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日歷效應的成因
A. 全a國債估值模型哪裡可以看
全a-國債估值模型的核心原理:市盈率中位數倒數(1/PE )-10年國債收益率=風險溢價。它是一個經典的股市估值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將「股票收益率」(EY)與「債券收益率」(BY)進行對比,計算出(EY-BY),當該數值為正數,股票收益率更高,當該數值為負數,債券收益率更高。 它是一個描述兩個市值估值相對「風險溢價」水平的指標,而非絕對的預測模型。使用數據源是滬深全A股票收益率(中位數)、10年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其中股票收益率為市盈率(TTM)倒數。
1、全A-國債估值模型的數據選取。模型的核心數據也是市盈率這個指標,但是用的市盈率中位數,中位數是一個能代表全部數據中等水平的數值,通俗理解就是一半樣本數據在這數值前面,另一半樣本數據在這數值後面。所以全市場個股市盈率中位數,它能非常客觀地代表全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不會受到大盤權重低估值影響,也不會受到市場某些極端高估值個股影響。模型的另一核心數據是10年國債收益率。國債是國家信用背書的,大國發行的國債可以看做無風險資產的代表。
選取國債收益率作為核心數據原因有兩個:
2、全A-國債估值模型原理分析。當風險溢價這個值為正數且越大時,說明股票市場情緒非常恐慌,大部分投資者在瘋狂拋售股票致使股票估值非常低估。當風險溢價這個值為負數且越大時,說明股票市場情緒趨向樂觀起來,大部分投資者看好股市,股票上漲致使估值達到泡沫階段。所以風險溢價這個值的大小能更清楚更直觀地給我們判斷出股票市場究竟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並且,當模型的風險溢價值出現極限值時往往代表著股票市場估值也處於極端狀態。
3、簡單總結以下信息:
當風險溢價值大於0時,這時股市估值正處於非常便宜,可以大規模進場買籌碼。
當風險溢價值在-1%~0%之間,這時股市估值處於正常或微低估中,可以買入。
當風險溢價值在-1%~-2%之間,這時股市估值處於正常或微高估中,謹慎買入。
當風險溢價值在-2%~-3%之間,這時股市估值正處於泡沫階段。即使不賣也不要進場買入。
所以說如果抄底的位置,抄底的時機不對,在漫漫熊市中,面對巨大浮虧你會相當難熬,相當痛苦,最後忍不住浮虧者在真正的底部割肉離場或稍有反彈就跑路了。
B. 股市中五窮六絕七翻身八盤九漲十常笑各指的什麼還有每個月份分別是幾月幾號
每個數字對應的分別是:
五,指的是5月;
六,指的是6月;
七,指的是7月;
八,指的是8月;
九,指的是9月;
十,指的是10月。
參考資料:
五窮六絕七翻身是香港股市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一個都市傳奇,是當時的經濟分析員在參考過歷年香港股市的升跌而得出的結論。結論是指股市在每逢5月的時候都會開始跌市,到了6月更會大跌,但到了7月,股市卻會起死回生。
C. 關於我國內資本市場有效性,主要以下觀點:
3、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由弱式有效狀態進入強式有效狀態的過度階段
以深滬交易所為標志的中國正式的證券市場誕生不過10年,對其效率的評價看法不一。西方主流的證券市場效率理論是法瑪的有效市場假說,這種效率理論實際上是信息效率理論。人們通常按信息集的不同類型,將市場效率劃分為三種水平:一是「強式有效市場」,在該市場中,現時股票市場價格反映了所有(私人)信息,沒有人能夠利用包括內幕消息在內的任何信息獲得超額收益;二是「中強式有效市場」,在該市場中,現時股票市場價格反映了所有公開的相關信息,如年報、剪報、報紙專欄等等。因此,沒有人能夠獲益於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分配方案、股票拆細等的宣布,也不可能獲利於對這些公開信息的分析(或基本分析);三是「弱式有效市場」。在該市場中,現時股票市場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過去的價格或收益的信息,因此沒有人能夠通過分析價格運動(或技術分析)獲得超額收益。後來許多學者運用多種計量模型,對有效市場假說進行了經驗檢驗,形成了初步的經驗檢驗方法體系。我國也有一些學者嘗試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進行經驗檢驗,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意義。
一、證券市場有效性檢驗的一般方法
有效市場假說本身僅僅是個描述性概念,其成立與否取決於大量經驗檢驗的證據。通過測量依據某類特定信息交易所能產生的超額回報(經濟利潤),來檢驗有效市場假說幾乎是所有這類研究的出發點。具體來說,用以評價市場有效性的方法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檢驗證券價格的變動模式,它依據特定的歷史信息,考察某一時間序列中證券價格變動是否存在相關性;二是設計某種依存於某些特定公開信息的交易策略,觀察這些交易策略是否能獲得超額收益;三是觀察特定的交易者,如專業投資者或內幕人員,他們依賴於某些特定的公開或內幕消息進行交易,能否獲得超額收益。
