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表現在哪
Ⅰ 目前在我國,宏觀經濟形勢與股票市場長期走勢低迷有多大的關系為什麼
一、 宏觀經濟決定股票市場的基本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因此,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決定股市的基本走勢。
具體來說,宏觀經濟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決定和影響股票市場。一是與宏觀經濟走勢息息相關的貨幣供應狀況影響股市。當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貨幣供應適度寬松,股市資金相對寬裕,股市需求就會增加,交投隨之活躍,股價就呈上升態勢。二是股票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直接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制約。當宏觀經濟狀況良好時,社會投資、消費、出口需求旺盛,企業銷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價值提高,其股價必然上漲;三是在宏觀經濟向好情況下,經濟景氣上升,就業面擴大,員工收入增加,對金融資產需求也會相應增加;投資者人數增多,股市人氣興旺,就會呈現強勢特徵。四是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市場需求旺盛,外來投資就會增加,其中一部分外來資金將通過各種形式介入股市,參與投資。這也就是說,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股市絕不可能長期低迷;宏觀經濟不佳,股市也絕不可能持續上漲。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同樣如此。
我國股票市場產生伊始,由於各方面很不成熟,經常出現背離經濟形勢的暴漲暴跌現象,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尚不能發揮出來。但是近幾年來,隨著股市規模的擴大,法規的逐步完善,股市的運行態勢與宏觀經濟走勢的相關性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比如,1996年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時的牛市,1998年通貨緊縮時的低迷,1999年至2000年經濟好轉時期的持續走牛,都明顯地反映出這種相關關系。可以說中國股票市場經歷十年發展後,正由原來的與宏觀經濟形勢不同步走向同步並向超前反應過渡,基本上向著晴雨表的功能演化。隨著我國股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日漸規范,經濟證券化率的逐漸提高,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日臻完善,以及民營企業的大量上市,宏觀經濟決定股市基本走勢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股市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會得到更好的發揮。
Ⅱ 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有什麼表現呢
1、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股份公司中國家股、法人股、社會公眾股、外資股各佔一定比重,但卻有流通與不流通的股份之分。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股價有一股兩價的現象,這不利於資本的優化配置;2、股市供求關系不協調。在資本市場發展初期,人們的投資熱情高漲,市場對股票的需求較大,而此時上市的公司數量卻沒有趕上,從而有「肉少狼多」的說法。3、機構投資者違法違規的現象較為多見。市場不成熟,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比較嚴重,容易引發內幕交易,是普通股民遭受損失,而違法違規者未受到相應的追責。4、新股的發行機制不夠完善。新股發行定價不合理,常常出現,低價發行,價格隨行就市後,就大幅上漲的。也有發行後,就大幅跌破發行價格的例子。5、交易所規模小,產品單一。我國資本市場的融資,主要以股票和債券為主,而衍生類金融工具的發展卻極為落後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能力。
Ⅲ 我國股票市場的主要風險有哪些
投資者在追求投資收益的同時,也必然同時面對投資風險。
所謂風險,一般的理解是指遭受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股票投資的風險則是指實際獲得的收益低於預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減少和股票價格的非預期變動。
影響收益變動的各種力量構成風險的要素。某些影響是公司外部的,其影響遍及絕大部分股票;還有一些影響是公司內部的,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在投資中,那些不可控的、外部的並且影響廣泛的力量是系統風險的來源,而那些可控的、依產業或企業各異的內部因素則是非系統風險的來源。
系統風險指的是總收益變動中由影響所有股票價格的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變動是系統風險的根源,它們的影響使幾乎所有的股票以同樣的方式一起運動。例如,如果經濟進入衰退,公司利潤下降之勢已很明顯,那麼股票價格就可能普遍下跌,幾乎所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都與紐約證交所指數同方向運動,平均而言,一種股票價格的50%的變動可以解釋為股市指數的變動,換句話說,典型的普通股票的總風險中大約有一半是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形式:
(1)購買力風險
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引起的投資者實際收益率的不確定。證券市場是企業與投資者直接融資的場所,因而社會貨幣資金的供給總量成為決定證券市場供求狀況和影響證券價格水平的重要因素,當貨幣資金供應量增長過猛,出現通貨膨脹時,證券的價格也會隨之發生變動。
通貨膨脹對證券價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在通脹之初,公司、企業的房地產、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帳面價值因通貨膨脹而水漲船高,物價上漲不但使企業存貨能高價售出,而且可以使企業從以往低價購入的原材料上獲利,名義資產增值與名義盈利增加,自然會使公司、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上漲。同時,預感到通脹可能加劇的人們,為保值也會搶購股票,刺激股價短暫上揚。然而,當通貨膨脹持續上升一段時期以後,它便會使股票價格走勢逆轉,並給投資者帶來負效益,公司、企業資產虛假增值顯露出來,新的生產成本因原材料等價格上升而提高,企業利潤相應減少,投資者開始拋出股票,轉而尋找其他金融資產保值的方式,所有這些都將使股票市場需求萎縮,供大於求,股票價格自然也會顯著下降。嚴重的通貨膨脹還會使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貶值,拋售股票得到的貨幣收入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2)利率風險
這里所說的利率是指銀行信用活動中的存貸款利率。由於利率是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經濟杠桿,它會經常發生變動,從而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明顯的影響。一般來說,銀行利率上升,股票價格下跌,反之亦然。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人們持有金融資產的基本目的,是獲取收益,在收益率相同時,他們則樂於選擇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在通常情況下,銀行儲蓄存款的安全性要遠遠高於股票投資,所以,一旦銀行存款利率上升,資金就會從證券市場流出,從而使證券投資需求下降,股票價格下跌,投資收益率因此減少;第二,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後,信貸市場銀根緊縮,企業資金流動不暢,利息成本提高,生產發展與盈利能力都會隨之削弱,企業財務狀況惡化,造成股票市場價格下跌。
(3)匯率風險
匯率與證券投資風險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本國貨幣升值有利於以進口原材料為主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不利於產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業,因此,投資者看好前者,看淡後者,這就會引發股票價格的漲落。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應正好相反;二是對於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國家來說,匯率變動也可能引起資本的輸出與輸入,從而影響國內貨幣資金和證券市場供求狀況。
(4)宏觀經濟風險
宏觀經濟風險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經濟政策變化、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以及國際經濟因素的變化給股票投資者可能帶來的意外收益或損失。
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動會給證券市場的運作以及股份制企業的經營帶來重大影響,如經濟體制的轉軌、企業制度的改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等等,莫不如此。
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不論一國選擇了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政府對經濟實行宏觀管理的職能都不會被取消,經濟政策從多方面影響到證券投資。政府的產業政策對不同企業股票的市場價格變動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前些日子上海股市中汽車板塊股價大幅上揚的原因就在於此。財政政策將直接影響到國債的發行規模,而國債的發行量以及市場價格水平同股票價格又有著十分明顯的聯動效應,1995年底、1996年初我國股市的持續低迷就同傳說1996年國債發行量將進一步增加有關。稅收政策通常從企業收益與消費者投資實際所得兩方面影響股市,就我國股市現狀來說,上市公司企業所得稅的15%與33%之爭、個人投資者股票投資收益所得稅徵收與否,成為困擾股市健康發展的兩個隱患。金融管理政策是證券市場最敏感的一個因素,嚴格的管理法規,有助於市場交易的正常進行,不健全的法規則可能為不正當交易提供契機,1995年上海股市發生的"長虹事件"就是如此。此外,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也至關重要,隨意地發布重大信息必然會造成市場的不正常波動。
