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
㈠ 我國金融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金融業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制度,與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相悖。我國的分業經營制度,把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的業務范圍分別限制在一個更狹窄的范圍內,金融業的風險實際是更加集中和擴大。與西方主要國家的全能銀行相比,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從而影響了其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單一,信貸資產在總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證券資產與其他資產所佔比例很小,信貸資產、投資與證券資產、其他資產的比例大約是77: 3:20,而且在信貸資產中80%左右投向了國有企業。這種資產結構存在很大風險,特別是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導致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劇增、經營效益下降,使國有商業銀行處於高風險運行之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商業銀行許多優質客戶進入資本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負債規模、資產規模與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據統計,2002年3月末,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已達1171家,至2001年期末A股流通市值約為12454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以直接融資為特徵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憑借其較高的資產收益和便利的融資條件,與商業銀行爭奪金融資源,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極大地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這也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應對資本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就必須調整經營戰略,實行混業經營。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事實上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我國的銀行、證券商、保險公司分別處於無差異經營和無差異競爭的狀態,包括機構發展和市場定位在內,還沒有形成一種有層次、有分工、有競爭、有合作的良性發展格局,對金融業資源的總量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
近幾年來,盡管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不斷深化改革,嚴格管理,採取多種措施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但經營效益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其原因固然不少,而業務范圍狹小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是提高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因為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多樣化的業務具有內在平衡特徵,可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人,分散金融風險。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由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是我國商業銀行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應對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條件下實現自身的發展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發展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基本條件業已成熟。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和分離銀行制度對於保證商業銀行的規范運作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分業只是階段性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實行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是:首先,商業銀行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商業銀行要將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的原則作為經營管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次,具有健全的市場機制,不僅有完善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體系,市場信號能夠靈敏及時地反映市場供求情況,而且擁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再次,具有完善的法律環境,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來規范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第四,具有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和有效的金融監管。
從目前我國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在繼續深化,在建立現代金融體制、現代金融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秩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商業銀行加強了內控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貸款審貸分離和貸款抵押擔保制度,以及信貸資產質量管理責任制等,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銀行業已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證券市場也逐步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我國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從實施混業經營的基本條件看,盡管我國仍存在著一定差距,但在許多方面已經接近基本條件的要求。因此,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有著較大的可能性。
我國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同時,《商業銀行法》第三條中規定了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和部分保險業務。為此,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拓展以下業務: (1)開展基金業務,如基金託管業務、基金資產投資管理業務,適當時候可以設立金融產業基金,並讓基金上市發行;(2)開展與資本市場有關的中間業務,如辦理股票質押貸款、為券商資金往來提供清算、代理股票發行市場中申購款的收繳與結算等;(3)開展項目融資業務,如進行項目的評估和資金安排;(4)開展企業並購業務,如幫助企業診斷和評級,幫助制定兼並戰略,幫助設計企業產權結構等;(5)開展代客戶理財業務,如為個人理財和為公司理財提供咨詢服務;(6)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如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兌付、承銷政府債券等;(7)代理保險業務。通過上述法律允許業務的拓展,可以改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現在已有不少商業銀行開辦了部分上述業務,但力度還不夠,效率還不高,要進一步把工作做實做細,尤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改善現有經營模式。
近些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逐漸放鬆商業銀行參與證券和保險業務經營的限制,這種狀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銀行業務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果我國商業銀行不能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立足,同時在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情況下,如果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必然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構成嚴重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考慮著手按全能銀行方向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並據此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由於形勢緊迫,我國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一些規定有必要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調整,當前應當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商業銀行為試點進行探索,以點帶面,實行混業經營,逐步推進全能銀行。從我國商業銀行整體情況看選擇中國銀行較為適宜,這是因為:第一,中國銀行是我國海外業務量最大的商業銀行,由於受業務范圍的限制,使其在與當地銀行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第二,中國銀行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最大,同時中國銀行比較多地參與國際市場,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投資銀行的經驗;第三,中國銀行及其所屬機構運作規范,比較容易進行監管。
