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地產和股票市場失靈

地產和股票市場失靈

發布時間: 2021-12-01 08:45:59

⑴ 市場失靈的危害性 舉例說明

市場失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西方經濟學認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經濟能夠在自發運行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自身力量的調節,使社會上現有的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達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狀態。但是,市場經濟並不是萬能的。自由放任基礎之上的市場競爭機制,並非在任何領域、任何狀態下都能夠充分展開;而在另外一些領域或場合,市場機制即使能夠充分發揮,也無法達到符合整個社會要求的正確的資源配置結果。這些問題就是市場經濟自身所無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經濟理論將它們統稱為「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房地產行業中的市場失靈

自2003年以後,中國的房地產業中又一次出現了嚴重的泡沫,以致中央政府不得不在2005年年中和2006年年中兩度出台了一系列調節房地產業的政策措施,試圖遏制房地產市場上的泡沫。

其實,20世紀90年代中國已經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房地產業泡沫。那一次的所謂「房地產開發建設熱潮」,在南方的許多城市導致了嚴重的土地和房產投機買賣。而那一次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一方面在北海、海南留下了大批沒有建成的「爛尾樓」,另一方面又給向房地產商貸款的銀行造成了大量壞賬,使在泡沫中購買房地產的個人和單位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經濟自由主義的信徒們總是說,房地產業的問題並不是由市場化帶來的,而是市場化不夠造成的,是政府的干預造成的。這完全是迴避問題實質的謊言。實際的事實是,在房地產這個行業中,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失靈的,僅僅依靠市場交換並不能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

這里所說的「房地產業中的市場失靈」,並不包括前邊所說的政府將土地批給少數私人開發所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承認,那樣作帶來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平,是政府政策上的不公平造成的;而且那種作法本身並沒有在房屋的購買者和使用者方面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房地產業中的市場失靈首先在於,房地產業經營的商品--房地產具有特殊的性質,這種性質可以使房地產市場上出現長期而又嚴重的泡沫,這種泡沫不僅會使資源配置在時間和地點上嚴重扭曲,而且會造成整個經濟的嚴重波動和巨大的災難。

在中國最近這些年的房地產業中,不是為了自己居住消費而僅僅是為了再賣出而進行的住宅購買,被稱為「投資性購房」。據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8月15日發布的《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建設部2004年的調查表明,長三角地區住宅投資性購房比例為20%,北京住宅投資性購房比例為17%。在北京的這些「投資性購房」中,有28.5%在短期內轉手,48%空置待漲,只有極少數用於出租。上海2004年次新房轉讓佔二手房交易量的46.6%。這種為倒賣而購入房產的行為,是造成最近兩年中國東部大城市中住宅售價暴漲的主要動力,它使2005年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12.5%。

在不易腐物品的市場上,由對未來漲價的預期而造成的過高價格印證了漲價的預期,很可能會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這就造成了市場經濟中的一種「泡沫」--價格和漲價的預期互相推動,使過高的價格進一步升高。如果這種不易腐物品是可以由人們生產的(這適用於住宅,它是可以由建造而增加的),這種過高的價格就會刺激該物品的生產,從而增加該物品待售的存貨。而不易腐物品的特點是,這樣遠遠超出實際消費者的購買量的供給即使不能很快銷售出去,該物品的持有者只要對未來的售價有足夠的信心,他就不會為任何損失擔心。這就使不易腐物品市場上的泡沫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中持續甚至增大。
《混亂的經濟學》一書第二章第三節中指出,由於對不易腐物品未來價格的預期「會強烈地影響當前的產量和價格,任何影響未來價格預期的因素都會對當前的產量和價格發生作用,這種作用有時會非常強烈。這些因素往往不是在當前市場交換中直接起作用的,有些看起來與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沒有什麼關系,有些甚至聽起來荒誕不經。這些因素既包括各種各樣的謠言、謊話、胡思亂想、胡亂猜疑,也包括各種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突發事件。」「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影響競爭市場上的物品價格,也就引起了許多人的野心。他們編造對自己有利的預測,散布可以由自己利用的情緒,甚至製造謠言,動員政府作種種姿態,總之是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影響人們的預期,以便操縱競爭市場上的價格來為自己牟利。在近年的中國的股票市場上,這些現象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

