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參考文獻
1. 如何提高我國資本市場效率提出的幾點建議
資本市場的功能在於最大限度的將儲蓄轉化為投資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最優化的資本配置。可見,資本市場是一個特殊形態的市場,是微觀和宏觀的結合體。從資本市場效率的形成過程來看,其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其間順次經過從儲蓄到投資、順暢的資本流動及合理的資本配置這三次驚險的跳躍。同時,上述三大跳躍也不是相互割裂的,它們之間在時間上繼起,在空間上共存。因此,筆者認為,資本市場效率是儲蓄與投資間的轉化效率、資本市場交易效率及資本資產定價效率的有機結合。其中,轉化效率是資本市場效率的源頭和基本前提;交易效率是資本流動性和最優配置的必然要求;定價效率則居於整個資本市場效率的核心地位,是資本流通及配置效果的集中體現。顯然,轉化效率和交易效率都是定價效率的必要條件和基本保證,而交易效率和定價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轉化效率的同向變化。也就是說,資本市場效率的三個組成部分是繼起共存、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因此,要提高我國資本市場效率,就必須同時提高上述三大效率。
一、提高儲蓄與投資間轉化效率的對策
提高儲蓄與投資間的轉化效率,其關鍵在於提高整個 社會 擴大再生產的積極性,以期在不削減正常消費的情況下提高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比例。從儲蓄的構成來看,儲蓄的投機性動機是儲蓄與投資之間相互轉化的原動力,在 經濟 人假設下其轉化為投資的必要條件是:預期資本收益率>平均儲蓄利率。因此,提高資本市場轉化效率的根本路徑在於:通過提高預期資本收益率與市場利率之間的落差以刺激投機性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其中,利率政策是一國宏觀貨幣政策的核心,利率的下調可以有效促進投機性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業經 實踐證明,但一國利率不可能無限下調。因此,提高我國資本市場轉化效率的關鍵在於提高預期資本收益率。降低資本市場的預期風險可以有效提高投資者的預期資本收益率。對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建立我國資本市場的誠信機制。健全的資本市場誠信機制有助於提高投資者對於 上市公司 收益質量的信任程度,從而降低其對於投資的預期風險水平。建立我國資本市場的誠信機制的核心在於加強獨立 審計 監督。目前 我國獨立審計的監督質量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 會計 師事務所限於執業水平或迫於壓力而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問題 未能給予充分揭示。鑒於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國獨立審計的監督質量:(1)提高 注冊會計師 的獨立性。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粉飾問題之所以未能揭示,往往是源於會計師事務所虛弱的獨立性。受制於市場競爭及地方政府管制等諸多因素的會計師事務所難以真正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經濟鑒證業務。通過建立審計市場的有序競爭機制可以有效緩解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惡意競爭的壓力,通過減少地方政府對當地上市公司的扶持可以有效緩解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 政治 壓力,從而提高其獨立性。(2)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上市公司審計業務日漸復雜,要求注冊會計師擁有更豐富的知識、 經驗和技能。一方面,注冊會計師應加強自身的後續學習 ,不斷補充新鮮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業水平;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應提高自身的經營 管理 水平,樹立科學 的人才觀,防止人才的過度流失。(3)充分發揮法制的作用。應將審計執業行為真正置於經濟利益的約束之下,使注冊會計師既便是作為一個純粹的經濟人也「不得不 道德 」。更重要的是,要為因證券虛假陳述而合法權益遭致損失的廣大投資者提供強有力的 法律 武器。因此,應當引入注冊會計師的辯解性舉證而改變由弱勢群體申訴性舉證的做法,應當引入集體民事賠償制度以真正體現法律的震懾作用。 2、推動金融品種創新。投資者規避風險的需求總是與其獲利要求相伴相生的,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套期保值和投機是兩項必不可少、相輔相成的投資行為。推動金融品種創新,大力 發展 金融衍生品種能幫助投資者有效規避資本市場風險,從而降低其對於投資的風險預期。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金融品種單一,無法幫助投資者為其市場交易對沖風險。鑒於此,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金融品種創新:(1)股指 期貨 。投機者作為交易對家,從其對市場走向的判斷出發,承擔了套期保值者需要規避的風險,從而使投資者能有效對沖風險,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2)組合品種。組合品種是以基礎品種、衍生品種以及其他組合品種為組成部分的投資組合,其主要是利用分散化的投資原則,通過將資金按不同比例分散投資於各個市場和產品以達到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平衡。因此,組合品種能使投資者通過「專家理財」選擇績優投資工具而有效分散風險。
二、提高資本市場交易效率的對策
交易效率是指市場本身交易營運的效率,即資本市場能否為特定質量的交易服務產生最低的交易費用。因此,提高交易效率就是要在不減弱資本市場功能的狀態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費用。於我國而言,交易費用主要由一級市場的 融資 成本 及二級市場的交易成本兩部分組成。其中,融資成本是融資者從准備發行到資本入賬過程中所付出的融資費用總和,主要包括投資 銀行 的承銷費用及支付給 律師 、會計師、評估師等中介機構的中介費用。交易成本是投資者從交易准備到交易完成過程中所付出的交易費用總和,主要包括交易傭金和印花稅。可見,交易費用的降低可分別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兩方面入手:
(一)降低一級市場融資成本
1、發行制度向注冊制過渡。從制度經濟 學的角度來看,交易費用是一種制度安排。也就是說,交易費用除其顯性表現外,還包括在不同制度下的尋租費用。不可否認,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曾經是我國證券發行制度的突破性進步,而2004年正式實施的股票上市保薦制度又將政府推薦改為 證券公司 舉薦,從而初步建立了中介機構的責任機制,有利於透明市場 環境 和規范市場秩序的形成。但是,更應該看到的是,現行發行制度仍過多強調人為因素而非市場標准,從而使得一級市場發行的尋租費用依然存在。同時,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必須滿足一定的高於一般公司的發行條件,這就誘使公司對其公開披露信息進行窗飾,由此產生高昂的包裝費用。根據資本市場的發展 規律 ,發行制度創新的方向必然是向注冊制演進。注冊制的突出特點是強化了中介機構的責任機制,強化了信息披露的公開性和真實性,從而也就可望極大的降低一級市場發行的尋租費用。同時,注冊制強調事後監督而非事前核准,因而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遏止IPO公司的窗飾行為從而降低融資過程中的包裝費用。
2、引入競爭以降低中介費用。與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相比,我國整個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滯後。當前的證券行業特許制度存在諸多不足,使得我國的證券服務機構長期處於一種亞競爭狀態,政府不當管制的結果是中介機構管理運營的非科學 化和中介服務收費畸高。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廢止當前特許資格審批中以注冊會計 師或特許律師人數為單一核定標準的做法,改而建立一整套以當年經濟鑒證職能履行情況為核定標準的評估體系。此外,改事前核准為事後監管,全面放開證券行業服務資格,有能力完成經濟鑒證職能的服務機構均可成為市場准入主體,以從監管政策及市場競爭兩方面促進中介機構降低成本並提高服務質量,從而降低一級市場發行的中介費用。
(二)降低二級市場交易成本
