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除息股價低了
Ⅰ 除權除息後股票價格下跌
分配股票股利時,股數增加從而每股收益下降,在市盈率一定的情況下,由於每股收益下降,所以股價會下降;分配現金股利時,在市凈率一定的情況下,由於減少了每股凈資產,股價就會下降。
回購股票時股價上升,是因為市場上股票的數量減少,而價值總額不變,因此每股價值上升,即每股市價上升。
Ⅱ 除權除息會導致股價下調嗎
在股票市場中,股票除權除息日後股票的總股本會有所增加,會稀釋股票的每股收益,導致股票價格會按照流通股增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股票總資產不會發生改變,投資者的該股票資產也不會產生變化。
當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時,股票基本上都會經歷除權除息,來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實施送股、轉增、增發、配股、回購注銷等等,這些情況上市公司都會進行提前公告。
拓展資料:
除權除息形成影響
1.形成
導致上市公司總股本發生變化的情況有很多,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實施送股、轉增、增發、配股、回購注銷等。其中,送股和轉增是比較常見的會導致除權的情況。由於在公開和定向增發的定價方面,都有「發行價格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百分之九十」的規定,即和市場價頗為接近,因此上市公司均未進行除權處理。如6月份實施公募增發的三房巷。不過,由於配股在定價方面沒有被要求接近市場價格的原則,上市公司在針對原股東配股時,往往配股價遠低於市場價格,因此在配股實施完成後,都會進行除權處理。如人福科技於2006年8月7日實施配股除權,配股比例為10:3,配股價3.80元,配股除權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5.77元,除權當日的基準價的計算公式為(5.77元/股×10+3×3.80元/股)÷13股=5.32元。
2.作用
實際上,除權、除息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進行了除權、除息,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除息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3.影響
除權、除息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除息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Ⅲ 股票現金分紅後股價為什麼降低啊
股票現金分紅之後股價下跌是因為股票現金分紅後要除息,就是把股票的一部分價格換算成分紅,變成了現金,股價降低,成本價也跟著降低,所以分紅之後投資者賬戶總資產並沒有什麼變化。
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進行利潤分配一般採用股票紅利和現金紅利兩種,即統稱所說的送紅股和派現金。當上市公司向股東分派股息時,就要對股票進行除息;當上市公司向股東送紅股時,就要對股票進行除權。
拓展資料:
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現金股利是指以現金形式向股東發放股利,稱為派股息或派息;股票股利是指上市公司向股東分發股票,紅利以股票的形式出現,又稱為送紅股或送股。
另外,投資者還經常會遇到上市公司轉增股本的情況,轉增股本與分紅有所區別,分紅是將未分配利潤,在扣除公積金等項費用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而轉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的一種送股形式,它是從公積金中提取的,將上市公司歷年滾存的利潤及溢價發行新股的收益通過送股的形式加以實現,兩者的出處有所不同,另外兩者在納稅上也有所區別,但在實際操作中,送紅股與轉增股本的效果是大體相同的。
配股也是投資者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配股與送股轉增股本不同,它不是一種利潤的分配式,是投資者對公司再投資的過程。配股是指上市公司為了進一步吸收資金而向公司股東有償按比例配售一定數額的股票,它本身不分紅,而是一種籌資方式,是上市公司的一次股票的發行,公司股東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購買所配的股票。
除權(息)基準日,是相對於股權(息)登記日的下一個交易日,即R+1日,在該日及以後交易日稱為"除息股票",買入該股票的投資者也就不再享受此次分紅配股的權利,而在股權(息)登記日收盤後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在除權(息)基準日及以後賣出該股票後,其所享受的分紅配股的權利不受影響。
Ⅳ 為什麼除權除息後股價會下跌持倉總市值會隨著減少嗎
根據我國證券法,上市證券發生權益分派、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情況,交易所會在股權登記日次一交易日對該證券作除權除息處理。
比如上市公司在股權登記日2018年9月12日,上市公司股票除權日就是2018年9月13日;根據10派1元(含稅)的除息,公司總股本為基準,向所有大中小股東享有現金分紅的股東實施每1月派0.1元的紅利稅,在除息日股價當天做出0.1元的折價;也就是10元的股價除息日當天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折價為從10元折價後9.9元;如上圖股票調整的折價空間就是除息;
綜合以上分析提主提出的為什麼股票在除息日之後會下跌?因為根據證券法上市公司有發生除權除夕的處理作出相對應的調整折價而已,並不是真正的下跌,作出調整折價後所有大中小股東的權益並未發生任何改變,總體市值也未發生改變;所以這就是讓很多股民投資者弄不懂的原因,為什麼除權除息後股價會大幅下跌的真正原因!
