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股票總市值
⑴ 今年A股都借殼了哪些公司
綠地控股借殼金豐投資、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基礎產業集團借殼海島建設、廣匯汽車借殼美羅葯業、申通快遞借殼艾迪西、巨人網路借殼世紀游輪等(投投金融)
⑵ 綠地控股股歷史最高市值綠地控股股票今年的行情綠地控股連續大跌原因
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波動很大,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波動很大,雖有著這樣的背景,但依然有不少房地產公司申請上市。大家如果想購買房地產股票,想要在這么多上市的房地產公司中挑選好的房地產股應該如何做?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國內房地產行業中十強之一的公司--綠地控股吧!在開始分析綠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綠地控股屬於一家大型地產企業集團,於1992年創立,該公司總部設置在上海,公司在A股整體上市,並對香港上市公司實行控股。成立了長達29年,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健康、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發展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十年入圍《財富》全球企業500強。說完了綠地控股的公司基本情況之後,咱們來了解一下綠地控股公司有什麼優勢吧,有沒有投資的價值?
亮點一:公司參股銀行
公司曾經給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投資2億元,具有該銀行總股本4%股權。向錦州銀行投資3.75億元,持有該銀行總股本3.84%股東權益。綠地控股對銀行進行參股之後,對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這件事有利。銀行是屬於高收益的行業之一,針對於銀行來參股可以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其次的話,可以"就地取材",增加融資渠道 ,能幫助公司盡快拿地擴張。
亮點二: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一,公司預收賬款連續4年正增長,2021年錄得預收賬款4337.4億元,環比增長2.9%,項目的有序竣工促使營業收入實現規模化發展。
第二,公司多元化產業增長效果明顯,由於大基建的進行,公司營業收入規模也得到增長。公司的金融、消費綜合產業不斷改進,不斷壯大公司發展實力。

亮點三:大消費業務不斷突破,貿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消費領域不斷取得新成就,"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覆蓋在西安、天津、哈爾濱、濟南、海口、貴陽、成都、昆明等10餘個城市,並實現了45億元營收。其實這公司國際貿易業務就佔用了27億元人民幣,貿易金額被不斷打破。
篇幅有限制,還有很多關於綠地控股股票的深度分析報告和風險等級提示,都幫大家提前整合到研報當中了,戳這里了解一下吧:【深度研報】綠地控股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縱使國家提出了明確的政策引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房地產能進一步調控的空間局限性非常大,目前房地產行業仍舊沒有太大波動,以穩為主。同時,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在未來更進一步,可以預料在以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當中,會受到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總的來說,長遠來看綠地控股公司的業績將持續增長,值得我們關注!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綠地控股股票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綠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綠地控股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0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哪些是房地產行業龍頭股
地產股有很多,地產四大龍頭是招、保、萬、金(招商地產、萬科、保利地產、金地集團),中國最大的地產股一直是萬科。
(3)綠地股票總市值擴展閱讀:
1.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
2. 成為龍頭股條件: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龍頭股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3.地產股一直是中國股市的最熱門群體之一。早在1990~1994年,地產股基本上都是深滬兩市的龍頭品種,像上海的「兩橋一嘴」,深圳的萬科、寶安。後來,隨著國家的宏觀調控,地產股不再風光,地產股上市也一度停滯。但近幾年,地產股風光再現。一方面受益於消費升級,一方面受益於人民幣升值
網路 龍頭股
網路 房地產股票
⑷ 五大家族為什麼怕溫氏