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也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大的風險。一般認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周期大體包含四個階段:復甦、繁榮、危機和蕭條。在經濟復甦和繁榮時期,社會總需求、總投資旺盛,經濟增長率上升,就業率和個人收入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證券市場籌資與投資十分活躍,證券投資收益看好。然而,在經濟蕭條,特別是危機時期,由於社會經濟活動處於停滯不前甚至萎縮和倒退狀態,經濟秩序不穩定,證券市場也必然受到沖擊。這樣就可能出現:一方面,資金需求減少,市場交易規模隨之縮小;另一方面,股票價格大幅度波動並呈現跌勢,投資者實際收益下降,甚至出現虧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明顯的波動,經濟過熱與經濟緊縮交替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股票市場的周期性波動。
國際經濟因素的變化,也會影響股市的穩定。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跨出一國狹小的范圍,出現國際聯動的效應,一國經濟發生的問題會在國際上引起聯鎖反應。如1987年紐約股市暴跌,很短時間內就殃及倫敦、法蘭克福、東京等主要國際證券市場,釀成一場全球性的股災。目前國際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國國內股市投資的沖擊,主要通過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干擾間接地傳遞進來,其影響程度尚不大。不過,隨著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以及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隨著我國企業更多的股票去海外證券市場上市以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進一步密切,國際經濟中不確定因素對我國股票投資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
(5)社會、政治風險
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是經濟正常發展的基本保證,對證券投資者來說也不例外。倘若一國政治局勢出現大的變化,如政府更迭、國家首腦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國內出現動亂、對外政治關系發生危機時,都會在證券市場上產生反響。此外,政界人士參與證券投機活動和證券從業人員內幕交易一類的政治、社會丑聞,也會對證券市場的穩定構成很大威脅。像80年代日本出現的"利庫洛特事件",其影響面如此之廣、影響時間如此之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不確定因素對股票投資的沖擊,還表現在"國家風險"上。對於那些在海外從事直接投資的股份制企業來說,當地社會、政治環境是否安定對它至關重要,一旦所在國發生社會政治動亂,不僅它在海外投資的利益會受到損失,而且它在國內發行股票價格也會受到不利影響,換句話說,這種國家風險很大程度上將會轉移到企業普通股票持有者身上。
(6)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股票持有者所面臨的所有風險中最難對付的一種,它給持股人帶來的後果有時是災難性的。在股票市場上,行情瞬息萬變,並且很難預測行情變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節節上升的公司,其股票價格卻下降了,這種情況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還有一些公司,經營狀況不錯,收入也很穩定,它們的股票卻在很短的時間內上下劇烈波動。出現這類反常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資者對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對某些種類或某一組股票的看法發生變化所致。投資者對股票看法(主要是對股票收益的預期)的變化所引起的大多數普通股票收益的易變性,稱為市場風險。
各種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事件都會對投資者的態度產生影響,投資者會根據他們自己對這些事件的看法作出判斷和反應。市場風險常引發於某個具體事件,但投資者作為一個群體的情緒波動往往導致滾雪球效應。幾種股票的價格上升可能帶動整個股市上升,而股市的最初下跌可能使很多投資者動搖,在害怕蒙受更大損失的心理支配下,大量拋售股票,使股市進一步下跌,最後發展到整個股市狂跌,使千百萬股票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1987年10月19日及其以後幾天中的世界股市暴跌,就是一個例子,提起"黑色星期一",至今仍使許多人談虎色變。
對於普通股票的長期投資者來說,市場風險相對不那麼重要,雖然股票的市場價格大起大落也會使人不安,但如果一個投資者打算相對長期(一般指10年以上)持有股票,那麼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價格波動對他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
可是,如果對一種股票可能擁有多長時間不能確定,或者存在著隨時必須賣出股票的可能性時,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程度就變得極端重要。
