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新中國股票市場30年分析

新中國股票市場30年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1-27 00:19:55

1. 「中國股市30年,最大牛市發生在哪年」

中國股市中的幾次牛市
第一次牛市,產生在1991年的5月至1992年的5月,歷時13個月,期間無1根月陰線。指數從最低點104.96點上漲到了最高點1429.01點,總共上漲了1325點(不計小數點,以下同),漲幅高達1274%。不過這是在中國股市初期成立中的摸索階段,意義不是很大。
第二次牛市,出現在1996年的1月至1997年5月,歷時17個月,期間月陰線為6根,含首尾的2根月陰線。指數從512.82點上漲到了1510.18點,最大上漲點數為998點,最大漲幅為195%。。
第三次牛市,從2000年1月至2001年的6月,歷時18個月,期間月陰線為4根。指數從1361.24點一直上漲到了2245.42點,總共上漲了884點,上漲幅度為65%。
第四次牛市,從2005年的6月一直持續到了2007年的10月,歷時達到了29個月,期間月陰線的次數僅為5根,包括2007年受到5.30半夜雞叫後,在6月開出的調整陰線,這根月陰線的下跌幅度達到了7.03%。上證指數從998點一直上漲到了6124點,最大上漲點數為5126點,最大漲幅為513.62%。
第五次牛市,從2008年的10月到2009年的8月,歷時11個月,期間只有3根月陰線,含首尾的2根月陰線。指數從最低點1664.93點上漲到了3478.01點。最大上漲點數為1884點,最大漲幅為109%。
由此可見,無論從時間跨度和漲幅角度第四次牛市算是較大的牛市。

2. 中國股票發展史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一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規范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范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范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范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一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一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一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2]由於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資本市場由此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全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審視資本市場的功能和作用。

3. 中國股市現狀分析(最終200分+50分)

郎咸平的博客里有詳細的解讀

4. 股票到中國多少年了

「堅決地試」中國股市發軔之端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摘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綜述

1990年12月19日,位於上海浦江飯店的遠東最大玻璃天棚舞廳經過4個月的裝修,變更為證券交易大廳,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此開張。

從1990年市值幾十億到今年3月突破5萬億,從幾十家上市公司發展到今年7月的1367家,中國證券市場迅速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

中國資本市場能迎來今日的奼紫嫣紅,其發軔始於小平同志南巡時一場中國股市可「堅決地試」的講話。那種「不爭論,大膽試」的務實態度讓處於爭議旋渦中心的中國新生證券市場起死回生。

在中國證券發展歷程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建構了中國股市基本的發展框架,中國的資本市場全面啟動,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隨之誕生。

在「堅決地試」的鼓舞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也迎來了雨後春筍般的大發展。

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年輕,又處在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環境中,在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包裝上市、內幕交易、虛假信息、做莊操縱等有損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屢禁不止。

在這種情勢下,2001年,有人提出了將資本市場「推倒重來」、「另起爐灶」等論調。改革的關鍵時刻,鄧小平理論中的改革創新,依法治市指導思想仍在發揮著其重要作用。國務院今年2月發布了各證券媒體、專家學者、機構和普通投資者都給予高度評價的《九條意見》,正本清源,再一次統一了資本市場各方的思想認識,中國的資本市場必將實現再一次跨越。

近日業間傳出消息,在現有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某外資投行有望「提前」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醞釀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餘的精巧運籌,終於導出一個引入外資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創舉,中國證券業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即將來臨。

「大膽地闖、堅決地試」,鄧小平理論中的精髓部分在中國證券市場今後的發展中仍將熠熠生輝。

見證

浦江飯店上海證交所「搖籃」

浦江飯店位於上海市黃浦路,原名理查飯店,由英國人於1846年創建,目前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12月19日至1997年12月18日,這里曾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駐地,見證了上海證券市場從出生到發展的過程。

8月4日,記者來到浦江飯店,烈日曝曬下的這座石頭建築顯得古老安靜,只有不多的人進出。

朱鎔基帶隊選中「浦江」

浦江飯店營業部副經理蔡冬弟曾參與了證交所選址、裝修和開張後的種種事務。

蔡冬弟回憶,最初上海的證券交易試點是在西康路101號營業部。

1990年上半年,上海市長朱鎔基帶隊考察選擇證交所地址,看了好幾個地方,最終選中了浦江飯店,原因一個是這幢古老的建築有一定象徵性,二是飯店有一個可容納500多人同時用餐的孔雀廳(曾是遠東最大的玻璃天棚舞廳),可用作交易大廳。

「當時餐廳的生意不好,政府看中,雙方很快成交」。上交所共租用浦江飯店3300平方米面積,租用期7年。由於時間很緊張,經過四個月的裝修,上交所正式開業。

蔡冬弟帶記者參觀了曾經的交易大廳,現在這里上了鎖,正在等待改造,黑暗的大廳里空盪盪的,只有一塊大電子顯示屏在提示這里的過去。

查閱資料得知,該交易廳面積為477平方米,這塊顯示屏長4.7米,寬2.7米。記者看到,飯店走廊里的幾張放大照片,向人們顯示當時的交易盛況。由於當時擴印技術不過關,記者看到這些照片顯得相當模糊。

