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分層

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分層

發布時間: 2022-10-08 12:42:36

㈠ 納斯達克是什麼意思

一、納斯達克是什麼?
納斯達克的全稱為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是美國的一個電子證券交易的機構,是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擁有進行操作的,納斯達克也是全國證券業協會行情自動傳報系統的縮寫,成立於1971年,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納斯達克也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為了能夠更好的規范混亂的場外交易,以及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成立的一個股票交易市場,納斯達克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
納斯達克是買賣有價證券的全球電子市場,也是美國科技股票的基準股指。納斯達克這個詞也指納斯達克綜指,是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3000多支股票的指標。具體來說,該交易所包含全球科技和生物技術的領先企業,比如微軟、谷歌、甲骨文、英特爾和亞馬遜等。但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納斯達克100之間有差別,後者由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10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組成。
兩者都是市值加權指數,由總部在美國的股票和代表NASDAQ Global SelectMarket Composite的國際股票組成。這些股票需要滿足嚴格的流動性規則,並且遵守企業管理標准。

二、納斯達克指數是什麼?
納斯達克面世之初有兩個不同的指數:NASDAQ-100和NASDAQ Financial-100,前者包括零售、技術、電訊、醫療保健、交通等,後者包括銀行業、保險公司、抵押和經紀行。納斯達克編制兩個股指也在國際市場也以他們的基礎編制,並希望其它共同基金在編制各自的基準時也採用同樣的原則。

納斯達克100包括100家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最大的國內、國際非金融公司,計算基礎是修正市值加權方法。納斯達克每個季度都會被檢視,根據專用演算法調整成分股的權重。如果成分股沒有達到預定義的權重分配要求,則會被剔除在外。

㈡ 納斯達克有幾個板塊

美國股市的三個板塊都是一些指數指標,反應的都是股票的指標,三個指數分別是:
1、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2、標准普爾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即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是以目前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股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數量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基期股票數為分母,相除之數再乘以10就是股票價格指數。
3、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 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 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 以15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 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㈢ 美國證券市場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呢感覺好混亂啊!




美國證券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大禮堂,企業成長的兵工廠。盡管讓人一夜致富的微軟,英代爾都在Nasdaq交易,美國證券市場構成美股研究社裡面分為美國證券市場的三大部分:紐約證交所仍是最大、最老、最有人氣的市場。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目前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叫喊來尋找最佳買賣主。在Nasdaq,買賣在電話或電腦上談。



一些美國大公司在公司創立之初,都選擇在這里將其股票上市。舉例來說,像艾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e Corporation (XOM(行情 論壇)))以及通用汽車公司(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M))。店頭市場( Over-the-Counter (OTC) )它是一個進行非上市股票、債券、及其他證券交易的地方。每位買者或賣者都是經過協議與議價來達成股票的買賣。不像證券交易所里一個專業經紀商底下只有一位經紀人,在店頭市場有許多位市場推動者 ( Market Makers ) 在幫客戶買賣股票。以下是在美國店頭市場里銷售的一些股票、證券:公債 ( Corporate Bonds )市政公債 ( Municipal Bonds )新股票 ( New Issues of Corporations )美國政府證券 ( U.S. Government Securities )開放型投資公司 ( Open-end Investment Company )外國公司證券 ( Securities of Foreign Corporations )未在證券交易所登記,而在店頭市場買賣的股票 ( Unlisted Stocks )全國證券商公會自動報價系統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 System )簡稱:納斯達克是一套電腦系統,專門提供給在店頭市場股票作報價之用。在美國約有5,540家大、中、小企業公司在NASD(行情 論壇)AQ(行情 論壇)上市。目前在NASDAQ掛牌的幾家知名的電腦公司有微軟電腦公司 ( Microsoft Corporation )、戴爾電腦公司( 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 )、英特爾電腦公司 ( Intel Corporation )、雅虎網路公司( Yahoo! Inc. )。

㈣ 美國股市三個板塊都反應什麼情況

網路 網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標准普爾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即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該公司於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采選了230種股票,編制兩種股票價格指數。到1957年,這一股票價格指數的范圍擴大到500種股票,分成95種組合。其中最重要的四種組合是工業股票組、鐵路股票組、公用事業股票組和500種股票混合組。從1976年7月1日開始,改為 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幾十年來,雖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終保持為500種。標准·普爾公司股票價格指數以1941年至1943年抽樣股票的平均市價為基期,以上市股票數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其基點數為10。以目前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股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數量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基期股票數為分母,相除之數再乘以10就是股票價格指數。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 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 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 以15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 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㈤ 納斯達克有幾個板塊

