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我國股票市場與經濟表象背離

我國股票市場與經濟表象背離

發布時間: 2021-12-23 11:45:29

1. 股票市場與經濟的關系是怎樣的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經濟向好或向壞,股市就會有所表現。

2. 目前在我國,宏觀經濟形勢與股票市場長期走勢低迷有多大的關系為什麼

一、 宏觀經濟決定股票市場的基本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因此,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決定股市的基本走勢。
具體來說,宏觀經濟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決定和影響股票市場。一是與宏觀經濟走勢息息相關的貨幣供應狀況影響股市。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貨幣供應適度寬松,股市資金相對寬裕,股市需求就會增加,交投隨之活躍,股價就呈上升態勢。二是股票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直接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制約。當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時,社會投資、消費、出口需求旺盛,企業銷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價值提高,其股價必然上漲;三是在宏觀經濟向好情況下,經濟景氣上升,就業面擴大,員工收入增加,對金融資產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投資者人數增多,股市人氣興旺,就會呈現強勢特徵。四是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市場需求旺盛,外來投資就會增加,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將通過各種形式介入股市,參與投資。這也就是說,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股市絕不可能長期低迷;宏觀經濟不佳,股市也絕不可能持續上漲。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同樣如此。
我國股票市場產生伊始,由於各方面很不成熟,經常出現背離經濟形勢的暴漲暴跌現象,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尚不能發揮出來。但是近幾年來,隨著股市規模的擴大,法規的逐步完善,股市的運行態勢與宏觀經濟走勢的相關性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比如,1996年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時的牛市,1998年通貨緊縮時的低迷,1999年至2000年經濟好轉時期的持續走牛,都明顯地反映出這種相關關系。可以說中國股票市場經歷十年發展後,正由原來的與宏觀經濟形勢不同步走向同步並向超前反應過渡,基本上向著晴雨表的功能演化。隨著我國股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日漸規范,經濟證券化率的逐漸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日臻完善,以及民營企業的大量上市,宏觀經濟決定股市基本走勢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3. 簡要分析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國民經濟形勢的好壞決定了投資的主觀願望。在國民經濟形勢比較景氣的年份,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的份額多,投資所需的資金與物資都有保證,投資的效益也較高,使投資者對投資的前途持樂觀態度,因而投資的願望就容易產生;反之,經濟形勢不好的年份,國民收入中大部分數額要用於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和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投資缺少物質和資金條件,投資前途黯淡,投資願望就不易產生。 國民經濟形勢制約著投資實現的客觀條件 投資要在經濟大環境中進行,受這個大環境的調節支配。不同的經濟氣候對投資有不同的影響,從而使得投資者必須按經濟運行的要求對自己的投資戰略與行為進行調整與安排。就最簡單的來說,國民經濟會表現為繁榮景象和衰退形勢,在這不同的情況下,將促使影響國民經濟重要變化的各種關鍵因素的變數,例如利率與物價會發生提高或降低的變動。投資者在這種不同的環境中的投資活動,勢必要受到重大影響,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和安排,以謀求發展或生存。因此投資者必須對宏觀的國民經濟形勢作出適當的分析。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投資對象與投資時機的選擇。投資者總希望把資金或資源投入到效益好、風險低、前途光明的部門或行業中去,同時也總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資時機,以期獲取最大利潤。與之相適應,投資者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主要應從兩個層次上進行: 第一個層次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它大致處於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於為決定是否投資與何時投資提供依據。 第二層次是對國民經濟形勢進行產業分析,比較各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地位,明確各產業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及各產業各自的發展趨勢,為選擇投資對象確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介紹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技術。