曾經飛漲的「上海老八股」

蔡冬弟回憶,證交所開張之前,股票經歷過跌價,開張之初,股票價格猛漲,由於股票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沒有解決,證交所業務保守,只發行「上海老八股」,包括飛樂音響、興業房產、延中實業、豫園商城等,每天成交量很小,在股價上漲方面控制很嚴格。

蔡冬弟說,比如豫園商城,證券交易所為控制股票上漲,限定一天只能漲1元,後放寬為一天漲7元,成交量需在5手以上才能漲價。但當時的成交量每天只有一手,沒有人願意賣。證券公司只好採用「對倒」方式,造成虛假的成交量,以使股票獲准漲價。

雖然這樣,股票仍然漲得很猛,如豫園商城原始股為100元一股,後來漲到一萬多元一股。

當時交易方式也很原始,必須由身穿紅馬甲的交易員進場報單,最初有40多個「紅馬甲」。

後來股票多了,證券公司也多了,黃浦到青浦一條街上都是穿著紅馬甲的交易小姐、先生,共有1000多人。

小平南巡後「場地不夠了」

小平南巡後,股票全面放開,證交所場地不夠了,就把浦江飯店一層全部吃下,作為第二交易大廳,交易席位由100多發展到400多。後又租用了東海艦隊的一個辦公樓和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倉庫等地,總共搞了11個交易廳。

浦東開發之後,上海證交所遷往陸家嘴,浦江飯店此後有幾家證券公司入駐,又相繼退出。

浦江飯店的管理者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准備全面裝修,恢復飯店的豪華氣派,證交所在這里的七年,成了浦江飯店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

訪談

九二年後證券業「起死回生」

新京報:在小平同志提出「堅決地試」理論前,中國證券市場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周道炯(曾任第二屆證監會主席,並在1992年擔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實行的是蘇聯計劃經濟模式,隨即關閉了證券市場及交易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自留地都要作為資本主義尾巴來割,根本談不上股份制和股票,正所謂「談股色變」。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證券市場開始創試。

「生死攸關之際」小平發話

新京報:「爭議」產生於何時?

周道炯:當時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是通過股份制改革,試點發行內部職工股在「櫃台」、「店頭」交易,甚至在集市設攤交易。

1990年,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建立,當時也只是將兩地的小企業上市,如上海的「老八股」。

證券市場的創試和興起在黨內外、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所謂是「搞資本主義一套」,認為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等等,各種聲音蜂擁而起。

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時,針對中國證券市場當時的狀況,提出「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

新京報:這在當時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周道炯:「堅決地試」這幾個字擲地有聲,在中國新生的證券市場生死攸關之際,可以說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意義

新京報:「摸著石頭過河」使中國的證券市場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周道炯: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一二百年的歷史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是一個新生的「嬰兒」,也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或者叫新興的市場。

我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可以用「五句話」和「一個特點」來概括,即「時間短、發展快、成績大、問題多、前景好」,其特點是兩個90%,即90%以上的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90%以上的證券公司是國有或者公有。

新京報:中國證券市場在前進的過程中要解決很多的問題,這個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又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周道炯:在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中國證券市場有了快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看首先要歸功於小平同志和他的一系列指導思想。

如何認識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我看還是要遵循小平同志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改革創新,依法治市。

「我在火山口坐了兩年多」

新京報:您對現在的證券市場有什麼期望?

周道炯: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誠信建設,維護投資者的合理收益是當前重中之重。

1997年6月,在我與周正慶同志(第三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我曾戲稱在火山口上坐了兩年多,現在非常慶幸,安全著陸了。現在該由你來坐和起飛了,相信你一定比我飛得更好更安全。

又過了不到三年,周正慶同志與周小川同志(第四任證監會主席)的交接會上也重復了這句話。

我期望後任者,以後不再重復這句話,中國證券市場一定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絕不是「火山」了。

故事1

楊百萬:我孫子乳名「漲停板」

「讓你在底價時買進,你不聽,現在後悔了吧?」

2004年8月5日,楊百萬坐在上海閘北區廣中西路777弄12號樓204房間自己公司里打電話,指導一個「學生」如何買股。

這間公司以他的真名取名為楊懷定軟體公司。楊的桌上擺著三台筆記本電腦,電腦屏幕上正在接收股票實時信息和運用楊氏股票分析軟體對其進行分析。

「沒有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坐在自己的公司里,這些學生也不可能喊我楊老師。」楊百萬說。

楊百萬,原名楊懷新,1950年6月生於上海,上海鐵合金廠工人。1988年開始買賣國庫券,此後改名楊懷定,即懷著堅定的信心改變貧窮。(以下是楊百萬的自述)

我們這些人是鄧小平養大的。我出生在1950年,進入債券市場之前,我活了多少年,就窮了多少年。在小平主政後,我們才擺脫貧窮,擺脫了思想觀念的束縛。

我的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賺

以前搞兩個凡是,什麼事要問個姓社姓資。小平給了我們一種思路:不爭論,大膽地試。我進入債券和股票市場,就是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不爭論,大膽地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如果沒有這種品質,社會上的是非議論早就把我打垮了。

用一句革命歌曲的詞說:新社會給了我的身,鄧小平給了我思想。1988年我開始買國庫券,後來買股票,一直到小平南巡,日子不好過。因為我已經出名,是有爭議的人物,經常受到責難。

