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王立民中國股票市場

王立民中國股票市場

發布時間: 2021-11-23 15:48:32

① 華東政法大學刑法法學研究生都考哪些科目

考試科目: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604刑法學④802法學綜合(含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
具體參考書目
1、法理學部分:
《法理學導論》徐永康主編、顧亞璐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2、法律史部分:
《中國法制史》王立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節,第七章第二、三、四節,第十三章第一、二、三節;
《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何勤華主編,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3、憲法學部分:
《憲法學要義》殷嘯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五章。
4、刑法學部分:
《刑法學》劉憲權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七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九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十章第二節、第四節,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五節,第十三章第二節,第十六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十七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四節,第二十五章第二節,第二十八章第二節、第三節。
5、民法學部分:
鄭雲瑞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年出版,第二章第一節、第十章第三節、第五節、第七節、第十一章第三節、第四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三節。
6、訴訟法學部分:
《刑事訴訟法學》(修訂版)葉青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訴訟法學》江偉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7、經濟法學部分: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顧功耘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節,第九章第一、二、四節,第十四章第一、二節,第十六章第 一、二、三 節。

② 中國第2次「入世"是什麼事件

是加入WTO"入世"的"世"指代的是"世界貿易組織"英文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為WTO.WTO剛剛成立的時候中國是創始會員國,後來國民黨政府退出了WTO,所以改革開放後我國入世就是"2次入世"了.