4. 為什麼我國經濟全球屬一二而股市倒數呢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不是一個簡單的表述,有時也會存在股經背離現象。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中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
我國股市是否正在走向邊緣化?這是目前人們格外關注並紛爭不休的焦點議題。其中論據之一就是中國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之間所出現的割裂與背離。誠然,股市乃為經濟的晴雨表,這是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投資界中一個樸素認知和流行的說法。但在現實生活中,股市的揚漲跌落果真能夠忠實、准確地反映經濟的榮辱興衰么?這不僅是留給投資者的一大困惑與迷思,而且對於當前我國股市是否邊緣化的討論也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文將以我國股市為基點來掃描國際市場,對此進行概略的剖析和探討。
我國股市滯後而失真的晴雨表
中國股市自創生以來,既有轟轟烈烈也有渾渾噩噩,既有風風火火也有莽莽蒼蒼。那麼我國股市行進的步伐是否輝映出了其經濟高速成長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並非一個簡單的「是」字「否」字所能涵蓋。
首先,我國經濟始終處於高速和穩定的成長之中,而股市卻呈現出幾乎是有規則的波浪形運動,盡管其振幅遠不如香港股市強烈,頻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顯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昭示了盛極必衰、否極泰來的規律性變化,也印證了股市的總體上升趨勢。最後,股市的上漲幅度從未達到過經濟的增長水平,盡管一度十分接近。換言之,我國股市的滯後確實沒有真實反映出國民經濟的傲人成就,至少過去幾年中如此。
美國股市從晴雨表演變為獨行俠
那麼「經股背離」的現象是否僅為我國特有呢?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目光來審視一下已經具有兩百多年股市文化的美國市場。過去幾年美國股市明顯與經濟走勢漸行漸遠。雖然經濟仍然展示了7.7%的溫和增長率。相形之下,美國股市在同期內卻一敗塗地。投資者非但沒有領略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快慰,反倒是深陷股市泥潭而無力自拔,可謂是「風調雨不順」、「國泰民不安」。長年來迷戀股市的投資者們也不得不揮淚而別。
縱觀1990年以來的美國市場,股市大起大落,大漲大跌;股民大喜大悲,大徹大悟。用華爾街的時髦語言來形容,就是跟隨「非理性繁榮」而來的「非理性崩潰」。投資者在證券投資的啟蒙運動中,儼然經歷了一次精神的煉獄和靈魂的洗禮。過去十多年的轟轟烈烈、風風雨雨彷彿只是在夢境中瀟灑地走了一回。
因此,「經股背離」的現象在美國也同樣可以得到印證。雖然六十多年來股市確實一度扮演過經濟晴雨表的角色,但更多的時候卻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
亞太地區虛虛實實的晴雨表
如果有人認為美國股市過於遙遠和龐大,缺乏適當的可比性,那麼探覽一下我們身邊的一些發達市場或許啟迪更大。
曾幾何時,日本股市展示了它那磅礴的氣勢與致命的誘惑,七年中暴漲了三倍以上。然而就在人們鼎沸的謳歌聲中,股市卻轟然倒下。十多年來,萬千投資者們剩存的只有破碎的心和遺失的夢。股市留給他們的彷彿只有「忍將歷史帶淚看」的凄楚和悲壯。
與早年的美國情況相似,七十年代香港的經濟與股市也算得上是攜手並進。隨著八十年代經濟增長的出神入化,股票市場也泛起了陣陣紅暈,但始終落伍於經濟的行進步伐。九十年代的股市圍繞著經濟成長經歷了三起三落。一次次地噴薄而出,帶給投資者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卻又一次次地重歸沉寂,留給投資者一個個美麗的誤會和一片片殘缺的記憶。所以就香港歷而言,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似乎不是強詞奪理也是牽強附會。
過去幾年的疾風驟雨使全球股市繁華落盡。許多人在品悟出金融投資的真諦之後,紛紛開始懷疑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說法。說其是,為何股市運動時常與經濟成長背道而馳?說其不是,又該如何解釋資本市場理論和金融投資常識?這一「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命題令眾多我國乃至全球投資者深感迷茫與困惑。股市與經濟之間的晴雨表關系竟是如此的朦朦朧朧、虛虛實實!
「經股背離」的五大根源
從長期來看,經濟發展是股市賴以生存和成長的基礎。缺乏國民經濟與公司盈利的支撐,股市雖然可逞一時之勇,但卻難揚一世之威。但既然如此,股市為何還會三番五次離經叛道、頻頻出現「經股背離」的怪象呢?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五點。
