業銀行儲蓄資金,為居民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投資工具;最後,要平衡發行與流通市場發展,改變大量資金集中在發行市場「打新股」的不正常局面,促使資金進入流通市場,以流通市場的繁榮帶動發行市場規模的擴大。
第四,協調資本市場的價值運動和實際資本運動。我國資本市場被稱為「政策市」「消息市」「關聯交易市」「莊家市」「投機市」等,資本市場價值運動長期不能真實反映實際資本運動,這種情況下去只能有一個後果,即爆發資本市場危機,如「德隆系」東窗事發最直接的一個後果就是湘火炬A、新疆屯河、合金投資等老三股股價雪崩,幾個交易日內200多億市值灰飛煙滅,股民損失慘重。
第五,協調資本市場與商品市場發展。資本市場為商品市場提供資金保障,商品市場的發展為資本市場提供信息和資本來源,資本市場提供投資的價值構成需要與社會商品和勞務的構成相一致。
第六,協調國內外資本市場發展。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使得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國內資本市場與境外上市融資互相協調,讓資本在境內外流動更加便捷,以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促進其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靳生,唐鳴.資本市場生態環境的深層剖析與和諧構建[J].哈爾濱金融高專學報,2005.(4).
[2]鄭賢俊.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3]何玉長,李夢婕.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之路[J].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3).
[4]__國,劉爾思.基於和諧社會的創建――對中國證券市場和諧發展的思考[J].紅河學院學報,2005.(3).
[5]劉鴻儒.探索中國資本市場之路――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6]王開國.中國證券市場超常規創新的理性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01.(1).
Ⅳ 畢業論開題報告
導語: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畢業論開題報告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畢業論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名稱: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論依據
研究意義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與核心,同時也是智能正常發揮的保證。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於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為此,從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方面,分析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說明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小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文獻綜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物質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學生的天生素質如何發展,有賴於他的周圍環境,而其心理怎樣發展,則取決於他的生活過程。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遺傳、營養、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學生心理的自我強度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
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自殺呈現低齡化趨勢。應試教育與學習壓力的超負荷造成少兒身心的“亞健康”。心理疾患的高發是造成自殺行為的低齡化的重要原因。我國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園欺侮現象也是造成少兒自殺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對於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著重要關聯。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減負”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中小學教育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有效防治自殺的重要途徑。
田雲蘭.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與目標取向關於心理健康教育,國內比較常見的提法還有心理衛生教育、心理品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心理教育等。這類提法含義基本一致,即離不開“心理”二字,最終還在於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一類提法比較普遍,如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診斷、心理衛生等。這類提法沿用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術語,但含義十分廣泛,在學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們沿用心理咨詢這個術語,從心理咨詢自身的發展來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編輯的《心理學網路全書》(1984年)認為,心理咨詢應遵循兩種定義模式,即教育模式和發展模式。指出“咨詢心理要始終遵循著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的模式,咨詢對象(不是患者)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咨詢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已經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為適當的應變能力。咨詢心理學強調發展的模式,它試圖幫助咨詢對象得到充分的發展,掃除其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高平從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影響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礎,心理因素是依據,環境影響是條件。要想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必須從改善外部環境入手,開展廣泛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對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強調了就安康的實質;認識到了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適應問題、情感問題、學習問題、行為和人格偏離四大類,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標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人們提出了全面素質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說,心理素質決定著其他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甚至於決定著學生最終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全發展。
1、通過研究,全面了解小學生心理狀況,獲得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通過實驗研究,獲得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個案,探索出適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內容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3學校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4社會環境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心理測試法、經驗總結法、成果分析法。
三、論文大綱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
(1)遺傳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結構;(2)家庭氛圍;(3)家庭關系;(4)教養方式;(5)家長的榜樣;(6)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3、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導因素
(1)校風與班風;(2)學校環境;(3)教學內容和方法;(4)教師素質;(5)師生關系。
4、社會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誘發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生活;(2)大眾傳媒;(3)社區環境。
四、主要參考文獻
[1]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4(6):70-72.
[2]田雲蘭.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39–40
[3]高平.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2):76-80.
畢業論開題報告範文
學生:xx
導師:xx 副教授
xx工業大學會計學院
XX年12月
一、課題來源及類型
1、課題來源:
2、課題類型:
二、課題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情況,本課題特點眾所周知,會計信息是經濟決策的基礎.投資者和債權人可以根據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決定其投資和信貸活動,並進而影響到公司的股價表現和資金成本,保證資金向真正有價值的公司流動,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地反映經營活動,相關的決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礎,資源分配的效率就無法得到保證,必然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同時,會計信息還直接參與價值分配活動,如不同會計政策的選用,將直接影響到當期的盈利水平和相應的股利分配.可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會計信息的披露正確與否,充分與否無論是對公司本身而言,還是對投資者,債權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過程及結果,向有關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確的信息,以便進行科學決策.
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股市的國際化,規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國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從無到有,已經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對維護股市秩序,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起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上市公司的出現與發展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比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深入揭示會計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尋找治理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對策,研究會計信息披露的展趨勢,以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仍然是需要我們認真探討的一個問題.
社會各界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有著廣泛的需求和強烈的依賴,所有的信息用戶對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決策的科學性.但會計信息披露並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著許多缺陷.這些缺陷的存在,損害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相關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趨勢是十分必要的.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對各方面(對公司本身,投資者,債權人等等)的影響,指出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對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內容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與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過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中的幾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進完善之處來預測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趨勢.本文的重點在於通過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與研究,指出其缺陷與不足,從而做出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趨勢預測.
