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場年鑒
❶ 實證分析論文都要有經濟模型嗎 貨幣政策對中國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可以提供點資料嗎
實證分析必須有經濟模型的,沒有模型你的論文相當於都是自己推測,就失去依據了,全盤推翻你的論文都是可以的.沒有模型是硬傷啊,肯定會死的很慘的.
既然你是做實證分析,你的數據來源就很重要,一般最權威的數據就是統計年鑒了.你可以去國家統計網查詢.另外,國外有些權威的咨詢機構發布的數據也可以參考,但是做論文的話可能數據來源的可靠性 真實性和代表性還值得商榷了.
❷ 關於股票各方面的知識。我急求一篇關於股票知識的作文。
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
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是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新領域。多數的實證分析證實股票市場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那麼,我國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否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增長呢?回歸分析表明:我國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國有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加快了企業的技術進步,推動了我國經濟更快的增長。因而,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據此,我們可以認為股票市場發展是我國金融深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
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關系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中的一個新課題。當經濟學家詳細探討了貿易與經濟增長、金融中介與經濟增長關系後,感到如何界定股票市場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要揭示未來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和經濟增長的潛力。對於股票市場尚未充分發展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假如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那麼,促進股票市場的發展就是顯而易見的政策建議。
截至2000年3月初,我國股票市場的A股流通市值已達10609.4億元,在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A股的公司達到了929家。股票市場的規模和流動性指標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相比,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我國1993—1999年間A股流通市值與GDP的比率平均為0.052,46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1976—1993年間的平均比率為0.32。1993—1999年間我國A股的平均交易率(股票成交金額與GDP的比率)為0.275,1976—1993年間美國股市的平均交易率為0.29,英國為0.253,韓國為0.183,泰國為0.144。顯然,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國民經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了。
怎樣研究和確定股票市場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呢?萊文和澤爾沃斯(Levine andZeros,1998)在總結阿切和喬萬諾維克(Atje and Jovanovie,1993)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再次證實了一個重要的假設:股票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
本文運用萊文和澤爾沃斯(1998)提出的方法對1993—1999年期間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實證研究,以檢驗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是否起到了促進作用。一、變數與數據的解釋
為了檢驗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我們需要確定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1)股票市場發展的指標。下述四個指標可以反映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水平。
