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權後股價走勢
1. 股票除權除息後股價會跌嗎
除權除息後股價可能會上漲也可能會下跌,一般除權後上漲叫做填權,即分紅後大多數人持續看好該公司,所以分紅後再不斷買入,或不賣出,這樣股價就會上漲;除權後股價下跌叫做貼權,即有些公司分紅後,所有者權益減少,投資者認為未來下跌的概率大,就會先賣出手裡的股票,股價就會下跌。除權後投資者可根據分紅方案及對公司業績的預判進行股價的走勢分析。建議關注華泰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公眾號或華泰證券的一站式財富管理平台-「漲樂財富通」學習投資知識。華泰證券,貼心管家,您想要的都在這里,快點擊下方圖片加入我們
2. 什麼是行權,行權價格和現在的股價有什麼聯系
行權價格是指發行人發行權證時所約定的,權證持有人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的價格。
行權價格和權證價格緊密相關,行權價格依附於權證而存在。對認沽權證來說,行權價格高於行權期證券價格時,權證有內在價值;對認購權證來說,行權價格低於證券價格時,權證有內在價值。
因此行權價格成為定價權證的重要標尺,公式是:
認購權證價格=到期證券價格-行權價格
認沽權證價格=行權價格-到期證券價格
3. 股票在什麼情況下會走填權行情
1、一般來說,很可能發生填權的行情的情況是:在除權除息後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於除權(除息)基準價的情況。
2、除權後股票價格是除權價,比方一隻股票是十元,現在要十送十股,送股後的除權價成了五元,再從五元上漲就是填權,再上漲到十元就是填滿了權。股票除權後的除權價不一定等同於除權日的理論開盤價,當股票實際開盤價交易高於這一理論價格時,就是填權。
3、行權後的股票若若在它的除權價上發生一波下跌,叫「貼權」行情,在除權價上發生一波上漲,就叫「填權行情」。 填權是填股價除權後留下的凹洞。一般是該公司股有發展前景,才能走填權行情,好的公司可填滿權,甚至更高。反之,叫貼權。
4. 股票激勵期權行權價格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國有企業採取的一系列"放權讓利"的改革措施,目的在於調整國家所有者和企業之 間的利益分配結構,並向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傾斜,以誘導其生產性努力,生產積極性帶來 的經濟增長又為構建與激勵相容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 隨著市場競 爭的加劇, 在不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引入創新機制的條件下, 單個企業的生產性努力所能獲 取的利潤增長空間越來越小,而政府對企業的"軟預算約束"沒有根本改變,使企業從分配 性努力中獲利變得相對容易, 就導致了對分配性努力的激勵. 這一結果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 了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等"內部人"的侵害.在"窮廟富方丈""59 歲現象" , ,過度在職消 費以及屢禁不止的貪污腐敗等等問題的背後,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 (1) 缺乏企業家市場和經 營者的篩選及其退出機制, 從而缺乏對經營者的外部約束. (2) 缺乏對經營者的有效激勵機制,經營者謀求在職期間的收益最大化.同時,改革的深化造成經營者對控制權預期的不穩定,加劇經營者行為的短期化. (3)國家所有者無法對經營者實行全面的嚴格監控,在缺乏 充分競爭環境和企業家市場的條件下,很難確定企業的實際績效及其中包含的經營者貢獻. 所以,現階段國有企業內部改革的重點,是解決好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問題. 為了適應從計劃向市場的轉型,大中型的競爭性國有企業都將改造成具有現代企業特 征的微觀主體, 與私人獨資企業或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相比, 現代企業最核心的要素 1 是法人財產所有權相對獨立和企業內部獨特的治理結構. 內部治理的主要作用在於協調企業 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 克服或減少代理成本. 在西方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制度 創新中,與經理人員持股一樣,股票期權也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長期激勵方式.它把經營者的 個人利益與企業未來價值掛鉤,形成對經營者(代理人)的長期激勵和約束. 那麼,這一激勵機制是否具有普適性?它是否可以用於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員?是否有 助於解決改革過程中因經營者利益不斷強化而產生的代理成本問題,行為短期化問題以及 "內部人控制"問題?這是一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本文試圖提供一個研究國有企業經理人員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及其方案設計的初步框架.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西方股票期權的經驗,國有企業試行 股票期權的各種方案及其比較,股票期權方案設計的原則和要點等問題.