Ⅳ 股票在除息日分紅後,股價卻下降,那投資者得到了什麼呢
這個主要看投資者是在什麼價位買的,如果買入價股和權登記日的價格差不多,那麼經過除權除息後一般是得不到什麼利潤的,除非股價除權後很快填權這樣就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利潤。如果投資者在股票分配方案未出台之前的相對低價買入股票(股權登記日時的股價遠遠高於購買時的股價),那麼當除權除息日時投資者實際上就得到了真正意義的「紅包」。所以投資者要想在股票的分紅中得到真正的紅利就應該在有良好業績支撐、有分紅可能的股票在股價相對低位時買入,從而達到價值投資的可能。
Ⅵ 除權除息會不會導致股價下調
會,除權是股票分紅的一個環節,股票分紅會使得總股本增加,通過除權除息的方式降低股價達到平衡,雖然除權除息使股價降低了,但股票總價值不變,除權除息不會影響股票後續的漲跌。
除權是指股票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股價降低的行為,除息是指現金分紅而導致的股價降低的行為,除權除息只會出現在股票分紅中,對投資者不會產生價值上的影響。
拓展資料:
除權除息是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XR),XR是EXCLUDE(除去)RIGHT(權利)的簡寫。
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XD),XD是EXCLUDE(除去)DIVIDEND(利息)的簡寫。 除權除息日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則不可以享有本次分紅派息或配股。
基本過程
當一家上市公司宣布送股或配股時,在紅股尚未分配,配股尚未配股之前,該股票被稱為含權股票。要辦理除權手續的股份公司先要報主管機關核定,在准予除權後,該公司即可確定股權登記基準日和除權基準日。凡在股權登記日擁有該股票的股東,就享有領取或認購股權的權利,即可參加分紅或配股。
除權日(一般為股權登記日的次交易日)確定後,在除權當天,交易所會依據分紅的不同在股票簡稱上進行提示,在股票名稱前加XR為除權,除權當天會出現除權報價,除權報價的計算會因分紅或有償配股而不同,其全面的公式如下:
除權價=(除權前一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每股派息)/(1+配股比率+送股比率)
除權日的開盤價不一定等於除權價,除權價僅是除權日開盤價的一個參考價格。 當實際開盤價高於這一理論價格時,就稱為填權,在冊股東即可獲利;
反之實際開盤價低於這一理論價格時,就稱為貼權,填權和貼權是股票除權後的兩種可能,它與整個市場的狀況、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送配的比例等多種因素有關,並沒有確定的規律可循,但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送配以後除權,其單位價格下降,流動性進一步加強,上升的空間也相對增加。
不過,這並不能讓上市公司任意送配,它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和國家有關法規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Ⅶ 股票除息是利好還是利空
Ⅷ 分紅後要除權,股價相應下降,股東也沒多賺到錢,意義是什麼
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很多新股民的都會疑問。公司拿出真金白銀來給大家分紅,分紅後股價卻下跌了,下跌的金額正好正分紅的金額相等。大家都感覺一分錢也沒有賺到,甚至取得的利息還要被扣10%-20%的個人所稅,表面看這真的是一個虧本生意!但真正是這樣的嗎?
我們用上面我手繪的案例來說明為什麼公司要做在分配利息後要進行除息?
A公司在分紅前市值是100萬元,公司當年拿出40萬元的利潤分配給大家,分配後 公司剩餘的價值為60萬元 。
假設A股的股本有10萬股,在派發利息息前,公司每股價格=100萬元/10萬股=10元/股。
派發利息後,公司每股的價格=60萬元/10萬股=6元/股。
如果分配利息後不進行除息操作,那麼代表我們還是把股票的價格維持在10元/股,那麼公司的市值=10元/股X10萬股=100萬元,作為一個明白人,馬上就能看到這個是不合理的。
所以分紅的除權是為了確保公司價值不虛增,讓分紅前與分紅後的股東持有每股價值是相等的。
什麼是除息網路對除息的解釋
除息就是指在股票的價格中除掉分派的利息。一般情況下,一家公司在每年年度終了時,會根據公司的盈利情況來對股東進行利潤分配,將賺取利潤的一部分分配給大家。這也是股票上市最基本意義所在,即讓股東投入資金後可以分享公司的經營利潤。
派息後,股東真的沒有賺到錢嗎?樓主的問題是,派息後沒有賺到錢,這是真的嗎?
我們知道,在發放股息的當天,公司是將股息用現金的方式劃撥到股東的股票賬戶中的,股東是收取到這部分利息的。
但同時股價下跌了除息的這部分金額,但沒有變化的是什麼?
