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尤金法瑪
『壹』 誰能介紹一下尤金.法瑪的生平
尤金·法瑪
尤金·法瑪(Eugene F. Fama)尤金·法瑪(Eugene F. Fama):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經濟學家之一、金融經濟學領域的思想家
尤金·法瑪簡介
在人類思想的發展歷史中,偉大的思想家總是走在時代前面,即他的思想總是超越或是領先他所處的時代。他的思想在剛產生時也許不是那麼轟動一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日益顯示出其影響力和深遠意義,並被實踐證明是一種經典性的理論。
尤金·法瑪(Eugene F.Fama)教授可以稱得上是金融經濟學領域的思想家。法瑪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儲塞州波士頓,是義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畢業於馬薩儲塞州 Tufts大學,主修法文,獲得學士學位,這就是一個看起來不像是日後會成為財金學界大師的開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攻讀MBA,1963年開始攻讀博士學位,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為「股票市場價格走勢」。1995年,比利時魯文大學授予法瑪榮譽博士學位。尤金·法瑪在就讀Tufts大學與芝加哥大學時參加了諸多的學術團體。
[編輯]法瑪教授主要的工作經歷
其主要的工作經歷如下:
•1963-1965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 金融學助教
•1966-1968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 金融學副教授
•1968-1993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 金融學教授
•1975-1976 CATHOLIC 大學 訪問教授
•1982-1995 加利福尼亞大學ANDERSON研究生院 訪問教授
•1982- 市場及投資委員會研究董事、成員、基金顧問
尤金·法瑪教授是美國經濟協會、美國金融協會會員、《金融》雜志副編輯(1971-1973,1977-1980)、《金融經濟學》雜志顧問編輯(1974-)、《美國經濟評論》雜志副編輯(1975-1977)、《美國貨幣經濟》雜志副編輯(1984-1996)、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計量經濟學會會員、美國金融學會會員。
[編輯]法瑪教授的學術研究及貢獻
法瑪教授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包括投資學理論與經驗分析、資本市場中的價格形成、公司財務、組織形式生存的經濟學。他在經濟學科的若干領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金融學獨立為一個學科以及成為經濟學中一個獨立領域的進程中,是當之無愧的先驅。其主要的研究領域已貫穿於經濟學、商務學和金融學。他不僅研究了金融證券的價格走勢以及由個人和企業決定的資產分配關系,還研究了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公司與競爭,風險管理,通貨膨脹與經濟活動,不同通貨的價格以及貨幣與銀行業。法瑪教授的論文是以嚴謹的理論性與實證方法的運用相結合為顯著特徵的,這些實證方法建立在統計與經濟分析基礎上,用實際數據、以具體的調查來證明定義嚴謹的抽象的問題。
法瑪教授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該假說認為,相關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場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最主要的推論就是,任何戰勝市場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因為股票的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包括所有公開的公共信息和未公開的私人信息,在股票價格對信息的迅速反應下,不可能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機會。
簡潔明快的EMH體現了經濟學家們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那就是市場均衡。EMH實際上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在金融市場的延伸。EMH的成立,保證了金融理論的適用性,是經典金融經濟學的基礎。自從EMH被正式提出後,30多年來圍繞它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些爭論不僅使得EMH理論和實證研究不斷完善,也促進了許多其他科學的蓬勃發展。法瑪教授是有效市場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為該理論的最終形成與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70年他在最有聲望的專業金融雜志即《金融》雜志上發表了具有影響力的一流的關於EMH的經典論文《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證研究回顧》,該論文不僅對過去有關EMH的研究作了系統的總結,還提出了研究EMH的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在此以後,EMH蓬勃發展,其內涵不斷加深、外延不斷擴大,最終成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支柱理論之一。正如題目所暗示的一樣,該論文集注意力於有效資本市場的理論與實證證據,體現了這樣一個思想:市場參與者的相互作用與信息傳播的扭曲阻止了個人投資者在競爭的資本市場上獲得既定收益。該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論點是基於法碼教授自身的研究的。包括他的1965年在商務雜志上發表的著名的論文《股票市場價格走勢》,在這篇文章中他以有效市場假說下的價格走勢的隨機遊走模型為基礎提出了強制性的統計證據。該文在證明有效市場假說的有效性以及其潛在失敗的根本原因時被大量文獻索引。
