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信息披露制度比較研究
『壹』 關於證券方面的論文題目,題目要小點的,別動不動就和全國啊國際啊什麼的聯繫上了
證券方面的論文題目
1開放式基金融資研究
2 試論二板市場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3 析中國證券市場風險特徵
4 論企業重組與債券融資
5 析證券經紀人制度
6試論行業生命周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7論述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的主要區別及其各自優點與缺點
8論述投資基金與股票、債券的區別與聯系
9淺論當前我國股市的問題、原因及對策
10試論股票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系
11試論供求關系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2試論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3試論經濟周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4試論K線圖的運用
15試論技術指標的運用
16應用K線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7試用切線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8使用形態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19應用波浪理論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20試用技術指標分析A股市場的現狀及其未來走勢
21我國證券市場熱點板塊流動特點探討
22我國股票市場現狀及其操作策略
23短線操作合理流程及選股方法探討
24短線操作的主要技法
25短線操作買賣點選擇方法
26短線操作如何追漲停板股票
27如何提高短線操作效率
28短線操作的操作原則探討
29短線操作如何追漲停板股票
30短線操作應具有的心態分析
31短線操作策略及風險防範
32股票操作合理模式探討
33投資股票怎樣合理選擇止損點
34我國基金市場現狀及其投資策略
35我國債券市場現狀及其投資策略
36股市短線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7股市中線(波段)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8股市長線技術分析及其操作策略
39權證分類及其操作方法
40外資投資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利弊及其對策
41論我國周邊市場證券(股票)市場的現狀及投資價值
42香港證券市場分析及其投資價值
43中國證券市場「政策市」的利弊及其政策走向
44中小投資者投資我國證券市場如何實現收益最大化
45利益沖突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投資風險及其對策
46我國證券市場走勢特點及其預測
47「大小非解禁」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及對策
48試論流動性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49股指期貨推出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及其操作策略
50創業板推出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及其操作策略
51股票市場蝴蝶效應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市場的影響
52投資大師巴菲特投資特點及其弊端分析
53我國權證市場投資現狀及其操作方法
54我國證券市場風險及規避方法 55香港證券市場特點及投資方法
56試論證券正確投資理念及其操作方法 57股票市場控盤主力操作特點及其應對策略 58試論股市套牢的特點及其解套策略 59股票市場的反彈特點及其操作方法 60股票市場補倉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61我國證券市場最有價值的個股選擇及其操作方法 62我國股票投資市場熱點轉換規律及其操作技巧 63股票市場的短線買賣點的確定及其操作方法 64股票市場的中長線買賣點的確定及其操作方法 65證券市場底部特徵及其抄底方法 66證券市場頂部特徵及其逃頂方法
67私幕基金的發展及其在我國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68法人股的特點及其在我國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69我國證券市場主要搏奕表現及其特點 70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1 證券自營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2證券投行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3證券咨詢業務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74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75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衡量問題探索 76證券的長期投資方法探析 77證券的短期投資方法探析 78投資基金的組合投資問題研究 79投資基金的發展前景 80證券業監管新思路
81股指期貨推出對證券業的影響
82股指在增股、拆股、添加新樣本時的技術處理 83投資者和投機者業績的長期比較
84簡析融資炒股
85中國機構投資者的現狀分析 86機構投資者的類別和投資風格 87中國股票市場的稅收沿革
88浮動傭金制度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89QFII給中國股票市場帶來什麼 90QDII對資本市場的意義 91詢價制能合理給股票定價嗎
