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股票市場
① 日本8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各行業的現象是什麼
首先是大量的金融機構倒閉破產,股市暴跌,民眾損失慘重,中產階級大量破產。企業開始大量裁員,這直接影響了消費拉動經濟的模式,使得企業訂單進一步減少,危機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深,企業開始大量破產倒閉,被收購。幾乎沒有行業能夠倖免,唯一能夠倖免的只有醫療和教育等極少小部分行業。
②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原因和崩潰後有哪些影響
現在很多國人都很關心人民幣升值這個話題,但又不了解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真正意圖何在,現在鄙人就此淺薄的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相信大家對80年代的「日本經濟衰退」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吧!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國際投機集團「美國索羅斯財團」搞的,但是,你就沒有想過它背後難道就沒有美國政府的支持了嗎?下面,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你就會明白了。
從1980開始的,特別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國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間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一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歡呼:只要超過美國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了!美國人沒有吭聲。
按理說,日本還是美國的盟國,其經濟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也沒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戰時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國也不可能對盟國日本使用「顛覆性煽動」,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徵——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美國的精神象徵——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緒。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發生了,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實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干預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足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日本央行干預,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勢的太監。美國駐軍、政治滲透、連憲法都是美國人幫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簽廣場協議都不可能。
日本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至1988年初.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根據協議推高日元,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里根政府堅持認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干預等形式繼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一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一倍
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接著看下去,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當時的日元匯率大致在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據美國政府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以後,由於柯林頓政府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系採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麼?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一賣一買中凈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可能有些網友還是沒有明白,日元升值怎麼啦?跟我們的談論有什麼關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國對日本的一次經濟阻擊戰!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發展財富大轉移到了美國去了。 下面我給個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設我是美國財團,我當然知道1985會發生什麼,假設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億美元兌換成24000億日元,進入日本市場,購買日本股票和房地產,日本經濟的蓬勃導致股市和房地產發瘋一樣的上漲,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日元開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產假設我已經賺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設了),那就是48000億日元。E 這時,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產和股票在一年中拋售完,然後兌換回美元,那麼,就是400億美元!在5年時間中,我凈賺300億美元!(還是最低假設)。那麼日本呢?突然離開的巨額外資就導致了日本經濟的崩潰!經濟學用詞叫「泡沫經濟破滅」。這就是日本常說的:「失去的十年」。而我連本帶利的400億美元回到美國,你想一想,美國經濟能不旺盛嗎?!!日本「失去的十年」,卻正是美國「興旺的十年」!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吧
③ 日本經濟泡沫後的產業結構是什麼
日本經濟泡沫後的產業結構製造業、服務業和批發零售商業、房地產業的增加值所佔比重最高,合計佔全部增加值的45.9%。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
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 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