房地產市場上出現了同樣的一幕。隨著2002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升溫,不僅房地產商們自己在不斷宣稱房地產價格會不斷上漲,大量的媒體宣傳甚至「學者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地給人們製造一種信念:中國的住宅價格將很快地上升。現在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切都是房地產商們有意製造的輿論。在今日的北京,街頭到處立著銷售房產的廣告,報攤上賣的報紙中經常帶著厚厚的「房地產報道」夾頁。我現在已經對這一切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因為我深信,這全是房地產商們花錢製作出來的,目的是指導輿論和人們的思維,讓人們相信房價將迅速上漲,以便誘使人們去購買價格不斷上漲的房產,使房價可以進一步上漲。

自2003年以來,我國的房地產建設和銷售熱潮已經使房地產市場迅速地泡沫化。盡管2005年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抑制房地產業過熱的政策措施,房地產市場上的泡沫仍在持續。2003年我國的商品房空置面積為1.28億平方米,2004年稍有下降,2006年第一季度又回升到1.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8%。而我國的「商品房空置面積」這一統計指標僅包括新完工的商品房(「一手房」)中未售出的房屋面積,並不包括待出售的「二手房」的面積。盡管未售出的房屋在急劇增加,但是2006年第一季度的住宅銷售價格比上一年同期又有顯著上升。

不過,任何市場「泡沫」都無法規避一個長遠的命運:不管這種泡沫能持續多長時間,它最終都必將破滅,其原因就在於這種不易腐物品高價下的需求沒有消費的實際支撐,靠的是以更高價轉賣的預期。這樣的市場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

在已經形成了嚴重的泡沫的市場上,價格還會進一步迅速上漲的預期終究會消失。特別地,一旦有任何因素(例如資金不足)有效地抑制了價格的上漲,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就必定會破滅。那時,為以更高價格轉賣而購入該種不易腐物品的人會爭相搶先出售他們本來不需要的東西,而願意購買的人則只剩下了想消費並有購買力消費該物品的人。於是就出現了該種物品價格的暴跌,而且價格會由於待出售的該種物品過多而跌得過低。這就是所謂「泡沫破滅」。

日本20世紀80年代房地產與股票的價格不斷暴漲,最終導致了90年代的「泡沫經濟破滅」。據日本官方的經濟企劃廳公布的數字,在日本的「國民財富總值余額」中,土地的余額1989年為1982年的2.5倍,土地「財富」的「增長」佔了這期間日本「有形資產」增長的四分之三,僅次於金融資產中股票的增長。而日本的地價指數與批發物價指數之比,如以1956年3月為1,則1990年3月已達68.2。有一個著名的例子,說當時東京市中心某地塊的價格,足以買下美國的全部土地!日本經濟學界一直認為,正是這次的以房地產和股票為中心的「泡沫經濟」的破滅,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的長期蕭條。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夕,泰國和香港等地的房地產業也陷入了泡沫之中。 泰國的眾多私營金融機構--所謂的「財務公司」將其資產的30%投入房地產開發,在造成價格上漲的同時使房屋的空置率達到了21%。香港銀行貸款總額中房地產貸款所佔的比重竟達40%以上,使1997年第三季度住宅價格比1996年底高39%。而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短短幾個月中,泰國曼谷繁華商業黃金地段的房價就下跌22%,香港的樓宇價格也下降20%以上。有資料說,到2003年,香港的樓宇價格與1997年的最高點相比已經累計下跌了一半,大批貸款買房者變為「負資產」。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正在走向這樣的結局。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房協蔡金水的研究表明,從1998年至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竣工總面積達到11475萬平方米,同期銷售面積為8776萬平方米,有2700萬平方米面積剩餘未售。2004年北京市商品房開復工面積9931萬平方米,商品住宅施工面積達到6759萬平方米,相當於此前5年平均銷售面積的4倍多。而從1992年以來,北京新建的住宅已達到2.4億平方米,按北京居民人口數計算人均超過25平方米。

