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正式開始運作的標志是
⑴ 我國的股票發行制度的歷史變遷過程
過程:
按面值發售—行政定價—逐步向市場化過渡。
按面值發售階段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股份制企業和證券市場開始興起到1992年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萌芽階段。在這一階段,由於人們對股票和證券市場比較陌生,認購的積極性不高,所以股票發行的著眼點並不在於股票價值的確定,而是著重於將股票發行出去。
因此,基本沒有進行股票的定價,許多股票都是按照面值發售,價格很低,並依託於行政攤派進行。這種方式使得發行抑價嚴重,但也激發了一些具有投資意識的初始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推動了證券市場的建立。
行政定價階段
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集中統一的監管體系開始成立。自此,我國證券市場步入初步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國先後試行過抽簽、全額預繳款、上網定價和上網競價(僅4隻股票試用)4種發行方式。
較之於其它大多數國家,我國的定價方式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是由中國證監會根據新股發行價=每股凈收益×市盈率這一固定公式進行統一定價,而且,發行市盈率和所採用的收益也是由證監會制定的。
在這種定價方式下,發行公司和承銷商無法根據市場的情況來確定發行價格,這使得發行公司的資產遭受損失。
逐步向市場化過渡階段
1998年12月31日,《證券法》正式出台。自《證券法》公布以後,我國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改革的步伐加快,相繼出現了由承銷商和發行公司協商確定上市價格上網定價、向二級市場配售和向法人配售等新的定價方式。自此,證券市場的發展邁入向市場化過渡的新階段。
(1)我國股票市場正式開始運作的標志是擴展閱讀:
《證券法》和之後一系列文件的公布使得我國股票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從實行市場化改革幾年來的情況看,我國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給各市場主體帶來的收益如下: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發行籌資額有所擴大並開始體現公司差別,股東結構也有所改進
發行市盈率的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的發行籌資額擴大。此外,發行市盈率也開始體現不同的公司和上市期間市場情況的差異。在行政定價期間,新股發行市盈率的標准差為2.31,而1999-2000年新股發行市盈率的標志差擴大到了10.32。
另外,在市場化定價時期採用的法人配售方式,一方面引進了戰略投資者和法人投資者,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東結構的穩定性大大增強,並有助於改善投資者結構和投資者行為。
另一方面,由此形成的法人詢價機制也促進機構投資者進行股票價值研究,從而促進市場價格的形成,這也有利於上市公司的融資。
⑵ 急求:我國證券市場的問題
你可能沒搞清楚證券交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的區別.證券交易市場是所有有價證券交易市場的統稱,並不是一個具體機構.
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只有兩家即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至於外國公司能不能在我國上市,我國好象最近正逐步向境外開放證券市場,外國公司我不知道,但對外國證券公司的規定是只能以代表處或合營形式出現.
股票市場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但如果要到證券交易所就只能是其會員才行,而個人不具備會員資格.個人投資股票只能通過有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的經紀人進行股票的買賣.
關於外國企業上市的問題我找到了如下資料:
應否讓外國公司來華上市?
5月20日,中國證監會通過其網站宣布,正式出台《境外證券交易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標志著境外證交所在華設立代表處的申請和審批工作不久即可開始。
同4月25日發布的徵求意見稿相比,《辦法》具體內容沒有作重大修改,僅法律責任部分作了些許改動,例如,徵求意見稿中代表處不得「進行面向社會公眾的廣告宣傳和推介活動」,在正式稿中的陳述為代表處不得「進行廣告宣傳或面向個人開展推介活動」。
根據《辦法》,代表處在中國境內的業務范圍僅限於從事聯絡、推介和調研等非經營性活動。代表處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廣告宣傳,不得以任何形式面向個人開展推介活動。
去年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獲得了在華開設代表機構的許可。而在當時,我國就境外證券交易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尚無相關規則。因此,《辦法》也被視為兩家國際交易所巨頭正式進駐中國內地的必要條件。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呼籲,中外證券交易所的競爭應是平等、自由的競爭。IPO市場不應有過度的政府幹預,尤其是在目前市場如此火爆的情形下,應該讓更多公司去上市,包括海外的公司到中國來上市,以平衡供求關系。
他透露,上證所一直呼籲政府允許其盡快建立一個「國際板」,以便海外的藍籌公司到國內來上市。允許外國公司在國內上市,無論是對中國投資者還是對整個市場結構的優化,都可能起到比QDII更大的作用。
但是他表示,政府目前尚沒有這方面明確的計劃。
他指出,《辦法》出台的主要意義是表明中國證券發行市場日益開放,中國公司可以自由地到海外上市,國外的交易所也可以到國內來協助中國公司到海外去上市,從而降低他們的信息成本,給他們提供多種便利。
胡汝銀認為,《辦法》的出台,使中國的交易所在某些方面處於劣勢,主要有兩點不對稱:
第一,中國的證券交易所不能自由地接受希望來中國上市的海外公司。雖然很多海外公司想來華上市,但是,中國的證券交易所目前還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由於嚴格的政府管制,國內的交易所還沒有獲得這樣的經濟自由。因此,中國的交易所跟國外的交易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完全不一樣。外國的交易所可以做的,中國的交易所很多還做不了。這會妨礙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發展,有損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第二,海外交易所工作流程都是很自主的,決策也是市場化的,但是國內的交易所目前仍然不能做到這一點。「不能真正實現市場化,所以,上市、包括新產品的開放、包括交易所的並購、包括海外交易所的並購,好像我們只能被動地工作,卻不能去跟人家展開平等、自由的競爭。」
對於所謂「上市資源流失」之說,胡汝銀表示,外國證交所在國內建不建辦事處對此影響並不大,很多中國公司已然到國外上市去了。
我國大部分證券交易都是在交易所完成的.關於會員的問題,前面已經說了,只有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才有會員資格.