92證券在個人理財中的地位和作用 93我國股票市場的周期研究 94波段操作的實證研究 95股市的規模效應研究 96股市的時間效應研究 97股市的信息效應研究 98股市效率研究 99股市操作方法研究 100股市稅收問題綜述 101投資心理研究 102股市的波動性研究
103非公開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104我國股票發行制度的演化 105我國股票交易制度的演化 106我國股票監管制度的演化
107虛假信息對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108股價增長的源泉是什麼 109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110資本市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111財務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112基礎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113技術分析在證券投資中的重要作用
『貳』 我的論文題目是"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怎麼寫啊
摘要: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投資者等經營主體的行為,最終影響股票價格的走向。企業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說明市場具有信息傳遞、引起股價變動的功能。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特徵,分析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有效市場假說;會計信息披露;股票價格;超常收益
眾所周知,股票的市場價格是股票內在價值的外部表現形式,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只能圍繞價值進行波動。雖然股票投資的盈虧是由投資人依據其意志並通過交易體現出來的,表面上看交易行為是投資盈虧的原因,但投資人投資意志的形成不僅取決於股價的市場水平,更有賴於通過對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以體現出來的股票價值的判定。企業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表明,市場具有傳遞信息,引起股價變動的功能。
一、股票價格與股票價格信息的相關性
西方價格理論的基點是均衡價格。最簡單的均衡價格模型只包括三個變數,即供給的商品數量、需求的商品數量和商品價格,在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達到價格均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供求平衡。這種理論可以很好地說明各種實物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的變動,從大到汽車、住宅,小到針線、糖果之類的各種商品。
但是股票作為一種商品,卻有著若乾和實物商品不同的特徵。股票不是一種實物商品,而是一種虛擬商品。購買股票作為一種投資行為,是投資者放棄當前的享受,而意圖獲取未來的收益;而作為一種投機行為,則是他根據自己的預期和判斷,預測(雖然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雖然這種預測可能會是錯誤的)該證券在隨後的較短時間內會發生對自己有利的變動,從而給自己帶來收益。作為虛擬商品的股票本身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它只是代表著某種所有權,然而這種所有權既不能充飢,又不能禦寒。由於股票的這種基本特徵,它就具有了與其他商品大不相同的種種派生的特徵。例如,股票供求規律和一般商品的供求規律是不一致的。按照供求法則,一種商品物價上漲,則其需求下降;而價格下降,則其需求上升。然而在股票市場上追漲殺跌卻往往是常態,即股票的價格越是上漲,就越是有人去追捧它而買進;股票的價格停止漲勢而下跌,卻往往成為投資者拋售它的理由。股票價格的運行常常出現某種「趨勢」,其實質是一種投資者的行為交互影響而形成的「自我增強機制」。但是這種自我增強機制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出現趨勢的逆轉。股市的崩盤,往往是由於這種趨勢的逆轉而產生的。
因此,股票價格比一般商品價格包含更豐富的信息。經濟學家佛里德曼曾經指出,價格有三大功能:一是傳遞信息;二是產生激勵;三是分配財富。價格之所以能夠傳遞信息是因為在商品的價格形成中凝結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各類信息及信息的交匯在股票價格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也比一般所認識到的要大得多。由於股票沒有使用價值,所以它沒有和其他商品類似的比較直觀的可比較性。因此,股票的價格是相對而言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和投資者群體對股票價值的綜合判斷。
投資者對股票價值的判斷需要大量的信息,如該股票目前的凈資產,其未來可能的盈利狀況,產品開發、技術創新、投資項目的信息,行業發展變化的信息,宏觀經濟運行的信息等等。但這些信息都是「過去式」的信息,雖然由過去推斷未來在預測中的使用是合理的,但這樣的推斷在股票投資中的應用往往是不成功的。特別是當企業置身於非常復雜的競爭環境中,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明天能夠繼續成功,而今天的失敗也不意味著明天仍然會失敗。對企業經營而言,未來是或然性的,而不是必然性的。這種對未來變動的預測信息盡管是不準確的,但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卻是不得不加以考慮的。因此就有「買股票就是買未來」的說法,其實質就是在於投資者將購買股票作為投資手段,正是犧牲當前的享受以換取未來的更大報酬。在這一點上,股票的預測信息對股票價格的決定比當前和過去的信息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僅此一點就使得股票價格的信息含量比一般的商品要大得多,因此它包含著眾多投資者對該股票未來的綜合判斷。