Ⅵ 我要寫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我們這學期在網上模擬炒股了)。希望各位給點意見啊,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好
本文應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進行了分析。首先,探討了股票股利會計結轉存在的各種備選方式及其理論依據;然後介紹和評價了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制定的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接著評述了股票股利會計政策顯示信號的理論假設及其實證檢驗;最後,結合我國會計制度對股票股利的相關規定,討論了我國公司會計的現實選擇。
制定會計政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將會計理論應用於實務的最為重要一環。在我略高於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隨著企業經營自主權的確立與強化,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緊迫,已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從理論界現有研究狀況看,多限於會計政策概念、性質、特點、目標等一般性理論問題的研究,還缺乏從實務處理的角度對會計政策進行具體分析[1]。有鑒於此,本文選擇公司分配股票股利這一會計事項,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經濟後果作一簡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和重視,同時民為實務界有關股票股利帳務處理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將會計政策定義為,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根據其制定的主體不同,會計政策分為宏觀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權威機構通過會計准則的制定和實施來體現的。而事者則是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企業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所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常也稱之為微觀會計政策。產生會計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於會計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們所持的不同的會計觀點[2]。
由於所有者權益本身是由資產與負債倒軋而得,是各項會計政策的最終體現,這無疑對其自身變動的會計處理增添了復雜性,其會計政策也便具有相應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過留存收益資本化而造成權益內部變動的一件典型會計事項,長期以來,人們對股票股利的會計處理一直存在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股利本身源於人們對股東權益的認識。這使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義。
一、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採用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稱為分紅股或送股,是公司無償向普通股股東增發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會計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股東收取股票股利時應否將其砍認為投資收益;其二,送股公司應如何確認和計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權益變化。在現有的會計理論下,股東不應將收取的股票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也是目前會計界普遍持有的觀點。本文重點討論的第二個問題,即送股公司的會計處理,它涉及到結轉科目與結轉金額的確定。
(一)結轉科目的確認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可以視為帳戶結轉和股票分割兩筆業務的復合。因為股票股利並不代表股東對公司的投資增加,如果會計上不對股東權益另行分類,或者完全按來源劃分權益,則不存在帳戶之間的結轉問題。但在現行的會計實務中,為了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會計人員對股東權益的劃分並未完全遵循來源標准,而是考慮了多重目標。典型的分類方式是將股東權益劃分為資本金帳戶和留存收益帳戶。前者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永久性資本(股份公司為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在我國為資本公積)。這樣結轉分錄就可以分別由資本盈餘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資本帳戶結轉。
在實行法定資本制的國家,資本金帳戶不得用於股利分配,用於利潤分配的資金一般只能來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實行授權資本制的國家,對股利來源一般不作嚴格限制,例如根據美國示範公司法(MBCA)的規定,如果公司保持償債能力並能在債務到期時償付則允許分配,在這種規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於分配,更不用說資盈餘(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國,用於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紅(bonus issue)」,其實施是按增發股份的面值從資本盈餘中結轉的。
(二)結轉金額的計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會計本質是在不改變公司資產總額的情況下,通過結轉留存收益(授權資本制下還包括資本盈餘)而增中其法定資本數額。結轉之後,同等數額資產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會不能象以前一樣將這些資產分配給股東,所限制的數額為增發股份所必要的額外法定資本,這一數額即為需要資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資本數額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無面值股份為董事會所設定的價值),相應地,只有面值結轉才是符合股票股利會計本質的,任何其它結轉計價方式都是武斷的,有違於這一事項的內在邏輯性。
但在實務中,卻存在多種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增發前每股帳面資產價值或同類股票的發行價值,其中尤以市價結轉法最受關注。支持市價結轉主要持下述兩種觀點[3];
1、再投資假設: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兩筆交易組成,公司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股東收到現金股利後再按市場價值向公司購買新增股份。從帳務處理上看,公司在發放現金股利時可以按股票的市場價值減少留存收益;而隨後的股票銷售將按同等金額增加實收資本。
2、機會成本假設: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認為是將股票送給股東而不是在市場中出售的機會成本。即因為公司本來可以按市價出售這些股份,這是股利金額的最好證據,這一數額應被資本化。
這些觀點的似是而非性實質上反映了人們對股東權益認識的模糊,如以剩餘權益理論來看市價結轉,股票市場價值代表了企業的權益總額,其本身已包括了資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將代表兩者之和的數額從後者結轉到前者是不合邏輯的。
二、美國股票股利會計准則評介
在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1938年—1958年)於1941年首次發布關於股票股利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ARB11)。該項公報對股票股利的來源及帳務處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於當期收益;其次,當市場價值顯著高於面值或法律規定時,增發垢股份應按市場價值予以資本化。1952年,ARB11為現行權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訂後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這份公報對評估股票股利的標准作了界定和區分,同修訂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動。1953年,CAP又對此前發布的42份研究公報進行調整,匯編而成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和第1號會計術語公報。其中,關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會計規定被收錄於43號公報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Ch.7B),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則簡介
在這份准則中,最受爭議的一點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規定。根據委員會的規定,當送股比例低於20%或25%時,必須按增發股份的市價結轉(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選取25%作為劃分小額送股上限)。CAP對此所作的解釋是,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投資者會將其視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數額相當於收取額外股份的公允價值。基於這種認識,市場一般不會對小額送股作出明顯反應。因此,如無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別規定,公司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應按市價結轉。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東對公司事務十分了解,不會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應當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設定價值予以資本化[4]。
對於高於設定比率的大額送股,CAP提供了兩種備選處理方法,一是根據所在州公司法的規定,按面值或設定價值結轉,並建議公司將送股描述為「以股利形式實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對此未作規定時,就沒有必要對留存收益進行資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帳務處理。對此,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還推薦了另一種處理辦法,即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股本帳戶。
(二)評價