如前所述,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交易傭金和印花稅。於傭金制度而言,自由化、靈活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目前 的交易傭金已由原來的「單一固定傭金制度」調整為「最高上限向下浮動制度」,進一步的改革方向是漸進的推行自由議定製度。因此,就現階段而言,降低二級市場交易成本的焦點在於對我國資本市場證券交易稅制的調整。從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來看,對稅制於市場主體行為扭曲效應的普遍認同,使印花稅呈下降趨勢,大部分國家已逐步取消了印花稅而代之以證券投資所得稅為主的 稅收 體系來調控市場。如果對印花稅做出適當調整,可以有效降低二級市場交易成本,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具體調整對策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減免稅率。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降低稅率、採用單筆定額稅、分別不同交易方式或對象徵稅。(2)單向征稅。出於刺激買方的目的,可以僅向賣方單向徵收從而鼓勵投資者購買證券。(3)時機成熟時以資本利得稅全面取代印花稅。資本利得稅是僅對證券交易獲益徵收的一種稅,其對於投資者市場交易的影響 范圍及影響程度均小於印花稅,可以在保證一定程度的 財政 收入的基礎上提高資本市場的交易效率。 三、提高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對策
定價效率是資本市場的核心效率,資本的優化配置是有效資本市場運營的最高目標。資本配置的簡單流程可以描述如下:(1)信息提供者為籌集資金或 報告受託責任履行狀況而向資本市場公開披露以 財務 信息為核心的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未來發展趨勢的信息;(2)信息需求者為選擇投資方向接受並分析 他們認為與自身決策相關的市場公開信息;(3)對於信息的不同理解導致信息需求者對資本資產未來預期產生不同的變化,並進一步引起資本市場上各種資產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引起資本資產價格變化;(4)以價格為坐標和導向,資本流向不同的證券資產,資本配置發生變化;(5)資本配置的變化又會與信息提供者產生互動的關系,信息提供者為使資本流向符合自身利益會改變提供信息的內容 或形式,以期影響資本配置。 可見,在以價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配置機制中,資本能否實現最優化的配置,其關鍵在於以下兩個方面:(1)投資者是否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信息;(2)投資者是否能夠准確分析所獲得的信息並由此產生足夠理性的 投資決策 。因此,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完善現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資本市場透明度。(1)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應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並力圖反映經濟結果的真實性;(2)積極引入信息競爭機制,建立信息中介之間、機構投資者之間公正合理的競爭機制,通過競爭促使所有與價值相關的信息無偏的反映在證券價格之中;(3)引入即時報告系統,及時將可靠、相關的信息充分的披露出去,至於以何種形式並不十分重要;(4)增加企業 預測信息的發布數量,提高企業預測信息的可靠性。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當局討論書,並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層對其發布的預測信息進行自我擔保。 2、提高投資者理解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引導其理性決策。(1)通過培植和扶持獨立的投資咨詢公司和專業的證券分析師等途徑加強對普通投資者的信息服務,使其從會計信息功能鎖定而導致的羊群行為中解脫出來;(2)創造條件吸引和擴大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多元化將加劇其市場競爭,從而使投資理念和行為更加合理化。其一要放寬准入限制,對各種所有制一視同仁;其二要建立關於私募基金的法律 規范,使得投資基金得以多種形式存在;其三要健全反欺詐的法律,加強對機構投資者的監管。
2. 論文寫篇——有關證券交易市場的熱點問題
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託管人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金融工具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投資基金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稱謂有所不同,美國稱為"共同基金",英國和香港稱為"單位信託基金",日本和台灣稱為"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根據不同標准可將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投資基金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設立後,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購或贖回基金單位,基金規模不固定的投資基金;封閉式基金是指基金規模在發行前已確定,在發行完畢後的規定期限內,基金規模固定不變的投資基金。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投資基金可分為公司型投資基金和契約型投資基金。公司型投資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資目標的投資者組成以盈利為目的的股份制投資公司,並將資產投資於特定對象的投資基金;契約型投資基金也稱信託型投資基金,是指基金發起人依據其與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訂立的基金契約,發行基金單位而組建的投資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投資基金可分為成長型投資基金、收入型投資基金和平衡型投資基金。成長型投資基金是指把追求資本的長期成長作為其投資目的的投資基金;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能為投資者帶來高水平的當期收人為目的的投資基金;平衡型投資基金是指以支付當期收入和追求資本的長期成長為目的的投資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投資基金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期權基金,指數基金和認股權證基金等。股票基金是指以股票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債券基金是指以債券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是指以國庫券、大額銀行可轉讓存單、商業票據、公司債券等貨幣市場短期有價證券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期貨基金是指以各類期貨品種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期權基金是指以能分配股利的股票期權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指數基金是指以某種證券市場的價格指數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認股權證基金是指以認股權證為投資對象的投資基金。
(5)根據投資貨幣種類,投資基金可分為美元基金、日元基金和歐元基金等。美元基金是指投資於美元市場的投資基金;日元基金是指投資於日元市場的投資基金;歐元基金是指投資於歐元市場的投資基金。
此外.根據資本來源和運用地域的不同,投資基金可分為國際基金、海外基金、國內基金,國家基金和區域基金等,國際基金是指資本來源於國內,並投資於國外市場的投資基金;海外基金也稱離岸基金。是指資本來源於國外,並投資於國外市場的投資基金;同內基金是指資本來源於國內,並投資於國內市場的投資基金;國家基金是指資本來源於國外,並投資於某一特定國家的投資基金;區域基金是指投資於某個特定地區的投資基金。
中國的投資基金起步於1991年,並以1997年10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頒布實施為標志,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一、1997年10月前投資基金的發展狀況
1991年10月,在中國證券市場剛剛起步時,「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深圳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由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和深圳南山風險區政府批准成立,成為第一批投資基金。此後僅於1992年就有37家投資基金經各級人民銀行或其他機構批准發行,其中「淄博鄉鎮企業基金」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於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是第一隻上市交易的投資基金。1993年初,建業、金龍、寶鼎三隻教育基金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在上海發行,共募集資金3億元,並於當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至1997年10月,全國共有投資基金72隻,募集資金66億元。其特點表現為:
1、組織形式單一。72隻基金全部為封閉式,並且除了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天驥基金和藍天基金為公司型基金外,其他基金均為契約型。
2、規模小。單只基金規模最大的是天驥基金,為5.8億元,最小的為武漢基金第一期,僅為1000萬元。平均規模8000萬元,總規模僅66億元。
3、投資范圍寬泛,資產質量不高。絕大多數投資基金的資產由證券、房地產和融資構成,其中房地產占據相當大的比重,流動性較低。1997年末的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其投資范圍大體為:貨幣資金14.2%,股票投資31%,債券投資3.5%,房地產等實業投資28.2%,其他投資佔23.1%。
4、基金發起人范圍廣泛。投資基金的發起人包括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財政和企業等,其中由信託投資公司發起的佔51%,證券公司發起的佔20%。
5、收益水平相差懸殊。1997年,收益水平最高的天驥基金,其收益率達到67%,而最低的龍江基金收益率只有2.4%。
中國投資基金業的起步階段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包括:
第一是基金的設立、管理、託管等環節均缺乏明確有效的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例如,大部分基金的設立由中國人民銀行地方分行或者由地方政府審批,其依據是《深圳市投資信託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等地方性法規,沒有統一的標准,甚至在名稱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在基金獲批設立後,審批機關也沒有落實監管義務,基金資產運營、投資方向等方面均缺乏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
第二是一些投資基金的運作管理不規范,投資者權益缺乏足夠的保障。例如,部分基金的管理人、託管人、發起人三位一體,基金只是作為基金管理人的一個資金來源,而基金資產與基金管理人資產混合使用,賬務處理混亂。又如,基金託管人並沒有起到監督作用,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監控。
第三是資產流動性較低,賬面資產價值高於實際資產價值。投資基金的大量資產投資於房地產、項目、法人股等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同時存在資產價值高估的問題。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部分地區房地產泡沫逐漸消除時,沉澱在房地產的資產仍然按照成本計價而沒有按照市價進行調整,使個別基金資產的賬面價值高於實際資產價值。
二、1997年10月之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在1997年1O月的出台,標志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規范發展階段。該暫行辦法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募集與交易,基金託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投資運作與管理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范。1998年3月,金泰、開元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標志著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開始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主導方向。2001年華安創新投資基金作為第一隻開放式基金,成為中國基金業發展的又一個階段性標志。與此同時,對原有投資基金清理、改制和擴募的工作也在不斷進行之中,其中部分已達到規范化的要求,重新掛牌為新的證券投資基金。
截至2002年11月底,共有17家正式成立的規范化運作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54隻契約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和17隻開放式基金,其中封閉式基金發行規模達到817億元,市值約773億元,歷年合計分紅超過200億元,開放式基金管理規模564億元,並出現多種投資風格類型。與此同時,《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及實施准則、《證券投資基金上市規則》、《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也為證券投資基金的規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管力量加強,為基金業的運作創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並推動基金業的迅速發展。多部基金法規相繼出台,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作為基金監管的主要實施部門,在基金管理公司與基金的設立、運營、託管等方面實施高效監管,起草中的《投資基金法》一旦正式頒布施行,也將成為中國基金業發展的核心法律依據。
2、基金規模日益擴大,對市場的影響也日益重要,逐漸成為證券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中既包括新發行的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也包括原有投資基金經清理、改制和擴募之後形成的規范化運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目前受中國證監會監管的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總和已接近800億元,相當於滬、深兩市流通市值的7%左右。
3、基金品種日益多樣化,投資風格逐漸凸現。從1998年第一批以平衡型為主的基金發展至今,已出現成長型、價值型、復合型等不同風格類型的基金,尤其是隨著開放式基金的逐步推出,基金風格類型更為鮮明,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方位的投資選擇。
4、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的競爭格局,基金管理公司開展廣泛的對外合作,學習先進的管理與技術經驗,推動基金產品與運營的創新為中國加入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奠定了基礎。
3.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哪裡可以找
[1] 任培媛, 李瑞艷. AR(p)模型在外匯儲備分析中的應用[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17)
[2] 湯學兵, 胡亞權. 我國外匯儲備的預測分析與政策選擇[J]. 大眾科技, 2005,(04)
[3] 郎喜白, 曾黃錦. 湛江地區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分析[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08)
[4] 王元龍. 對我國外匯儲備理論誤區的評析[J]. 經濟研究參考, 2006,(39)
[5] 周璇. 基於時間序列分析的全國GDP預測模型[J]. 消費導刊, 2009,(13)
[6] 黨姬男. ARMA時間序列模型在銷售預測中的應用[J]. 電腦與電信, 2009,(04)
[7] 林英德, 王波, 李軍. 英鎊兌美元匯率分析及預測[J].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06,(06)
[8] 徐楊, 胡真銘. 從外匯儲備的功能變遷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量[J]. 商場現代化, 2006,(13)
[9] 張煜. 基於ARMA模型的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時間序列分析[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21)
[10] 韓繼雲.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選擇問題新探[J]. 南方經濟, 1996,(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511 條
[1]曹玉華. 江蘇省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互動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3) .