第一個指標是資本化率,用Capitalization表示,等於每一季度A股流通市值與名義季度GDP的比率,我們用它來反映股市的發展狀況。之所以選擇流通市值而不是市價總值,是因為我們認為國家股和法人股並沒有上市流通,不具備股票市場應有的風險分散、信息收集等功能,只有社會公眾股才能代表我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和發展水平。股票市場規模越大,募集資本和分散風險的能力越強。考慮到B股相對於A股規模較小,1999年底B股流通市值僅為A股流通市值的3.5%,將B股捨去不會影響計量模型的准確性。流通市值等於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股票A股流通市值之總和。1998年和1999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數據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月報》(1998.1—1999.12)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1998.1—1999.12);上交所1994年第三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4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來自《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1995—1998年);上交所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4年第二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3年的季度流通市值無法從公開出版物上獲得現成數據,我們利用上市公司每季度末的流通股本和股票的收盤價計算而得。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季度GDP數據來自《中國統計》(1992.11—2000.2)。
第二個指標是交易率,用Value表示,等於上交所和深交所每季A股總成交金額與季度名義GDP的比值。反映出以經濟總量為基礎的股市流動性。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A股成交金額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統計月報》(1998.1—1999.12)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1998.1—1999.12);1994年至1997年的A股成交金額來自《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1995—1998年);1993年的A股季度成交金額在公開出版物上難於找到現成的數據,我們依據《中國證券報》(1993.1—1993.12)和《證券市場周刊》(1993.1—1993.2)上的數據計算得出。
第三個指標是換手率,用Turnover表示,等於A股季度成交金額除以A股季度流通市值。高換手率意味著相對低的交易費用。第二和第三個指標均反映了股票市場的流動性(Liqridity)。
第四個指標是股票市場收益率波動,用Volatility表示,等於滬市A股指數的季度標准差。滬市A股指數來自《中國證券報》(1993.1—1999.12)。在我們研究的期限內,深市和滬市大盤的走勢基本一致,因此,我們只計算了滬市A股指數的標准差。因為上市公司的季度紅利分配數據無法精確得到,所以我們在計算股票收益率的波動時,只計算了資本利得的標准差。
(2)經濟增長指標。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我們使用三個經濟增長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實際GDP季度環比增長率,用GY表示。我們以1993年第一季度為基期,計算各季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基期RPI=100。用名義GDP除以當季的RPI就得到實際GDP季度環比增長率。在計算各季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時,採用商品零售價格的月度環比數據,其中1996年和1997年各月的數據來自《中國物價及城鎮居民家庭收支統計年鑒》(1996年、1997年),其它年份的商品零售價格月度環比數據散見於《價格理論與實踐》(1992.11—2000.1)、《中國統計》(1992.11—1996.2)、《宏觀經濟管理》(1994.8—1996.2)。需要指出的是,在Capi-talization、Valre以及下文中的Savings、Depth指標中,我們使用的均是名義GDP,這是因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同時作用於這些指標的分子與分母,兩者相除在一定程度—亡抵銷了這種影響。
第二個指標是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季度環比增長率,用GC表示。理由是:①無法獲得資本存量的季度折舊數據,所以不使用資本存量增長率指標;②無法獲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整的季度數據,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絕大多數屬於國有企業,股票市場的發展和國有企業的投資活動聯系較為密切,所以使用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數據。各季度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名義值同樣除以季度零售物價指數而化為實際值,然後再計算各季度的環比增長率。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名義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來自《中國統計》(1992.11—1994.5)和《宏觀經濟管理》(1994.8—2000.2)。
第三個指標是居民的銀行儲蓄率,用Savings表示,等於居民本季度末的儲蓄存款余額減去上季度末的儲蓄存款余額再除以該季度的名義GDP。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儲蓄存款季度末余額來自《中國金融統計年鑒》(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8,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儲蓄存款季度末余額來自《宏觀經濟管理》(1998.5—2000.2)。