納斯達克有幾個板塊?
納斯達克將在35年來首次提供3個市場板塊。除了納斯達克 Global Select Market之外,納斯達克還提供納斯達克 Global Market(納斯達克全國市場 (NASDAQ National Market)的新名稱)和納斯達克資本市場 (NASDAQ Capital Market)(前身為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 (NASDAQ Small Cap Market))。

納斯達克預計將於2006年7月1日啟動新的板塊。目前已有1000多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有資格加入 Global Select 板塊。
納斯達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勃-格里菲爾德 (Bob Greifeld) 表示:「我們已經為藍籌股企業創建了藍籌股市場。納斯達克正提升其上市財務標准,使其高於全球任一市場,以便吸引和保留那些希望在具有最高上市標準的市場上交易的企業。」
他補充道:「納斯達克的觀點是,全球最好的企業將轉向具有最高標準的交易市場。我們認為,當交易市場和企業認識到什麼對投資者有利並開始進行內部改進時,最高、最明智的標准隨之誕生了。納斯達克歡迎交易市場、企業和投資者重新看待我們的標准、仿效我們或建議其他形式的改進。我們希望藉此掀起一場廣泛的競賽,為交易市場和企業帶來最佳利益。」
在新的結構下,預計近1,650家企業將符合 Global Market 標准,550家企業將符合 Capital Market 標准。三個市場板塊均將保持嚴格的上市和公司治理標准。

㈥ 納斯達克是什麼意思

納斯達克(NASDAQ),全稱為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是美國的一個電子證券交易機構,是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所擁有與操作的。

(6)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分層擴展閱讀:

NASDAQ是全國證券業協會行情自動傳報系統的縮寫,創立於1971年,迄今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納斯達克是由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為了規范混亂的場外交易和為小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於1971年2月8日創建。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現有上市公司總計54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並面向全球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高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每一隻上市證券均擁有各自的證券代碼,證券與代碼一一對應,且證券的代碼一旦確定,就不再改變,這主要是便於電腦識別,使用時也比較方便。納斯達克證券代碼多由數個(常為四個)大寫英文字母構成,如:BIDU,是網路2005年8月5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證券代碼。
相比較而言,納斯達克有其自身的特點:
1、雙軌制。在上市方面分別實行納斯達克全國市場和小型資本市場兩套不同的標准體系。通常,較具規模的公司在全國市場上進行交易;而規模較小的新興公司則在小型資本市場上進行交易,因為該市場實施的上市要求沒有那麼高。但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兩個市場的監管范圍並沒有區別。
2、交易系統。納斯達克在市場技術方面具有很強的實力,它採用高效的「電子交易系統」(ECNs),在全世界共安裝了50萬台計算機終端,向世界各個角落的交易商、基金經理和經紀人傳送5000多種證券的全面報價和最新交易信息。但是,這些終端機並不能直接用於進行證券交易。如果美國以外的證券經紀人和交易商要進行交易,一般須通過計算機終端取得市場信息,然後用電話通知在美國的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會員公司進行有關交易。由於採用電腦化交易系統,納斯達克的管理與運作成本低、效率高,同時也增加了市場的公開性、流動性與有效性。
3、造市人。納斯達克擁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它們是一些獨立的股票交易商,為投資者承擔某一隻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這一制度安排對於那些市值較低、交易次數較少的股票尤為重要。這些做市商由NASD的會員擔任,這與VSE的保薦人構成方式是一致的。每一隻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做市商為其股票報價;一些規模較大、交易較為活躍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能達到40~45家。平均來說,非美國公司股票的造市人數目約為11家。在整個納斯達克市場中,大約有500多個市場造市人(market maker),其中,在主板上活躍的造市人有11個。這些做市商包括美林、高盛、所羅門兄弟等世界頂尖級的投資銀行。納斯達克越來越試圖通過這種做市商制度使上市公司的股票能夠在最優的價位成交,同時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4、保薦人制度。在納斯達克市場,造市人既可買賣股票,又可保薦股票,換句話說,他們可對自己擔任造市人的公司進行研究,就該公司的股票發表研究報告並提出推薦意見。
5、交易報告。造市人必須在成交後90秒內向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當局報告在市場上完成交易的每一筆(整批股)。買賣數量和價格的交易信息隨即轉發到世界各地的計算機終端。這些交易報告的資料作為日後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審計的基礎。

㈦ 美國納斯達克是什麼

納斯達克是美國的一個電子證券交易機構,是由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所擁有與操作的。

納斯達克是由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為了規范混亂的場外交易和為小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於1971年2月8日創建。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證券交易市場。

每一隻上市證券均擁有各自的證券代碼,證券與代碼一一對應,且證券的代碼一旦確定,就不再改變,這主要是便於電腦識別,使用時也比較方便。

(7)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分層擴展閱讀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㈧ 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交易所的區別