③ 中國加入wto後對中國和對世界的影響

根據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作出的承諾,我們建立了兩個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及其自身的影響」。這兩個模型對工業品的關稅削減;工業部門非關稅壁壘的逐步取消;農業貿易自由化;分階段取消對中國到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多纖維協定配額等四個有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政策進行了模擬研究,現將主要結論歸納如下: 加入世貿組織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將會使中國獲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擬結果表明,如果中國從1998年開始逐步實現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並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國的實際GDP和以Hicks均等差異度量的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人民幣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獲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而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纖維協定」的廢除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工業的競爭力,導致這些產品出口的擴張,從而促進了實際GDP的增長。如果進一步考慮到由於貿易自由化所導致的生產率的提高,中國的效率收益將更大。在該情景下,從1998年至2010年間年均GDP增長率將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個百分點,導致2010年實際GDP與基準情景相比約提高13%。 2)由於中國極少的人均耕地量,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將持續減弱。長期來看,對農業的進口保護意味著很高的社會成本。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整體方案中,農業貿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於農業貿易自由化導致的效率收益約占總收益的2/3。而由於中國較低的實際關稅徵收率和對加工貿易採取的較為開放的政策,工業品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的整體經濟影響相對來看並不顯著。 3)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較大的經濟結構調整。受到較高保護的農業部門和資本密集型部門,如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這些部門的產出水平將有較大程度下降,而勞動密集型部門,如紡織和服裝部門是主要的受益者。 4)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調整成本。特別是由於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高就業比重,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本項研究的模擬分析表明,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1998年到2010年間大約有960萬農業勞動力要轉移到其他部門。 5)「多纖維協定」配額的取消和全球紡織品市場的開放,對於中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紡織和服裝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性,它們的增長有利於解決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模擬結果也表明,中國「入世」後,紡織和服裝行業從1998年到2010年間會增加約540萬人就業。 6)農業和汽車部門是兩個主要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受到較大沖擊的部門。然而,農業貿易自由化並不會損害中國的「糧食安全」,即使中國取消對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在2005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慮到汽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和壟斷競爭特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汽車行業生產和就業的負面影響也比人們通常所預期的要小,其產出和就業下降幅度約在12%左右。貿易自由化帶來的促進競爭效果將使目前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減少約27%,而企業的規模將有所擴大。這將提高它們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7)在中國工業化過程中,農業保護的成本會逐漸增加。因而,農業部門的貿易自由化可能會使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時間拖得越長,這一問題也就越加嚴重。模擬結果表明,由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在2005年,雖有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從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其自身成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也將從中獲利。與中國有相似的資源稟賦結構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南亞和東南亞,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產品價格也將有所下降。在這些國家,更多的生產要素將保留在農業部門,它們的農產品凈出口將增加。 9)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市場和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服裝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將提高10個百分點,從而將減少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如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級農產品的進口將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國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最重要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美國在中國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和汽車產品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分別提高2.1和1.5個百分點,然而,美國在中國機械設備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稍有下降,約減少0.3個百分點。 10)如果發達國家解除對從中國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限制,並以此換取中國向發達國家開放土地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市場,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在雙邊貿易談判中雙方都有各自的籌碼。工業化國家可以選擇給予其他低收入國家優惠待遇,從而限制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上的增長。從長期來看,這將不會對發達國家消費者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在短期和中期會有較大影響)因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之間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國也可以保持其當前的糧食自給政策,限制農產品的進口。然而,這將增加其在就業問題上的壓力,並導致越來越高的保護成本。 採取適當措施降低調整成本 在未來10-20年,中國面臨著工業化和全球化的雙重挑戰,加入WTO即是這種挑戰的具體表現。對中國經濟而言,它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中國應當爭取這一機會,而不是拒絕它。但同時,國內政策應作出積極主動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調整成本達到最小。在此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調整成本: 1)運用產業政策手段,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貿易自由化對這些產業的不利沖擊,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但應注意,這種產業政策應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門傾斜性的,應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弱勢方面加以幫助,如幫助資金籌措、技術開發、研究開發成果的推廣以及在存在規模經濟特性的部門鼓勵企業合並等,而非簡單的給予補貼或保護。 2)國內稅收政策應當發揮更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減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帶來的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各利益群體較為均等地享受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3)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創造必要條件。農業勞動力由農業向二、三產業,由農村向城鎮轉移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也是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挑戰。長期來看,這一任務比當前所面臨的國有企業職工重新安置問題更為艱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能夠有保障地進入國際市場,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使中國獲得分階段取消「多纖維協定」配額限制的益處,避免在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上受到歧視待遇。在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同時,應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提供相應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實現他們的平穩轉移,減少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沖擊。 4)促進較高儲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資流入。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都需要有力的資本供給的支持。由於中國眾多的勞動力和很低的資本/勞動比,資本的增長仍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重要的增長因素。90年代以來中國長期保持外貿順差並導致了很高的外匯儲備。這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然而,這也意味著資本長期流出,不利於快速的資本積累。因此,保持貿易平衡或適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國長期直接投資來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有利於加快資本的積累。中國加入WTO,會使中國的產業結構更偏向於勞動密集型,因此,在此過程中,保持較快的資本積累,將有利於中國比較優勢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更快的經濟成長。 5)對於中國而言,在開始新一輪多邊談判之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邊談判中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標准將會繼續提高。因此,中國在1999年應積極與主要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進行協商,以努力使其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進行的曠日持久的談判劃上一個句號。對中國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適度開放市場為條件,使發達國家解除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④ 中國加入WTO對世界的影響