對於CAP的這份公報,公眾褒貶不一。尤其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說法。在准則制定之初,委員會部分成員就曾指出,CAP在制訂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會計政策時,已認為不應將其確認為收益;而在制訂股票股利發放者(issuer)的會計政策時,又基於與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兩者之間缺乏內在一致性。並且,CAP將會計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場瓜這一假設之上,也是不符合邏輯的。此外,對市場瓜的假設也並未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無論是何種比例的送股,對股票的稀釋都應當立即在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etal.1978)分析了送股時股價行為,發現無認綱舉目張額送股還是大額送股,股東在股東的除權日附近的異常報酬並不顯著異於零。[5]亦即,市場對各種比例的送股均會作出適度調整,只不過受市場非完善因素阻礙,這種調整不是很充分而已。盡管如此,CAP突破了傳統會計理論框架的約束,結合股票股利的市場反應來制定會計准則。對此,哲夫(Zeff 1978)評論道,CAP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公報是會計界在制訂會計政策時將其經濟後果納入考慮的最早事件之一[6]。這對於其他會計政策的制定無疑具有啟發作用。
從歷史上看,會計程序委員會是為美國注冊會計師最初制定公認會計原則(GAAP)而設立的機構,尚處於准則制定的探索階段。委員會發表的會計研究公報,也主要是對現行會計慣例加以選擇和認可,而缺乏對會計原則的系統研究。股票股利會計准則的制定充分體現了ARB就事認強烈,缺乏前後一貫理論依據的不成熟特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報沒有嚴格遵循會計上的邏輯。
三、有關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實證研究
與現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並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只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結轉和股票分割的復合。因此,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會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對其會計政策的信息內涵作出適度反應。這方面的研究舉不勝舉。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簡稱GMT)在調查股票股利宣告日價格反應時,發現有顯著的異常報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確實向市場傳遞了某種信息。對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兩天報酬為3.03%,而後者則為4.9%,顯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應較大;對於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額股票股利的異常報酬為4.90%,小額股票股利為5.89%,宣告報酬隨送股規模呈反向關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設(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對這一現象作了解釋[8]。
(一)留存收益假設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在非完善市場中,企業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資者更了解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和未來的增長潛力,即具備更多關於企業價值的真實信息。因此,在必要時,尤其是在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時,管理者便會採用相應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種常用的信號顯示(signaling)機制。同現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傳播信息,又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歡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股票股利的發放是不花任何代價的。作為一種信號顯示機制,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須具備相應的信號成本,足以使潛在的造假者望而卻步,股票股利同樣如此。從會計角度來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設來解釋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
該假設認為,企業發放股票股利時,一般會從留存收益中結轉出一部分金額到永久性資本帳戶(即股本和資本盈餘),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最高限額。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減少,實際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來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前景,可用未來的收益填補減少的這一部分,否則,會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現金股利而陷入極為不利的困境。這對於造假者而言,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會將股票股利的發放視為一個有利信號,它顯示了管理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
嚴格地講,留存收益假設是不夠准確的,它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首先,對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結果必須要減少留存收益;其次,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後乾則涉及到相關法律的具體規定。為此,彼得遜等人(Peterson et al.1996)[9]提出可分配權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對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額。只有引起可分配權益減少的股票股利,其信號成本才是昂貴的。
(二)送股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實證檢驗
根據會計程序委員會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股票股利的會計結轉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當送股比例低於25%時,
·必須按增發股票的市價從留存收益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
當送股比例大於或等於25%,可以在下述三種方法中選擇
·按面值從留存收益轉入普通股股本帳戶
·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帳戶
·視同股票分割不作帳戶結轉,只須按送股比例減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權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規定的,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要求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類則為留存收益和資本盈餘之和;第三類最為寬松,只要不至於引起資不抵債,所有權益均可用於發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多樣性及分配權益的不同規定,使得其信號成本也不盡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會計處理對可分配權益的影響(參見會計研究2000.3第51頁)
根據留存收益假設,可分配權益減少得越多,則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就越高,從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對未來業績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過送股比例及會計方法的選擇,向市場顯示其關於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遜等人的實證結果表明,對於可分配權益減少了的企業,投資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獲得異常報酬顯著高於其它企業,證實了留存收益假設的有效性。
此外,根據規定,25%的送股比例為大額送股與小額送股的分界線。在此以上按面值結轉,在此以下則按市值結轉。又因股票市價一般遠遠高於其面值或設定價值。這樣,在送股比例低於且接近於25%時,公司所結轉的留存收益數額可能會遠遠超過其送股比例高於25%的情況。從而出現小額送股卻要比大額送股減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現象。例如,在1987年6月,貝爾產業(Bell In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贈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0.25美元。貝爾為此結轉了2052.7萬美元。而如果貝爾宣告25%的股票股利,則只需按面值減少33.8萬美元的留存收益。由於兩種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在20%和25%兩種送股比例之間的選擇,實質上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根據留存收益假設,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場理解為管理者傳遞關於企業價值更有利的信號。對此,蘭金等人(Rankine et al.1997)通過經驗測試,對兩種送股比例的企業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對於送股比例為20%的企業,股東在宣告期獲得了更大的異常報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後的期間內出現了增長更快的現金股利[10]。
上述結果證實,管理者有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傳其私有信息的動機。換言之,會計政策具有傳遞信號的功能,從而有利於減緩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四、我國股票股利會計政策評析
迄今為止,我國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只是在相關的法規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規定。
(一)制度分析