第三個問題應該是想問在中國的一些大券商吧.
在券商排名中,中國銀河當月完成2.03億元收入,蟬聯第一。國泰君安以2.01億元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後。申銀萬國和海通證券分別以1.49億元和1.4億元,名列第三和第四。其它排第五至第六的券商分別是華夏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國信證券、南方證券和中信證券。而前4個月券商累積收入的排名也基本相同,中國銀河、國泰君安分別以8.48億元和8.04億元位居前兩名。申銀萬國和海通證券以6.26億元和5.74億元分列第三和第四名。列第五至第十名的券商分別是華夏證券、廣發證券、南方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和招商證券。
在券商營業部部均收入排名方面,中金公司、國信證券依然處於領先地位。憑借承銷業務的優勢和只有3家證券營業部,中金公司以營業部部均收入6027萬元遙遙領先。國信證券以部均1564萬元名列第二。營業部部均收入在900萬元以上的券商是招商證券和漢唐證券,兩者的部均收入分別是977萬元和955萬元。其它名列第五至第十名的券商分別是金通證券、興業證券、中山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和國聯證券,營業部部均收入從859萬元至720萬元。
⑶ 新中國後,我國第一支股票和基金分別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新中國的第一張股票是由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1984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發起設立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一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其中35%由法人認購,65%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這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隻比較規范的股票。
我國第一支規范動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8年。1997年底,為了解決我國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基金的運作,我國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取消了長期以來束縛投資基金業發展的法規限制,確定了開放式、封閉式並存的基金經營方式,加強了對基金的監管。1998年3月23日,按該辦法要求設立的開元、金泰兩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新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的出現,我國的投資基金開始了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時代。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⑷ 中國股市是什麼時候開始發行的
中國股市最開始的時間是1990年12月19號上市,最低點95.79點。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2年中國開始向境外發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停製度(即指漲跌幅一旦超過前日收市價的10%,該股票將於當天停止交易)。
從2005年夏天開始,中國股市開始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其目標是消除各類股權分置的結構,從而解決中國股市的頑疾。在股改過程中,已經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標記。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標記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標記.這標志著大陸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
⑸ 中國股票市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經紀協會,後發展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14年,中國當時的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1989年大陸開始試點,1995年正式形成現代股票市場。
(5)我國股票市場正式開始運作的標志是擴展閱讀: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股票市場特點:
1 有一定的市場流動性,但主要取決於當日交易量(交易量取決於投資人心理預期)。
2股票市場只在紐約時間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國市場為下午三點)開放,收市後的場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傭金並不是太高適合一般投資人。
4 賣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開辦融資融券業務)和資本(約50萬)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為此感到沮喪。
5 完成交易的步驟較多,增加了執行誤差和錯誤。
參考資料:股票市場_網路
⑹ 中國的股票在那一年開始運行
1872年,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誕生。證券的出現促進了證券交易的發展。最早的證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間進行,後來才出現華商證券交易。1869年中國第一家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關章程,使證券交易無序發展變得更加規范。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2年中國開始向境外發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停製度(即指漲跌幅一旦超過前日收市價的10%,該股票將於當天停止交易)。
⑺ 中國股市什麼時間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7)我國股票市場正式開始運作的標志是擴展閱讀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⑻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8)我國股票市場正式開始運作的標志是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