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判斷對價值型投資者是重要的,因為這類投資者是根據股票的內在價值來買賣股票,目的是獲取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回報。但是市場中另有一大類投資者,他們並不在意股票是否具有內在的投資價值,也不在意能否真正獲得來自上市公司的長期回報,他們關心的是股票價格的短期波動以及在短期波動中實現低買高賣來獲取利潤。這類人在股票市場上被稱為投機者。投機者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場更加活躍,也使得股票價格的信息含量更為豐富。對這類投資者而言,他們更有興趣的是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博弈:什麼股票會是其他投資者感興趣的股票,則在其他投資者買進之前買進;在特定的場合和時間,投資者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相互博弈的廣泛性,使得股票價格中所凝結的信息更為豐富,從而也使得股票價格的波動更為頻繁,其運行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一般而言,某種商品的價格由信息決定可能是不夠准確的,但在股票市場上卻有其特殊的意義。例如,在新股發行之時,廣大投資者作出決定的基本依據是該發行股票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這是募股時的法律文件。投資者正是根據披露出來的信息決定是否購買,同時也是根據這些信息來判斷其招股價是否合理,並以此來決定投資策略———購買與否以及購買多少。這些信息本身是投資者形成投資價值判斷的基礎,從而決定了供求關系的格局———有多少人購買以及最終的股票發行價格如何。至於在二級市場上,信息引起股價變動的實例更是不勝枚舉。一則上市公司投資於新項目的信息,可能會使股票市值在不長的時間內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而另一則對公司利空的消息,則卻會引發股價的大幅下跌。
證券市場上價格對信息的反應速度可能會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市場。假如有一條對某股票是利好的消息披露出來,那麼該股票的價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漲,而不會留下明顯能夠盈利的長期機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市場對於信息利用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有效市場假說與會計信息披露
有效市場假說的核心是指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總能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所有有關信息。如果根據一組信息從事交易而無法賺取經濟利潤,那麼資本市場便是有效的。
有效市場假說根據證券市場與企業信息的關系將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強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和弱式有效市場。強式有效市場的證券價格充分且迅速地反映市場上的所有信息(包括未公開的內幕信息),它真正代表公司的投資價值,從而體現證券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因此,投資者無法以任何信息獲得超額利潤。強式有效市場描述的是一個理想狀態:即證券價格根據所有信息(公開的和內幕的)自動作出充分反應與調整。企業信息不會影響證券價格,因為它披露的企業信息已經作為有用信息反映在股票價格之中,所以,會計信息披露對強式有效市場毫無意義,利用內幕信息從事交易的人無利可圖。
半強式有效市場的證券價格反映了一切公開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與現在和過去證券價格有關的信息。企業信息的披露會引起證券價格的波動,從而引起證券交易市場資源配置的變化。一般來說,只有相當成熟的證券市場,投資者普遍具有理性,信息呈報途徑暢通、覆蓋面廣,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完善,並具有一批高素質的投資咨詢機構,才能成為半強式有效市場。在半強式有效市場,由於可以公開獲得的信息已經充分反映在證券價格中,投資者利用可以公開獲得的信息進行交易,只能獲得經調整後的平均投資回報率。若在企業報告信息公布之前就得到它(即內幕信息),就能在證券價格作出調整前就選定投資方向,從而獲得超額利潤。因此,內幕信息交易是半強式有效市場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在弱式有效的證券市場,所有歷史價格或收益的信息均已體現在股票價格之中。價格充分反映了歷史上一系列交易中所包含的信息。有理論認為,證券價格沒有任何規律可循,所以,股票價格的波動只能是對「新」信息的反映。而新信息是不可預測的、隨機的,因此股票市場上的隨機波動不僅不是市場無效率的表現,相反它是對不可預測的新信息迅速、有效的反映。弱式有效市場揭示了新的信息會在發布瞬間充分地反映在證券價格中,故可以利用未公開的內幕和目前已公開的信息賺取超額利潤。弱式有效市場說明證券價格充分反映了所有過去的歷史信息,因而部分投資者可以憑借其信息優勢地位獲得超額利潤,同時由於可以憑借的信息包括內幕信息和目前已經公開的信息,因而弱式有效市場存在著最大也是最多的可乘之機。
國內學者對我國證券市場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證券市場具有弱式有效市場特徵,還不具有半強式有效市場特徵,正處於向半強式有效市場轉變的過程中。
三、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分析
國內有關學者就信息披露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已經進行過大量的實證研究。總結相關學者的研究,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我國股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趨於成熟。人們已經認識到什麼類型的信息對投資者是利好,什麼類型的信息對投資者是利空。「利好組合」可以獲得正的超常收益率,「利空組合」則獲得負的超常收益,這說明中國內地股市能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會計盈餘信息,或者說會計盈餘信息的信息傳遞效應確實存在,年報公布的盈利信息具有明顯的信息含量。
