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政府對股票市場干預的弊端

政府對股票市場干預的弊端

發布時間: 2021-11-26 14:45:57

❶ 市場調節與政府幹預的缺陷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市場調節的缺陷是滯後性政府幹預的缺陷是容易擾亂市場運作規則,干擾金融流通

❷ 政府幹預市場的缺陷有哪些

政府幹預經濟的弊端有:
弊端一:政府並不比市場聰明
我們說市場有失靈的時候,其實市場是最聰明的,至少市場比政府聰明。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特別的直接干預往往是自作多情,一廂情願。比如2003年政府認定鋼鐵過甚而關閉一些未拿到生產許可證的鋼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鐵本事件。但是2003年後鋼鐵需求大增,鋼價大漲。同時政府認為中國的鋼鐵企業應該多生產技術含量高的特種鋼,但是2003年後用於房地產業的火爆最搶手的卻是技術含量低的線材。上世紀末的時候政府認為中國的電力過剩,從而不審批新建的發電廠。但是轉眼兩三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於是電荒出現了。我們為什麼要搞市場經濟,那是因為生產什麼,怎樣生產,生產多少,以及怎樣交換這些問題我們都看不清,如果政府認為他什麼都看得清,認為他們比市場聰明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弊端二:會形成腐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利益共同體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離職的時候曾對比美國公眾說要警惕美國的軍事工業復合體。什麼是美國的軍事工業復合體呢。簡單的說就是美國政府要加強國防力量,於是向軍火商購買軍火,政府購買的軍火愈多軍火商得到的利益就越多。於是軍火商開始再美國的國會,政府,以及軍隊甚至是學術界中尋找代言人,讓政府購買更多的軍火。這些人和軍火商共同組成的一個利益集團。為了維護這個集團的利益,政府就必須有足夠的理由購買軍火。於是政府可能在國際事務中製造一些不必要的爭端,讓國際局勢變得緊張,甚至直接發動戰爭。在古巴導彈事件中美國的軍方就極力主張開張,但是被肯尼迪阻止了,然後美國的利益集團又極力發動越南戰爭,有謠傳,肯尼迪就是因為不願讓越南戰爭升級而被人暗殺,然後他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上台後立刻增兵越南。
弊端三:扭曲市場
政府幹預經濟使得原本正常的經濟持續變得混亂,原來一個人辦企業想為題是很簡單的,比如市場需要什麼,怎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現在還要考慮政府官員在想什麼,但是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呢,說實話這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知道的,甚至上帝也不知道,這樣就是的不確定性極大的增加。比如你今天辦了一個企業,無論你對市場的判斷是否正確你都做了相應的打算。但是後來莫名其妙的你的企業成了落後產能,政府要把你淘汰掉,然後你就傾家盪產了,你說這樣會給一個辦企業的人帶來多大的心理傷害。最後你只能感慨:市場經濟市場易測官難測。

❸ 政府頻繁發布新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大嗎

每次牛市的啟動發展走勢都離不開政策面的支持,中國股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政策市,沒有政策上的支持是不能力走出牛市行情的,所以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首位的,

❹ 市場出現問題,政府什麼時候應該干預,什麼時候不應該干預.(科斯定理)

為什麼有干預政策:金融市場不完善,市場機制未形成,資本賬戶為開放
現在有那些類型:匯率定價
干預的作用:保護國內金融市場、防範國際投機資金對國內的沖擊
中國社會還處於轉軌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的不成熟會造成持續一段時間的「相對短缺」。所以,在看得見的未來,必要時由政府對「市場失靈」適當進行干預,這本身恐怕就是「市場成熟」的題中應有之義。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在2008陸家嘴論壇上回答關於政府是否應該救市的問題時說,如果股票市場波動可能造成系統性的問題,並可能引發社會問題時,政府可以干預市場。任志剛說,所謂救市不救市,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市場波動、市場調整可能會引起一些系統性的問題,那麼政府有責任去搞好它。但是在內地比如說印花稅調整,是否是干預市場,是否是救市呢?很難說。背景怎麼樣我不知道。如果問題很重要的話,干預市場是可以的。談及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問題,任志剛表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也不是說有多少個機構。在現在這么發達的科學技術下,市場的一些活動完全可以以虛擬的方式來進行。
2013年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穆麟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分組討論中表示,房地產是市場選擇,只要雙方合意,一平米賣100萬、1000萬也是合理的,政府就不該干預。她舉例,比如房價問題,多年調控都沒有解決老百姓住房和房價的問題,就是沒有把住房到底是什麼、房地產是什麼搞清楚,就去進行調控,不僅導致政策的復雜,也平添了社會成本。穆麟茹還稱,我們總是在談執政能力的提高,關乎民生的事情做不好,就是執政能力不夠的表現,這也是政協履職能力不夠高的一個表現。