根據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作出的承諾,我們建立了兩個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及其自身的影響」。這兩個模型對工業品的關稅削減;工業部門非關稅壁壘的逐步取消;農業貿易自由化;分階段取消對中國到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多纖維協定配額等四個有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政策進行了模擬研究,現將主要結論歸納如下:
加入世貿組織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將會使中國獲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擬結果表明,如果中國從1998年開始逐步實現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並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國的實際GDP和以Hicks均等差異度量的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人民幣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獲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而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纖維協定」的廢除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工業的競爭力,導致這些產品出口的擴張,從而促進了實際GDP的增長。如果進一步考慮到由於貿易自由化所導致的生產率的提高,中國的效率收益將更大。在該情景下,從1998年至2010年間年均GDP增長率將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個百分點,導致2010年實際GDP與基準情景相比約提高13%。
2)由於中國極少的人均耕地量,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將持續減弱。長期來看,對農業的進口保護意味著很高的社會成本。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整體方案中,農業貿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於農業貿易自由化導致的效率收益約占總收益的2/3。而由於中國較低的實際關稅徵收率和對加工貿易採取的較為開放的政策,工業品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的整體經濟影響相對來看並不顯著。
3)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較大的經濟結構調整。受到較高保護的農業部門和資本密集型部門,如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這些部門的產出水平將有較大程度下降,而勞動密集型部門,如紡織和服裝部門是主要的受益者。
4)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調整成本。特別是由於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高就業比重,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本項研究的模擬分析表明,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1998年到2010年間大約有960萬農業勞動力要轉移到其他部門。
5)「多纖維協定」配額的取消和全球紡織品市場的開放,對於中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紡織和服裝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性,它們的增長有利於解決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模擬結果也表明,中國「入世」後,紡織和服裝行業從1998年到2010年間會增加約540萬人就業。
6)農業和汽車部門是兩個主要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受到較大沖擊的部門。然而,農業貿易自由化並不會損害中國的「糧食安全」,即使中國取消對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在2005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慮到汽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和壟斷競爭特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汽車行業生產和就業的負面影響也比人們通常所預期的要小,其產出和就業下降幅度約在12%左右。貿易自由化帶來的促進競爭效果將使目前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減少約27%,而企業的規模將有所擴大。這將提高它們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7)在中國工業化過程中,農業保護的成本會逐漸增加。因而,農業部門的貿易自由化可能會使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時間拖得越長,這一問題也就越加嚴重。模擬結果表明,由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在2005年,雖有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從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其自身成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也將從中獲利。與中國有相似的資源稟賦結構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南亞和東南亞,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產品價格也將有所下降。在這些國家,更多的生產要素將保留在農業部門,它們的農產品凈出口將增加。
9)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市場和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服裝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將提高10個百分點,從而將減少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如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級農產品的進口將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國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最重要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美國在中國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和汽車產品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分別提高2.1和1.5個百分點,然而,美國在中國機械設備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稍有下降,約減少0.3個百分點。
10)如果發達國家解除對從中國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限制,並以此換取中國向發達國家開放土地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市場,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在雙邊貿易談判中雙方都有各自的籌碼。工業化國家可以選擇給予其他低收入國家優惠待遇,從而限制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上的增長。從長期來看,這將不會對發達國家消費者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在短期和中期會有較大影響)因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之間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國也可以保持其當前的糧食自給政策,限制農產品的進口。然而,這將增加其在就業問題上的壓力,並導致越來越高的保護成本。
採取適當措施降低調整成本
在未來10-20年,中國面臨著工業化和全球化的雙重挑戰,加入WTO即是這種挑戰的具體表現。對中國經濟而言,它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中國應當爭取這一機會,而不是拒絕它。但同時,國內政策應作出積極主動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調整成本達到最小。在此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調整成本:
1)運用產業政策手段,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貿易自由化對這些產業的不利沖擊,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但應注意,這種產業政策應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門傾斜性的,應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弱勢方面加以幫助,如幫助資金籌措、技術開發、研究開發成果的推廣以及在存在規模經濟特性的部門鼓勵企業合並等,而非簡單的給予補貼或保護。
2)國內稅收政策應當發揮更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減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帶來的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各利益群體較為均等地享受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3)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創造必要條件。農業勞動力由農業向二、三產業,由農村向城鎮轉移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也是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挑戰。長期來看,這一任務比當前所面臨的國有企業職工重新安置問題更為艱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能夠有保障地進入國際市場,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使中國獲得分階段取消「多纖維協定」配額限制的益處,避免在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上受到歧視待遇。在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同時,應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提供相應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實現他們的平穩轉移,減少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沖擊。
4)促進較高儲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資流入。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都需要有力的資本供給的支持。由於中國眾多的勞動力和很低的資本/勞動比,資本的增長仍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重要的增長因素。90年代以來中國長期保持外貿順差並導致了很高的外匯儲備。這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然而,這也意味著資本長期流出,不利於快速的資本積累。因此,保持貿易平衡或適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國長期直接投資來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有利於加快資本的積累。中國加入WTO,會使中國的產業結構更偏向於勞動密集型,因此,在此過程中,保持較快的資本積累,將有利於中國比較優勢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更快的經濟成長。
5)對於中國而言,在開始新一輪多邊談判之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邊談判中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標准將會繼續提高。因此,中國在1999年應積極與主要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進行協商,以努力使其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進行的曠日持久的談判劃上一個句號。對中國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適度開放市場為條件,使發達國家解除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⑤ 古代手工業&商業發展原因和影響