第二,無論是「利好組合」還是「利空組合」,在公布日之後均不再有明顯的超常收益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內地股市對信息的反應明顯提高。但同時,信息的超前反應現象十分嚴重,在近幾年更為突出。因此,可以說內地股市對盈利信息的反應經歷了一個由不重視到重視,由對盈餘信息滯後反應到對盈餘信息超前反應的過程。在上市公司信息公布前,欲公布的信息或已逐步在股票市場上傳播,或已被人估計或預測到,使證券價格在相關信息正式公布前就作出了反應,而在信息公布時調整則不會太大。
第三,如果會計信息的披露是及時、充分的,那麼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就應該在信息披露前後能夠比較清晰和准確地體現在股票價格的變動上,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業績增長———股價上漲(反之下跌)的思路考慮股價的變化,相關財務指標的變化幅度與股票價格的變化幅度應基本相當。但是研究結果表明,在會計信息披露前後的較短時間內,各項財務指標的變化幅度要遠遠大於股票價格的變化幅度。事實上,股票價格已經提前反映了這些會計信息的變化,因此在信息披露前後較短時間內的變化幅度則相對較小,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我國證券市場存在明顯的會計信息提前泄露現象。
我國證券市場基本能反映過去和現在的部分信息,這說明上市公司的企業信息已經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影響。但由於種種原因,股票價格還不能及時反映所有披露的企業信息;另一方面,由於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真實度不高,投資者據此進行的一些投資安排存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利潤操縱,已經使上市公司盈利性會計信息披露與股票價格的變動的相關度大打折扣。為此,從投資者對企業信息的要求出發,逐步完善現行會計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證券市場效率,是真正體現「在完善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原則的惟一出路。
參考文獻:
[1]閻達五。證券市場會計監管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孫強,郭樹華。信息非對稱條件下資本市場[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劉志新,賈福清。證券市場有效性理論與實證[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1.
『叄』 港股漲跌幅限制是多少
港股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如果碰上極端情況,如上市公司出現重大問題,一天跌破產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在市場平穩的情況下,香港的大藍籌股票,一般漲幅都徘徊在3%左右,超過10%的漲跌幅很少見。
一、港股的漲跌幅
A股是有10%的漲跌幅限制的,但是港股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如果碰上極端情況,如上市公司出現重大問題,一天跌破產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在市場平穩的情況下,香港的大藍籌股票,一般漲幅都徘徊在3%左右,超過10%的漲跌幅很少見。港股不設置漲跌幅限制,一切價格由市場決定,由於香港市場有很好的信息披露制度,港股暴漲暴跌的幾率不大。但港股的權證、期權一日之內可以有十幾倍漲跌幅的機會,要注意控制風險。
港股交易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盤前交易時間:9:00-9:30,上午交易時間:09:30-12:00,中午休息時間:12:00-13:00,下午交易時間:13:00-16:00,下午收市競價時間:16:00-16:10。
二、港股
港股,是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場比國內的成熟、理性,對世界的行情反映靈敏。如果國內的股票有同時在國內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據它在香港股市的情況來判斷A股的走勢。
香港證券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股票市場,並有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之分。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創業板市場合計的市值達到48620億港元,在世界主要證券交易所中排行第11位,在亞洲地區排行第二。
香港市場的衍生品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股票指數類衍生產品、股票衍生工具、外匯衍生工具產品、利率衍生工具產品、認股權證等五大類。
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基金幾乎都是開放式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隨時可以把資金拿回來,變現性好,對於海外投資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劃分,香港的債券市場分為港元債券市場和在香港發行及買賣的外幣債券市場兩大類。其中港元債券市場以外匯基金債券、債券發行計劃債券,外幣債券市場中以龍債券最具代表性。
依託於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香港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發展最快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交易所的規模迅速擴大,在全球交易所的排名不斷提升。
『肆』 A股和港股有什麼區別
