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金融風險傳染
『壹』 股市資產價格泡沫破解是如何引起金融危機的
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
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傳導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條直接,兩條間接。
直接影響很容易估算。由於金融行業本身是宏觀經濟的一塊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股市大跌令金融行業萎靡,增長放緩,自然就會拉低整體經濟增速。
今年1季度,金融行業GDP增速高達15.9%,遠高於全社會7.0%的GDP增速。而金融行業增加值又佔到了全國GDP的9.7%。因此,如果此次股市震盪讓金融行業增速跌回去年全年10.2%的平均增速,那麼全社會GDP增長會因此減速約0.6個百分點(=(15.9-10.2)*9.7%)。
如果把今年1季度7.0%的全社會GDP增速減去0.6個百分點,就只有6.4%了。這聽起來好像挺嚴重,但其實只是數字游戲。因為金融行業增速的放緩,只是讓其他行業的疲弱更多體現在了全社會GDP數字上,實質影響不大。而且,就算0.6個百分點是個不小的數,它也只是一個有限的數。
真正需要擔憂的是股市動盪向實體經濟的傳染,令實體經濟增長也同時減慢的可能。這種情況下,全社會GDP增速的損失就不是區區0.6個百分點了。這種金融向實體的感染可能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和「信貸渠道」(lending channel)兩條路徑發生。
所謂資產負債表渠道,就是股市的暴跌導致持有股票的居民或企業財富縮水,資產負債表受損。這可能產生三重後果。
其一,是股市財富縮水帶來的負財富效應——股票虧錢——導致居民或企業支出下降,從而壓低實體經濟總需求。
其二,由於資產負債表中負債方一般比較剛性,很難快速下降,股票財富的縮水還可能導致居民或企業陷入負資產的狀況。如果經濟中不少主體都落入這種狀況,經濟就會因為大量居民或企業持續存錢還債而需求萎靡,增長減速。日本在1990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房價和股價大幅下挫之後,就陷入了這種「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的狀態,經濟連續二十多年龜速增長。
其三,如果經濟中不少主體以股票為抵押物借錢,那麼股價下跌會降低抵押物價值,因而影響相關主體的融資能力,從而對其經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
以上三條,是從實體經濟中居民和企業的角度來看的感染路徑。另一方面,股價下跌對金融機構也會造成影響,降低其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的能力,從而在實體經濟中形成信貸緊縮,拉低經濟增長——這就是所謂的信貸渠道。
特別的,當壓力在金融體系內快速蔓延,導致大量金融機構都受到影響的時候,金融體系通過信貸渠道帶給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就會很大。次貸危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2008年雷曼倒閉之後,美國金融市場陷入恐慌。金融機構為了自保,紛紛停止向外融出資金,並想方設法收回借款。而美國的非金融企業又高度依賴金融市場提供日常的流動資金。這樣一來,金融市場一出問題,美國實體經濟的融資來源就枯竭,經濟活動因而停滯,經濟增長急劇滑坡。
要估計我國此次股市震盪可能對整個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就需要順著資產負債表和信貸兩條渠道,預判會發生的感染程度。但在這之前,必須要對股市風險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蔓延情況做分析。因為它決定了多少金融機構會受影響,有多少壓力會通過信貸渠道傳導到實體經濟。
股市風險如何傳染?
毫無疑問,股市中的融資盤(也就是杠桿資金)是此次股市動盪的核心風險因素。在2007到2008年,上證綜指曾經從6124的高點跌到了1664,累計下跌幅度超過70%。當時各界對股市的風險並沒有那麼擔心。而今年上證綜指不過是從5178的高點向下回落了接近30%,各方就感覺到壓力很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差,是因為這次股市中有大量融資盤,而七、八年前沒有。
所謂融資盤,是借錢買股票的頭寸。目前,融資盤的資金成本一般都在年息10%以上。付著這么高的融資成本,不要說股價跌了,只要這些投資者預期股市一段時間不漲,就會迅速把手中的股票賣掉來償還融資。
另外,融資盤有強制平倉機制。也就是說,提供融資的機構(比如券商)一旦發現投資者手裡的股票跌了不少,威脅到了自己借出資金的安全,就會強制把投資者的股票給賣了,從而收回自己借出的資金。這兩點讓融資盤成為市場波動的放大器。正是融資盤的推波助瀾,讓此次股市下跌如此迅猛。
更加嚴重的是,融資盤平倉和股指下跌已經形成了相互加強的惡性循環,令市場下跌的壓力愈發加大。而在大家都在賣出股票的時候,融資盤有時就算想賣股票平倉也做不到。這樣,融資投資者就只能拿著一把的股票眼睜睜地看著股價下跌,直到自己的本金全部虧掉。在那之後,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也不可避免地會遭受損失。
在股市中,提供融資的主力是券商和銀行。當市場下跌到讓券商和銀行都開始損失的時候,這就不僅僅是股票市場的問題,而變成有可能威脅金融體系整體穩定的大麻煩了。
『貳』 金融風險都包括哪些類型
一、結構失衡使風險集中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後,國有銀行在資金配置上長期處於絕對支配地位。一方面,居民除了將錢存入銀行外,缺乏其他有效投資渠道,加之教育、醫療和社保等改革帶來的謹慎性預期,使得邊際儲蓄率不斷提高,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
二、金融與財政風險放大