21年後,即1991年,法瑪教授在金融雜志第50年年慶時又發表了與該文相關的一系列的後續研究成果,在其中他評價了索引其文章的文獻及自己相關的研究。
關於EMH的實證研究工作分為3類:弱勢檢驗(Weak-form tests)、半強勢檢驗(Semi-strong-form-tests)、強勢檢驗(Strong-form tests),之所以作這樣的劃分,是為了說明在任何信息層次上不支持市場有效的假設。這種分類最早由Roberts在1967年5月提出,後由法瑪教授推廣。強勢檢驗研究的對象是專業投資者或內幕人士的收益率。專業投資者有能力資助對一個公司、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經濟的長期研究-經濟學中稱之為基本分析。如果能發現某一投資者具有重復的超越表現,則表明它具有預測能力。而他的研究成果,即所掌握的信息也就沒有為市場價格所吸收。對內幕交易的研究,現已成為金融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法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
[編輯]與米勒合作著作
1970年代,法瑪教授所寫的兩部著作在金融學領域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進程中發揮了持久的影響力。1972年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是芝加哥大學的默頓·米勒教授合著的《財務理論》以及1976年所著的《基礎財務學》成為理財學發展的里程碑,並在世界各大學廣為流傳,標志著西方財務管理理論已經發展成熟。
理財學曾經作為經濟學系課程中必需的一部分,這種課程基於與更多的傳統領域的自然重疊, 如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經濟分析。法瑪教授在將現代理財學與傳統的經濟學科領域相融合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他於1980年在有聲望的貨幣經濟雜志發表的《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中提出了在經濟學科中廣泛運用的著名的傳統貨幣單元與銀行業概念以及金融市場中證券價格的現代理財學概念和風險認識。
[編輯]法瑪教授在投資組合與資產定價的學術研究成果
法瑪教授在投資組合與資產定價方面寫了大量論文,重要者如下:
(一)理論研究:
1、「股票市場價格隨機遊走」,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論文選集系列
2、「現金平衡與簡單動力投資問題的對策」(with Gray Eppen),商業雜志,1968年1月
3、「風險、回報與一般均衡:一些澄清注釋」,金融雜志,1968年3月
4、「風險與養老基金投資策略成就評估」,銀行管理協會刊物,1968年
5、「適當成本下的現金平衡與簡單動力投資組合問題」,國際經濟評論,1969年6月
6、「跨期消費-投資決策」,美國經濟評論,1970年3月
7、「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證研究回顧」,金融雜志,1970年5月
8、風「險、回報與均衡」,政治經濟學雜志,1971年1-2月
9、「信息與資本市場」,商業雜志,1971年7月
10、「市場模型與二參數模型的注釋」,金融雜志,1973年12月
11、「現金、有價證券與兌換交易」,美國經濟評論,1979年9月
12、「有效市場Ⅱ」,金融雜志,1991年11月
13、「不同回報與資產貢獻」,金融分析雜志,1992年5月
14、「市場效率,長期回報與行為金融學」,金融經濟雜志,1998年9月
15、「多因素投資組合效率與多因素資產定價」,金融與定量分析雜志,,1996年12月
(二)實證研究:
1、「股票市場價格走勢」,商業雜志,1965年1月
2、「紐約股票交易的明天」,商業雜志,1965年7月
3、「過慮原則與股票市場交易利潤」,(with Marshall Blume),商業雜志,1966年1月
4、「新信息下對股票價格的調整」,國際經濟評論,(with L.Fisher,M.Jensen and R.Roll),1969年2月
5、「風險、回報與均衡:實證檢驗」,(with J.Macbeth),政治經濟學雜志,1973年5-6月
6、「跨期二參數模型的證明」,(with J.Macbeth),金融經濟雜志,1974年3月
7、「短期市場中的長期增長」,(with J.Macbeth),金融雜志,1974年6月
8、「在通貨膨脹預期下的短期利率」,美國經濟評論,1975年6月
9、「通貨膨脹不確定性與國家債券的期望回報」,政治經濟學雜志,1976年6月
10、「人力資本與資本市場均衡」,(with G.William Schwert),金融經濟雜志,1977年1月
11、「資產回報與通貨膨脹」,(with G.William Schwert),商業雜志,1979年11月
12、「通貨膨脹、利息與相對價格」,(with G.William Schwert),商業雜志,1979年4月
13、「股票回購,真實業績,通貨膨脹與貨幣」,美國經濟評論,1981年9月