非系統風險是總風險中對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是獨一無二的那部分風險。管理能力、消費偏好、罷工之類的因素造成一個公司利潤的非系統變動。非系統因素基本獨立於那些影響整個股票市場的因素。由於這些因素影響的是一個公司或一個行業,因此只能一個公司一個行業地研究它們。因非系統風險僅涉及某個公司或某個行業的股票,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審慎的投資選擇來減少甚至避免非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是與公司籌集資金的方式有關的。我們通常通過觀察一個公司的資本結構來估量該公司的股票的金融風險。資本結構中貸款和債券比重小的公司,其股票的金融風險低;貸款和債券比重大的公司,其股票的金融風險高。股份公司只有在支付了所有債務利息以及到期的本金之後,才能對股東支付股息。公司的銷售產品和勞務所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工資、折舊、材料等所有營業開支之後所剩餘的部分,是公司的營業收入。從營業收入中再減去稅款和必要的金融支出,例如支付給銀行或其他債權人的利息,剩餘部分才是可用於股息支付的收入。由於這一收入被用於股息支付,並且對於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判斷影響很大,因此它的大小和易變程度在決定股東的收益率方面很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全部資本都是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則它沒有利息支出。而對於任何採用舉債方式籌措部分資金的公司,由於必須支付利息,因此其營業收入的變動將引起股東凈收入的更大變動。
可見,利息支出產生更加易變的凈收入,從而將股東置於風險更大的處境之中。
降低金融風險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購買債務較小的公司股票就行。然而,選擇舉債少的公司股票也有缺點,因為這些企業在經濟擴張時期收益和股息的增加往往落後於那些將債務作為公司資本結構的一部分的公司,因此,金融風險的減少是以減少潛在的收益為代價的,股票投資者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權衡。
(2)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指的是由於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和條件以及內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造成公司收入的變動而引起的股票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經營風險的程度因公司而異,取決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某些行業的收入很容易變動,因而很難准確預測。由於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是緊緊依賴於其收入,因此易變的收入將導致收益和現金流量的不確定。當公司收入突然下降時,由於普通股持有者在進行現金分配時排在最後,他們會遭受重大損失。與公司的債券持有者相比,普通股票持有者處於一個風險大得多的地位。當公司經營情況不妙,收入迅速下滑時,公司在支付債務利息和到期本金後,可用於支付股息的收益已所剩無幾,從而導致股東們所得股息的減少或根本沒有股息,與此同時,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也會隨之降低,使股東們蒙受雙重損失。
(3)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由於將資產變成現金方面的潛在困難而造成的投資者收益的不確定。一種股票在不作出大的價格讓步的情況下賣出的困難越大,則擁有該種股票的流動性風險程度越大。在流通市場上交易的各種股票當中,流動性風險差異很大,有些股票極易脫手,市場可在與前一交易相同的價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該種股票交易。如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萬手,表現出極大的流動性,這類股票,投資者可輕而易舉地賣出,在價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動。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資者急著要將它們變現時,很難脫手,除非忍痛賤賣,在價格上作出很大犧牲。當投資者打算在一個沒有什麼買主的市場上將一種股票變現時,就會掉進流動性陷井。
(4)操作性風險
在同一個證券市場上,對待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不同投資者投資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有的盈利豐厚,有的虧損累累,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投資者不同的心理素質與心理狀態、不同的判斷標准、不同的操作技巧造成的。
由於這些原因造成的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差異,稱作操作性風險。操作性風險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的影響。
股票投資決策是人的主觀行為,客觀因素無論怎樣變化,最終都得由人來評判其是與非,決定是否參與及如何參與股票投資。如果說基本因素是從"質"的方面影響股票價格,市場因素是從"勢"的方面影響股票價格,那麼,心理因素可以說是影響股票市場價格水平的"人氣"。我們可以把引起股票投資風險的心理因素歸為兩類:一類是市場主導心理傾向變化;一類是投資者個人心理傾向變化。
所謂市場主導心理傾向,是指一段時期內證券市場上大多數人對行情的看法。看法有時悲觀,有時樂觀,但只要一成氣候,單個投資者往往會被捲入其中,即便這種"氣候"是投機因素或謠言攪和起來的虛假現象也在所難免。在發育不成熟的市場上,個人投資者素質不高,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大批散戶就會捕風捉影,聞風而動,大量拋出或購入股票,形成"利好"或"利淡"的市場氣氛。
個人投資者的心理因素內容比較復雜,比較典型的有"搏傻"心理、從眾心理、貪婪心理、僥幸心理和賭徒心理等等。
Ⅳ 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的原因是什麼請指教一二,謝謝!!!