(3)傳統的金融深化指標。用Depth來表示,測定金融中介的規模,等於金融中介的流動負債(現金以及銀行與非銀行金融中介的活期和帶息流動負債)與當季GDP的比率,即M2/GDP。這里的M2是上季度末和本季度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存量的算術平均值。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M2來自《中國金融年鑒》(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M2來自《宏觀經濟管理》(1998.5—2000,2)。因為1993年前後M2的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所以1993年第一季度的Depth指標中的M2更指1993年第一季度末的廣義貨幣供應量余額。在現實世界中,經濟增長受到許多因素內影響。為了檢驗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否獨立於其它變數,有必要結合相定變數進行分析。金融中介與股票市場在優比資源配置中的功能有很多重疊之處,西方關於金融中介的理論表明金融中介同樣能夠降低信息獲取成本、促進對大企業的控制,以及提供風險分散和提高流動性的機制。但越來越多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股票市場和金融中介在經濟體系中提供了不盡相同的功能。例如,股票市場在提供風險分散和提高流動性機制方面似乎有更大的優勢,而金融中介在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和對大企業控制方面似乎比股市做得更好。因此,我們把股票市場和金? 謚薪櫸旁諭
❸ 中國股票起於何時
計劃經濟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後才實行的
之前的股票一直存在,解放後是被認為剝削的一種
公私合營後才消失了(相當於國家百分百控股)
暈,樓主你什麼年級的?那道題具體說什麼
❹ 誰知道中國歷年的投資率和儲蓄率
中國與印度既是鄰國,又是人口大國,目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國家,兩國國情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國經濟發展模式為世界矚目。印度學術界愛把中國作為重要參照對象來研究印度經濟,我國學術界對中印綜合國力比較也情有獨鍾。本文不僅對比兩國經濟狀況,還把兩國納入全球坐標中衡量,著重比較兩國國際競爭力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基礎設施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密切,我們選擇一些指標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兩國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人均用電量,1997 年中國為714 KWH牗千瓦小時牘,印度僅次363 KWH 。在1998 年中國電力生產佔世界比重為8.2%,印度只佔3.47%。電力系統的損耗在1997 年中國8%,印度卻高達18%。中國在1998 年擁有電話主線70條,印度只有22條,1997 年中國電話裝機等待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印度需一年。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交通運輸極端落後,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領先的優勢十分明顯。資本資源資本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儲蓄與投資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中國在1997-1999 年期間國內總儲蓄GDP的比例為42.5%,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是38.8 T ,印度同期分別是20.3%、23.9%。中國在1990-1999 年期間國內總投資年均增長率為12.8%,印度只有7.4%。1997 年中國股票市場融資佔GDP的比例是22.9%,印度為33.7%,1995 年中國資本市場佔世界比重只有0.24%,印度為0.71%,而1998 年中國上升到0.84%,印度降至0.38%。1975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僅為1.73%,印度佔1.74%,1998 年中國升至9.4%,印度為2.5%,1998 年中國資本資源佔世界比重比印度要高3.8倍。2001 年中國國內儲蓄率為38.9%、投資率為37.4%,印度分別為22.4%、22.7%。可見,無論是國內儲蓄率或投資率,還是在世界資本資源中的地位,中國比印度高得多,這也是造成中印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資本市場歷史比中國早,但現在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規模也超過了印度。經濟規模與發展水平G NP 牗國民生產總值牘、 GDP牗國內生產總值牘與G NI牗國民總收入牘是考察一個國家經濟整體實力的重要指標。首先,看GNP:據世界銀行《2000�2001 世界發展報告》數據,中國1999 年 GNP 為9802 億美元,在參與排序的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列第7位,人均G NP780 美元,列140 位;按購買力平價牗 PPP牘計算中國的GNP則高達41122 億美元,列第2位,人均GNP升到3291 美元,列128 位;1999 年印度 GNP 為4422 億美元,列11位,人均 GNP450 美元,列163 位;按 PPP 計算印度GNP為21441 億美元,列第4位,人均G NP2149 美元,列153 位。