就檢驗弱型市場效率而言,代表性的方法有「隨機遊走檢驗」、「遊程檢驗」和「過濾檢驗」。「隨機遊走檢驗」的依據是,如果證券市場達到弱型效率,那麼,證券價格的時間序列將呈現隨機狀態,不會表現出某種可觀測或統計的確定趨勢,即在時間序列中證券價格之間的相關性為零,不會表現出某種可觀測或可統計的確定趨勢,即在時間序列中證券價格之間的相關性為零,相關性檢驗就是隨機遊走檢驗的基本方法。「遊程檢驗」也是一種檢驗證券價格波動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不正常數據的影響。具體做法是,證券價格上升用+號表示,下降則用-號表示,同一標志的一個序列為一個遊程。當樣本足夠大時,總遊程數趨於正態分布。如果證券市場是弱有效的,那麼,在一定的顯著水平下,統計指標服從標准正態分布,「過濾檢驗」是一種交易策略檢驗。當股價從基價上漲一定的百分比時,買入某股票;而當該股票價格從隨後的頂峰下跌同樣的百分比時,就賣出該股票。這一過程重復進行,如果證券價格的時間序列存在系統性變動趨勢,使用過濾交易策略將可獲得超額收益。此外,檢驗弱型效率常用的方法還有日歷效應測試,例如1月效應和周末效應等。
檢驗中強型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三類:一是基於公司特徵的交易策略的檢驗。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應檢驗和低市盈率效應檢驗,前者是將公司按規模大小分組,然後投資於規模較小的公司的證券組合,檢驗這種策略能否獲得超額收益;後者是投資於較低市盈率的公司證券組合,檢驗其年平均收益率是否高於那些較高市盈率的公司的證券組合。二是對市場過度(或延遲)反應的檢驗。這種方法在於檢驗證券價格對公布的信息反應。這些信息既包括企業的盈利公告、資產重組、分紅方案等,也包括經濟中的突發事件或政策信息。這種方法以信息公布時間為分界點,把整個交易期間分成組合形成期間和檢驗期間兩個時段。按組合形成期間各證券的累積超額收益率大小,分別組成贏家組合和輸家組合,再在檢驗期間檢驗贏家組合和輸家組合平均超額收益率之間的差異。如果贏家組合的收益率低於輸家組合,表明證券價格有反向修正傾向,證券市場存在過度反應。在存在過度反應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反向操作而獲得超額收益。三是對專業投資者業績的檢驗。檢驗專業投資者在不佔有內幕信息的條件下,是否能憑借專業技能(包括技術面分析和基礎面分析能力)獲得超額收益,也可檢驗投資咨詢機構建議的效果,即檢驗採納投資咨詢機構的建議的交易策略,是否能比不採納其建議的交易策略收益更高。
對證券市場強型效率的檢驗目前尚無比較成熟的、規范的方法,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觀察那些最可能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的人員的業績上。內幕人員通常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大股東、注冊會計師、律師等,由於內幕信息有助於較好地預測證券價格的走勢,因此,內幕人員可以籍此獲得超額收益。在許多國家,公司內幕人員的交易情況受到監控,必須定期報告,因而內幕人員的交易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公開信息。研究表明,採取跟進交易策略的投資者並不能獲得超額利潤。盡管各國證券法都嚴厲禁止內幕交易,但實際上內幕人員總可以利用其它特定關系人進行內幕交易,所以強型效率的檢驗方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有效市場假說實際上是信息效率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信息以不帶任何偏見的方式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反應,那麼就可認為市場是有效的.有效的股票市場意味著股票的現實價格充分地表現了對股票的預期收益,也反映了影響股價的基本因素和風險因素.然而,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象已無法在這一理論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釋,如收益率的尖峰和胖尾,元月效應,小公司效應,低市盈率效應,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等等,盡管EMH的支持者為了應對來自各方的挑戰,一再對該理論描述做出修正,EMH仍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其主要爭議表現在:(1)信息界定的模糊性.(2)市場價格本身並不能反映所有信息. (3)"聯合假設"的檢驗問題,有效性的檢驗犯了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4)EMH沒有涉及到市場流動性問題. (5)EMH的線性範式.