應該有人反應過來了,我們持有的股權沒有變化,也就是說你在分紅前的持有的100股占公司股權比例為0.1%, 分紅後你佔有公司股權比例仍然為0.1%。
那麼從長期來看,這就跟把錢存到銀行一樣了,你的本金沒有變化,但每年可以收取利息,這也是正是股票投資的本質所在。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股東是賺到了錢,但為什麼大家都感覺沒有賺到錢呢? 其實是因為絕大多數人購買股票,並不是僅僅想賺到分紅的利息,真正想賺取的是股票上漲帶來的差價。 如果不進行長期持股,這分紅確實沒有意義,因為分紅和除息的金額是相等的。
股票分紅的幾個常見名稱宣布分紅日:就是股東大會對當年的經營情況作出分紅決定並對外公布的日期。
股權登記日:在這一天進行登記,當天收盤你持有公司股票,無論第二天你是否賣出股票均可以享受到公司的分紅。
利息發放日與除息日:這個都是同一天進行,發放利息到做了股權登記的賬戶中,並在當天進行除息。
這四個日期發生的順序就是上面列示的順序。
利息分紅扣個人所得稅的情況利息分紅時並不扣個人所稅,扣稅時點發生在賣出股票時,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持有時間在1月以內,分派的利息扣20%的個人所得稅。
2.持有時間在1月至1年內,分派的利息扣10%的個人所得稅。
3.持有時間在1年以上,分派的利息不扣取的個人所得稅。
從這扣稅的方法可以看出,稅法還是支持大家長期持股的,持有時間超過一年都不再扣稅了。
股票分紅的真正意義每家公司的創立者和管理者所持有的股票數量是最多的。他們經過辛苦經營後,公司獲取了利潤,這份利潤如果留在公司中,股東只能看到公司的凈資產增加,個人並不能獲取收益。在公司有新的投資機會的時候,這利潤可以用於再投資;但如果利潤最足夠多,而投資機會沒有這么多的時候,資金出會閑置。這個時候把公司賺取到的一部分利潤分配給每個股東,大家收到了真金白銀後,明顯會對公司友好度提升,工作激情也會增長,這樣可能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從而讓公司的利潤更進一步增長。
總結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分紅後股價出現了相應的下降,這是為了保證公司的市值真實穩定和合理。股價雖然發現了下降,但我們持有的股份並沒有減少,這相當於我們把資金存入銀行一樣,每年年末在我們的本金沒有變的情況下,收到了存款利息。股東收到了分派的利息而持有的股份沒有變化,所以是賺到了錢的。
但由於很多散戶只追求股票股價的上漲,會在持有時間一年以內將股票賣出,這就會收取10%-20%的人個所得稅,這就形成了真正的損失。
目前一些優質的銀行、能源等企業,他們年年分紅,分紅比例在3%-6%之間,這收益率遠大於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於這些公司年年都能實現盈利,所以他們的股價也會緩慢上漲,投資這類公司最終的收益率也會超過銀行存款。
首先要明白以下三點:
(1)股票分紅派息前,你的證券賬戶上的盈虧都是浮動盈虧,是根據股價實時變動的。股票分紅派息後,你的賬戶上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現金(稅後),這是你賺到的真金白銀,是不會跟隨股價變動的。
(2)股票分紅派息後,股價隨之降低,這個過程叫做「除息」。這個過程可以這樣理解:假設某公司分紅派息前,市值為10億,分紅現金總共1億(即:股息率為10%),分紅之前,公司10億的市值中包含了這1億的現金;分紅之後,這1億的現金從公司的賬戶上轉移到了投資人的口袋裡,那麼公司的市場價值自然就降低了1億元,因此,這時,公司市場價值就由10億變成了9億。把市場價值換算成股票價格,(股價=市值/股本), 你就看到了股價降低了。
(3)股票分紅派息前的市值為10億,分紅派息後,這10億變成了以下三部分:一是新的公司市值9億;二是股東拿到的實實在在的現金(稅後);三是稅務局拿到的稅款。分紅拿到的現金是你的投資收益,是你賺的公司的錢,這部分錢的多少是由公司決定的。投資股票還有一種賺錢方式,買賣股票的差價,即資本利得,這是賺市場的錢,這部分錢的多少是由市場決定的。相對而言,美國股市的投資者投資股票為取得分紅收益的人員比例要高於中國股市的投資者,相對來說,中國股市中為取得資本利得而進行股票投資的人員比例較高,即俗稱的「炒短線」。
上市公司分紅本身是一種財富轉移,而不是財富創造,公司能分紅表明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獲得盈利、創造了財富,分紅正是財富創造後的部分收益兌現,因此投資者在獲得紅利的同時股價出現下調是完全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