五大家族為什麼怕溫氏?1、溫氏的祖先很厲害:開始興家族衰門派第一人的正是溫氏祖先溫卯。經過時間的沉澱,溫家的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家族。溫家在四大家族之上,自比天上的太陽。
2、溫若寒自身實力高:在前世中,溫若寒的實力,應該說無人能及。動畫中,藍啟仁說溫若寒神功已成,至於是什麼神功就不用計較了。實力肯定在藍啟仁、江楓眠之上。此人實力高也有頭腦,拉攏眾人收復很多地盤。
3、溫家眾黨羽強:江湖上很多人看到溫家獨大,紛紛入溫家效勞。化丹手溫逐流就是個好例子,溫逐流本叫趙逐流。
(4)綠地股票總市值擴展閱讀:
在清談會上,溫家人沒有進入前四,一開始出場就失敗好幾個人。正是突出溫家小一輩無用、囂張。兒子實力不行,兒子這一輩們的子弟們實力都不行。
溫家還有溫若寒、溫逐流等人,先是刻意弱化他們的實力。等到下一集就能體現出來他們的強大。溫若寒燒了雲深不知處的藏書閣,而藍家人卻無能為力,藍曦臣出逃。不僅如此,還繼續屠了江家。
⑸ 綠地控股股價為什麼這么低
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在橫盤震盪中徘徊,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在橫盤震盪中徘徊,即便於這樣的背景之下也是有不少房地產公司申請上市。大家如果想購買房地產股票,在眾多的上市的房地產公司情況下,好的房地產股究竟要如何去挑選?接下來咱們就來研究一下國內房地產行業中十強之一的公司--綠地控股!在開始分析綠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綠地控股是一家比較大規模的地產企業集團,在1992年成立,且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公司在A股整體上市,並投資了香港上市公司。成立了長達29年,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健康、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發展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十年入圍《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研究完了綠地控股的公司一些基本情況,下面來給大家說一下綠地控股公司的長處,有必要投資嗎?
亮點一:公司參股銀行
公司曾給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投資資金2億元,據有該銀行總股本4%股權。向錦州銀行投資3.75億元,持有該銀行總股本3.84%股權。綠地控股向銀行參股之後,有利於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銀行身為一個高收益的行業,參股銀行能夠得到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其次,能夠"就地取材",增添融資渠道 ,可以幫助公司盡快拿地擴張。
亮點二: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一,公司預收賬款4年保持穩定增長,2021年錄得預收賬款4337.4億元,環比增長2.9%,項目的有序竣工即將帶來營業收入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第二,公司多元化產業發展迅速,公司營業收入規模也因為大基建的進行而呈現增長趨勢。公司的金融、消費綜合產業不斷創新轉型,不斷壯大公司發展實力。

亮點三:大消費業務不斷突破,貿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不斷進軍消費領域,"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覆蓋在西安、天津、哈爾濱、濟南、海口、貴陽、成都、昆明等10餘個城市,並實現了45億元營收。公司國際貿易業務累計佔了27億元人民幣,貿易金額連續突破歷史新高。
篇幅不能太長,對於綠地控股股票,深度的分析報告和風險等級提示還有很多門道,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還不快點瀏覽一下:【深度研報】綠地控股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縱使國家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政策引導,可房地產能進行進一步調控的空間限制非常大,目前房地產行業仍舊沒有太大波動,以穩為主。同時,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意味著國家將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想必會對對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總的來說,綠地控股長遠來看是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公司,值得信賴!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綠地控股股票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綠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綠地控股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8-3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⑹ 最新消息綠地要倒閉了是真的嗎(2022綠地集團會破產嗎)
假的,綠地沒有倒閉,只是房地產行業最近兩年不太緊氣而己!