❺ 政府對經濟宏觀調控的利弊

首先政府幹預不等於宏觀調控

這是經濟學的一個很普通的道理,筆者過去在講課和一些文章中多次談過,很多經濟學家也都強調過這個常識,現在再說是老話重提(對此已很清楚的讀者,可以不必再看這篇短文,而將稀缺的時間資源轉用於閱讀本報的其它文章,會產生更大的效用)。
既是老話,為什麼還要說呢?因為老問題還沒有解決。不少同志,包括一些政府官員、理論宣傳工作者、新聞記者,還是習慣於不加深究地把政府幹預和政府的宏觀調控看作一回事,以為凡是政府對經濟活動所做的事情、所採取的措施,都叫宏觀調控。在主張政府要對什麼問題進行干預、管理時,他們的說法一般也是「政府要在某某問題上加強宏觀調控」。
這是不正確的。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固然是一種政府幹預行為,但並非一切政府幹預都是宏觀調控。原因很簡單,並非一切經濟問題都是宏觀問題。一個企業、一個產品、一個行業、一個市場的問題,都是微觀問題而非宏觀問題。宏觀當然也有「大」的意思,但並不是凡大事情(涉及范圍大、影響大、特別重要等等)就屬於宏觀問題。無論糧食、棉花、鋼材、石油,或什麼大工程、大項目,雖然是很大很重要的事情,但都是一種產品、單個市場的問題,所以也都是微觀問題。那麼什麼才是宏觀問題呢?這是指總體經濟活動的問題,即經濟中的總量問題(宏觀經濟學在有的地方也叫總體經濟學)。一個產品市場上的供給、需求、價格,屬於微觀的范圍,而社會的總供給、總需求、價格水平則屬宏觀范疇,國民收入、總產值等等,當然也都是宏觀的概念。因此,所謂宏觀調控,是指對這些經濟總量及總量之間的關系的調節和管理,其基本工具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所以也不是任何一級政府都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
政府對總量以外的經濟問題進行干預不是宏觀調控,並不意味著政府一概不應干預那些問題。政府對微觀活動的一些干預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我們應弄清微觀干預和宏觀調控的區別,不要把什麼都叫做宏觀調控。明確這一點並不是學究式地搞什麼無謂的概念之爭,而是很要緊的,原因如下。
所謂微觀干預,是針對市場由於種種原因而缺乏效率的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是因此而在不同程度上用政府的干預或管制來取代市場機制的作用。例如,商品的價格本來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但由於一些特殊的情況,某種商品的市場價格出現了異常的變動,以至引起了被認為是不合意的或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結果,這時,作為一種特殊安排,政府限制價格在一定時期可能是必要的,這可以是實行最高限價,也可以是規定最低限價(如最低工資),這都是限制或取代市場機制的作用。其它如特許權、項目審批等規定也是如此。但政府的宏觀調控卻不是這樣,它不是取代市場機制,而是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上,為了實現總量的平衡特別是多重目標(如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總的物價水平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的協調而進行的調節和管理。由於宏觀調控對現代市場經濟來說是必需的,加強並完善宏觀調控也是我們在體制轉軌中的重要任務,而抑制市場作用的微觀干預雖然在一些特殊場合或特別情況下有其必要性,但一般來說應盡量減少,因此如果在理論、方法上不分清楚,混淆了微觀干預和宏觀調控的區別,就可能使民眾和各級政府的一些部門、官員把加強宏觀調控誤解為政府可以用各種手段干預、管制乃至關閉市場。結果,不論什麼市場上出現了什麼波動(市場總是會有波動的,一般情況下,這是市場機制發揮自動調節功能的方式和過程),就會有人呼叫政府來「救火」,給政府加上過多的責任,以至把不應由「市長」負責的問題歸咎於「市長」。「市長」不察,也以為自己對什麼問題都可以且應該進行「宏觀調控」,這就會帶來很多毛病。更有甚者,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動輒干預管制,其實是設租尋租,卻有辭「加強宏觀調控」,這就更是很大的弊端了。所以說,分清政府的微觀干預和宏觀調控的區別是很重要的。
關於宏觀調控和市場,在思想方法上,還有一些重要問題值得討論,我們將陸續進行。

