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市場上的過度反應

股票市場上的過度反應

發布時間: 2022-01-11 20:56:27

Ⅰ 過度反應理論的過度反應理論的非理性因素

經典的經濟學和金融理論認為,個體在投資活動中是理性的。他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進行理智的分析,當股票價格低於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時,投資者開始買入股票;而當股票價格高於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時,開始賣出股票。證券市場也由此形成了一種價值投資的氛圍,但事實並非如此。投資領域中存在著價格長期嚴重偏離其內在價值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來的價值本身具有許多不確定性,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引發了投資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資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機形成了市場的暴漲和崩盤現象。

股票市場上過度交易(即高換手率)的案例有哪些

1、從交投活躍的程度看,換手率5%是一個重要分界線,2%~5%的換手率非常普通。
2、在震倉洗盤階段,股價連續回調且換手率小於1%,表明市場浮動籌碼已少,可考慮買進。
3、換手率在5%~10%之間,說明該股已進入活躍狀態,有大資金在進出。

Ⅲ 過度反應理論的過度反應理論的主要內容

耶魯大學的Robert Shiller教授是這一領域的專家。他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一書,將當時一路漲升的股票市場稱作「一場非理性的、自我驅動的、自我膨脹的泡沫」。一個月後,代表所謂美國新經濟的納斯達克股票指數由最高峰的5000多點跌至3000點,又經過近兩年的下跌,最低跌至1100多點。互聯網泡沫類似於荷蘭鬱金香、南海公司泡沫,在投資領域中屢見不鮮。為什麼人們總會重犯同樣的錯誤呢?Robert ShiUer認為:人類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著主要作用,而歷史教訓並不足以讓人們變得理性起來,非理性是人類根深蒂固的局限性。Shiller教授曾在一個研究中發現: 當日本股市見頂時,只有14%的人認為股市會暴跌,但當股市暴跌以後,有32%的投資者認為股市還會暴跌。投資者通常是對於最近的經驗考慮過多,並從中推導出最近的趨勢,而很少考慮其與長期平均數的偏離程度。換句話說:市場總是會出現過度反應。
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 Bondt在1985年的一個研究中發現,投資者對於受損失的股票會變得越來越悲觀,而對於獲利的股票會變得越來越樂觀,他們對於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會表現出過度反應。當牛市(bull market)來臨時,股價會不斷上漲,漲到讓人不敢相信,遠遠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而當熊市(bearmarket)來臨時,股價會不斷下跌,也會跌到大家無法接受的程度。除了從眾心理(herd mentality)在其中起作用外,還有人類非理性的情緒狀態,以及由此產生的認知偏差。當市場持續上漲時,投資者傾向於越來越樂觀。因為實際操作產生了盈利,這種成功的投資行為會增強其樂觀的情緒狀態,在信息加工上將造成選擇性認知偏差,即投資者會對利好消息過於敏感,而對利空消息麻木。這種情緒和認知狀態又會加強其行為上的買入操作,形成一種相互加強效應:當市場持續下跌時,情況剛好相反,投資者會越來越悲觀。因為實際操作產生了虧損,這種失敗的投資操作會加強其悲觀情緒,同樣也造成了選擇性認知偏差,即投資者會對利空消息過於敏感,而對利好消息麻木。因而,市場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過度反應現象。

Ⅳ 宏觀調控對股市的影響

中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 如今,宏觀政策面的冷暖直接牽動著股市的漲跌。受到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券商違規事發等影響,我國股市在上半年先揚後抑,行情發生了重大轉折,呈現出明顯反差。那麼,目前的宏觀調控,對我國股市走勢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股市對宏觀調控應對不足

以2003年度開放式基金中排名第一位的博時價值成長基金為例:今年3月31日,博時價值成長基金每份累計凈值為1.48元;到7月8日這只基金的累計凈值下降到1.288元。

豈止是博時基金,幾乎股市上所有的基金凈值在最近3個月以來都大幅縮水。上證綜合指數從4月份的1783點一直回落到1400點以下。

博時管理層坦言,前期他們曾認為,緊縮政策對於市場上的優質公司而言,不僅不會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反而很可能會提供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健康環境,對此次政策出台的力度以及市場的反應估計不夠,受汽車、鋼鐵、石化個股的下跌拖累,使基金凈值有所縮減。為此,博時公司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