一、原因

1、政治方面:

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2、經濟方面:

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國家政策:

統治者相對寬松的政策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5、金融:

貨幣、金融機構的出現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二、影響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

2、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

秦漢時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有所發展,「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

3、隋唐商業的發展:

(1)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發展;

(2)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出現了草市;

(3)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後世的匯票;③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

(4)市場發展:城市中「市」( 商業區:長安有東市、西市)「坊」(住宅區)分開,商業受空間限制;

(5)規定「日中為市」,商業受時間限制;

(6)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

4、宋元商業繁榮

(1)表現:

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這是隋唐城市和宋元城市的最大區別),「草市」比較普遍,商業活動不受空間限制;

②出現了「早市」、「夜市」,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

③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投向市場;

④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並推廣;

⑤出現娛樂場所:勾欄和瓦肆;

⑥貿易發達:邊境貿易和海外貿易發達。

(2)宋元時期商業空前繁榮的原因:

①宋朝結束分裂、元完成統一,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

②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③ZF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⑤紙幣的出現和應用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3)宋朝時期「商業革命」的表現:

①商品經濟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坊市界限被徹底打破;城市人口激增;

③商業中心崛起;

④海外貿易興盛;

⑤紙幣——交子的出現。

(4)宋朝的「商業革命」未能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的原因:

①傳統的自然經濟阻礙了新的生產關系的萌芽;

②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商業的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使地方缺失自主性;

③理學的保守性(存天理,滅人慾;重義輕利)使社會思想限於僵化;

④中國是大陸文明體系,缺少海洋文明的進取精神。

(5)王立民中國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一、重農抑商

1、政策簡介

在我國漫漫兩千年封建歷史長河中,「重農抑商」政策總是與歷史相隨相伴的。

它產生於封建制度產生鞏固的春秋戰國,發展於封建制度興盛的秦漢,之後便被後面的朝代繼承,中古時代的中國是和波斯,緬甸,印度,埃及相似的東方專制封建農業帝國,與歐美迥異。

歷代封建王朝都強調「以農為本」。

中國封建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這種經濟的主要部門是農業。

農業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提供給人們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歷代統治者都把農業當作根本性的大事來抓,採取一系列督促、鼓勵、組織農業生產的措施,將農民緊緊束縛在土地上。

2、產生原因

重農抑商政策與封建制度相始終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一個國家或政權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工商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

其實,造成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重農抑商」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封閉式大陸」的獨特地理環境。「中華民族的主體從遠古開始便生活在黃河、長江流域。

大約在6000年前左右已逐漸擺脫狩獵和採集經濟,進入以種植經濟為主的原始農業經濟。先民勞動、生息、繁衍的這塊大陸,東臨大海,西北是戈壁,西南則是極其險峻的青藏高原。

在邁入文明門檻的前夕,在交通極不方便的條件下,這里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天地,與印度次大陸類似。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人對於外部世界還知之甚少。

在這樣的環境中主要從事原始農業經濟,這是認識中國由氏族社會發展成國家的基點。」(摘自王立民主編《中國法制史》)顯然,這與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地中海地區」的地理環境迥異。

二、中國古代民間手工業

在封建社會中,民間手工業為社會提供了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和基本的生產工具,它與農業一起,以眾多的發明創造和精湛的手工技術,創造了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