[2]杜鵬,徐中民,唐增. 農民用水戶協會運轉績效的綜合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張掖市甘州區為例[J]. 冰川凍土, 2008,(04) .
[3]白雪. 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計量模型研究[J].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6,(03) .
[4]萬金金. 基於面板數據的FDI地區差異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 北方經濟, 2006,(16) .
[5]喬兆穎. 山東省GDP的時間序列分析[J]. 北方經濟, 2007,(02) .
[6]趙奧. 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連市為例[J]. 北方經濟, 2009,(06) .
[7]陳旺勝. FDI對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影響非均衡性研究[J]. 北方經濟, 2009,(10) .
[8]向瓊.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 北方經濟, 2009,(12) .
[9]韓澤縣. 基於協整技術上的中國股票市場的理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
[10]時晶晶,李漢東. 深證成指日收益率波動的實證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6) .
>>更多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71 條
[1]任志祥. 中國經濟波動與世界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2]曹媛媛.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 天津大學, 2004 .
[3]孫鏇. 中國財政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協整研究[D]. 河海大學, 2005 .
[4]徐小飛. 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華僑大學, 2005 .
[5]陳全功. 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
[6]李海海.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
[7]諸培新. 農地非農化配置:公平、效率與公共福利[D]. 南京農業大學, 2005 .
[8]陳燕武. 消費經濟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 華僑大學, 2006 .
[9]梁彤纓. 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D]. 華南理工大學, 2004 .
[10]溫明振. 有機農業發展研究[D]. 天津大學, 2006 .
>>更多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409 條
[1]蘇紅.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研究[D]. 河海大學, 2004 .
[2]陳勝軍. 縣域金融萎縮問題及對策研究[D]. 西南農業大學, 2004 .
[3]惠莉.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03 .
[4]封瀟.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和貨幣政策運行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 2004 .
[5]呂瑜. 中國農產品期貨價格與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學, 2003 .
[6]王珂英. 股市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統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04 .
[7]李克軍. 福建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及其技術發展戰略研究[D]. 福州大學, 2004 .
[8]吳玉珊. 中國股市效率的計量研究[D]. 暨南大學, 2004 .
[9]李燕. 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於浙江省的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10]陳天厚. 我國民間投資預警的實證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4 .
>>更多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9 條
[1]胡初枝,黃賢金,陳志剛,鍾太洋,譚丹,李珍貴. 基於農民可持續性生計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2]蘇韡. 建設用地擴張影響因子的Granger因果檢驗[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3]譚志豪,方煒. 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4]任家福,張昉,周宗放. 基於ARIMA和BP神經網路的組合預測模型及應用研究[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5]丁煥峰. 城鎮有效就業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廣東省1978~2005年的實證[A]. 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論文集(2)[C], 2008 .
[6]佘傳奇,夏家福. 中部崛起視野下的安徽亟待著力以消費拉動經濟運行[A]. 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8 .
[7]張真真,李善同. 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A]. 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 2009 .
[8]朱傳沖. 重慶城市化與商品流通關系的實證研究[A]. 成渝地區城鄉統籌與區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 2007 .
[9]周晨. FDI地區差異對中國四直轄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A]. 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9 .