小平南巡後我們身份才確定

有人就說我在經濟上成功後,在政治上猖狂進攻。確實,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沒開張,股票姓資姓社的問題還沒解決。小平南巡了,股票不姓資了,股市放開了,我們的身份才確定了,官方邀請我參加各種會議、論壇,上海證交所跟我很熟。

比如你采訪,他們不接受。因為你不是名記,名記能采訪到。我打個招呼,帶你去,就能進去。社會,周圍的人,看我這種人的眼光變了。

以前人家怎麼看我?怕我,又懷疑我,不跟我交往。以後就開始喜歡我,找我請教。最開始是狗屎臭,但就像上海臭豆腐,臭是臭,吃著有味。現在變成了千里香餛飩、辣子雞。你們記者也一樣。以前有個記者不敢采訪報道我,說我是個敏感人物。現在他自己也到證券公司當副總了,跟我是好朋友。

我的太太是「原始股」

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第一天,成交1000股,我搶了500股。第一筆交易也是我搶的。我在好幾個營業部同時並列第一,我弄了好多身份證第一個辦委託,提前半個月辦。我買的500股真空電子,每股價值由300多元漲到2萬多元。股市暴漲持續了兩年。買國庫券的時候,我就被人叫楊百萬,其實真正的百萬是在炒股之後。上海第一個大戶室就是證券公司為我建的。

我一直沒離開證券市場,這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做股票,寧可去死。我現在的吃、用、花都是股票提供的。

我的家人是我公司的員工,我給孫子起的乳名叫「漲停板」,我的太太是「原始股」,兒子是「成長股」,股市是「情人」。我死了以後,骨灰不能像偉人那樣撒在大海里,就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門口吧。

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社會基礎

我只有初中文化。如果我不是只有這個文化水平,那我現在就更不得了。如果我是博士,今天就不會坐在這里了。如果我是大學畢業,我的公司就會開得大一點。現在這公司不需要很多資本,注冊資本也就50萬。

家庭生活沒什麼變化,比以前過得好一點。我住在閘北區頂級樓盤,小富人區。我只能算小有成功,比較成功。最大的變化是在心理狀態上。

我到底在股市上賺了多少?這不能告訴你,個人隱私。我叫楊百萬,也就是賺了100萬吧。我一直是100萬,現在我在股市上的投資也是保持在100萬。前一段投了200萬進去,一波行情過後,還是投100萬。

我曾經在證券發展論壇上講:由於高瞻遠矚的小平,開拓了這個證券市場。他們是上層建築,我是改革開放的社會基礎,我這個社會基礎是不自覺地順應了上層建築的需要。

我個人應該算是中國股市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參與者、實踐者。我特別要感謝鄧小平他老人家,他逝世時候我特別悲痛。紀念他100周年誕辰也特別有意義,所以不管誰來采訪,我特別歡迎,所以也給你一小時。

我現在很忙。我請你吃根冰糕。好了,一小時到了,差不多了。

故事2

飛樂股東「飛越重洋」

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所發行的股票。

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份有位洋「原始股東」范爾林先生,屬於他的那張飛樂股票也已永久陳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櫥窗內。

1986年11月14日,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約翰·范爾林訪華,向鄧小平贈送了一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章。

鄧小平對他特意提到新中國也發行了股票,決定贈送給他一張新中國股票。為了股票真實、可靠,這張飛樂股票當時填上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周芝石的名字。這也說明當時大多數人不懂股票所有權這一基本屬性。這位股票專家立即看出破綻,我是范爾林啊!「我的股票就要用我的名字,我親自去上海更名過戶。」

11月24日下午1點,范爾林走進了新中國首家證券交易部———上海靜安證券營業部。營業部免收了1元過戶費。范先生連聲道謝,同時又幽默地說:「中國好,不像我們美國人光認錢。」在場者轟然大笑。

■中國股市大事記

●開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三大政策「救市」

1994年7月3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這就是著名的「三大政策」。

●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2月23日,「3·27國債期貨事件」爆發,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月18日股市井噴,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東南亞金融危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5·19行情啟動

1999年5月9日發生美軍「誤炸」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5·19行情啟動;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7月1日《證券法》實施,指數沖高回落。

●退市制度推出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短線反彈結束。

●6·24井噴

2002年6月23日,停止國有股減持,引發6·24井噴,股指隨後見頂回落。

●非典襲股

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國九條」出台

2004年2月2日,《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出台,股指越過2003年高點1650點繼續上行。

●中小企業板登場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

5.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5)新中國股票市場30年分析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6. 我國股票市場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

20年前的中國對於何謂股市的問題,並沒有幾人能夠說清楚,更沒有人對此有什麼實際的體驗。經過了短短的20年的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擁有了2026家上市公司和1.3億多的股票投資者,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全球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人們,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關系。中國股市20年的發展也不斷地在證明著這一點。事實上,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據媒體報道,目前已經上市的兩千多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已經相當於整個國家同期GDP的46%。我國各行業的骨幹企業已經基本都成為上市公司。可以說,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脊樑和主要動力源。從全球經濟環境和經濟格局上看,我國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期間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到全流通時代,這將使我國資本市場的金融商品定價功能發生重大的改變。全流通時代也將大大地增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資本市場存量資源的再配置將成為資本市場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工作要點,大規模的購並和重組也將不斷地呈現。我國經濟結構也正處於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我們開始大力發展新興戰略產業,要緊跟世界製造業的步伐和積極推進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這就為資本市場帶來了無限的機會。我國的經濟正在從主要依賴於出口的外向型經濟轉變為主要依靠內需的內向型經濟轉變,這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新的增長動力。總而言之,我國的投資者從宏觀的角度沒有看空中國資本市場的任何理由,而從微觀上看,我們的投資者則必須要學會正確地估值,選擇好買入的股票和買入的時機,然後靠自信心和耐心獲得穩定的和可以預期的投資收益。