我國屬於法定資本制的國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權益由四個科目構成,即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由資本公積向股本的結轉屬於資本性帳戶的內部結轉,不具有利潤分配的性質,由此項會計處理而進行的無償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國證監會於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須將以利潤派送紅股和以公積金轉為股本予以明確區分,並在股東大會上分別作出決議,分項披露,不得將才者均表示為送紅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後剩餘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國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正式規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號——所有者權益(徵求意見稿)》第21條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時,「應按該種股票該次發行價格確定其價值。如果該次作為股利發放的該種股票沒有發行價格,則應根據公司連續盈利情況和財產增值情況確定股票股利的價值,按確定的股票股利的價值減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對結轉分錄的規定,公司按股東大會批準的應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額,辦理增資手續後,借記「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貸記「股本」。如實際發放的股票股利金額與票面金額不一致,應當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雖然《制度》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明確規定,但從其帳戶處理所涉及的科目看,無疑是允許企業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於面值的金額結轉。
(二)實務處理
盡管會計制度允許企業採用多種送股計價方式。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股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股價波動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價值難以確定。公司發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為股票面值一般為1元,便於確定所要結轉的金額(應等於增發股票有數量)。這使股票股利的數額與折股的股票面值總額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價問題。從納稅角度看,這一處理有利於公司減輕股東稅賦,因為如按照市價結轉,其結轉金額無疑會遠遠超過面值數額,由此應由股東承擔的稅賦也是相當重的。
此外,實務還對股票股利處理時間與報告揭示作了靈活處理。對於現金股利,在董事會確定利潤分配方案後,必須進行帳務處理;當它與股東大會批準的現金股利之間發生差異時,必須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或上年數。對於股票股利,董事會提出分配方案時不需要進行帳務處理,只需要在當期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在股東大會批准利潤分配方案並實際發生時,直接進行帳務處理,因而不存在有關項目調整的問題。股票股利之所以採用上述處理方法,首先考慮到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差別,如果採用與現金股利丁同的處理方法,在董事會提出利潤分配方案時須作為負債處理,執必誇大公司的負債權益比例,從而可能導致一些股東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誤解。其次,按照現行規定,企業在增加資本時必須報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變更注冊資本。一般情況下,應當是在股東大會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後,才正式申請變更注冊資本的注冊登記。因此,在送股發生時再進行帳務處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會計調整。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實務界對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選擇既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又有利於簡化會計工作程序和手續,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維護了股東和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與美國相比,我國實務界對送股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缺乏可選性,從而限制了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功能。但在目前,由於我國尚不具備象美國一樣發達的資本市場,通過會計政策來傳遞信號還缺乏相應的市場條件,因而會計政策還僅僅限於指導會計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結
本文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動機、經濟效果、選擇依據作了逐一分析。現作如下歸納:
·會計政策的可選性產生於會計人員對會計對象的認識上的分歧;
·宏觀會計政策制定者有動機通過准則的制定以擴大影響;
·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傳達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會計政策的選擇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並有利於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公司法是制定會計政策的法律依據,會計政策從會計角度確保公司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曲曉輝,關於會計政策的幾個問題(上、下),上海會計,1999;11:3—8,12:10—13。
2、黃菊波,楊小舟,試論會計政策,會計研究,1995;11:1—5。
3、Eldon S.Hendricksen, Michael F.Vanbreda.Accounting Theory.5th deition.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1996.Volume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T.W. and Vickrey, D.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S.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G.O.1952.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C.A.Millier, J.A.and Rimbey, J.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G.W.and Stice E.K.Accounting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
來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
Ⅶ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通用11篇)
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
1、唐國興,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和模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
2、張壽、於清文,計量經濟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4。
3、鄒至庄,經濟計量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
4、古扎拉蒂 計量經濟學(上,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中譯本。
5、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中譯本。
6、William H. Greene, Econometrics, 4th ed.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7、漢密爾頓,時間序列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中譯本。
8、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9、張曉峒主編,計量經濟學軟體Eviews使用指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10、拉姆.拉瑪丹山《應用計量經濟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中譯本。
11、Box, Jenkins, Reinsel《時間序列分析:預測和控制(第三版)》,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年中譯本。
12、陸懋祖《高等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韓德瑞、秦朵《動態經濟計量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4、謝識予、朱弘鑫《高級計量經濟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15、弗朗西斯《商業和經濟預測中的時間序列模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6、朱平芳《現代計量經濟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17、Pindyck R S, Rubinfeld D L, Econometrics Models and Economic Forecasts, 4th ed.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18、Johnston, J. and J. DiNardo, 1997, Econometric Methods, 4th ed., McGraw-Hill.
19、Wallace T D, Silver J L. Econometrics-An Introc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8.
20、Gujarati, D. N., 1995, Basic Econometrics, 3nd. ed., McGraw-Hill.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2
[1]袁申國,陳平,劉蘭鳳,. 匯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經濟波動[J]. 經濟研究,2011,(1).
[2]黃志剛,. 貨幣政策與貿易不平衡的調整[J]. 經濟研究,2011,(3).
[3]George J. Gilboy,鍾寧樺,. 度量中國經濟:購買力平價的適當應用[J]. 經濟研究,2010,(1).