當然,這個北京居民數字沒有包含近年來大量湧入北京的所謂在京「外地人」。但是即便考慮到這些人,以北京人口為1,800萬人來計算,如果將正在施工中的和已批住宅用地也計入,北京的人均建築面積也可達到37平方米;目前北京開發商手上有14410公頃左右的建築用地可用於房地產開發,這些土地建成商品房後北京按1,800萬人口計人均可有50多萬平方米住宅。而在高度發達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德意志聯邦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末的人均居住面積也不過34平方米。這樣看來,如果北京的房地產業還以2004年那樣的泡沫速度發展下去,未來的泡沫破滅和經濟震盪就不可避免。

房地產業的泡沫破滅通常都與大量的銀行壞賬、經濟衰退同時並發,交互作用。由於有房地產業這樣一類行業存在,在一個完全由競爭性的市場組成的經濟體系中就會形成自發的經濟波動,而這種經濟波動的根源就在於現實的競爭性市場所固有的那些特徵。《混亂的經濟學》第二章第三節對此作了系統的論述。這種自發的經濟波動、特別是周期性地發生的經濟衰退,本身就是市場失靈的表現。

不僅如此,房地產業的泡沫還造成了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巨大扭曲,降低了人民大眾的福利,表現出市場失靈的另一個更嚴重的後果。當房地產業出現泡沫、住宅價格過高時,那些真正為消費而買房的人付出了過高的代價,遭受了巨大的福利損失,個人和社會的資源配置都不能不發生扭曲。而當房地產業的泡沫破滅、住宅價格過低時,真正為消費而買房的人買到了價格過低的房子,似乎是佔了便宜,但是這並不能補償在泡沫中以過高價格買房的人所遭受的損失,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在期限結構上仍然是扭曲的;而房地產業泡沫破滅時住宅價格過低,這本身就標志著過去建造的住宅過多,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發生了嚴重的扭曲。

在中國最近十幾年的房地產業中,還出現了另一種「市場失靈」。嚴格地說,這種所謂的「市場失靈」不能算作真正的「市場失靈」,而是各級政府的主動政策干預所造成的問題。我們之所以還把它稱作「市場失靈」,是因為它是在各級政府迷信市場並且自己採取似乎是「市場化」的行為之下產生的。這可以稱為「半市場失靈」。

這種「半市場失靈」產生的根源,在於銀行採用市場經濟中的行為方式發放貸款,而地方政府則以「批地」給私人這種免費贈送土地的方式來「吸引資金進行城市建設」。銀行採用市場經濟中的行為方式發放貸款,意味著銀行可以自由地向房地產開發商發放貸款,所需考慮的只是房地產開發商能否按承諾還本付息;而地方政府則想盡快地進行城市建設而感到資金不足,於是就以免費贈地式的「批地」這樣的優惠來「吸引房地產開發商」,企圖以此誘使房地產開發商們投入資金來建設本地的城市和居民住宅。

各級地方政府的這種行為,是近十幾年來中國發生的兩輪房地產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的那次房地產泡沫,主要表現為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相互反復倒賣免費「批」來的土地,表現為地產的這種投機買賣導致的房地產價格暴漲;而在目前的這一輪房地產泡沫中,房地產開發商們在「批」來的免費得到的土地上建造商品房高價出售獲取了暴利,受這樣的暴利吸引而不斷鼓動各地政府幫助他們圈地賺錢,並且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煽起房價上漲的預期,助長房地產業中的泡沫。我在《從單位分房變為批地私人開發是一場大掠奪》一文中指出,這種批地私人開發的作法本身就是將城鎮土地的級差地租白送給極少數私人房地產開發商,是對人民財富的不折不扣的掠奪。