7. 論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關於股市運行機制問題
我國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只注重「擴容發展」,沒有理順「監管」與「改革」、「發展」的關系。我國股市的「圈錢」體制,粗放式擴張,雖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躍式的擴容,但累進的結構性制度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筆者認為我國股市發展歷史上最大的失誤在於解散了跨部門、跨利益集團的股市發展政策設計部門,如國務院證券委。正是失去了這一戰略思維的「心臟」,我國股市出現了「只談發展」「不談發展改革」,「只談監管」不談「改革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是:由警察部門主導的全面規劃發展!如果不能正確處理股市「監管」與「發展」「改革」的關系,就難以處理「破」與「立」的關系,我們「破」了不規范的市場力量,但沒有「立」起相應規范化的市場力量。打擊不規范力量給「莊家」「私募基金」「跨市場、跨產品套利」等種種交易行為以重創!而這種重創基本瓦解了由他們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發形成的我國股市的流動力提高機制。
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相應的針對「規范化」市場運作機制的主動的戰略性的建設方案,在瓦解的同時沒有建立流動力提高機制。這樣做的嚴重消極影響就是:隨著我國股市流動力提高機制的不斷被削弱被瓦解,我國股市的運行安全正收到嚴重威脅。
因此,只有處理好監管者和市場的關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運作機制,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作為市場監管者既不能「當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前,經典的自由市場理論大行其道,認為政府是「守夜人」,反對政府對市場進行任何的干預。在發生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之後,主張國家對經濟進行強有力干預的凱恩斯主義逐漸取得了經濟學中主流地位。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特徵,要熨平經濟波動的「峰」和「谷」,政府應主動實施反經濟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
二、關於機構投資者
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占絕大多數,占股票總值的80-85%。美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投資者依次是:養老基金、人壽保險基金、財產保險基金、共同基金、信託基金、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投資銀行、慈善基金等。這些機構投資者都是以證券作為主要的投資業務,他們素質高,經營豐富,通過投標方式來參與新股發行的定價,制定出的價格通常能反映發行公司的價值。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規模太小,2000年全美共同基金資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而同期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總值則只有700億元人民幣。二是單個基金的塊頭太小,目前世界上基金規模動輒上千億美元,而我國最大規模的只要30億元人民幣,三是家數太少,美國達7000多隻,我國不到40隻。
這幾年,我國股市的發展重點之一是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並且把發展的形式定位在「公募型契約」證券投資基金。但出現了「唯證券基金獨尊「的發展戰略。由此,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隊伍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出現了以證券投資基金取代其他一切機構投資者的傾向。相對於證券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我國股市的其他機構投資者明顯萎縮
這種只扶持證券基金的片面的股市發展政策,實踐證明已危及股市運行安全。證券投資基金的研究表明,證券投資基金的行為從整體上而言表現為「順勢操作」,因此從整體和長期而言並不能明顯為股市提供流動力支持。分析從2000年以來的四個1300點附近的各類投資者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看出,證券投資基金並未表現出逆勢進場的模式,從而無能力擔當起為市場提供流動力的重任。但是與此同時,隨著不斷的監管和加壓,在這四個1300點附近,其他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正趨於土崩瓦解之勢。比較2000年以前的我國股市,我們在市場上已經越來越難以看到「抄底「資金的身影。投資者的高度「同質化」,破壞了證券市場應有的機構投資者的「異質化」結構。這就破壞了證券市場上各類機構投資者的應有的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的生態平衡局面,帶來了獨家壟斷性發展的失衡狀態。
筆者認為:大力發展多樣化的投資者隊伍,建立生態平衡系統,市場機構化是當今國際資本市場的特點之一,也是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和共同基金這三類投資者。有的國家還包括開辦個人投資信託和證券自營的銀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以散戶為主,證券投資基金剛開始發展,保險基金從1999年開始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形式間接入市,但尚不能直接投資股票,養老基金由於體制問題,也未形成一個真正的法人。
由此,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任務艱巨。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開放式基金,擴大基金市場和基金品種,基金設立和發行要逐漸由審批制過渡到注冊制,要通過組建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國內基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素質和競爭力;為保險基金自由進入市場創造條件,包括保險基金可以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通過自己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市場等;培養養老基金,幫助這部分基金進入市場。
目前我們欣喜的聽到證券監管高層表態:將給私募基金合法的地位!同時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保險公司將投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表示:今年八月底資產規模已達2300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也將進軍資本市場。所有這些措施的貫徹無疑將提高股市的流動性,擴大股市容量,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用,對於股市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三、關於證券市場體系
美國股票市場具有多層次的市場格局,股票市場通過層次細分可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本的供需平衡。中國股票市場結構單一,主板A股市場規模較大,二板市場未能開設;三板市場規模小,同時滬、深兩地市場的同質性、重疊性限制了整個市場容量的擴展。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建立多層次的證券市場體系,其中包括:
一)創業板市場(二板市場):為高科技,高成長型企業服務。特點:企業規模小,經營年限短,採取保薦人制度,股份全部流通,規定主要股東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條件,嚴格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1、二板市場定位
無論在主板市場內部設立二板市場,還是單獨設立為主板服務而且為主板市場培養上市公司的依附型市場,都不符合我國經濟改革和產業轉型的客觀要求。由於主板市場存在問題較多,行政色彩過濃,因而在主板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二板市場,就會留下隱患。從外國的發展過程看,如果把二板市場當作主板市場的輔助市場存在,一般來說都不是成功的。因此應建立一個有獨立運行規則、獨立的發展目標、獨立的服務對象、獨立的上市基準、交易機制的二板市場。二板市場應該為高科技企業服務,那些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環保等主導的高科技產業應該是我國二板市場的首選服務對象。為此,可以考慮把上海、深圳交易所合而為一,然後將深圳交易所變為二板市場。
2、二板市場的制度設計
1)上市標准
上市的最低資本要求及社會公眾股比例應該較主板市場有大幅度的降低
可不設盈利要求
對業務要求應該嚴格
2)交易機制
在市場上推行做市商制度
確保管理層的穩定和公司成長的連續性
實行T+0的交易制度
3)監管機制
強調信息披露基礎上的投資者保護
強調監管機構對發行質量和對投資者保護的責任
4)二板市場的風險及防範
建立科學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實行嚴格的保薦人制度
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實行嚴格的市場監管制度
二)三板市場
其實早在1992年,中國曾經設立過場外交易市場(三板市場),那就是STAQ和NET兩個入股交易系統。1999年兩個市場暫停交易,後一直沒有開市。2001年新的場外交易市場啟動――中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正式開張。中國所謂三板市場掛牌的公司是業績差,問題多的企業,而美國OTCBB市場上掛牌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業績差而是公司實力較小,所以中國三板市場的定位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股,像指垃圾桶,而美國的OTCBB市場的定位是小企業的孵化器,是NASDAQ的市場後備。
令人感動欣慰的是,據報到:新三板融資大門將開啟,中科軟定向增發方案已公布。新三板市場的推出,對於證券市場體系尤其是退市機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關於上市公司
一)質量問題
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低下,普遍存在「一年好,兩年差,三年ST,四年PT」的經營狀況,虧損戶數不斷增加,凈資產收益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每股收益不斷降低,審計報告中出具保留意見的公司不斷增多,上市公司丑聞屢見不鮮。我國的13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多家發生過丑聞,出事比例高達16%,而同期美國市場的比例是1%,1994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凈資產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增幅,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
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原因:1)股票市場的功能定位不準確:管理部門過於關注市場的融資功能,特別是為國有企業籌資。很多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把股票市場完全當作「圈錢」「脫困」的場所,籌集資金是國企的最終目的,改制是手段。這樣的上市目的使得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籌集資金而進行形式上改頭換面,公司上市後經營機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經營業績逐年下滑。2)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股票發行從「審批制」轉為「核准制」。由最初的「額度控制」到「通道制」,再到「保薦人制度」。但現行的保薦制度不能杜絕「江蘇瓊華」事件。股票發行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量的績差公司充斥市場。3)股票市場退出機制不健全:沒有嚴格的摘牌制度,一些嚴重資不低債、缺乏市場重組潛力和收購價值的劣質公司仍然沒有被淘汰。
對此,我們解決的對策是:1、股票市場的准確定位應該是融資和資源的優化配置;2、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推行機構詢價、網上發行和網下配售制度,建立「綠鞋」回撥機制;3、加快三板市場改革,建立暢通的退出機制。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不規范。
瓊民源的造假,藍田股份的欺詐,銀廣廈的虛幻,草原興發巨額財務黑洞,人們對會計信息產生了懷疑。其深層原因包括:1、巨大的利益誘惑;2、低廉的違規成本;3、法規政出多門;4、相關制度不完善。
對此,我們的解決思路應該是:1、建立以會計准則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2、建立以注冊會計師公正審計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3、建立以證監會抽查復審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再監督體系。
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由於股權分置,一股獨大的現實,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非常嚴重,這種局面既不利於公司的發展,更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實,股市的根本在於上市公司,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上市公司就不可能穩步發展和長期盈利。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建立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1、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是: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其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除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外,還有「社會價值目標」,比如:稅收指標、就業指標、公益活動指標等待,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高度理想主義的表現。美國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高度理想主義,即使被採用,也只能削弱商業公司的主要優勢及其有效實現確定目標的能力,同時還會放大政府的基本缺陷,使其迷失方向,並陷於利益集團的無休止的競爭中」。我國傳統體制下國有企業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對企業不負責的惡果也說明了這一點。當然,堅持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並不是說公司可以忽略公司利益相關者(包括雇員、債權人、顧客、社區)的利益。
2、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畸形股權結構。
從實踐上看,英美的股份公司都經歷了家族資本主義、經理資本主義與機構資本主義三個階段,其股權結構也經歷了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變化。「一股獨大」並沒有錯,相反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沃倫.巴菲特在希爾公司、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李嘉誠在和記黃埔公司都曾占很高比例的股權。