其一,理性可控的經濟與感性沖動的股市。
經濟成長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可控性和可預測性。首先,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通常會有效地刺激抑制經濟成長,使其有規可循。其次,國民經濟這一龐然大物不易被人為因素所干擾,任何投資者個人或團體都很難直接操縱經濟成長的步幅和節奏。此外,經濟成長較少出現劇烈的波動和震盪。經濟的增長曲線比股市的運動軌跡要和緩、平衡的多,絕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時時刻刻。
但股票市場則更多地顯現出感性與沖動的一面。第一,股市運動是眾多投資者共同參與的結果,為無形的市場之手所推動,政府難以有效干預。第二,股市受眾多因素影響,從政經局勢到利率水平、從公司營銷到市場傳言、從預測值調整到分析師評級,不一而足。而且眾多變數無法數量化,譬如投資心理和市場行為。這就使得市場運行兼備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雙重特點,同樣的因素在不同的環境中會帶來不同的影響甚至相反的後果。第三,股市可能會在驟然間劇烈震盪,其波動曲線還不像經濟運行那樣令人賞心悅目。當投資大眾誤入迷途時,群眾性運動的波瀾壯闊便會盪滌正常的股市生態,使市場泡沫釀就其中。第四,經濟數據每月出籠一次,而股市交易卻可能要爭分奪秒,這就為股市瞬間的風雲變幻植入了深層基因,使任何人都難以鐵口神斷股市走向、尤其是其近期動態。
當股市浸淫在激情與亢奮之中時,其慣性和沖量難以抗拒。失去制約力和阻抗性後的股市便會在投資者的冥冥遐想之中沖向極端的邊緣,致使股市比經濟更容易產生泡沫。全球股市,莫不如此。市場中缺乏的不是清醒、冷靜的大腦,而是膽量和勇氣。無論何時何地,唱衰派都是少數,都會倍感步履維艱、身心交瘁。其「信口開河」會使公司收入因交易冷靜而一瀉千里,也會使萬千投資者手中的財富一落千丈。就像是現代版本的「皇帝的新衣」。敢於挺身而出作為熊市的代言人,需要驚人的氣魄膽識和心理素質,不怕引起公憤,不惜成為公敵,而且隨時准備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雖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股市何去何從卻歷來都是取決於多數人的集體行為。這就決定了感性與動盪的股市必然是以理性可控的經濟為中軸線而上下抖動。
其二,公司盈利是經濟與股市的連接紐帶。
股市是間接而非直接地反映經濟成長。所需媒介就是上市公司的銷售盈利與財務狀況。換言之,股市是通過公司盈利的高低來間接刻劃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而經濟周期、商業周期、行業周期、乃至公司的生命周期並不總是重疊在一起,其間的交叉錯落就會導致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間的短時偏離。當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這一連接紐帶斷裂之後,股市運動便會與經濟成長分道揚鑣。
如果說經濟成長以市場消費為主體,那麼股市表現則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眾多企業在過去的擴張過度,使它們提前賺取了若干年後的盈利,超額滿足了未來的市場需求。所以盡管目前經濟尚在溫和成長,但庫存積壓與生產能力過剩已使這些公司的盈利源泉乾涸,況且要將過剩的生產能力消化完畢並非一年半載之事。所以當市場消費與商業投資各行其是時,由市場消費所主導的國民經濟仍可保持增長,但有賴於公司盈利和商業投資的股票市場則會遭致重創,導致經濟與股市分手惜別、互道珍重。
證券市場只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一環,它不可能超脫於公司盈利而獨立自主。如若上市公司的經營與財務狀況欠佳,盡管政策導向、炒作氣氛、投機心態等因素可能會在短期內刺激股市上竄下跳,但絕不可能指望股票市場具有長期的榮景和非凡的未來。股市不是聚寶盆,它既是公司融資的手段,也是財富分配的渠道。投資者通過付費得到股東的身份,就是為了日後分享公司的盈利收入。如果公司無利可分、無望可求,它便會失去股東對它的信任和關愛。倘若這一非典型瘟疫從個別公司蔓延開來,便有可能對整個行業甚至整個股市造成重創。這不是股市自身之罪,不是監管系統之誤,也不是運行機制之過,更不是萬千股民之錯,病灶恰恰存在於股市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中。
如果你有洞穿股市的犀利目光,你就會看到公司盈利正是股市身後那雙看不見的手,正是它在默默地主掌著股市的升沉漲落、榮辱興衰。缺乏公司盈利增長這一必需的給養,股市就會面臨風干與脆折的危險。就像是健壯的體魄不是天天靠抗生素維持一樣,健康的股市也不能謹是依賴於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
其三,當前的經濟狀況與預期的公司前景。