從時間上看,4月9日是上半年股市行情的分水嶺。此前,股指基本呈單邊上漲之勢;而之後,則呈單邊下跌態勢,下跌過程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

4月9日之所以成為轉折點,原因在於當天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決定進行宏觀調控。會議之前,市場對宏觀經濟形勢普遍持樂觀態度。會議之後,人民銀行立刻再次提高了存款准備金率,國家相關部門的宏觀調控舉措也接二連三地相繼出台。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主任陳東認為,市場人士對股市的預期發生了重大變化。此前,證券界人士普遍預計不足,因此在應對手段上迅速選擇了「清倉」這樣一邊倒的運作模式,導致股市迅速回落。

陳東表示,上半年股市出現的單邊上揚和下跌行情表明,市場幾乎相同的信息來源渠道和研究機構觀點的大同小異,也是導致投資者看法趨同的重要原因。

宏觀調控後續影響需要消化

隨著近年來證券市場建設不斷推進,去年以來,我國股市與國民經濟已經逐漸表現出較強的關聯性。宏觀政策直接左右著股市的漲跌,從GDP增長到物價上漲,從利率走勢到匯率預期,從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到收縮信貸,股票市場無不作出了敏感反應。

由此可以看到,宏觀經濟政策後續影響將會持續左右股市走勢。不少券商和基金公司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在宏觀緊縮壓力緩解的同時,市場人士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宏觀緊縮對金融體系帶來的投資風險。宏觀緊縮政策對國債市場的影響已有目共睹,銀行和保險公司大量持有國債,國債市場大幅下跌造成了巨大損失。

——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行控制,必然會出現不少半途而廢的工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這些工程會進一步帶來不利影響。

——宏觀緊縮對部分產業的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密切的產業反應敏感,如鋼鐵、有色金屬、機械、水泥等行業已出現明顯降溫態勢,但經濟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固定資產投資的降溫也必然會對其他產業產生相關影響。

東方基金公司總經理王國斌認為,上半年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對股票市場帶來了較大影響。由於市場人士預見不足,而目前市場心態又呈現出過度反應。因此,宏觀調控所帶來的影響還有待股市慢慢消化。

走勢低調但並不悲觀

看著股市在前段時間持續下跌,一些證券業人士發出了「中國證券市場已經危機四伏」「看不到未來了」的聲音。不過,更多的市場人士對中國股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毋庸置疑,我國股市建立以來,由於最初制度設計缺陷和監管環節的薄弱,市場中積累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如庄股問題、違規委託理財問題、國債回購資金挪用問題、股民保證金挪用問題、上市公司損害流通股東權益問題等等。直到今天,這些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股市發展的「絆腳石」。

然而,股市下跌不等於危機,「欺詐、違規,失去誠信」這才是股市的真正危機。王國斌表示,他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看好中國證券市場的前景,每個理性的投資者應該都能分享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

2004年經濟運行已經過半。從我國宏觀調控的效果看,宏觀調控已取得明顯成效,部分過熱行業的投資增幅開始回落,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國民經濟繼續快速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由此可以判斷,下半年股市走勢盡管相對低調,但並不悲觀。

陳東認為,雖然宏觀調控政策對股市還會產生一定的後續影響,但宏觀調控之後的中國經濟走勢將會更加健康,上市公司的業績將會繼續增長;隨著監管制度和市場建設的不斷推進,違規資金撤離股市後,新的陽光資金的進入將會給股市帶來新的血液。這才是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堅定基石。