我國只所以反對國有股「一股獨大」,關鍵是國有股股東行為非理想化,發生了嚴重的扭曲。一是國家所有權的代理行使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國家所有權的代表是「形至而實不至」「缺位」現象嚴重,缺乏能真正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負責的人格化代表;二是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企改制而來,受傳統觀念束縛嚴重;三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導致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基本由原企業的管理人員組,從而形成了國家行政干預的「內部人控制」局面;四是國有股不能流通,致使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市場對公司的治理「失靈」,加劇了國有股股東行為的扭曲;五是法制不健全,打擊不力。
3、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核心是要保證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建立充分履行其職能的運行機制。
4、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建立一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包括市場機制、行政機制與社會機制)
1)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機制:主要指的是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
A、公司控制權市場主要表現為敵意兼並和收購,主要是對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成員總經理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英美國家公司控制權市場十分活躍,公司經營狀況糟糕,就可能更換董事長或總經理,甚至發生局外人通過收購該公司的股票繼而達到兼並公司的目的,這樣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就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我國的公司控制權市場發展嚴重滯後,原因是國有股不能流通,從而妨礙了上市公司的敵意收購和兼並,這也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
B、同樣,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也很落後。公司經理的選擇主要依靠行政部門,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對公司在職經理來說沒有構成任何威脅。
2)公司外部治理行政機制
政府對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的管理機制。
3)公司外部治理社會機制
主要是指中介機構的信用機制。
5、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條件是要創造一種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1)樹立「股份公司是股東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
2)樹立「股東公司最高權利機關是股東大會,核心機構是董事會」;
3)樹立「人力資本價值」理念。
四)關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問題
1、我國獨立董事佔比過低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的比例在10%左右,有的根本沒有獨立董事。根據經合組織(OECD)1999年的調查,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比例,美國為62%,英國為34%,法國為29%《財富》美國公司1000強中,董事會的平均人數為11人,獨立董事為9人。
2、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礙分析
1)缺乏相關法律作支撐
現在的公司法沒有給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間和條件。而在美國,獨立董事依靠法律這把「上方寶劍」,可以把獨立董事的個人意志變成董事會乃至公司的意志。而我國目前的法律沒有賦予獨立董事特殊表決權,人數也不佔優勢,很難從根本上與公司內部董事制衡。
2)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美國公司目前最大的股東是機構投資者,一般在一個特定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按照美國《投資公司法》(1940),人壽公司和互助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必須分散化,這也導致了美國股權的高度流動性。
當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要問題是控股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如擔保、應收帳款,資產置換等各種手段來侵佔上市公司資產,侵害中、小股東利益。
3)獨立董事的引入與我國監事會制度不相容
獨立董事制度產生於普通法為主的美英法系國家,這些國家採用「一元制」的董事會制度結構,在公司機構設置上沒有獨立的監事會。我國公司立法上採用的是大陸法系的「二元制」結構組織體系,即在股東大會之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如此,獨立董事的職責就會和監事會重疊甚至沖突。
4)具備擔當獨立董事素質的人才匱乏
5)市場選擇機制和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3、我國上市公司有效運作獨立董事制度的相關對策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A、公司法應賦予獨立董事一定的權利,建立權利實現保障機制。這些權利包括信息知情權、監督權、獨立的審核權、否決權。
B、上市公司還應當賦予獨立董事特別職權:第一,重大關聯交易的認可權;第二,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第三,向董事會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第四,提議召開董事會;第五,獨立聘請外部審計和咨詢機構;第六,向股東徵集投票權。
2)改革「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3)協調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功能。獨立董事的監督具有天然的事前監督,內部監督以及決策過程監督緊密結合的特點,而監事會具備了經常性監督、事後監督與外部監督的特點。
4、對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和能力,聘任和激勵約束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1)任職資格和能力
2)聘任
3)提供獨立董事的比例
4)提供充分信息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5)設立獨立董事發揮作用的機構
6)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7)強化獨立董事的誠信勤勉義務
5、建立獨立董事的自律組織