❻ 政府幹預對股市的影響,以及干預的手段

從理論上講,政府幹預經濟,主要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自由經濟理論的假設前提是,信息對稱,市場出清。在此基礎上,自由放任的市場機制可以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存在經濟主體獲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完全對稱,市場也無法徹底出清,因此,單純的自由市場機制不可能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經常出現的商品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就是具體表現。由於市場機制調節經濟活動的缺陷已經從理論上證明是客觀存在的,再加上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等,這些都使得市場調節「萬能論」的觀點及政策主張受到強烈沖擊,有關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理論和政策應運而生。目前,各國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宏觀經濟調控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就股市來看,政府幹預也是有意義的。例如,作為一向標榜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最發達國家之一,美國對於股市危機也不是坐視不管的。早在1929年美國股災發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後的第三天,就「關閉」了當時還在營業的所有銀行,禁止黃金出口,中止了一切外匯交易。三天之後,羅斯福又簽署了《銀行緊急狀態法案》,使銀行的休假時間被無限期地延長。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也採取了一系列干預股市的措施,例如,總統布希親臨華爾街視察講話以恢復投資者信心,暫停股市交易,支持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回購本公司股票,連續降息等,以保證股市的正常運行。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也都有政府幹預股市的成功範例。
那麼,政府該如何干預股市呢?顯然,政府幹預股市,不應該按照計劃經濟的方式對股市供求強行進行行政管制,也不應該完全依照自由市場的邏輯讓其放任自流。在過去的十餘年中,在股市低迷時,我國政府曾經多次藉助「有形之手」的作用,以政策托市;也曾試圖強化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由調控市場。但是,實踐證明,兩者的效果都不夠理想。這些說明,過度的行政干預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能成為推動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舉措。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通過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交易主體等實施全方位的監管,為市場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從而實現風險逐步緩釋、避免風險高度積累、充分發揮股市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當然,這並不排除在股市出現崩潰時,政府會採取非常手段來控制局面。
在我國,如果股市出現問題,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理。但是,在一個高效、健康的股票市場中,股票的價格、回報及波動性,在宏觀上和長期內主要應受實體經濟狀況的影響,其對政策的反應也是適度的。因此,政府對股市的干預,主要體現在致力於為股票市場提供良好的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如加強監管、嚴格執法。至於和大白菜性質相同的作為商品的股票價格之高低,不斷經歷風風雨雨的股民自會有判斷,股民也必然要承擔股票價格漲跌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買者自負」。此外,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作為調控經濟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工具,其調控的目的不是股價,而是通貨膨脹。因為如果投資者預期通貨膨脹加速的話,評級較高的債券的投資地位就會下降,投資者會大量地購買股票,並將其作為一種保值的方法,從而刺激股價的上漲。因此,以央行為代表的政府部門,應公開明確宣布將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至於資產價格(以房價和股價為代表),無論理論研究還是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其與物價指數密切相關。所以,當貨幣政策工具目標鎖定通貨膨脹的同時,其實也瞄準了資產價格。央行此舉,不僅能調控股市,還能同時免去因股市波動而所受責難。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 手段很多,最簡單是就是加收印花稅,其次是加息,徵收資本利得稅等,還有各種壓制行業經濟發展的政策等等

❼ 中國政府怎麼干預股票市場

從理論上講,政府幹預經濟,主要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自由經濟理論的假設前提是,信息對稱,市場出清。在此基礎上,自由放任的市場機制可以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但是,在現實中,由於存在經濟主體獲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完全對稱,市場也無法徹底出清,因此,單純的自由市場機制不可能讓經濟自動實現均衡發展。經常出現的商品供不應求或供大於求就是具體表現。由於市場機制調節經濟活動的缺陷已經從理論上證明是客觀存在的,再加上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的爆發等,這些都使得市場調節「萬能論」的觀點及政策主張受到強烈沖擊,有關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理論和政策應運而生。目前,各國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宏觀經濟調控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就股市來看,政府幹預也是有意義的。例如,作為一向標榜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的最發達國家之一,美國對於股市危機也不是坐視不管的。早在1929年美國股災發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上台後的第三天,就「關閉」了當時還在營業的所有銀行,禁止黃金出口,中止了一切外匯交易。三天之後,羅斯福又簽署了《銀行緊急狀態法案》,使銀行的休假時間被無限期地延長。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也採取了一系列干預股市的措施,例如,總統布希親臨華爾街視察講話以恢復投資者信心,暫停股市交易,支持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資金回購本公司股票,連續降息等,以保證股市的正常運行。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也都有政府幹預股市的成功範例。