A股和港股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定義不同。A股,指的是人民幣普通股,其發行者是中國境內公司發行,認購及交易者是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港股,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2、交易市場規模不同。A股:根據上交所及深交所相關數據,截至2016年12月09日,A股市場的A股公司總數正式突破3000家,隨後IPO持續擴容,截至29日收盤達3047家,總市值超過50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二位。港股:根據港交所數據,截至2016年10月26日,港交所一共存在1926 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25萬億港元。
3、牛熊市周期不同。A股:從1990年出現開始,A股一共度過了26年的時間,一共經歷了8輪牛熊交替,其中牛市熊市的平均持續時間分別是12個月和25.5個月。也就是說,A股總體呈現出熊市周期長,牛市周期短的特點。港股:而在港股公布恆生指數的47年時間里,一共經歷了7輪牛熊交替,其中牛熊市平均時間分別是48.8個月和31.7個月;也就是說,港股總體呈現出牛市時間長,熊市時間相對較短的特點。
4、交易時間不同。A股交易主要是採用T+1的形式。港股交易實行T+0。
5、結算制度不同。A股實行T+1,港股實行T+2。也就是說,在清算交割以前,港股能夠更充分利用資金和股票進行反復交易。
6、漲跌停限制不同。A股最高和最低的漲跌限制為10%,港股是沒有該制度限制的。
(4)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信息披露制度比較研究擴展閱讀
整體而言,A股偏愛小盤股,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流動性比較強,靈活性大。港股喜歡龍頭企業。主要幾個重要的原因是:
1、大盤股基本是歐美大行在研究、定價和買賣,由於歐美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投資回報率遠低於香港和大陸,所以他們的投資期望也要低些,倒過來就是PE能給得更高些。小盤股歐美機構不了解,難以覆蓋,也不經濟;
2、中小市值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或香港本土企業,出千、財報造假橫行。港交所是個盈利機構,根本不管這事,香港證監會則說自己忙不過來,所以最多就是抓個典型殺雞駭猴。由於普通投資者難以區別老千和造假的公司,就使得整個中小市值的非國企股估值明顯被打低;
3、流動性溢價。A股正相反,小盤股享受估值溢價。一個原因,流動性好,犯錯成本低。在海外,小股票流動性很差,而且沒有漲跌停,一旦對公司基本面判斷錯誤,有時候跌50%都賣不出來。相反,國內小股票流動性很好,而且有漲跌停,就算看錯了,幾個跌停板就能出來(有些游資和散戶有霸氣撬跌停的習慣...),所以在A股的犯錯成本相對比較低;另一個可能也是更重要的原因,A股小票的重組預期也會帶來一些溢價,有些機構甚至以押注殼股為主。
參考資料
網路:A股
網路:港股
『伍』 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這就難以集中形成業績浪話題。香港市場既無法按上市企業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布排行榜,也難以評選什麼百強上市企業。」
『陸』 中國ipo制度與香港,美國有何不同
今年來,一直在喊IPO注冊制,在中國內地IPO一直以來採用的是審批制,審批制因為時間長、過程復雜被視為中國資本市場一切問題的根源,也經常被人拿來與美國、香港對比較。那麼這三地IPO具體有何不同呢,下面為你揭曉。
美國資本市場採用注冊制,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注冊制?根據綠專資本了解注冊制要求擬上市公司按要求進行信息披露,而監管機構只負責監督其信息披露的充分真實性,而不對其信息內容作價值判斷。而在核准制中,監管機構或交易所會根據擬上市公司提交的申請文件,對其是否適宜上市做出判斷,然後做出抉擇:批准或拒絕上市申請。
美國證監會SEC對IPO的發行以披露為重心,只確保信息的邏輯性、完整性、客觀性、相關性,其對IPO的批准並不代表對其證券的質量進行了認證。美國證券市場制定了嚴密詳細的信息披露規則,規定的披露范圍不僅包括財務信息,也包括對上市估值有重要影響的其他信息。
在美國IPO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向SEC申請上市,而第二階段是向交易所申請登記注冊,兩者缺一不可。而香港與大陸的IPO過程在實際操作中都不區分這兩個階段。
在香港IPO採取的是高度市場化的核准制度,特點是程序高度透明、上市審核周期較短、以及強調信息披露。主要表現在,目前香港的上市標准中,有關於盈利、市值/收入或市值/收入/現金流量的測試,還有適合性審查。適合性審查並無特定的明確測試界線,而是會考慮每個IPO個案的事實和情況,例如董事及控股股東是否勝任、公司的規模和前景是否與上市目的匹配等等。
香港證監會進行形式審核,聯交所進行實質審核。如果證監會認為申請材料不符合《證券及期貨條例》及其配套規則的規定,可以否決上市申請。上市審核標准分為兩部分:客觀條件與上市適當性要求(如盈利能力不夠、業績下滑、關聯交易比重較大等等)。第一部分由《上市規則》詳細規定,而第二部分受聯交所發布的常見問題和上市決策的指引。
中國內地採用審批制,時間較長,最短2-3年,長則5-7年的也有,在內地IPO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見面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總體來看,整個審核流程充分反應了依法行政、公開透明、集體決策、分工制衡的要求,主要的耗時集中在反饋程序。
香港、美國與中國的IPO制度的主要區別在於:首先,美國IPO分為向SEC申請上市和向交易所申請登記注冊兩個階段,而香港的IPO和發行審批是一體的;第二,美國不存在如香港一般的適合性審查,主要強調信息披露真實有效;第三,中國IPO的選擇和推薦,由地方和主管政府機構根據額度決定的;企業發行股票的規模,按計劃來確定;發行審核直接由證監會審批通過;在股票發行方式上和股票發行定價上較多行政干預。
『柒』 在香港上市和內地上市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香港上市:是境外上市,是指國內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並在境外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