五)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過高,有的達90%以上,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利於公司治理和資本流動。英國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僅為10%,這種分散的股權結構使上市公司的決策更為透明,且能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因而投資活躍,證券市場融資能力較強且流動性好。英國公司首次公開上市時間平均在公司創立後8年,而德國卻是40年。英國公司上市的平均規模是1600萬美元,而德國是6000萬美元。德國上市公司的結構十分復雜,相互持股使得公司的直接持有者不等於最終持有者,個人持股比例小,而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持股比重和非金融公司交叉持股比重很大。
為此,要改變我國上市公司的畸形股權結構,必須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鼓勵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入市,給私募基金應有的合法地位,這樣才能改變股權過於集中的局面。
五、關於分業經營問題
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有兩種經營模式。一種是金融機構可以跨行業經營銀行、證券、保險與信託等各種金融業務,稱為混業經營模式。其中最關鍵、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混合,即「銀證合一」,另一種稱為分業經營模式,即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允許交叉經營業務。
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在西方金融史上曾經幾分幾合。1929年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金融領域逐漸由混業經營一統天下的格局演變成分業和混業兩種經營模式並存的狀態。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實行分業經營的國家開始出現重新實行混業經營的新方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上逐漸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 Holding Company),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將其定義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的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公司。
1998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1998年金融服務業法案》,該法案在涉及銀行組織的條款中,創造了「金融控股公司」這一新的法律范疇。1986年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實行金融「大震」(big bang)改革,全面摧毀了金融分業經營的體制,促進了混業經營。在東亞,日本和韓國曾經以大財團的形式發展起了一些企業集團,其中有一些是金融控股公司。與此同時,中國的證券業與銀行業仍實行銀證分業的制度。這種制度的明顯缺點在於:
1、資金方面
在投資銀行業務中,券商需要通過咨詢、策劃、融資、估價、談判等一系列操縱來幫助企業資本運營,這要求券商有一定的資金融通職能,而經紀業務的開展,銀行網點的鋪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券商要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功能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自營業務的開展更增大了券商對資金的需要,在混業經營模式下,這些資金需求可以通過銀行達到便利的滿足,但在分業經營中券商就無能為力了。
2、營銷網路方面
投資銀行開展證券配售業務、經紀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都需要建立一個網路體系來直接面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混業經營下可以利用銀行的營銷網路,降低成本,提供利用效率。
3、信息和信譽度方面
商業銀行的經營歷史遠遠長於投資銀行,它們對經濟實體的了解更多、更豐富,況且建立了一定的信譽度,容易接近客戶,依賴商業銀行的信譽投資銀行可以順利開展業務。
4、面對入世後金融大鱷的挑戰,中國需要混業經營以打造自己的金融航母,否則難以抵禦外來的金融風險,喪失競爭力。
對此,筆者強烈建議我國資本市場盡快走混業經營的道路,利用我國原有商業銀行的優勢,拓寬券商融資渠道,營造全方位的銷售網路,增強自身抗禦風險能力,以便在國際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六、關於證券交易所
20世紀90年代之前,全球證券交易所幾乎全都是以會員制形式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交易所是由會員出資組成的交易所為會員所有和控制,只對會員服務,只有會員才能利用交易所的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由於服務者和出資者為同一人,因此大多數實行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都是非盈利的服務性組織。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會員制形式逐漸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資本的國際化使各地的證券交易所突破了地域限制,在全球市場上形成了相互競爭的對象。一方面,競爭使定價過高的交易所得不到客戶,也就沒有收入來源,從而面臨淘汰的命運;另一方面,作為交易所,要在競爭的條件下生存,就必須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否則就有被蠶食的危險。但在會員制下,交易所籌資能力受限,融資成本過高,非盈利性的組織機構也限制了它持續發展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交易所只有採取以獲得競爭優勢為導向的商業治理結構才能獲得競爭力,因此,進入90年代,交易所的治理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出了公司化的發展趨勢,交易所開始由非盈利性的會員制向盈利性的公司制轉變。 公司制的特點在於:1、是以滿足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組織;2、交易所可以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不必局限於是會員還是交易者;3、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使市場交易權和所有權分開,不是股東也可以獲得在交易所交易的資格,而在會員制下,只有會員才有資格直接交易。顯然,公司制各方面都要優於會員制。而我國目前證券交易所組織模式為「行政會員制」,它是行政管理與會員參與相結合的組織模式。由於實施行政管理,它能從宏觀上保障證券交易所的活動首先符合國家利益,有利於實施監管;由於會員參與,它還要考慮會員的切身利益,「行政制」和「會員制」的結合必然導致低效率和缺乏市場競爭力。
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股票市場改革矛頭主要指向籌資者,投資者和券商,很少觸及證交所。目前的證交所內無動力,外無壓力,沒有競爭和市場意識,面對資本全球化的沖擊,整合和股份化改造是證交所改革之路。
筆者認為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改革包括兩個方面:
1、證券交易所的整合,上海、深圳證交所合並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從全球看,證交所集中化的呼聲超過了分散化的呼聲。目前世界范圍內形成的三大勢力范圍:一是以紐約證交所為首的GEM陣營(global Equity Market)控制歐洲、美洲和亞太,股票市值超過了19萬億美元。二是以英德為首的IX陣營,市值為4萬億沒有,以歐元報價,壟斷歐洲股票交易額的53%和高科技股的80%,三是以納斯達克為首的創業板市場陣營即「全球數碼股市」。
2、公司制的證交所結構。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已經改製成股份公司,有不少公司正在上市。把屬於市場的還給市場,只有這樣,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面對全球競爭,才能在世界資本市場中站穩腳跟。