再看 GDP :2000 年中國GDP總量為1.08 萬億美元,列世界第六位,印度GDP達4794.04 億美元,居世界第12位。按 PPP 計算GDP,2000 年中國GDP為49660 億美元,印度為24320 億美元。2001 年中國人均G DP 牗 PPP牘為4329 美元,印度為2464 美元。1990 —2000 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10.3%,印度為6%。經濟總量比較我國領先,兩國人均GNP、 GNI 都偏低,中國依然佔有優勢。產業結構通過比較兩國的產業結構構成,可發現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1970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4%、38%與28%,印度則分別為45%、22%和33%,這一期間印度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第二產業比重太小,第三產業比重兩國接近。1998 年中國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佔GDP的比例分別是18.4%、48.7%、32.9%,印度各佔29.3%、24.7%、45.9%,而世界產業構成為5%、34%、6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比例過高,第三產業比重太小,印度第一產業比例太大,第二產業比例過小,第三產業比重比我國大,但比世界水平低,兩國產業結構都存在不合理之處,都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從各產業發展速度看我國要快於印度,我國農業與工業總產值的規模也比印度大得多。對外開放度印度在90年代以前由於對外國投資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印度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很小,1992 年以來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積極鼓勵外國投資,不斷放寬對外國投資者限制,外國投資發展很快,外國直接投資從1990 —1991 年度的0.91 億美元上升到1999-2000 年度的51.91 億美元,2001 —2002 年度更高達59.25 億美元,證券投資從1990-1991 年度的0.06 億美元增至1993-1994 年度35.67 億美元,因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1998 —1999 年度為負0.61 億美元,但2001 —2002 年度回升到40.9 億美元,證券投資流入規模在大部分年度大於直接投資。就外貿、外資發展比較而言,無論規模還是發展速度,我國佔有絕對優勢,我國經濟全球化程度比印度高得多。據《經濟學家》推出的全球化指標,1993 —1997 年期間年均變化率印度僅為2%,我國為7%,中國對外開放度遠勝於印度,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於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競爭力牗一牘 IMD 國際競爭力中印排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是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權威機構,每年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國際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環境、基礎設施、企業管理、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等方面指標體系對參評國家競爭力進行評價,推出《世界競爭力年鑒》。中國在IMD競爭力排名中處中游,但與印度相比名次大大靠前,在1995 —1998 年期間名次不斷上升,1999 —2001 年間有所下降,2002 年又上升了兩位,印度排名居下游,以兩年為周期上下搖擺,在38-42 之間徘徊。IMD競爭力排名說明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比印度強。兩國都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牗二牘 WEF 全球競爭力中印比較根據美國競爭力委員會1999 年對56個國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的成果,也揭示了我國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在創新因子指標排在45,印度為37,其中上游創新能力牗由研究開發投資、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素質、科研機構的質量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決定牘我國與印度幾乎平起平坐,我國第25、印度26位;但下游創新能力牗申請專利的數衡量牘我國比印度要弱,下游創新因子排名我國為48、印度37。我國上游創新能力與下游創新能力脫節,說明我國創新成果商業運作不力,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通道不暢。中國經濟的微觀競爭力落後於宏觀競爭力,微觀競爭力與印度相比也落下風。除1998 年外印度歷年名次好過中國,但到2002 年兩國差距在縮小,中國只比印度低一位。當前競爭力指標是建立在微觀競爭力指標基礎上,旨在區分影響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通過衡量人均GDP水平來考察當前經濟成就。