那麼,政府該如何干預股市呢?顯然,政府幹預股市,不應該按照計劃經濟的方式對股市供求強行進行行政管制,也不應該完全依照自由市場的邏輯讓其放任自流。在過去的十餘年中,在股市低迷時,我國政府曾經多次藉助「有形之手」的作用,以政策托市;也曾試圖強化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完全依靠市場機制自由調控市場。但是,實踐證明,兩者的效果都不夠理想。這些說明,過度的行政干預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能成為推動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舉措。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通過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交易主體等實施全方位的監管,為市場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從而實現風險逐步緩釋、避免風險高度積累、充分發揮股市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當然,這並不排除在股市出現崩潰時,政府會採取非常手段來控制局面。

在我國,如果股市出現問題,政府不可能坐視不理。但是,在一個高效、健康的股票市場中,股票的價格、回報及波動性,在宏觀上和長期內主要應受實體經濟狀況的影響,其對政策的反應也是適度的。因此,政府對股市的干預,主要體現在致力於為股票市場提供良好的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如加強監管、嚴格執法。至於和大白菜性質相同的作為商品的股票價格之高低,不斷經歷風風雨雨的股民自會有判斷,股民也必然要承擔股票價格漲跌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買者自負」。此外,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作為調控經濟重要手段的貨幣政策工具,其調控的目的不是股價,而是通貨膨脹。因為如果投資者預期通貨膨脹加速的話,評級較高的債券的投資地位就會下降,投資者會大量地購買股票,並將其作為一種保值的方法,從而刺激股價的上漲。因此,以央行為代表的政府部門,應公開明確宣布將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至於資產價格(以房價和股價為代表),無論理論研究還是發達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其與物價指數密切相關。所以,當貨幣政策工具目標鎖定通貨膨脹的同時,其實也瞄準了資產價格。

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幹預經濟的限度,以及其利弊

在大部分情況下,市場機制能夠很好的調整社會資源配置,能夠使整個經濟實現一般平衡。但是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也就是說,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會出現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資源配置失當的情況。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對稱等。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和不足,優化資源配置,政府需要對市場進行干預和調控,用「看得見的手」來彌補「看不見的手」。政府應對某些微觀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了保護和促進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限制壟斷和反對不正當競爭; 第二,通過稅收和補貼等手段,或將相關企業合並消除外部性; 第三,政府承擔提供適當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職責,例如國防、治安、消防和公共衛生; 第四,政府消除信息不對稱。 政府通過制定正確的微觀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消除市場失靈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❾ 政府幹預市場價格的後果有哪些回答的好、加分

從中國當前的政策來看,政府幹預市場對老百姓來說是好的,政府的出發點都是為最底層的老百姓著想。至於干預的力度和效果,這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恰到好處。比如我們最關心的房價問題,如果政府不幹預,估計中國早已成了泡沫經濟了,通過最近幾年政府對房價的調控,起碼對房價增長過快的問題有所遏制。再如葯品價格問題,雖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畢竟是往好的方向在發展。包括去年的豬肉漲價問題,都是政府幹預才讓物價穩定下來,「蒜你狠」,「姜你軍」等等等等,如果一味讓市場經濟自已去調節,那麼我想不要多長時間,一定會形成行業壟斷了。當然,現在已經有壟斷企業存在了,這些壟斷企業政府拿他沒辦法,我們老百姓還有什麼辦法呢。總之,我覺得,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出發點好,但還需要加強學習,別讓事態嚴重了才起動應急措施。
說到後果嘛,一、一些財團肯定會在政府幹預中損失慘重,也許會掀起更兇猛的市場行為。
二、老百姓陷入迷茫,看看政府幹預到底能幹預到什麼程度,只能觀望,導致市場自身調節能力大大降低。

❿ 宏觀經濟學!如果政府過度干預市場會出現那些弊端

政府過多干涉市場,會阻礙市場的發展,導致災難性的後悔,直接後果國際不承認中國的經濟地位就這么簡單,望採納

熱點內容
金服消費金融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00:11:54 瀏覽:456
港股歷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 發布:2025-01-16 00:11:01 瀏覽:176
辰安科技股票虛高 發布:2025-01-16 00:08:48 瀏覽:481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3:05 瀏覽:250
炒股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5 23:32:08 瀏覽:80
數字貨幣手機怎麼下載 發布:2025-01-15 23:30:04 瀏覽:657
002621基金到底怎麼樣 發布:2025-01-15 23:25:52 瀏覽:840
股票軟體怎麼看黃金td 發布:2025-01-15 23:24:00 瀏覽:470
601899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1-15 23:20:04 瀏覽:158
貴州茅台股市怎麼看 發布:2025-01-15 23:14:39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