4. 你好,我寫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對相關行業的影響研究,參考文獻怎麼弄啊,
[1] 孟德友,陸玉麒. 中部省區製造業區域專業化分工與競合關系演進[J]. 地理科學. [2] 陳少克. 增值稅「擴圍」效應研究———基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的分析 [J].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12(04) [3] 姚戰琪. 基於 ARCH模型的我國股票市場收益波動性研究 [J].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12(04) [4] 張娟. 經濟增長與工業污染:基於中國城市面板數 據的實證研究[J]. 貴州財經學院學報. 2012(04) [5] 石騰超. 北京市「去工業化」產業結構升級研究——來自國際化大都市的經驗借鑒[J]. 今日中國論壇. [6] 陳霞. 文化強省建設的"硬"資源——江蘇近現代工業文化資源掃描[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7] 邵能. 宿遷如何才能實現城鎮化與工業化的協調發展[J]. 今日中國論壇. 2012(11) [8] 王珏. 新疆主要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實證分析[J]. 克拉瑪依學刊. 2012(06) [9] 鄭作龍.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農業和新型工業化會議掠影[J]. 農場經濟管理. 2012(12) [10]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開展「廣西工業企業質量信譽承諾活動」[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12(11)
5. 股票證券類的參考文獻
【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美]范·K·撒普(著)
【投資錯覺】[美]馬丁·福利德森(著)
【我如何在股市賺了200萬】[美]尼古拉斯·達瓦斯(著)
【不戰而勝—價值投資法】[美]提摩西·維克(著)
【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美]里奧·高夫 (著)
【戰勝華爾街-審慎投資者指南】[美]小約翰·J·鮑恩&丹尼爾·C·戈爾迪(著)
【專業投機原理】[美]維克多·斯波朗迪(著)
【短線交易大師-工具和策略】[美]奧利弗·瓦萊士&格雷格·卡普拉(著)
【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美]瑞克·本塞諾(著)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美]羅伯特·D·愛德華(著)
【股市無敵】[美]小理查德·阿姆斯(著)
【操作生涯不是夢】[美]Dr·Alexander·Elder(著)
【股市智慧投資66則】[美]約翰·斯普納(著)
【亂中之亂—股市三人談】[美]約瑟夫·德拉維加(著)
【證券混沌操作法—低風險獲利指南】[美]比爾·威廉姆(著)
【逆向思考的藝術】[美]漢弗萊·B·尼爾(著)
【傻錢—一個股市當沖交易員的冒險經歷】[美]喬伊·安納夫&加里·沃爾夫(著)
【投資心理規則—錘煉贏者心態】[美]羅伯特·庫佩爾&霍華德·阿貝爾(著)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美]彼得·伯恩斯坦(著)
6. 關於如何保護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的一些參考文獻
散戶將被洗牌
7. 論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一、關於股市運行機制問題
我國股市在某種程度上只注重「擴容發展」,沒有理順「監管」與「改革」、「發展」的關系。我國股市的「圈錢」體制,粗放式擴張,雖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躍式的擴容,但累進的結構性制度性矛盾越來越突出。
筆者認為我國股市發展歷史上最大的失誤在於解散了跨部門、跨利益集團的股市發展政策設計部門,如國務院證券委。正是失去了這一戰略思維的「心臟」,我國股市出現了「只談發展」「不談發展改革」,「只談監管」不談「改革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是:由警察部門主導的全面規劃發展!如果不能正確處理股市「監管」與「發展」「改革」的關系,就難以處理「破」與「立」的關系,我們「破」了不規范的市場力量,但沒有「立」起相應規范化的市場力量。打擊不規范力量給「莊家」「私募基金」「跨市場、跨產品套利」等種種交易行為以重創!而這種重創基本瓦解了由他們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發形成的我國股市的流動力提高機制。
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相應的針對「規范化」市場運作機制的主動的戰略性的建設方案,在瓦解的同時沒有建立流動力提高機制。這樣做的嚴重消極影響就是:隨著我國股市流動力提高機制的不斷被削弱被瓦解,我國股市的運行安全正收到嚴重威脅。
因此,只有處理好監管者和市場的關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運作機制,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筆者認為作為市場監管者既不能「當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之前,經典的自由市場理論大行其道,認為政府是「守夜人」,反對政府對市場進行任何的干預。在發生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之後,主張國家對經濟進行強有力干預的凱恩斯主義逐漸取得了經濟學中主流地位。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呈現明顯的周期性特徵,要熨平經濟波動的「峰」和「谷」,政府應主動實施反經濟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
二、關於機構投資者
在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占絕大多數,占股票總值的80-85%。美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投資者依次是:養老基金、人壽保險基金、財產保險基金、共同基金、信託基金、對沖基金、商業銀行信託部、投資銀行、慈善基金等。這些機構投資者都是以證券作為主要的投資業務,他們素質高,經營豐富,通過投標方式來參與新股發行的定價,制定出的價格通常能反映發行公司的價值。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規模太小,2000年全美共同基金資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而同期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總值則只有700億元人民幣。二是單個基金的塊頭太小,目前世界上基金規模動輒上千億美元,而我國最大規模的只要30億元人民幣,三是家數太少,美國達7000多隻,我國不到40隻。
這幾年,我國股市的發展重點之一是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並且把發展的形式定位在「公募型契約」證券投資基金。但出現了「唯證券基金獨尊「的發展戰略。由此,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隊伍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出現了以證券投資基金取代其他一切機構投資者的傾向。相對於證券投資基金的快速發展,我國股市的其他機構投資者明顯萎縮
這種只扶持證券基金的片面的股市發展政策,實踐證明已危及股市運行安全。證券投資基金的研究表明,證券投資基金的行為從整體上而言表現為「順勢操作」,因此從整體和長期而言並不能明顯為股市提供流動力支持。分析從2000年以來的四個1300點附近的各類投資者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看出,證券投資基金並未表現出逆勢進場的模式,從而無能力擔當起為市場提供流動力的重任。但是與此同時,隨著不斷的監管和加壓,在這四個1300點附近,其他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正趨於土崩瓦解之勢。比較2000年以前的我國股市,我們在市場上已經越來越難以看到「抄底「資金的身影。投資者的高度「同質化」,破壞了證券市場應有的機構投資者的「異質化」結構。這就破壞了證券市場上各類機構投資者的應有的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的生態平衡局面,帶來了獨家壟斷性發展的失衡狀態。
筆者認為:大力發展多樣化的投資者隊伍,建立生態平衡系統,市場機構化是當今國際資本市場的特點之一,也是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步驟之一。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養老基金,保險基金,和共同基金這三類投資者。有的國家還包括開辦個人投資信託和證券自營的銀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然以散戶為主,證券投資基金剛開始發展,保險基金從1999年開始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形式間接入市,但尚不能直接投資股票,養老基金由於體制問題,也未形成一個真正的法人。