我國現有金融機構種類繁多,門類復雜。金融機構種類繁多,有利於形成競爭,但也過多地加大了競爭成本,尤其是分業經營的前提下,其無差異競爭成本更大,我國金融業的普遍不景氣狀況也就難以改變。而整合現有金融機構,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既可以改善這種局面,也可以實現混業經營。一方面,可以在境外多設立分支機構,並實行混業經營,發展全能銀行,與此同時,則減少境內分支機構。另一方面,可以在境內重組金融機構,實行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相互並購或相互參股,並以一業為主,他業為輔,他業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存在,並分別設立賬戶,分別核算經營成果,分別進行風險控制,建立系統內垂直管理體系,從而防止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市,而此時的銀行,成為金融集團公司,也就是綜合性的「金融超市」。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如通過並購或相互參股,吸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甚至外資金融機構,則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公司,下轄相互獨立的四個子公司:商業銀行公司、投資銀行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既把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業合一,又能在集團公司之下相互獨立核算,甚至單獨上市,從而成為「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中國加入WTO後,大量涌進的外資銀行將都是全能銀行,是「混合編隊」,中資金融機構以「單兵作戰」形式是無法應對的,實施「一行三制」或「一行多制」,重組現有金融機構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分業監管,監管部門有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分業監管的初衷是良好的,但隨著混業經營成為國際金融改革趨勢,統一監管也將成為一種必然。因為面對全能型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即將成為全能型的中資金融機構,不能不進行統一監管。為此,應制定統一的金融安全標准和監管標准。
當金融市場變得越來越一體化時,通訊和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金融風險在現行監管體系下難以集中控制和監管,這就要求更集中,或者至少很協調的監管體系。正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監管體系應適應被監管對象的變化而變化。」在英國,政府已提出將9家金融監管機構合並,成立金融服務管理局,統一負責對每個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市場進行監管。日本政府則打破銀行、證券活動的限制,並成立獨立的金融監管廳,統一監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大藏省則只負責監管法規的制定。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比較理想的模式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金融機構。在現階段,則應加強人行、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統一標准,聯手行動,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同時,要完善各項監管手段,制定金融風險國內、國際預警指標體系,實現非現場檢查的電子化、規范化、程序化,運用電子技術進行適時監管,及時跟蹤監測,分析各類金融機構的變化,提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快速反應能力,提高監管水平和監管質量。
㈡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前景
我覺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堅持就是勝利!
㈢ 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理解當前的證券、基金政策導向,做好個人的理財品種。以下是本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1、人民幣升值周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持有人民幣資產和票據是世界話題,外幣大肆進入中國的趨勢很難改變,長牛市場格局不變;
2、居民存款搬入證券市場,造成所謂的「流動性泛濫」,給政府出了很大的難題。針對這一問題,政策導向明確告訴大家,一定要打擊股市投機,樹立投資理念,事實上市場已經有了回應;
3、外匯儲備暴庫、「全民炒股」和中外機構博弈己經影響了金融平衡,出口退稅政策、QDII等新政,告訴大家國家己實質性考慮外匯平衡問題,有時會犧牲局面利益,才能保證大局健康發展;
4、保持證券市場的穩定,對大型國企IPO和全流通有利,政府既不希望證券市場大幅漲跌而造成對政治、經濟的傷害,但又擋不住瞄準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的沖擊,只能用政策來調控這個市場;
5、大力發揮基金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將是今後的主流方向,現在大批股民的熱錢將不斷回到基金市場,符合政策導向,選擇好的股票將成為基金公司的事,而選擇好的基金品種,將成為今後的主要社會話題。
我的最後結淪:少碰股票、選擇好的時機和基金品種,分享證券市場帶來的財富。
㈣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的發展趨勢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實及建議措施證券市場是指一切以證券為對象的交易關系的總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橫向看證券市場的主要構成有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以及衍生證券市場等子市場,證券市場也因其特有的運作機制而具有加速融通資金,優化資源配置,進行資本定價,轉換機制,宏觀調控,分散風險等重要功能。因而它不僅能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處於一個特殊的環境之中,並且有其特殊的國情,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第一,不可以在一個漫長的年代裡自由式地發展;第二,不具備雄厚的基礎條件,即發達的股份制公司和富有的投資者群體。第三,中國必須發展證券市場,而且必須使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能夠像發達證券市場一樣規范有序。而這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現實情況。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閑散資金日益增多,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導致對資金的需求迅速增加,資金不足問題十分突出,在這種經濟背景下,要求建立長期資金市場,恢復和發展證券市場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的證券市場也便在改革中應運而生。而隨著證券市場各項功能逐步健全,它也推動了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引領了一系列經濟和企業制度變革,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證券市場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日益增強,對國民經濟的支柱作用也逐步顯現.證券市場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和企業改革的深入,它為企業拓寬了外部融資渠道,改變了原來單純依賴銀行貸款和財政撥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負債率。截至2006年底,企業在股票市場共籌資11300億元,在企業債市場共籌資6155億元。證券市場也加速了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了一批企業的壯大,並促進了機械製造、金融、電子、能源、鋼鐵、化工等行業的發展。以此同時,證券市場也
帶動了金融體制改革的進展,促進了中央財政收入的提高並加速了社會轉型的進度以及推動了信用體系的初步建立。
㈤ 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1,多層次市場體系
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老三板,新三板
2,對外開放
深股通,滬股通,滬倫通,QFII,QDII。
3,交易品種接軌國際
股票,債券,基金,融資融券,股指期貨,股票期權,股指期權
4,監管接軌國際
注冊制,跨國合作監管
㈥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現在的股票市場擴容厲害,而且大小非的問題一直很嚴重,再加上投機的比投資 的人多,還有就是企業的誠信度不高,監管層不作為等等都是不利於股票市場的發展的。以上的基本問題不解決好難說有好的發展趨勢!