各級地方政府批地給私人開發,口頭上的理由是吸引私人資金建設本地的城市和居民住宅,表明上看似乎是增加了本地城市建設的資金。而在實際上,地方政府批地給私人開發總的來說在財務上是得不償失。

房地產開發商在免費得到的土地上建成並出售商品房(包括住宅和商務房),並不是對任何人包括地方政府的優惠,因為他們把這些商品房以盡可能高的價格出售,會獲得巨大的暴利,這種暴利已經成了最近一些年中國新富翁產生的主要途徑之一。

相比之下,房地產開發商免費為地方建設所作的貢獻,也即免費為地方政府提供的房屋和城市建設服務特別是城市的基礎建設,則是微乎其微。當然,這里說的「房地產開發商免費為地方建設所作的貢獻」,並不包括他們免費贈給地方政府官員個人的房子。我們有足夠多的證據,表明房地產開發商贈給地方政府官員個人的房子數量不在少數。但是,這是政府官員個人收受的賄賂,嚴格地說是房地產開發商給地方政府造成的危害,而絕不是房地產開發商免費為地方建設所作的貢獻。地方政府只要把它們批給房地產開發商免費使用的土地拿出來公平拍賣,所獲收入肯定比房地產開發商真正免費為地方建設所作的貢獻在價值上要高出不知多少。

我們之所以說這樣批地給私人開發造成了「半市場失靈」,是因為表面上看,地方政府批地給私人開發似乎是在與私人房地產商作一筆「市場交易」:我給你土地,你給我建設城市和居民住宅。這里的「市場失靈」表現在,這種城市建設模式不僅將巨額社會財富送給了少數私人,造成了急劇的貧富兩極分化,而且也在實質上大幅度減少了政府的合法收入——即使政府公平地拍賣土地,而不是把它們批給房地產商免費使用,政府最終獲得的收入也會大大提高。此外這種開發建設模式還助長了房地產業中的泡沫。

各級地方政府能為它們批地給私人免費開發提出的唯一理由是,它們自己當時沒有掌握足夠的資金,需要吸引和利用房地產商們的私人資金。可是實際上,在最初實行這種房地產開發模式時,真正由房地產商們自己投入的僅僅是少數港台商人的私人資金。就是這些房地產商們真正的私人資金,也通過以小搏大式地佔有城市土地級差地租收入而獲得了異乎尋常地優厚的回報,我相信這是李嘉誠迅速竄升為世界頂尖級富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各級地方政府真正吸引到的房地產商們投入的資金,其實絕大部分歸根結底是銀行的資金,是房地產商們通過各種途徑最終從銀行借入的貸款,而且其主要來源是中國國內的國有銀行。

為什麼銀行會讓自己的資金通過種種渠道借給房地產開發商?是市場經濟的經營環境誘使它們如此。在市場經濟的經營環境下,能夠提出房地產作抵押品的人給銀行提供了收回本息的最可靠保證,向這些人貸款是最有利的貸款業務。恰恰是市場經濟的經營環境會引導銀行爭相把貸款送給擁有高收益土地的房地產商,而國有銀行一旦真正實行市場化經營,它也會不例外地走上這樣一條經營道路。事實上,正是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為保證自己貸款的安全而大量向購房者發放按揭貸款的行動,引發了中國最近的這一輪房地產泡沫。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明白,那些「空手套白狼」的白手起家者們是如何通過開發房地產而暴富的:只要從銀行借到了大筆資金,就能夠讓地方政府批給更多值錢的好地,在這些地上開發房地產後償還貸款就有了保證;只要有一塊值錢的好地,銀行就會借給大筆資金,用這些資金開發的房地產銷售後足以償還銀行貸款。在求政府批地和從銀行借錢這兩個環節中,只要突破一個環節,往下的良性循環就足夠保證暴富。而有足夠精明度的人會兩頭行騙:對地方政府說自己有錢而套取批給的土地,對銀行說自己有地以獲取大筆的貸款。只要騙術高明,既沒錢也沒地的騙子就可以很快變為巨富的「房地產開發商」。這就是我們說的「半市場失靈」的本質。

