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發生過哪些事情
① 中國股票市場近幾年出現過哪些「黑天鵝」事件
有很多業績變臉股,如阿膠
② 最近(10-11月)股市發生了哪些事
次級債疑案 評近期全球股市持續下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15:26 安信證券
安信證券 程定華
次級債分為原始次級債和衍生次級債,前者反應的是實體經濟的變化,後者主要體現金融市場的波動。
我們判斷次級債的實際違約率仍處於可控狀態,危機的誘發因素並非來自實體經濟的惡化,而是風險溢價的過度下降導致衍生次級債處於虧損狀態,並引發短期流動性的劇烈缺失。
注資和減持海外高β資產成為應對流動性缺失的主要手段,後者導致歐美投資者對全球資產的重新配置。從估值和流動性角度,我們判斷國際資本市場有能力應對此次流動性風險,不會遭到致命打擊。
我們估算美國道瓊斯指數有能力支持12000點的水平,預期美國股市將在下周結束調整。一旦美國的流動性問題得到解決,歐洲、亞太的壓力將大減,並於隨後相繼完成調整。
A股重估的基礎仍然健康,但國外風險溢價上升導致估值的系統性下降,仍將通過H股這一橋梁對國內形成牽制,短期內大盤藍籌股的上漲將受到制約,並影響指數的表現,重估將更多地通過結構調整的方式展開。
近期,美國次級債問題導致國際市場股市持續大幅下挫,造成投資者談「次」變色,A股市場也間接受到影響。次級債到底是什麼洪水猛獸,以至於有如此大的威力?
1.何為次級債?
簡單查閱相關資料,我們即可獲悉,次級債本義指次優級抵押貸款證券,是相對優先順序抵押貸款證券而言的,其對貸款者信用記錄和還款能力要求不高,申請者主要是那些因信用紀錄不好或償還能力較弱而被銀行拒絕提供優質抵押貸款的人,貸款利率也相應比一般抵押貸款高。
但是,只了解上述書本定義是不夠的,在現實的金融市場中,為規避風險,銀行放出的次級債往往會通過住房貸款公司,以MBS、CDO等形式轉讓掉,而且可以多次轉讓,由此產生的衍生金融市場規模遠大於「原始」的次級債,兩者之和才是次級債准確的定義。
2.什麼導致了次級債危機?
了解上述定義對於我們分析次級債危機具有重大意義,談到次級債,相信投資者會很快聯繫到經濟增速放緩、房價回落、利率重置等關鍵詞,並認為其是導致次級債危機的原因,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知道,美國經濟的放緩始於2006年,房價回落更早,2005年下半年就開始了,利率重置則每年都有,從2006年二季度開始美聯儲就開始關注次級債的違約風險,如果上述因素是導致次級債危機的原因,為什麼直到至少一年後的2007年7月才爆發?難道成熟的美國市場敏感度竟然如此之差?