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④ 日本為什麼會有泡沫經濟,最後怎麼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原因:
1、日本泡沫經濟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
會上5國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下調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當時日美貿易不均衡已成為日美之間的一大政治問題,美國再三要求日本「擴大內需」。地價上漲、稅收增加、財務支出擴大,結果造成日本國內市場流動性大量過剩。
2、還有一個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員會推動的金融自由化。
當時日本仿照歐美,實行銀行和證券的融合,放寬對銀行業務的限制。證券業雖放寬限制改革進展緩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層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後,銀行之間競相上調企業大額定期存款利息。
這導致了日本銀行籌資成本過高,大量資金湧向高利息、可融資的不動產和建築方面。最後造成企業投資過剩,加速泡沫經濟的發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經濟破滅的誘因一般認為是1989年5月日本銀行調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對房地產融資實行的總量規制。
1990年1月股價就開始暴跌。當時誰都知道泡沫遲早會破滅,但資產價格開始暴跌後的一段時間內,大藏省和日本銀行都還在推行擠破泡沫政策,致使情況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開始下調法定利率,而總量規則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銷。
(4)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泡沫對我們的啟示:
一、匯率大幅升值,未必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從而未必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和經濟蕭條。
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應對外部需求的沖擊,不能過多地依賴於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尚存空間的情況下,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總需求管理的較優選擇。
二、進一步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工應當明確,互相獨立。
財政政策主要負責調節需求和經濟結構,而貨幣政策則以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者承擔過多、過寬的政策目標。
宏觀調控如果過於依賴貨幣政策,將蘊含著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除此之外,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總供給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將有利於緩解總需求方面的政策壓力。
三、關於穩定金融市場在央行政策目標中的定位。
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央行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當中,也只有央行掌握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及時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⑤ 根據許小年教授所講,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人採取了哪個人的辦法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
金剛柱般的大樓是日本泡沫經濟的產物
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揚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⑥ 後日本「廣場協議」時代(經濟泡沫破裂後)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泡沫經濟破裂後, 日本經濟也開始陷入衰退。 1991 年, 日本經濟增長 3.4%, 增速比上年下降 1.8%。1992 年和 1993 年,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分別只有 1%和 0.2%。 早在 80 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已制定相關戰略, 推動日本經濟增長方式由 「外 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其中,擴大政府公共支出被看作是推動這種 轉變的重要手段。當衰退真正來臨時,日本政府便根據既有的思維慣性,採取典 型的「凱恩斯主義」療法,相繼實施了多個刺激經濟增長的景氣對策,如 1992 年投入財政資金 10.7 萬億元,1993 年投入 19.2 萬億日元,1994 年投入 15.3 萬 億日元, 1995 年投入 18.8 萬億日元。 日本中央銀行也連續採取降息措施, 1995 到年,再貼現率甚至被壓低到 0.5%的超低水平。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積極鼓勵 企業到海外投資。在高強度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經濟自 1994 年起開始緩慢增長。到 1996 年,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了 3.4%,出現了明顯的復 蘇跡象。 由於經濟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日本政府改變了優先刺激經濟的方針,轉而 強調提高財政的穩健性。1997 年 4 月,大藏省把消費稅率由 3%提高到 5%、大 幅提高醫療費和社會保險費,同時取消了每年約 2 萬億日元的所得稅減免、大幅 削減公共投資。 與此同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 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貨幣相繼大幅貶值,經濟秩序陷於混亂。為了取得國際機 構的資金援助、穩定金融市場,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緊縮性的經濟政策。東 南亞是日本產品出口和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東南亞經濟出現衰退,不可避免 地會對日本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受緊縮政策影響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 日本經濟再次掉頭向下,日本的經濟衰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7 年,經濟增 長只有 1.9%,增速較上年下降 1.5%。