2022年1月28日晚,綠地控股發布2021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349億元,同比增長17%;總資產達到12979億元,每股凈資產7.15元,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208億元,凈利潤7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9%。
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抗風險能力和經營韌性不斷加強。降負債連續提前達標,資產質量穩步提升。公司有息負債余額持續大幅下降,帶動總資產穩步回落、每股凈資產持續提升,夯實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基礎。主動應對外部挑戰,外部沖擊影響可控。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底,綠地控股有息負債余額降至2360億元,再創實施降負債計劃以來新低。全年壓降有息負債858億元,自「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出台以來已累計壓降有息負債1522億元。總負債中有息負債佔比創新低,總負債中的最大部分為合同負債及預收款項(主要為房地產業預銷售金額,代表未來業績確定性),較年初增加512億元,佔比進一步提升至42%,有息負債占總負債比例則再創新低,僅約21%。有息負債產業結構優化,房地產業有息負債余額降至1660億元,佔比約7成,其餘來自受國家穩增長等政策鼓勵支持的基建等產業的負債金額佔比約3成。有息負債結構優勢顯著,債券低於18%,信託等非標融資不足3%。突出的降負債、去杠桿表現,為綠地全面完成企業「三步走」降負債計劃打下了扎實基礎。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2021年綠地上下凝心聚力,充分發揮深厚積淀、產業協同的綜合優勢和國有體制、市場機制的不竭動力,實現了「三穩一降一優」的成績,即發展穩、預期穩、人心穩、負債降、結構優。展望2022年,張玉良指出,新的一年是綠地集團成立30周年,綠地將緊抓時代機遇,堅定不移推動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向著更高發展質量和更好發展水平邁進,努力實現「再出發、煥新生、開新局」。
66歲的張玉良,再一次超期服役。
2月16日晚間,綠地控股公告稱,選舉公司第十屆董事會成員。選舉張玉良先生為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與本屆董事會一致,同時聘任張玉良先生擔任公司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張玉良1956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黨委委員、副書記,上海市農委機關主任科員,上海市農委住宅辦副主任等職務。
早在2018年11月,綠地控股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選舉後,張玉良的超期服役就曾一度引起熱議。
按規定,國企領導年滿60周歲,要辦理退休手續。業績突出者可延長任期,但最遲不超過63周歲。當年張玉良已經62歲,連任也破除上述退休的年齡限制。
彼時,綠地方面表示,綠地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不是傳統國企,經營班子不是簡單政府任命,而是按照公司法,董事會推薦董事長,完全是市場化的行為。
此後,張玉良在媒體發布會上曾表示,「國有股東有著重要分量,國有股東信任你,如果你身體好、有能力、有條件,人家願意讓你干,你也願意干,這是雙向的選擇。」
「連任很好,可以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另一方面,當董事長很辛苦,如果退休就可以享受人生了。」張玉良稱。
三十年的領頭人
1992年,張玉良創辦上海綠地總公司(即綠地集團前身),並先後擔任上海綠地總公司總經理,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等職務。
官網顯示,歷經近30年的發展,綠地集團目前已經成為一家以房地產、基建為主,金融、消費、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性經營企業。
早在2013年,綠地就傳出有意借殼上市登陸A股資本市場。隨後在2014年4月,整體上市重組方案獲通過。
2015年8月,綠地控股正式借殼上市,上市首日市值高達3054億元,超越了市值1644億元的萬科,成為了當時A股市值最高的房地產企業。、
同時,經綠地控股董事會選舉,張玉良成為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彼時有媒體測算,綠地上市後的張玉良身價已超過57億元。
上市即頂峰的綠地控股,股價隨後接連走低。截至2022年2月16日收盤,股價報4.48元/股,總市值僅為572億元。