[4]萬曉莉,霍德明,陳斌開,. 中國貨幣需求長期是否穩定?[J]. 經濟研究,2010,(1).
[5]裘駿峰,. 投機資本流入、升值預期和最優升值路徑[J]. 經濟研究,2010,(2).
[6]張屹山,孔靈柱,. 基於權力範式的匯率決定研究[J]. 經濟研究,2010,(3).
[7]李成,王彬,馬文濤,. 資產價格、匯率波動與最優利率規則[J]. 經濟研究,2010,(3).
[8]劉堯成,周繼忠,徐曉萍,.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貿易差額的動態影響[J]. 經濟研究,2010,(5).
[9]黃志剛,陳曉傑,. 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空間評估[J]. 經濟研究,2010,(5).
[10]路繼業,杜兩省,. 貨幣政策可信性與匯率制度選擇:基於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10,(8).
[11]卞世博,賈德奎,. 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運行風險管理——第四屆中國立信風險管理論壇綜述[J]. 經濟研究,2010,(12).
[12]趙志君,陳增敬,. 大國模型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評估[J]. 經濟研究,2009,(3).
[13]伍戈,. 中國的貨幣需求與資產替代:1994—2008[J]. 經濟研究,2009,(3).
[14]王晉斌,李南,. 中國匯率傳遞效應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2009,(4).
[15]張瀛,. 匯率制度、經濟開放度與中國需求政策的有效性[J]. 經濟研究,2008,(3).
[16]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汪紅駒,. 外部沖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J]. 經濟研究,2008,(5).
[17]唐翔,. 「富人社區效應」還是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一個基於外生收入的實際匯率理論[J]. 經濟研究,2008,(5).
[18]龔剛,高堅,何學中,. 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發展中國家和小國經濟的思考[J]. 經濟研究,2008,(6).
[19]管漢暉,. 浮動本位兌換、雙重匯率與中國經濟:1870—1900[J]. 經濟研究,2008,(8).
[20]施建淮,傅雄廣,許偉,.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價格水平的傳遞[J]. 經濟研究,2008,(7).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3
[1] 方毅,桂鵬. 亞太地區股票市場的聯動程度—基於次級貸沖擊的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0(8).27-30
[2] Barabási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286). 509-512
[3] Kim H J.Kim I M.Scale-free network in stock market[J].J KorPhys Soc,2002,40(6):105-108.
[4] Newman M E J.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J].SIAM Review,2003(3).167-256
[5] Jukka-Pekka Onnela, Jari Saram?ki, Kimmo Kaski.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models: Network evolution models and nodal attribute models[J]. Social Networks:2009(4)13-16
[6] 汪小帆,李翔,陳關榮.復雜網路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9-14.
[7] 任卓明,劉建國,邵鳳,胡兆龍,郭強. 復雜網路中最小K-核節點的傳播能力分析,[J].物理學報:2011(7).90-93
[8] 韓定定,復雜網路的拓撲、動力學行為及其實證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無線電物理博士論文[C],2007
[9]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0] Xiao fan Liu, Chi k. Tse.A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of World Stock Markets:synchronization and volat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2012(6).62-66
[11]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Capturing Early Warning Signal for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Dynamics of Stock Market Networks: Evidence from North American and Asian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2009(8).57-59
[12] 李耀華,姚洪興.金融危機下股票市場網路的結構特性研究[J].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1).23-26
[13] Benjamin M. Tabak, Thiago R. Serra, Daniel O. Cajueiro.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ockmarket networks:The case of Brazil[J]. Physica ,2010(389).3240-3249
[14] Chi K.Tse,JingLiu,Francis C, M. Lau. A network perspective of stock market[J].Journal ofEmpirica Finance.2010,4(17).659-667
[15] 閔志鋒.上海證券市場的復雜網路特性分析 [J].東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7 (7).1053-1056
[16] 黃瑋強,姚爽,中國股票關聯網路拓撲性質與聚類結構分析[J],管理科學:2008(3).92-95
[17] 高雅純,魏宗文,汪秉宏.Dynamic Evolution of Financial Network and Its Relation to Economic Crises,[J].World Scientific:2013(2).142-141
[18] 陳守東,韓廣哲,荊偉.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與我國股票市場指數間的協整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5).35-37
[19] 文圭炫,洪正孝.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動性,[J].商務管理研究:2003(2).111-113
[20] RosylinMohd.Yusof&M.ShabriAbd.Majid,Who moves the Malaysian stock market-the U.S.or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6(8)367-406
[21]Terence,Tai-Leung Chong,Ying-Chiu Wong,Isabel,Kit-Ming Yan,Internationallinkages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7(20)773-786
[22] 周珺. 我國大陸股票市場與周邊主要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J]企業經濟,2007(1).77-79
[23] Woo-Sung Jung ,SeungbyungChae, Jae-Suk Yang,Hie-Tae Mo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orean stock marketcorrelations,[J]. Elsevier Science:2008(2).90-93
[24] Sunil Kumar, NiveditaDeo. Correla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global financial indices,[J].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2012(8).21-23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4
[1] Michael Grahama,JarnoKiviahob,JussiNikkinenb, Mohammed Omranc. Global and regional co-movement of the MENA stockmarke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3(1). 165-167
[2] 高瑩,靳莉莉.滬深300指數與世界主要股票指數的關聯性分析[J].金融管理,2008(2). 3-8.