由此,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任務艱巨。培養機構投資者的主要內容包括:培養開放式基金,擴大基金市場和基金品種,基金設立和發行要逐漸由審批制過渡到注冊制,要通過組建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國內基金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增強素質和競爭力;為保險基金自由進入市場創造條件,包括保險基金可以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發起人,通過自己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市場等;培養養老基金,幫助這部分基金進入市場。
目前我們欣喜的聽到證券監管高層表態:將給私募基金合法的地位!同時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保險公司將投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表示:今年八月底資產規模已達2300億元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也將進軍資本市場。所有這些措施的貫徹無疑將提高股市的流動性,擴大股市容量,增強投資者的投資信用,對於股市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三、關於證券市場體系
美國股票市場具有多層次的市場格局,股票市場通過層次細分可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本的供需平衡。中國股票市場結構單一,主板A股市場規模較大,二板市場未能開設;三板市場規模小,同時滬、深兩地市場的同質性、重疊性限制了整個市場容量的擴展。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建立多層次的證券市場體系,其中包括:
一)創業板市場(二板市場):為高科技,高成長型企業服務。特點:企業規模小,經營年限短,採取保薦人制度,股份全部流通,規定主要股東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條件,嚴格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1、二板市場定位
無論在主板市場內部設立二板市場,還是單獨設立為主板服務而且為主板市場培養上市公司的依附型市場,都不符合我國經濟改革和產業轉型的客觀要求。由於主板市場存在問題較多,行政色彩過濃,因而在主板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二板市場,就會留下隱患。從外國的發展過程看,如果把二板市場當作主板市場的輔助市場存在,一般來說都不是成功的。因此應建立一個有獨立運行規則、獨立的發展目標、獨立的服務對象、獨立的上市基準、交易機制的二板市場。二板市場應該為高科技企業服務,那些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環保等主導的高科技產業應該是我國二板市場的首選服務對象。為此,可以考慮把上海、深圳交易所合而為一,然後將深圳交易所變為二板市場。
2、二板市場的制度設計
1)上市標准
上市的最低資本要求及社會公眾股比例應該較主板市場有大幅度的降低
可不設盈利要求
對業務要求應該嚴格
2)交易機制
在市場上推行做市商制度
確保管理層的穩定和公司成長的連續性
實行T+0的交易制度
3)監管機制
強調信息披露基礎上的投資者保護
強調監管機構對發行質量和對投資者保護的責任
4)二板市場的風險及防範
建立科學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實行嚴格的保薦人制度
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實行嚴格的市場監管制度
二)三板市場
其實早在1992年,中國曾經設立過場外交易市場(三板市場),那就是STAQ和NET兩個入股交易系統。1999年兩個市場暫停交易,後一直沒有開市。2001年新的場外交易市場啟動――中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正式開張。中國所謂三板市場掛牌的公司是業績差,問題多的企業,而美國OTCBB市場上掛牌的公司並不是因為業績差而是公司實力較小,所以中國三板市場的定位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股,像指垃圾桶,而美國的OTCBB市場的定位是小企業的孵化器,是NASDAQ的市場後備。
令人感動欣慰的是,據報到:新三板融資大門將開啟,中科軟定向增發方案已公布。新三板市場的推出,對於證券市場體系尤其是退市機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關於上市公司
一)質量問題
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低下,普遍存在「一年好,兩年差,三年ST,四年PT」的經營狀況,虧損戶數不斷增加,凈資產收益率呈逐年下降趨勢,每股收益不斷降低,審計報告中出具保留意見的公司不斷增多,上市公司丑聞屢見不鮮。我國的13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多家發生過丑聞,出事比例高達16%,而同期美國市場的比例是1%,1994年到2004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凈資產增長速度低於GDP的增幅,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
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原因:1)股票市場的功能定位不準確:管理部門過於關注市場的融資功能,特別是為國有企業籌資。很多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把股票市場完全當作「圈錢」「脫困」的場所,籌集資金是國企的最終目的,改制是手段。這樣的上市目的使得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籌集資金而進行形式上改頭換面,公司上市後經營機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經營業績逐年下滑。2)股票發行制度不合理:股票發行從「審批制」轉為「核准制」。由最初的「額度控制」到「通道制」,再到「保薦人制度」。但現行的保薦制度不能杜絕「江蘇瓊華」事件。股票發行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大量的績差公司充斥市場。3)股票市場退出機制不健全:沒有嚴格的摘牌制度,一些嚴重資不低債、缺乏市場重組潛力和收購價值的劣質公司仍然沒有被淘汰。
對此,我們解決的對策是:1、股票市場的准確定位應該是融資和資源的優化配置;2、改革股票發行制度,推行機構詢價、網上發行和網下配售制度,建立「綠鞋」回撥機制;3、加快三板市場改革,建立暢通的退出機制。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不規范。
瓊民源的造假,藍田股份的欺詐,銀廣廈的虛幻,草原興發巨額財務黑洞,人們對會計信息產生了懷疑。其深層原因包括:1、巨大的利益誘惑;2、低廉的違規成本;3、法規政出多門;4、相關制度不完善。
對此,我們的解決思路應該是:1、建立以會計准則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2、建立以注冊會計師公正審計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3、建立以證監會抽查復審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再監督體系。
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由於股權分置,一股獨大的現實,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非常嚴重,這種局面既不利於公司的發展,更不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實,股市的根本在於上市公司,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上市公司就不可能穩步發展和長期盈利。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建立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1、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是: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其價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除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外,還有「社會價值目標」,比如:稅收指標、就業指標、公益活動指標等待,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高度理想主義的表現。美國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高度理想主義,即使被採用,也只能削弱商業公司的主要優勢及其有效實現確定目標的能力,同時還會放大政府的基本缺陷,使其迷失方向,並陷於利益集團的無休止的競爭中」。我國傳統體制下國有企業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對企業不負責的惡果也說明了這一點。當然,堅持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並不是說公司可以忽略公司利益相關者(包括雇員、債權人、顧客、社區)的利益。