14、「期間結構的信息」,金融經濟雜志,1984年12月
15、「預期與現金兌換率」,貨幣經濟雜志,1984年11月
16、「股票價格永久與暫時組成部分」,(with Kenneth R.French)政治經濟學雜志,1988年4月
17、「股利收益與期望股票回報」,(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88年8月
18、「商業環境與股票、債券的期望回報」,(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89年11月。
19、「利率、通貨膨脹與真實回報的期間結構預期」,貨幣經濟雜志,1990年1月
20、「股票回報,期望回報與真實業績」,金融雜志,1990年9月
21、「期望的股票收益的交叉選擇」,(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1992年6月
22、「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與納斯達克股票風險與收益的區別」,(with Kenneth R.French,David G.Booth,and Rex Sinquefield)金融分析雜志,1993年1月2日
23、「股票與債券收益中的一般風險因素」,(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93年2月
24、「資產價格異常的多因素解釋」,(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1996年3月
25、「工業權益成本,金融經濟雜志」,1997年2月
26、「價值與增長:國際證明」,(with Kenneth R.French),1999年12月
27、「特徵值、協方差與平均報酬」:1929-1997,金融雜志,2000年2月
28、「權益風險報酬」,(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2002年4月。
[編輯]法瑪教授在其他領域的卓越貢獻
在公司理論方面,法瑪在1970年代末提出「經理市場競爭」作為激勵機制的開創性想法。法瑪認為,即使沒有企業內部的激勵,經理們出於今後職業前途的考慮,以及迫於外部市場的壓力,也會同樣努力工作。目前,經理的職業生涯考慮和經理市場競爭這一課題,已成為公司理論的熱門課題。
法瑪教授的另一個收獲頗豐且令人鼓舞的研究領域是將財務概念與方法應用到國外兌換市場的研究中,他1984年在貨幣經濟雜志上發表的題為《預期與現金兌換率》的論文,已經在大量文獻中成為了一個基準,這些文獻旨在實證驗證在國外兌換市場中風險溢價的存在及動態特徵。法瑪教授在該文中的證明在專業領域內被稱為法瑪證明(Fama Proof),已經成為跨國經濟學、商業學與財務學領域重要的學術資源,並且成為世界范圍內應用經濟分析與財務經濟分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法瑪教授已經在股票回報的預測領域以及其與經濟活動的關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代初,法馬與麻省理工學院的肯尼斯·弗倫奇(Kenneth French)教授合著的一系列論文中,他已經檢驗了幾種可選擇的財務數據能夠提高股票回報與經濟活動的預測度。他們的文章在宏觀經濟層面上檢驗這些數據,同時又在公司水平上檢驗,例如股利的產生;又在股票回報與商業波動中檢驗他們的相互關系。在股票回報的預測領域以及其與經濟活動的關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除了考慮股票價格相對指數的波動外,他們還考慮了公司的規模以及市凈率分類等因素,構建了包含市場因子、規模因子和價值因子的三因素模型。
他們經過長期驗證,證明了三因素模型可以解釋絕大部分的美國股票異常收益率現象。在其他市場也發現了類似的實證證據,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股票市場。三因素模型的提出的確解釋了CAPM模型不能解釋的「異常」問題;三因素模型還可用來測度基金的業績,以考察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一系列文章中題為《股票回報的交叉選擇》的論文,使得法馬和弗蘭士獲得了《金融》雜志1992年度的布雷頓最優論文獎。
另外,法瑪教授在經濟學的其它領域中也是多產的,他寫了許多有影響力的論文,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於1980年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題為《代理問題與公司理論》的文章中已經在公司引介代理與動機問題的微觀經濟理論方面寫上了重要的一筆。在與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詹森(Michael Jensen)教授合著的論文中已經測驗了與業主和公司管理層相關的法律爭議,利潤的剩餘要求權與公司可選擇的組織結構。這些論文包括《業主的分離與控制》、《代理問題與剩餘要求權》,這兩篇文章都於1983年發表於《法律與經濟》雜志。1991年他在勞動經濟雜志上發表了關於在勞動合同中激勵工資問題的論文,即《勞動合同中時間,薪水與激勵性工資》在勞動經濟學領域引起了較大反響。
總的來講,在經濟學的發展,金融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的進程中,法瑪教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所帶給我們的寶貴財產將極大地激發我們和以後各代的學術研究的積極性。
『貳』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模型限制
1.CAPM的假設條件與實際不符:
a.完全市場假設:實際狀況有交易成本,資訊成本及稅,為不完全市場
b.同質性預期假設:實際上投資人的預期非為同質,使SML信息形成一個區間.