[3] Hwahsin Cheng, John L. Glascock. Stock Market Link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sianFinancial Crisis: Evidence from Three Greater ChinaEconomic Area Stock Markets and the US,[J].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6(2).125-127
[4] Ma.BelindaS.Mandigma.Stock market linkages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09(8).278-280
[5] Ugur Ergun. How does Turkish stock market respond to the externalshocks Pre- and post- crises analyses,[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2).34-37
[6] 趙勇.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美歐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5).76-79
[7] 洪天國. 歐洲股票市場與中國股票市場之間的波動溢出效應研究[C]江西財經大學,2013(1).29-34
[8] 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判別與度量[C]山西大學,2012(2).192-196
[9] 陳守東,陳雷,劉艷武.中國滬深股票市場收益率及波動性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3(7).230-235
[10] 劉存緒.論中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J].資本市場:2000(4).30-32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5
[1] 母宇.中國股票市場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聯動性研究,[C].西南民族大學:2011.
[2] 於會鵬.中國股票市場板塊及其與國外主要市場間的聯動性實證研究,[C].理工大學:2009
[3] 陳志寧.中外股票市場的聯動分析,[C].農業大學:2009.
[4] 汪波.股票市場波動性網路及其應用[C]華南理工,2012
[5] 徐曉萍. 金融危機下證券網路的復雜性特徵研究[C]華東師范大學,2013
[6] 陳俊華.中國股票市場網路模型動態研究[C]浙江工業大學,2012
[7] 蘭旺森,趙國浩. 應用復雜網路研究板塊內股票的強相關性,[J].中山大學學報:2010(6).20-23
[8] 李耀華,姚洪興.股票市場網路的穩定性研究,[M].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會:2012.
[9] 陳花.基於復雜網路的股票之間有向相關性研究,[C].北京郵電大學:2012.
[10] 陳輝煌,高岩,基於復雜網路理論的證券市場網抗毀性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2008(6)154-156
[11] 萬陽松,陳忠基. 加權股票網路模型[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5,1(5) :21-27
[12] 李平,汪秉宏.證券指數的網路動力學模型[J].系統工程,2006,24(3):73-77
[13] TianQiu, Bo Zheng,Guang Chen. Financial networks with static anddynamic thresholds,[J]. 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0(12).136-138
[14] Nicola Cetorelli, Stavros Peristiani. Prestigious stock exchanges: A network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3(37).21-24
[15] Ram Babu Roy, Uttam Kumar Sarkar.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stock indices from global stockmarket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1(5).10-13
[16] Xiao fan Liu, Chi k. Tse.A Complex Network Perspective to Volatility in Stock Markets [J].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onlinea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9).12-15
[17] Simutis R, MasteikaS.Intelligent stock trading systems using fuzzy-neural networks and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methods[J]. Self Form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4,(97).59-63
[18] Dong-Ming Song, Michele Tumminello, Wei-Xing Zhou, Rosario N. Mantegna. Evolution of worldwide stock markets,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correlation basedgraphs,[J]. PACS:2011(3).90-92
[19] Xiangyun Gao, Haizhong An, Weiqiong Zhong. Feature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Price Indices,[J]. PLOS ONE:2013(4).34-36
[20] MarekGa??zk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sh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1(1-5).
[21] 楊治輝,賈寒梅.股票收益率相關性的網路結構分析,[M].中國控制學會:2011.
[22] 周艷波,蔡世民,周佩玲.金融市場的無標度特徵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9(8).19-22
[23] Barabasia L, Albert R, Jeong H. Mean-field theory for scale-freerandom networks[J].Physica A, 1999( 272).173-187
[24] 李輝,趙海,徐久強,李博,李鵬,王家亮. 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核心框架結構抽取與度量,[J].東北大學學報:2010(11).345-347
[25] 李輝,趙海.基於k-核的大規模軟體宏觀拓撲結構層次性研究,[J].電子學報:2010(6).134-136
[26] 李備友,劉思峰. 網路化市場結構下證券市場傳聞的`擴散規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2).90-92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6
[1]劉思華.生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葉耀丹.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
[3]陸暢.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政府職能與責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4]俞可平.科學發展觀與生態文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
[5]朴光誅等.環境法與環境執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23
[6]羅能生.非正式制度與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19
[7]黨國英.制度、環境與人類文明一關於環境文明的觀察與思考[N].新京報.2005-2-13
[8]張婷婷.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2
[9]秦書生.生態文明視野中的綠色技術[J].科技與經濟.2010(3): 82-85
[10]陳池波.論生態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7-102
[11]張首先.社會主義與生態文明[J]理論與現代化.2010(1): 23-26
[12]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3]張首先.生態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14]馬仁忠.地理環境對種族、民族特徵的影響[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4):
[15]冒佩華.王寶珠.市場制度與生態邏輯[J].教學與研究.2014(8):37-43.
[16]方世南.王建潤.李安林.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建設循環社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3):64-68
[17]齊力.梅林海.環境管理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研究[J].生態經濟.2008(12):129-131.
[18]張瑞.生態文明的制度維度探析[D].沈陽:東北大學.2009
[19]吳瑾菁.祝黃河.「五位一體」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1):157-162.