中國當前競爭力與印度相比落後了很多,2000 年低11位,2001 年也相差7位。2001 年公司運作與戰略排名中國列39位、印度居43位,商業環境質量比較中國排在47位、印度名次是34,在商業環境質量方面我國處於劣勢。這反映了我國企業運行的商業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偏低,企業運營方式與發展戰略不夠成熟。2002 年我國商業運作環境有所改觀,上升到38。國民財富的增長,歸根結底依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只有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才能實現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牗三牘 GITRR 信息技術中印競爭力在網路就緒、網路應用構成與可行因素構成這3項指標排名印度都領先於我國。網路就緒指標中國64、印度54。網路應用構成指標我國到70位、印度60。可行因素構成排名中國第56位、印度49位。在次級指標方面,我國只在信息基礎設施、商業與經濟環境、ICT機會與社會投入3個方面比印度位置靠前,而在硬體、軟體與支持、網路接入、網路政策、網路社會、網路學習、網路經濟、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方面排名都落後於印度,特別是硬體、軟體與支持、ICT政策、網路學習方面名次懸殊很大,反映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印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軟體業印度遙遙領先於我國,印度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大國,2000 年軟體出口額達80億美元。近幾年信息技術產業托起了印度牛市,預計2008 年印度軟體業產值870億美元,出口達500億美元,軟體業成為了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國軟體出口還微不足道。中國在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經濟總量、國際化程度等方面與印度相比處於領先地位,兩國經濟結構都須進一步調整,都須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的競爭力我國整體占優,但經濟創造力競爭力我國不及印度,微觀競爭力印度強於中國,信息技術競爭力印度優勢明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比印度大。
❺ 炒股的季節性規律
股市四個季節的變化規律:
1.春季(2月到4月)
主力是主動的。由於中央召開2次會議和年報的發布,市場有很多積極的預期和機會,主要體現在重組股和業績白馬股上。需要避免性能不佳的地雷單位。春季策略:選擇目標股票,提前播種,等待未來的收獲。
2. 夏季(5月到7月)
隨著政策效果開始顯現,行業變化催生熱點,個股也出現,當年的政策對市場影響較大。熱點一般是科技股和主題股。夏季策略:由於熱點發酵,市場加速進入加速階段,以持股和波段操作為主。
3.秋季(8月到10月)
投機活躍,市場機會增多,但一般不會有大行情,短期內仍應謹慎對待,保持冷靜。這時候應該參與表現好的白馬股,不要參與短線炒作,否則很容易中招。秋季策略:市場在一定發展階段下跌。這個時候要注意及時收獲。
4. 冬季(11月到1月)
一般來說,表現不佳的股票開始被大肆炒作。這時候要注意超跌板塊。最後暴利的時候,但價值投資者不應該太。冬季策略:個股進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中盡量少操作,持幣觀望少動。
5、冬季,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處於停滯狀態。 春天來了,各工地都開工建設,水泥、建材、基建個股會有所表現。 建議在年後提前開始布局,等待上升。夏季通常飲用,尤其是酒精啤酒。 夏季是消費旺季,酒類供應量大。 這方面可以考慮個股,比如珠江啤酒、重慶啤酒和青島啤酒。秋季將涉及天然氣供暖,因此該板塊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一波行情,值得關注。冬季煤炭、煉焦煤消費量大,形成行業旺季,有色板塊、煤炭市場呈現飛揚的色彩舞蹈。 調整倉位,等待上升潛力出現。
❻ 股票初學者,要看什麼書,什麼資料
都說與其白白付出辛苦,不如選到正確的道路,這句話放在股市也一樣,如果你最開始就選錯了前進的方向,關於後面的收益就不太可能得到了。
從玩股票開始,我觀看了蠻多的書,理論+實際,拿到一些報酬,也有了不少感悟,這兩本書是我總結出來值得觀看的,不管是剛了解股市的小白還是老油條,都能夠得到益處,請耐心讀下去。
正文之前,學姐先來給大家送個禮物,整理好了今年各行業的龍頭股名單,免費送給大家:2021年最全
一、股票書籍推薦
1、埃德溫-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
這本書被大多數投資者的人推崇,可以說得上是價值投資中國版的最好解讀。
邱國鷺屬於國內價投實戰派的人物之一,他可以幫助朋友們指引一個投資方向,走向正確的投資道路,不會被帶偏,也不會被追漲殺跌、高拋低吸的誘惑所吸引。
在此先插播一則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速領!今日機構牛股名單新鮮出爐!
二、股票分析工具推薦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手不只要翻閱這一類書籍,還要學會用一些股票分析工具。
一旦學會了使用優秀的股票分析工具,在它的幫助下,你能夠迅速進行股票估值,發現最新的發展情況,讓你事半功倍。
學姐安利給大家9大炒股神器,都是我認為使用效果極佳的,更加專業、精煉、數據充裕,助你掌握股市最新資訊,不容錯過:超實用炒股的九大神器,建議收藏
❼ 誰推薦幾本股市入門書籍啊!!!!!!!!
介紹以下一些炒股的書供參考:
1、了解股市知識:看《炒股必讀》、《股市理論》。
2、掌握炒股理論:如:《波浪理論》、《電腦炒股入門》、《精典技術圖例》、《分析家籌碼實戰技法》、《陳浩先生籌碼分布講義》。
3、看實戰案例:推薦陳浩的《炒股一招先》百集VCD、唐能通的《破譯股價密碼》12集。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當當 價:¥39.00 定 價:¥60.00 折扣:65折 作 者:(美)史蒂夫·尼森 著,丁聖元 譯
出版 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7-1 版 次:1頁 數:336字 數:556000
印刷時間:2003-7-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502815226包 裝:平裝 作者: 唐能通
isbn: 7220074131
書名: 短線是銀(共八冊):短線高手的操盤技巧
頁數: 286
定價: 25.0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7-8-2
《短線是銀》重點介紹了短線絕招之一破譯股價密碼的基礎內容,包括價格平均線系統、放量、價托、量托等,全書由唐能通老師撰寫。破譯股價密碼視頻對短線操作的每個階段都有許多獨到的操作技巧,唐能通的論述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唐能通老師的《短線是銀》股票基礎知識入門學習書籍,全書包含了最新跟庄技術,有大量豐富的實戰內容,《短線是銀》讓你短時間掌握這些實戰技術。唐能通老師的《短線是銀》教學內容涵蓋了全面豐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線炒股技術,唐能通的《短線是銀》,被許多人捧為聖經。《短線是銀》是唐能通老師從事證券十餘年的豐富經驗總結。唐能通的《短線是銀》教程在炒股教程中排行里名列前茅。唐能通老師的《短線是銀》教學目前出了八本,對新老股民來說,《短線是銀》都值得一讀。
唐能通,上海廣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能通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唐能通1991年進入上海股市,一直在操盤前沿,唐能通著作《短線是銀》視頻系列聲譽卓著,其開發的《投資家短線是銀》證券分析軟體更是聲名鵲起,唐能通選股的准確性堪稱神奇。唐能通的炒股系統很嚴密.單項技術尤其讓人稱道。唐能通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炒股界的專家。 </SPAN></p> 《股市操練大全》基本信息
作者:黎航
目前市場價:29.80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頁碼:440 頁
出版日期:1999年
ISBN:7542612891
條形碼:9787542612892
版本:1999年11月第1版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從股市門外漢到股市操盤高手。從對K線圖形一無所知到K線圖形分析專家。從不會買。不會賣到善於買進。更善於賣出。這一切都能通過本書系統學習。強化訓練而如願以償。
中國股市操作強化訓練第一書。開創股市操作強化訓練之先河。書中所有資料。圖例都來源於滬深股市。真實可靠。書中每一項內容。每一道題朝陽 針對實戰需要設計的。應用現代科學數學方法。讓投資者真正掌握股市的操盤技巧。達到學以致的目的。是屬於一本長期暢銷的技術練習書籍。
許多投資者炒股失利,並不是股票書看得太少,也不是股市盤面研究不夠,其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一個必要的強化訓練過程。這個道理很簡單,股市如戰場,不經練兵直接上戰場,失利也就在預料之中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組織了有關專家和操盤手,為投資者精心設計、編寫了國內第一本股市強化訓練習題集。本習題集將股市基本分折、技術分析、心理分析融為一體,並兼有學習、練習的雙重用途。作為學習,它強調了在學中練、練中學。 每章開頭都有股票操作要點知識介紹,以及像K線、技術圖形一覽表等可供讀者速學、速查之用,而且本書的練習和參考答案放在一起,讀者做練習碰到困難,即可直接把它作為股市技巧知識介紹來閱讀。作為練習,它為股市每個操作方式都設計了單項練習題,每一種操作方式都安排了系統的強化訓練方案,每一章結束都附有測驗題供讀者自我考核檢查之用。本書設計的思路、內容、方法具有獨創性,書中所舉的實例都源於滬深股市,因而對投資者具有極大的啟發性和指導性。
本書資料翔實,語言通俗易懂,方法簡便實用,它既可作為新股民學習股市操作技巧的入門向導,又可幫助老股民通過強化訓練來提高操盤水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股票操練實用工具書。
作者:陳容 編著
ISBN:10位[7801978064] 13位[9787801978066]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
出版社定價:¥38.00 元
內容提要:
股票只有兩種:漲的和跌的。本書將通過各種極具實用性和可行性的股市實戰技術,重點介紹如何進行股市大勢判斷、如何進行股票投資分析、如何運用技術分析方法、如何選擇個股、如何確定買股與賣股的時機、如何確定投資策略,等等。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幫助股民認識股市,分析股市,進而把握股市。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鐵的律令,這是炒股人每每入市操作都必須要牢牢記下的警示牌。炒股想賺錢,掌握實戰技術才是硬道理,用心研讀此書,你一定能找到炒股致勝的秘訣。 本書從最基礎的股票技術分析手段入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K線、技術圖形、移動平均線的識別與應用,並加入了股票交易軟體的使用入門及看盤技巧,實戰知識豐富全面,簡單易懂,是廣大投資者在股市拼殺的必備技術指導書。