其實不然,因為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的是原始次級債市場,比如違約率上升等,但這並不足以導致危機的發生,首先次級債在銀行抵押貸款中的比重並不高(大約8%),占銀行總資產的比重就更低。而且,自2Q2006開始,商業銀行明顯放慢了抵押貸款的投放速度,其占總資產的比重出現緩慢下降(圖1),結合實體經濟的表現,我們判斷銀行體系的原始次級債總體處於可控的狀態。因此,次級債危機來自衍生次級債市場。
圖1、美國商業銀行抵押貸款占總資產比重(%)
觀察圖2,答案是比較清楚的。雖然自2006年以來美國抵押貸款違約率逐步攀升,但危機的產生與其說是違約率的失控,不如說是金融領域的投資者忽視了基本面的變化,在違約率上升的同時(而且這種上升趨勢是可預見的),市場的風險溢價持續下降,並在今年一季度晚些時候降至接近違約率的水平(意味著投資抵押貸款的收益率是0),並導致2.27的發生。在經歷短暫的調整後,風險溢價繼續大幅下降,考慮次級債違約率的上升趨勢,2007年6月底時,風險溢價已經明顯低於抵押貸款的違約率,投資抵押貸款成為賠錢的買賣,終於導致7月份的危機。
3.次債危機的傳導機制正因為次債危機來自衍生品市場,所以首先趴下的是房屋貸款公司,其次是對沖基金,其結果有兩個:一是風險溢價大幅反彈(圖3),二是市場流動性缺失。流動性缺失的解決途徑有二——市場拆借和資產結構調整,所以我們看到歐美各大央行的注資行為,也看到了國際股市等高風險資產價格的下跌,結合同期美元匯率的升值,可以肯定地是,投資者為彌補缺失的流動性,正在大規模減持海外資產以美元的形式調回國內。
觀察風險溢價的變化(圖3)在短短的一個多月里已反彈到5%,接近2005年的水平,對此,我們需要判斷的是,國際資本市場是否有能力承受這種風險?是否會擴散到實體經濟?圖4顯示,全球股市PE總體處於較低水平,平均在20以下,尤其歐美股市的估值甚至低於2005年的水平,再加上全球流動性遠好於1997年的時候,我們判斷國際資本市場有能力應對此次流動性風險,不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我們預期此次危機的連鎖反應起於美國,最後也將在美國終結。我們估算,由於業績的增長,考慮估值的變化,美國道瓊斯指數有能力支持12000點的水平,加上海外資產的持續迴流,我們預期美國股市將在下周結束調整。一旦美國的流動性問題得到解決,歐洲、亞太的壓力將大減,但是由於其風險偏高(尤其亞太地區),此次資產配置調整的結束要稍晚一些,但最晚也會在兩周內結束。
4.對A股的影響回到國內市場,由於中國的金融體系相對封閉,我們認為歐美次級債危機並不對中國構成直接影響,但它是否會間接影響到國內市場的重估?如圖5所示,國際市場的變化大約從兩個方面影響A股市市場:一是實體經濟,二是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由於我們判斷次級債並非真實的壞賬損失,歐美實體經濟並沒有失控或出於意料地惡化,OECD領先指標也顯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先後見底回升(圖6)。
它並不會影響到國內順差的持續流入,重估的基礎仍然健康,但國外風險溢價上升導致估值的系統性下降,仍將通過H股這一橋梁對國內形成牽制,隨著A股相對H股溢價的攀升(圖7),短期內大盤藍籌股的上漲將受到制約,並影響指數的表現,A股的重估將更多地通過結構調整的方式展開。
③ 哪些事件的發生會對期貨和股票市場造成影響
序言:股票和期貨都是金融產品中的一種,並且股票和期貨在金融市場里都是十分受投資者青睞的,那麼響股票和期貨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股票的相關內容。股票是由股份制公司所發行的,同時也是股份制公司所有權的一種憑證。股票是股份公司的股東,可以收取利息和紅利的有價證券。並且股票可以進行轉讓和買賣,從而讓股票的擁有者進行相關的收益。由於股票是股份制公司的一部分,因此在資本市場上,股票是一種長期的信用工具。
④ 哪些事情的發生會對股票產生影響呢
有哪一些因素會對股票產生影響,導致股票價格的上漲或者下跌呢?這里的因素是比較多的,但是它總體是分為幾個大方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
一.資金進出
首先來說一說,股票價格上漲或者下跌最本質的原因素是什麼?價格上漲或者下跌最本質的因素,就是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如果一隻股票持續不斷的有資金在買入他,那麼就會導致股票價格的上漲。如果說不斷的有資金再賣出它,那麼就會導致股票的下跌。當然我上面指的買入和賣出,是指買入的力量大於賣出的力量。或者說賣出的力量,大於買入的力量,兩種情況。只有其中一方資金更強大,才會造成股價的上漲或者下跌。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⑤ 股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資本驅動的市場,而上漲的市場往往是由真正的黃金和白銀驅動的。中國股市既不是投機市場,也不是投資市場。這更像是投機和投資之間的轉換。對於投資者來說,有必要區分何時是投資階段,何時是早期投機階段。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避免損失和風險,然後我們可以考慮我們的信的盈利能力。中國股市就像牛市中的雨。如果雨下得夠大,最後幾乎所有的坑窪都會被填滿。