[20]郭軍華.幸學俊.中國城市化與生態足跡的動態計量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9 (5) : 131-134.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7
[1]雷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顧朝林.中國城市地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鄒農檢.中國農村城市化研究[M].南寧:廣西出版社.1998
[4]史作民.陳濤.城市化及其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1996 (1) : 35-41
[5]劉耀彬.陳斐.周傑文.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響應度模型及其應用[J].乾旱區地理.2008 (1) : 122-128
[6]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甘肅省1998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J].地理學報.2000(5): 607-616
[7]沈建法.城市化與人口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8]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 : 8-10
[9]張恆義.劉衛東.林育欣.等.基於改進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態足跡分析[J].生態學報.2009(5):2738-2748
[10]賀成龍.吳建華.劉文莉.改進投入產出法在生態足跡中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8
[1]陳凌.應麗芬.代際傳承:家族企業繼任管理和創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納德『薩拉尼著.陳新平、王瑞澤、陳寶明、周宗華譯.稅收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魯克.大變革時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版.
[4]陳凌.信息特徵、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組織〔J〕.經濟研究.1998(7):27-33.
[5]Alan.S.BIinder.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Adam.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Barro Bobert.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 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74,82(6):1095-1117.
[8]Carsrud,A.L.Meanderings of a resurrected psychologist or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a progra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9(1):39-48.
[9]Douglas. Holtz-Eakin, David Joulfaian & Harvey.S.Rosen. The Carnegie Conjecture:SomeEmpirical Evid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413-435.
[10]Dan.Miller. the Economics of the Estate Tax〔R〕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Study,December1998.
[11]Galio.M.A&Sveeii.J. Internationalizing the family business:facilitating and restraining factorsCJl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1,4(2):181-190.
[12]James.B.Davi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Inheritance and Other Factors on EconomicInequality〔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1982,Vol.97,No.3:495.
[13]Lansberg.I.S.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nns: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83,summer:39-46.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9
[1] 唐海燕. 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與風險度量[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06期
[2] 周帥,於淼,楊宜勇. 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 中國物價. 2008年09期
[3] 沈學楨,黃帥. 美國經濟下行變動對我國港口(對美)凈出口的影響[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陳丹丹,任保平. 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於中國的經驗研究[J]. 當代財經. 2008年06期
[5] 林劍平. 中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啟示——基於貨幣因素和體制因素的雙向視角[J]. 世界經濟情況. 2008年06期
[6] 溫浩. 論貿易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 金融發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軍,葛建營,王小寧,侯守禮. 價格傳導問題綜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國貨幣市場失衡與國際儲備波動聯系——基於1994年~2004年的實證分析[J]. 上海經濟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國平,方蘇立. 關於我國邊際消費傾向的探討[J]. 商業時代. 2007年26期
[10] 魏傑. 探求流動性過剩的化解之道[J]. 中國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央行調控智慧[N].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 (013)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0
[1] 林娟娟,王勛銘. 甘肅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 消費導刊. 2007年08期
[2] 張慶君. 遼寧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01期
[3] 吳錦峰. 基於FTD的湖北GDP增長實證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年03期
[4] 戴德鋒. 甘肅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01期
[5] 陳淑芸,尉浩,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價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張冰,金戈. 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綜述[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寧夏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04期
[8] 張洪峰. 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咨詢. 2006年05期
[9] 張玉明,聶艷華. 對外貿易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牽動作用分析[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03期
[10] 楊海水,趙大平,范方誌. 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J]. 統計與決策. 2006年12期
經濟學專業參考文獻11
1.劉國光:關於我國宏觀經濟的幾點看法,《經濟學動態》,2001年06期
2.劉國光:我國宏觀經濟的幾個問題,《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09期
3.劉國光:對我國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幾點看法,《中國經貿導刊》,2001年22期
4.趙世洪: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學動態》,1996年第2期
5.谷書堂,劉占年: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與發展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11期
6.谷書堂:宏觀經濟穩定發展與微觀經濟改革的關系,《經濟學家》,1997年第5期
7.谷書堂:論中國轉型期經濟學,《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8.何國華、范衛清:新凱恩斯主義和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世界經濟研究》,1995年第5期
9.吳承明:經濟學理論與經濟史研究,《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
10.陳崢嶸: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述評,《江海學刊》,1996年第6期
11.馬穎:論新古典主義經濟發展思路的假定前提,《經濟評論》,1997年第3期