一, 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與效應 1.1 概述 股票期權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是為解決現代企業中的"代理問題"而提出的. 根據現代企業理論, 風險與收益的對稱關系在企業中表現為剩餘索取權與剩餘控制權的 分配(相當於契約規定而言) .如果經營者的行為及其努力程度無法完全預測,賦予經營者 對剩餘成果的索取權是使其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努力的最佳方式, 或者至少通過參與企業剩 余的分享來提高其對所有者利益的關心, 這就是股權激勵的基本含義. 但股權本身並不能避 免經理人員採取損害企業長遠利益來獲得股價的短期上升, 或者放棄長期有利但對近期股價 不利的發展計劃. 消除這種短期行為的有效辦法, 是在經理人員的報酬結構中引入反映企業 價值增長的遠期因素. 於是金融衍生市場中的期權被運用到企業的股權激勵機制中. 股票期 權是給予經理人員在將來某個時間購買企業股票的權利, 從期權中獲利的條件是企業股票價 格超過其行權成本即股票期權的執行價格,並且股價升值越大,獲利越多.經理股票期權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簡稱 ESO)正是適應這一要求而形成的特有的對管理者的激勵 機制. 1.2 股票期權的內在激勵機制 期權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上是作為獨立的標的而存在的,但是用於企業內部激勵的 股票期權本身並不是作為交易的對象. 在大多數情況下, 經理人員獲得股票期權不需要額外 付費,也就是說期權的價格(通常表現為手續費)為零.這似乎給人一種印象,經理人員是 2 風險規避或"負贏不負虧"的,企業的股票期權實際上減少了受益人的風險.但是,股票期 權的激勵作用顯然不在於減少經理人員的風險.假定 S 代表股價,E 代錶行權價,S-E 反映 了受益人獲得的期權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即使行權價格等於股票價格,期權仍然 具有激勵作用,因為其依靠的主要是期權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當 S=E 時,股票期權 的內在價值為 0,其所有的價值(也就是激勵)全部為時間價值,它意味著在"等待期"中 股價的變動仍然可能超過行權價格.雖然 S=E 是一種特別的或極端的情況,但它表明了期 權時間價值的存在如何激發了經理人員提高股票價值的努力. 因此, 股票期權最本質的激勵 作用正是體現在時間價值上 (對於買權方也就是股票期權的受益人) 的經營者獲受期權數隨 公司價值的上升而形成的價值升水. 上述分析可以擴展出三個影響經理人員獲得期權時間價值的結論: (1)期權指向的股 票價格特徵對於期權的激勵強度是重要的. 股價波動幅度越大, 股價超過行權價格的概率越大,買權方(經理人員)獲利的機會越大,激勵強度也就越大.這也是高科技行業廣泛使用 股票期權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類企業都具有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特點,期權的時間價值對其 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一些產業與行業的股價對於經濟信號(如利率)的敏感度較強,其股價 波動也會較大, 使用期權的效果要好於股價預期穩定的企業 (如零售企業, 電信等壟斷企業) . (2) 授權期和行權期的規定對於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具有重要影響. 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 股價變動的概率大,對期權的時間價值會產生較強烈的作用.但是,如果期權具有抵押性或 者只能在某個固定的到期日行使的話(被稱為"歐式期權",一些因素也可能對時間價值起 ) 抵消作用,如授權期出現了發放股利的情況等.所以"歐式期權"的激勵強度對於授權期和 行權期的長短較不敏感.這也告訴我們,如果股票期權具有一個類似於"二級市場"的退出 機制,其激勵作用會更強. (3)企業在設計期權激勵契約時,買方(受益人)與賣方(作為 股東代表的董事會 )對未來股票價格的預期是不同的,這就給行權價格的確定帶來了很大 的不確定性.同時我們假定經理人員(代理人)具有信息上的優勢,即他的預期更可能接近 股價的真實水平, 那麼對委託人來講, 理論上對其最為有利的能夠帶來最大激勵的行權價格 應該是,使期權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1.3 股票期權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與效應 股票期權作為使經理們的報酬與業績掛鉤並滿足長期激勵要求的激勵方式, 在西方越來 越多的現代企業中得到了運用.美國投資者責任研究中心魯克斯頓對 1997 年標准普爾 1500 家企業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使用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企業在市值超過 100 億美元的公司中 比例高達 89%,中型和小型企業的比例分別為 69%和 70%.同時,股票期權數量在公司總 3 股本中所佔比例也在逐年上升,70 年代,大多數公司股票期權計劃允許收益人購買的全部 股票數量一般只佔公司總股本的 3%左右,到 90 年代達到 10%,有些計算機公司高達 16%. 標准普爾 500 家企業總裁名下的既得期權價值達到了 420 萬美元(中位數) .而其獲得的期 權如果按增值 10%計算,價值中位數超過 680 萬美元.