並且,它還推動著社會分工、商品貨幣關系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到封建社會後期,民間手工業行業中已經開始孕育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胚胎。

但它的發展同時又受到封建經濟關系的嚴重束縛。在民間手工業內部,也還存在著手工業者墨守成規、封鎖技術、後期行會的束縛以及大型作場內的封建剝削和壓迫等問題,從而窒息著技術進步,阻礙了民間手工業的發展。

⑥ 有關中國WTO

根據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作出的承諾,我們建立了兩個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及其自身的影響」。這兩個模型對工業品的關稅削減;工業部門非關稅壁壘的逐步取消;農業貿易自由化;分階段取消對中國到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的多纖維協定配額等四個有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政策進行了模擬研究,現將主要結論歸納如下:
加入世貿組織成本收益分析
1)「入世」將會使中國獲得很大的效率收益。模擬結果表明,如果中國從1998年開始逐步實現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並在2005年全部完成,在2005年,中國的實際GDP和以Hicks均等差異度量的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人民幣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在GDP上所獲得的巨大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而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的提高,「多纖維協定」的廢除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工業的競爭力,導致這些產品出口的擴張,從而促進了實際GDP的增長。如果進一步考慮到由於貿易自由化所導致的生產率的提高,中國的效率收益將更大。在該情景下,從1998年至2010年間年均GDP增長率將比不加入WTO提高近一個百分點,導致2010年實際GDP與基準情景相比約提高13%。
2)由於中國極少的人均耕地量,在農業生產方面的比較優勢將持續減弱。長期來看,對農業的進口保護意味著很高的社會成本。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整體方案中,農業貿易自由化具有重要地位,由於農業貿易自由化導致的效率收益約占總收益的2/3。而由於中國較低的實際關稅徵收率和對加工貿易採取的較為開放的政策,工業品關稅減讓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的整體經濟影響相對來看並不顯著。
3)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因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較大的經濟結構調整。受到較高保護的農業部門和資本密集型部門,如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這些部門的產出水平將有較大程度下降,而勞動密集型部門,如紡織和服裝部門是主要的受益者。
4)結構調整必然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勞動力在部門間的轉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調整成本。特別是由於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高就業比重,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本項研究的模擬分析表明,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1998年到2010年間大約有960萬農業勞動力要轉移到其他部門。
5)「多纖維協定」配額的取消和全球紡織品市場的開放,對於中國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紡織和服裝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性,它們的增長有利於解決大量非熟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模擬結果也表明,中國「入世」後,紡織和服裝行業從1998年到2010年間會增加約540萬人就業。
6)農業和汽車部門是兩個主要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受到較大沖擊的部門。然而,農業貿易自由化並不會損害中國的「糧食安全」,即使中國取消對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在2005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仍可保持在92%以上。而且,如果考慮到汽車行業的規模經濟和壟斷競爭特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汽車行業生產和就業的負面影響也比人們通常所預期的要小,其產出和就業下降幅度約在12%左右。貿易自由化帶來的促進競爭效果將使目前中國的汽車生產廠家減少約27%,而企業的規模將有所擴大。這將提高它們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7)在中國工業化過程中,農業保護的成本會逐漸增加。因而,農業部門的貿易自由化可能會使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時間拖得越長,這一問題也就越加嚴重。模擬結果表明,由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在2005年,雖有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從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
8)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其自身成為主要的受益者,但是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國家和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也將從中獲利。與中國有相似的資源稟賦結構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南亞和東南亞,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產品價格也將有所下降。在這些國家,更多的生產要素將保留在農業部門,它們的農產品凈出口將增加。
9)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市場和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服裝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將提高10個百分點,從而將減少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如果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土地密集型的初級農產品的進口將有很大增加,在2010年中國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最重要的農產品進口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美國在中國初級農產品進口市場和汽車產品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分別提高2.1和1.5個百分點,然而,美國在中國機械設備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將稍有下降,約減少0.3個百分點。