東證股價指數則報收於 1175.03 點,較上 年下跌了 20.1%,到 1998 年 10 月 15 日,東證股價指數甚至創下了 980.11 點的 新低,僅相當於 1989 年峰值的 34%,較 1996 年底則下跌了 33.4%。自 1997 年 6 月到 12 月,日元匯率也由 114 日元兌 1 美元貶值為 129.9 日元兌 1 美元,到 1998 年 6 月更進一步貶值為 139.95 日元兌 1 美元。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夕 相比,日元分別貶值了 13.9%和 22.8%。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別較 1996 年下降了 4.06%和 7.47%,其中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分別下降了 7.5%和 12.3%,其商用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 14%和 22.6%。 經濟形勢的惡化,使日本經濟結構僵化、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機構受 不良資產拖累嚴重的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激發日本經濟的活力,使日本經濟走 出長期停滯的泥潭,就成為下一階段日本政府經濟改革的目標。金融體系處在市 場機制運作的核心,受股票和房地產泡沫打擊也最重,因此,處理不良債權、重 塑銀企關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成為日本經濟改革的重點。 早在 1996 年,橋本首相就提出了激進的、以建立健全穩定、富有競爭性和 創造力的金融體制為目標的、 旨在恢復日本作為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地位的金融改 革設想。但由於政局多 變,該項改革隨橋本龍太郎在 1998 年下台而告夭折。 2001 年 4 月,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小泉在競選時就提出:「沒有改 革,就沒有日本經濟復甦」,從而為他贏得了超高人氣。上台後,小泉提出要進 行「沒有禁區的改革」。2001 年 6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今後的經濟財政 運作以及經濟社會的結構改革的基本方針》,將未來的日本經濟社會改革歸納為 三大支柱和七項計劃[8]。遵照上述改革方略,小泉內閣在 2002 年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舉措: --為了提高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日本政府提出了到 2004 年徹底解決主要銀 行的不良資產問題的奮斗目標; --為了加快產業重組步伐,日本建立了產業復興機構。對那些有可能救活的 企業,「產業復興機構」將以適當的價格從銀行手中購買不良債權,或者提供其 他方式的金融援助,以促進企業恢復生機;對於那些不進行重組就不能救活的企 業,該機構則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促其進行跨企業乃至跨行業的重組; --為了鼓勵研發和創業活動,日本修改了相關法律,降低了開業最低資本金 標准;對利用獨創性技術或發明創辦新企業的中小企業,設立無擔保融資制度給 予融資上的便利;促進「產、學、官」聯合研究成果的開發和轉化; --改革稅制,從多個環節加強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如對研究開發和 IT 投資實施減稅; 降低遺產稅最高稅率; 改革金融證券稅, 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等。 小泉的改革加快了日本國內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的步伐;隨著時間的推移, 企業的過剩投資也逐步得到消化;再加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華出口大幅 增加;日本經濟在多重力量拉動下逐步擺脫困境,再次走向復甦。2003 年,日 本經濟擺脫了延續五年的停滯局面, 實現增長 1.78%。 2004 年又延續了這種勢頭, 增長 2.8%。東證股價指數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探底 770.62 點之後,開展強勁反 彈,在 10 月 20 日曾摸高 1105.5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43.5%。2003 年,東證 股價指數報收於 1043.6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35.4%。2004 年和 2005 年,東京 股市分別報收於 1149.63 點和 1649.76 點,比 2003 年底高出 10.2%和 58.1%!日 元兌美元匯率,也改變了 2000 年以來持續貶值的局面。自 2002 年 2 月到 2003 年 2 月,日元匯率共升值 12%。 2005 年 5 月 15 日,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內閣會議遞交年度《經濟 財政白皮書》,稱:泡沫經濟破滅後一直阻礙日本經濟恢復的僱傭過剩、設備過 剩、債務過大等問題已經基本消除。這標志著日本已經基本清除了泡沫經濟 的負面遺產。
⑦ 日本股市樓市泡沫破滅和中國的股市大跌有什麼本質區別
日本股市樓市叫泡沫破滅,中國的股市樓市叫調整,震盪,調控。
泡沫經濟概述
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泡沫經濟可分為三個階段,既泡沫的形成階段、泡沫的膨脹階段、泡沫的潰滅階段。
泡沫(Bubble)一詞可追溯至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其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猶如泡沫那樣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其他早期的泡沫現象還有荷蘭的「鬱金香事件」,法國的「約翰.勞事件」。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范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復雜。泡沫經濟的根源在於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偏離,即虛擬資本超過現實資本所產生的虛擬價值部分。
⑧ 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是更繁榮還是更衰落
日本經濟經歷了80年代以來經濟停滯,直到現在日本還是停滯狀態在80年代日本經濟最繁榮的時候日本的gdp相當於英國 法國 德國gdp的總和,並且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 當下,德國gdp就快超過日本了,中國超過了日本如果說日本經濟有什麼增長點的話就是出口了,日本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還有就是開拓國內市場增加內需,減小國際市場的依賴
⑨ 誰能告訴我,日本在泡沫破滅後走勢還不錯的股票是哪一類
機械裝備製造業!
⑩ 日本股市泡沫後的表現及對日本國內的影響這場危機過後什麼行業發展比較快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