㈦ 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
總的來說國家是開了個大賭場,讓股民來支持一些企業,國家不再管了,總是讓股民的錢漸漸的回歸國庫
㈧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8)我國股票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㈨ 中國股市後市如何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後市有破2000看低1500的中期趨勢.
從8月12日開始的這個震盪箱體已經持續了16個交易日了,雖然中間經過過一次靠謠言帶來的大漲不過,謠言就是謠言,隨著謠言的破滅大盤繼續震盪走低,中間的紅盤游資的抄底力度越來越弱,而大盤如果繼續被均線壓制下去震盪走低無法突破,那大盤破位看低2000點就是很輕松的事了.短線請注意2388的均線壓制區域,如果無法放1100億以上的巨量突破並站穩,就不要期盼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後市還會繼續探底創新底的.大盤只有放巨量站穩了2388才有看高2430這個壓制區域的機會.短線繼續有所謂的利好在市面上謠傳,機構放出來配合出貨的概率很大,不要對政府出政策抱太大希望.投資是理性的活動不要有太多的感性因素在裡面. 而近期市面上公布的8月機構凈加倉100多億的消息小心有貓膩,因為在大漲時候機構都是較大規模凈減倉,地量的時候也是凈減倉,我不知道這100多億凈加倉是怎麼算出來了,小心又是套散戶的套子。謹慎相信。
現在市面上的利好謠言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7、政監會組織基金經理開會,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就是救市(但是有與會經理表示,會上更本沒有談到救市,主要是關於基金發行的部分議題)
而傳言始終是傳言,利好謠言並沒有出現,大盤出現了意料中的回落,把那天大漲跌掉了一大半,而新的資金統計大漲當天靠謠言的掩護基金、保險和QF2凈減倉40.8億,而前幾個交易日累積估算凈減倉在150億左右,注意風險了,如果基金真的這么看好後市行情不該現在減倉。機構出貨的意志和之前一樣堅決,出謠言就是機構出貨的時候。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行情,但是結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盤出現了連續很多個交易日的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就算又傳出什麼利好謠言再沖一波,沒兌現的情況下,還是會去2000點的.請參考前幾次運行情況,防止連續多個交易日出現均線壓制震盪走低行情後破位大跌。控制倉位控制風險,大盤短線又要選擇方向了。
而基本面投資者現在也將面臨一個壞消息878家公司半年報:雖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長1分錢,但是增速已經大幅度減緩,凈利潤增長現金流下降,降幅高達64.47%,但總體現金流下降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行業現金流都出現下降,如採掘業上半年現金流同比就有較大增長。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和中國宏觀調空的的雙重作用,隨著宏觀調空的繼續深入,業績面支撐股市上行的壓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將近,大盤長期趨勢不樂觀.
㈩ 未來幾年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前景
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有是平坦的,我根據中國證券市場十幾年的從業經驗來看,現在來看經過前5年的熊市,現在已經有小牛的趨勢,如果你想賺錢,就盡快入市,
從國際證券界來看 ,中國證券界還是嬰兒時期,相比較發達國家來看,中國證券市場是非常小的,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不說國際嘛,就以中國的存款15萬億來看,中國證券市場市值4萬億,這樣的比例在國際上也是比較小的,就中國每年百分之八的GDP增幅來看,中國證券市場沒有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所以,發展前景是非常看好啊。
當然,還有句老話,股市有風險,進入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