10)如果發達國家解除對從中國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限制,並以此換取中國向發達國家開放土地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市場,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在雙邊貿易談判中雙方都有各自的籌碼。工業化國家可以選擇給予其他低收入國家優惠待遇,從而限制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上的增長。從長期來看,這將不會對發達國家消費者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在短期和中期會有較大影響)因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之間的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中國也可以保持其當前的糧食自給政策,限制農產品的進口。然而,這將增加其在就業問題上的壓力,並導致越來越高的保護成本。
採取適當措施降低調整成本
在未來10-20年,中國面臨著工業化和全球化的雙重挑戰,加入WTO即是這種挑戰的具體表現。對中國經濟而言,它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機會。中國應當爭取這一機會,而不是拒絕它。但同時,國內政策應作出積極主動的調整,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調整成本達到最小。在此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建議,採取以下政策以降低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調整成本:
1)運用產業政策手段,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以抵消貿易自由化對這些產業的不利沖擊,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但應注意,這種產業政策應是功能性的,而非部門傾斜性的,應通過適當的方式對其弱勢方面加以幫助,如幫助資金籌措、技術開發、研究開發成果的推廣以及在存在規模經濟特性的部門鼓勵企業合並等,而非簡單的給予補貼或保護。
2)國內稅收政策應當發揮更強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以減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帶來的收入差距的擴大。使各利益群體較為均等地享受貿易自由化所帶來的福利提高,防止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3)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創造必要條件。農業勞動力由農業向二、三產業,由農村向城鎮轉移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也是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挑戰。長期來看,這一任務比當前所面臨的國有企業職工重新安置問題更為艱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能夠有保障地進入國際市場,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盡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使中國獲得分階段取消「多纖維協定」配額限制的益處,避免在世界勞動密集型產品市場上受到歧視待遇。在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同時,應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提供相應的經濟和社會條件,實現他們的平穩轉移,減少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沖擊。
4)促進較高儲蓄率,保持和吸引外資流入。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都需要有力的資本供給的支持。由於中國眾多的勞動力和很低的資本/勞動比,資本的增長仍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重要的增長因素。90年代以來中國長期保持外貿順差並導致了很高的外匯儲備。這有利於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和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然而,這也意味著資本長期流出,不利於快速的資本積累。因此,保持貿易平衡或適度的逆差,依靠吸引外國長期直接投資來維持國際收支的平衡,有利於加快資本的積累。中國加入WTO,會使中國的產業結構更偏向於勞動密集型,因此,在此過程中,保持較快的資本積累,將有利於中國比較優勢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更快的經濟成長。
5)對於中國而言,在開始新一輪多邊談判之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一回合多邊談判中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標准將會繼續提高。因此,中國在1999年應積極與主要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進行協商,以努力使其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進行的曠日持久的談判劃上一個句號。對中國而言,最好的策略是以適度開放市場為條件,使發達國家解除對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限制。(王立民提供)

⑦ 王立民的代表性著作

《97』中國證劵市場展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8』中國證劵市場展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建立公正的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十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0
《九天股票交易決策系統》V1.01軟體(國家版權局授予)軟體著作權人

熱點內容
開發一款股票軟體需要什麼軟體 發布:2025-01-16 14:06:06 瀏覽:221
金融貸款有哪些業務 發布:2025-01-16 13:48:20 瀏覽:113
光明股份股票歷史分紅 發布:2025-01-16 13:39:17 瀏覽:526
五洲特紙股票會有幾個漲停 發布:2025-01-16 13:37:24 瀏覽:346
理財和股票哪個快 發布:2025-01-16 13:34:29 瀏覽:104
股權干貨激勵對象怎麼確定 發布:2025-01-16 13:29:31 瀏覽:408
股票大手筆一字漲停 發布:2025-01-16 13:28:42 瀏覽:851
股票漲停炒群 發布:2025-01-16 13:22:51 瀏覽:857
股票交易中小單中單大單超大單 發布:2025-01-16 13:10:33 瀏覽:36
股市裡面的銀行股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3:09:49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