二,傳統EMH檢驗方法對中國股市的有效性檢驗及其結論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相當數量的關於中國股市的弱型有效和半強型有效檢驗方面的研究.傳統對EMH檢驗半強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三類:一是基於公司特徵的交易策略的檢驗,典型的方法有小公司效應檢驗和低市盈率效應檢驗;二是市場對於信息的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檢驗;三是對專業投資者業績的檢驗,看專業投資者能否憑專業技能獲得超額收益.如果證券市場中存在以上情況,則說明未達到半強型有效,反之則認為達到了半強型有效.對於中國股市半強型有效的檢驗,學者們基本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即認為中國股市末達到半強型有效.
檢驗弱型有效的代表性的方法有隨機遊走檢驗,遊程檢驗和過濾檢驗.該類檢驗實質上是考察證券價格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如果證券價格間不會表現出某種可觀測或可統計的確定趨勢,則認為市場達到了弱型有效.早期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弱型有效檢驗認為中國股票市場未達到弱型有效,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後來的使用傳統EMH檢驗弱型有效的方法對中國股市的檢驗傾向認為,中國股市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到了弱型有效.
三,對我國股市弱型有效結論的反思
中國的股票市場目前還不具備用傳統EMH檢驗的外部條件,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傳統EMH檢驗得出的弱型有效市場的結論來定位中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其結論的可信度不高.原因如下:
1,傳統有效市場檢驗本身的問題
主流的EMH檢驗中應用的都是線性計量模型,獨立性和正態分布是其基礎假設.然而,實際情況卻不一定如此.在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檢驗中,我國學者已經注意到了價格行為的非線性關系對傳統EMH檢驗的影響,在非線性的框架下,研究結果都拒絕傳統方法對中國股市弱有效性的判斷.
2,中國股票市場自身存在嚴重的價格偏離問題
股票價格對於所代表的企業價值產生偏離,造成中國股票市場的價格嚴重脫離基本面因素決定的真實價值.用主流EMH檢驗方法得出的中國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定位中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幾乎說明不了中國股票市場定價對於上市公司價值評估是否有效,多大程度有效的問題.