1、概念不同

紐約證券交易所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IPO數量及市值第一,交易量第二的交易所。在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它是1971年在華盛頓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

2、上市成本不同

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公司大多以資產規模大、市值大、發展歷史悠久的巨型公司為主,其上市標准比較嚴格、上市門檻較高。而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多以高科技、具有良好成長性和發展前景的中小型公司為主,它的上市標准和要求相對於紐約證交所要寬松許多。

總體而言,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成本要高出納斯達克很多,這里的上市成本包括申請上市的費用、參與上市的費用以及維持上市的費用。


3、監管制度不同

紐約證券交易所設董事會,董事會會員經選舉產生,董事會是交易所的領導管理和決策機構。董事會有權處罰和制裁一切非法交易行為。納斯達克實行公司制,有股東大會、董事會。董事會下設市場監察委員會(MSC),處理全國范圍內的市場案,專門負責對納斯達克場內交易的監管。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市場監管主要包括對會員的監管和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兩方面。納斯達克對市場的監管主要分為兩個方面:股票發行監管和交易活動監管。

㈨ 美國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場所主要分為哪些

1.紐約股票交易所( NYSE ) :
電影中股市內人聲喧騰,比手畫腳的鏡頭,在使用電腦和電話交易的Nasdaq看不到。要感受那種金錢游戲的熱氣,只有來華爾街十一號的紐約證交所。 紐約證交所有二百零五年的歷史,約有2920支股票,包括大部份歷史悠久的『財星五百大企業』,股價總值達七兆美元。相較之下,Nasdaq只有二十六歲,雖有5540支股票,但多半是小型的新公司。兩家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股票買賣方式。在紐約證交所,經紀人在場內走動。
2.NYSE ARAC 紐約證券交易所高增長板 :
前身群島交易所,2006年被紐交所收購,紐交所高增長市場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完全電子化的股票交易所,在紐交所高增長市場上市的公司一旦條件成熟便可無縫過渡到紐約交易所的主板市場,NYSE ARAC以交易ETF為主。
3.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是美國上市公司最多,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高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NASDAQ市場內部共劃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是全球精選市場(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第二層是全球市場(Nasdaq Global Market);第三層是資本市場(Nasdaq Capital Market),前身為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 三個市場分層的財務標准和流動性標准要求不同,但公司治理標准相同。
4.PINK SHEET粉單市場 :
粉單市場的功能是為那些選擇不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或者不滿足掛牌上市條件的股票提供交易流通的報價服務。粉單市場已納入納斯達克最底層的一級報價系統,是美國櫃台交易(OTC)的初級報價形式。
拓展資料:美國全國股票交易所
美國全國股票交易所(英文:National Stock Exchange,簡稱:NSX) 美國全國股票交易所的前身是辛辛那提股票交易所,全部電子化交易已經使其成為美國擁有第三大交易量的股票交易所,是美國NASDAQ、NYSE和 AMEX上市股票成本最低的交易場所,正在逐漸從一家地方交易所發展成為全國性交易所。

㈩ 科創板、香港、納斯達克上市應該怎麼選擇啊

科創板一出,對於想要沖擊資本市場的企業來說,又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

那問題來了,多了一個選擇後,科創板、香港、納斯達克,你的企業該選哪一個市場首發?

第一步:對比上市條件,更符合哪個市場?

在市場看來,科創板重大的進步包括首次將核准制改為注冊制;允許同股不同權、VIE架構及紅籌股在滿足一定條件下上市;定價機制採用詢價機制,進一步實現市場化;交易規則進一步放寬。這些條件的放寬也使科創板進一步向港股和納斯達克市場的機制靠攏。

從上市的財務指標來看,科創板的一大突破是打破了盈利的桎梏。但科創板對於其市值規模的要求並不低。一些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個尷尬的情況,即非盈利時期需要資金支持時會因為市值規模而被擋在科創板門外。

另外,對於紅籌企業來說,從制度設計上,科創板銜接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8]21號),為紅籌企業提供了無需拆紅籌直接境內上市的機會。但總體而言,紅籌企業的科創板上市門檻仍然較高。

與其他兩個資本市場相比,科創板的上市財務指標與香港主板更為靠攏,不過香港主板在去年新規中對於未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企業門檻大幅降低,並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和已經在歐美上市的創新型企業在港二次上市。

而香港創業板對上市企業的門檻就更低了。根據香港創業板上市規則,其對擬上市企業無任何盈利要求,僅要求上市時的預期最低市值為1.5億港元;公眾持有的股本證券最少由100個人持有;以及前兩個財政年度經營所得的凈現金流入總額必須最少達3000萬港元。