2、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改變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畸形股權結構。
從實踐上看,英美的股份公司都經歷了家族資本主義、經理資本主義與機構資本主義三個階段,其股權結構也經歷了由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變化。「一股獨大」並沒有錯,相反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沃倫.巴菲特在希爾公司、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李嘉誠在和記黃埔公司都曾占很高比例的股權。
我國只所以反對國有股「一股獨大」,關鍵是國有股股東行為非理想化,發生了嚴重的扭曲。一是國家所有權的代理行使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國家所有權的代表是「形至而實不至」「缺位」現象嚴重,缺乏能真正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負責的人格化代表;二是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企改制而來,受傳統觀念束縛嚴重;三是國有股「一股獨大」導致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基本由原企業的管理人員組,從而形成了國家行政干預的「內部人控制」局面;四是國有股不能流通,致使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市場對公司的治理「失靈」,加劇了國有股股東行為的扭曲;五是法制不健全,打擊不力。
3、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核心是要保證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建立充分履行其職能的運行機制。
4、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重點是要建立一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包括市場機制、行政機制與社會機制)
1)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機制:主要指的是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
A、公司控制權市場主要表現為敵意兼並和收購,主要是對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成員總經理及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英美國家公司控制權市場十分活躍,公司經營狀況糟糕,就可能更換董事長或總經理,甚至發生局外人通過收購該公司的股票繼而達到兼並公司的目的,這樣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就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我國的公司控制權市場發展嚴重滯後,原因是國有股不能流通,從而妨礙了上市公司的敵意收購和兼並,這也是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
B、同樣,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也很落後。公司經理的選擇主要依靠行政部門,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市場對公司在職經理來說沒有構成任何威脅。
2)公司外部治理行政機制
政府對一級市場及二級市場的管理機制。
3)公司外部治理社會機制
主要是指中介機構的信用機制。
5、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條件是要創造一種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1)樹立「股份公司是股東的,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
2)樹立「股東公司最高權利機關是股東大會,核心機構是董事會」;
3)樹立「人力資本價值」理念。
四)關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問題
1、我國獨立董事佔比過低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的比例在10%左右,有的根本沒有獨立董事。根據經合組織(OECD)1999年的調查,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比例,美國為62%,英國為34%,法國為29%《財富》美國公司1000強中,董事會的平均人數為11人,獨立董事為9人。
2、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礙分析
1)缺乏相關法律作支撐
現在的公司法沒有給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間和條件。而在美國,獨立董事依靠法律這把「上方寶劍」,可以把獨立董事的個人意志變成董事會乃至公司的意志。而我國目前的法律沒有賦予獨立董事特殊表決權,人數也不佔優勢,很難從根本上與公司內部董事制衡。
2)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美國公司目前最大的股東是機構投資者,一般在一個特定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按照美國《投資公司法》(1940),人壽公司和互助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必須分散化,這也導致了美國股權的高度流動性。
當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要問題是控股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如擔保、應收帳款,資產置換等各種手段來侵佔上市公司資產,侵害中、小股東利益。
3)獨立董事的引入與我國監事會制度不相容
獨立董事制度產生於普通法為主的美英法系國家,這些國家採用「一元制」的董事會制度結構,在公司機構設置上沒有獨立的監事會。我國公司立法上採用的是大陸法系的「二元制」結構組織體系,即在股東大會之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如此,獨立董事的職責就會和監事會重疊甚至沖突。
4)具備擔當獨立董事素質的人才匱乏
5)市場選擇機制和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3、我國上市公司有效運作獨立董事制度的相關對策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A、公司法應賦予獨立董事一定的權利,建立權利實現保障機制。這些權利包括信息知情權、監督權、獨立的審核權、否決權。
B、上市公司還應當賦予獨立董事特別職權:第一,重大關聯交易的認可權;第二,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第三,向董事會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第四,提議召開董事會;第五,獨立聘請外部審計和咨詢機構;第六,向股東徵集投票權。
2)改革「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
3)協調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功能。獨立董事的監督具有天然的事前監督,內部監督以及決策過程監督緊密結合的特點,而監事會具備了經常性監督、事後監督與外部監督的特點。
4、對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和能力,聘任和激勵約束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1)任職資格和能力
2)聘任
3)提供獨立董事的比例
4)提供充分信息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5)設立獨立董事發揮作用的機構
6)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7)強化獨立董事的誠信勤勉義務
5、建立獨立董事的自律組織