在股市上,投資者要學會審時度勢,根據趨勢變化及時休息,准確把握應參與股市的機會。會休息,會賺錢,否則利潤最終會上繳。在股票交易中,當你錯過了機會,提前賺的錢少了,你總是感到無限的遺憾和遺憾。你總是覺得你可以做得更好,賺更多的錢。事實上,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想法。你得不到的機會和你得不到的利潤與你無關。
⑥ 發生哪些事情有可能導致股票大跌
一般來說,股市在大盤跑穩的情況下,是不太會有太大的變動。不過,在股市中有漲有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出現股市大規模的震盪,進而出現下跌的趨勢,大抵與下面幾個原因有關。
一、市場經濟波動
當市場經濟出現波動的時候,股票市場也會出現下跌。由於經濟不管是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面都處於波動之中,是存在一定的經濟周期的,所以在經濟波動過程中的金融產品自然也會受到連帶影響,公司業績出現上下起伏,股市就會隨著起伏。
四、出現負面消息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負面消息並不會影響到公司真正的業績增長或是下跌,但是投資者在看到公司的形象出現問題之後,會認為公司未來的盈收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所以紛紛對公司不再看好,紛紛選擇拋售出手中的股票,正是因為此,所以會導致股票下跌。當市場中諸多的股民們拋售公司股票,當量值到達一定數量自然會推動股價大跌。
短期來看,投資者對公司的估值也會影響股票的下跌,在市場變化的過程中,股票的漲幅始終是受到這幾個因素共同作用影響的,對投資者而言,要謹慎入市。
⑦ 中國股市近十年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說這個問題其實你自己心裡有答案4635
⑧ 09年中國股市發生了那些大事
09年中國股市的大事是創業板開板並交易。
(1)中國舉辦建國60周年盛大閱兵式和規模空前的全運會;
(2)中國汽車產量突破1300萬輛,成為世界汽車最大生產國;
(3)中國經濟規模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4)三峽大壩正常蓄水175米,標志著三峽工程基本完工:
(5)創業板成功推出,國家年度經濟增長率超過8.5%,居全球翹楚:
(6)ST股改規范化,披露信息公開公正透明,成為世界股市裡最靚麗的風景線。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為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⑨ 2008年11月份股市發生了什麼事我是炒股新手。
2007年末,美國次債危機導致全球股市下跌(下跌的原因是原來漲的太多),2008年9月由於美國房地產下跌導致的次級債問題引發了金融危機,最終導致2008年11月股市跌到谷底。
熊市是由於資產價值偏離本身的價格太遠,而典型的經濟利空事件則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資產價值回歸,也就是下跌。
這就好比皇帝的新衣,剛開始大家都吹捧,沒人說他有問題,結果最後有個小孩子(重大經濟事件)說:他其實沒穿衣服嘛,於是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原來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的,不是自己眼花,這個謊言慢慢的就被大家戳穿了。
股市裡,漲跌都是平衡的,就好比能量守恆。漲的太高了,偏離的太遠,落下來的時候力道就很足,跌的就很慘。 05年-07年是中國股市經歷股改後的第一波牛市,大家積攢多年的發財熱情被極大地調動,因此,股價也是達到不可思議的地步。07年底的金融問題,導致國外消費下降,進口產品變少,我們的出口企業訂單減少,而出口占我們GDP的60%,因此對我國的影響也變得很大。
⑩ 6月股票市場將有哪些重大事件發生
6月1日正式「入摩」生效。獨角獸上市、CDR發行,中美貿易,當然還有高考,俄羅斯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