四,結 語
總而言之,之所以不能照搬國外的EMH理論對中國股票市場檢驗得出的結論,歸根到底是由於中國股市及其外部環境的不成熟性,決定了中國股票市場中信息的規范性,真實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勻性等都與成熟市場有較大差異.這加劇了投資者行為的非理性,導致反應和反映信息的價格對於企業價值的評估很難是"有效"的.當然,經驗檢驗仍然有其參考價值.市場有效性檢驗是對市場運行結果的檢驗,如果價格確實是隨機遊走的,至少說明股票市場的運行已經能比較充分,迅速地對歷史信息做出反應,這也是股票市場自身運行效率提高的表現.但如果談到股票市場定價對於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對市場本身的運行機制,外部制度和經濟環境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可能對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有比較完整和准確的把握,從而進一步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的效率,提高股市在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D. 為什麼每周五中國的股市都要跌
基本上股票每個星期五都跌,實際需要看股市情況。因為周五的時候,許多公司和投資機構會進行一周的清算。
在A股市場上,星期五的股票基本都是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因周五A股停盤之後,周末市場動態不明,比如,周末出現重大利空消息,或者重大利好消息,造成周一股市的不確定性,或者周五A股停盤之後。
(4)股票市場日歷效應的成因擴展閱讀:
黑色星期五在金融學研究上是屬於異象,就好像星期一股市普遍向好一樣,在金融研究上被稱作日歷效應。
目前理論上尚無法切實解釋這些現象,包括興起的行為金融學,從交易者的情緒、行為心理都嘗試過解析,但往往沒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一般認為這和投資者的主觀情緒和預期有關,因為周五是最後一個交易日,周六周日休市,所以投資者會有一些資金上的考慮、對下周交易預期的改變、以及周六日兩天股市信息面的改變等。
E. 300112這個股票在2021年下半年有沒有投資機會股票還會往上走嗎
有投資機會,下半年信用收縮的態勢可能會放緩,存在經濟下行的風險,貨幣政策維持平穩,保持中性,有利於利率債的運行,圍繞資金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差波動做交易或許是比較不錯的策略。
此外,隨著地方債發行節奏加快和財政支出提升,基建投資下半年可能出現小幅回升。地產方面,在住房不炒等政策下,房企融資環境不斷收緊,地產投資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國內基建和地產投資可能趨弱,房地產銷售可能出現降溫的情況。另外,全國性碳交易市場、交易中心落戶上海,碳匯、碳捕捉的綠色生態的碳中和主題短期內有望受到提振。出口方面,由於疫情影響和疫苗接種分化,以及美國庫存周期和地產周期的外溢效應,下半年可能仍然保持較高的景氣度
拓展資料
總體來說,預計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在通脹等的壓力下,依然會保持平穩運行,在主題型投資方面可能出現不錯的投資機會。券商最新觀點:過去Q4股市上漲概率高,牛市後期往往眾樂樂。
1. 整體上我們判斷,19年初以來的三年牛市還在途中,今年處在基本面和情緒面驅動的牛市最後階段,全部A股的ROE仍在上升趨勢中,情緒還有上升的空間,往後看未來3-6個月市場整體趨勢較好。部分投資者擔憂「牛不過三」,但從基本面的角度看,我們測算21年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速為35%-40%,兩年年化增速為16-20%,即估值不出現大幅壓縮的情況下,今年A股年線收陽的概率較大。
2. 且從日歷效應看,Q4市場的勝率往往較高:以滬深300指數刻畫,2005年至今歷年Q4勝率(取得正收益的概率)為65%,高於前三個季度。
3. 從歷史統計看,牛市後期特點是眾樂樂。我們在《以史為鑒:牛市高點特徵是眾樂樂-20210824》中分析過,歷史上牛市指數達到頂點時多數行業估值處於偏高位置,而行業離散度均為階段性低點。
F. 日歷效應的周日效應
日歷效應是指一定時間內市場收益率或者波動率明顯不同於其餘交易日,並且這種效應持續存在的現象。日歷效應的表現形式有:一月效應、月內效應、周日效應、假日效應等。周日歷效應是指一周中某個時間段的收益率明顯高於或者低於其餘時間段。本文主要探討針對收益率的周日效應研究。在我國,對周日歷效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上,由於股指期貨推出時間較短,數據樣本比較有限,對其進行的研究還比較少。
G. 股市的周二效應是什麼意思
先說句體外的事情。今天散戶和游資再次站在了一起,游資開始反擊了, 今天漲停的個股在盤口上掛出了641 748 74 等等不滿,作為股民都知道,當今的股市掌門人江湖人稱641.