先用少量資金進入股市,慢慢就知道了。
Ⅳ 為什麼說中國股市還不成熟
中國股票市場不成熟因為不規范需要調整的地方很多
主要表現在: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6)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
Ⅵ 我國證券市場不成熟不規范表現在哪些方面
你這個問題會不會太難了啊。要在證券方面有專業知識的才懂得。不然一般人也是從網上查到復制過來的了。但證券專業人員一般不玩「網路知道」吧。
Ⅶ 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不規范表現在哪方面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和方法
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中的三個問題
一,關於研究的理論基礎問題
目前,我國學術界對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研究,幾乎都是以"有效市場假說"這一理論為理論基礎的.法瑪把大量對證券市場效率的觀測,發展成有效市場假說.該理論的實質,是研究證券市場場價格對全部相關信息反應的速度和分布.有效市場假說較完全市場假說,無疑是前進了一大步,為人們指示現實中的證券市場效率與有效市場假說中的三種不同市場效率的差距,查明其原因,進而對症下葯,以達到提高證券市場效率的目的,提供了理論指導.但是,有效市場假說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基於有效市場假說存在的缺陷,彼得斯提出了分形市場假說,以替代有效市場假說.分形市場 說是應用"分形幾何學"這一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來研究證券市場,有專家認為,分形市場假說集中反映了現代資本市場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時下居主流地位的有效市場假說大相徑庭,因此,對我們證券有效性的研究,應以這一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之一,才能較客觀地揭示出證券市場的特性及有效性.
二,關於研究的方法問題
目前,對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對我國證券市場是達到弱型效率還是達到半強型效率進行檢驗.其中,對證券市場是否達到弱型效率的檢驗,基本上都是採用"隨機遊走模型"和"過濾檢驗"兩種方法;對證券市場是否達到半強型效率的檢驗,基本上都是採用"市場模型"和"夏普一林特勒模型"兩種方法.而不同的則只是樣本的時間及數據不同.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學術界對證券市場有效性進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實證法,尤其是經驗性實證法.這對於我們解釋和預測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達到什麼程度,無疑是必要且重要的.
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實證法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其表現主要有:實證法力圖用有限的事實和現象去證明普通的命題,其研究結果便不可避免地帶有概率或然性;過分強調假設和數學模型化,可能導致把研究對象過於簡單化,從而使研究結果產生較大的系統性偏差,遠離現實.忽視甚至否定價值判斷,可能造成"是什麼"和"為什麼"之間的割裂,出現"描述主義"傾向,等等.因此,在研究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過程中,實證分折和規范分折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把這兩種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既有助於說明"是什麼的問題","為什麼是這樣的問題",也有助於說明"應該是怎樣的問題".
三,關於研究的定位問題
筆者認為,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應集中地體現於:證券市場與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一致性,即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運行和發展中能夠真正起到了應有的促進作用.因為證券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國民經濟運行和發展這一大背景下,才能得出正確的理解和評價.而且,還應該看到,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在證券市場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上經濟環境下,又有著不同的具體內涵和側重點.這就客觀上決定了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對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研究有一個"定位"問題.只有"定位"正確,才能使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研究為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建議.
在我國,證券市場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應該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籌資效應";二是"改革效應",即促進國有企業產權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的轉變;三是"配置效應",即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但相比之下,後兩大作用更加重要.因為對國有企業來說,增強其活力和競爭力的根本問題不在於"缺錢",而在於缺少把錢用好的機制.因此,這兩大作用的發揮,應是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集中體現,或者說是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第一目標.然而,目前有許多學者在對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進行研究中,則把其定位單純地放在證券價格對有關信息做出如何反映的檢驗上.顯然,這便忽視了證券市場與國民經濟運行的一致性,對當前如何發揮證券市場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而且,由於這種檢驗的范圍僅局限於證券二級市場,忽視了證券一級市場的作用.事實上,證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而有效地發揮證券市場的功能.