c.借貸利率相等,且等於無風險利率之假設:實際情況為借錢利率大於貸款利率。
d.報酬率分配呈常態假設,與事實不一定相符
2.CAPM應只適用於資本資產,人力資產不一定可買賣。
3.估計的β系數指代表過去的變動性,但投資人所關心的是該證券未來價格的變動性。
4.實際情況中,無風險資產與市場投資組合可能不存在。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可維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並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志著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的開端。該理論認為,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它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為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馬可維茨因此而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盡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為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納曼等人開創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分析範式,成為二十世紀80年代之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拓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爾·卡納曼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現今成型的行為金融學模型還不多,研究的重點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以及鑒別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有系統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其專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學說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統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據。
作為一個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簡稱EAS)摒棄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突破機械論的線性思維定式和各種理想化假設,重視對「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認為股市波動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復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認為的線性的、鍾擺式的「機械運動」,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難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幾種: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新興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叄』 學金融選什麼科目
一、初試科目:英語、政治、數學和金融學基礎。
金融學基礎包括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宏觀金融(國際金融與貨幣銀行學)、微觀金融(投資學與公司金融)三部分,各部分各佔比1/3。
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考研需要考的科目
1、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202俄語、203日語任選其一
③303數學三
④806經濟學(宏、微觀)
2、復試:1026金融學
(3)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尤金法瑪擴展閱讀:
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
金融學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金融理論概述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可維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並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
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志著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的開端。
有效市場假說(EMH)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
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
該理論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行為金融學(BF)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
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肆』 基金,期貨,股票屬於大學里的什麼專業
答-屬於金融專業。也有的是會計專業和經濟類專業;凡是與經濟有關的都要學習相關的金融知識。但對基金--期貨--股票都是實際操作實習的內容,對在大學學習相關專業的補充,指數基金--指數期貨--公開市場交易的股票都是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凡是金融專業的學生多數要涉及股票和期貨交易的,來完善和應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
『伍』 何謂「市場有效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始於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教授尤金·法瑪在《商業學刊》( Journal of Business)上發表的一篇題為《證券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並於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起源於20世紀初,這個假說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國數學家,他把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於股票收益率的分析,發現其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
(5)股票市場價格行為尤金法瑪擴展閱讀:
理論意義 :