在漸進改革過程中,財政與金融之間風險隔離機制一直沒有建立。一方面,金融風險向財政轉移。由於缺乏制度性規范,央行資金運用存在明顯的財政化傾向,巨額再貸款難以收回。另一方面,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
三、非正規金融龐大成隱患
多年來,中小企業從正規金融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十分困難,被迫尋求非正規金融渠道。中國非正規金融的規模據估計已接近正規金融的1/3。
四、機制轉化中的風險突出
銀行業風險集中,資產質量總體堪憂。我國銀行業競爭不足,公司治理薄弱,業務創新能力差,財務風險普遍存在。其次,證券業隱含巨大金融風險。證券公司收入結構不合理,資產質量不高,流動性明顯不足,累積風險嚴重,一批證券公司已處於嚴重資不抵債局面。
五、資本管制有效性弱化
資本項目管制有效性嚴重弱化導致大規模的不正常資本流動。第一,假外資的尋租性流入。自2001年以來,資本凈流入迅猛增長。
六、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損失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缺陷導致中國傳統的開放模式和開放政策呈現出不可持續的發展困境,並進一步引發諸多突出問題。
(2)股票市場金融風險傳染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風險
『叄』 金融風險為什麼在各個經濟主體之間傳染
金融行業存在大量的對未來不確定的預期進行投資。所以金融行業也是信心行業,信心比黃金還要寶貴。
一旦信心動搖,預期不確定,安全感降低,就會形成風潮,在各個經濟主體之間傳染。
『肆』 股票市場的風險有哪些
股市中的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股們應該具備風險意識,時時刻刻保持惕。當然,也不要畏懼風險,畢竟它是可以防範和控制的。應對風險的第一步是認識風險、了解風險。總體來說,股票市場上存在著三類風險:
第一類是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無論是在成熟的股票市場,還是在新興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都總在頻繁波動,這是股市的基本特徵,不可避免。美國股市曾經遭遇「黑色星期一」。我國股市遭遇過幾次持續幾年的熊市,許多高位買進的投資者深受長期被套的煎熬。
第二類是上市公司經營風險。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密切相關,而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狀況總有些不確定性。在我國,每年有許多上市公司因各種原因出現虧損,這些公司公布業績後,股票價格隨後就下跌。
第三類是策風險。國家有關部門出台或調整一些直接與股市相關的法規、策,對股市會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巨大波動。有時候,相關部門出台一些經濟調整策,雖然不是直接針對股票市場的,但也會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如利率的調整、匯率體制改革、產業策或區域發展策的變化等。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知識資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伍』 股票市場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嗎
金融市場涵蓋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等等等。
『陸』 金融市場上的風險主要有哪些
金融市場風險又稱系統風險,也稱不可分散風險。是指由於某種因素的影響和變化,導致股市上所有股票價格的下跌,從而給股票持有人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系統風險的誘因發生在企業外部,上市公司本身無法控制它,其帶來的影響面一般都比較大。其主要特徵為:
1.它是由共同因素引起的。經濟方面的如利率、現行匯率、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能源危機、經濟周期循環等。政治方面的如政權更迭、戰爭沖突等。社會方面的如體制變革、所有制改造等。
2.它對市場上所有的股票持有者都有影響,只不過有些股票比另一些股票的敏感程度高一些而已。如基礎性行業、原材料行業等,其股票的系統風險就可能更高。
3.它無法通過分散投資來加以消除。由於系統風險是個別企業或行業所不能控制的,是社會、經濟政治大系統內的一些因素所造成的,它影響著絕大多數企業的運營,所以股民無論如何選擇投資組合都無濟於事。
『柒』 進行股票交易時所遭遇的交易風險都有那些
你好,股票風險包括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宏觀經濟風險、社會和政治風險、市場風險、金融風險、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物價變動產生的風險、市場本身各種因素引起的風險等。
『捌』 金融風險如何跨市場跨領域跨區域傳播
1.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比較大,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盈利能力下降。與之相伴的是銀行業不良貸款的「雙升」和資產質量的下降;債券市場上,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頻發。與此同時,過去高增速掩蓋下的各種金融風險加速暴露,一些金融亂象浮出水面。
2.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要防範金融風險和腐敗。要高度警惕金融風險,嚴格防範,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去年以來,多次重要會議反復提到金融風險防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了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的重要性。有了實體經濟,往往是既光榮又失落。