這樣的「半市場失靈」不僅靠批地給私人開發而得逞,還以銀行與地方政府各自為戰、各自為政為前提。如果整個銀行系統真能與各個地方政府有效地溝通和聯合,這種「半市場失靈」本來就不會發生:如果地方政府掌握的土地開發後真能賺錢,銀行可以放心地以土地作抵押貸款給地方政府,這樣它的本息回收同樣有保障,批地給私人開發造成少數人掠奪公眾財富的後果就可以避免。

但是最近這十幾年來,中國經濟改革的思路就是要銀行實行徹底的市場化經營,完全切斷與政府和國有部門的聯系。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銀行可以自由地向私人發放貸款,但卻不能與各級政府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各級政府可以自由地批地給私人開發,卻不能為有規劃的城市建設獲得銀行貸款。這必定導致銀行與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反而便宜了兩頭行騙者同時套取地方的土地和銀行的貸款。再加上批地給私人開發而不實行土地使用權公平拍賣,就必然導致了「半市場失靈」。

如果我們真要追究責任,說清到底誰應當為房地產業中的泡沫和社會財富落入少數人手中負責,地方政府、銀行甚至房地產商們可能都有足夠的理由說責任不在自己:銀行會說它貸款給房地產商是為了提高貸款的質量,地方政府會說它批地給房地產商是為了吸引本地極其缺乏的資金,房地產商則會說它使用地方政府批給的土地蓋房出售是為了幫助地方搞好經濟,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一不留神」就發了大財。其實,恰恰是這種「找不到罪魁禍首」的狀況才最能夠說明,問題出在「制度」上,出在將房地產業放給「市場」任意擺布上。
參考資料:http://210.41.4.20/course/59/59/3/3-1-1.htm

⑵ 舉例說明什麼是市場失靈

舉例: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

這是因為市場機制遵循的是資本與效率的原則。資本與效率的原則又存在著「馬太效應」。從市場機制自身作用看,這是屬於正常的經濟現象,資本擁有越多,競爭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與財富向資本與效率也越集中;

另一方面,資本家對其雇員的剝奪,使一些人更趨於貧困,造成了收入與財富分配的進一步拉大。這種拉大又會由於影響到消費水平而使市場相對縮小,進而影響到生產,制約社會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實現最大效用。

(2)地產和股票市場失靈擴展閱讀:

造成市場失靈的兩個主要原因為:

一、成本或利潤價格的傳達不適切,進而影響個體經濟巿場決策機制。

二、次佳的巿場結構,壟斷市場的形成。

巿場失靈在某些經濟體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應否由巿場力量引導運作的爭論。而這也產生要用什麼來取代巿場的爭議。最常見對巿場失靈的反應是由政府部門產出部份產品及勞務。然而,政府幹預亦可能造成非巿場的失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市場失靈

⑶ 為什麼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容易出現暴漲暴跌現象,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為什麼

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出現暴漲暴跌的原因在於:

人與人對於股票和房地產的價值的看法有著不同的理解,一旦多數人達成了共識,認為股票會漲,那麼股民的信心就導致股票一直漲;同理,人們達成了股票會跌的共識,那麼就會對股市失去信心,所以人們都瘋狂的清倉,就導致了股票市場的暴跌。

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商品本來是沒有價格的,只有人們進行了交換,才會具有價格,所以商品的價格是人所賦予的,人們認為稀缺那麼商品就昂貴。所以只要弄懂了人們的共識,那麼也就能預測股市和房市的漲跌。

