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期股票總市值計算
① 怎樣計算A股流通市值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基期和計算日的股票收盤價(如當日無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盤價)分別乘以發行股數,相加後求得基期和計算日市價總值,再相除後即得股價指數。遇上市股票增資擴股或新增(刪除)時,則須相應進行修正,其計算公式調整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100
式中: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
隨著上市品種的逐步豐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一綜合指數的基礎上,從1992年2月起分別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和綜合五大類分類股價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其實不用算,每個股票軟體上面都有顯示的是多少流通市值的,總市值比流通市值大的話說明還有未解禁的股票.軟體上有顯示的.
② 上證綜指新基準日市價總值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上證指數和上證新綜指從編制方法上來說都屬於「綜合指數」,就是將指數所包含的成分股的總股本進行加權計算。上證指數包含的成分股為所有上交所的股票,新綜指的成分股是所有已股改的股票,就是G股。由於A股股權分置的原因,綜合指數最大的缺陷就是失真(因為是以總股本為基準而不是流通股所以有「權重杠桿效應」、再有新股上市第一天記入指數等),所以綜指在嚴格意義上來講對於研判市場的真實走勢是有一定誤導性的。對於以上兩者而言,新綜指於年初面世,由於股改的歷史進程,有逐漸替代上證指數的趨勢,包括今後將要出現的指數衍生金融產品也不太可能會基於上證指數。當然具體的應用不這么簡單,上證指數作為大多數人關注的指數具有強烈的心理效應,而市場行情的心理色彩相當嚴重,所以對於兩者在實戰中的應用是見仁見智的。
一、指數名稱及代碼
指數名稱為新上證綜指,簡稱為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
二、基日、基期與基點
新上證綜指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票的總市值為基期,基點1000點。
三、樣本選取
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滬市上市公司股票。
四、指數計算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五、指數的修正
(一) 修正公式
新上證綜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
修正前的市值/原 除 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 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新樣本股入選 —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實施後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
2.新上市—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後第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3.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4.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5.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收盤價修正指數。
6.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7.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8.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9.停市—指數樣本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指數樣本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③ 1990.12.19上證綜指基期股票市值是多少
當然不是,因為上證綜指是包含了所有股票的,指數剛開始編制的時候A股總共也就那麼幾只股票,和現在將近1000隻股票不能當成一個概念,如果照你的理解,2007年指數上6000點的時候不是得有45萬億了?實際上那時候的總市值不到10萬億,除了股價下跌導致市值蒸發外,2009年重啟的大量IPO也讓指數的上漲成為困難
④ 上證指數是如何計算的,是按總股本,還是按總市值
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是所有股票的加權平均值,如果是小盤股,他的走勢當然也能影響到大盤,但是由於所佔的份額太小,幾乎可以忽略,除非是像銀行,中石化等超級大盤股,可以對指數產生影響。但是按你所說的,假若1億的盤子,每股累計(漲停板制度)漲3000元的情況出現,那麼也是可以影響到指數的數值的。(我不知道你是指影響指數還是權重股,如果是權重股的話,肯定有影響,而且影響很大,因為他會帶動市場估值水平,因為其他股票價值被低估,資金會從高估的股票流到低估的股票中,這是市場的力量)。謝謝
⑤ 上證的基期股票總市值是多少
新上證綜指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票的總市值為基期,具體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後,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
⑥ 怎麼算A股的市值、或者總資產
總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股票總價值。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自由流通股本是指總股本中剔除以下基本不流通的股份後的股本: ①公司創建者、家族和高級管理者長期持有的股份; ②國有股;③戰略投資者持股;④凍結股份;⑤受限的員工持股;⑥交叉持股等。
大盤指數通常是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
我國的上證指數的全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綜合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
該股票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較大,上證指數常常就成為機構大戶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市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該指數的前身為上海靜安指數,是由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於1987年11月2日開始編制的。而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1年7月15日開始編制和公布的,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基期值為100,以全部的上市股票為樣本,以股票發行量為權數進行編制。其計算公式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基期和計算日的股票收盤價(如當日無成交,延用上一日收盤價)分別乘以發行股數,相加後求得基期和計算日市價總值,再相除後即得股價指數。遇上市股票增資擴股或新增(刪除)時,則須相應進行修正,其計算公式調整為:
本日股價指數=本日股票市價總值÷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100
式中:新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基準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股票市價總值)÷修正前股票市價總值
隨著上市品種的逐步豐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這一綜合指數的基礎上,從1992年2月起分別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3年5月3日起正式公布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和綜合五大類分類股價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與分類指數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 / 基 期 × 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新上證綜指採用派許加權方法,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股數)。 其實不用算,每個股票軟體上面都有顯示的是多少流通市值的,總市值比流通市值大的話說明還有未解禁的股票.軟體上有顯示的.