經濟狀況多以現狀為基礎,根據已公布的政府數據,而股市漲落則更多地反映未來的公司收益,分析師的前景預測可以長達三到五年。在某些特定的市場環境中,當前的經濟狀況並非總能與預期的公司盈利保持一致,這一時間差便會導致經濟與股市脫節。人們對公司前景可能樂觀過度,也可能悲觀過甚。這就如同頗具傳奇色彩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Lynch)所言,眾多基金經理的錯誤乃是將過多精力凝聚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公司盈利與經濟成長之間並不只是一種直觀的線性關系或簡單的因果關系,而且不同公司對於經濟狀況的敏感度也不盡相同。能否成功地剝離出個別公司與經濟形勢之間的微妙線索,這才是對投資者眼力、功力、耐力的考驗和挑戰!
九十年代後期的股市泡沫就為此作出了最好的注腳。人們對於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充滿了期待與迷信,使之成為泡沫萌生的溫床。加之「普及效應」、「鎖定理論」以及「新經濟學說」的推波助瀾,使人們對公司未來的盈利前景產生了幻想和錯覺,甚至想入非非。但殊不知,這種不切實際的市場預期只不過是令人目眩的海市蜃樓而已,既缺乏市場,也缺乏技術,更缺乏資本。也難怪其泡沫的破滅會招致全球股市紛紛陷落,使投資者們從南柯一夢中驟然乍醒。
無獨有偶,這種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在美國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1973到1974年間也曾有過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離散程度還不在此次之下。道瓊斯工業指數不到兩年內就狂跌了45%,盡管經濟在同期中反而增長了15%,大大超過了此次的7.7%(誠然,當年的通貨膨脹率之高也非今日可比)。好在這一陣痛只持續了不到兩年便靜靜地掩入了歷史,比此次股市暴挫縮短了半年時間。
當年股市之所以與經濟走向大相徑庭,其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中東石油危機使人們瞻念前途、不寒而慄。眼前的經濟增長絲毫化解和掩飾不了人們對公司未來遠景的憂心忡忡。尤其是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高達平均10.5%,大大削弱了百姓的購買力和公司的利潤率。不少人已經開始為石油價格可能會飆升到100美元一桶而感到寢食難安。果不其然,全球性的惡性經濟衰退到1974年下半年時便悄然而至。
其四,全部的國民經濟與局部的上市公司。
經濟與股市的不對稱性也會促成二者之間的背離。例如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包括私營企業(PrivateSector)與政府機構(PublicSector)兩大類別。前者約占經濟的70%,即上市公司只創造了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而剩餘部分則來自於政府機構。這就造成只具三之二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不一定總能准確反映整個的國民經濟。當企業與政府的行為趨同時,股市與經濟發展如影隨形;當二者離散時,其間的差異也不可避免。
過去幾年的風雲變幻即為明證之一。一方面,大批公司企業因庫存積壓和生產能力過剩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另一方面,聯邦與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卻在急劇擴張,用以反恐和刺激經濟成長。其結果就使得政府投資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這集中反映在聯邦政府從巨額盈餘到巨額赤字的急劇轉折上。政府支出的大幅增長與私營企業的來重衰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鑄成了經濟與股市之間的強烈反差。經濟的溫和成長主要來源於生產總值中由政府投資所創造、而上市公司無法代表的那30%。所以,近三年來的經濟成長只是某種虛幻的假象,它掩蓋了眾多上市公司四面楚歌的困境與悲涼。
這種經濟與股市間的不對稱性在我國更為顯著。積極的財政政策使政府投資在過去與年中主導了經濟的高速成長,但眾多上市公司卻未必能夠從中直接受益。據估計,目前非國有控股企業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50%,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上升。可是它們在股市中所佔有的份額尚不足股市總值的10%。也就是說經濟成長更多的是依賴於政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國有企業、而並非來源於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場相對國民經濟而言就缺乏足夠的覆蓋率和代表性,股市自然也就難以全面和准確地反映經濟運行。