相較而言,納斯達克的分層則更為豐富。根據納斯達克的上市指引,納斯達克市場共有三個分層市場,針對不同的層級給予不同的約束條件。具體來說,「全球精選市場」吸引大盤藍籌企業和其他兩個層次中已經發展起來的企業;「資本市場」主要吸引規模較小、風險較高的企業;還有介於兩者之間、吸引中等規模企業的「全球資本市場」。從納斯達克三層次中的「資本市場」的上市規則來看,上市財務要求已經非常低了。

國元證券數據顯示,納斯達克市場2016年IPO數量只有70家,但退市企業卻有244家,相當於當年IPO數量的3倍多。近年來,納斯達克退市率最低的一年發生在2014年,但也達到了32%。

企業在選擇上市地點時,是否符合當地市場的上市條件是頭等大事。

第二步:哪個市場會有較高估值

如果在各地均符合上市條件,那對於企業來說,第二步就要看看在哪個市場會有較高的估值。

在科創板火箭速度推進之下,多家公司表明自己已開始進行科創板上市准備工作,其中也不乏已在其他地區上市的企業或籌備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想要回歸科創板懷抱的企業。另外,根據市場上了解到的情況,也有已經夠上主板申請條件但如今在科創板和主板之間做著選擇題的企業。

這些企業考慮科創板的原因中顯然也包括對於科創板估值情況的良好預期。

事實上,相似的情況在香港市場上一度上演,但目前看似乎並不美好。去年,港交所允許同股不同權等創新型企業在香港上市之後,市場當時一片看好,眾多獨角獸和新經濟股票也扎堆赴港上市。但有數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上旬,港股市場共完成超過160隻新股IPO,其中有超過120隻破發,破發率超過75%。

對於科創板也是如此。在初始階段,科創板也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市場和投資人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充分了解這個市場,這也是正常的發展規律。不過,科創板有一大亮點不可忽視,即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的跟投機制,由於保薦機構需要自己真金白銀地進行跟投,因此這會使得定價在擬發行人和券商之間有一定的博弈,保薦人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另外,不同的市場由於投資偏好的差異對不同行業也會有一定估值的區別對待。具有冒險精神的納斯達克市場投資人對高科技股就比較有好感,也將納斯達克塑造成了科技股的高估值「天堂」;而香港市場對奢侈品類股票則有一定的偏好,這和其貿易港口的城市功能有關。

第三步:「軟環境」也是很現實的考慮

而第三步,企業需要考慮一些例如融資成本、上市後的維護成本、監管環境、法律環境、股東退出等「軟環境」。

在融資成本方面,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如果選擇去香港或納斯達克上市,那麼在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這「上市三大件」的選擇范圍十分有限,且收費較高,並且在上市後也需要中介機構幫助遞交當地證券監管部門要求的文件,融資成本較高。

而如果選擇在科創板上市,那麼中介機構的選擇可以拓展到很多規模不大的本土機構,融資成本較低。

例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對其CFO的要求較高,通常需要有融資背景、最好投行出身、對公司業務了解、具有財務知識,同時也要英語表達流利,因為需要與投資人做溝通,而這些英語溝通按照納斯達克市場的要求是有語音錄音發布在網站上的。具有這樣素質的人才,其薪資水平相當之高。

在監管環境方面,如果選擇美國市場,可能需要面對其對於中概股越來越嚴格的監管。2013年,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已經與財政部、證監會簽署了執法合作備忘錄,可以在證監會允許的范圍和形式下共享赴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工作底稿。而香港市場則並沒有此類機制。

在法律環境上,美國的「薩班斯法案」等對於造假上市等違法行為的處罰相當嚴重,而美國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也已非常成熟。

股東退出上,在非紅籌架構或者VIE模式下,如果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那股東上市前持有的內資股在上市後無法退出。在境內上市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在香港「全流通」試點下這個問題以後也會逐步解決。

另外,美國的做空機構也不是「好惹的」,中概股被做空機構狙擊的事件已經屢次發生。

熱點內容
疫情期間股市如何逆風 發布:2025-04-22 22:30:52 瀏覽:186
美國股票在一元以下退市嗎 發布:2025-04-22 22:30:50 瀏覽:29
股市機構買入比例是多少 發布:2025-04-22 22:28:25 瀏覽:631
期貨滬鋁主連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2 22:27:38 瀏覽:708
金融業脫貧攻堅工作如何細化 發布:2025-04-22 22:01:50 瀏覽:822
新社會實習生怎麼理財 發布:2025-04-22 21:48:24 瀏覽:906
板塊股怎麼炒股 發布:2025-04-22 21:16:43 瀏覽:109
狗狗幣市值總價多少 發布:2025-04-22 20:41:49 瀏覽:288
瑞信基金靈通卡怎麼樣 發布:2025-04-22 20:33:56 瀏覽:756
堅朗五金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4-22 20:15:06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