Ⅷ 我國股票市場的整體發展情況
在我國股票市場,從具有代表性的上證綜指來看,其走勢並不是都是平穩的,市場也會出現劇烈波動。比如2007年上證綜指一度達到歷史最高的6124點,從前期1000多點漲至最高點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而在指數達到最高點後,也僅僅經過一年的下跌又重回 1664 點,跌幅高達 72.8%;2015 年出現了相似的一幕,在指數出現快速上漲達到 5178 點後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在短短 8 個月後,指數回落到 2638 點,跌幅也達到 49.1%,接近腰斬。
3.1.2 市場參與主體專業素質較低。
在我國股票的二級市場交易中,仍然是以散戶為主導。而散戶的相關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絕大多數都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他們在參與股票交易時大多數抱有投機的心態,基本都是短線操作,並且主要投資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這使得有估值優勢的藍籌股在個人投資中需求較少,直接導致了低估藍籌股股價在市場的波動中持續處於低估區間,這種極具僥幸的投機行為往往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其次,由於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他們也很少會分析公司的實際價值,他們的操作依據主要還是根據一些市場的信息,比如成交量,換手率或是一些公司公布的消息等。對於這種市場行為所形成的數據,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全憑這些數據做出決策往往會導致投資者的盲從,其個人主觀意願比較強烈。這種主觀臆斷往往會過分高估或者低估消息對於相關股票未來價值的影響,從而形成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嚴重偏離。或是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投資者會依據一些分析師做的調研報告而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而分析師的調研報告往往是基於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所作出的對未來的一種預測,其預測的前提條件都是基於分析師的假設,依次方式預測的結果往往也包含著過多的主觀因素。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可能與預測結果背道而馳。以上這些因素產生的最終市場表現就是市場的劇烈波動,股票價格的暴漲暴跌。
3.1.3 市場工具過少。
在我國股票市場中,由於市場發展相對還不夠成熟,對於當前世界比較前沿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國股票市場還未全部被使用,有類似期權性質的融資融券業務也只對部分優質股票開展,這種被相關機構定性的優質股票而不是市場自身形成的股票也恰恰反映出市場的不成熟。由於只有健全的看漲機制,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投資者對沖分險的行為。一般,這種做多做空機制能夠有效的給市場提供一種預期,有助於市場緩解一些股票因一些市場消息而產生的股價劇烈波動。因此,在市場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逐漸增加具備融資融券功能的股票,同時也可以降低融資融券業務准入門檻,擴大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者基數。通過這種參與基數的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之前過少參與者形成的非理性行為產生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市場平穩發展。
3.1.4 市場對於政策的認識不足。
對於市場出現的一些不合理情況和經濟的不健康發展,政府都會出台一些列政策予以修正和扶持。伴隨著這種慣性思維,一旦市場出現不合理或巨大波動等情況,投資者總是會慣性認為政府政策會修正市場的不合理價格。結果是這種粗糙的預計常常會過高或過低的估計了政策對於市場的影響。一旦政策落地不達預期,前期市場中的投資者預期必然會反轉,這勢必導致證券價格的反轉,接著也會影響投資者收益。
3.1.5 市場對於大資金流的依賴。
資金面反向則表現為中國股市從表面上屬於政策市,但從其真正的演繹過程來看,中國股市則是徹頭徹尾的資金推動型市場。短短十多年間,中國股市市值從幾十億元到現在的萬億元,在 GDP 中所佔的比重從忽略不計到現在的 30%左右。相反,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業績則處於持續的下滑中,「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績差」成為整個上市公司的寫照。在這種情形下,證券市場還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傳遞出的只有一個信息:資金的推動和支持。大量資金尤其是國有銀行的違規資金進入股市會造就短期的「牛市」,違規資金從股市的大量撤離會導致市場崩盤,繼而「牛轉熊」。中國股市和貨幣供應量之間存在這種關聯,我們謂之為「資金推動市」現象3.2 基於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策略選擇。
目前,在我股票市場中,參與者仍然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這就意味著市場參與者素質整體不是很高,他們做出的投資決策大多是依靠自己曾經的經驗,缺少系統、科學的決策基礎。市場參與者這一市場基礎層構成部分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整個市場的表現特徵勢必波動頻繁且波動劇烈。而我國股票市場出現的較為明顯的羊群效應和短時間市場的劇烈波動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這些都源於參與者因為專業性的缺乏導致的對於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
從我國股票市場整體表現來看,仍然出於弱式有效階段。因此,可以通過積極的投資策略在這種市場環境中獲得較為可觀的收益。而如果採用動量投資,動量投資存在一定的時效性,一般在觀測期過後就會出現價格反轉,但是沒有經過一定時間的觀測期觀測,對於投資選擇是非理性的選擇。所以,在有充分的觀測期的情況下,反向操作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在我國股票市場中,散戶存量資金大多集中於相對高估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上。而且,有估值優勢的藍籌股在個人投資者中需求較少,這些都導致了這種低估藍籌股股價在市場的波動中持續處於低谷區間。這使得一直以來被大家推崇的價值投資中的買入持有策略在我國股票市場中也不能獲得較好收益一方面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存在這種非理性現象;另一方面,在我國股票市場中投資者的這種投資特點形成的獨特市場都使得反向操作在我國股票市場成為一種不錯的投資策略選擇。
Ⅸ 股票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問題一:股票市場波動屬於正常的,隨著國際形勢與國內經濟的相關實際情況和宏觀政策的影響。