平心而論,我對劉主席的做飯感覺大局上是對的,方法上有待商榷。不應如此大規模、密集的出台監管政策,要考慮一下市場的承受力度。同時要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監管。現在階段,股市裡主要的矛盾是 監管趨嚴同法律體系建設嚴重滯後的矛盾;股民大面積虧損同監管層想要的環境之間的矛盾。
比較悲慘的:事到如今,指數在3100點之上,而在2600點抄底被套的個股截止上周五有891家,經過周一的繼續個股暴跌 我想應該接近1000家了,結構性矛盾愈發明顯。監管層需要的慢牛同股民心裡和顯示出現了巨大的反差。我想這樣慢牛不要也罷,漂亮50指數同悲慘3000指數如此差價巨大,全世界那個國家都沒有。
言歸正傳,當前股市到底到了什麼階段,會如何走,我想這點是大家急切需要關注的。
當前,上證指數已經失真了,我重點來說一下中小創指數。
可以明確的是,在中小板和創業板在年前就出現了周線級別的大底部左側。中小板6000點,創業板1800點附近就是左側了。對於結構而言,當前在構建的是第4次周線底背離, 而且這個趨勢愈發明顯。創業板率先達到 周線第4次底部標准,也就是最後一次的右側底部出現。如圖:
X
由於行情是周線級別的,因此折騰一下就是按照周計算,否則也不會出現中小創個股年後一連漲了12周。在此我要告訴大家要把眼觀放的長遠一些,因為目前是牛市的啟動階段,具體是中小創的牛市起步階段,比上證50要晚。歷年來牛市起步前夕總會有劇烈的折騰。而且兩條腿的後一條腿 總是十分的讓人煎熬。
現在的觀點是放眼長遠,大不了就等於3044點在重來一次,要抱有這種思想,要知道當年的公募一哥的持股周期平均在10個月以上。
周二要做的是:持股的裝死,有錢的買股!大資金融資。
H. 求關於金融管理的論文題目!!!
國家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穩定貨幣值和貨幣供求平衡等目標而對貨幣資金所實行的管理稱之為金融管理.下面學術堂為大家整理了二十條關於金融管理的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金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探討
2、三門峽市農村金融管理與創新研究
3、我國金融類企業真實盈餘管理實證研究
4、衍生金融工具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5、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的比較研究
6、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管理分析
7、面向年輕用戶的個人金融管理需求研究與移動服務設計
8、金融危機背景下壽險公司的投資風險管理研究
9、金融資產管理與盈餘管理關系研究
10、金融管理與實務實訓室項目管理的研究
11、X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對公業務客戶貸後管理問題研究
12、構建我國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的思考
13、金融管理體制的極左範例: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研究
14、基於工作特徵基礎上的工作績效改善研究
15、基層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管理問題研究
I. 股市年末行情
上周五大盤長陽上攻,短線積累了一些獲利籌碼,必須通過震盪來消化,在短線籌碼出逃的情況下,大盤能夠保持震而不跌,也顯示出機構維穩的意向。由此認為,臨近年末大盤將以平穩收官為主。
鑒於市場短期走勢還不明朗,需要時間來修復,而外部風險增加,對A股不確定性也增大。再加上節日情節來領,而牛市兩大風向標的券商板塊及創業板仍萎靡不振,恐怕暫時還難以雄起,只有它們高歌猛進,才能引領各大指數騰空而起,相反則需警惕機構抱團瓦解,市場震盪調整的空間雖然有限,但上漲無量也是不行的。
隔夜美股三大指數高開強勢震盪,道瓊斯指數日線周期收小陽線,納斯達克指數收小陰線,延續高位運行,盤中再次刷新歷史新高。
2020年行情僅剩下3個交易日。展望未來,A股2021年春季行情備受機構看好。在多家券商看來,多因素共振之下,跨年慢漲行情至少延續到春節前後。
對於2021年春季躁動的結構行情,多家券商持續看好新能源、順周期、消費三大主線,中長期看科技板塊也有機會。
短期因疫情帶來的潛在經濟擾動會促使政策邊際上繼續放鬆,地產投資和出口將推動經濟基本面向好。基本面不斷抬升加之政策邊際寬松將推動潛在增量觀望資金持續入場,推動跨年慢漲行情至少延續到春節前後。