內容簡介:
股市實戰操練全程解碼 透析股票高盈利的秘訣 。
股海激戰六大法則:選優質股、待價而沽、洞悉市場、降低成本、集中投資、長期持有。
資深金融理財師助你成為股市操盤高手 中國股市操作強化訓練全書 。
炒股賺錢,掌握實戰技術才是硬道理,用心研讀,必將從中找到炒股致勝的秘訣。(目錄從略)。
股票只有兩種:漲的和跌的。本書將通過各種極具實用性和可行性的股市實戰技術,重點介紹如何進行股市大勢判斷、如何進行股票投資分析、如何運用技術分析方法、如何選擇個股、如何確定買股與賣股的時機、如何確定投資策略,等等。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幫助股民認識股市,分析股市,進而把握股市。
機會是無限的,資金卻是有限的,做好充分知識准備是入主證券市場前的必修功課。
作者簡介:
陳容,畢業於西安財經大學、某商業銀行計財部主任,資深證券金融理財師。具有多年商業銀行資金運作經驗,熟悉從債券、基金到股票等各種投資渠道的運作模式及慣例,並多年擔任大客戶 投資理財顧問。出版會計實務著作多部,在資產管理、財務分析、金融理財等領域擁有豐富的理論及實操工作經驗。
❽ 請問目前中國有沒有股市年鑒類的書。裡麵包含每支股票近幾年的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就關心幾個系數:負債率、凈利潤增長率
股市年鑒都是說發生的大事之類。
每個股票得財務報表太多。無法出成書。而且因為太多,在書本查找也不方便。
所以,出了也沒人買。但是在股票軟體可以輕易查看得到哦。
❾ 1991年到1996年各年中國股票總市值是多少
這是1991年至1996年的中國股票總市值,來源於深交所和上交所的統計年鑒,單位是億元
年份 深市 滬市 合計
1991 79.76 29.43 138.62
1992 489.75 558.40 1606.55
1993 1335.32 2206.20 5747.72
1994 1090.49 2600.13 6290.75
1995 948.62 2525.66 5999.94
1996 4364.57 5477.81 15320.19
❿ 中國股市書籍最經典的
中國股市書籍最經典的:
那第一本書,就推薦圖書:<<股票作手回憶錄>>
一個初中輟學的鄉下野小子,15歲遊走證券行業,20歲闖盪華爾街,作為被公認的百年「投機之王」,利佛摩爾不僅多次放空美股,被人們冠之「華爾街巨熊」的稱謂,而且多次破產又多次崛起的傳奇經歷,也時時警示著後人。基本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會看這本書。
第二本書,就是入門常識書籍,這樣的書很多,水平有高有低,書名大概都是股票基礎知識大全之類的。 剛入門時候,我也讀過很多類似的圖書,最後覺得《炒股的智慧》作者陳江挺 ,這本書寫的最易懂。
相比國外的書,此書更適合中國國情,最適合中國初級股民讀的股票書, 基本的東西都講了些, 但基本的東西真正掌 握了,也能有大效果。有些內容講的很深刻,隨著水平提高,也能常讀常新。
第三本書,就需要深入了,這個時候就要和紅紅綠綠的K線打交道了。 就推薦日本著名的圖書吧。<<日本蠟燭圖技術>>了解K線
上面這些書看過之後,基本你就不再是小白了。該確定走哪道交易路線了。
選擇門派:價值投資門派 或者 短線技術派 當然這兩種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我的混沌派,也是歡迎您加入的。
下面這些書都是老前輩推薦的,有興趣就可以看看。
1、《聰明的投資者》 (格雷厄姆著) 格雷厄姆專門為業余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 作」 。
2、《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多德著) 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 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 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十遍以上
3、 《怎樣選擇成長股》 (費舍爾著) 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 15%的費舍爾」 。他說: 「運用 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於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
4、 《學以致富》 (彼得.林奇著) 如果好他給自己的孫子送生日禮物, 《學以致富》是最好不過的了。
5、 《傑克.韋爾奇自傳》 (傑克.韋爾奇著) 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 「老虎伍茲」 , 所有 CEO 都想效仿他。 他們雖然趕不上他, 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
6、 《贏》 (傑克?韋爾奇著) 有了《贏》 ,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
7、 《窮光蛋查理年鑒》 (富蘭克林著) 一個不幸的靈魂去年問查理: 「如果感受不到閱讀本書的喜悅,該怎麼辦?」 他得到的芒格式的回答——「沒問題,請把這本書贈給更有智慧的人。
8、 《尋找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 》 (Reter Bevelin 著)
9、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Fred Schweb 著) 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 許多真知灼見。
10、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本書搜集整理了 20 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 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