12.車卉淳:新凱恩斯主義理論述評,《北京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3.葉景聰:開放經濟中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固定與浮動匯率體系之比較,《財經論叢》2002年第5期
14.林毅夫:經濟學研究方法與中國經濟學科發展,《經濟研究》,2001年第4期
15林毅夫,潮湧現象與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 《經濟研究》 2007.1
;Ⅷ 求資本市場的參考文獻急
英文: capital market
亦稱「長期金融市場」、「長期資金市場」。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種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的場所。資本市場上的交易對象是一年以上的長期證券。因為在長期金融活動中,涉及資金期限長、風險大,具有長期較穩定收入,類似於資本投入,故稱之為資本市場。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資本市場 capital market。金融市場三個組成部分之一。進行長期資本(即股票和債券)交易的市場。長期資本指還款期限超過一年、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公司債務和股東權益——股票。與調劑政府、公司或金融機構資金餘缺的資金市場形成鮮明的對照[1]。.資本市場的參與者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應者為各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人壽保險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公司等。
資金的需求者主要為國際金融機構、各國政府機構、工商企業、房地產經營商以及向耐用消費零售商買進分期付款合同的銷售金融公司等。.資本市場的類型資本市場上資本出讓的合同期一般在一年以上,這是資本市場與短期的貨幣市場和衍生市場的區別。
資本市場可以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在一級市場上新的吸收資本的證券發行並被投資者需求。
在二級市場上已經發行的證券易手。
假如一個市場符合證券交易所的要求,則這個市場是一個有組織的資本市場。一般來說通過時間和地點的集中這樣有組織的市場可以提高市場流通性、降低交易成本,以此提高資本市場的效應。.]資本市場的特點與貨幣市場相比,資本市場特點主要有:
1、融資期限長。至少在1年以上,也可以長達幾十年,甚至無到期日。
2、流動性相對較差。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的資金多用於解決中長期融資需求,故流動性和變現性相對較弱。
3、風險大而收益較高。由於融資期限較長,發生重大變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場價格容易波動,投資者需承受較大風險。同時,作為對風險的報酬,其收益也較高。在資本市場上,資金供應者主要是儲蓄銀行、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各種基金和個人投資者;而資金需求方主要是企業、社會團體、政府機構等。其交易對象主要是中長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債券等等。資本市場主要包括中長期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 資本市場的構成我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資本市場包括四部分:
(1)國債市場。這里所說的國債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以國家信用為保證的國庫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基本建設債券、保值公債、特種國債的發行與交易市場。
(2)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
(3)企業中長期債券市場。
(4)中長期放款市場,該市場的資金供應者主要是不動產銀行、動產銀行;其資金投向主要是工商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擴建和新建;資金借貸一般都需要以固定資產、土地、建築物等作為擔保品。 資本市場新制度新變化1、股權分置改革:資本市場重大制度性缺陷得以糾正,全流通機制形成,資本市場處於重要發展機遇時期。
(1)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6年12月30日,滬深兩市已完成和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市值佔比達98.55%;
(2)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進入全流通板塊。
2、新《公司法》和《證券法》:為資本市場發展和創新消除了諸多限制。
(1)取消股份公司設立、合並、分立要求批準的規定,縮短企業改制時間;
(2)發起人出資方式多樣化,貨幣出資不低於注冊資本的30%,提高了知識產權在公司資本構成中的地位;
(3)取消了間隔一年才能再融資的要求。
(4)取消了對外投資不得超過凈資產額50%的限制。
3、IPO新政:輔導期取消、發行條件更細化、程序簡化、預期明確。
(1)明確財務指標,企業自己能做出是否能上市、多長時間上市的判斷。
a、凈利潤: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均為正且累計大於3000萬元。
b、營業收入或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現金流量凈額累計大於5000萬;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收入累計大於3億。
c、發行前總股本: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2)取消一些限制性規定。
a、籌資額不得超過凈資產兩倍,市盈率不得超過20倍;
b、輔導期一年方可申請發行上市,關聯交易比例不得超過30%;
c、不能在發行上市前12個月內通過擴股引進新股東。
(3)發行方式與定價方式更加市場化:機構投資者投標詢價及上網定價發行。
4、新的再融資政策:更加便利的再融資方式。
(1)根據各種融資方式,分設不同的盈利條件,提高了市場運行效率。
a、增發和可轉債:最近三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6%;
b、配股:連續三年盈利,取消6%的要求;
c、定向增發:無盈利要求。
(2)強化市場化約束機制,確定了再融資定價與市價之間的比例關系。
a、增發: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或前一個交易日的均價;
b、可轉債:轉股價格不低於募集說明書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和前一交易日的均價;
c、配股:無要求;
d、定向增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90%。
5、股權激勵:股票或期權可作為激勵手段。
(1)《公司法》:允許公司收購不超過5%的股份用於獎勵職工。
(2)《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a、激勵對象:公司員工,具體對象由公司自主確定,獨立董事和有污點記錄的人員不能成為激勵對象。
b、激勵數量:不超過已發行股本總額的10%,個人獲授部分不得超過股本總額的1%,超過1%的需要獲得股東大會特別批准。
6、 創新融資工具:為上市公司融資提供靈活、多樣化的手段。
(1)認股權證:
a、 由權證標的資產的發行人發行,然後再行使認購權以獲得標的股票;
b、長江電力的權證正在上市交易,存續期12個月,預計在2007年5月行權後募集67億資金。
(2)定向增發:
名流置業:公司非公開發行1.2億股,發行價格不低於董事決議公告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盤價均價的105%。
Ⅸ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怎麼寫,求相關題目和參考文獻
關於國際經濟與貿易的論文,你參考下.
從理論發展和實證結論兩方面就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了深入分析。股票市場的發展可以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的增長。
因此,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在社會資本總量不發生變動的情況下,貨幣資本能夠在長期利潤信號驅使下在各產業部門和企業之間高效流動,使資金配置到效益好,效率高並且具有較高成長性的產業部門中,提高投資效益、要素生產率,改善產業結構,提高儲蓄資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的集約化。
股票市場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股票市場本身功能的發揮。股票市場的功能發揮得越充分、越完善,便越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反之,如果股票市場本身在設計和運行中存在著功能紊亂,就會影響到經濟增長率的提高。當然,股票市場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受到諸如宏觀經濟環境,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經濟政策的影響。
主要內容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論規范分析部分,對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相關理論評述,闡述了從實物增長理論佔主導地位的階段轉變為以貨幣經,增長理論為主導的階段和從間接融資為主導轉變為以直接融資為主導的兩大金融發展理論的轉變以及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
第二部分是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內生機制模型部分,分析股票市場的功能之後重點對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實證分析,主要考察我,國實體經濟資本配置、我國股票價格變動與實體經濟變動間關系和股市流動性。
第四部分是加快股市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國際經驗基礎上,提出合理定位政府在股票市場發,展中的角色,股票市場必須以市場發展為導向,推進股票市場監管的市場化,尋求股票市場可持續發展使股票市場的發展更好和更快地以提高整個社會的投資質量與數量並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等相關政策建議。
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