⑷ 房地產市場好壞是否影響地產的股票

首先,樓主應該知道,我國的市場經濟並非完全的市場經濟,還處於一個摸索探求的發展階段,所以很多時候經濟都是受到國家的調控。房地產行業在我國的起步發展的時間並不長,我們都知道在1997年國企改革之前,都是福利分房,然後才逐步的房產市場化的過程,大致計算房地產真正的發展時間也只不到10年,因此算不上一個成熟的市場,尤其在過去的幾年中,房產的價格成倍的上漲,明顯的和其正常的發展不適合,短期的投資炒作明顯,因此,國家不斷的出台政策從緊調控房地產的走勢,保證房地產的健康發展。房地產從起步-發展-高潮-到現在的回調,處於一個周期性的調整走勢中。一切都是比較正常的。下面我針對樓主的看法發表下自己的想法

1.房地產未來的需求:現在我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而且受到國際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因此一直處於低迷階段,但是這不代表以後房地產就沒有發展的機會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住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未來我國一段發展的時間之內,對房地產的需求不會下降,而是一種上升的趨勢。

2.藉助調整洗牌:在上一輪房地產火暴行情中,地產商不管好壞都獲益匪淺。通過這一輪的危機調整,對於那些缺乏競爭力,品牌能力的房地產商將被清除出市場,使得市場不再魚龍混雜,資源優勢向一些大型企業集中,提升房地產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3.房地產和經濟股票的關系
一般來說,房地產的高速發展都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前進,房地產涉及到建材,鋼鐵等等其他諸多行業,基本上關繫到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其他各個命脈。地產的發展肯定會刺激相關領域的發展。國民經濟是股市的基礎,只要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的發展,股票的趨勢必然是向上的。因此可以簡單的推斷,只要房地產行業反轉,股市反轉的概率也是比較大的,當然不是絕對的。

4.關於近期房地產的走勢
最近一段時間來,國家不斷的出台措施刺激房地產經濟(這里的經濟不僅僅是房地產,還包括其他方面)的發展,而且松動了原來的從緊經濟政策,就是為了放寬資金去投資,這種放鬆經濟領域投資的做法和以前的從緊恰恰相反,對房地產的發展是一種利好,尤其是不久前出台的10條政策,裡面就有直接涉及房地產的。
股票炒作的是對未來的預期,既然國家放鬆了政策,那麼投資者對房地產未來的發展預期肯定是看好的,因此最近地產股的走勢表現是相當的不錯。基本是合理的。

綜合上述,如果簡單的把賣房子和買賣股票聯系起來,意義不大,關鍵的要看在整個經濟領域的聯系是怎麼樣的。國家的經濟政策是對房地產影響比較大的,這種政策的體現其效果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證明。因此個人認為,現在短期的上漲是對未來預期的炒作,不會持續太久,如果樓主要介入地產股票的話,應該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這樣才能從國家的經濟領域層面,真正獲得房地產投資的價值收益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⑸ 當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都處於熊市時,我們該投資什麼

如果是一個敢冒風險的人,可以選擇炒股。簡單來說,如果你是買了股票就睡不著覺的人,那還是買房子算了,房子擺在那裡,可能放十來年,總會升點值的,不用整天擔心會不會暴跌,天天要去選股票,很累的!如果你是比較理智的投資者,建議兩手投資,股票見好就收,到頂就跑,樓市的話,起碼自己住得舒服,再掙點,作為後備投資。