8. 以中國股票市場為題,該如何分析

、 投資性的市場,投機性的交易 股票市場是一個投資的場所。股票的投資價值, 取決於上市公司紅利的高低。然而,在中國的股票市場, 絕大多數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股市的。 股價波動的原因在大多數情況下, 是由於主力利用散戶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收益的心理特徵 ,進行誘導所造成的。因此,股票的市場價格, 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按照價值理論,股票越跌就越有投資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股民在股市中追漲殺跌的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但是, 由於絕大部分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參於股票炒作的, 他們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在操作過程中常常「 追漲殺跌」。而這種「追漲殺跌」的錯誤行為, 促成股票的漲與跌卻是真實的。從這個角度來講, 股市永遠是正確的。既然錯誤的行為能促使股票真實的漲跌, 我們就不能不遵守股票市場這種「追漲殺跌」的游戲規則。 關鍵的問題是,投資者必需掌握好「追漲殺跌」的技能, 切不可盲目的「追漲殺跌」。 二、 股市的道理就是不講常理 股票市場永遠是個少數人賺錢的地方。因此,股票市場的「真理」 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理由非常簡單,在底部, 當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收集不到籌碼, 股票靠散戶是做不上去的,相反, 在底部階段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 主力才能順立地完成籌碼收集任務,為將來股票的拉升奠定基礎。 同理,在頂部階段如果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主力是無法出局的, 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才能順利出掉獲利籌碼,因此, 投資者不能用常理來分析和預測股票短期未來走勢。 三、 股票的價值取決於上市公司的可塑性的大小 可塑理論認為,股價的波動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操盤意願, 因為只有主力才能帶動市場人氣, 而主力機構獲利是以誘導散戶的方式來完成的, 這就要求股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股票的可塑價值的大小 , 直接影響 主力完成其誘導散戶的過程,所謂可塑價值, 是指主力可隨意塑造其上市公司的形象, 達到誘導散戶的目的的一種價值。 其實就是一種主力說了算的一種價值,即:說你好,就是好, 不好也好。說你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只有這樣, 主力才可能達到隨意誘導散戶的目的。從這個意思上來說, 股票在任何時候漲與跌都有它足夠的理由, 股市永遠沒有絕對安全的點位和區域。 股票市場有一句俗語「業績是永恆的體裁 」然而這里所說的業績其實是一隻股票的未來業績, 而上市公司的未來業績絕不是我們散戶通過 F10 資料就能把握的。 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低就越有投資價值, 而我們都知道股票的大幅拉升完全是主力行為,散戶是不可為的, 而拉升過程需要主力不斷接住獲利盤,高位買入股票, 而我們都知道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底就越有投資價值, 越高就越沒有投資價值,主力拉高把股票的價格的目的是什麼呢? 為了上市公司的紅利?如果真要紅利為什麼要把股票價控制在低位? 上市公司的分紅是按持股票數量決定的, 而不會因為你買入時價值高發給你一點點同情獎。 在市場股價翻翻的情況下,主力難道會為了上市公司幾毛錢的業績, 放棄市場幾元錢的利潤嗎? 四、股票漲不封頂、跌不保底。 老股民都知道,許多股票從上市以後漲幅達幾十倍之多, 甚至有些股票漲幅達百倍以上,而有些股票一跌再跌, 甚至被迫退市。對短線客而言,頂與底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只不過是一個技術支撐位,從技術角度而言,頂與底不過是一線之差

9. 2020年度國內股票分析都有哪五種分析法

1、K線圖切線分析

由股票價格的數據所繪制的圖表中畫出一條直線,然後根據這些直線的情況推測出證券價格的未來趨勢。這些直線就稱為切線。切線主要起支撐和壓力的作用,支撐線和壓力線向後的延伸位置對價格的波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2、形態類分析

價格走過的形態是市場行為的重要部分,從價格軌跡的形態中,我們可以推測出證券市場處在怎樣的大環境中,由此對操作提供指導。尤其是對市場頂部和底部的判斷,形態理論發揮了較大作用。

主要的形態有:M頭、W底、頭肩頂、頭肩底、圓弧底等。

3、切線分析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則,在根據股票價格數據所繪制的圖表中畫出一些直線,然後根據這些直線的情況來推測股票價格未來的趨勢,這些直線就叫切線。

切線的關鍵在於它的畫法,畫得好壞直接影響預測結果。而在畫法標准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畫一條趨勢線時,有些技術分析師只從K線的實體頂點來畫,有些技術分析師則會把影線包含進去,因此描繪的結果會大不相同。

常見的切線包括:趨勢線、軌道線、黃金分割線、甘氏線、角度線等。

4、波浪圖指標分析

波浪理論是把股價的上下變動和不同時期的持續上漲、下跌看成是波浪的上下起伏,認為股票的價格運動遵循波浪起伏的規律,數清楚了各個浪就能准確地預見跌勢和漲勢的發展階段。

5、指標分析

從市場行為的各個方面出發,通過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給出數字上的計算公式,得到一個體現股票市場某個方面內在實質的數字,這個數字叫作技術指標值。

常見的指標有相對強弱指標(RSD)、隨機指標(KI)、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等。

(9)新中國股票市場30年分析擴展閱讀:

股票技術分析的前提條件:

1、第一個條件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技術分析者認為,能夠影響某種證券價格的任何因素(不管是宏觀的或是微觀的)都反映在其證券的價格之中。

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是經濟學家對市場的分析也是不確定的。因此,研究證券的價格就是間接的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經濟基礎。技術分析者通過研究價格圖表和大量的輔助技術指標,讓市場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勢。

2、第二個條件是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技術分析者通過經驗的總結,認為證券的價格運動是以趨勢方式演變的。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准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應趨勢交易的目的。

正是因為有趨勢的存在,技術分析者通過對圖表、指標的研究,發現趨勢的即將發展的方向,從而確定買入和賣出股票的時機。

熱點內容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3:05 瀏覽:250
炒股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2:08 瀏覽:80
數字貨幣手機怎麼下載 發布:2025-01-15 23:30:04 瀏覽:657
002621基金到底怎麼樣 發布:2025-01-15 23:25:52 瀏覽:840
股票軟體怎麼看黃金td 發布:2025-01-15 23:24:00 瀏覽:470
601899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1-15 23:20:04 瀏覽:158
貴州茅台股市怎麼看 發布:2025-01-15 23:14:39 瀏覽:360
公司怎麼辦理股權證 發布:2025-01-15 23:04:05 瀏覽:556
股利支付率越高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1-15 23:04:05 瀏覽:141
公司股權出售怎麼收稅 發布:2025-01-15 22:48:36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