拓展資料
最新消息
1.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劉批評部分上市公司「鼓勵高交割的股價投機行為,一些「忽悠」「跟進」重組成為市場頑疾」。話音剛落,高交割概念股集體大幅下跌,結束了「股票必須炒高交割」的「神話」。4月10日,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將重點防控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風險、債券投資、同業業務、銀行融資、地方債、互聯網金融等10大風險,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應對一批關鍵風險點,消除一批潛在風險。
2.金融監管部門密集表態,指出當前面臨的諸多金融風險點,出台針對性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對防範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具有積極意義。金融領域的這些風險點確實需要高度警惕,嚴加防範。同時,金融風險的防控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現代金融產品更加復雜,交易頻率高,資金流動快。金融風險跨機構、跨行業、跨市場傳導是正常的。事實上,它已經形成了單獨監管無法觸及和覆蓋的領域,存在監管「真空」。
3.現行監管格局缺乏將金融業視為統一整體的宏觀審慎監管理念,忽視了金融業的關聯性、跨市場傳染以及宏觀經濟對金融體系的影響,這些都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潛在重要因素。因此,防控金融風險,需要從金融監管改革入手,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理順職能關系,完善協調機制,增強監管協同效應。
4.對於監管者來說,監管政策法規要放在國家重大政策的部署下,實現貨幣、財政、產業政策等各種監管政策之間的最優協調,增強監管協同性,增強監管有效性,改變過去的不和諧甚至打架斗毆,有效遏制監管套利。同時,監管機構需要從被動「堵風險」向主動「查漏洞」轉變,提前加強監管,積極採取防範措施,守住底線,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5.金融機構作為金融風險的微觀承擔者,在加強外部監管的同時,也應建立內部制度,相應完善公司治理。去年以來,全國各地發生多起銀行票據案件,涉案金額巨大,與金融機構內控不嚴、風險管理不到位有關。金融機構本身就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機構。對於現代金融機構來說,更需要從內部防控金融風險,提高自身風險管理水平,加強資本約束和內控合規管理。
6.從根本上說,一個運行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起到合理定價風險、分擔風險的作用,而反之,則容易被各種投機行為泛濫,強化羊群行為,進而導致泡沫膨脹。需要指出的是,金融風險的根源不僅在金融業,更長遠來看,真正的「斷根」在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金融業也要練內功,加強管理,積極為實體經濟供血供氧。
『玖』 金融經濟學風險名詞解釋
金融風險,指任何有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中國金融體系的五類風險:外部傳染風險、宏觀經濟風險、信貸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金融風險的種類
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
作業風險
行業風險
法律、法規或政策風險
人事風險
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
系統金融風險及全局性金融風險
所謂系統金融風險和全局性金融風險是相對個別金融風險或局部性金融風險而言,現 在我們所談論的、並將之作為經濟工作重點之一的問題,其所指就是這類金融風險。
從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教訓看,金融危機不管由什麼原因引起,最終都表現為支付危機,即:或是無法清償到期的國外債務,或是銀行系統已不能滿足國內存款者的普遍提存要求繼而進一步導致擠提甚至是銀行破產。正是從這種基於對流動性重要程度的重視,國外不少貨幣金融理論著作都將最初的系統風險定義為支付鏈條遭到破壞或因故中斷導致的危險現象。
現在,我們在談論和使用系統金融風險概念時已經自覺不自覺第將之與"全局性金融風險"等量齊觀了。在文化發展史上,一個詞彙、一個概念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出現涵義上的些許變動是常有的事。系統金融風險之所以可以等用於全局性金融風險,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體系的發展和進步已使得金融領域內各個行業間的連動和交互影響成為不爭的事實。例如,證券市場和信貸市場本來是金融領域中職能不同的兩個市場,但股市的大漲大跌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銀行破產;反過來,一些有影響的大銀行間的並購或破產事件也可能引致股票市場行情的急劇變動。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領域是競爭最激烈因而風險程度也最高的領域,沒有風險就沒有金融活動,因此,想要避免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的,對於決策當局來說,有決策參考意義的是關注系統金融風險或全局性金融風險。我們的報刊上常用的提法所謂"化解金融風險"實際上是一句糊塗語言,系統金融風險或全局性金融風險一直存在,個別金融風險或局部性金融風險每天都在出現,生生不息,如何化解得了?如果說"化解",只應該是化解危機,但在危機尚未出現時,我們要做的工作應該 ――也只能是降低系統或全局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