截至2021年三季度,綠地集團股東包括上海格林蘭投資、上海地產集團、上海城投集團。持股比例分別為29.13%、25.82%及20.55%。
其中上海格林蘭投資實際控制人為張玉良,而上海地產集團、上海城投集團則均為上海國資背景。
多元化負累
在登陸A股的同時,張玉良曾明確提出,在做強地產主業的基礎上,加快「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三個重點領域發展。
此後綠地先後在基建、金融、消費等方面投資布局。
「正是開啟多元化的幾年,綠地也錯失了在地產賽道繼續領跑的機會,近幾年,地產業務佔比更是逐年下降。」有業內人士對《鳳凰WEEKLY地產》表示。
《鳳凰WEEKLY地產》翻閱綠地近年來年度報告發現,在收入分類下,羅列了多種業務的收入。
以2016年年報為例,主營業務包括了11個行業,涉及地產、建築、商品銷售、汽車、綠化、物業、酒店、金融等行業分類。收入金額方面,地產業務收入約1450億元,建築業務收入為76.59億元,此外其他各類業務收入均未超過20億元,當年總收入2450億元。
2017年,業務收入種類縮減至7個,除地產和基建外,依然涵蓋商品銷售、能源、汽車、酒店、金融等行業業務等收入,其收入佔比依舊不是很高。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5年度,綠地集團以2015.1億元的銷售規模,位於銷售榜單的第三位。彼時,萬科地產以2627億元的銷售額領跑眾房企,恆大地產以2050億元的微弱優勢領先綠地。
2017年,剛剛邁過3000億規模銷售大關的綠地,內部喊出2018年房地產銷售目標要突破4000億元。
但直至2021年,綠地控股也沒能實現這一目標。
此前的2020年、2019年,綠地的銷售規模分別為3853億元、3880億元。幾年前還與萬科、碧桂園、保利、中海齊頭並進的頭部梯隊成員,短短數年,卻早已被甩開太多。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對《鳳凰WEEKLY地產》表示,「綠地近幾年因為多元化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地產業務的發展精力,所以很難撐起來銷售業績。」
「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盈利上並不顯著,而且擠占資源。」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另一步「錯棋」?
「多元化之外,綠地的另一步錯棋,就是商辦。」有多位業內人士這樣對《鳳凰WEEKLY地產》表示。
2015年,綠地集團大量轉型向辦公為主的商業地產。
綠地所到之處,基本都會為當地獻上一座綠地中心。憑借超高層,綠地在全國各地攻城略地,迅速打開全國市場。
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張玉良曾經豪言稱:「把超高層建築插遍全國。」
有媒體統計,綠地截至2016年中期,承諾興建的50座摩天大樓(超過150米)中,將近一半仍處於未建、緩建中。
2017年年初,張玉良在接受采訪時也坦然承認「商辦」拖累了地產主業的步伐,並計劃收縮商辦戰線,下調項目比例至36%。
「綠地所持有的商辦類項目,從資金周轉角度來說,是偏慢的。」有業內人士表示。
於小雨稱,建設大體量商辦項目,施工周期長,盈利不確定性高,且綠地部分項目銷售周期長、去化慢,或者是建造成本過高,會導致存貨可變現凈值下降,存貨跌價准備增加,企業凈利潤隨之降低。
此外,2019年「商改住」政策收緊,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地,關榮雪稱。
下一個賽道
2020年1月,市場傳出綠地將被10強房企收購等消息。
張玉良曾表示,沒有可能性,綠地控股的二次混改還在推進中,目前尚正常開展,無時間表。
雖然綠地緊急否認了該傳聞,但綠地排名多年來的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
克而瑞2020年房企操盤榜數據顯示,綠地控股成為當年TOP10房企中唯一年度操盤金額下降的房企,同比降幅為8.07%。
2021年,綠地控股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902.46億元,位列房企銷售榜單第10位。龍湖則以2900.90億元的銷售規模位列第11位。
2021年11月,綠地控股公告稱,鑒於公司基建產業的收入佔比已超過50%,公司所屬行業類別已由「房地產業」變更為「土木工程建築業」。
此前的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綠地控股實現營業收入5349億元,同比增長17.29%。營業利潤218.85億元,歸屬股東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約49%,約為76.49億元。
綠地在業績快報中還指出,公司正積極降負債,抓去化,以及地產銷售資金回籠。
「去杠桿,降負債壓力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此外基建收入佔比最高,綠地已經不將自己定義為房地產企業,後續可能談不上規模的高增長了。」於小雨分析。
對於這樣的預期,超期服役的張玉良,能否給外界一個答案,帶領綠地,重回頂峰?