近年來美國經濟的低迷促使製造業與服務業分別採取了兩種不同手段來推動收益增長:服務業通過提高價格,製造業則依靠降低成本。這就導致了價格的變向分化:汽車價格的下降與保險費用的上漲;傢具價格的下降與維修費用的上漲;鞋帽價格的下降與球賽門票的上漲;玩具價格的下降與托兒費用的上漲;餐具價格的下降與餐飲價格的上漲;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製造業價格的下跌抵消了服務業費用的上漲,既同時增加了兩類沒類型公司的盈利,又化解了通貨膨脹滋生的隱憂,可謂是一種「奇妙的和諧」。那麼製造業何以通過降低成本來增加收益呢?答案之一就是將產品生產轉移到成本低、人才多、條件好的我國大陸。因此我國在經濟危難中拯救了眾多的美國公司,成全了美國製造業的轉型與重組,對當前美國經濟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經濟越是不景氣,公司削減成本的壓力就越大,遷往我國的公司也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的陰影非但沒有籠罩到我國大陸,反倒是加速了外國資本向中國的轉移,間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這種通過資本轉移來降低成本的經營策略使眾多美國公司在經濟蕭條的漩渦中倖免於難,也使其股票在美國股市中獲得了一絲慰藉和一線生機。然而過於大多數中國上市公司來說,這些不速之客的來臨恐怕只是在其身邊添加了一個更具競爭力與威協性的龐然大物,自己未必能夠親身貪圖到它們所帶來的資金、技術、或市場上的優勢。因此,隨著資本技術與產品製造向中國的轉移,生產成本的降低會使外資公司在本國股市中的所得遠遠超過我國上市公司在我國股市中獲取的利益。換言之,外資投入所帶動的那部分經濟增長未必會使我國上市公司乃至我國股市直接受益,二者之間並無等號、或者約等號的關系。
因此,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政府投資和外國資本等,未必就一定能夠敦促我國股市的上漲。若用統計學的語言來描述,那就是「經濟增長是股市上揚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關鍵還在於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國民經濟的充分代表性,以及它所構建的傳輸機制能否正常運作。這就是國民經濟、公司盈利、股票市場三者之間關系的微妙之處所在。
其五,枯燥的經濟數據與敏感的投資心理。
經濟數據通常只為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們所關注,平民百姓並不了解或關心數據背後的真實含義。而且即使經濟多長或少長了一個百分點,人們往往也無所察覺。然而,股市卻與他們的財富和生活息息相關,促使他們對股市變化的警覺十分敏感。自1790年費城股票交易所誕生以來,證券文化與股市傳統在美國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加之共同基金今天的社會化與大眾化,股市暴跌之所以給投資者帶來刻骨銘心之痛也就不足為奇了。
投資者在牛市時通常會將經濟數據忘之腦後,將投資風險置之度外。千奇百怪的學說也會應運而生,為股市泡沫的合理性提供理論依據。可一旦熊市降臨,人們便會對股市與經濟之間的影像反差感慨萬分。當人們紛紛怨股市在過去幾年中未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時,他們似乎早已忘卻了昔日的股市又曾帶給過他們多少溫馨的回憶和無限的憧憬。遙想九十年代後期,有誰關切、甚至在意經濟的成長步幅?投資者就像股市一樣揚起了高傲的頭顱。試問,美國經濟何曾有過那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時高達86%的年成長率?我國經濟有過2007年深滬指數100%以上的增長率?所以,投資者在股市超越經濟時是沉醉的,而到股市滯後時卻又清醒了。
就投資心理學來說,「記憶固化」是金融投資中最常見的流行病之一。它使投資者的記憶凝固、硬化,總把股市的歷史峰值永久地印刻在大腦皮層深處,將其鑄為恆定不變的坐標軸和參考系。股市泡沫破裂之後,投資者通常都會領悟到投資理念的陶冶與凝練,並從心底萌生一種如夢初醒之感。但記憶固化卻阻斷了人們反思、追索的思維通道。其實記憶固化並非新奇之事,唐代詩人元積早在1200多年前就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不朽絕句。處理感情之事是否應當如此,我們姑且不論,但就投資而言,它卻是大忌之一。
首先,記憶固化曾無情扭曲投資者的邏輯思維與市場判別。如果你把思緒和視野凝聚和鎖定在股市的歷史峰值上,並總是以此為度量衡來判定股市價位的高低,那麼你就會為障眼法所凝,失去客觀、准確的判斷能力。殊不知,頂峰時的股市或許只不過是泡沫期的病態和錯覺,暴跌時分寸是其歸真反璞的開始。只有歷盡滄桑才能還其本來面目,才能回歸於其應有的合理價位。試問,就滬指而言,究竟是當年的6000點過高了呢,還是今天的不到3000點太低了?
其次,記憶固化會使得投資者無法審時度勢,根據經濟形勢、公司盈利、投資氣氛、市場環境來隨時調整自己的重心、掌控期望的目光。所以他們將會依據股市的歷史印跡運籌出「守株待兔」式的投資決策。試想,如果滬指從2007年一路和緩走來,從未經歷過5000點的歷史高峰,那麼今天有誰會去留戀它兩年前放遠的腳步聲?又有誰會去祭奠它那往日令人目眩的輝煌?人們都會為其三十年來平均9.42%的年增長率而歡欣鼓舞。