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證券價格形成過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傳輸、信息解讀以及信息反饋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公開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資本市場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有效性得以不斷提高的起點。
『陸』 尤金·法瑪的個人生活
法瑪的祖父母跟著大批歐洲人,從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趕往美國波士頓。一共帶了26個孩子,其中一半是法瑪祖父家族的,一半是祖母家族的。
1939年2月14日,尤金·法瑪出生在美國馬薩儲塞州波士頓,是義大利移民家族的第三代。法瑪成長於波士頓的一個工人階層社區,在一所天主教教會學校上高中。幼年時代法瑪身上還能找到義大利人熱愛運動的影子,在長跑、足球和棒球方面都有過人之處。
1956年,17歲的法瑪進入塔夫茨大學學習法語。
法瑪在塔夫茨大學的前兩年主攻法語,第三年轉修經濟學課程。20世紀50年代法瑪在塔夫茨大學遇到了酷愛高爾夫球的哈里·恩斯特(Harry Ernst)教授,恩斯特對股票市場價格模式非常感興趣,當時正在定期做股票市場預測的研究。恩斯特雇法瑪作為基金的研究助理,主要工作是研究盈利性交易策略。
1960年修業期滿,教授們鼓勵他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據他自己回憶,「他們都來自哈佛大學,卻說我應該去芝加哥大學」。幾個月後,法瑪如約來到芝加哥大學 。
進入芝加哥大學的第二年,法瑪就開始在米勒的指導下做博士論文研究,主題是關於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研究。1965年,博士論文的成果分別發表在《商業雜志》和《金融分析家雜志》上,與薩繆爾森等人一同開啟了有效市場理論的研究。
『柒』 簡述有效市場理論的基本原理
『捌』 萬通投資奇跡真的在中國合法嗎;
轉一個網友的回答供你參考:
"都是騙一批沒受過什麼教育又貪財的傻子,你想一萬一天差不多給你100,哪有這么好的事情?還好多人點支持,都是傳銷公司的。買這個投資理財的人注意了,你們能拿到利息,但是本金是收不回來的,你不信問他要回本金試試看!!!好比你投一萬,他會拿一兩千給你發紅包,讓你的貪婪膨脹。一會這些人就消失了。拿你的一部分錢給你發工資,然後消失。。。專門騙沒怎麼念過書又貪財的。"
『玖』 尤金·法瑪的個人著作
1970年代,法瑪教授所寫的兩部著作在金融學領域形成自己獨立的學科進程中發揮了持久的影響力。1972年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同是芝加哥大學的默頓·米勒教授合著的《財務理論》以及1976年所著的《基礎財務學》成為理財學發展的里程碑。
法瑪教授於1980年在有聲望的貨幣經濟雜志發表《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
法瑪教授在投資組合與資產定價方面寫了大量論文,重要者如下:
(一)理論研究:
1、「股票市場價格隨機遊走」,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論文選集系列
2、「現金平衡與簡單動力投資問題的對策」(withGray Eppen),商業雜志,1968年1月
3、「風險、回報與一般均衡:一些澄清注釋」,金融雜志,1968年3月
4、「風險與養老基金投資策略成就評估」,銀行管理協會刊物,1968年
5、「適當成本下的現金平衡與簡單動力投資組合問題」,國際經濟評論,1969年6月
6、「跨期消費-投資決策」,美國經濟評論,1970年3月
7、「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證研究回顧」,金融雜志,1970年5月
8、風「險、回報與均衡」,政治經濟學雜志,1971年1-2月
9、「信息與資本市場」,商業雜志,1971年7月
10、「市場模型與二參數模型的注釋」,金融雜志,1973年12月
11、「現金、有價證券與兌換交易」,美國經濟評論,1979年9月
12、「有效市場Ⅱ」,金融雜志,1991年11月
13、「不同回報與資產貢獻」,金融分析雜志,1992年5月
14、「市場效率,長期回報與行為金融學」,金融經濟雜志,1998年9月
15、「多因素投資組合效率與多因素資產定價」,金融與定量分析雜志,,1996年12月
(二)實證研究:
1、「股票市場價格走勢」,商業雜志,1965年1月
2、「紐約股票交易的明天」,商業雜志,1965年7月
3、「過慮原則與股票市場交易利潤」,(withMarshall Blume),商業雜志,1966年1月
4、「新信息下對股票價格的調整」,國際經濟評論,(withL.Fisher,M.JensenandR.Roll),1969年2月
5、「風險、回報與均衡:實證檢驗」,(withJ.Macbeth),政治經濟學雜志,1973年5-6月
6、「跨期二參數模型的證明」,(with J.Macbeth),金融經濟雜志,1974年3月
7、「短期市場中的長期增長」,(with J.Macbeth),金融雜志,1974年6月
8、「在通貨膨脹預期下的短期利率」,美國經濟評論,1975年6月
9、「通貨膨脹不確定性與國家債券的期望回報」,政治經濟學雜志,1976年6月
10、「人力資本與資本市場均衡」,(withG.William Schwert),金融經濟雜志,1977年1月
11、「資產回報與通貨膨脹」,(with G.William Schwert),商業雜志,1979年11月
12、「通貨膨脹、利息與相對價格」,(with G.William Schwert),商業雜志,1979年4月
13、「股票回購,真實業績,通貨膨脹與貨幣」,美國經濟評論,1981年9月
14、「期間結構的信息」,金融經濟雜志,1984年12月
15、「預期與現金兌換率」,貨幣經濟雜志,1984年11月
16、「股票價格永久與暫時組成部分」,(withKenneth R.French)政治經濟學雜志,1988年4月
17、「股利收益與期望股票回報」,(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88年8月
18、「商業環境與股票、債券的期望回報」,(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89年11月。
19、「利率、通貨膨脹與真實回報的期間結構預期」,貨幣經濟雜志,1990年1月
20、「股票回報,期望回報與真實業績」,金融雜志,1990年9月
21、「期望的股票收益的交叉選擇」,(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1992年6月
22、「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與納斯達克股票風險與收益的區別」,(with Kenneth R.French,David G.Booth,andRex Sinquefield)金融分析雜志,1993年1月2日
23、「股票與債券收益中的一般風險因素」,(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經濟雜志,1993年2月
24、「資產價格異常的多因素解釋」,(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1996年3月
25、「工業權益成本,金融經濟雜志」,1997年2月
26、「價值與增長:國際證明」,(with Kenneth R.French),1999年12月
27、「特徵值、協方差與平均報酬」:1929-1997,金融雜志,2000年2月
28、「權益風險報酬」,(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雜志,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