⑺ 滬深A股中國最大的上市企業有哪些,要前30家的,
按順序寫給你:
中國石油 工商銀行 建設銀行 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石化 中國人壽 中國神華 中國平安 交通銀行
招商銀行 中信銀行 浦發銀行 中國太保 貴州茅台 興業銀行 兗州煤業 民生銀行 上海汽車 光大銀行
中國國航 中國鋁業 長江電力 中煤能源 三一重工 大秦鐵路 海螺水泥 中信證券 五糧液 中國聯通
OK。
⑻ 建築類股票有哪些
一、宏潤建設002062:1月20日訊息,宏潤建設3日內股價上漲17.39%,市值為65.71億元,漲9.96%,最新報6.07元。
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為建築施工、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投資及新能源開發。
二、中國電建601669:截止13時43分,中國電建報9.45元,漲8.25%,總市值1367.73億元。
國內經濟發展區域性特徵越來越顯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國內建築業發展的最大需求,國內建築市場具有較顯著、較突出的區域化需求。
三、中國交建601800:中國交建1月20日股價,截至13時43分,該股漲4.82%,股價報10元,成交124.19萬手,成交金額6.05億元,換手率0.54%,最新A股總市值1548.68億元。
公司為中國領先的交通基建企業,核心業務領域分別為基建建設、基建設計和疏浚業務。公司憑借六十年來在多個領域的各類項目中積累的豐富營運經驗、專業知識及技能,為客戶提供涵蓋基建項目各階段的綜合解決方案。公司主營業務擁有多項特級、甲級、綜合甲級的資質,公司及下屬企業共擁有9項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13項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1項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公司及下屬企業現有各類主要工程承包資質560餘個、工程咨詢勘察設計資質140餘個,其中包括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7個;另有監理、測繪、檢測、對外經營等多種業務資質。
四、中國能建601868:中國能建1月20日股價,截至13時43分,該股漲2.9%,股價報2.84元,成交556.78萬手,成交金額7.16億元,換手率2.22%,最新A股總市值1154.85億元。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⑼ 五大家族為什麼怕溫氏
2015年11月2日,換股合並實現整體上市的 溫氏股份 (300498.SZ),股價出現暴漲,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創業板巨無霸,萬千股民追捧的對象。
讓外界頗為困惑的是,一家主營禽肉產品的溫氏股份,何以能夠擁有如此大規模的市值,圍繞其發展軌跡,一直為外界所關注。3月6日,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溫氏股份董事長溫鵬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專訪。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由7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經過30餘載的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跨地區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溫氏股份一路走來,穩扎穩打。目前,溫氏股份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170多家一體化公司,現有合作家庭農場5.3萬戶、員工4萬餘人。
作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歲的溫鵬程第19次參加全國兩會。面對外界關心的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溫氏家族化等問題,溫鵬程毫不諱言,向時代周報記者娓娓道來。
神話背後 依賴「溫氏模式」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溫氏股份定位於畜禽養殖為主業,恰逢其時。溫氏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肉豬、肉雞等禽類產品,近幾年其規模遠超同行。
據溫氏股份官網披露,2014年溫氏集團上市肉豬1218萬頭、肉雞6.97億只、肉鴨1699萬只,實現銷售收入380億元。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溫氏股份的經營業績再次邁上新台階。
最新的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收達482.34億元,同比增長24.56%;營業利潤為67.17億元,同比增長132.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76億元,同比增長126.16%。
在業內人士看來,溫氏股份的發展得益於其獨有的「溫氏模式」—以緊密型「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為核心、適度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發展和經營管理模式。