另據《財富》雜志對美國 282 家中 型企業的調查,1985-1997 年間經理薪酬的構成明顯地由工資向股票期權傾斜.1985 年工資 占薪酬總額的比例為 52%,1997 年降到 28%,相反,1985 年股票期權收入占工資總額的比 例為 8%,1997 年上升到 42%.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激勵機制, 其效應是明顯的: (1) 薪酬結構的調整使經理人員的報酬 與公司業績掛鉤, 鼓勵經理人員更多的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 而不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短期 財務指標上,從而有效的克服了經營者的短期行為; (2)股票期權對人力資本價值的體現, 使經營者有機會參與企業剩餘所有權的分配,實現了經營者與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的統一, 強化了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與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對股權與企業業績之間的實證檢驗表明,股 票期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及股東機價值最大化正相關. Mehran 的研究證實, CEO 的股權利益, 持股比例與反映企業業績的指標(托賓 Q 值,ROA 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因此,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表明, 股權激勵和股票期權激勵對於現代企業的效率具有 重要和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國有企業引入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基本依據.二,國有企業股票期權激勵模式及其比較 2.1 國有企業實行股票期權的背景與制度環境 從激勵機制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傳統薪酬結構僵硬,平均主義色彩濃厚.改革以"工 資—效率"假說為基礎,通過提高工資和獎金對經營者和生產者實施激勵.由於工資基金受 到政策的限制,獎金(特別是以承包制為代表的"利潤分成" )成為了主要的激勵手段.結 果基本工資占薪酬總額的比例越來越小.決策權和分配權越是下放,利潤分成的比例越高. 要使這一報酬激勵機制良性運轉, 企業家才能的競爭性市場價格和企業業績與企業家貢獻的 考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代理問題並導致前文指出的由生產性努力 向分配性努力轉移. 利潤分成誘發的短期行為迫使國有企業必須建立對經理人員的長期激勵 機制,股權激勵和股票期權的實踐由此產生. 但是總體來講, 雖然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允許經營者持股和進行股票期權的試點, 當前國 有企業對股票期權激勵的探索仍然缺乏基本的制度環境.
(只供參考.....................)
5. 怎麼知道股票行權時間行權期間價格會跌嗎
不會跌。股票除了配售時有行權一說之外,沒有其他的任何行權之說了。
行權是指權證持有人要求發行人按照約定時間、價格和方式履行權證約定的義務。如果你手中有100股甲股票的認購權證,行權日是8月1日。行權價格是5元。就是說,到8月1日這天,你有資格用5元/股的價格買該股票100股。如果到了這天,該股的市場價是8元,別人買100股要花800元,而你這天則可以用500元就買100股,假如當初你買入權證時每股權證0.50元,那麼你一共花了550元,你當然合算了。如果你真買,這個行為就叫行權。
對位於價內的權證而言,投資者應該選擇及時行權,否則會導致買入權證的資金全部虧損。以鋼釩GFC1為例,其行權價格為3.266元,行權比例為1.209,截至昨日收盤,攀鋼鋼釩的收盤價格為9.50元。假設攀鋼鋼釩在鋼釩GFC1行權時股價保持不變,則投資者每份權證的行權收益為7.54元,這部分收益扣除投資者買入權證的成本以及行權費用,即為投資者的凈利潤;如果投資者沒有行權,則投資者買入權證的成本即為其凈虧損
6. 權證行權之後正股一般都會大漲嗎
首先解決概念問題,權證的買賣如同股票一樣尋求低買高賣,權證的行權才涉及到認購與認沽的不同
1.認沽權證行權
認沽是看跌期權沒錯。用989舉例子:規定行權價7.43,行權比例2:1,也就是說權證到期可以行權了,你有2份權證就可以用一股南航股票然後以7.43的價格賣給發行人。你想啊,現在南航的股票20多,你要行權就必須去市場上買,買價20多,但是只能以7.43的價格賣給發行人,那也就是說行權就虧20塊以上了,但是如果現在南航的股票是2塊,那你去行權就賺了,所以說是看跌的期權,因為要南航的股票低於行權價你才有利可圖嘛。
認沽權證的價值分析:權證行權價—(權證買入價+正股價)要是一個正數,才說明該權證是有價值的權證,也叫價內權證,反之叫價外權證,是沒有價值的,我們都叫廢紙。
2.認購權證行權
認購權證行權是指到期後,你可以根據規定的行權比例和價格向權證發行人購買對應的正股。用馬鋼權證舉例:行權價3.3,行權比例1:1,權證最近交易價8塊左右,馬鋼股票最近價13塊左右。行權了,你有一份權證就可以用3.3的價格向發行人購買一股馬鋼的股票。你想啊,現在馬鋼13塊了,行權的話我把權證買入成本加行權成本也才11左右,但是我馬鋼的價是13左右,行權了我就賺了,要是馬鋼的股票還在漲,那我不是賺更多了嗎?所以是一種看漲的期權,正股價離行權價越高越好。
認購權證價值分析:正股價格—(權證買入價格+行權價格),要是一個正數才是有價值的權證,也就是價內權證,反之價外、廢紙。
3.為什麼廢紙還會有人炒呢?