⑹ 麻煩專業人士幫幫忙解釋一下股票與房地產的一些話

1.房地產是個周期性行業。
你所指的房地產周期幾個字以及本輪房地產周期,這兩個片語是要帶到原文或者語境里才可以解讀他具體指的什麼。
因為房地產周期可以指開發周期,發展周期,盈利周期,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也形成周期。所以沒法解答您前兩個片語。
2.藍籌股平均31倍的市盈率已經不便宜。
首先這句話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人發表的見解,那麼你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想讓我們解讀一下他為何如此說是嗎?
我想大概他是對比了美國標普500的平均市盈率 所以認為國內A股的藍籌股平均31倍還是比較高的。所以他說已經不便宜。某種程度上(注意,某種程度上,只為了解讀他的話)簡單的理解市盈率的話,市盈率越高代表該股已經離實際價值越遠。
3.信用擴張是個中性偏好的詞語。與之很相似的是信用膨脹。
下附一段轉帖的文章試著解讀下:
信用擴張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它的好處毋庸多言。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用擴張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包含著巨大的危險。這是因為,在信用擴張的過程中,信用市場上對信用的濫用和各種投機行為很容易引發信用膨脹,即信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不能反映經濟運行中真實的經營績效,完全是信用濫用和投機的結果。二戰以後,國際資本流動和金融自由化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些措施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也在世界范圍內加劇了信用膨脹,造成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
一些事實說明了信用膨脹的嚴重程度。從金融資產的數量看,1998年全球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已達到60萬億美元,衍生金融工具櫃台交易額為80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實體經濟。而且,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都高於gnp增長速度2—3倍。從世界經濟的格局看,美國的gnp只佔世界的25%,但外匯交易中美元佔了90%,美國的股值和債券余額佔全球50%,這說明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大大超過了其實體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從國際金融市場的的參與者看,市場的主體是機構投資家,他們更重視短期的收益,這使得金融市場的交易活動與實體經濟的偏離越來越大。
信用膨脹的結果是虛擬經濟具有巨大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而這又會對實體經濟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信用是建立在人們對未來償付能力的預期上的,它反過來也在不斷加強這種預期。信用膨脹缺乏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高漲時它會把金融資產的價格推得很高,然而一旦人們的預期出現問題,就會引起信用鏈條的連鎖反應,造成整個信用體系的崩潰,最終使得實體經濟也陷於癱瘓。
具體地講,虛擬經濟會從下面幾個方面影響實體經濟。首先,虛擬經濟大大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企業經營要面臨匯率、利率、股票價格的波動,虛擬經濟的發展使得波動的原因不僅來自宏觀經濟的變化,更受到金融市場投機活動的影響。其次,虛擬經濟的虛假繁榮會掩蓋實體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供求失衡和結構性問題,誤導投資者擴大投資和消費,進一步刺激虛擬經濟的增長,造成經濟過熱和金融泡沫。又其次,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元市場的格局會造成兩個價格信號。在雙重價格體制下,投資者追求利潤的理性會扭曲資源配置,造成市場失靈;同時,通貨膨脹從商品市場轉向資本市場,可能形成隱性通貨膨脹。再次,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偏離會誘發投機炒作活動,減少生產性資金,隱含鼓勵分配、壓制生產的制度誘導,形成惡性循環的路徑依賴。最後,東亞金融危機的事實也告訴我們,虛擬經濟崩潰以後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安全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4.金融穩定是指一種狀態,即是一個國家的整個金融體系不出現大的波動,金融作為資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金融業本身也能保持穩定、有序、協調發展,但並不是說任何金融機構都不會倒閉。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共有93個國家先後爆發117起系統性銀行危機,還有45個國家發生了51起局部性銀行危機。促進金融穩定日益成為各國中央銀行的核心職能。而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金融體系面臨巨大的挑戰和新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是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的保障。
可瀏覽網路對金融穩定的解釋。
http://ke..com/view/1508174.html?wtp=tt

⑺ 股票和房地產有什麼相互關系

當前國內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決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學者也紛紛發表宏見,縱論是真牛市還是幻像。但這里我不想點評股市火爆背後的原因,想關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後,那些獲豐厚收益而暢懷開心的股民們會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別是到底會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擴大自己的消費上。

真正意義的個人浮動資產

在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政府行為處於主導。但現在已經慢慢過渡到靠內需推動的時代,居民的消費行為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這個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居民在消費傾向上的微小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都能凸現出來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個人資產,消費完全由收入決定,而絕大多數的收入就是靠工資,而工資高低又是由宏觀經濟,更准確地說,宏觀經濟中的實體部分來決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費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宏觀經濟作用,特別是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的作用。那時候,條件好一點的人能有一些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或者一點黃金,再後來,又開始擁有些國債和企業證券。中國居民們逐漸累積屬於自己的個人資產,其消費模式也不再是當月吃光工資,有多少用多少,而會開始做長遠決策和短期決策相結合,跨期消費。但這些個人資產收益小而穩定,資產價值幾乎不會發生波動,也不會對居民的消費發生任何意外的沖擊和干擾。