近期A股市場震盪上行,但此前猛漲的白酒股近一周頻頻跳水,同時,半導體、光伏、新能源等板塊持續走高。對於板塊估值分化加劇,不少投資者認為,資金抱團已經出現松動跡象。
板塊估值分化是正常現象。「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不同行業前景不同。例如,消費板塊受益於消費轉型和升級,高科技板塊受益於中國產業升級的大方向,市場願意給這些板塊更高估值」。
雖說市場波動加劇,但跨年行情遠未結束,經濟工作會議為市場吃下「定心丸」,確認政策不會出現急轉彎,外資加速流入也將繼續支撐行情。
目前經濟修復持續,慢牛走勢延續,年底創新高可期。隨著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政策的定調,我們認為A股震盪上行的慢牛走勢仍將延續,年底創新高可期,主要是因:
1、分子端來看,乘用車銷量等數據顯示經濟仍在持續修復。
2、分母端流動性來看,國債收益率呈現出一定的下行走勢,信用利差趨於平穩;滬深股通、融資余額等資金持續流入。
3、日歷效應來看,各主要指數一般在節後的表現優於節前,而大盤指數在節前的表現相對優於中小創,節後反之;這與年底基金結算和節假日之前的收益兌現有一定關系。
而對於明年的一個走勢可以說是很多股民關注的重點了,東方基金權益研究部副總經理徐然表示,未來A股有望出現長牛行情。
J. 日歷效應的一月效應
「一月效應」是指證券市場在一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比其他月份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且在統計上顯著。關於「一月效應」的研究開始於美國股市。Rozeff、Kinney(1976)對1904—1974年間紐約股票交易所股指進行驗證,發現一月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11個月。Gultekin(1983)對17個國家1970—1979年間的股市進行研究,發現其中很多國家存在「一月效應」,因而是一種普遍現象。隨後Berges、McConnell和Schlarbaum(1984)發現加拿大股市也存在著顯著的「一月效應」。同樣在亞太地區新型市場的日歷效應研究也逐步展開。Kato、Schallheim(1985)發現日本股市存在「一月效應」。Nassir、Mohammad(1987)和Pang(1988)對亞洲新興市場的研究支持在馬來西亞和香港股市存在「一月效應」。Aggarwal、Rivoli(1989)對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四個新興股市的月份效應進行了檢驗,發現除菲律賓外,在其餘三個市場上,一月的收益明顯高於其他月份。Ho(1990)發現6個亞洲新興股市具有一月效應,但Chueng、Coutts(1999)則並沒有找到香港股市存在一月效應的證據。
針對「一月效應」,學者提出了許多解釋,其中兩個假說引起了廣泛注意,即「避稅售賣假說」和「窗口修飾假說」。但是,這兩種假說也面臨許多證據的挑戰。如Jones、Pearce和Wilson(1987)將Rozeff、Kinney(1976)的檢驗數據擴展到1871年,發現一月效應早在收入稅發生作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Brown、Keim、Kleidon、Marsh(1983)採用澳大利亞股票收益的數據,對「避稅售賣假說」進行了檢驗,其結果表面:這個假說在澳大利亞市場上並不成立。Berges、McConnell和Schlarbaum(1984)也證明加拿大股市在1972年徵收資本所得稅之前就存在一月效應。
對於中國股市日歷效應的檢驗,出現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劉鵬(2004)採用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1993—2004收盤數據進行GARCH和Granger檢驗,發現中國股市的「一月效應」並不顯著,而存在顯著為負的「十二月效應」。其次,中國股市一月的收益率和十二月的收益率不存在顯著的互相解釋關系。徐煒等(2005)以滬深兩市開業至2004年5月31日的日收盤價為樣本,得出的結論是從長期看中國股市一月份效應明顯存在,而滾動樣本法所使用的短期數據樣本檢驗出的結果卻並不顯著,說明股市一月份效應與樣本的選擇有較大關系。中國股市存在顯著為負的「十二月效應」,但該現象近年來正逐步消失。何曉光等(2006)以上證、深證綜指1997.1—2003.6為樣本區間進行計算,發現中國股市三月及一月存在顯著為正的收益率,而七月、九月則表現出顯著為負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