長江證券 分析師認為,溫氏股份通過其「輕資產、全產業鏈、全員持股」的溫氏模式解決了養殖業大規模化而因技術跟不上導致的高成本難題,成本優勢顯著。另外,溫氏股份較高的生產效率及成本控制優勢,能夠保證合作農戶利潤持續增長,吸引更多農戶加入溫氏體系,實現規模的持續擴張。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畜牧業巨大的成本是飼料,大概佔到總成本的70%。目前國家正在提倡「去庫存」的發展思路,近年來玉米和糧食的庫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庫存。溫鵬程認為,在「去庫存」的過程中,會讓這些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這可以讓我們的畜牧產品,生產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溫氏股份將產業觸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蘇等地,在發展過程中,溫氏股份「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引起了環保爭議。對於國家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法規,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歷來重視環境保護,並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環保問題解決方案,即環保「三同時」制度,另外這幾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資金達到10億-20億元,「去年我們投入了2.7億元的環保資金,新投產的項目,(環保)標准較高,達到了循環利用的標准。」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50多分鍾的專訪時間里,溫鵬程多次談到環保話題,「我們三年前就明確了環保管理,是生產環節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的環保壓力不大」。
邁入2016年,溫氏股份發展勢頭迅猛。3月7日,溫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豬銷售情況,2月銷售商品肉豬109.81萬頭,收入22.15億元,銷售均價17.91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31.74%、-27.66%、4.01%,對此溫氏股份解釋稱,「受春節假期影響,公司商品肉豬出欄量減少;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商品肉豬出欄量增長及銷售價格上漲。」
近來,溫氏股份再次將產業板塊向全國布局。2月3日,該公司披露了一項定增預案,「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以每年合計新增肉豬產能 182 萬頭為目標,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 11.6億元,用於建立 4個肉豬養殖一體化建設項目。
啟動組織架構變革
溫氏股份內部家族分散,共計有13個家族,其中以溫鵬程家族和嚴居然家族影響最甚。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溫氏股份的股本結構較為分散,無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單一股東,各股東的持股數及持股比例均較小。
截至目前,溫氏家族成員中,包括溫鵬程在內的11人在溫氏股份持股,合計持有公司6.07億股股票,持股比例為16.74%,為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在董事會層面,溫氏股份共計有8名握有「實權」的非獨立董事,其中溫鵬程在公司擔任董事長,溫氏家族成員在非獨立董事中擁有4名席位,佔到1/2,對於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形成決議,有重大影響。
另外,嚴氏家族在溫氏股份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溫氏股份總裁、技術總監嚴居然,以及嚴居能兩兄弟,均在董事會擔任董事,兩人合計持有1.77億股,持股比例達4.88%。
溫鵬程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對於公司家族化傾向這一話題毫不諱言,「溫氏從成立那一天起,我們就是一個帶有家族烙印的公眾公司。」 溫鵬程表示,正是因為如此,早期的溫氏集團才被拒於資本市場之外,「但我們完全是以公眾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團隊的成長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溫鵬程進一步指出,雖然溫氏帶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團隊的作用、決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學、合理,而且高效的。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從去年11月份整體上市成為創業板「第一股」後,溫氏股份經過資本市場震盪,依舊穩坐「一哥」寶座。截至3月10日收盤,溫氏股份報收47.87元/股,總市值達到1735.41億元,超過綠地控股(600606.SH,總市值1555.09億元)和光大銀行(601818.SH,總市值1699.12億元),在滬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銀行 的總市值目前不到1500億元,溫氏股份總市值排名第25位,可謂深市的新「巨無霸」
在整體上市後,上述13個家族和個人身家已過億,溫氏創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財富觀念變成現實。今年以來,溫氏股份繼續加大對股東的財富共享。根據2015年度的經營情況,溫氏股份發布了《2015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預披露》公告,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不少於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不少於18.13億元,同時以資本公積向股東每10股轉增不少於2股,合計轉增股本不少於7.25億股。
不僅如此,溫氏股份還啟動了員工持股計劃。2月3日,溫氏股份披露稱,該計劃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1.6億元,參與對象包括本公司董監高管理人員,以及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的子公司員工,總人數達19097人。
溫鵬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為了上市後更好地發展,溫氏股份直接啟動了關於組織架構變革的工作,已聘請了有關的第三方咨詢公司,指導此次變革。
「我們很快會以原來的母公司來帶動分公司發展,到下個階段,組織變革(實施)以後,可能會讓企業的管理更專業化,具體從業務隊伍專業化、年輕化這幾個方面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