股市與經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分析了理性經濟與感性股市的矛盾與沖突之後,有人會問,那麼股市究竟是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呢?答案很簡單,既是,也不是。從理論上講是,就現實而言可能不是;從長期來論是,就短期而言可能不是;在某些時候是,在其它時候則可能不是。而且是與不是,同經濟自身的發展狀況並無任何直接或必然的聯系。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聯就是這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既明且暗、欲斷又連。
在我國也不例外。經濟與股市間的離散處處留下了上述五大成因的印跡。在經濟穩定高速成長的同時,諸多因素卻使得股市顯現出劇烈的波動性和濃重的情緒化色彩。眾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與經濟成長嚴重脫節或明顯滯後。這就使得人們對公司未來的收益展望不像對宏觀經濟前景那樣樂觀、自信。同時上市公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比重極其有限,缺乏足夠的代表性。所以,「經股背離」雖然在我國存在,但卻不是我國的特色。同時,美國股市曾經連續二十三年落後於經濟成長,而中國股市到目前還只有不到20年的歷史。因此任何結論或推測都有待於時間的考驗。
本文不是要為中國股市的邊緣化討論指點迷津,也不是要為某些誤解正本清源,而只是力圖揭示股市運行中若干不以投資者主觀意志為轉移、同時又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規律。股市與經濟的關系既不是亦步亦趨、難解難分,也不是我行我素、漸行漸遠,而是若隱若現、亦真亦幻。經濟成長與股票市場之間的恩恩怨怨向我們提供了兩點啟示,即股市的短期行為與長期趨勢。
第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股市可能會展現出狂躁不安的神情,時而楚楚動人,時而鬱郁寡歡,因為市場氣氛與投資情緒對於股市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投資者不能根據經濟指標的高低來判定或預測股市的短期行為,否則就會落入股市陷阱,無論你是股市的觀潮客,還是股市的弄潮兒。從這一點來說,與其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毋寧說它是投資氣氛與股民心情的晴雨表。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何近幾年來,「行為投資」學說(BehavioralFinance)會在美國金融學術界中風起雲涌、大行其道,與傳統的主流「有效市場」理論(MarketEfficiency)並駕齊驅、難分伯仲。
第二,就長期趨勢而言,股市運動雖然會偏離經濟成長於一時,但卻無法超脫經濟成長於永遠。經濟成長與股市運動具有一致性,即所謂的「經股同一」。股市在短期內會受到非理性因素的誤導,但最終仍要受制於經濟成長的約束。如果說「葉落歸根」的話,那麼經濟成長就是股票市場的根基所在。缺乏經濟成長的依託與支撐,股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時的熱情與行動只會伴隨著泡沫的破裂而煙消雲散。正可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當然,長期究竟是多長,無人知曉。詩人墨客們昨天在默誦著三毛的遠行絕句:「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投資者們今天也在翹首向長天索問:「長期有多長,誰能告訴我」?
經濟與股市的背道而馳並非只是我國或過去幾年中的特有現象,它在全球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以上圖表都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了二者之間那種維妙維肖、若即若離的互動關系!從這一點上講,不存在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之間的差別。非理性的投資者總是在以非理性的心理,去揣摩非理性的股市,從而致使他們在貪欲與恐慌之間永不停頓地漫步徘徊。這些經驗教訓即便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也依然會爍爍閃光。理性的經濟與感性的股市彷彿就是財經生活中的一個永恆主題,二者之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股市自身的內在結構和交易特點已經先天註定了這一怪象的客觀性與必然性。過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後也依然如此。中國美國如此,日本香港如此,所有股市皆是如此。