⑦ 滬市 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是多少
基是指統計基數,期是指統計時限。
基期:是一個基礎期、起始期的概念,屬於這期的有「入選樣本股票」稱為基期股票;規定的基日;規定的基日指數值(基期指數)。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
對某股票的分時走勢而言,當天的走勢是以昨天該股票的收盤價為基期,也即以昨天15:00該股票的價格為基期。
而當天的上證領先是以昨天15:00的上證指數(白線)為基期。
股市上,指數指的是價格指數,一般計算表達式:
即時指數=(A / B)× C,其中,
A:即時股票的市值。(即時的指數樣本股票的總市值)
B:基期股票的市值。(基期的指數樣本股票的總市值)
C:基期指數值。(起始點的指數值)
上式中,B、C的值是固定常量。每年、每月、每日開市,股票價格是變的,即A值是變化的,一日內開市的每時每刻A都在變化,從而計算出即時的指數。
上綜指:基日是1990.12.19,基期指數是100
深成指:基日是1994.07.20,基期指數是1000
滬深300指數:基日是2004.12.31,基期指數是1000
⑧ 上證指數的基期市值是多少啊100點怎麼來的啊
上證系列指數的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以「點」為單位。
基日、基期與基期指數
基期亦稱為除數
上證180指數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發布的上證30指數的延續,基點為2002年6月28日上證30指數的收盤指數3299.05點,2002年7月1日正式發布。
上證50指數以2003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50隻成份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紅利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綜合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新上證綜指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票的總市值為基期,基點1000點,自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正式發布。
上證A股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A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B股指數,以1992年2月2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B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發布。
分類指數以1993年4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相應行業類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統一定為1358.78點(1993年4月30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基金指數以2000年5月8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證券投資基金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日指數為1000點,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發布。
2.
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上證180指數
上證成份指數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
)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證50指數
上證50指數採用派許加權方法,按照樣本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上證50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⑨ 什麼是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基期這個概念指的是,股票指數在計算時,選定的初時計算日期那一天,也就是指數開始誕生的那一天, 現在知道什麼是基期了,那麼也就是在那一天歸屬到指數中的所有股票的收盤價加和總值就是你說問的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⑩ 基期成分股總市值是什麼
基期
基是指統計基數,期是指統計時限。
對某股票的分時走勢而言,當天的走勢是以昨天該股票的收盤價為基期,也即以昨天15:00該股票的價格為基期。
而當天的上證領先是以昨天15:00的上證指數(白線)為基期
成分股
通過對股票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進行平均計算和動態對比後得出的數值被稱為股票價格指數。股票價格指數能綜合考察股票市場的動態變化過程,反映股票市場的價格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股票投資和合法的股票增值活動的參考依據。那麼,這些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被籠統的稱為成份股。成分股就是一整套股票里的每隻,比如50etf里的股票就叫50etf的成分股.
上證180指數和深證100指數就是目前滬、深股市中兩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數,而構成上述指數的股票就分別稱為上證180指數成份股和深圳100指數成份股。
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在該所上市的公司進行考查,按一定標准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編製成份股指數。這40家公司即叫成份股(即被選為成份股指數的股票)。選股標準是根據股票所屬行業,業績,成長性等方面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