像989這樣的認沽權證,明明知道是沒有價值的,但是炒的很熱火,原因呢主要有這幾個:第一,權證採用T+0交易,也就是每天可以買賣無數次,只要我能低買高賣當天就可以賺錢,而且理論上可以賺很多次,雖然每次不會很多,但是積少成多嘛。第二,權證沒有到期就不用行權,誰知道到期會怎麼樣,要是到期了南航低於7.43那不是就變成價內的了,所以離到期越遠的權證其時間價值越高,現在的價外不代表以後也是價外。
4.正股的價格對權證影響
由於認購的權證只要正股漲其權證的價值就增加,所以表現的比較明顯的同向運動,正股漲權證漲,正股跌權證跌。認沽的權證炒作的因素更多一點,跟正股沒有太直接的關系,因為現在的認沽對應的正股股價都是高高在上,跌一點也不能改變其深度價外是結果,但是由於現在的股市缺乏做空機制,炒認沽權證的人就把這個當作做空的工具,只要大盤一跌認沽馬上開始漲。
理論永遠是理論,實際操作當中還要綜合分析大盤走勢、個股走勢等來判斷買入賣出時機。
總之炒作權證一定要知道炒的是什麼類型的,以及該權證有沒有價值(主要針對認購的),還有權證期限是否快到等因素來綜合考慮。
權證交易費用
權證交易只有最高不超過0.3%,最低收5塊的傭金費用,資金量大的客戶可以獲得券商得到券商更低的優惠費率。
現在炒做權證的人基本上沒有人會想到要去行權,都是通過T+0交易來買賣權證賺取差價。前次的國電認購到期同樣是價內權證,但是行權的人很少。
7. 員工持股的股票後期走勢如何
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關系。有漲有跌。但員工持股計劃之前一般難以高價,因為會壓價利於員工持股。
之後的走勢,個股分化很大。
8. 怎麼知道股票行權時間行權期間價格會跌嗎
按F10看,裡面都有的。行權前一些日子一般會狂跌,因為不跑的話一旦行權那錢就全沒了。
9. 請問什麼叫做填權行情.通常後市是怎麼演變的
大家在炒股中時常聽說一些炒股的術語,時間久了也就慢慢清楚了,但是炒了五六年的股都未必認識完所有名詞。通過上升和下跌,我們並不能發現有什麼,但是,如果關注基本面的那就一定程度上認識一些比較重要的名詞了!比如今天我跟大家講的填權和貼權!
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 填權和貼權是什麼
填權:股票除權除息已經過了一段時間,除權除息的基準價是比該股的交易價格低的,而且很多人都喜歡該股,則這種行情叫作填權行情。
貼權:與填權是完全相反的,股票除權除息已經過了一段時間,除權除息的基準價比該股市場交易價格高,也就是股價比除權除息日的收盤價有所下降,並且,這種行情稱之為貼權行情。
不知道哪只股票值得買入?會不會有潛在風險?直接點擊這個鏈接,即可獲取專屬於你的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 為什麼會有填權行情,如何抓住填權行情
1、為什麼會有填權?
一般情況下,每年的9月、10月、11月這三個月就是填權行情的時間,而且很多朋友都覺得這股是不錯的選擇,只要買入的人一多,股價慢慢就回到除權除息前的價格。
2、除權股都會填權嗎?
不全部是,能不能填權的根本原因在於公司能為股東創造出多少價值和利益。股票除權後是否會填權一般可以看以下條件是否滿足:
(1) 大盤趨勢向好
(2) 成長性股票,且除權前漲幅不大
(3) 流通股本不大,在6千萬以下為好
(4) 第一次送轉股,且一般為10送轉3~6之間的除權股
3、怎麼抓住填權行情?
(1) 看成交量,量能越大填權可能性就越大。游資拉升個股的最明顯特點就是放量、放大量、甚至放巨量,假如說,連續2、3天放量大就要警覺起來了,
(2) 每天開盤的半小時內是買入股票的最適合的時間點,強勢的股票往往開盤後就迅速上浮,甚至到漲停版。盡量選擇龍頭股,強者就一直是強者的道理。
(3) 大盤行情的好與壞也將直接的影響到填權,當行情好填權就越急速。當市場行情不好時除權後就貌似很難填權了。所以投資者也要多留意大盤行情走向。
(4) 除權後上漲的股票填權概率比較高,除權後兩種情況就不要繼續追加買進股票:一種是市場沒什麼動靜,另一種是出現了下跌,多關注一下行情,慎重決定。
這些就是我所知道的有關填權和貼權的基本知識,因此投資者炒股最好知曉一定的經驗與技巧,才能在股市裡如魚得水,希望各位都能投資順利!市面上很多研究分析報告都是要付費才能看,我自己花了不少錢買了一些靠譜的行業研報,直接分享給你吧,點擊鏈接就可以獲取: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8-2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