希望了一幫到您

5.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5)我國股票市場與經濟表象背離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6. 發展股票市場對我國經濟市場影響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果。

7. 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系

最近十年,我國經濟總量整整增加了200%。但近兩年出現通貨膨脹後,又再經過國家財政政策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再加上2011年歐債危機的影響和波及,於是,就又出現了經濟增速下降。截至目前,中國生產的煤炭、鋼鐵、棉花、水泥、紡織品、電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各國首位。近年,我國的銀行業、保險業等服務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網路經濟、知識經濟、文化產業、大眾傳媒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的美國、歐共體之外的三大經濟體之一,目前在經濟總量上,中國位居第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財富急劇增長,我國的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中國到2020年,就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從而建成達到小康水準的國家,達到市場經濟的鼎興階段。與此同時,普通居民佔有個人財富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住房寬敞,私家車驟增。中國經濟總量進一步增長,在社會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方面,民主法制制度進一步完善,政治生活局面進一步開明,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不庸諱言,我國民眾收入高低懸殊,貧富的差距愈益加大,八成以上的低收入群體工資收入微薄,生活困苦,而高收入的二成業主生活上一擲千金、紙醉金迷。中國經濟增長率第二季度為7.8%,為8年來首次回落至8.0%之下,製造業經理指數前幾個月最低回落到47.5%,9月份重回50%。目前開始從增長率的谷底溫和回升,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還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增長,增長率將會保持在7.5%至9.8%之間波動。在這之前,受到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再加上央行加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調控力度,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致下滑,煤炭、鋼鐵、水泥價格連續下降,物價水平降低,社會用電量減少,出口量降低,市場需求不旺,商品市場銷售量銳減,價格降低,工廠開工率不足,製造業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有在維持運轉的也是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負利率和虧損,呈現難以為繼的狀態。經濟增速但從9月底、10月初有望開始回穩,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回暖的跡象將會越來越明顯。8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47.5%,9月份便回升到49.8%,並且,上個月出口量增長率重回9.0%以上,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為7.6%。而未來的兩三年是經濟的恢復期,未來國內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將會顯得更為穩健,今後的經濟發展格局更不會大起大落,更會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和調整。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經濟、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還會有很大的空間。還要繼續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性調整指向:1、產業結構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級;2、逐步淘汰落後產能;3、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進一步著手高科技成果的應用;5、大力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6、大力發展自主民族品牌,進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號召力。目前,我國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後期,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還會有很大的空間。我國農村人口首次超過城市人口,城市化有了大幅提高。展望未來的十年,中國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增長,堅持科學發展觀,正在向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但明後年為經濟增長放緩後的恢復期。此外,中國還將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除了有國家資本的投資,還有民營資本的加入,文化事業力求向多渠道、多元化、多樣化發展,動漫在我國剛形成初期的產業。當前電腦、手機大行其道,人們信息獲取、信息通信更為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人們的文化消費、文化思想有著膚淺化、快餐化的傾向,疏於長遠的、有價值的思想文化的建樹。在這之前,我國在歐洲債務危機陰影的影響下,面臨通縮的壓力,經濟增速放緩,以至下滑。市場價格有了連續5個月下降,年內有過一次下調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而從8月底9月初開始有所好轉,開始從增長率的谷底回升,明年將會好於今年,在經濟增長格局上卻不會急劇暴增。經濟總量上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國力進一步得到增強,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但還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後期,國民生產率、人均生產總值還很低。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發展增速,未來十幾年,還會保持8%上下的增長率。到了2020年中國國力就將會超過美國和歐共體,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的第一大經濟體。目前,僅僅是經濟增長增速放緩而已,而未來的三到十年,中國經濟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增長,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還將會至少翻一番。展望未來的十年,中國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增長,正在向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但明後年為經濟增長放緩後的恢復期。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6%,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這是指數最近三月連續穩步小幅回升,這表明中國經濟已有了回暖,增長放緩以致減速有所提升。PMI指數連續回升,顯示經濟運行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呈現溫和回升基本走勢。PMI繼續小幅回升,預示未來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小幅溫和回升。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只有購進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降,其餘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積壓訂單指數回升明顯,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明顯下降,下降4.2個百分點,回落到50.1%。具體來看,新訂單指數繼續回升,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報51.2%;生產指數回升減弱,報52.5%,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升幅較上月縮小0.4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明顯,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至50.2%;購進價格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訂單、出口訂單、積壓訂單指數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原材料庫存指數也均有小幅提高,顯示去庫存活動已開始轉向補充庫存,工業生產水平有望繼續提高。行業回升態勢正在形成。最近兩月,PMI指數回升的行業明顯增多,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目前已有過半數的行業回升到50%以上,其中,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製造業回升勢頭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小企業經營仍無起色,其PMI指數自4月份以來一直處在50%以下,本月不升反降;另外,購進價格指數急劇下滑,由上月54.3%下降到50.1%,也應引起密切關注。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經濟已有了連續三個月回暖,目前為鞏固增長率回穩。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有望繼續好起來,但由於未來兩三年為經濟增長的恢復期,經濟發展狀況並不會大起大落,表現得更為穩健,有的方面還有待繼續進行修復。明年的經濟增長率有望保持在7.5%至8.1%之間。滬指12月或將考驗1900點從表面上看,影響12月份A股走勢的多空因素堪稱勢均力敵,但在展望A股市場年底的收官之戰的前景時,業內人士還是相對悲觀。12月A股市場的走勢很可能還是圍繞震盪下跌這個關鍵詞唱戲。雖然12月份潛在的利好不少,但基本上屬於市場預期性質,其推出時間、實際效果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便境外資金流入A股已經得到證實,但從QFII的現有規模看也不足以對大盤的走勢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從技術面看,2008年7月高點到2010年6月低點為A浪調整,目前正在運行C大浪的第5小浪,調整目標位在1953點附近。此外,目前市場的點位正好是從1664到3478點的0.819的黃金分割位置。歷史上998點上漲到6124點後調整到1664點也是在0.819跌破後出現反轉的。因此,從目前點位開始12月份市場將步入震盪築底階段。在兩市量能不足800億元的背景下,滬深兩市在年末還將以探底為主,投資者不能排除滬指在年末考驗1870點一線支撐的可能性。前日的最低點1959.33點,再創近46個月來的新低,上證指數從3478點回落下來,已有了超過42.5%的跌幅。近期由於莊家機構集體市場拋售,有大量資金出逃,預計上證指數還會進一步回落到1850左右,才能夠見底回升,走強反彈。目前股市還在急挫、挖坑、跌創新低,暫時還未到底,機構莊家以博取廉價的籌碼,預計後期大盤還會圍繞1800點至2000點反復震盪,以鞏固中長期的底部。因此來說,走勢不容樂觀,投資者近期還要保持觀望,等待市場穩定之後,再做抉擇。