Ⅳ 炒股反應過度有何危害

股票市場上的過度反應:是由投資決策者在不確定條件下系統性心理認知偏差造成的,投資者面對突然的或未預期到的事件時,傾向於過度重視眼前的信息並輕視以往的信息,從而引起股價的超漲或者超跌,等到投資者理解了事件的實際意義,股價的超漲超跌就會反轉,最終恢復到理性的內在價值區間。過度反應中的非理性因素投資領域中存在著價格長期嚴重偏離其內在價值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來的價值本身具有許多不確定性,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引發了投資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資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機形成了市場的暴漲和崩盤現象。反應對應的是刺激..在股市中,刺激是多方面的,比如政策調整,GDP快緩,通貨脹縮,贏利變化等,都構成刺激源.而這些刺激源對股市構成的沖擊有時候是很小的,但市場卻因此產生了超出預期的恐慌或者樂觀情緒,這種現象,就稱之為過度反應.比如前段各方人士談泡沫之後,股指暴跌,其實引起泡沫的原因百分之八十來源於金融股,其實只要對金融類股價做出適當調整,股市還是很健康的.而對所有股票一棒打死,恐慌跑路,這就是市場的過度反應. 過度痴迷炒股,如果這種痴迷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改變,那麼就可能發展為成癮行為。 要戒除成癮行為,應注意做到:願意改變。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僅在將改變的需要內化時才會改變,這稱作「願意改變」。能夠戒除的信念。認為自己可以戒除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效果最好的正規方案看起來是那些使個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從而將責任置於個體的方案。 發展自我效能感。當人們自己承擔設計方案的責任感並獲得成功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就會提高。即使是小的成功也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學會對失敗進行改進和分析。如果戒除失敗的解釋不是自身或者戒除的能力弱,而是計劃設計有問題,那就學習如何設計並對其加以改進。改變已有的自我觀。成癮者常常試圖保持其自我觀,即使它們不正確的時候也是如此。人們會有選擇地拒絕與積極的自我觀相一致的信息,以此來保持其自我觀。珍視健康。如果人們珍視自己的健康,他們就更不可能使用諸如酒精和尼古丁(香煙)之類的葯物,因為它們對健康不利。發展新的活動興趣或重視活動。如果重視自己的工作、家庭以及所從事的各種活動,通常會節制飲酒或吸食葯物,以更好地享受這些事情。

Ⅵ 股票市場反映什麼

1.股市從總量趨勢上反映宏觀經濟
2.股市從平均數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3.股市與利率的關系比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
4.股市與CPI的關系也比宏觀經濟緊密得多,而且股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CPI的變化

Ⅶ 在股票市場上有個普遍的現象,多數人買漲不買跌,你覺得是否有道理

多數人買漲不買跌,你覺得是否有道理?

100個理由,買漲不買跌!相對地;
100個理由,買跌不買漲!
見仁見智,何須認真?

但通常『縮量買、放量賣』,
較有掙錢的可能性。至於
縮量,縮多少才能買?
放量,放多少才能賣?
這可憑真本事。

打開任何k線圖,將壓力位、支撐位點出後,
再對照成交量,就會發現,有趣的『價量關系』。
雖然和個人所提的見解,有所出入?但不遠矣!

以上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Ⅷ 股票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經濟市場,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股票市場和經濟市場成正相關的關系。

如果你拿A股市場來和我們的經濟發展做比較的話,你可能很難理解這一句話,因為A股市場的性質比較特殊,本身A股市場的定價和權重也存在問題,所以很難正向反映當前的經濟市場。但如果你觀察其他地區的股票市場,你會發現當經濟市場變好的時候,股票市場也會隨之增長。反之,如果經濟發展變差了,股票市場也會迎來熊市。

一、兩者是正相關的關系。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當經濟市場高速發展的時候,各個行業的企業都有著不錯的盈利情況,企業的基本面也很好。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股票在市場上的反應就會一直上漲,雖然在上漲的過程中會碰到回調,但這些股票整體是向上的趨勢。也正因如此,股票市場可以直接反映出經濟市場的好壞。

綜上所述,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助到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給我留言。

熱點內容
期貨日線根據什麼定方向 發布:2025-02-01 12:55:47 瀏覽:470
淘寶怎麼玩期貨 發布:2025-02-01 12:46:43 瀏覽:851
期貨里上影線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1 12:36:17 瀏覽:466
基金的期權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2-01 12:28:13 瀏覽:789
塑料期貨用什麼軟體看 發布:2025-02-01 12:15:08 瀏覽:451
買基金是怎麼實現收益的 發布:2025-02-01 12:13:39 瀏覽:4
美國黃油期貨為什麼跌 發布:2025-02-01 12:09:09 瀏覽:785
東華科技股票業績大全 發布:2025-02-01 12:03:12 瀏覽:324
貨幣基金分ab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1 11:40:19 瀏覽:69
炒股怎麼能有資金流入 發布:2025-02-01 11:20:32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