五)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度過高,有的達90%以上,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利於公司治理和資本流動。英國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僅為10%,這種分散的股權結構使上市公司的決策更為透明,且能更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因而投資活躍,證券市場融資能力較強且流動性好。英國公司首次公開上市時間平均在公司創立後8年,而德國卻是40年。英國公司上市的平均規模是1600萬美元,而德國是6000萬美元。德國上市公司的結構十分復雜,相互持股使得公司的直接持有者不等於最終持有者,個人持股比例小,而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持股比重和非金融公司交叉持股比重很大。
為此,要改變我國上市公司的畸形股權結構,必須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鼓勵保險基金和養老基金入市,給私募基金應有的合法地位,這樣才能改變股權過於集中的局面。
五、關於分業經營問題
世界金融業的發展有兩種經營模式。一種是金融機構可以跨行業經營銀行、證券、保險與信託等各種金融業務,稱為混業經營模式。其中最關鍵、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混合,即「銀證合一」,另一種稱為分業經營模式,即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允許交叉經營業務。
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在西方金融史上曾經幾分幾合。1929年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和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金融領域逐漸由混業經營一統天下的格局演變成分業和混業兩種經營模式並存的狀態。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實行分業經營的國家開始出現重新實行混業經營的新方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金融市場上逐漸出現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 Holding Company),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將其定義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的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公司。
1998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1998年金融服務業法案》,該法案在涉及銀行組織的條款中,創造了「金融控股公司」這一新的法律范疇。1986年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實行金融「大震」(big bang)改革,全面摧毀了金融分業經營的體制,促進了混業經營。在東亞,日本和韓國曾經以大財團的形式發展起了一些企業集團,其中有一些是金融控股公司。與此同時,中國的證券業與銀行業仍實行銀證分業的制度。這種制度的明顯缺點在於:
1、資金方面
在投資銀行業務中,券商需要通過咨詢、策劃、融資、估價、談判等一系列操縱來幫助企業資本運營,這要求券商有一定的資金融通職能,而經紀業務的開展,銀行網點的鋪設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券商要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功能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自營業務的開展更增大了券商對資金的需要,在混業經營模式下,這些資金需求可以通過銀行達到便利的滿足,但在分業經營中券商就無能為力了。
2、營銷網路方面
投資銀行開展證券配售業務、經紀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都需要建立一個網路體系來直接面向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混業經營下可以利用銀行的營銷網路,降低成本,提供利用效率。
3、信息和信譽度方面
商業銀行的經營歷史遠遠長於投資銀行,它們對經濟實體的了解更多、更豐富,況且建立了一定的信譽度,容易接近客戶,依賴商業銀行的信譽投資銀行可以順利開展業務。
4、面對入世後金融大鱷的挑戰,中國需要混業經營以打造自己的金融航母,否則難以抵禦外來的金融風險,喪失競爭力。
對此,筆者強烈建議我國資本市場盡快走混業經營的道路,利用我國原有商業銀行的優勢,拓寬券商融資渠道,營造全方位的銷售網路,增強自身抗禦風險能力,以便在國際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六、關於證券交易所
20世紀90年代之前,全球證券交易所幾乎全都是以會員制形式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交易所是由會員出資組成的交易所為會員所有和控制,只對會員服務,只有會員才能利用交易所的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由於服務者和出資者為同一人,因此大多數實行會員制的證券交易所都是非盈利的服務性組織。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會員制形式逐漸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
資本的國際化使各地的證券交易所突破了地域限制,在全球市場上形成了相互競爭的對象。一方面,競爭使定價過高的交易所得不到客戶,也就沒有收入來源,從而面臨淘汰的命運;另一方面,作為交易所,要在競爭的條件下生存,就必須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否則就有被蠶食的危險。但在會員制下,交易所籌資能力受限,融資成本過高,非盈利性的組織機構也限制了它持續發展的能力。在這種條件下,交易所只有採取以獲得競爭優勢為導向的商業治理結構才能獲得競爭力,因此,進入90年代,交易所的治理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出了公司化的發展趨勢,交易所開始由非盈利性的會員制向盈利性的公司制轉變。 公司制的特點在於:1、是以滿足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的的組織;2、交易所可以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不必局限於是會員還是交易者;3、通過公開發行股票,使市場交易權和所有權分開,不是股東也可以獲得在交易所交易的資格,而在會員制下,只有會員才有資格直接交易。顯然,公司制各方面都要優於會員制。而我國目前證券交易所組織模式為「行政會員制」,它是行政管理與會員參與相結合的組織模式。由於實施行政管理,它能從宏觀上保障證券交易所的活動首先符合國家利益,有利於實施監管;由於會員參與,它還要考慮會員的切身利益,「行政制」和「會員制」的結合必然導致低效率和缺乏市場競爭力。
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股票市場改革矛頭主要指向籌資者,投資者和券商,很少觸及證交所。目前的證交所內無動力,外無壓力,沒有競爭和市場意識,面對資本全球化的沖擊,整合和股份化改造是證交所改革之路。
筆者認為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改革包括兩個方面:
1、證券交易所的整合,上海、深圳證交所合並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從全球看,證交所集中化的呼聲超過了分散化的呼聲。目前世界范圍內形成的三大勢力范圍:一是以紐約證交所為首的GEM陣營(global Equity Market)控制歐洲、美洲和亞太,股票市值超過了19萬億美元。二是以英德為首的IX陣營,市值為4萬億沒有,以歐元報價,壟斷歐洲股票交易額的53%和高科技股的80%,三是以納斯達克為首的創業板市場陣營即「全球數碼股市」。
2、公司制的證交所結構。世界上大多數證券交易所已經改製成股份公司,有不少公司正在上市。把屬於市場的還給市場,只有這樣,中國的資本市場才能面對全球競爭,才能在世界資本市場中站穩腳跟。
8.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
這么大的事就懸賞30分?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政策左右市場。依照公司質量評判的話現在是高位,以六千點為坐標現在是低位。
存在的問題:這是和社會的問題同樣有法不依,上市公司肆意造假(財務造假,募集資金項目造假,只要有利上市公司什麼都可以造假),圈錢。證監會查處力度不夠。證監會顧名思義監督的會可是它任務卻在幫助公司上市圈錢。
原因分析: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腐敗。最早的上市公司上市要靠關系才能上市,上市之初就與各級官員達成共識大家把募集的資金慢慢分掉,之後的上市公司是企業缺錢地方政府把不良資產裝進上市公司由股民買單。現在更加猖狂(萬福生科)造假上市居然順利通過層層審批。
具體原因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是市場不公平意識體現,股民處於弱勢信息不對稱自然遲早要賠錢,一代一代股民前赴後繼的來到這個市場最後留下一副屍骨。一個投資市場投資不能得到回報那它遲早要走向滅亡,市場都要滅亡了你還來這里不是自尋死路?
9. 求10個關於黃金市場與股票市場聯動性的參考文獻
其實我也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