內地上市:屬於是境內上市,是指證券發行人將公開發行的證券在本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方式。
二、財務審核不同
對於境外上市和境內上市,需要注意的是,兩者是採用不同的財務審核機制,境內上市,審核的機制是按照中國現有的會計准則來審核。而對於境外主流資本市場,都是用國際通用會計准則來審核。
三、不同的融資規模和成本
國內股票發行的融資成本較低。同樣的發行計劃可以在國內產生更多的資金。海外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也相對較高。國內外IPO的融資成本包括外匯費、中介費和促銷子費。在不同的市場中,融資成本與總融資的比例相差很大,從5%到20%不等。
四、上市途徑不同
境內上市(內地上市),第一步就是先股份制改制,改制完了之後才能正常走流程。而境外上市(香港上市),不需要改制,因為在境外對公司是不是股份制是沒有要求的。
『捌』 證監會和交易所對股票的發行制度相關的信息披露要求有哪些規定
證券發行或者發售是指證券發行人在通過證券法規定的申報登記並取得證券管理機構發行許可後,或者在獲得相關的發行申報登記豁免後,自己或者通過承銷商向不特定公眾或者特定投資者出售證券的行為。根據這種概念劃分,首先可以將證券發行信息披露制度區分為兩種,即公開發行證券信息披露制度和私人募集證券信息披露制度。
(一)公開發行證券信息披露制度
1 . 發行申報材料與招股說明書
2 . 上市承諾與上市公告書
3 . 已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信息披露
(二)私人募集證券信息披露制度
1 . 有經驗的投資者規則
2 . 普遍聯系規則
3 . 沒有新信息規則
『玖』 香港股市與內地的區別: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1.證券市場的差異
由於香港證券市場較國際化,兩地的投資者會對證券估值和市場前景或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審慎。根據香港交易所資料研究及策劃部提供的研究報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個月期間,本地投資者的交易占市場總成交額的53%,較上一年度的56%為低。外地投資者(主要為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約佔42%,較上一年度的36%為高。其中美國投資者佔全部外地投資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國投資者為24%,歐洲其他地區為23%,新加坡為9%,中國內地為5%,日本為3%,中國台灣地區為1%。在衍生產品市場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個月期間,英國投資者佔香港交易所市場交易總額的33%,歐洲(不包括英國)佔19%,美國為18%,新加坡為11%,中國內地為6%,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各為1%。研究發現,來自英國、美國與歐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資者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接近或超過90%),然而,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最少有2/3來自個人投資者。同時,外地股票經紀承接投資者交易總額的73%,該比例與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佔香港交易所期貨與期權市場總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樣,82%的股票期權莊家是外地衍生產品經紀。外地投資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交易主要通過外地衍生產品經紀進行(93%),在這些外地衍生產品經紀中,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別為38%及32%)。75%的英國投資者交易是通過美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進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資者交易的亞洲區最大來源地(11%),這其中的53%是通過英資及歐洲大陸資金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53%)及中資控制的衍生產品經紀(24%)。來自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交易大部分是通過香港本地衍生產品經紀(63%)進行,其次是台資經紀(14%)及中資經紀(12%)。總體來講,香港的證券市場被美資和歐資掌控,而且這些外資交易主要來自外資機構交易(94%),可以說內地投資者面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而專業的,務必要高度謹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投資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對安全。