問題二:當然有關系,但不是確定新關系,指股價的波動與市場的成熟與否無直接關系,但是存在內在聯系,就向樓下的哥們說的,世界上大的經濟體的股票市場十分成熟,但股價也有較大波動,主要是因為人為因素和市場宏觀條件變化造成的。
問題三:成熟的股票市場表現在人為可操縱性較小,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是說成熟的股票市場針對政策面的反映不會過分化誇大,成熟的股票市場是一個莊家也散戶博弈的場所,不會因為資金估摸等問題而發生改變。
Ⅹ 中國股票市場的不成熟不規范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股票市場不成熟不規范需要調整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近年來我國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然而證券交易的基本法規《證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證券法規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導致證券交易的某些環節無法可依,加之對已頒布的法規執行不力,證券交易的違規和不規范行為時有發生,我國1995年發生的「三.二七」國債期貨的嚴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證券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嚴造成的。 1) 證券市場規模過小。以股票市場為例,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從總體規模看,與國外還有相當大差距,參與股票投資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全世界平均為8%左右,發達國家的比例則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國目前股市投資者為3 300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7%。我國股市規模較小,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我國擴大股市規模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 資本市場主體缺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而目前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約束無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國企業的主要特徵,企業主體地位殘缺。另外,我國資本市場主體殘缺還表現在投資主體主要是個人,其投資的質和量均較低,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比重明顯不足。相比之下美國等發達國家,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其機構投資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機構性投資者發展滯後,這使得僅靠若幹家大機構和數以萬計的小股民散戶所支撐的股市投機盛行,股價暴漲暴跌難以避免,阻礙了股市的健康發展。 3) 市場分割,整體性差。首先,一級市場的發行仍然按地區分配額度,限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債券地區性發行市場也是按省分派額度(企業債券發行)和按銀行分支機構分派額度(政府債券發行)。至於二級市場分割則更為明顯,把股票市場劃分為A股、B 股和H股,構成中國股票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即使在A股中,國家股流通與轉讓只限於極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許在滬、深兩個交易所交叉掛牌,限制了全國性市場的發展。在股票市場中呈現出A股與B股、H股分割;個人股、內部社會個人股與內部職工股分割,個人股市場與法人股市場分割。如此繁雜的分割,不但不利於經濟體制改革,也不利於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慣例接軌。 4) 市場中介機構不完善。證券中介機構從廣義上講就是在證券市場上為參與各方提供服務的機構。我國目前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雖然其業務已涉足證券的承購包銷、發行、交易、自營、財務顧問等內容,但與國外投資銀行業務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資銀行核心任務之一的購並業務對於我國中介機構來說幾乎還未曾涉及。西方國家的公司購並活動大多由投資銀行策劃完成,投資銀行起著搭橋牽線、籌劃交易過程、為交易籌措資金和參與交易談判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中介機構,這就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重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5) 資本市場交易工具品種單一、結構殘缺。在發達的資本市場中,資本市場工具保持多樣化趨勢。以香港資本市場為例,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採用;在股票市場上,不僅出現了期指、期權、認股權證等投資品種,而且這類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過現貨市場之勢。香港上市公司在債券市場上的集資形式更為多樣化,在債券、票據和存款證3種形式的基礎上,先後出現了浮息工具、變息工具、可換投股債券、信用卡應收債券等多種形式,目前在聯交所掛牌買賣的債務工具已增至129種。相比之下,我國大陸的資本市場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幾乎沒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種種限制,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6) 證券市場制度不健全。證券市場制度是支撐證券市場高效、公平運轉的基礎,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等。我國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無論從制度本身還是從執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開不夠的問題,表現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極大挫傷了股民、債券投資者的信心。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是指證券投資者在獲取有關信息後,被給予證券投資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實現的制度。我國證券市場的利益保障與實現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資者面臨的市場風險過大,嚴重措傷了股民的投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