1991年國內股市開通,中國居民們開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浮動資產。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幾輪牛市熊市變換行情讓很多人積累了大量的股票資產,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股市的陰晴變化之快,股價的變化無常。相當比例的人因為股市行情的一點波動就會使生活處境和消費能力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房子有了價格

中國居民的經濟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這意味著住房不再是免費發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買賣了,有價格了,而且這個價格還會變化,且變化還很快、很大。

當資產價格變動引起居民消費的變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了很長時間。如前面所說,因為現金和銀行存款、債券等資產價值變化很小,一般人們主要討論股票市場和住宅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曾因為創立「生命周期消費假說」而獲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莫迪格亞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勞動收入不變,財富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增加5美分。從那時起,資產價值變動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就逐漸成為經濟學尤其宏觀方針政策研究的一個討論重點。莫迪格亞尼的5美分論斷也被廣泛引用,包括成為美國宏觀經濟決策的參考。

之後的研究雖然對這個論斷有一些微調,但總體上經濟學界承認,財富變動會引起消費變動。

學者們開始區分股票價值變動對居民消費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長期和短期效應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僅僅影響當前消費支出,還是會作用到很久之後的消費決策。直接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變富了,至少手頭變闊綽了,就想多花錢了。

有人就此質疑,股票盈餘還停留在賬面時候不存在這個效應,「紙面財富」只有真正賣了、套現了、落袋為安了,才可能算是財富。但如果套現了,那隻是一次性收益,該股民不會預期將來每次都遇上好運氣,不會認為自己的一生收入(勞動收入+資產收益)真的發生重大改善,那麼最多有短期效應,長期來看就沒有什麼了。所以,有人認為間接效應更重要。

直接和間接效應

所謂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是指股票價格的變動,會被人們認為是重大的宏觀基本面信息,導致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支出。簡單來說,股市上升會讓你對未來更加樂觀,你因此增加消費。你會預期到未來收入會增加,那麼何不現在就開始消費。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那股市財富效應就變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過是個傳導信號的作用,並不是效應發生的真正根源,股價和消費只是有形式上的統計關聯

⑻ 房地產股票行情怎麼樣還會一直跌嗎

房地產股票今天整體板塊呈現資金凈流入。中航地產,有華夏基金新進,建議耐心持股,後市不僅可以解套,還有不小的賺頭,不要半路上弄丟了籌碼。

⑼ 地產股票下跌會帶來什麼對於老百姓來說

地產股的下跌對普通老百姓影響不大,二級市場上房地產股票的下跌對於樓市來講並沒有直接聯系。如果某老百姓手裡面持有房地產公司股票的話,下跌給他帶來的則是所持股票市值的縮水。

熱點內容
股市中北向資金如何看 發布:2025-01-13 15:38:58 瀏覽:627
手機分時預警股票軟體 發布:2025-01-13 15:33:11 瀏覽:395
拉人投資股票好做嗎 發布:2025-01-13 15:17:00 瀏覽:936
股票上漲過程中漲停板總是打開 發布:2025-01-13 15:10:34 瀏覽:761
2017年6月7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1-13 15:09:36 瀏覽:369
股票為什麼炒股權 發布:2025-01-13 15:04:45 瀏覽:769
如何搭配消費基金 發布:2025-01-13 15:00:33 瀏覽:918
周末盤點本周哪些基金漲幅最大 發布:2025-01-13 14:54:56 瀏覽:212
股市的復盤鏈接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3 14:48:33 瀏覽:273
投資股票債券房產的分析報告 發布:2025-01-13 14:35:26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