經濟學者萬如海撰文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高度警惕對沖基金的投資戰法,對沖基金很可能會先向上做多,推波助瀾撈一把,等到漲幅足夠、估值高估明顯後,再反手做空。君不見,目前漲幅巨大的熱門股都是有權證、個股期權、個股期貨的大股票,這種利用杠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對沖基金的風格。如果內地投資者只看到了價值型外資機構減持對股價的影響有限,沉浸在「人民幣全面驅逐美元」的幻境中,那麼,當對沖基金將一套做空工具揮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時,對此缺乏准備的內地投資者就會感到茫然失措。投資者應開始調整投資策略:①保守型內地投資者現在應該降低熱門股票上使用杠桿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買高杠桿的權證等衍生品,以防風險;②可以轉向一些冷門、但股價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紛紛回購股票,買這些股票,起碼可以保證短期內你跟這些大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樂不為;③假如指數繼續上漲,可以買一些國企指數的認沽權證來給自己做個保險,不要按照全部現貨的比例對沖,因為指數繼續向上的可能顯然大於向下,可以對部分現貨做對沖,國企指數認沽權證的杠桿一般在3倍多,買5%~10%的倉位足夠了。」在產品種類方面,香港證券市場提供不同類別的產品,包括衍生權證、期貨、期權、牛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單位信託/互惠基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不同市況下有所選擇。香港證券市場亦准許進行受監管的賣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異
內地市場有所謂漲跌停板制度,即漲跌波幅如超過某一百分比,有關股份即會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時間;香港市場並沒有此制度。無論是新上市股份還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漲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劇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備。
香港股市採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說股民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這種交易方式的好處在於提高市場的交易量,當投資者發現自己犯錯誤時,也可以馬上止損。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歡利用這點來頻繁買賣,做超短線的交易。在香港證券市場,股份上漲時,股份報價屏幕上顯示的顏色為綠色,下跌時則為紅色;內地則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費、交易費與股票印花稅三項費用合計為0.109%,再加上0.25%的傭金,投資者交易港股單向交費標准為交易額的0.359%,雙向則為0.718%,而內地A股市場印花稅為0.3%,再加上券商傭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單向交易費用為0.5%,雙向則為1%.即使考慮內地券商傭金收取大多會有所優惠,目前行業平均水平為0.16%左右,A股雙向交易成本仍達0.92%,還是高於香港的0.718%。
申購港股新股時可以申請券商提供融資,這是和內地A股市場有明顯差異的地方。新股認購時常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投資者獲分配之機會相對減少。在此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預計未必會完全獲取其認購數量,因而認購多於自己的實際希望獲分派之股份數量。通過券商提供之融資服務,便可用現有的資金認購更多的新股,從而增加獲配售機會。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貸比率可高達90%,即您只需支付申購金額之10%現金即可申購,其餘90%之申購金額將由券商以貸款形式代為支付。認購到的新股將直接進入投資者賬戶,上市當天即可拋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續費,如果沒有認購到,手續費也不會退還。
香港證券市場以港元為交易貨幣;而內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幣。內地投資者在參與香港證券市場時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異。
3.證券文化的差異
香港市場是國際市場,遵循國際慣例。經濟學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場的股票買賣基本單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內地市場統一規定為100股,內地股市會計年度起訖日期規定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約定俗成為1人民幣元。而香港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香港市場既有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國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亞、百慕大群島(英)、加拿大、開曼群島(英)、英國等海外公司前來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從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載明面值的,有以0.2澳門元載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乾脆無面值。發行人可以選擇任一月份的最後一天作為會計年度終了日。這些與內地市場大相徑庭的做法,導致人們無法對其整體業績予以統計,並進而計算整體財務指標。香港財經類媒體看著內地蔚為大觀的業績話題,只能瞠目結舌。它們能關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業給出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香港市場上市企業的會計年度有12種,導致它們分散公布定期報告
『拾』 金融股票問題,求解答,謝謝! 請使用中國內地金融市場數據(如A股)和香港金融市場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沒有漲跌幅限制。大陸股市漲跌幅限制為10%,而港股沒有限制。
2、港股實行T+0交易制度,即當天買進股票當天可以賣出;而大陸股市實行的是T+1交易,即當天買進股票必須隔一天才能賣出。
3、港股市場的股市衍生品較多,例如股指期貨、衍生權證、股本權證、牛熊證及股票掛勾票據等,但大陸股市除了股指期貨,其他交易品種幾乎為零。差不多也就這樣