8. 簡要分析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經濟生活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求答案

股市是反映國民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股市的興衰反過來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壞與快慢。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決定著股市的發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一些因素都將對股市及股市中存在著的各種股票發生顯著作用。對這些作用,股票投資者和分析者必須做到瞭然於胸,不然,他們就沒法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分析宏觀經濟面對股市的影響,其意義十分重大。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
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應當看到,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是因為股市股價的漲落包含著投資者對經濟走勢變動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反應等因素。
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投資者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證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散戶,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
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投資者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國民經濟形勢的好壞決定了投資的主觀願望。在國民經濟形勢比較景氣的年份,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的份額多,投資所需的資金與物資都有保證,投資的效益也較高,使投資者對投資的前途持樂觀態度,因而投資的願望就容易產生;反之,經濟形勢不好的年份,國民收入中大部分數額要用於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和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投資缺少物質和資金條件,投資前途黯淡,投資願望就不易產生。
國民經濟形勢制約著投資實現的客觀條件 投資要在經濟大環境中進行,受這個大環境的調節支配。
不同的經濟氣候對投資有不同的影響,從而使得投資者必須按經濟運行的要求對自己的投資戰略與行為進行調整與安排。就最簡單的來說,國民經濟會表現為繁榮景象和衰退形勢,在這不同的情況下,將促使影響國民經濟重要變化的各種關鍵因素的變數,例如利率與物價會發生提高或降低的變動。
投資者在這種不同的環境中的投資活動,勢必要受到重大影響,而不得不作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和安排,以謀求發展或生存。因此投資者必須對宏觀的國民經濟形勢作出適當的分析。
投資者進行投資所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投資對象與投資時機的選擇。投資者總希望把資金或資源投入到效益好、風險低、前途光明的部門或行業中去,同時也總希望能把握最佳投資時機,以期獲取最大利潤。與之相適應,投資者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主要應從兩個層次上進行:
第一個層次是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它大致處於經濟發展的哪一階段、未來發展的大致方向,目的在於為決定是否投資與何時投資提供依據。
第二層次是對國民經濟形勢進行產業分析,比較各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地位,明確各產業對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及各產業各自的發展趨勢,為選擇投資對象確定大致的方向。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介紹對國民經濟形勢的分析技術。

9. 股票市場對我國微觀經濟的影響,需要詳細解釋

親,你這個問題有點大,嘗試簡單概括下吧。股票市場對微觀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微觀經濟對股市的影響同樣很大,兩者關系是相互作用的。
首先說微觀經濟,指的是單個企業或者經營單位的經營情況,上市公司就是一個獨立單個的經營體。而股票市場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果融資、再融資、經濟的晴雨表等作用都直接會影響到單個的上市公司。
我國的微觀經濟,就是由每一個單獨獨立的企業而構成,而上市公司是在中國無數家企業中選拔而出的最有行業代表性的精英企業、典範企業,所以上市公司經營的好壞、股票市場的好與壞是相互影響的。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股市行情非常好,指數飆升,在這種股市環境下企業就可以申請再融資,或者發行可轉債等,這樣股市的好就直接影響到了微觀經濟個體-上市公司。這就是一種股市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影響。

熱點內容
軍工板塊和軍工基金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1-10 20:30:52 瀏覽:38
天風證券股票歷史資金流向 發布:2025-01-10 20:29:39 瀏覽:266
一字板漲停的股票能進倉嗎 發布:2025-01-10 20:27:49 瀏覽:600
期貨怎麼打落谷底 發布:2025-01-10 20:27:10 瀏覽:932
股票915漲停930恢復原價 發布:2025-01-10 19:35:20 瀏覽:931
工行廣華安澤短債基金如何 發布:2025-01-10 19:09:40 瀏覽:574
金融工資怎麼樣知乎 發布:2025-01-10 19:06:24 瀏覽:130
大智慧股票軟體下載官網 發布:2025-01-10 19:04:54 瀏覽:845
機場股票歷史 發布:2025-01-10 18:54:44 瀏覽:220
如何挑選適合定投混合基金 發布:2025-01-10 18:44:53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